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治疗诊断学杂志电子版下载

治疗诊断学杂志电子版下载

发布时间:

治疗诊断学杂志电子版下载

新华社合肥1月11日电,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方志友、陈学冉科研团队筛选并实验发现,药物“金转停”可控制这种恶性脑瘤的发展,延长患者生命,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胶质瘤的新手段。日前,国际知名医学学术期刊《治疗诊断学》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该成果。新华网:我国学者发现一种治疗恶性脑瘤的药物新疗法

1 该刊已启用期刊采编自动化系统,全面实行网上投稿、审稿及修稿。作者登录该刊网站,按提示进行注册及投稿,已获得登录名及密码者切勿重复注册。注册信息务必真实,以便联系。投稿后作者可登陆该刊网站即时查询所投稿件处理情况。该刊也将通过E-mail与作者联系,告知相关事宜。该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及时处理。稿件审理费50元/篇,收到稿件审理费后立即送审。投稿后请寄单位推荐信,信中应注明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目。基金论文需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来稿请自留底稿,该刊不予退稿。凡作者在投稿后2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者,可与编辑部联系。2 作者应对文稿真实性、科学性、可靠性负责。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提请作者考虑。3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该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作者向我刊投稿,视为将文稿(部分或全文)的汇编权、发行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出版及信息传播权的专有使用权授予我刊。4 该刊于2011年9月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署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合作协议,正式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以互联网为平台,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自数字出版之日起,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可全文检索和下载优先出版的稿件。凡投稿该刊论文,视为作者同意并授权编辑部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优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之前发表,可缩短出版周期,为作者争取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和知识产权。5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创造一个良好学术氛围,该刊已启用检测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系统。若发现来稿存在上述学术不端行为,该刊将退稿并进行如下处理:(1)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2)1年内拒绝处理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6 地址:郑州市纬五路7号河南省人民医院科教大厦2111室《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部,邮编:450003。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机构28个,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超声医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刑事侦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干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药效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啮齿类实验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名单不全)  脂糖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临床检验诊断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眼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认知发育与学习记忆障碍转化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超声医学工程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庆市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神经病学重庆市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超声分子影像学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妇产科学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肝胆外科学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传染病寄生虫病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    十二五”期间,学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40余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10余项,其中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40余项。学校独立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属世界首创,是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实现产业化以来,海扶系列设备已在全国1000余家医院投入使用,出口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底,学校申请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球形聚焦集声系统”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6000万元资助。 2012年度重庆医科大学新上科研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起止时间项目来源经费(万元)负责人1超声波肿瘤治疗技术培训班2012科技部187王智彪2乙型肝炎治疗和转归相关新指标和新试剂的临床意义评价2012-2015重大专项任务45唐霓3脂质异常分布在NAFLD和高脂血症发病中的作用2012-2016“973”子课题0阮雄中4胆固醇代谢紊乱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和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2012-2015“973”子课题20阮雄中5代谢性炎症在NAFLD和高脂血症发病中的作用2012-2015“973”子课题00陈压西6“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率调查”2012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子课题64雷寒7MSM人群性行为前后服抗病毒药物预防HIV新感染研究2012-2015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任务56黄爱龙8云南及周边省市区传染病病原谱流行规律研究2012-2015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任务51黄爱龙159BMP9和WNT3A双基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折后骨不连的协同成骨作用研究2012教育部一般50刘渤160LXR激活在全脑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2012-2014教育部一般80承欧梅161早期营养过剩诱发和加重成年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0肖晓秋162BKCa通道在偏头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机制研究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0谭戈163Th17/Treg失衡在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干预研究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0何云锋164色素上皮衍生因子通过NO-cGMP-PKG信号通路促进胰岛素抵抗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李启富165Snail/E-cadherin在前体心外膜祖细胞向起搏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调控作用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佘强166纳秒级高强电脉冲对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影响的实验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胡丽娜167HBV X蛋白下调线粒体蛋白SIRT3在HBV感染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陈娟168孕期MVAD对仔鼠生后突触可塑性翻译调节机制的影响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张萱169Wasp基因突变对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表型和Treg/Th17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0张志勇170乳腺癌Bmi-1靶基因的高通量筛选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0武向梅171手性自组装短肽对创伤中快速止血的机制探索与模型建立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0罗忠礼172表观遗传调控的差异miRNA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宋方洲173细胞原纤毛转运蛋白80(IFT80)通过Hedgehog 信号通路调控乳腺癌细胞分化和增殖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汪长东174人参皂苷Rg1延缓神经干细胞衰老与调控端粒长度与端粒酶活性的机理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王亚平175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201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00郭风劲176KLF14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李伶177探索靶向Bcr-Abl Y177去磷酸化和降解的策略逆转CML细胞恶性表型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冯文莉178Twist促进乳腺肿瘤干细胞聚集的关键miRNAs和细胞信号通路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00柳满然179特异性抑制缺失型CENP-E对实体肿瘤发生的影响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00翁亚光180尿硫酸化胆汁酸代谢轮廓分析用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和分度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00丁敏181低强度聚集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细胞的粘附、侵袭、血管形成的影响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00王智彪182受体介导与超声定位双重靶向--载姜黄素的甘草次酸表面修饰纳米粒与超声微泡复合给药系统的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张良珂183具有类骨质孔状再生通道的承力纳米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成骨机制研究2012-2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0卢旻鹏184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烟草控制政策优化研究2012-1015教育部人文青年基金00浦科学 学术期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是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3年6月,初刊名《肝脏病杂志》,1996年正式更名为《中华肝脏病杂志》,主要内容包括肝脏的生理、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88年8月创刊。1998年11月经国家科委批准为正式刊物,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2004年被中国科学技术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且先后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网”,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数据库”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由重庆医科大学主办,是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CSCD遴选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中国知网、维普科技、万方数据等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儿科药学杂志》由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联合主办。1995年创刊,2000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已成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首席医学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摘文献库(CMCC)》全文收载,《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医学教育探索》于2002年创刊,2011年正式更名为《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月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教育专业核心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国内外最新医学教育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内容。杂志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馆藏资源 2013年底,学校拥有馆藏文献 64 万册,其中全文电子期刊 27715 种、电子图书 234929 册、其他电子资源 70469 册(件),中外数据库资源 30 余个,生均拥有纸质图书 46 册。2013 年,增加纸质图书 56 万册,生均年进书量超过 4 册,增加电子图书 06 万册、续订电子期刊 77 万种、增加其他电子资源 12 万册;纸质图书借还量 87 万册次,数据库访问 89 万人次,电子期刊全文下载 06 万篇,电子图书阅读使用 94 万本,多媒体光盘及多媒体资源利用 53 万次。同时建有Medline光盘数据库(含SERFILE期刊信息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会议文献数据库-CMCC/CMAC 、重医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医学)等数据库。

心血管诊断与治疗杂志电子版下载

百度上找到相关报纸电子版阅读网页里有下载链接

你到这里下载一个电子杂志的程序,然后安装,运行接着就会进入一个杂志的订阅网站,用那个程序订阅,下载就可以观看了里面有上万种杂志呢绝对有你想要的-230-xe

亚洲心脑血管病例研究 ,不是顶级期刊,审稿周期半个月,比较好重。

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杂志电子版下载

《医学影像学人卫第九版教材高清版完整》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 tzm5简介:医学影像学可以作为一种医疗辅助手段用于诊断和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科研手段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是很多医生的必学科目之一。

MRI 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93k1b 077116 舒天慈 指导教师:刘尚辉 摘要: 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各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既解决了CT机对人体组织细胞的一定损害性,又解决了可测出机体病变前的微小生理变化。核磁共振成像已成为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一个新的分支。 关键字: 核磁共振成像 成像原理 诊断 与CT比较 Summery: In recent year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 developed rapidly has been getting more mature Basically, the scope of inspection covers the whole body system, and promotes the use of the Not only solved the CT machine to the human body cells of a certain damage, but also resolved lesion can be detected before organism tiny physiological MRI diagnostic medical imaging has become a new Key words: MRI, Imaging principle, Diagnosis, With CT comparison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各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为了准确反映其成像基础,避免与核素成像混淆,现改称为磁共振成象。参与MRI 成像的因素较多,信息量大而且不同于现有各种影像学成像,在诊断疾病中有很大优越性和应用潜力 一 MRI的成像原理 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例如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有自旋运动,带正电,产生磁矩,有如一个小磁体。小磁体自旋轴的排列无一定规律。但如在均匀的强磁场中,则小磁体的自旋轴将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在这种状态下, 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进行激发,作为小磁体的氢原子核吸收一定量的能而共振,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称之为弛豫时间。有两种弛豫时间,一种是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又称纵向弛豫时间反映自旋核把吸收的能传给周围晶格所需要的时间,也是90°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到横向磁化之后再恢复到纵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时间,称T 1 。另一种是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又称横向弛豫时间反映横向磁化衰减、丧失的过程,也即是横向磁化所维持的时间,称T 2 。T 2 衰减是由共振质子之间相互磁化作用所引起,与T 1 不同,它引起相位的变化。 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 1 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T 2 也是如此。这种组织间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I的成像基础。有如CT时,组织间吸收系数(CT值)差别是CT成像基础的道理。但MRI不像CT只有一个参数,即吸收系数,而是有T1、T 2 和自旋核密度(P)等几个参数,其中T 1 与T 2 尤为重要。因此,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 1 (或T 2 )值,就可获得该层面中包括各种组织影像的图像。 MRI的成像方法也与CT相似。有如把检查层面分成Nx,Ny,Nz……一定数量的小体积,即体素,用接收器收集信息,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处理,获得每个体素的T 1 值(或T 2 值),进行空间编码。用转换器将每个T值转为模拟灰度,而重建图像。 二MRI图像特点 1 灰阶成像: 具有一定T 1 差别的各种组织,包括正常与病变组织,转为模拟灰度的黑白影,则可使器官及其病变成像。MRI所显示的解剖结构非常逼真,在良好清晰的解剖背景上,再显出病变影像,使得病变同解剖结构的关系更明确。值得注意的是,MRI的影像虽然也以不同灰度显示,但反映的是MR信号强度的不同或弛豫时间T 1 与T 2 的长短,而不象CT图象,灰度反映的是组织密度。 2 流空效应: 心血管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收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 1 WI或T 2 WI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效应。这一效应使心腔和血管显影,是CT所不能比拟的。 3 三维成像: MRI可获得人体横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任何方向断面的图像,有利于病变的三维定位。一般CT则难于作到直接三维显示,需采用重建的方法才能获得状面或矢状面图像以及三维重建立体像 4 运动器官成像: 采用呼吸和心电图门控成像技术,不仅能改善心脏大血管的MR成像,还可获得其动态图象 三MRI与CT的比较 MRI与CT各有优点,可以互相补充。表1为MRI设备与CT扫描机的性能比较。表2为MRI设备与CT扫描机的临床应用比较。通过MRI设备与CT扫描机的性能比较和临床应用比较,可以看出:MRI设备的优点为:①多参数成像,可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②人体氢核含量高,高对比成像;③任意方位体层、三维成像;④不用对比剂,就可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⑤无骨伪影干扰,后颅凹病变清晰可辨;⑥无电离辐射;⑦可使MRI设备用于介入治疗,建立智能手术室,进行手术导航。MRI设备的缺点为:①扫描速度慢;②易出现运动、流动伪影;③定量诊断困难;④对钙化灶和骨皮质病灶不够敏感;⑤禁忌症多。 表1 性能特点 MRI设备 CT扫描机 信息载体 MRI信号 穿过组织的X线 采用的电磁波 射频波(无线电波) 连续X线 体层方向 任意方向 一般与体轴垂直 数据采集方式 多方向或单方向投影 多方向投影 表2 应用范围 MRI设备 CT扫描机 软组织对比度 高 低 脊髓显示 清晰 困难 骨皮质病变 不敏感 敏感 对比剂类型 顺磁性物质 碘剂 四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MRI诊断广泛应用于临床,时间虽短,但已显出它的优越性。 在神经系统应用较为成熟。三维成像和流空效应使病变定位诊断更为准确,并可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对脑干、幕下区、枕大孔区、脊髓与椎间盘的显示明显优于CT。对脑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脑梗塞、脑与脊髓肿瘤、血肿、脊髓先天异常与脊髓空洞症的诊断有较高价值。纵隔在MRI上,脂肪与血管形成良好对比,易于观察纵隔肿瘤及其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对肺门淋巴结与中心型肺癌的诊断,帮助也较大。 心脏大血管在MRI上因可显示其内腔,所以,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可在无创伤的检查中完成。对腹部与盆部器官,如肝、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颈部和乳腺,MRI检查也有相当价值。在恶性肿瘤的早期显示,对血管的侵犯以及肿瘤的分期方面优于CT。骨髓在MRI上表现为高信号区,侵及骨髓的病变,如肿瘤、感染及代谢疾病,MRI上可清楚显示。在显示关节内病变及软组织方面也有其优势。MRI在显示骨骼和胃肠方面受到限制。MRI还有望于对血流量、生物化学和代谢功能方面进行研究,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也带来希望。在完成MR成像的磁场强度范围内,对人体健康不致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是一种非损伤性检查。但是,MRI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检查所需时间长,对某些器官和疾病的检查还有限度,因之,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如今MRI已经确立了其在影像诊断界的重要地位,并取代了许多传统影像诊断技术。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骨关节、软组织病变的诊断中是举足轻重的手段。特别是近几年来,超高场磁共振在脑功能成像、频谱成像、白质纤维束成像、心脏检查、冠心病诊断、腹部、盆腔等脏器的检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实用技术教程》 4《MRI技术发展十年回顾》 《中国医院采购指南(2005上)》 7. @g21546/pic 8 _html 9 10

区别如下:1、针对性不同:影像技术学是针对操作技术学习。影像学是包括诊断和技术方面,影像学范围更广。2、毕业后去向不同:影像技术学毕业后主要进医院B超室去做技术员。影像学毕业后可以努力考研做医生。3、职业发展不同:影像技术学毕业后很快进入工作,并能用七年左右时间成为高级技师,获得高薪。影像学需要考研读博士,慢慢成为一个医生,更慢进入工作,但是前景也是比较好的。4、基本定义不同: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分对比剂、传统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显示与记录、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诊断、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成像防护、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是研究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表现出来,供诊断医师根据影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包括医学成像系统和医学图像处理两方面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5、学习的内容不同:影像技术更偏重于理工科,比如对物理、计算机编程要求比较高,VB、C语言、宏汇编、单片机都要学,当然还有图像处理,因此对英语要求也高,因为很多都是英文操作的。影像学诊断方向的更接近临床,除了学各种影像诊断的专业课以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外妇儿,眼科,皮肤,神经病,核医学这样的临床课也都要学。扩展资料: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分对比剂、传统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显示与记录、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诊断、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成像防护、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技术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近年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影像诊断产业加强战略布局,旨在带动多种医学影像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快速化方向发展。目前,数字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如下几大趋势。医学影像学:是研究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表现出来,供诊断医师根据影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包括医学成像系统和医学图像处理两方面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医学成像又称卤化银成像,因为从前的菲林(胶卷)是用感光材料卤化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技术学和医学影像学有什么区别?搞明白才不会入错行!

中华诊断与治疗杂志官网下载电子版

1 该刊已启用期刊采编自动化系统,全面实行网上投稿、审稿及修稿。作者登录该刊网站,按提示进行注册及投稿,已获得登录名及密码者切勿重复注册。注册信息务必真实,以便联系。投稿后作者可登陆该刊网站即时查询所投稿件处理情况。该刊也将通过E-mail与作者联系,告知相关事宜。该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及时处理。稿件审理费50元/篇,收到稿件审理费后立即送审。投稿后请寄单位推荐信,信中应注明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目。基金论文需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来稿请自留底稿,该刊不予退稿。凡作者在投稿后2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者,可与编辑部联系。2 作者应对文稿真实性、科学性、可靠性负责。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提请作者考虑。3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该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作者向我刊投稿,视为将文稿(部分或全文)的汇编权、发行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出版及信息传播权的专有使用权授予我刊。4 该刊于2011年9月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署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合作协议,正式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以互联网为平台,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自数字出版之日起,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可全文检索和下载优先出版的稿件。凡投稿该刊论文,视为作者同意并授权编辑部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优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之前发表,可缩短出版周期,为作者争取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和知识产权。5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创造一个良好学术氛围,该刊已启用检测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系统。若发现来稿存在上述学术不端行为,该刊将退稿并进行如下处理:(1)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2)1年内拒绝处理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6 地址:郑州市纬五路7号河南省人民医院科教大厦2111室《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部,邮编:450003。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于1987年创刊22年来,办刊宗旨始终是以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展示我国诊断与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服务,推广新技术、新疗法。交流临床实践经验,传递科技信息,始终坚持以临床诊疗、预防为主,以实用为主,提高临床正确诊断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科学技术水平,推动我国医学事业深入发展。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着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和提高并重的原则。刊登与临床相关的国内外诊断与治疗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设有论著、综述、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临床应用研究、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栏目。从事临床工作的各级医务人员及有关科研人员。

1.An YH (通讯作者)et Modulation and impact of class I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by neural stem cell-derived neurotrophins on Med H 2007, 68: 176- (SCI 收录) An YH (安沂华) et Potential of stem cell based therapy and tissue engineering in the regener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B M 2006, 1: 38-3.An YH (安沂华)et Differentiat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B E S 2004, 17: 1- (SCI 收录)4.An YH (安沂华)et Neur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improve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cerebral ischemic J N 2004, 88: Supple (SCI 收录)5.An, YH(安沂华)et Effect of rat Schwann cell secretion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neural stem B E S 2003, 16: 90-(SCI收录)6.An, YH(安沂华)et Research on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Melatonin to Inhibit Neural Cell A J N 1998, 70: Supple 2, S(SCI收录)7.Wan H, An YH(安沂华)et Schwann cells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repair of brain stem injury in B E S 2003, 16: 105-(SCI收录)8.Wan H,An YH(安沂华)et Differentiation of rat embryonic neural stem cells promoted by co-cultured Schwann Chin Med J 2003, 116(3): 350-354(SCI收录)9.AnYH(安沂华)et Protective Effect of Melatonin on Neural Cells Against the Cytotoxicity of O Chin Med Sci J 2000, 15(1): 40-10.AnYH(安沂华)et Neurotoxicity of Amyloid bProtein Blocked by Free Radical S J Har Med U 1998, 32: 11.张儒有,郑永日,胡韶山,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50例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 138-12.安沂华,程洪斌,张儒有,张赞,李纪仲。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和前景展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5, 11: 238-13.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14.胎鼠神经干细胞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移植后MRI研究 放射学实践, 2006, 15.A Model of Focal Cortical Infarction in Rat: Minimally Invasive C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16.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建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6, 17.脑梗死大鼠脑内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神经干细胞后的MR示踪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 18.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19.应用细胞移植方法治疗脑出血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5, 20.两种方法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表型分化的比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 21.应用组织工程学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5, 07: 125-22.安沂华,翟晶,历俊华,等 离体培养神经干细胞的超微结构学研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4, 10(1): 11-23.安沂华,江涛, Dunyue Lu, 等 神经营养素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突触的再生修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4, 9(1): 43-24.安沂华,万虹,王红云,等 神经干细胞移植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 20(8): 697-25.安沂华等 血清和雪旺氏细胞诱导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比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 20: 388-26.安沂华等大鼠雪旺氏细胞促进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分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4-27.安沂华等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18(1):50-28.安沂华等 褪黑激素防止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2002,32:5271-29.安沂华等 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 10(3): 181-30.闫长祥,安沂华,等 神经干细胞与自体筋膜联合修复家兔面神经损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4, 10(1): 21-31.历俊华,安沂华,等巢蛋白在已分化的神经干细胞中表达时程的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 20(9):32.闫长祥,安沂华等 脊髓神经干细胞培养、分化及其特异性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3, 19(2): 47-33.万虹,安沂华等体内外不同环境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1-34.万虹,安沂华等 雪旺氏细胞促进共培养大鼠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 100-35.张相彤,安沂华等 成年大鼠脑创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98-36.杨树源,安沂华 再述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73-37.王红云,安沂华等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3(4): 316-38.雪旺氏细胞与自体筋膜联合修复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4, 39.自体血脑内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研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 40.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分化及其特异性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3, 41.程小燕, 王红云,安沂华,等异种大鼠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未导致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3, 9: 541-42.安沂华等 神经内窥镜第三脑室造瘘术一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0, 7:43.安沂华等 褪黑激素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 1:44.安沂华等 三磷胞苷辅助治疗22例中重度颅脑损伤 新医学 2000,31:45.安沂华等 大鼠第四脑室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扫描电镜观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2, 7增刊:46.额骨颧突后蝶翼锁孔入路的内窥镜解剖学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0, 47.半导体激光辅助神经内窥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0, 48.前纵裂窥镜锁孔入路对Willis环前部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0,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官网订购电子版下载

  • 索引序列
  • 治疗诊断学杂志电子版下载
  • 心血管诊断与治疗杂志电子版下载
  • 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杂志电子版下载
  • 中华诊断与治疗杂志官网下载电子版
  •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官网订购电子版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