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

发布时间: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

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杂志社/编辑部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杂志社南京苏商杂志社 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 南京医学杂志社 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

补充:《莫愁》杂志社《钟山》杂志社

《文教资料》杂志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在这上面发文章需要一定的费用。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社长

论坛现场林祥国在致辞中指出,《法治现代化研究》的创刊是江苏省法学领域的一件大事,在我省法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对期刊的发展提出三点意见,一要把握方向,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强理论阵地;二要瞄准目标,把期刊办成全国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刊物;三是行成合力,把期刊办成江苏繁荣法学研究事业的平台。周琪在讲话中指出,理论因时代而强,期刊因时代而兴,省委宣传部对这份刊物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和祝福,并就办好刊物提出了三点看法:期刊的发展应当把牢正确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彰显专业特色。侍鹏在致辞中肯定了《法治现代化研究》创刊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的的积极意义,并表示江苏省委政法委将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期刊的发展。开幕式上,胡敏强肯定了《法治现代化研究》期刊创刊对法学学科建设的里程碑意义,并表示这是江苏省法学界,新闻出版界乃至全国法学界通力合作的成果。张新宝、黄闽表达了对《法治现代化研究》创刊的美好祝愿,并表示法学期刊不仅要为思想和学术进步提供方法,还要为治理实践提供工具。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是一个人才济济的法学院,创办这样一个刊物,对于法学界以及法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洪流、沈建国在发言中肯定了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并就期刊未来的发展前景表示了高度的期待。对期刊的发展提出3点意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引领学术发展;强化专精尖的发展之路;建设一支有担当的办刊队伍。论坛闭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彭志斌主持。公丕祥教授在闭幕式上对法学界同仁的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一份学术刊物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代中国处于最为广泛、深刻、深远的大变革时期,这场转型和变革的目标就是实现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推进国家法治的现代化。因此,希冀通过专业法学期刊的建设对时代有所贡献。同时对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编辑部将倍加珍惜、仔细研究、深入消化,同时将认真学习各个期刊办刊的宝贵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的硕士生导师有:张正民 1962年生,江苏沛县人。1983年毕业于江苏宜兴轻工业学校美术专业;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生课程班;现任《画刊》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冉达:1971年出生,199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执教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2014德国IF国际设计大奖产品设计奖获得者。2010年师从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副院长范扬先生,学习山水、人物、花鸟绘画。 王菡薇:教授,美术学博士、古典文献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曾在国内外多所高校访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为江苏省文化厅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浙江省委组织部特级专家评审专家。

《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于201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869/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域外法治、学术动态等。《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的办刊宗旨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深入开展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研究;深刻把握中国法治国情特点。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栏目设置特稿 主题研讨:人工智能与法治现代化 专题研究 域外法治 学术动态 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特色介绍(不代表本站观点)一、《法治现代化研究》编辑部是《法治现代化研究》合法稿件编审机构;本网站是本刊在线投审稿系统。除此之外,本刊未委托其他任何网站接收稿件;也没有授权其他任何机构及个人为本刊组织稿件。二、《法治现代化研究》在线投稿后,勿再向编辑部邮寄书面稿;通过书面形式投稿的,稿件须寄给本刊编辑部,勿寄给编辑个人。三、《法治现代化研究》发表于本刊的文章其版权属于《法治现代化研究》编辑部。对本刊发表的任何文章进行转载、摘登、翻译或集结出版,均须事先征得本刊编辑部的许可。四、发表于本刊的文章其所体现的观点均属于作者个人,不代表本刊编辑部及刊物主办、承办单位的观点。五、本刊为法学专业学术期刊,强调文章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本刊不刊发以下类型的文章:单纯介绍制度实践或理论观点的文章;会议综述;学术综述。

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桑新民(南京大学) 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2003 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丁 新(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多次参与教育部有关远程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 远程教育徐福荫 (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学科教育电视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持和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课题《 香港教育电视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研究》 等多项课程。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高福文(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长期从事远程教育及远程图象监控方面的研究。他当前的课题有" 中英合作远距离环境教育" (英国文化委员会、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项目)," 信息高速公路与教育发展" (九五教育科研重点项目)," 中油塔立木输油气总公司视频会议与远程图象监控系统" 。主要研究方向: 图像通讯、远距离教育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网络教育、协作学习、保密通信。张际平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博导。长期以来,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育应用、网络远程教育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 多媒体教学系统、 计算机接口技术等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和关注。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 远程教育、 学习支持系统(SPSS )、课件开发技术、 虚拟现实(虚拟学习环境)。李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江苏省教育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主任1996 年 4 月,注意力转移到教育技术学领域。在此以后的工作主要以教育技术为主干,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校园,虚拟实验室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评等等。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应用杨改学(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院长、 国家级期刊、SSCI 检索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 杂志社社长。近20 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远程教育。黎加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Inter未来教育傅德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多媒体与网络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信息处理冯秀琪教授(河北大学)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尤其关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论及多媒体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研究。乌美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开发、评价与管理,远程教育及教育电视。李龙教授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标准、学科专业建设。高利明教授(北京大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远程教育。吴庚生教授(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主任,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硕士站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卫星技术汪 琼教授(北京大学 )当前主要研究意向:网上教学、平台和工具,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交互与教学设计。盛群力教授(浙江大学)主要研究旨趣与专长:教学设计、教学理论、教学实验。谢百治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研究方向:医学电视教材系列化研究及多媒体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教学设计实践,计算机辅助教学。熊澄宇(清华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王学优 (清华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学科专业建设、教师培训万明高 (北京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理论、教育媒体设计游泽清(天津师范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邓祖道(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教授研究方向:多媒体网络教学张祖忻(上海外国语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企业绩效技术、教学媒体与讯息设计刘美凤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学科教学设计、比较教育技术(学)研究、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研究、绩效技术、中小学和高校教师培训王以宁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尹俊华教授主要著作:《中国教育大辞典》第七分册(教育技术学分册);《中国教育技术大系》教育技术学部分;《教育技术学导论》等。研究成果:发表有关课程开发理论和教育技术定义论等论文10余篇。其中“课程开发理论和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模型研究”获93年北京市普通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1983年6月教学部批准华南师大创办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学校成立了电化教育系,担任系主任(至1996年退休)。焦建利教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主要研究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等问题。曾担任中国——欧盟EU-CHINA GBEP项目咨询专家、中英ETIP项目咨询专家、参加中、加、美英语CCUEI项目。著有《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在专业刊物发表《教育技术学元研究论纲》等文章。庄秀丽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研究方向 :网络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管理、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钟志贤(江西师范大学)理学博士,1995年破格晋升正教授。现为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和成功学等领域的研究。余胜泉男,1973年8月29日生于江西波阳,199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9月至1997年7月于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攻读计算机教育应用硕士学位,97年转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7月取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杨开城副教授男,祖籍辽宁海城,198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于原电子学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1993年保送攻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师从于何克抗教授。1995年留校工作并继续师从于何克抗教授攻读教育技术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应用, 1999年获博士学位。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章伟民副教授(没查到)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教育技术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王敏娟(没查到)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美国国家外语教学资源中心网路项目负责人。美国核心杂志<<教育技术研究和发展>>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编委; 第九和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97 年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硕士,2001年获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教育技术博士, 并连续四年获得爱尔维丝--霍金思杰出博士生奖。曾为密苏里大学教育技术革新中心研究主管,密苏里当地电视台实习网路记者, 摩托罗拉大学和全球最大审计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P 网路培训顾问。至今已在各类海外杂志,书籍,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将近三十篇,其中关于网路交流性别差异的一篇获2002年全球国际数字化学习会议突出论文奖。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地址

南京的杂志社太多了。有南京社会科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文教资料,南京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等等等等,都可以投稿的,但是这些学报没有关系投稿子等于白投。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是1995-04-18在江苏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0001347837927,企业法人彭志斌,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本版图书总发行,外版同类图书二级批发、零售,书刊的出版。同本社出版范围相一致的互联网图书、互联网教育出版物、手机教育出版物出版。书刊的编辑,文教用品、工艺美术品销售。人才培训(不含国家统一认可的职业证书类培训),知识产权服务,技术咨询。(以下限许可证指定的分支机构经营):零售各类定型包装食品及冷饮。物业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6307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1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14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5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郭敬明的出版社 最小说征稿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邮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中大楼 邮编:210097联系电话:(025)83598450 电子邮箱: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设有幼儿教育图书事业部、基础教育图书事业部、高等教育图书事业部、综合编辑部、装帧艺术室、营销部、储运部、出版部、财务部、总编辑办公室、社长办公室、读者服务部等职能部门。此外,还设有四个独立的法人企业,包括兰斯公司、宁谊公司、教图公司和《东方娃娃》杂志社 。

学傅康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杂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江苏省乡镇企业杂志社 南京广播电视报 南京有线电视台 体育时报社 江苏省广播电视发射传输总台发射部 新华日报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经济早报 南京市钟山书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春笋报社 河海大学出版社 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台 南京广播电视台 微波学报编辑部 东南文化杂志社 《青年》杂志社 南京市大厂区有线电视台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扬子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有线电视台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经济报社 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社 江苏教育报社 扬子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扬子报社 以上报社链接网址: _qyfl_chuanmei_6_html

《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于201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869/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域外法治、学术动态等。《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的办刊宗旨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深入开展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研究;深刻把握中国法治国情特点。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栏目设置特稿 主题研讨:人工智能与法治现代化 专题研究 域外法治 学术动态 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特色介绍(不代表本站观点)一、《法治现代化研究》编辑部是《法治现代化研究》合法稿件编审机构;本网站是本刊在线投审稿系统。除此之外,本刊未委托其他任何网站接收稿件;也没有授权其他任何机构及个人为本刊组织稿件。二、《法治现代化研究》在线投稿后,勿再向编辑部邮寄书面稿;通过书面形式投稿的,稿件须寄给本刊编辑部,勿寄给编辑个人。三、《法治现代化研究》发表于本刊的文章其版权属于《法治现代化研究》编辑部。对本刊发表的任何文章进行转载、摘登、翻译或集结出版,均须事先征得本刊编辑部的许可。四、发表于本刊的文章其所体现的观点均属于作者个人,不代表本刊编辑部及刊物主办、承办单位的观点。五、本刊为法学专业学术期刊,强调文章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本刊不刊发以下类型的文章:单纯介绍制度实践或理论观点的文章;会议综述;学术综述。

《早期教育(幼儿美术版)》  月刊 50 (季价) 每月1日 婴幼儿类  邮发代号: 28-101  《东方宝宝》  月刊 00 (季价) 每月8日 婴幼儿类  邮发代号: 28-200  《东方娃娃》艺术创想  月刊 40 (季价) 每月1日 婴幼儿类  邮发代号: 28-208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月刊 00 (季价) 每月10日 婴幼儿类  邮发代号: 28-231  《儿童故事画报》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2-0330  国内统一刊号: CN32-1056/C  邮发代号: 28-28  出版周期: 月刊  报刊版式: 16开24页  发行方式: 邮局发行  出版地: 南京  省份: 江苏  <东方娃娃>---(综合版)  邮发代号: 28-  出版周期: 半月刊  订阅单价: 65 元/期  (绘本版) 邮发代号28-230  由中国最大的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倾力打造、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创办,也是唯一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奖项的幼儿杂志。  这个普遍评价好,分上半月(综合版)和下半月(绘本版),特别喜欢绘本版的,就是一本独立的绘本,换上硬封面就是书店里二十几块一本的那种绘本  《少年文艺》(江苏)  上半月刊邮发代号:28-14 5元/期  下半月刊邮发代号:28-45 5元/期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少年文艺》创刊于1976年。《少年文艺》以刊发文学作品为主,有小说、散文、童话、诗歌、报告文学等体裁。由于一直坚持高品味高格调,《少年文艺》曾在全国性的评奖活动中获封面一等奖、小说栏目一等奖、报告文学栏目二等奖,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华东六省优秀期刊;它还被北京高校期刊研究会确定为中国文学类核心期刊;1995年、1997年又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期刊”、“优秀期刊”。《少年文艺》最具特色也最受少年欢迎的栏目是“文学少年”。  《小学生语文学习》(低年级版)  国内刊号: CN 32-1091/G4  国际刊号: ISSN 1004-0307  邮发代号: 28-117  定 价: 8元/期  小学语文教学辅导刊物。旨在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语文兴趣,训练扎实牢固的观察思考、理解、表达的语文综合性基本功。

《法治现代化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并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出版刊物号CN32-1869/D,是国内专注法治现代化研究的学术期刊。期刊由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法学会主办,双月刊,逢双月出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实践路径周继业,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王成,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内容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道德底蕴。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建设 原则 路径新中国法律史学科70周年记——以人大法律史学科发展历程为观照赵晓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主任;刘盈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内容摘要: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新中国最先设置法律史教研室的法学院系,其法律史学科发展在新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历程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人大法律史学科的初创、恢复、壮大和升华历程,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律史学科发展状况的局部生动写照。以人大法律史学科发展为线索,观照马列主义指导下的新中国新型法律史学科70年发展历程,可以认为:1949—1978年是新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初创期,从确立全盘苏化的学科发展模式到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遭受严重打击,这一时期的法律史学科发展缓慢而曲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对法律的重视,法律史学科得以恢复重建,并迎来了快速发展和走向繁荣的新时期;21世纪以来,法律史学科发展进一步迈入传承与升华的新阶段。在此期间,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得以从法律史研究对象中剥离,学科内容日益具有独立性,学科建设日渐成熟,学术研究更加科学系统。展望未来,法律史学科一方面要发扬学科自省精神,树立学科自觉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科间的交流和学科内的传承,从而为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提供历史依据和借鉴。

  • 索引序列
  •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
  •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社长
  •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地址
  •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邮箱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