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去看下(新闻传播科学)吧,文献都是免费下载的

新闻工作者的四项职业修养:政治上的要求高,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社会活动能力强;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开阔眼界;勤于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树立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新闻从业者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当具备较高的素质。本文就如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新闻从业者的政治理论修养。所谓政治理论修养,指的是新闻从业者的政治意识与品质的锻炼和修养。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当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应当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自觉加强政治修养,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1 、品德要高尚 新闻媒介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应当是一个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他们应当胸怀宽广,心地坦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客观地报道事实,公正地分析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和信息需要,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 新闻工作者常常要独立采访,凭着自己的觉悟和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地行动。 因此要能够严格地约束自己,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动,检点自己的行为,不滥用权利,不借新闻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2 、政治要坚定 新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它要通过有选择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来影响受众的思想及行为,引导社会舆论。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要时时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团结、人民的福祉,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出发,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新闻工作,决不允许丝毫的马虎大意,不负责任,更不应该把新闻工作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 3、思维要敏捷 新闻工作者要准确、迅速地反映出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向公众提供最新的事实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没有敏捷的思维,没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没有很好的新闻悟性,没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是无法胜任新闻工作的。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要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对周围事物的变动情况反映要快,要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事物,报道事物。 4、业务要熟练 新闻工作是一项对时效性和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心劳和智慧的极其紧张、繁重、艰苦的工作。为了应付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新闻记者往往 24 小时都处在紧张待命的情况下,随时准备前往新闻事件发生地采访调查,哪里有新闻就往哪里跑。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能够具有随时投入采访工作,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果断组织新闻报道,快速完成采写任务的业务能力。 出于职业的要求,新闻工作者每天都需要进行社会交往,需要同各种人打交道。总之,哪里有新闻事件发生,哪里就有新闻记者的身影,就需要新闻记者同那里的人群打交道。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和调研等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社会脉搏,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充分地表达公众意愿,出色地完成职业使命。 5、知识要广博 新闻工作的报道范围、传播对象都十分广泛,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涉猎。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要广采博取,多学强记,用各种新知识、新观念充实自己。 三、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 1 、政治修养 2 、思想修养 3 、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工作者要加强法制观念的修养,要认真学好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同新闻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而且要宣传好这些法律、法规,善于运用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动,要尽力防止新闻侵权行为,防止由于新闻报道失实、失误而造成的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 新闻工作者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格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职业行为,认真处理好新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4 、业务能力修养 新闻工作者应当掌握运用各种新闻手段从事新闻工作的业务能力,要精通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制作等业务的十八般武艺,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身体与环境适应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自己所肩负的工作。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下是一篇关于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建设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新闻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新闻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的真实性就取决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不断突破底线,记者们的职业道德也逐渐的引起重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该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记者 职业道德 新闻媒体  道德,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职业规范,它虽然没有确定的形式但是却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那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又是什么呢它的底线在哪里呢一则新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否真实,这是他的命脉所在。然而对新闻绝对的尊重,就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的记者,必须要做到绝不有意编造虚假新闻,这也同样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一、新闻记者的定义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保证公正,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才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记者的良好道德水准是促成大众传媒与社会良好互动性的必要条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作为新闻信息第一见证者和发布者的记者,即主体是自觉自主行为的人在此之前,马克思也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面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我国新闻工作者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危害  1、媒体因逐利而堕落  为了获得市场和更高的利润,许多媒介的编辑方针和基本取向是取悦大众,愚弄大众,用煽情的手法来处理新闻,制造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藐视正统新闻应该奉行的公正,客观,平衡,等守则,竭尽虚实夸张之势,将新闻和娱乐混为一体,诉诸于大众感官的刺激。其格调不高,品位低下,主要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渲染淫秽色情  近年来新创刊的体育类报刊或综合类报刊,纷纷走上了娱乐化道路。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版面留给运动员和跟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不少媒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过于严重,甚至将娱乐化干脆演变成色{学}情化  (2)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  媒介新闻炒作是指某一媒介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过于密集的报道,或诸多媒介一轰而上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媒介别有企图的将非新闻炒成新闻,将一般新闻炒成热点新闻,目的不外乎造成轰动效应,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或从被报道者那里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炒新闻的代价是媒介对提供赞助者所作的回报。炒新闻的主要内容,一种是媒介所需要的新闻,这主要包括各类耸人听闻的新闻,明星,大腕,大款的新闻,普通人的新闻—五花八门的男欢女爱,生生息息的情仇恩怨等;另一种是被炒者所需要的新闻,被炒者希冀获得广告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获取名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媒介不管炒的是哪类新闻,都侵犯了受众利益,违背了媒介道德。  一条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会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为读者(观众,听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来。  2、 社会公器变成了私人表达空间  一些报刊成了少数记者,编者垄断的阵地,具有明显的个人化,情绪化倾向。如中央电视台40集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于2002年三月下旬播放以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度,虽然毁誉参半,但作为内地的第一部大型武侠片,能有众多观众参与品评,说明它的探索和创新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一些媒体的记者,编者竟与网上匿名的帖子一唱一和,在舆论宣传上有意制造负面影响。如某家报纸记者,在该剧开播前的3月22,23,24日接连三天制造舆论,先验地武断《笑》剧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演员是一律被灭,有的是被灭得体无完肤。3月26日该剧开播的那天,还是这家报纸,竟然诅咒:它播出的那天也就是众多金庸小说爱好者的祭日。该报记者甚至用这样的文字表述:央视版《笑傲江湖》变成了‘笑熬糨糊’了。  3、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同情心是铸造善良品格的出发点,富有同情心会使一个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并用自己的行为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而作为负有引导舆论众人的新闻传媒,如果为了商业利益失去起码的同情心,不仅会让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而且对广大青少年的心智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一家省级晚报曾用《奇怪奇怪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的标题报道两个不慎从高楼坠下的建筑工人,另一家都市报形容钢筋将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这种用幸灾乐祸的笔调描写悲惨事件在中国传媒中不乏其人。如果新闻传媒连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伦理底线都不能坚守,如何去引导教育大众。  4、新闻内部腐败现象  新闻工作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有着太多诱惑的职业。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对社会的支配力量和腐蚀力量极大,极易掀起疯狂的拜金主义潮流,政府对此又难直接干预,必须借助于道德和舆论的力量加以制约。但是部分中国新闻媒介不仅没有担负起这种制约力量,甚至直接参与商界竞争,利用起特殊地位,毫无约束地滥用权利,谋取私利。在新闻媒介最主要体现在有偿新闻。 所谓有偿新闻。就是一种以金钱或实物做中介买卖新闻的现象。通过交换买卖双方捞取了实惠。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1)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 这是有偿新闻中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做法,即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个人根据一定的规格和标准,利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  (2)出卖版面 是新闻机构用一定的报纸版面或一定的节目时间,刊播由买方指定的或认可的新闻报道内容,以此达到赚钱的目的。  (3)转让报号 通过转让报号来达到经济创收的这种做法,把有偿新闻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新闻工作者存在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1)政治因素  新闻工作者的把关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实际上,政治永远是一个主导新闻的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阶级都对自己统治下的大众媒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比如说美国的媒介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现行的秩序,对破坏这种秩序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极力地渲染。这就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永恒的价值观。这在美国的媒介现实中运用得非常多。比如说在战争时期美国的新闻界居然可以炮制新闻。南联盟的万人坑,后来事实证明就是一个假新闻;伊拉克杀婴事件后来也被证明是假新闻。  (2)经济因素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必须顾及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压力。播什么样的信息,能不能给自己的媒介和单位挣到钱,这在当前我国媒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永远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但是当前不少媒体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新闻记者在采访或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索要钱财或好处,给了钱就发,不给钱不发甚至是找事发批评性的报道,这些行为都严重地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的新闻丑闻。因为记者悄悄收下了金矿主送来的诸如金元宝等昂贵礼品。  (3)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  监督机制的缺乏,是新闻道德建设中客观存在的问题。由于道德主要不是依靠具有强制性的措施,而是依靠人们的心理价值选择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强调道德的自律性,认为道德的维系和实现主要靠个人自律,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信念。如果人们缺乏道德的自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也很难起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对道德自律的促进作用。从总体上看,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尤其在当代,新闻工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之一。市场的浮躁,金钱的诱惑,权力的冲撞,使得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处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不断呼吁保障舆论监督的同时,爆出了多起从业人员以新闻传媒话语权为自己谋私利的职业丑闻,使新闻腐败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再次发出了记者监督别人,谁来监督记者的追问。谴责也好,公约也罢,其目的不仅是给记者划下一条职业道德的底线,而且也是为了将媒体臵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记者虽然不是国家公务员,但手中掌握的发稿权、播出权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某种权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制约,也可能变得压迫人和剥夺人。因此,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其中新闻行业内部的自律和自净机制建设当然丝毫松懈不得;同时,如果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也无法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  要想彻底解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除了依靠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外,离不开监督体系。没有了监督,新闻道德自律也只是口号,是一纸空文。有了强有力的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才能明确地界定某人的某种行为是否违背了新闻道德,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从而促成新闻道德自律的顺利实现。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的缺乏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有关。加之新闻道德自律没有明确的、合适的前车可以借鉴,只能自己不断地探索,理论准备不足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我国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闻自律监督机制。缺乏他律的自律自然显得苍白无力。  (4)、新闻记者自身因素  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虚假乃新闻之大忌,五个W、一切细节、数据、引语、场景描述等等都不能失实。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记者行为宣言》中的第一条就是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世界所有国家制定的新闻职业道德,都把确保新闻真实性作为第一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这既是我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  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在新闻报道中,由于记者自身业务不熟练,对某个专业知识不了解,或一味的追求时效性,追求轰动效果,在采访过程中不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核实细节情况,而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主观臆测,夸大事实真相,未对信息进行核实就刊载,缺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实的态度。尤其现在互联网应用到新闻媒介,网上信息比较泛滥,也缺乏严格的把关,有些记者根据论坛中消息未经核实就将其转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科院白领工资标准记者根据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就一传十十传百的进行加工转载,最后竟把社科院的名字给挂上了。  伴随着新闻业的产生,这一因素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影响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5)受众因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者自身因素,但大众媒介传播的对象是公众,大众的需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格调。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认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即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其竞争机制的引入实现了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受众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众需要,你不想考虑也得考虑。因为竞争的直接目的就是受众,在一个仅仅崇尚吸引受众注意的媒体初级竞争中,由于利益的驱动,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  由于受众在生存状态和背景,比如说年龄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有的受众缺乏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不加辨别的相信媒体,并且大肆宣传,跟风。尤其现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诸多虚假信息的冲击更是让受众措不及手,难以招架。  另外就是记者为了满足受众好奇心,迎合某些受众猎奇等的心理需要。像现在的体育新闻娱乐化,有些记者使出浑身解数对名人、隐私大肆炒作等,就是这方面的原因。如果受众提高了自身的鉴别水平和解读能力,不给记者以愚昧自己的机会,理性的看待和接受一切新闻报道,也许就不会有记者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  二、 怎样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记者一再的丧失职业道德,在当今的社会上应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党性、很高的权威性、很广的联系面、很大的影响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正确运用新闻工具,起到党的喉舌作用。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必须解决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问题和职业道德观念。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新闻工作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为个人牟取私利的职业。 新闻从业人员,包括采编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新闻理论,树立马克思注意新闻观,能够识别并抵制西方错误的新闻观的侵蚀,从而坚持新闻工作者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对于发挥新闻舆论和引导作用,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必须恪守的职业伦理底线,对肆意妄为、挑战底线的造假者进行再严厉的道德谴责都不过分。’但如果仅止于此,那么纸箱馅包子的主要负责人訾某充其量只是个无良记者,清理出门户即可。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假新闻之所以出笼,固然受到了当下新闻界追逐眼球经济,淡化社会责任流弊的激励。但造假者也是瞅准了新闻立法滞后、对虚假新闻法律惩治偏软乃至违法成本过低的气候。坦率地说,单凭职业道德的软约束,恐怕是圈不住离经叛道的訾北佳们的;法治工具的孱弱,只会让他们做起纸馅包子来有恃无恐。会计造假要判刑坐牢,假球黑哨要受法律追究,危害更烈、影响更坏的新闻造假行为却可以逍遥法外,无论怎么说都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的。从这个角度说,立法阻击恶意炒作虚假新闻的行为,不失为一种选择。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新闻立法作为他律,能更好地与新闻自律实现优势互补。  我们在新闻自律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制定了《记者守则》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但这毕竟是道德层面的规范,不具备强制性的特点。它们只有与新闻法律法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西方,新闻法制的模式是新闻法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强制性与新闻自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监督和媒体相互监督  社会监督在此是指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受众通过社会舆论或行动对新闻媒介形成压力,比如拒买,拒卖等手段,对媒介及从业人员进行外在的强制性管理。  (1)受众监督  新闻受众依法对新闻进行监督,这并非新闻管理机关和新闻社会监督组织的指令所致,而是一种完全自发和自愿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任何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新闻受众这种自发行为主要来自:第一,新闻受众对自己接受真实新闻信息的权利加强了认识;第二,新闻受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这一切皆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新闻受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因此,社会越发展,其文明程度越高,人的素质越高,新闻受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越强,那么,对新闻的监督行为也就越自觉。  要让受众控制真正担负起监督舆论的重任,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新闻媒介有责任允许公众接近媒体,并且应该想公众解释新闻采访与报道的方式;另一方面,公众有责任了解新闻媒介的动作程序,打破对新闻媒介的神秘幻想。面对新闻媒介的强权,社会大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私而自负的媒介工作者,惟利是图的媒介机构和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都有可能影响新闻媒介的客观与公正。对于新闻媒介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社会大众要勇于表达意见,提出批评。公众越具有批判的眼力,媒介才越是可能走上良性运作的轨道。  (2)组织舆论监督  加强媒体相互监督,要充分发挥同业监督的作用,毕竟同行之间更了解内情。《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的新闻造假的揭发的最直接的导火线就是,《圣安东尼奥快报》向《时报》投诉杰森剽窃他们的报道,可说同行的投诉监督拉开了杰森造假新闻时间的调查序幕。因此,建立一套同行之间相互监督的机制可以稳妥高效地保证媒体在职业水准方面避免出现偏差。新闻界同行内部可以成立类似于媒介道德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以加强媒体的道德规范和纪律约束。这一组织除了规定一些新闻工作中必然遵守的细则并强化监督机制外,还可以对媒介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比,最后落实到评级,评奖,评比等与利益相关的活动中。  可以成立新闻协会或新闻委员会等诸如此类名字的专业协会,它主要由新闻界人士组成,也包括一些外界人士,其任务是受理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意见及开展受众调查工作等,并办有一些专业性的新闻批评杂志,定期对媒体从业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比如在美国出版的《补瑞尔内容》月刊,就专门褒贬新闻记者们在采访与报道方面的错误与成就,并从新闻道德教育及新闻专业注意的高度来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指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的组织建构及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微妙隐性关系,媒体如何架构现实等,从而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辨、解读,透视信息背后所隐含的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给予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给人们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清楚自己所处的媒体周围的世界,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去伪存真。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这一点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传媒业来说尤为重要。  在中国,媒体素养教育虽然还没有作为一个概念被提上日程,但是媒体素养教育的一些形式已经存在。具体表现在: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的通讯文体、学校的小记者团、学报学刊、红领巾电视台、文体活动团体等等。但是这与媒体素养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基础。在大学,以新闻和传播专业教育为基础,由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广泛开展;在中小学,以原有的素质教育为依托,在课外活动、夏令营、团队活动中增添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方式推广,将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与其它音乐、舞蹈等课外艺术活动放在一起进行;利用学生媒体进行宣传和培训,让青少年广泛接触到媒体知识。  其次,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社会大众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比如定期组织读者参观编辑部,播放有关媒体内容制作的电视节目,利用公益广告进行简单的媒体知识普及等等。媒体还可以与大学联手,开办有关媒体素养教育的知识讲座和讨论会。  再次,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撰写媒体素养教材,以小册子的形式,由公共部门,如工会,居委会发放,或者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座谈。  总之,在我国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有很多方法可循,而且,我国媒体有充分的优势和理由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为媒体自身走过转型期后进入下一轮发展阶段培养成熟稳定的受众做一些基础工作。  小结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新闻界还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问题,要想净化媒介环境,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需要新闻工作者,政府,及受众,三方共同努力。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诚信,政治,业务素质教育;国家应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提升媒介的地位,为媒介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空间;受众应提升媒介素养教育,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媒介环境才能净化,诸多违背职业道德的报道才能消失  参考文献:  [1]王彦堂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公黎艳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J]新闻传播2010(9)  [3]蔡笛提高新闻记者素质略谈[J]新闻世界2010(3)  [4]《传播与道德》高平平著,第3章,第80页,湖南大学出版社。  [5] ②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③白卫东:《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窗》,2009年第2期  致 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三年的时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是,这短短的三年是最真诚的青春,是最纯真的岁月,是最美丽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自学能力在这里得提升,我感谢所有的恩师:是您赋予我们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您带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使我们不但丰富了知识;是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给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你教会我们珍惜友谊和时间;是您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  在这次的毕业论文中,发挥了我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算是我最后一次做学校的作业了,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以及任课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诲,让我知道在社会上懂得怎样去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位臵,为社会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最后深深的感谢呵护我成长的父母。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总是第一个给我鼓励的人。回顾20多年来走过的路,每一个脚印都浸满着他们无私的关爱和谆谆教诲,10年的在外求学之路,寄托着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无私支持,坚定了我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最宽厚的爱。大恩无以言报,惟有以永无止境的奋斗,期待将来辉煌的事业让父母为之骄傲。我亦相信自己能达到目标。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

你不会是我同学吧?哈哈,这周六就交作业了。

前言第一章 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及渊源第三节 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第四节 新闻法制中的法律关系第五节 我国新闻法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新闻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新闻法的历史发展第三节 大陆法系国家新闻法的历史发展第四节 旧中国新闻法的历史发展第五节 社会主义新闻法的历史发展第三章 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第一节 新闻媒体的创建第二节 新闻媒介日常运作秩序的行政监管第三节 新闻媒介经营活动的规范第四章 新闻、广告等各类信息的发布第一节 重大新闻的发布与新闻发言人与发布会制度的建立第二节 特殊新闻与信息的发布与报道第三节 广告的发布及其行为准则第四节 境外新闻与信息在境内的发布第五章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维护国家安全第二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保密制度第三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维护社会秩序第六章 新闻传播与公民权益第一节 现代社会中的新闻维权和新闻侵权第二节 新闻对公民权益的侵害第三节 新闻侵害公民权益的常见形式第七章 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第二节 新闻职业与新闻职业道德第三节 新闻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第四节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的关系第八章 新闻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新闻职业道德理念与规范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初步实践第三节 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历程第九章 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第一节 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第三节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注重报道的客观公正第四节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第五节 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团结协作第十章 新闻职业道德境界的涵养第一节 新闻职业的道德境界第二节 新闻职业的道德评价第三节 新闻职业的道德教育附录一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则性规定附录二 法国《人权宣言》(1789年)有关新闻传播自由的条文附录三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1791年)有关新闻自由的规定附录四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附录五 记者行为准则宣言主要参考书目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下是一篇关于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建设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新闻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新闻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的真实性就取决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不断突破底线,记者们的职业道德也逐渐的引起重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该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记者 职业道德 新闻媒体  道德,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职业规范,它虽然没有确定的形式但是却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那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又是什么呢它的底线在哪里呢一则新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否真实,这是他的命脉所在。然而对新闻绝对的尊重,就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的记者,必须要做到绝不有意编造虚假新闻,这也同样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一、新闻记者的定义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保证公正,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才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记者的良好道德水准是促成大众传媒与社会良好互动性的必要条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作为新闻信息第一见证者和发布者的记者,即主体是自觉自主行为的人在此之前,马克思也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面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我国新闻工作者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危害  1、媒体因逐利而堕落  为了获得市场和更高的利润,许多媒介的编辑方针和基本取向是取悦大众,愚弄大众,用煽情的手法来处理新闻,制造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藐视正统新闻应该奉行的公正,客观,平衡,等守则,竭尽虚实夸张之势,将新闻和娱乐混为一体,诉诸于大众感官的刺激。其格调不高,品位低下,主要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渲染淫秽色情  近年来新创刊的体育类报刊或综合类报刊,纷纷走上了娱乐化道路。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版面留给运动员和跟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不少媒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过于严重,甚至将娱乐化干脆演变成色{学}情化  (2)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  媒介新闻炒作是指某一媒介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过于密集的报道,或诸多媒介一轰而上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媒介别有企图的将非新闻炒成新闻,将一般新闻炒成热点新闻,目的不外乎造成轰动效应,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或从被报道者那里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炒新闻的代价是媒介对提供赞助者所作的回报。炒新闻的主要内容,一种是媒介所需要的新闻,这主要包括各类耸人听闻的新闻,明星,大腕,大款的新闻,普通人的新闻—五花八门的男欢女爱,生生息息的情仇恩怨等;另一种是被炒者所需要的新闻,被炒者希冀获得广告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获取名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媒介不管炒的是哪类新闻,都侵犯了受众利益,违背了媒介道德。  一条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会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为读者(观众,听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来。  2、 社会公器变成了私人表达空间  一些报刊成了少数记者,编者垄断的阵地,具有明显的个人化,情绪化倾向。如中央电视台40集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于2002年三月下旬播放以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度,虽然毁誉参半,但作为内地的第一部大型武侠片,能有众多观众参与品评,说明它的探索和创新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一些媒体的记者,编者竟与网上匿名的帖子一唱一和,在舆论宣传上有意制造负面影响。如某家报纸记者,在该剧开播前的3月22,23,24日接连三天制造舆论,先验地武断《笑》剧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演员是一律被灭,有的是被灭得体无完肤。3月26日该剧开播的那天,还是这家报纸,竟然诅咒:它播出的那天也就是众多金庸小说爱好者的祭日。该报记者甚至用这样的文字表述:央视版《笑傲江湖》变成了‘笑熬糨糊’了。  3、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同情心是铸造善良品格的出发点,富有同情心会使一个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并用自己的行为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而作为负有引导舆论众人的新闻传媒,如果为了商业利益失去起码的同情心,不仅会让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而且对广大青少年的心智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一家省级晚报曾用《奇怪奇怪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的标题报道两个不慎从高楼坠下的建筑工人,另一家都市报形容钢筋将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这种用幸灾乐祸的笔调描写悲惨事件在中国传媒中不乏其人。如果新闻传媒连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伦理底线都不能坚守,如何去引导教育大众。  4、新闻内部腐败现象  新闻工作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有着太多诱惑的职业。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对社会的支配力量和腐蚀力量极大,极易掀起疯狂的拜金主义潮流,政府对此又难直接干预,必须借助于道德和舆论的力量加以制约。但是部分中国新闻媒介不仅没有担负起这种制约力量,甚至直接参与商界竞争,利用起特殊地位,毫无约束地滥用权利,谋取私利。在新闻媒介最主要体现在有偿新闻。 所谓有偿新闻。就是一种以金钱或实物做中介买卖新闻的现象。通过交换买卖双方捞取了实惠。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1)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 这是有偿新闻中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做法,即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个人根据一定的规格和标准,利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  (2)出卖版面 是新闻机构用一定的报纸版面或一定的节目时间,刊播由买方指定的或认可的新闻报道内容,以此达到赚钱的目的。  (3)转让报号 通过转让报号来达到经济创收的这种做法,把有偿新闻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新闻工作者存在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1)政治因素  新闻工作者的把关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实际上,政治永远是一个主导新闻的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阶级都对自己统治下的大众媒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比如说美国的媒介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现行的秩序,对破坏这种秩序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极力地渲染。这就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永恒的价值观。这在美国的媒介现实中运用得非常多。比如说在战争时期美国的新闻界居然可以炮制新闻。南联盟的万人坑,后来事实证明就是一个假新闻;伊拉克杀婴事件后来也被证明是假新闻。  (2)经济因素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必须顾及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压力。播什么样的信息,能不能给自己的媒介和单位挣到钱,这在当前我国媒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永远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但是当前不少媒体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新闻记者在采访或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索要钱财或好处,给了钱就发,不给钱不发甚至是找事发批评性的报道,这些行为都严重地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的新闻丑闻。因为记者悄悄收下了金矿主送来的诸如金元宝等昂贵礼品。  (3)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  监督机制的缺乏,是新闻道德建设中客观存在的问题。由于道德主要不是依靠具有强制性的措施,而是依靠人们的心理价值选择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强调道德的自律性,认为道德的维系和实现主要靠个人自律,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信念。如果人们缺乏道德的自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也很难起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对道德自律的促进作用。从总体上看,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尤其在当代,新闻工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之一。市场的浮躁,金钱的诱惑,权力的冲撞,使得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处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不断呼吁保障舆论监督的同时,爆出了多起从业人员以新闻传媒话语权为自己谋私利的职业丑闻,使新闻腐败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再次发出了记者监督别人,谁来监督记者的追问。谴责也好,公约也罢,其目的不仅是给记者划下一条职业道德的底线,而且也是为了将媒体臵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记者虽然不是国家公务员,但手中掌握的发稿权、播出权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某种权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制约,也可能变得压迫人和剥夺人。因此,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其中新闻行业内部的自律和自净机制建设当然丝毫松懈不得;同时,如果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也无法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  要想彻底解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除了依靠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外,离不开监督体系。没有了监督,新闻道德自律也只是口号,是一纸空文。有了强有力的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才能明确地界定某人的某种行为是否违背了新闻道德,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从而促成新闻道德自律的顺利实现。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的缺乏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有关。加之新闻道德自律没有明确的、合适的前车可以借鉴,只能自己不断地探索,理论准备不足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我国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闻自律监督机制。缺乏他律的自律自然显得苍白无力。  (4)、新闻记者自身因素  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虚假乃新闻之大忌,五个W、一切细节、数据、引语、场景描述等等都不能失实。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记者行为宣言》中的第一条就是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世界所有国家制定的新闻职业道德,都把确保新闻真实性作为第一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这既是我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  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在新闻报道中,由于记者自身业务不熟练,对某个专业知识不了解,或一味的追求时效性,追求轰动效果,在采访过程中不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核实细节情况,而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主观臆测,夸大事实真相,未对信息进行核实就刊载,缺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实的态度。尤其现在互联网应用到新闻媒介,网上信息比较泛滥,也缺乏严格的把关,有些记者根据论坛中消息未经核实就将其转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科院白领工资标准记者根据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就一传十十传百的进行加工转载,最后竟把社科院的名字给挂上了。  伴随着新闻业的产生,这一因素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影响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5)受众因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者自身因素,但大众媒介传播的对象是公众,大众的需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格调。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认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即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其竞争机制的引入实现了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受众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众需要,你不想考虑也得考虑。因为竞争的直接目的就是受众,在一个仅仅崇尚吸引受众注意的媒体初级竞争中,由于利益的驱动,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  由于受众在生存状态和背景,比如说年龄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有的受众缺乏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不加辨别的相信媒体,并且大肆宣传,跟风。尤其现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诸多虚假信息的冲击更是让受众措不及手,难以招架。  另外就是记者为了满足受众好奇心,迎合某些受众猎奇等的心理需要。像现在的体育新闻娱乐化,有些记者使出浑身解数对名人、隐私大肆炒作等,就是这方面的原因。如果受众提高了自身的鉴别水平和解读能力,不给记者以愚昧自己的机会,理性的看待和接受一切新闻报道,也许就不会有记者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  二、 怎样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记者一再的丧失职业道德,在当今的社会上应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党性、很高的权威性、很广的联系面、很大的影响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正确运用新闻工具,起到党的喉舌作用。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必须解决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问题和职业道德观念。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新闻工作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为个人牟取私利的职业。 新闻从业人员,包括采编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新闻理论,树立马克思注意新闻观,能够识别并抵制西方错误的新闻观的侵蚀,从而坚持新闻工作者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对于发挥新闻舆论和引导作用,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必须恪守的职业伦理底线,对肆意妄为、挑战底线的造假者进行再严厉的道德谴责都不过分。’但如果仅止于此,那么纸箱馅包子的主要负责人訾某充其量只是个无良记者,清理出门户即可。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假新闻之所以出笼,固然受到了当下新闻界追逐眼球经济,淡化社会责任流弊的激励。但造假者也是瞅准了新闻立法滞后、对虚假新闻法律惩治偏软乃至违法成本过低的气候。坦率地说,单凭职业道德的软约束,恐怕是圈不住离经叛道的訾北佳们的;法治工具的孱弱,只会让他们做起纸馅包子来有恃无恐。会计造假要判刑坐牢,假球黑哨要受法律追究,危害更烈、影响更坏的新闻造假行为却可以逍遥法外,无论怎么说都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的。从这个角度说,立法阻击恶意炒作虚假新闻的行为,不失为一种选择。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新闻立法作为他律,能更好地与新闻自律实现优势互补。  我们在新闻自律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制定了《记者守则》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但这毕竟是道德层面的规范,不具备强制性的特点。它们只有与新闻法律法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西方,新闻法制的模式是新闻法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强制性与新闻自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监督和媒体相互监督  社会监督在此是指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受众通过社会舆论或行动对新闻媒介形成压力,比如拒买,拒卖等手段,对媒介及从业人员进行外在的强制性管理。  (1)受众监督  新闻受众依法对新闻进行监督,这并非新闻管理机关和新闻社会监督组织的指令所致,而是一种完全自发和自愿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任何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新闻受众这种自发行为主要来自:第一,新闻受众对自己接受真实新闻信息的权利加强了认识;第二,新闻受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这一切皆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新闻受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因此,社会越发展,其文明程度越高,人的素质越高,新闻受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越强,那么,对新闻的监督行为也就越自觉。  要让受众控制真正担负起监督舆论的重任,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新闻媒介有责任允许公众接近媒体,并且应该想公众解释新闻采访与报道的方式;另一方面,公众有责任了解新闻媒介的动作程序,打破对新闻媒介的神秘幻想。面对新闻媒介的强权,社会大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私而自负的媒介工作者,惟利是图的媒介机构和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都有可能影响新闻媒介的客观与公正。对于新闻媒介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社会大众要勇于表达意见,提出批评。公众越具有批判的眼力,媒介才越是可能走上良性运作的轨道。  (2)组织舆论监督  加强媒体相互监督,要充分发挥同业监督的作用,毕竟同行之间更了解内情。《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的新闻造假的揭发的最直接的导火线就是,《圣安东尼奥快报》向《时报》投诉杰森剽窃他们的报道,可说同行的投诉监督拉开了杰森造假新闻时间的调查序幕。因此,建立一套同行之间相互监督的机制可以稳妥高效地保证媒体在职业水准方面避免出现偏差。新闻界同行内部可以成立类似于媒介道德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以加强媒体的道德规范和纪律约束。这一组织除了规定一些新闻工作中必然遵守的细则并强化监督机制外,还可以对媒介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比,最后落实到评级,评奖,评比等与利益相关的活动中。  可以成立新闻协会或新闻委员会等诸如此类名字的专业协会,它主要由新闻界人士组成,也包括一些外界人士,其任务是受理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意见及开展受众调查工作等,并办有一些专业性的新闻批评杂志,定期对媒体从业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比如在美国出版的《补瑞尔内容》月刊,就专门褒贬新闻记者们在采访与报道方面的错误与成就,并从新闻道德教育及新闻专业注意的高度来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指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的组织建构及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微妙隐性关系,媒体如何架构现实等,从而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辨、解读,透视信息背后所隐含的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给予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给人们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清楚自己所处的媒体周围的世界,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去伪存真。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这一点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传媒业来说尤为重要。  在中国,媒体素养教育虽然还没有作为一个概念被提上日程,但是媒体素养教育的一些形式已经存在。具体表现在: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的通讯文体、学校的小记者团、学报学刊、红领巾电视台、文体活动团体等等。但是这与媒体素养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基础。在大学,以新闻和传播专业教育为基础,由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广泛开展;在中小学,以原有的素质教育为依托,在课外活动、夏令营、团队活动中增添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方式推广,将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与其它音乐、舞蹈等课外艺术活动放在一起进行;利用学生媒体进行宣传和培训,让青少年广泛接触到媒体知识。  其次,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社会大众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比如定期组织读者参观编辑部,播放有关媒体内容制作的电视节目,利用公益广告进行简单的媒体知识普及等等。媒体还可以与大学联手,开办有关媒体素养教育的知识讲座和讨论会。  再次,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撰写媒体素养教材,以小册子的形式,由公共部门,如工会,居委会发放,或者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座谈。  总之,在我国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有很多方法可循,而且,我国媒体有充分的优势和理由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为媒体自身走过转型期后进入下一轮发展阶段培养成熟稳定的受众做一些基础工作。  小结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新闻界还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问题,要想净化媒介环境,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需要新闻工作者,政府,及受众,三方共同努力。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诚信,政治,业务素质教育;国家应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提升媒介的地位,为媒介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空间;受众应提升媒介素养教育,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媒介环境才能净化,诸多违背职业道德的报道才能消失  参考文献:  [1]王彦堂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公黎艳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J]新闻传播2010(9)  [3]蔡笛提高新闻记者素质略谈[J]新闻世界2010(3)  [4]《传播与道德》高平平著,第3章,第80页,湖南大学出版社。  [5] ②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③白卫东:《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窗》,2009年第2期  致 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三年的时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是,这短短的三年是最真诚的青春,是最纯真的岁月,是最美丽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自学能力在这里得提升,我感谢所有的恩师:是您赋予我们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您带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使我们不但丰富了知识;是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给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你教会我们珍惜友谊和时间;是您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  在这次的毕业论文中,发挥了我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算是我最后一次做学校的作业了,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以及任课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诲,让我知道在社会上懂得怎样去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位臵,为社会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最后深深的感谢呵护我成长的父母。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总是第一个给我鼓励的人。回顾20多年来走过的路,每一个脚印都浸满着他们无私的关爱和谆谆教诲,10年的在外求学之路,寄托着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无私支持,坚定了我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最宽厚的爱。大恩无以言报,惟有以永无止境的奋斗,期待将来辉煌的事业让父母为之骄傲。我亦相信自己能达到目标。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

[目录]中文摘要新闻职业道德在转型期的缺失新闻职业法规缺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衡注 释参考文献[原文]当前,我国新闻界正在深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维护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社会形象。由此可见,新闻职业道德在维护媒体公信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根据新闻传媒提供的新闻及各种信息服务,人们可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以便更有效地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而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则可以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控与舆论引导,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服务社会与公众的任务,这种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它的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也决定了对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一个新闻职业人必须时时以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及各种信息需要,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必须具有新闻职业精神。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新闻界在弘扬职业精神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在2003年4月20日的上海车展中,“红包”媒体控制车展,报纸、电视铺天盖地的新闻竟然和车商自己所做的广告相差无几,在厂商的操控下,部分新闻传媒完全丧失了客观立场。同年9月15日,新华社发布了令人震惊的消息:11名新闻记者(其中有4名新华社记者)在采访山西繁峙矿难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和金元宝,上演一出“有偿不闻”的丑剧。《新闻记者》杂志连续两年评出的“年度十大假新闻”更是从较为专业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当前职业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以上种种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业内人士或专家在分析其内在原因时给出了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忽视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所造成的,有的则认为缺少监督机构[摘要]2003年9月15日,新华社发布了令人震惊的消息:11名新闻记者(其中有4名新华社记者)在采访山西繁峙矿难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和金元宝,上演了一出“有偿不闻”的丑剧。近年来,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种种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业内人士或专家在分析其内在原因时给出了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忽视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所造成的,有的则认为缺少监督机构。但无论如何分析这一原因,其实它们都与新闻道德有关。对于各种形式的违背新闻道德的现象,我们的社会必须做出应有的反应,而且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彻底解决。近年来,业界及政府对道德失范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治,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约,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探索造成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实属当务之急。山西“繁峙矿难”中所发生的记者受贿案是近年来职业道德失范事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本文将以山西“繁峙矿难”为例,从新闻职业道德在转型期中的缺失、新闻职业道德法规的缺位、新闻工作者自身存在问题三个方面来探究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希望这一研究对我国新闻界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陈力丹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新闻记者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而假新闻的出现则正是记者职业道德与操守缺失的突出表现。假新闻有如过街老鼠年年喊打,但却屡屡见诸报端。将分析假新闻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防止假新闻的对策。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导向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新闻传媒,如何更好地传达社情民意,服务社会大众?笔者认为,注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重中之重。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修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深入学习《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提高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要利用学习日、业务会等,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学习,将思想和活动都置于职业道德的约束之下,并在深入学习中不断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经常检查恪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筑牢恪守职业道德的防线。新闻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经常遇到来自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的侵蚀,一个有效的防御和抵制措施,就是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为镜子,经常对自己恪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真正牢牢加固思想道德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做到不为权所惧,不为利所诱,不为色所迷,不为名所惑,让职业道德的旗帜在自己心灵的天空高高飘扬。密切联系群众,将恪守职业道德的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是否恪守职业道德,群众看得最清楚,心中最有数。因此,在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上,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采取调查表、座谈会、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呼声,接受群众的评判。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只有在接受群众评价中才能真正得到检验。实施严格考核,建立优上劣汰的用人机制。新闻单位可以结合干部考核和年终评比,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状况分成几个项目,每项设定若干分值,作为重点严格考核,并将考核成绩同入党提干、职称评定、评先奖励等联系在一起,通过优上劣汰的方式,保持新闻工作者队伍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你不会是我同学吧?哈哈,这周六就交作业了。

如果要我写这篇论文我会阐述这个观点在立志投身与新闻界时,加强自身的新闻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是时刻都应绷紧的一根弦以山西矿难封口费侵害人民利益为警戒做为论点第我将从山西矿难封口费羞辱了对社会的影响扭曲了社会事实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去写第新闻记者要对得起人民的信任去写第我将从做为新闻人的职责去写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人民记者的神圣职责手中一支笔,黑白尽分明。人民相信我们的媒体记者,是因为记者的笔下充满正义,充满道德良知。从而得出在立志投身与新闻界时,加强自身的新闻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是时刻都应绷紧的一根弦以山西矿难封口费侵害人民利益为警戒结束封口费事件终将结束,但它给新闻界造成的震动和反思远不会结束只有我们充分的吸取教训,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不会让这样的耻辱再次发生正如冯印谱所说的那样,这件事会永远的刻在新闻的耻辱柱上在立志投身与新闻界时,加强自身的新闻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是时刻都应绷紧的一根弦!告戒自己,不要为新闻人蒙羞;告戒自己,加强新闻素养一天都不能放松你看怎么样希望对你有帮助我自己想的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导向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新闻传媒,如何更好地传达社情民意,服务社会大众?笔者认为,注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重中之重。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修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深入学习《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提高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要利用学习日、业务会等,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学习,将思想和活动都置于职业道德的约束之下,并在深入学习中不断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经常检查恪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筑牢恪守职业道德的防线。新闻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经常遇到来自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的侵蚀,一个有效的防御和抵制措施,就是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为镜子,经常对自己恪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真正牢牢加固思想道德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做到不为权所惧,不为利所诱,不为色所迷,不为名所惑,让职业道德的旗帜在自己心灵的天空高高飘扬。密切联系群众,将恪守职业道德的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是否恪守职业道德,群众看得最清楚,心中最有数。因此,在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上,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采取调查表、座谈会、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呼声,接受群众的评判。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只有在接受群众评价中才能真正得到检验。实施严格考核,建立优上劣汰的用人机制。新闻单位可以结合干部考核和年终评比,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状况分成几个项目,每项设定若干分值,作为重点严格考核,并将考核成绩同入党提干、职称评定、评先奖励等联系在一起,通过优上劣汰的方式,保持新闻工作者队伍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下是一篇关于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建设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新闻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新闻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的真实性就取决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不断突破底线,记者们的职业道德也逐渐的引起重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该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记者 职业道德 新闻媒体  道德,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职业规范,它虽然没有确定的形式但是却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那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又是什么呢它的底线在哪里呢一则新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否真实,这是他的命脉所在。然而对新闻绝对的尊重,就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的记者,必须要做到绝不有意编造虚假新闻,这也同样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一、新闻记者的定义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保证公正,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才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记者的良好道德水准是促成大众传媒与社会良好互动性的必要条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作为新闻信息第一见证者和发布者的记者,即主体是自觉自主行为的人在此之前,马克思也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面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我国新闻工作者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危害  1、媒体因逐利而堕落  为了获得市场和更高的利润,许多媒介的编辑方针和基本取向是取悦大众,愚弄大众,用煽情的手法来处理新闻,制造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藐视正统新闻应该奉行的公正,客观,平衡,等守则,竭尽虚实夸张之势,将新闻和娱乐混为一体,诉诸于大众感官的刺激。其格调不高,品位低下,主要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渲染淫秽色情  近年来新创刊的体育类报刊或综合类报刊,纷纷走上了娱乐化道路。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版面留给运动员和跟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不少媒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过于严重,甚至将娱乐化干脆演变成色{学}情化  (2)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  媒介新闻炒作是指某一媒介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过于密集的报道,或诸多媒介一轰而上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媒介别有企图的将非新闻炒成新闻,将一般新闻炒成热点新闻,目的不外乎造成轰动效应,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或从被报道者那里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炒新闻的代价是媒介对提供赞助者所作的回报。炒新闻的主要内容,一种是媒介所需要的新闻,这主要包括各类耸人听闻的新闻,明星,大腕,大款的新闻,普通人的新闻—五花八门的男欢女爱,生生息息的情仇恩怨等;另一种是被炒者所需要的新闻,被炒者希冀获得广告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获取名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媒介不管炒的是哪类新闻,都侵犯了受众利益,违背了媒介道德。  一条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会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为读者(观众,听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来。  2、 社会公器变成了私人表达空间  一些报刊成了少数记者,编者垄断的阵地,具有明显的个人化,情绪化倾向。如中央电视台40集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于2002年三月下旬播放以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度,虽然毁誉参半,但作为内地的第一部大型武侠片,能有众多观众参与品评,说明它的探索和创新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一些媒体的记者,编者竟与网上匿名的帖子一唱一和,在舆论宣传上有意制造负面影响。如某家报纸记者,在该剧开播前的3月22,23,24日接连三天制造舆论,先验地武断《笑》剧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演员是一律被灭,有的是被灭得体无完肤。3月26日该剧开播的那天,还是这家报纸,竟然诅咒:它播出的那天也就是众多金庸小说爱好者的祭日。该报记者甚至用这样的文字表述:央视版《笑傲江湖》变成了‘笑熬糨糊’了。  3、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同情心是铸造善良品格的出发点,富有同情心会使一个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并用自己的行为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而作为负有引导舆论众人的新闻传媒,如果为了商业利益失去起码的同情心,不仅会让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而且对广大青少年的心智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一家省级晚报曾用《奇怪奇怪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的标题报道两个不慎从高楼坠下的建筑工人,另一家都市报形容钢筋将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这种用幸灾乐祸的笔调描写悲惨事件在中国传媒中不乏其人。如果新闻传媒连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伦理底线都不能坚守,如何去引导教育大众。  4、新闻内部腐败现象  新闻工作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有着太多诱惑的职业。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对社会的支配力量和腐蚀力量极大,极易掀起疯狂的拜金主义潮流,政府对此又难直接干预,必须借助于道德和舆论的力量加以制约。但是部分中国新闻媒介不仅没有担负起这种制约力量,甚至直接参与商界竞争,利用起特殊地位,毫无约束地滥用权利,谋取私利。在新闻媒介最主要体现在有偿新闻。 所谓有偿新闻。就是一种以金钱或实物做中介买卖新闻的现象。通过交换买卖双方捞取了实惠。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1)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 这是有偿新闻中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做法,即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个人根据一定的规格和标准,利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  (2)出卖版面 是新闻机构用一定的报纸版面或一定的节目时间,刊播由买方指定的或认可的新闻报道内容,以此达到赚钱的目的。  (3)转让报号 通过转让报号来达到经济创收的这种做法,把有偿新闻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新闻工作者存在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1)政治因素  新闻工作者的把关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实际上,政治永远是一个主导新闻的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阶级都对自己统治下的大众媒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比如说美国的媒介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现行的秩序,对破坏这种秩序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极力地渲染。这就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永恒的价值观。这在美国的媒介现实中运用得非常多。比如说在战争时期美国的新闻界居然可以炮制新闻。南联盟的万人坑,后来事实证明就是一个假新闻;伊拉克杀婴事件后来也被证明是假新闻。  (2)经济因素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必须顾及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压力。播什么样的信息,能不能给自己的媒介和单位挣到钱,这在当前我国媒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永远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但是当前不少媒体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新闻记者在采访或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索要钱财或好处,给了钱就发,不给钱不发甚至是找事发批评性的报道,这些行为都严重地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的新闻丑闻。因为记者悄悄收下了金矿主送来的诸如金元宝等昂贵礼品。  (3)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  监督机制的缺乏,是新闻道德建设中客观存在的问题。由于道德主要不是依靠具有强制性的措施,而是依靠人们的心理价值选择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强调道德的自律性,认为道德的维系和实现主要靠个人自律,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信念。如果人们缺乏道德的自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也很难起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对道德自律的促进作用。从总体上看,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尤其在当代,新闻工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之一。市场的浮躁,金钱的诱惑,权力的冲撞,使得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处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不断呼吁保障舆论监督的同时,爆出了多起从业人员以新闻传媒话语权为自己谋私利的职业丑闻,使新闻腐败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再次发出了记者监督别人,谁来监督记者的追问。谴责也好,公约也罢,其目的不仅是给记者划下一条职业道德的底线,而且也是为了将媒体臵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记者虽然不是国家公务员,但手中掌握的发稿权、播出权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某种权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制约,也可能变得压迫人和剥夺人。因此,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其中新闻行业内部的自律和自净机制建设当然丝毫松懈不得;同时,如果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也无法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  要想彻底解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除了依靠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外,离不开监督体系。没有了监督,新闻道德自律也只是口号,是一纸空文。有了强有力的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才能明确地界定某人的某种行为是否违背了新闻道德,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从而促成新闻道德自律的顺利实现。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的缺乏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有关。加之新闻道德自律没有明确的、合适的前车可以借鉴,只能自己不断地探索,理论准备不足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我国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闻自律监督机制。缺乏他律的自律自然显得苍白无力。  (4)、新闻记者自身因素  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虚假乃新闻之大忌,五个W、一切细节、数据、引语、场景描述等等都不能失实。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记者行为宣言》中的第一条就是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世界所有国家制定的新闻职业道德,都把确保新闻真实性作为第一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这既是我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  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在新闻报道中,由于记者自身业务不熟练,对某个专业知识不了解,或一味的追求时效性,追求轰动效果,在采访过程中不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核实细节情况,而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主观臆测,夸大事实真相,未对信息进行核实就刊载,缺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实的态度。尤其现在互联网应用到新闻媒介,网上信息比较泛滥,也缺乏严格的把关,有些记者根据论坛中消息未经核实就将其转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科院白领工资标准记者根据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就一传十十传百的进行加工转载,最后竟把社科院的名字给挂上了。  伴随着新闻业的产生,这一因素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影响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5)受众因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者自身因素,但大众媒介传播的对象是公众,大众的需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格调。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认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即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其竞争机制的引入实现了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受众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众需要,你不想考虑也得考虑。因为竞争的直接目的就是受众,在一个仅仅崇尚吸引受众注意的媒体初级竞争中,由于利益的驱动,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  由于受众在生存状态和背景,比如说年龄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有的受众缺乏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不加辨别的相信媒体,并且大肆宣传,跟风。尤其现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诸多虚假信息的冲击更是让受众措不及手,难以招架。  另外就是记者为了满足受众好奇心,迎合某些受众猎奇等的心理需要。像现在的体育新闻娱乐化,有些记者使出浑身解数对名人、隐私大肆炒作等,就是这方面的原因。如果受众提高了自身的鉴别水平和解读能力,不给记者以愚昧自己的机会,理性的看待和接受一切新闻报道,也许就不会有记者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  二、 怎样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记者一再的丧失职业道德,在当今的社会上应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党性、很高的权威性、很广的联系面、很大的影响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正确运用新闻工具,起到党的喉舌作用。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必须解决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问题和职业道德观念。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新闻工作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为个人牟取私利的职业。 新闻从业人员,包括采编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新闻理论,树立马克思注意新闻观,能够识别并抵制西方错误的新闻观的侵蚀,从而坚持新闻工作者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对于发挥新闻舆论和引导作用,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必须恪守的职业伦理底线,对肆意妄为、挑战底线的造假者进行再严厉的道德谴责都不过分。’但如果仅止于此,那么纸箱馅包子的主要负责人訾某充其量只是个无良记者,清理出门户即可。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假新闻之所以出笼,固然受到了当下新闻界追逐眼球经济,淡化社会责任流弊的激励。但造假者也是瞅准了新闻立法滞后、对虚假新闻法律惩治偏软乃至违法成本过低的气候。坦率地说,单凭职业道德的软约束,恐怕是圈不住离经叛道的訾北佳们的;法治工具的孱弱,只会让他们做起纸馅包子来有恃无恐。会计造假要判刑坐牢,假球黑哨要受法律追究,危害更烈、影响更坏的新闻造假行为却可以逍遥法外,无论怎么说都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的。从这个角度说,立法阻击恶意炒作虚假新闻的行为,不失为一种选择。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新闻立法作为他律,能更好地与新闻自律实现优势互补。  我们在新闻自律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制定了《记者守则》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但这毕竟是道德层面的规范,不具备强制性的特点。它们只有与新闻法律法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西方,新闻法制的模式是新闻法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强制性与新闻自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监督和媒体相互监督  社会监督在此是指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受众通过社会舆论或行动对新闻媒介形成压力,比如拒买,拒卖等手段,对媒介及从业人员进行外在的强制性管理。  (1)受众监督  新闻受众依法对新闻进行监督,这并非新闻管理机关和新闻社会监督组织的指令所致,而是一种完全自发和自愿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任何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新闻受众这种自发行为主要来自:第一,新闻受众对自己接受真实新闻信息的权利加强了认识;第二,新闻受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这一切皆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新闻受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因此,社会越发展,其文明程度越高,人的素质越高,新闻受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越强,那么,对新闻的监督行为也就越自觉。  要让受众控制真正担负起监督舆论的重任,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新闻媒介有责任允许公众接近媒体,并且应该想公众解释新闻采访与报道的方式;另一方面,公众有责任了解新闻媒介的动作程序,打破对新闻媒介的神秘幻想。面对新闻媒介的强权,社会大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私而自负的媒介工作者,惟利是图的媒介机构和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都有可能影响新闻媒介的客观与公正。对于新闻媒介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社会大众要勇于表达意见,提出批评。公众越具有批判的眼力,媒介才越是可能走上良性运作的轨道。  (2)组织舆论监督  加强媒体相互监督,要充分发挥同业监督的作用,毕竟同行之间更了解内情。《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的新闻造假的揭发的最直接的导火线就是,《圣安东尼奥快报》向《时报》投诉杰森剽窃他们的报道,可说同行的投诉监督拉开了杰森造假新闻时间的调查序幕。因此,建立一套同行之间相互监督的机制可以稳妥高效地保证媒体在职业水准方面避免出现偏差。新闻界同行内部可以成立类似于媒介道德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以加强媒体的道德规范和纪律约束。这一组织除了规定一些新闻工作中必然遵守的细则并强化监督机制外,还可以对媒介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比,最后落实到评级,评奖,评比等与利益相关的活动中。  可以成立新闻协会或新闻委员会等诸如此类名字的专业协会,它主要由新闻界人士组成,也包括一些外界人士,其任务是受理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意见及开展受众调查工作等,并办有一些专业性的新闻批评杂志,定期对媒体从业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比如在美国出版的《补瑞尔内容》月刊,就专门褒贬新闻记者们在采访与报道方面的错误与成就,并从新闻道德教育及新闻专业注意的高度来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指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的组织建构及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微妙隐性关系,媒体如何架构现实等,从而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辨、解读,透视信息背后所隐含的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给予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给人们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清楚自己所处的媒体周围的世界,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去伪存真。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这一点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传媒业来说尤为重要。  在中国,媒体素养教育虽然还没有作为一个概念被提上日程,但是媒体素养教育的一些形式已经存在。具体表现在: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的通讯文体、学校的小记者团、学报学刊、红领巾电视台、文体活动团体等等。但是这与媒体素养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基础。在大学,以新闻和传播专业教育为基础,由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广泛开展;在中小学,以原有的素质教育为依托,在课外活动、夏令营、团队活动中增添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方式推广,将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与其它音乐、舞蹈等课外艺术活动放在一起进行;利用学生媒体进行宣传和培训,让青少年广泛接触到媒体知识。  其次,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社会大众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比如定期组织读者参观编辑部,播放有关媒体内容制作的电视节目,利用公益广告进行简单的媒体知识普及等等。媒体还可以与大学联手,开办有关媒体素养教育的知识讲座和讨论会。  再次,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撰写媒体素养教材,以小册子的形式,由公共部门,如工会,居委会发放,或者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座谈。  总之,在我国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有很多方法可循,而且,我国媒体有充分的优势和理由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为媒体自身走过转型期后进入下一轮发展阶段培养成熟稳定的受众做一些基础工作。  小结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新闻界还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问题,要想净化媒介环境,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需要新闻工作者,政府,及受众,三方共同努力。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诚信,政治,业务素质教育;国家应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提升媒介的地位,为媒介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空间;受众应提升媒介素养教育,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媒介环境才能净化,诸多违背职业道德的报道才能消失  参考文献:  [1]王彦堂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公黎艳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J]新闻传播2010(9)  [3]蔡笛提高新闻记者素质略谈[J]新闻世界2010(3)  [4]《传播与道德》高平平著,第3章,第80页,湖南大学出版社。  [5] ②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③白卫东:《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窗》,2009年第2期  致 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三年的时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是,这短短的三年是最真诚的青春,是最纯真的岁月,是最美丽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自学能力在这里得提升,我感谢所有的恩师:是您赋予我们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您带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使我们不但丰富了知识;是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给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你教会我们珍惜友谊和时间;是您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  在这次的毕业论文中,发挥了我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算是我最后一次做学校的作业了,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以及任课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诲,让我知道在社会上懂得怎样去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位臵,为社会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最后深深的感谢呵护我成长的父母。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总是第一个给我鼓励的人。回顾20多年来走过的路,每一个脚印都浸满着他们无私的关爱和谆谆教诲,10年的在外求学之路,寄托着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无私支持,坚定了我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最宽厚的爱。大恩无以言报,惟有以永无止境的奋斗,期待将来辉煌的事业让父母为之骄傲。我亦相信自己能达到目标。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法源于理,法关乎情。伦理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体现。所以推荐你大纲如下:一、新闻传播法规的概述与起源二、伦理学概述与起源三、新闻传播法规中与道德伦理相关内容四、新闻传播中有悖法规伦理情况五、新闻传播中应遵循的法规与伦理规范个人见解、思考不够、仅供参考

  • 索引序列
  •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
  •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
  •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题目
  •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