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网络药理学论文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网络药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网络药理学论文

不足之处是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以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结核杆菌/html/yaoxue/20080316/html

网络药理学不做实验好发sci。通过搭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确定药物与疾病靶点的相互作用,整个课题通过公开数据库与在线工具完成,是近几年发表SCI的热门临床研究新方法。网络药理学要想学习还是比较简单的,比较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合理的利用相关数据库和软件的使用。学好网络药理学的套路,就可以轻松发SCI论文。网络药理学发文套路流程:1、方剂中活性化合物筛选。2、活性化合物靶点预测。3、疾病相关靶点收集。4、交集靶点。5、网络构建及可视化。6、核心靶点筛选。7、生物学分析。8、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对生物系统的网络分析,选取特定信号节点(Nodes)进行多靶点药物分子设计的新学科。网络药理学强调对信号通路的多途径调节,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成功率,节省药物的研发费用。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网络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不做实验好发sci。通过搭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确定药物与疾病靶点的相互作用,整个课题通过公开数据库与在线工具完成,是近几年发表SCI的热门临床研究新方法。网络药理学要想学习还是比较简单的,比较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合理的利用相关数据库和软件的使用。学好网络药理学的套路,就可以轻松发SCI论文。网络药理学发文套路流程:1、方剂中活性化合物筛选。2、活性化合物靶点预测。3、疾病相关靶点收集。4、交集靶点。5、网络构建及可视化。6、核心靶点筛选。7、生物学分析。8、分子对接。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官网

最牛的中国的分子生物学杂志应该是《生物多样性》,影响因子是854,;但《生态学报》、《资源科学》、《植物生态学报》也可发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论文,他们的影响因子分别是123、116、989。

科学领域中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很难准确地说明它是何时、何人创始的。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同其它学科一样,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逐步走向成熟而迅速发展的道路。 1871年,Lankester就提出,生物不同种属间的化学和分子差异的发现和分析,对确定系统发生的关系,要比总体形态学的比较研究更为重要。后来,随着德国、美国生理化学实验室的建立和生物化学杂志的创办,促进了生物化学的发展。当生物化学深入到研究生物大分子时, 1938年Weaver在写给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一词。他写道:“在基金会给予支持的研究中,有一系列属于比较新的领域,可称之为分子生物学……”。一年以后,研究蛋白质结构的Astbury使用了这个名词,以后它变得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1953年,Watson和Crick发表了著名论文“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以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促进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结合,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形成和迅速发展,使生命科学全面地进入分子水平研究的时代,这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1956年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率先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959年创刊了《分子生物学》杂志,1963年成立了欧洲分子生物学国际组织,分子生物学从而成为崭新的独立学科,带动着生命科学迅猛发展,成为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在分子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事件,具体情况如下: 1864年:Hoope-Seyler结晶并命名了血红蛋白。 1869年:Mieseher第一次分离了DNA。 1871年:Lankester首先提出生物不同种属间的化学和分子差异的发现与分析,对确定系统发生的关系,要比总体形态学的比较研究更为重要。 1926年:Sumaer从刀豆的提取物中得到脲酶结晶,并证明此蛋白质结晶有催化活性。同年,Svedberg创建了第一台分析用超高速离心机,并用其测定了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X104。 1931年:Pauling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化学键特性”的论文,详细说明了共价键联结的规律。后来,又建立了处理生物分子的量子力学理论。 1934年:Bernal和Crowfoot发表了第一张胃蛋白酶晶体的详尽的X-射线衍射图谱。 1941年:Astbury获得了第一张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 1944年:Avery提供了在细菌的转化中,携带遗传信息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的证据。实验证明,使无毒的R型肺炎双球菌转变成致病的S型,DNA是转化的基本要素。8年后,1952年,Hershey和Chase又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主要是核酸进入细菌内,而病毒外壳蛋白留在细胞外。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证明,病毒蛋白质的特性由RNA决定,即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至此,DNA作为遗传物质才被普遍地接受。 1950年:Chargaff以不同来源DNA碱基组成的精确数据推翻了四核苷酸论,提出了Chargaff规则,即DNA的碱基组成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总是等于腺嘌呤的摩尔含量,胞嘧啶的摩尔含量总是等于鸟嘌呤的摩尔含量,即[A]=[T]和[G]=[C]。 1951年:Pauling和Corey应用X-射线衍射晶体学理论研究了氨基酸和多肽的精细空间结构,提出了两种有周期规律性的多肽结构学说,即alpha螺旋和B-折叠理论。 1953年:这是开创生命科学新时代的第一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Watson和Cr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他们在Franklin和Wilkins 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推导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式,开创了生物科学的新纪元。同年,Sanger历经8年的研究,完成了第一个蛋白质一胰岛素的氨基酸全序列分析。 随后,1954年Gamnow从理论上研究了遗传密码的编码规律;1956年Volkin和Astrachan发现了mRNA(当时尚未用此名);1958年,Hoagland等发现了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Meselson和Stahl应用同位素和超离心法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Crick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1960年:Marmur和Dory发现了DNA的复性作用,确定了核酸杂交反应的专一性和可靠性;Rich证明DNA-RNA杂交分子与核酸间的信息传递有关,开创了核酸实际应用的先河。与此同时,在蛋白质结构研究方面,Kendrew等得到了肌红蛋白2nm分辨率的结构,Perutz等得到了血红蛋白55nm分辨率的结构。 1961年:这是分子生物学发展不平凡的一年。Jacob和Monod提出操纵子学说,发表了蛋白质合成中遗传调节机理的论文,此论文被誉为是分子生物学中文笔优美的经典论文之一。同年,Brenner等获得mRNA的证据;Hall和Spiegelman证明T2 DNA和T2专一性RNA的序列互补;Crick等证明了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1962年:Arber提出第一个证据,证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存在,导致以后对该类酶的纯化,并由Nathans和Smith应用于DNA图谱和序列分析。 1965年:Holley等采用重叠法首先测定了酵母丙氨酰-tRNA的一级结构,为广泛、深入地研究tRNA的高级结构奠定了基础。 1967年:Gellert发现了DNA连接酶,该酶将具有相同粘末端或者平末端的DNA片段连接在一起。同年,Philips及其同事确定了溶菌酶2nm分辨率的三维结构。 1970年:Temin和Baltimore几乎同时发现了反转录酶,证实了Temin 1964年提出的“前病毒假说”。在劳氏肉瘤病毒(RSV)感染以后,首先产生的是含有RNA病毒基因组全部遗传信息的DNA前病毒,子代病毒的RNA是以前病毒的DNA为模板进行合成的。反转录酶已成为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1972年~1973年:重组DNA时代到来。Berg、Boyer和Cohen等创建了DNA克隆化技术,在体外构建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细菌质粒,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与此同时,Singer和Nicolson提出生物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 1975年:Southern发明了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的印迹法;Gruustein和Hogness建立了克隆特定基因的新方法;O'Farrell发明了双向电泳分析蛋白质的方法,为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技术条件;Blobel等报导了信号肽。 1976年:Bishop和Varmus发现动物肿瘤病毒的癌基因来源于细胞基因(即原癌基因)。 1977年:Berget等发现了“断裂”基因;Sanger、Maxam和Gilbert创立了“酶法”“化学法”测定DNA序列的方法,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新时代的到来。 1979年:Solomon和Bodmer最先提出至少200个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可作为连接人整个基因组图谱之基础。 1980年:Wigler等通过与某个选择性标志物共感染,从而把非选择性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Cohen和Boyer获得一项克隆技术的美国专利。 1981年:Cech等发现四膜虫26S rRNA前体的自我剪接作用,随后又证明前体中的居间序列(intervening sequence,IVS)有五种酶的活力。几乎在同时,Altman从纯化的RNase P中,证明催化tRNA前体成熟的催化剂是RNase P中的RNA。具有催化作用RNA(ribozyme)的发现,促进了RNA研究的飞速发展。 1982年:Prusiner等在感染搔痒病的仓鼠脑中发现了朊病毒(prion)。 1983年:Herrera-Estrella等用Ti质粒作为转基因载体转化植物细胞获得成功。 1984年:McGinnis等发现果蝇、非洲爪蟾等同源异形基因中的同源异形盒(homeobox)的核苷酸序列;Schwartz和Cantor发明了脉冲梯度凝胶电泳法;Simons和Kleckner等发现了反义RNA。 1985年:Saiki等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insheimer首先提出人类基因组图谱制作计划的设想;Smith等报导了DNA测序中应用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的方法;Miller等发现DNA结合蛋白的锌指结构。 1986年:Dryja等发现成视网膜细胞瘤(Rb)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Robin等采用X-光晶相学,证实了DNA结合蛋白的螺旋-转角-螺旋结构。 1987年:Mirkin等在酸性溶液的质粒中发现三链DNA;Burke等用酵母人工染色体(YAC)作载体克隆了大片段DNA;Hoffman等确定了Dnchenne肌肉萎缩病灶的蛋白产物是萎缩素(dystrophin);Hooper等和Kuehn等分别用胚基细胞进行哺乳动物胚的转基因操作,取得重大进展。 1988年:Landsehalz等在对CyC3(细胞色素C基因调节蛋白)、癌基因产物(MyC、V-jun、V-fos)和CBP(CCAAT盒结合蛋白)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结合区亮氨酸序列的周期性,提出DNA结合蛋白的亮氨酸拉链结构模型;同年,Whyfe等证明癌的发生是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结果。 1989年:Greider等首先在纤毛原生动物中发现了端粒酶(telomerase)是以内源性RNA为模板的反转录酶;Hiatt等首次报导了在植物中亦可产生单克隆抗体。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全面正式启动;Simpson等发现了对mRNA前体编辑起指导作用的小分子RNA(guide RNA);Sinclair等在人类Y染色体上发现了新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 1991年:由欧洲共同体(EC)组织17个国家35个实验室的147位科学家,以手工测序为主要手段,首先完成了第一条完整染色体(酵母3号染色体)的315kb的测序工作;Hake等首次报导在植物中发现含有同源异形盒基因;Blackburn等提出调节聚合序列[通式为(T/A)mGn,m=124,n=1~8]的单链DNA可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四螺旋结构,起着稳定染色体的作用。 1993年:Jurnak等在研究果胶酸裂解酶时,发现一种新的蛋白质结构-平行B螺旋(parallel B helix);Yuan等在哺乳类细胞内发现一种参与调节细胞凋亡并具有剪切作用的蛋白质-IL-1B转换酶(interlukin-1B-convertingenzyme,ICE)。 1994年:日本科学家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水稻基因组遗传图;Wilson等用3年时间完成了线虫(Celegans)3号染色体连续的2Mb的测定,预示着百万碱基规模的DNA序列测定时代的到来。 1995年:Cuenoud等发现了具有酶活性的DNA;Tu等在Eli中发现了具有转运与信使双功能的RNA-10 Sa RNA。 1996年:Lee等首次报导了酵母转录因子GCN4中的氨基酸片段能自动催化合成自我复制的肽;洪国藩等采用“指纹-锚标”战略构建了高分辨率的水稻基因组物理图谱,DNA片段的长度为120kb;Goffeau等完成了酵母基因组DNA全序列(25X10 7bp)的测定。 1997年:Wilmut等首次不经过受精,用成年母羊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成功地获得克隆羊-多莉(Dolly);Willard等首次构建了人染色体(HACs);Salishury等发现DNA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四显性组合,这可能是基因交换期间DNA联结的一种方式。 1998年:Renard等用体细胞操作获得克隆牛-Marguerife,再次证明从体细胞可克隆出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哺乳动物;GeneBank公布了最新人的“基因图谱98'’,代表了30181条基因定位的信息;Venter对人类基因组计划提出新的战略-全基因组随机测序,毛细管电泳测序仪启动。 从以上所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可以看出20世纪是以核酸的研究为核心,带动着分子生物学向纵深发展。50年代的双螺旋结构,60年代的操纵子学说,70年代的DNA重组,80年代的PCR技术,90年代的DNA测序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生命科学带向一个由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由分析到综合的时代。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67。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Annales de Génétique《遗传学纪事》法国ISSN:0003-3995,195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25。法国遗传学会的会刊。刊载遗传学研究论文、技术札记、文摘和消息。Biochimie《生物化学》法国ISSN:0300-9084,1914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61。刊载有关酶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高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评论。Biomolecular Engineering《生物分子工程》荷兰ISSN:1389-0344,198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35,2005年EI收录30篇。研究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中使用的新技术、材料及器械。刊载研究论文和综论。Cancer Genetics and Cytogenetics《癌遗传学与细胞遗传学》美国ISSN:0165-4608, 1979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40。刊载癌细胞与分子的基础研究论文。反映癌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 Development《遗传学与发育新见》英国ISSN: 0959-437X, 1991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61。著名遗传学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刊载分子遗传学、疾病遗传学、遗传组织与变异、细胞繁殖、发育模式与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评论。附近期有关学科主要论文索引。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育生物学》美国ISSN:0012-1606,1959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34。著名生物学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从分子、细胞和遗传的水平上研究动植物发育、变异、生长、再生和组织修复的机能。发表论文。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欧洲医学遗传学》ISSN: 1769-7212,2005年创刊,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关于给类人研究和医学遗传学以及基因实验模型方面的论文。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Molecular Pharmacology《欧洲药理学杂志:分子药理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60学分册》荷兰ISSN:0922-4106,1989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刊载分子水平的药理学、药效学、神经系统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简报,内容涉及分子神经传递,信号转导机理,蛋白质受体的遗传反应等。Human Immunology《人类免疫学》美国ISSN:0198-8859,198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67。刊载人类免疫系统和其他脊椎动物模拟系统的研究论文。侧重于组织适应性和免疫遗传学的研究。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传染、遗传和进化》荷兰ISSN:1567-1348,2001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遗传学领域,包括疾病等的传染、遗传、进化等方面的论文。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杂志》英国ISSN:0022-2836,1959年创刊,全年5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29。刊载原始论文,论述分子生物学的各个方面,涉及基因结构、复制及解译机理、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分子遗传学与新陈代谢》美国ISSN:1096-7192,197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78。1998年前刊名为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Medicine,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人体正常代谢和代谢病进行研究。发表原始论文、短评和简讯。Mutation Research/Fundament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utagenesis《突变研究-突变原理与分子结构》荷兰ISSN:1388-2112,1964年创刊,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关于包括遗传变异基因的作用,并体现突变,可变化合物的代谢方式到以不同的身份和修复受损DNA的细胞复制等方面的论文。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突变研究—遗传毒理学》ISSN: 0165-1218,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测试,以及对人类群体的遗传毒性效应、发育、进化的监督,监控等方面方面的文章。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突变研究—遗传毒理学》ISSN: 0165-1218,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测试,以及对人类群体的遗传毒性效应、发育、进化的监督,监控等方面方面的文章。Mutation Research/Reviews in Mutation Research《突变研究-突变研究评论》荷兰ISSN:1383-5742,196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33。主要刊载突变和疾病的关系,涵盖人类基因组研究进展(包括演变和功能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遗传学、基因治疗、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遗传毒理学和环境突变(包括遗传因素调节活性剂环境)等方面的论文。Trends in Genetics《遗传学趋势》英国ISSN:0168-9525,198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47。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刊载分子遗传学、变异、发育方面的评论、札记和书评,涉及临床遗传学、遗传学与社会、应用技术与人口遗传学等问题。去邮局顶或者从网上面,当当网什么的就能订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

cell research 中科院生化所的 被nature收为子刊了

1、选择投稿目标期刊的原则:力争尽快发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获得较大的投稿价值。2、 要获得最大的投稿价值,投稿途径非常重要。建议:向国外投稿:三大检索系统(SCI、 EI 、ISTP)收录的国外期刊;本学科的国外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大的国外期刊。向国内投稿:核心刊、统计源刊、SCI和EI收录的的中文刊要根据自己的科研准备,正确定位文章级别,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稿期刊。3、了解学术期刊评价工具国外: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ISSHP)《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其他索引工具,如科学文摘、化学文摘等。国内:《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其中,SCI、EI、ISTP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了解三大检索系统的概况、期刊收录范围、入选原则等的重大意义在于:第一,可节省科研时间和精力。经常阅读三大检索系统中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期刊与会议论文的目录和简要报道,可拥一知百,能便捷地根据提供的检索线索索取原文。第二,有助于科研成果的高产出。常追踪、浏览三大检索系统,抓住本学科领域中的闪光点及学科交叉点等,捕捉利研灵感,可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第三,有利于提高论文的影响范围。第四,有利于提高中稿率,对于提高自己的科研地位、职称评定等有帮助。

科学领域中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很难准确地说明它是何时、何人创始的。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同其它学科一样,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逐步走向成熟而迅速发展的道路。 1871年,Lankester就提出,生物不同种属间的化学和分子差异的发现和分析,对确定系统发生的关系,要比总体形态学的比较研究更为重要。后来,随着德国、美国生理化学实验室的建立和生物化学杂志的创办,促进了生物化学的发展。当生物化学深入到研究生物大分子时, 1938年Weaver在写给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一词。他写道:“在基金会给予支持的研究中,有一系列属于比较新的领域,可称之为分子生物学……”。一年以后,研究蛋白质结构的Astbury使用了这个名词,以后它变得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1953年,Watson和Crick发表了著名论文“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以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促进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结合,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形成和迅速发展,使生命科学全面地进入分子水平研究的时代,这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1956年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率先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959年创刊了《分子生物学》杂志,1963年成立了欧洲分子生物学国际组织,分子生物学从而成为崭新的独立学科,带动着生命科学迅猛发展,成为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在分子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事件,具体情况如下: 1864年:Hoope-Seyler结晶并命名了血红蛋白。 1869年:Mieseher第一次分离了DNA。 1871年:Lankester首先提出生物不同种属间的化学和分子差异的发现与分析,对确定系统发生的关系,要比总体形态学的比较研究更为重要。 1926年:Sumaer从刀豆的提取物中得到脲酶结晶,并证明此蛋白质结晶有催化活性。同年,Svedberg创建了第一台分析用超高速离心机,并用其测定了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X104。 1931年:Pauling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化学键特性”的论文,详细说明了共价键联结的规律。后来,又建立了处理生物分子的量子力学理论。 1934年:Bernal和Crowfoot发表了第一张胃蛋白酶晶体的详尽的X-射线衍射图谱。 1941年:Astbury获得了第一张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 1944年:Avery提供了在细菌的转化中,携带遗传信息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的证据。实验证明,使无毒的R型肺炎双球菌转变成致病的S型,DNA是转化的基本要素。8年后,1952年,Hershey和Chase又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主要是核酸进入细菌内,而病毒外壳蛋白留在细胞外。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证明,病毒蛋白质的特性由RNA决定,即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至此,DNA作为遗传物质才被普遍地接受。 1950年:Chargaff以不同来源DNA碱基组成的精确数据推翻了四核苷酸论,提出了Chargaff规则,即DNA的碱基组成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总是等于腺嘌呤的摩尔含量,胞嘧啶的摩尔含量总是等于鸟嘌呤的摩尔含量,即[A]=[T]和[G]=[C]。 1951年:Pauling和Corey应用X-射线衍射晶体学理论研究了氨基酸和多肽的精细空间结构,提出了两种有周期规律性的多肽结构学说,即alpha螺旋和B-折叠理论。 1953年:这是开创生命科学新时代的第一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Watson和Cr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他们在Franklin和Wilkins 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推导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式,开创了生物科学的新纪元。同年,Sanger历经8年的研究,完成了第一个蛋白质一胰岛素的氨基酸全序列分析。 随后,1954年Gamnow从理论上研究了遗传密码的编码规律;1956年Volkin和Astrachan发现了mRNA(当时尚未用此名);1958年,Hoagland等发现了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Meselson和Stahl应用同位素和超离心法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Crick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1960年:Marmur和Dory发现了DNA的复性作用,确定了核酸杂交反应的专一性和可靠性;Rich证明DNA-RNA杂交分子与核酸间的信息传递有关,开创了核酸实际应用的先河。与此同时,在蛋白质结构研究方面,Kendrew等得到了肌红蛋白2nm分辨率的结构,Perutz等得到了血红蛋白55nm分辨率的结构。 1961年:这是分子生物学发展不平凡的一年。Jacob和Monod提出操纵子学说,发表了蛋白质合成中遗传调节机理的论文,此论文被誉为是分子生物学中文笔优美的经典论文之一。同年,Brenner等获得mRNA的证据;Hall和Spiegelman证明T2 DNA和T2专一性RNA的序列互补;Crick等证明了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1962年:Arber提出第一个证据,证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存在,导致以后对该类酶的纯化,并由Nathans和Smith应用于DNA图谱和序列分析。 1965年:Holley等采用重叠法首先测定了酵母丙氨酰-tRNA的一级结构,为广泛、深入地研究tRNA的高级结构奠定了基础。 1967年:Gellert发现了DNA连接酶,该酶将具有相同粘末端或者平末端的DNA片段连接在一起。同年,Philips及其同事确定了溶菌酶2nm分辨率的三维结构。 1970年:Temin和Baltimore几乎同时发现了反转录酶,证实了Temin 1964年提出的“前病毒假说”。在劳氏肉瘤病毒(RSV)感染以后,首先产生的是含有RNA病毒基因组全部遗传信息的DNA前病毒,子代病毒的RNA是以前病毒的DNA为模板进行合成的。反转录酶已成为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1972年~1973年:重组DNA时代到来。Berg、Boyer和Cohen等创建了DNA克隆化技术,在体外构建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细菌质粒,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与此同时,Singer和Nicolson提出生物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 1975年:Southern发明了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的印迹法;Gruustein和Hogness建立了克隆特定基因的新方法;O'Farrell发明了双向电泳分析蛋白质的方法,为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技术条件;Blobel等报导了信号肽。 1976年:Bishop和Varmus发现动物肿瘤病毒的癌基因来源于细胞基因(即原癌基因)。 1977年:Berget等发现了“断裂”基因;Sanger、Maxam和Gilbert创立了“酶法”“化学法”测定DNA序列的方法,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新时代的到来。 1979年:Solomon和Bodmer最先提出至少200个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可作为连接人整个基因组图谱之基础。 1980年:Wigler等通过与某个选择性标志物共感染,从而把非选择性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Cohen和Boyer获得一项克隆技术的美国专利。 1981年:Cech等发现四膜虫26S rRNA前体的自我剪接作用,随后又证明前体中的居间序列(intervening sequence,IVS)有五种酶的活力。几乎在同时,Altman从纯化的RNase P中,证明催化tRNA前体成熟的催化剂是RNase P中的RNA。具有催化作用RNA(ribozyme)的发现,促进了RNA研究的飞速发展。 1982年:Prusiner等在感染搔痒病的仓鼠脑中发现了朊病毒(prion)。 1983年:Herrera-Estrella等用Ti质粒作为转基因载体转化植物细胞获得成功。 1984年:McGinnis等发现果蝇、非洲爪蟾等同源异形基因中的同源异形盒(homeobox)的核苷酸序列;Schwartz和Cantor发明了脉冲梯度凝胶电泳法;Simons和Kleckner等发现了反义RNA。 1985年:Saiki等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insheimer首先提出人类基因组图谱制作计划的设想;Smith等报导了DNA测序中应用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的方法;Miller等发现DNA结合蛋白的锌指结构。 1986年:Dryja等发现成视网膜细胞瘤(Rb)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Robin等采用X-光晶相学,证实了DNA结合蛋白的螺旋-转角-螺旋结构。 1987年:Mirkin等在酸性溶液的质粒中发现三链DNA;Burke等用酵母人工染色体(YAC)作载体克隆了大片段DNA;Hoffman等确定了Dnchenne肌肉萎缩病灶的蛋白产物是萎缩素(dystrophin);Hooper等和Kuehn等分别用胚基细胞进行哺乳动物胚的转基因操作,取得重大进展。 1988年:Landsehalz等在对CyC3(细胞色素C基因调节蛋白)、癌基因产物(MyC、V-jun、V-fos)和CBP(CCAAT盒结合蛋白)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结合区亮氨酸序列的周期性,提出DNA结合蛋白的亮氨酸拉链结构模型;同年,Whyfe等证明癌的发生是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结果。 1989年:Greider等首先在纤毛原生动物中发现了端粒酶(telomerase)是以内源性RNA为模板的反转录酶;Hiatt等首次报导了在植物中亦可产生单克隆抗体。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全面正式启动;Simpson等发现了对mRNA前体编辑起指导作用的小分子RNA(guide RNA);Sinclair等在人类Y染色体上发现了新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 1991年:由欧洲共同体(EC)组织17个国家35个实验室的147位科学家,以手工测序为主要手段,首先完成了第一条完整染色体(酵母3号染色体)的315kb的测序工作;Hake等首次报导在植物中发现含有同源异形盒基因;Blackburn等提出调节聚合序列[通式为(T/A)mGn,m=124,n=1~8]的单链DNA可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四螺旋结构,起着稳定染色体的作用。 1993年:Jurnak等在研究果胶酸裂解酶时,发现一种新的蛋白质结构-平行B螺旋(parallel B helix);Yuan等在哺乳类细胞内发现一种参与调节细胞凋亡并具有剪切作用的蛋白质-IL-1B转换酶(interlukin-1B-convertingenzyme,ICE)。 1994年:日本科学家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水稻基因组遗传图;Wilson等用3年时间完成了线虫(Celegans)3号染色体连续的2Mb的测定,预示着百万碱基规模的DNA序列测定时代的到来。 1995年:Cuenoud等发现了具有酶活性的DNA;Tu等在Eli中发现了具有转运与信使双功能的RNA-10 Sa RNA。 1996年:Lee等首次报导了酵母转录因子GCN4中的氨基酸片段能自动催化合成自我复制的肽;洪国藩等采用“指纹-锚标”战略构建了高分辨率的水稻基因组物理图谱,DNA片段的长度为120kb;Goffeau等完成了酵母基因组DNA全序列(25X10 7bp)的测定。 1997年:Wilmut等首次不经过受精,用成年母羊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成功地获得克隆羊-多莉(Dolly);Willard等首次构建了人染色体(HACs);Salishury等发现DNA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四显性组合,这可能是基因交换期间DNA联结的一种方式。 1998年:Renard等用体细胞操作获得克隆牛-Marguerife,再次证明从体细胞可克隆出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哺乳动物;GeneBank公布了最新人的“基因图谱98'’,代表了30181条基因定位的信息;Venter对人类基因组计划提出新的战略-全基因组随机测序,毛细管电泳测序仪启动。 从以上所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可以看出20世纪是以核酸的研究为核心,带动着分子生物学向纵深发展。50年代的双螺旋结构,60年代的操纵子学说,70年代的DNA重组,80年代的PCR技术,90年代的DNA测序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生命科学带向一个由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由分析到综合的时代。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sci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67。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Annales de Génétique《遗传学纪事》法国ISSN:0003-3995,195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25。法国遗传学会的会刊。刊载遗传学研究论文、技术札记、文摘和消息。Biochimie《生物化学》法国ISSN:0300-9084,1914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61。刊载有关酶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高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评论。Biomolecular Engineering《生物分子工程》荷兰ISSN:1389-0344,198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35,2005年EI收录30篇。研究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中使用的新技术、材料及器械。刊载研究论文和综论。Cancer Genetics and Cytogenetics《癌遗传学与细胞遗传学》美国ISSN:0165-4608, 1979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40。刊载癌细胞与分子的基础研究论文。反映癌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 Development《遗传学与发育新见》英国ISSN: 0959-437X, 1991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61。著名遗传学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刊载分子遗传学、疾病遗传学、遗传组织与变异、细胞繁殖、发育模式与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评论。附近期有关学科主要论文索引。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育生物学》美国ISSN:0012-1606,1959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34。著名生物学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从分子、细胞和遗传的水平上研究动植物发育、变异、生长、再生和组织修复的机能。发表论文。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欧洲医学遗传学》ISSN: 1769-7212,2005年创刊,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关于给类人研究和医学遗传学以及基因实验模型方面的论文。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Molecular Pharmacology《欧洲药理学杂志:分子药理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60学分册》荷兰ISSN:0922-4106,1989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刊载分子水平的药理学、药效学、神经系统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简报,内容涉及分子神经传递,信号转导机理,蛋白质受体的遗传反应等。Human Immunology《人类免疫学》美国ISSN:0198-8859,198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67。刊载人类免疫系统和其他脊椎动物模拟系统的研究论文。侧重于组织适应性和免疫遗传学的研究。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传染、遗传和进化》荷兰ISSN:1567-1348,2001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遗传学领域,包括疾病等的传染、遗传、进化等方面的论文。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杂志》英国ISSN:0022-2836,1959年创刊,全年5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29。刊载原始论文,论述分子生物学的各个方面,涉及基因结构、复制及解译机理、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分子遗传学与新陈代谢》美国ISSN:1096-7192,197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78。1998年前刊名为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Medicine,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人体正常代谢和代谢病进行研究。发表原始论文、短评和简讯。Mutation Research/Fundament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utagenesis《突变研究-突变原理与分子结构》荷兰ISSN:1388-2112,1964年创刊,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关于包括遗传变异基因的作用,并体现突变,可变化合物的代谢方式到以不同的身份和修复受损DNA的细胞复制等方面的论文。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突变研究—遗传毒理学》ISSN: 0165-1218,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测试,以及对人类群体的遗传毒性效应、发育、进化的监督,监控等方面方面的文章。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突变研究—遗传毒理学》ISSN: 0165-1218,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测试,以及对人类群体的遗传毒性效应、发育、进化的监督,监控等方面方面的文章。Mutation Research/Reviews in Mutation Research《突变研究-突变研究评论》荷兰ISSN:1383-5742,196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33。主要刊载突变和疾病的关系,涵盖人类基因组研究进展(包括演变和功能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遗传学、基因治疗、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遗传毒理学和环境突变(包括遗传因素调节活性剂环境)等方面的论文。Trends in Genetics《遗传学趋势》英国ISSN:0168-9525,198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47。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刊载分子遗传学、变异、发育方面的评论、札记和书评,涉及临床遗传学、遗传学与社会、应用技术与人口遗传学等问题。

C M I 比较好投

不被SCI收录

plos one!!!!!

  • 索引序列
  •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网络药理学论文
  •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网络药理学
  •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官网
  •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
  • 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sci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