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发布时间: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回答 体会和感受的区别: 1、在含义上略有不同:体会是指体验领会某种活动或是事物等,通常也用于人对某种境界或事物的感受。 而感受是指某件事情对于人的一种感染,使人从中受到影响;同时也表示于发生了某些事情从而产生了某种感想,引发人深思。 2、两者的出处不同:体会是出自于 出自《朱子语类》卷五。《朱子语类》卷五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而感受是出自于语出于《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先因心气不足,感受风邪,入於经络,致使精神恍惚。” 3、两者在性质上不同:感受是外境与内心的核心介面,个体对外界所有的理解和认知,经验的累积,都是基于感受。感受和心灵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的感受,都会产生特定的心理活动,反之,特定的心理活动,也会产生相应的感受。 体会在 清 戴名世《序》里:“盖 定九 时时欲传绝学於世,颇属意於余;而余亦欲得 定九 亲相指授,洞悉其源流,体会其精要,而后乃敢序 定九 之书。” 充分表达的是对于事物的认识要达到一种内在,认识到精髓和本质,领会到精要。 更多3条 

,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心得体会,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心得体会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用直白的方法来说:工作总结主要是写总结之前工作中的优缺点;心得体会主要是着重于描写总结完毕后受到的启发得到的感想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保洁员等,在从事疾病防治工作及有关工作中,意外地被感染者或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疾病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我院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在我院进修学习的学员和保洁员等。 二、预防控制原则 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诊疗操作前明确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的主要基础,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三、安全操作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必须戴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必须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合,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的注射器、输液器等,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概述写好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深刻地领会所学政治思想内容和主旨,可以培养清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见解,以及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写心得体会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学习之后,联系自身工作实践或学习过程的实际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或者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方法1、读原文,抓重点。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从字词句到文章的布局谋篇,直至文章中心力求读懂,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如果没有读懂原文,没有了解中心,那怎么能有深刻的感受呢?如果没有深刻的感受,就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2、摆好位,侧重“感”。读懂了原文,并不是就能写好读后感,在写好应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应概括介绍“读”的内容或对自己有深刻启示的语句应略写,从而引发自己“感”的内容。又要有“感”的内容,结合实际,要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写具体做到“读”、“感”相联,有略有详、有感而发。3、抓住点,联实际。有的学生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写读后感是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就使内容杂乱、中心不明确。所以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身平经历,深入写下去,升化中心,这样就做到了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亲切舒服。要求1、简略写出自己在学习中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应用自己的话语把学过、看过的文章或材料浓缩成精华的文字,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2、应用原文做导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比如我们学习了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后,可以引用其中的一句话,来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3、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学习到的理论或文章。4、把在学习过程中读到的理论文章中,最受触动或启发的部分作为中心来写,抒发感想。在写心得体会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两点:一是要在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尊重客观实际生活,以事实为依据,不要长篇大段地照抄照录,要严防形式主义,否则会使心得体会失去它原有的自身价值。二是要善于提问,善于捕捉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之处。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就像牛顿被苹果砸了一下,就创造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生活中我们要及时的,把好的思想线索记录下来,进行心得体会,那么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会帮助我们做出成功的事业。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总结

应该不是热控涂层吧

即要使得涂层达到15年的目标使用寿命,这是从最初的涂装开始,涂层系统维持良好状态的持续时间。涂层的使用寿命是变化的,取决于很多的变化因素,包括在使用中遇到的真实条件。所有类型船舶的专用海水压载舱和船长不小于150m散货船的双舷侧处所内的保护涂层应至少符合本基准的要求。新涂层基本要求的关键要点及有关说明1)钢板的状况 钢板表面应加以处理,去除毛边,打磨焊道,去除焊接飞溅物和任何其他的表面污染物,以使选择的涂层能够均匀的涂布,达到所要求的NDET和有足够的附着力。对于处理后钢板的状况应达到ISO8501-3所规定的P2的等级。涂装前边缘应处理成半径至少为2mm的圆角,或经过三次打磨或至少经过等效的先处理。当采用专用成型打磨工具时,一次打磨可以认为是等级的处理。2)分段二次表面处理 被破坏出的车间底漆和焊缝处达到Sa2½(粗糙度介于30-75 mm)。3)车间底漆 如车间底漆未通过以试验程序来验证的预试验,完整底漆至少要去除70%,达到Sa2。如果由环氧基的主涂层和车间的底组成的整体涂层系统按表试验程序通过了合格证明预试验,则当使用同样的环氧层系统时,可保留完整的车间底漆,保留的车间底漆应用扫掠式喷砂,高压水洗或等效的方法清洁。如果一种硅酸锌车间底漆作为环氧层系统的一部分已通过的涂层合格预试验,该底漆可和其他的通过涂层合格试验的环氧层组合使用,只要相容性按无浪条件下的试验,并得到生产商的确认。4)合拢后的表面处理 一:对大接缝为St3 (St3级: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除锈应比St2更彻底,底材显露部分的表面应具有金属光泽。)或更好,或更可行时为Sa2½ 。小破坏面积的总和不大于总面积的2%时为St3。相邻接的涂层损坏总面积超过25m2或超过舱室总面积2%,应为Sa2½。涂层搭接处表面要处理成斜坡状。合拢对接缝是指分段涂装后,进行分段组装时的对接焊缝。合拢对接缝两侧的宽度通常应各不大于200mm,对于合拢而预留的角接缝(预留焊缝一般单边不超过300mm),涉及区域为两侧一般各不大于100mm。损坏区域是指底层涂层被损坏的区域。损坏面积可由船东、船厂和涂料供应商三方开工前前协议中确定的检查员判定。当有争议时,对大面积损坏可采用照片划线确定,对线状损坏则直接取长度。相邻涂层损坏是指各损坏区域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100mm的涂层损坏。损坏面积比例计算应为不计及合拢对接缝时,涂装的结构合拢时,涂装的结构合拢后,在修补时计及的损坏面积与当时舱室总面积之比。5)粗糙度要求 全面或局部喷射处理,30~75um,其他的处理按照涂料生产商的建议。6)灰尘 颗粒大小为“3”、“4”或“5”的灰尘分布量为1级、如不用放大镜,在待涂表面可见的更小颗粒应去除。CCS13 灰尘颗粒和分布的测量应按ISO8502-3:1993或GB/T3-2005进行。CCS14 更小颗粒系统是指按上述标准测量颗粒尺寸“3”级以下的微尘,当微尘积聚可为肉眼可见时也应予以除去。7)喷砂、磨后水溶性盐限制 (相当于氯化钠)≤50㎎/㎡Nacl。水溶性盐的测量应按ISO8502-9:1998或GB/T9-2005标准进行,根据测定的电导率折算成钢板表面水溶性盐密度。8)油污 无油污。9)涂层的合格预试验和验证 保护涂层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合格预试验和验证。 10)涂层检查人员的资质 涂层检查人员具有NACEⅡ级、FROSIOⅢ级资格或主管机关承认的同等资格。IACS: 涂层检查员的选择应该是检查协议的一部分。任何在检查协议中的一方都有权要求更换在船舶建造的进程中被认为不适合或不理想的检查员。如果协议方认为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检查员应尽快更换。 1)涂装技术档(CTF)应按规定提交涂层技术文档,并由主管机关审查。新造阶段,船厂的涂装作业工作记录包括:每个舱室涂装的真实空间和面积(平方米计);涂装的涂层系统;涂装的时间、厚度、 道数等;涂装时的周围环境条件;表面处理的方式; 国际海事组织(IMO)《涂层性能标准》要求与现实情况的对比凸显出难点:1)目标使用寿命上标准要求涂层维持“良好”状态的持续时间是15年。良好状况是指A.744(18)决议定义的有少量点锈的状况,即:仅有小的点状锈斑,其分布少于所计及面积的3%,且无可见的涂层破坏。边缘或焊缝处的锈蚀,其分布须小于所计及面积内的边缘或焊缝的20%。国内造船现状是实际目标使用寿命通常为5年。2)表面处理:钢材预处理与分段二次处理,Sa2½级粗糙度介于30—75um。目前国内钢材预处理:Sa2½级,分段二次处理Sa2½级或St3级,粗糙度介于70- 3)结构表面缺陷处理:毛边,焊道,飞溅等表面缺陷,ISO8501-32001(P2级),边缘处理成半径至少为2mm的圆角。而国内基本无要求或边缘处理成半径为1mm的圆角。4)类型:环氧基体系,涂层需进行合格预试验;每道涂层的颜色要有对比。面涂层应为浅色。国内环氧基体系,涂层无需进行合格预试;每道涂层的颜色有对比。面涂层应为浅色。5)NDFT 320微米,90/10规则。国内250-300微米,85/15规则 6)可溶性盐 小于50㎎/㎡要求在钢材预处理和分段二次表面处理都检测。国内一般无要求,有些地区要控制在小于50㎎/㎡有较大困难。7)二次表面处理 被破坏出的车间底漆和焊缝处达到Sa2½。如车间底漆按1.3所述试验程序未通过涂层合格证明预试验,完整底漆至少要去除70%,达到Sa2。而国内被破坏出的车间底漆和焊缝处达到Sa2½,完整底漆大部分除去。8)合拢后表面处理:对大接缝为St3,或更好,或更可行时为Sa2½ 。小破坏面积的总和不大于总面积的2%时为St3。相邻接的涂层损坏总面积超过25m2或超过舱室总面积2%,应为Sa2½。国内合拢后表面处理均采用打磨方式。合拢后舱内涂层损坏一般高达48%,甚至以上。9)涂层检查要求 涂层检查工作应由具有NACEⅡ级、FROSIOⅢ级资格或主管机关承认的同等资格的人员完成。而国内目前具备获得此类证书的人才很少。另外,国内去年刚成立由主管机关认可的相似的培训机构已开班10期培训,累计培训了309名,其中又有279人通过了中国船舶涂层检查员资格认证委员会的考试(含补考合格)。成为第一批由我国自主培养的、符合《涂层性能标准》要求的合格的船舶涂层检查员。10)涂装技术文件(CTF) 涂层体系规范、船厂和船东的涂装记录,涂层系统进行选择的详细标准、工作规范、检查、保养和修补均应文字化为“涂装技术文件”, 涂装技术文件应由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承认的组织检查。 而国内目前交船时向船东只提交类似《涂装说明书》的少量完工文件。应对涂层新标准,结合日本造船业应对涂层新标准的一些做法, 作为企业,一是提高对涂层新标准的认识,熟悉新标准的内容。二是尽快培养一批合格的涂层检验师。三是船厂必须拥有必要的钢材表面处理设备。四是准备一套适用的涂层检验参照标准。五是在造船合同中写明由船厂合格的涂装检验师进行涂装最终检验。附:涂装检测仪器工具包建造阶段检测仪器检查项目表面预处理a1.磁性钢板温度计2.手摇温湿度计(含露点计算板)3.露点仪在喷射工序开始前和天气发生突变时,应该测量钢板表面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并记录。b1.盐分计工具包应测量钢板表面的可溶性盐分,检查油、脂和其他污染物。c车间底漆涂装中应监控钢板表面的清洁度。d车间底漆的材料应确认满足表1中的要求。厚度1.湿膜梳2.涂层测厚仪如果硅酸锌车间底漆声明与主涂层体系相容,那么其厚度和固化情况要确认与规定值一致。分段组装a1.表面粗糙度仪2.粗糙度标准书3.盐分计工具包分段建造完成,二次表面处理开始前,应目视检查钢板表面处理包括边缘的处理。去除任何的油、脂或其他可见的污染物。b1.盐分计工具包喷射/打磨/清洁后涂装前,应目视检查处理好的表面。完成喷射、清洁,体系第一道涂层涂装前,应检查钢板表面残留可溶性盐水平,每个分段至少取一点。c1.磁性钢板温度计2.手摇温湿度计3.露点仪在涂层涂装和固化阶段,应监控钢板表面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并记录。d检查按表1提到的涂装过程步骤进行。e1.湿膜梳2.涂层测厚仪应按附件3的规定和列出的要求进行DFT测量,验证涂装达到了规定的涂层厚度。合拢a1.附着力检测仪2.检查镜3.孔隙检测仪目视检查钢板表面状况,表面处理情况,验证表1中其他要求是否达到,达成一致的规范是否得到执行。b涂装前和涂装中应该定期测量钢板表面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并记录。c检查按表1提到的涂装过程的步骤进行。附: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压载舱 为A798 (19) 和A744(18) 决议所定义的那些压载舱;2 露点 为空气被所含潮气饱和时的温度;3 DFT 为干膜厚度;4灰尘 为呈现在准备涂漆表面上的松散的颗粒性物质,是由于喷射清理或其他表面处理工艺产生的,或由于环境作用产生的;5 边缘打磨 系指二次表面处理前对边缘的处理;6 “良好”状况 系指A744 (18) 决议定义的有少量点锈的状况;7硬涂层 系指在固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涂层或非化学变化、在空气中干燥的涂层。硬涂层可用于维护目的,类型可以是无机的也可以是有机的;8 NDFT 为名义干膜厚度。90/10规则意指所有测量点的90%测量结果应大于或等于NDFT,余下10%测量结果均应不小于9×NDFT;9 底漆 系指车间底漆涂装后在船厂涂装的涂层系统的第一道涂层;10 车间底漆 系指加工前涂在钢板表面的底漆,通常在自动化车间喷涂(在涂层系统第一道涂层之前);11 预涂 系指对关键区域边缘、焊缝、不易喷涂区域等位置的预先涂刷,以保证良好的涂料附着力和恰当的涂层厚度;12 目标使用寿命 为涂层系统设计寿命的目标值,以年计;13 技术规格书 为涂料生产商的产品规格书,包含与涂料及其涂装有关的详细技术性说明和资料。试验涂层技术的应该通过下列试验加以验证。试验程序应遵守本附录的附件1(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和附件2(冷凝舱试验):附件1和附件2适用于专用海水压载舱的保护涂层。附件2适用于船长150m及以上散货船的双舷侧处所(非专用海水压载舱)的保护涂层。附件1 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1 试验条件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应满足下列各项条件:1 试验期为180天。2 5块试验样板。3 每块样板尺寸为200mm×400mm×3mm。其中的两块样板(样板3和4)焊上U型条,U型条距一条短边120mm,距长边各80mm。样板应按照性能试板按本标准的表1,2和3处理,涂层系统的涂装按表1的4和5进行。车间底漆露天老化至少2月并用低压水清洗或其他温和的方法清洁。不应采用扫掠式喷射或高压水清洗,或其他去除底漆的方法。露天老化方法和程度应考虑底漆是15年目标使用寿命系统的基础。为了鼓励创新,替代的处理方法、涂层系统和干膜厚度经明确说明后可以采用4 试验样板的背面应适当涂装,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5 模拟真实压载舱的条件,一个试验循环为二个星期装载天然或人工海水,一个星期空载。海水温度保持在大约35℃。6 样板1:模拟上甲板的状况,试板50℃加热12小时,20℃冷却12小时。试验样板周期性的用天然或人工海水泼溅,模拟船舶纵摇和横摇运动。泼溅间隔为3秒或更短,板上有横贯试板宽度,深到底材的划线。7 样板2: 固定锌牺牲阳极以评估阴极保护效果。试验样板上距离阳极100mm处开有直径8mm的至底材的圆形人工漏涂孔,以评估阴极保护的效果。试验样板循环浸泡在天然或人工海水中。8 样板3:背面冷却,形成一个温度梯度,以模拟一个顶边压载舱的冷却舱壁;用天然或人工海水泼溅,模拟船舶纵摇和横摇运动。温度梯度大约为20℃,泼溅间隔为3秒或更短。板上有划破涂层至底材的、有一定长度的横向横贯宽度的划线。9 样板4:天然或人工海水循环泼溅,模拟船前后颠簸和摇摆的运动,泼溅间隔为3秒或更短,板上有横贯试板宽度且深至底材的的划线。10 样板5:应在干燥且温度为70℃条件下暴露180 天,模拟双层底加热的燃料舱和压载水舱之间的隔板。图 1压载舱涂层试验的波浪舱2 试验结果1 试验前,应报告涂层系统的下列测量数据:1 该涂料的基料和固化剂组分的红外鉴定2 该涂料的基料和固化剂组分的比重[1],和3 针孔数量,以90V低电压探测器;2 试验后,应报告下列测量数据:1 起泡和锈蚀[2];2 干膜厚度(DFT)(比较样块法)[3];3 附着力[4];4 按板厚调整后的柔韧性[5](3mm 板,300 mm涂层,150 mm 圆柱轴有 2% 延伸修正后),仅作为一种参考数据;5 阴极保护的重量损失/电流需要/人工漏涂处的剥离;6 划痕附近的腐蚀蔓延。测量每块样板沿划痕两边的腐蚀蔓延并确定腐蚀蔓延的最大值,三个最大值的平均值作为验收值。3 验收标准1 第2节的试验结果应满足下列标准:项目依据本标准表1涂装的环氧基体系的验收标准替代系统的验收标准样板起泡没有没有样板锈蚀Ri 0级 (0%)Ri 0级 (0%)针孔数量00附着力> 5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 0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内聚力>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按重量损失计算的阴极保护需要电流< 5mA/m< 5mA/m阴极保护;人工漏涂处的剥离< 8mm< 5mm划痕附近的腐蚀蔓延< 8mm< 5 mmU型条若在角上或焊缝处有缺陷、开裂或剥离都将判定系统不合格。若在角上或焊缝处有缺陷、开裂或剥离都将判定系统不合格。2 在本标准生效前,受试环氧基系统只要满足上表中的鼓泡和锈蚀标准。3 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受试环氧基系统应满足上表对环氧基体系的标准。4 不一定是环氧基的替代系统和/或不一定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替代系统应满足上表对替代系统的要求。4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 生产商名称;2 试验日期;3 涂料和底漆的产品名称/标识;4 批号;5 钢板表面处理的数据,包括:- 表面处理方式;- 水溶性盐含量;- 灰尘,和- 磨料嵌入物;6 涂层体系涂装的数据,包括下列数据:- 车间底漆;- 涂层道数;- 涂装间隔[6];- 试验前的干膜厚度14;- 稀释剂14;- 湿度14;- 气温14,和- 钢板温度;7 按第2节试验的试验结果,和8 按第3节判断的结果。附2冷凝舱试验1 试验条件冷凝舱试验依据适用标准进行[7]。1 暴露时间为180天。2 两块试板。3 每块试板尺寸为150mm×150mm×3mm。试板的处理应按性能标准表1的1、2和3条,涂层系统的涂装按照表1的4 和5条,车间底漆至少露天老化2月并用低压水清洗或其他温和的方法清洁。不应采用扫掠式喷射或高压水清洁,或其他的底漆去除方法。应考虑露天老化方法和程度,因为底漆是15年目标使用寿命体系的基础。为了鼓励创新,替代的处理方法、涂层系统和干膜厚度清楚详细说明后可以采用。4 试板的反面应适当涂装,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图2 冷凝舱试验2 试验结果依据附1的第2节(5 和 6除外)。3 验收标准1 基于第2节试验的结果应满足下列标准:项目依据本标准表1涂装的环氧基系统的验收标准替代系统的验收标准样板起泡没有没有样板锈蚀Ri 0级 (0%)Ri 0级 (0%)针孔数量00附着力> 5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 0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内聚力>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2 在本标准生效前,受试环氧基系统仅需满足上表对鼓泡和锈蚀的标准。3 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受试环氧基系统应满足上表对环氧基系统的标准。4 所有的替代系统不一定是环氧基和/或不一定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应满足上表所示的对替代系统的要求。4 试验报告依照附1 第4节。

2004年11月,IACS和航运工业界(ICS,INTERTANKO,INTERCARGO等)成立联合工作组,在《专用海水压载舱防腐系统的选择应用和指南》和油轮结构论坛TSCF《压载水舱的涂层防护体系和表面处理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起草了《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草案(以下简称《涂层性能标准》)。

PSPC对压载舱保护涂层的涂料种类、密度、面漆颜色、冷凝试验、耐阴极保护性以及柔韧性等都作了详细规定。 相比我国标准,PSPC增加了冷凝试验、耐阴极保护性、涂层柔韧性要求,且在涂层比重、附着力、与底漆配套等项目上作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尤其是耐盐雾、耐盐水、冷凝试验均要通过180天模拟舱试验严格检测。实施新涂层标准不仅涉及涂料和涂层本身,更涉及造船硬件设施、模式和工艺流程、涂料及涂装工艺、测试设备、涂料和涂层检验及认可、验证及检查机构、检查人员资质及其认可机构等诸方面。散货船是指货舱区域内通常建有单甲板、双层底、底边舱以及单舷侧或双舷侧结构,主要用于散运散装干货的远洋自航式船舶。油船是指结构内部通常建有主要用于散运散装油品的整体液舱的远洋自航式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是指海上航行船舶使用海水进行压载的专用舱柜,不包括风暴压载舱和兼用舱柜。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即要使得涂层达到15年的目标使用寿命,这是从最初的涂装开始,涂层系统维持良好状态的持续时间。涂层的使用寿命是变化的,取决于很多的变化因素,包括在使用中遇到的真实条件。所有类型船舶的专用海水压载舱和船长不小于150m散货船的双舷侧处所内的保护涂层应至少符合本基准的要求。新涂层基本要求的关键要点及有关说明1)钢板的状况 钢板表面应加以处理,去除毛边,打磨焊道,去除焊接飞溅物和任何其他的表面污染物,以使选择的涂层能够均匀的涂布,达到所要求的NDET和有足够的附着力。对于处理后钢板的状况应达到ISO8501-3所规定的P2的等级。涂装前边缘应处理成半径至少为2mm的圆角,或经过三次打磨或至少经过等效的先处理。当采用专用成型打磨工具时,一次打磨可以认为是等级的处理。2)分段二次表面处理 被破坏出的车间底漆和焊缝处达到Sa2½(粗糙度介于30-75 mm)。3)车间底漆 如车间底漆未通过以试验程序来验证的预试验,完整底漆至少要去除70%,达到Sa2。如果由环氧基的主涂层和车间的底组成的整体涂层系统按表试验程序通过了合格证明预试验,则当使用同样的环氧层系统时,可保留完整的车间底漆,保留的车间底漆应用扫掠式喷砂,高压水洗或等效的方法清洁。如果一种硅酸锌车间底漆作为环氧层系统的一部分已通过的涂层合格预试验,该底漆可和其他的通过涂层合格试验的环氧层组合使用,只要相容性按无浪条件下的试验,并得到生产商的确认。4)合拢后的表面处理 一:对大接缝为St3 (St3级: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除锈应比St2更彻底,底材显露部分的表面应具有金属光泽。)或更好,或更可行时为Sa2½ 。小破坏面积的总和不大于总面积的2%时为St3。相邻接的涂层损坏总面积超过25m2或超过舱室总面积2%,应为Sa2½。涂层搭接处表面要处理成斜坡状。合拢对接缝是指分段涂装后,进行分段组装时的对接焊缝。合拢对接缝两侧的宽度通常应各不大于200mm,对于合拢而预留的角接缝(预留焊缝一般单边不超过300mm),涉及区域为两侧一般各不大于100mm。损坏区域是指底层涂层被损坏的区域。损坏面积可由船东、船厂和涂料供应商三方开工前前协议中确定的检查员判定。当有争议时,对大面积损坏可采用照片划线确定,对线状损坏则直接取长度。相邻涂层损坏是指各损坏区域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100mm的涂层损坏。损坏面积比例计算应为不计及合拢对接缝时,涂装的结构合拢时,涂装的结构合拢后,在修补时计及的损坏面积与当时舱室总面积之比。5)粗糙度要求 全面或局部喷射处理,30~75um,其他的处理按照涂料生产商的建议。6)灰尘 颗粒大小为“3”、“4”或“5”的灰尘分布量为1级、如不用放大镜,在待涂表面可见的更小颗粒应去除。CCS13 灰尘颗粒和分布的测量应按ISO8502-3:1993或GB/T3-2005进行。CCS14 更小颗粒系统是指按上述标准测量颗粒尺寸“3”级以下的微尘,当微尘积聚可为肉眼可见时也应予以除去。7)喷砂、磨后水溶性盐限制 (相当于氯化钠)≤50㎎/㎡Nacl。水溶性盐的测量应按ISO8502-9:1998或GB/T9-2005标准进行,根据测定的电导率折算成钢板表面水溶性盐密度。8)油污 无油污。9)涂层的合格预试验和验证 保护涂层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合格预试验和验证。 10)涂层检查人员的资质 涂层检查人员具有NACEⅡ级、FROSIOⅢ级资格或主管机关承认的同等资格。IACS: 涂层检查员的选择应该是检查协议的一部分。任何在检查协议中的一方都有权要求更换在船舶建造的进程中被认为不适合或不理想的检查员。如果协议方认为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检查员应尽快更换。 1)涂装技术档(CTF)应按规定提交涂层技术文档,并由主管机关审查。新造阶段,船厂的涂装作业工作记录包括:每个舱室涂装的真实空间和面积(平方米计);涂装的涂层系统;涂装的时间、厚度、 道数等;涂装时的周围环境条件;表面处理的方式; 国际海事组织(IMO)《涂层性能标准》要求与现实情况的对比凸显出难点:1)目标使用寿命上标准要求涂层维持“良好”状态的持续时间是15年。良好状况是指A.744(18)决议定义的有少量点锈的状况,即:仅有小的点状锈斑,其分布少于所计及面积的3%,且无可见的涂层破坏。边缘或焊缝处的锈蚀,其分布须小于所计及面积内的边缘或焊缝的20%。国内造船现状是实际目标使用寿命通常为5年。2)表面处理:钢材预处理与分段二次处理,Sa2½级粗糙度介于30—75um。目前国内钢材预处理:Sa2½级,分段二次处理Sa2½级或St3级,粗糙度介于70- 3)结构表面缺陷处理:毛边,焊道,飞溅等表面缺陷,ISO8501-32001(P2级),边缘处理成半径至少为2mm的圆角。而国内基本无要求或边缘处理成半径为1mm的圆角。4)类型:环氧基体系,涂层需进行合格预试验;每道涂层的颜色要有对比。面涂层应为浅色。国内环氧基体系,涂层无需进行合格预试;每道涂层的颜色有对比。面涂层应为浅色。5)NDFT 320微米,90/10规则。国内250-300微米,85/15规则 6)可溶性盐 小于50㎎/㎡要求在钢材预处理和分段二次表面处理都检测。国内一般无要求,有些地区要控制在小于50㎎/㎡有较大困难。7)二次表面处理 被破坏出的车间底漆和焊缝处达到Sa2½。如车间底漆按1.3所述试验程序未通过涂层合格证明预试验,完整底漆至少要去除70%,达到Sa2。而国内被破坏出的车间底漆和焊缝处达到Sa2½,完整底漆大部分除去。8)合拢后表面处理:对大接缝为St3,或更好,或更可行时为Sa2½ 。小破坏面积的总和不大于总面积的2%时为St3。相邻接的涂层损坏总面积超过25m2或超过舱室总面积2%,应为Sa2½。国内合拢后表面处理均采用打磨方式。合拢后舱内涂层损坏一般高达48%,甚至以上。9)涂层检查要求 涂层检查工作应由具有NACEⅡ级、FROSIOⅢ级资格或主管机关承认的同等资格的人员完成。而国内目前具备获得此类证书的人才很少。另外,国内去年刚成立由主管机关认可的相似的培训机构已开班10期培训,累计培训了309名,其中又有279人通过了中国船舶涂层检查员资格认证委员会的考试(含补考合格)。成为第一批由我国自主培养的、符合《涂层性能标准》要求的合格的船舶涂层检查员。10)涂装技术文件(CTF) 涂层体系规范、船厂和船东的涂装记录,涂层系统进行选择的详细标准、工作规范、检查、保养和修补均应文字化为“涂装技术文件”, 涂装技术文件应由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承认的组织检查。 而国内目前交船时向船东只提交类似《涂装说明书》的少量完工文件。应对涂层新标准,结合日本造船业应对涂层新标准的一些做法, 作为企业,一是提高对涂层新标准的认识,熟悉新标准的内容。二是尽快培养一批合格的涂层检验师。三是船厂必须拥有必要的钢材表面处理设备。四是准备一套适用的涂层检验参照标准。五是在造船合同中写明由船厂合格的涂装检验师进行涂装最终检验。附:涂装检测仪器工具包建造阶段检测仪器检查项目表面预处理a1.磁性钢板温度计2.手摇温湿度计(含露点计算板)3.露点仪在喷射工序开始前和天气发生突变时,应该测量钢板表面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并记录。b1.盐分计工具包应测量钢板表面的可溶性盐分,检查油、脂和其他污染物。c车间底漆涂装中应监控钢板表面的清洁度。d车间底漆的材料应确认满足表1中的要求。厚度1.湿膜梳2.涂层测厚仪如果硅酸锌车间底漆声明与主涂层体系相容,那么其厚度和固化情况要确认与规定值一致。分段组装a1.表面粗糙度仪2.粗糙度标准书3.盐分计工具包分段建造完成,二次表面处理开始前,应目视检查钢板表面处理包括边缘的处理。去除任何的油、脂或其他可见的污染物。b1.盐分计工具包喷射/打磨/清洁后涂装前,应目视检查处理好的表面。完成喷射、清洁,体系第一道涂层涂装前,应检查钢板表面残留可溶性盐水平,每个分段至少取一点。c1.磁性钢板温度计2.手摇温湿度计3.露点仪在涂层涂装和固化阶段,应监控钢板表面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并记录。d检查按表1提到的涂装过程步骤进行。e1.湿膜梳2.涂层测厚仪应按附件3的规定和列出的要求进行DFT测量,验证涂装达到了规定的涂层厚度。合拢a1.附着力检测仪2.检查镜3.孔隙检测仪目视检查钢板表面状况,表面处理情况,验证表1中其他要求是否达到,达成一致的规范是否得到执行。b涂装前和涂装中应该定期测量钢板表面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并记录。c检查按表1提到的涂装过程的步骤进行。附: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压载舱 为A798 (19) 和A744(18) 决议所定义的那些压载舱;2 露点 为空气被所含潮气饱和时的温度;3 DFT 为干膜厚度;4灰尘 为呈现在准备涂漆表面上的松散的颗粒性物质,是由于喷射清理或其他表面处理工艺产生的,或由于环境作用产生的;5 边缘打磨 系指二次表面处理前对边缘的处理;6 “良好”状况 系指A744 (18) 决议定义的有少量点锈的状况;7硬涂层 系指在固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涂层或非化学变化、在空气中干燥的涂层。硬涂层可用于维护目的,类型可以是无机的也可以是有机的;8 NDFT 为名义干膜厚度。90/10规则意指所有测量点的90%测量结果应大于或等于NDFT,余下10%测量结果均应不小于9×NDFT;9 底漆 系指车间底漆涂装后在船厂涂装的涂层系统的第一道涂层;10 车间底漆 系指加工前涂在钢板表面的底漆,通常在自动化车间喷涂(在涂层系统第一道涂层之前);11 预涂 系指对关键区域边缘、焊缝、不易喷涂区域等位置的预先涂刷,以保证良好的涂料附着力和恰当的涂层厚度;12 目标使用寿命 为涂层系统设计寿命的目标值,以年计;13 技术规格书 为涂料生产商的产品规格书,包含与涂料及其涂装有关的详细技术性说明和资料。试验涂层技术的应该通过下列试验加以验证。试验程序应遵守本附录的附件1(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和附件2(冷凝舱试验):附件1和附件2适用于专用海水压载舱的保护涂层。附件2适用于船长150m及以上散货船的双舷侧处所(非专用海水压载舱)的保护涂层。附件1 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1 试验条件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应满足下列各项条件:1 试验期为180天。2 5块试验样板。3 每块样板尺寸为200mm×400mm×3mm。其中的两块样板(样板3和4)焊上U型条,U型条距一条短边120mm,距长边各80mm。样板应按照性能试板按本标准的表1,2和3处理,涂层系统的涂装按表1的4和5进行。车间底漆露天老化至少2月并用低压水清洗或其他温和的方法清洁。不应采用扫掠式喷射或高压水清洗,或其他去除底漆的方法。露天老化方法和程度应考虑底漆是15年目标使用寿命系统的基础。为了鼓励创新,替代的处理方法、涂层系统和干膜厚度经明确说明后可以采用4 试验样板的背面应适当涂装,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5 模拟真实压载舱的条件,一个试验循环为二个星期装载天然或人工海水,一个星期空载。海水温度保持在大约35℃。6 样板1:模拟上甲板的状况,试板50℃加热12小时,20℃冷却12小时。试验样板周期性的用天然或人工海水泼溅,模拟船舶纵摇和横摇运动。泼溅间隔为3秒或更短,板上有横贯试板宽度,深到底材的划线。7 样板2: 固定锌牺牲阳极以评估阴极保护效果。试验样板上距离阳极100mm处开有直径8mm的至底材的圆形人工漏涂孔,以评估阴极保护的效果。试验样板循环浸泡在天然或人工海水中。8 样板3:背面冷却,形成一个温度梯度,以模拟一个顶边压载舱的冷却舱壁;用天然或人工海水泼溅,模拟船舶纵摇和横摇运动。温度梯度大约为20℃,泼溅间隔为3秒或更短。板上有划破涂层至底材的、有一定长度的横向横贯宽度的划线。9 样板4:天然或人工海水循环泼溅,模拟船前后颠簸和摇摆的运动,泼溅间隔为3秒或更短,板上有横贯试板宽度且深至底材的的划线。10 样板5:应在干燥且温度为70℃条件下暴露180 天,模拟双层底加热的燃料舱和压载水舱之间的隔板。图 1压载舱涂层试验的波浪舱2 试验结果1 试验前,应报告涂层系统的下列测量数据:1 该涂料的基料和固化剂组分的红外鉴定2 该涂料的基料和固化剂组分的比重[1],和3 针孔数量,以90V低电压探测器;2 试验后,应报告下列测量数据:1 起泡和锈蚀[2];2 干膜厚度(DFT)(比较样块法)[3];3 附着力[4];4 按板厚调整后的柔韧性[5](3mm 板,300 mm涂层,150 mm 圆柱轴有 2% 延伸修正后),仅作为一种参考数据;5 阴极保护的重量损失/电流需要/人工漏涂处的剥离;6 划痕附近的腐蚀蔓延。测量每块样板沿划痕两边的腐蚀蔓延并确定腐蚀蔓延的最大值,三个最大值的平均值作为验收值。3 验收标准1 第2节的试验结果应满足下列标准:项目依据本标准表1涂装的环氧基体系的验收标准替代系统的验收标准样板起泡没有没有样板锈蚀Ri 0级 (0%)Ri 0级 (0%)针孔数量00附着力> 5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 0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内聚力>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按重量损失计算的阴极保护需要电流< 5mA/m< 5mA/m阴极保护;人工漏涂处的剥离< 8mm< 5mm划痕附近的腐蚀蔓延< 8mm< 5 mmU型条若在角上或焊缝处有缺陷、开裂或剥离都将判定系统不合格。若在角上或焊缝处有缺陷、开裂或剥离都将判定系统不合格。2 在本标准生效前,受试环氧基系统只要满足上表中的鼓泡和锈蚀标准。3 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受试环氧基系统应满足上表对环氧基体系的标准。4 不一定是环氧基的替代系统和/或不一定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替代系统应满足上表对替代系统的要求。4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 生产商名称;2 试验日期;3 涂料和底漆的产品名称/标识;4 批号;5 钢板表面处理的数据,包括:- 表面处理方式;- 水溶性盐含量;- 灰尘,和- 磨料嵌入物;6 涂层体系涂装的数据,包括下列数据:- 车间底漆;- 涂层道数;- 涂装间隔[6];- 试验前的干膜厚度14;- 稀释剂14;- 湿度14;- 气温14,和- 钢板温度;7 按第2节试验的试验结果,和8 按第3节判断的结果。附2冷凝舱试验1 试验条件冷凝舱试验依据适用标准进行[7]。1 暴露时间为180天。2 两块试板。3 每块试板尺寸为150mm×150mm×3mm。试板的处理应按性能标准表1的1、2和3条,涂层系统的涂装按照表1的4 和5条,车间底漆至少露天老化2月并用低压水清洗或其他温和的方法清洁。不应采用扫掠式喷射或高压水清洁,或其他的底漆去除方法。应考虑露天老化方法和程度,因为底漆是15年目标使用寿命体系的基础。为了鼓励创新,替代的处理方法、涂层系统和干膜厚度清楚详细说明后可以采用。4 试板的反面应适当涂装,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图2 冷凝舱试验2 试验结果依据附1的第2节(5 和 6除外)。3 验收标准1 基于第2节试验的结果应满足下列标准:项目依据本标准表1涂装的环氧基系统的验收标准替代系统的验收标准样板起泡没有没有样板锈蚀Ri 0级 (0%)Ri 0级 (0%)针孔数量00附着力> 5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 0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内聚力>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2 在本标准生效前,受试环氧基系统仅需满足上表对鼓泡和锈蚀的标准。3 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受试环氧基系统应满足上表对环氧基系统的标准。4 所有的替代系统不一定是环氧基和/或不一定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应满足上表所示的对替代系统的要求。4 试验报告依照附1 第4节。

可以让你导师给点意见啊,探讨一下

纳米涂层可以装在各种地方,装在冰箱上,可以使蔬菜保鲜期更长。它具有杀菌除臭功能。

纳米涂层指纳米无毒涂层的先进工艺,科技含量高的纳米涂层技术。这种功能可以疏水、亲水、抗腐蚀、抗氧化、防刮擦等等。东莞市和域战士纳米科技就是做纳米防水涂层的!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总结就是将你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做个简单介绍,你学到了什么,以后怎么做,工作经验就是工作了多长时间,对工作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所谓经验,是指由于这种知识或技能往往凭借个人或团体的特定条件与机遇而获得的,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的一面,因此,经验并非一定是科学的。它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做一番总结、验证、提炼加工工作。总结经验一般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后进行。在总结经验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典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分清正确与错误、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经验一定要观点鲜明、正确,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根据经验总结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一般方法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③制定总结计划;④搜集具体实事;⑤进行分析与综合;⑥组织论证;⑦总结研究成果;⑧实行经验总结时应注意下次述各点:选择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全面观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要有创造革新精神。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分享会

可以让你导师给点意见啊,探讨一下

有需要的了,就帮是的

我是去年开始写网文的,兜兜转转最后选择了塔读,来这个平台,就是看重的它的福利政策,尤其对于新人来讲,它的门槛真的不高,投稿只需要一万字,容易签约,上推荐的机会也多。我的第一本书就是一次过稿,四万字的时候上了推荐。为了拿高稿费,我还仔细研究了塔读的推荐,塔读推荐一共分四轮,每上一轮,稿费都会暴涨,能上四轮推荐的,基本月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我成绩最好的一本书就上过第四轮推荐,拿到了上万的稿费。

即要使得涂层达到15年的目标使用寿命,这是从最初的涂装开始,涂层系统维持良好状态的持续时间。涂层的使用寿命是变化的,取决于很多的变化因素,包括在使用中遇到的真实条件。所有类型船舶的专用海水压载舱和船长不小于150m散货船的双舷侧处所内的保护涂层应至少符合本基准的要求。新涂层基本要求的关键要点及有关说明1)钢板的状况 钢板表面应加以处理,去除毛边,打磨焊道,去除焊接飞溅物和任何其他的表面污染物,以使选择的涂层能够均匀的涂布,达到所要求的NDET和有足够的附着力。对于处理后钢板的状况应达到ISO8501-3所规定的P2的等级。涂装前边缘应处理成半径至少为2mm的圆角,或经过三次打磨或至少经过等效的先处理。当采用专用成型打磨工具时,一次打磨可以认为是等级的处理。2)分段二次表面处理 被破坏出的车间底漆和焊缝处达到Sa2½(粗糙度介于30-75 mm)。3)车间底漆 如车间底漆未通过以试验程序来验证的预试验,完整底漆至少要去除70%,达到Sa2。如果由环氧基的主涂层和车间的底组成的整体涂层系统按表试验程序通过了合格证明预试验,则当使用同样的环氧层系统时,可保留完整的车间底漆,保留的车间底漆应用扫掠式喷砂,高压水洗或等效的方法清洁。如果一种硅酸锌车间底漆作为环氧层系统的一部分已通过的涂层合格预试验,该底漆可和其他的通过涂层合格试验的环氧层组合使用,只要相容性按无浪条件下的试验,并得到生产商的确认。4)合拢后的表面处理 一:对大接缝为St3 (St3级: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除锈应比St2更彻底,底材显露部分的表面应具有金属光泽。)或更好,或更可行时为Sa2½ 。小破坏面积的总和不大于总面积的2%时为St3。相邻接的涂层损坏总面积超过25m2或超过舱室总面积2%,应为Sa2½。涂层搭接处表面要处理成斜坡状。合拢对接缝是指分段涂装后,进行分段组装时的对接焊缝。合拢对接缝两侧的宽度通常应各不大于200mm,对于合拢而预留的角接缝(预留焊缝一般单边不超过300mm),涉及区域为两侧一般各不大于100mm。损坏区域是指底层涂层被损坏的区域。损坏面积可由船东、船厂和涂料供应商三方开工前前协议中确定的检查员判定。当有争议时,对大面积损坏可采用照片划线确定,对线状损坏则直接取长度。相邻涂层损坏是指各损坏区域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100mm的涂层损坏。损坏面积比例计算应为不计及合拢对接缝时,涂装的结构合拢时,涂装的结构合拢后,在修补时计及的损坏面积与当时舱室总面积之比。5)粗糙度要求 全面或局部喷射处理,30~75um,其他的处理按照涂料生产商的建议。6)灰尘 颗粒大小为“3”、“4”或“5”的灰尘分布量为1级、如不用放大镜,在待涂表面可见的更小颗粒应去除。CCS13 灰尘颗粒和分布的测量应按ISO8502-3:1993或GB/T3-2005进行。CCS14 更小颗粒系统是指按上述标准测量颗粒尺寸“3”级以下的微尘,当微尘积聚可为肉眼可见时也应予以除去。7)喷砂、磨后水溶性盐限制 (相当于氯化钠)≤50㎎/㎡Nacl。水溶性盐的测量应按ISO8502-9:1998或GB/T9-2005标准进行,根据测定的电导率折算成钢板表面水溶性盐密度。8)油污 无油污。9)涂层的合格预试验和验证 保护涂层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合格预试验和验证。 10)涂层检查人员的资质 涂层检查人员具有NACEⅡ级、FROSIOⅢ级资格或主管机关承认的同等资格。IACS: 涂层检查员的选择应该是检查协议的一部分。任何在检查协议中的一方都有权要求更换在船舶建造的进程中被认为不适合或不理想的检查员。如果协议方认为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检查员应尽快更换。 1)涂装技术档(CTF)应按规定提交涂层技术文档,并由主管机关审查。新造阶段,船厂的涂装作业工作记录包括:每个舱室涂装的真实空间和面积(平方米计);涂装的涂层系统;涂装的时间、厚度、 道数等;涂装时的周围环境条件;表面处理的方式; 国际海事组织(IMO)《涂层性能标准》要求与现实情况的对比凸显出难点:1)目标使用寿命上标准要求涂层维持“良好”状态的持续时间是15年。良好状况是指A.744(18)决议定义的有少量点锈的状况,即:仅有小的点状锈斑,其分布少于所计及面积的3%,且无可见的涂层破坏。边缘或焊缝处的锈蚀,其分布须小于所计及面积内的边缘或焊缝的20%。国内造船现状是实际目标使用寿命通常为5年。2)表面处理:钢材预处理与分段二次处理,Sa2½级粗糙度介于30—75um。目前国内钢材预处理:Sa2½级,分段二次处理Sa2½级或St3级,粗糙度介于70- 3)结构表面缺陷处理:毛边,焊道,飞溅等表面缺陷,ISO8501-32001(P2级),边缘处理成半径至少为2mm的圆角。而国内基本无要求或边缘处理成半径为1mm的圆角。4)类型:环氧基体系,涂层需进行合格预试验;每道涂层的颜色要有对比。面涂层应为浅色。国内环氧基体系,涂层无需进行合格预试;每道涂层的颜色有对比。面涂层应为浅色。5)NDFT 320微米,90/10规则。国内250-300微米,85/15规则 6)可溶性盐 小于50㎎/㎡要求在钢材预处理和分段二次表面处理都检测。国内一般无要求,有些地区要控制在小于50㎎/㎡有较大困难。7)二次表面处理 被破坏出的车间底漆和焊缝处达到Sa2½。如车间底漆按1.3所述试验程序未通过涂层合格证明预试验,完整底漆至少要去除70%,达到Sa2。而国内被破坏出的车间底漆和焊缝处达到Sa2½,完整底漆大部分除去。8)合拢后表面处理:对大接缝为St3,或更好,或更可行时为Sa2½ 。小破坏面积的总和不大于总面积的2%时为St3。相邻接的涂层损坏总面积超过25m2或超过舱室总面积2%,应为Sa2½。国内合拢后表面处理均采用打磨方式。合拢后舱内涂层损坏一般高达48%,甚至以上。9)涂层检查要求 涂层检查工作应由具有NACEⅡ级、FROSIOⅢ级资格或主管机关承认的同等资格的人员完成。而国内目前具备获得此类证书的人才很少。另外,国内去年刚成立由主管机关认可的相似的培训机构已开班10期培训,累计培训了309名,其中又有279人通过了中国船舶涂层检查员资格认证委员会的考试(含补考合格)。成为第一批由我国自主培养的、符合《涂层性能标准》要求的合格的船舶涂层检查员。10)涂装技术文件(CTF) 涂层体系规范、船厂和船东的涂装记录,涂层系统进行选择的详细标准、工作规范、检查、保养和修补均应文字化为“涂装技术文件”, 涂装技术文件应由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承认的组织检查。 而国内目前交船时向船东只提交类似《涂装说明书》的少量完工文件。应对涂层新标准,结合日本造船业应对涂层新标准的一些做法, 作为企业,一是提高对涂层新标准的认识,熟悉新标准的内容。二是尽快培养一批合格的涂层检验师。三是船厂必须拥有必要的钢材表面处理设备。四是准备一套适用的涂层检验参照标准。五是在造船合同中写明由船厂合格的涂装检验师进行涂装最终检验。附:涂装检测仪器工具包建造阶段检测仪器检查项目表面预处理a1.磁性钢板温度计2.手摇温湿度计(含露点计算板)3.露点仪在喷射工序开始前和天气发生突变时,应该测量钢板表面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并记录。b1.盐分计工具包应测量钢板表面的可溶性盐分,检查油、脂和其他污染物。c车间底漆涂装中应监控钢板表面的清洁度。d车间底漆的材料应确认满足表1中的要求。厚度1.湿膜梳2.涂层测厚仪如果硅酸锌车间底漆声明与主涂层体系相容,那么其厚度和固化情况要确认与规定值一致。分段组装a1.表面粗糙度仪2.粗糙度标准书3.盐分计工具包分段建造完成,二次表面处理开始前,应目视检查钢板表面处理包括边缘的处理。去除任何的油、脂或其他可见的污染物。b1.盐分计工具包喷射/打磨/清洁后涂装前,应目视检查处理好的表面。完成喷射、清洁,体系第一道涂层涂装前,应检查钢板表面残留可溶性盐水平,每个分段至少取一点。c1.磁性钢板温度计2.手摇温湿度计3.露点仪在涂层涂装和固化阶段,应监控钢板表面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并记录。d检查按表1提到的涂装过程步骤进行。e1.湿膜梳2.涂层测厚仪应按附件3的规定和列出的要求进行DFT测量,验证涂装达到了规定的涂层厚度。合拢a1.附着力检测仪2.检查镜3.孔隙检测仪目视检查钢板表面状况,表面处理情况,验证表1中其他要求是否达到,达成一致的规范是否得到执行。b涂装前和涂装中应该定期测量钢板表面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并记录。c检查按表1提到的涂装过程的步骤进行。附: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压载舱 为A798 (19) 和A744(18) 决议所定义的那些压载舱;2 露点 为空气被所含潮气饱和时的温度;3 DFT 为干膜厚度;4灰尘 为呈现在准备涂漆表面上的松散的颗粒性物质,是由于喷射清理或其他表面处理工艺产生的,或由于环境作用产生的;5 边缘打磨 系指二次表面处理前对边缘的处理;6 “良好”状况 系指A744 (18) 决议定义的有少量点锈的状况;7硬涂层 系指在固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涂层或非化学变化、在空气中干燥的涂层。硬涂层可用于维护目的,类型可以是无机的也可以是有机的;8 NDFT 为名义干膜厚度。90/10规则意指所有测量点的90%测量结果应大于或等于NDFT,余下10%测量结果均应不小于9×NDFT;9 底漆 系指车间底漆涂装后在船厂涂装的涂层系统的第一道涂层;10 车间底漆 系指加工前涂在钢板表面的底漆,通常在自动化车间喷涂(在涂层系统第一道涂层之前);11 预涂 系指对关键区域边缘、焊缝、不易喷涂区域等位置的预先涂刷,以保证良好的涂料附着力和恰当的涂层厚度;12 目标使用寿命 为涂层系统设计寿命的目标值,以年计;13 技术规格书 为涂料生产商的产品规格书,包含与涂料及其涂装有关的详细技术性说明和资料。试验涂层技术的应该通过下列试验加以验证。试验程序应遵守本附录的附件1(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和附件2(冷凝舱试验):附件1和附件2适用于专用海水压载舱的保护涂层。附件2适用于船长150m及以上散货船的双舷侧处所(非专用海水压载舱)的保护涂层。附件1 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1 试验条件模拟压载舱条件试验应满足下列各项条件:1 试验期为180天。2 5块试验样板。3 每块样板尺寸为200mm×400mm×3mm。其中的两块样板(样板3和4)焊上U型条,U型条距一条短边120mm,距长边各80mm。样板应按照性能试板按本标准的表1,2和3处理,涂层系统的涂装按表1的4和5进行。车间底漆露天老化至少2月并用低压水清洗或其他温和的方法清洁。不应采用扫掠式喷射或高压水清洗,或其他去除底漆的方法。露天老化方法和程度应考虑底漆是15年目标使用寿命系统的基础。为了鼓励创新,替代的处理方法、涂层系统和干膜厚度经明确说明后可以采用4 试验样板的背面应适当涂装,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5 模拟真实压载舱的条件,一个试验循环为二个星期装载天然或人工海水,一个星期空载。海水温度保持在大约35℃。6 样板1:模拟上甲板的状况,试板50℃加热12小时,20℃冷却12小时。试验样板周期性的用天然或人工海水泼溅,模拟船舶纵摇和横摇运动。泼溅间隔为3秒或更短,板上有横贯试板宽度,深到底材的划线。7 样板2: 固定锌牺牲阳极以评估阴极保护效果。试验样板上距离阳极100mm处开有直径8mm的至底材的圆形人工漏涂孔,以评估阴极保护的效果。试验样板循环浸泡在天然或人工海水中。8 样板3:背面冷却,形成一个温度梯度,以模拟一个顶边压载舱的冷却舱壁;用天然或人工海水泼溅,模拟船舶纵摇和横摇运动。温度梯度大约为20℃,泼溅间隔为3秒或更短。板上有划破涂层至底材的、有一定长度的横向横贯宽度的划线。9 样板4:天然或人工海水循环泼溅,模拟船前后颠簸和摇摆的运动,泼溅间隔为3秒或更短,板上有横贯试板宽度且深至底材的的划线。10 样板5:应在干燥且温度为70℃条件下暴露180 天,模拟双层底加热的燃料舱和压载水舱之间的隔板。图 1压载舱涂层试验的波浪舱2 试验结果1 试验前,应报告涂层系统的下列测量数据:1 该涂料的基料和固化剂组分的红外鉴定2 该涂料的基料和固化剂组分的比重[1],和3 针孔数量,以90V低电压探测器;2 试验后,应报告下列测量数据:1 起泡和锈蚀[2];2 干膜厚度(DFT)(比较样块法)[3];3 附着力[4];4 按板厚调整后的柔韧性[5](3mm 板,300 mm涂层,150 mm 圆柱轴有 2% 延伸修正后),仅作为一种参考数据;5 阴极保护的重量损失/电流需要/人工漏涂处的剥离;6 划痕附近的腐蚀蔓延。测量每块样板沿划痕两边的腐蚀蔓延并确定腐蚀蔓延的最大值,三个最大值的平均值作为验收值。3 验收标准1 第2节的试验结果应满足下列标准:项目依据本标准表1涂装的环氧基体系的验收标准替代系统的验收标准样板起泡没有没有样板锈蚀Ri 0级 (0%)Ri 0级 (0%)针孔数量00附着力> 5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 0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内聚力>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按重量损失计算的阴极保护需要电流< 5mA/m< 5mA/m阴极保护;人工漏涂处的剥离< 8mm< 5mm划痕附近的腐蚀蔓延< 8mm< 5 mmU型条若在角上或焊缝处有缺陷、开裂或剥离都将判定系统不合格。若在角上或焊缝处有缺陷、开裂或剥离都将判定系统不合格。2 在本标准生效前,受试环氧基系统只要满足上表中的鼓泡和锈蚀标准。3 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受试环氧基系统应满足上表对环氧基体系的标准。4 不一定是环氧基的替代系统和/或不一定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替代系统应满足上表对替代系统的要求。4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 生产商名称;2 试验日期;3 涂料和底漆的产品名称/标识;4 批号;5 钢板表面处理的数据,包括:- 表面处理方式;- 水溶性盐含量;- 灰尘,和- 磨料嵌入物;6 涂层体系涂装的数据,包括下列数据:- 车间底漆;- 涂层道数;- 涂装间隔[6];- 试验前的干膜厚度14;- 稀释剂14;- 湿度14;- 气温14,和- 钢板温度;7 按第2节试验的试验结果,和8 按第3节判断的结果。附2冷凝舱试验1 试验条件冷凝舱试验依据适用标准进行[7]。1 暴露时间为180天。2 两块试板。3 每块试板尺寸为150mm×150mm×3mm。试板的处理应按性能标准表1的1、2和3条,涂层系统的涂装按照表1的4 和5条,车间底漆至少露天老化2月并用低压水清洗或其他温和的方法清洁。不应采用扫掠式喷射或高压水清洁,或其他的底漆去除方法。应考虑露天老化方法和程度,因为底漆是15年目标使用寿命体系的基础。为了鼓励创新,替代的处理方法、涂层系统和干膜厚度清楚详细说明后可以采用。4 试板的反面应适当涂装,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图2 冷凝舱试验2 试验结果依据附1的第2节(5 和 6除外)。3 验收标准1 基于第2节试验的结果应满足下列标准:项目依据本标准表1涂装的环氧基系统的验收标准替代系统的验收标准样板起泡没有没有样板锈蚀Ri 0级 (0%)Ri 0级 (0%)针孔数量00附着力> 5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 0 MPa基材和涂层间或各道涂层之间的脱开面积在60%或以上。内聚力>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0 MPa涂层中的内聚破坏面积在40%或以上2 在本标准生效前,受试环氧基系统仅需满足上表对鼓泡和锈蚀的标准。3 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受试环氧基系统应满足上表对环氧基系统的标准。4 所有的替代系统不一定是环氧基和/或不一定按本标准表1涂装的应满足上表所示的对替代系统的要求。4 试验报告依照附1 第4节。

  • 索引序列
  •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总结
  •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 涂层与防护投稿经验分享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