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水土保持学报论文级别怎么写

水土保持学报论文级别怎么写

发布时间:

水土保持学报论文级别怎么写

i dont';khow,nigedashabi

拿一本水保方案改改

这是对字体的要求。《水土保持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据2020年2月29日《水土保持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水土保持学报》第七届(2017-2020年)编委会有成员70人。 据2020年2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水土保持学报》共出版文献量6752篇,总下载次数2160211次、总被引次数174623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2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493。 [2] 据2020年2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水土保持学报》文献量为6092篇、基金论文量为5761篇,被引量为136633次、下载量为141380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2017年影响因子为61。

水土保持学报论文级别

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是中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

哪个学报文章好的话可推荐

水土保持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很高影响的刊物,当然对投稿的文章要求相对较高,我觉得如果认为自己写的文章与水保密切相关且感觉写的还不错,可以投稿试试,反之则改投其他要求相对较低的期刊。还有一点请注意:水土保持学报是双月刊,出刊的时间会较长,一般需要半年甚至更长,因此请考虑一下时间问题。

水土保持论文怎么写

加强中学环境化学教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论文 2005-10-15 13:56:02 来源:文领网 作者:网友供稿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社会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由此也带来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只有当人们,尤其是作为跨世纪劳动者的中学生普遍树立起环境意识之时,才能形成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环境化学,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8 人类以其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却给自身带来环境污染的不幸.近代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承认了这一事实,并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还在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可见,在中学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化学与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1加强中学生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到本世纪末,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2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2.1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3.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舰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3.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3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3.4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4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报道1993年全年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达25万吨,农村改革后,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的单元从过去60万个生产队,扩大分散到亿万农户,直接接触农药的约有2~3亿人,每年全国因农药中毒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环境科学教育又未跟上,因而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危及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也祸及全社会几亿个普通家庭.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不仅可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可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实际,选一个你比较了解的如当地适合的水土保持先锋树种,或当地水土保持治理经验、成绩等,提出自己见解。

水土保持论文怎么写的

拿一本水保方案改改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据统计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亿立方米,但淡水资源只有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 各种有害的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进化能力,于是就发生了水污染。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污染,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毒物质排入水中,可使饮水人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们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使用无磷的洗衣粉……。我们要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看见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任重道远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工作,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体系。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在缺水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用水浪费,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7~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5%以上。水污染严重,全国年排放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 有关专家指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人口增长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看,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到本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可能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将更加尖锐。从粮食生产看,我国北方产粮区水资源条件并不富余,2050年前国家需要增加4亿吨粮食的要求,将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开源节流和保护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水资源善也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地广水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该地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是实施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将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水土保持论文怎么写好

一、项目立项依据和意义这包括:水土流失给群众造成的危害,本项目实施后在水土保持方面可取得的成就、效果,发挥的效益。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你所研究的项目的近几年研究进展,发展趋势(这需要你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可以说是写一篇和你实施项目有关的综述)。三、主要研究内容这要写你计划实施的项目主要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例如:某地区水土流失成因和趋势研究,造成的危害研究,土壤理化性状研究、植被研究等等)。四、预期成果包括你所实施的项目完成后预期达到的目标,或所取得的成就。如研究进行完后能发表的论文情况,取得的数据,提出减少水土流失的一些对策,得出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发展趋势等。五、技术路线包括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详细步骤。如: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土地评价——预测——实验研究等。要在以上基础上详细写,各项应包括各种因子的研究情况。六、关键技术在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写你在各步实施中所需要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如调查方法、土壤分析方法等。这个可以借鉴以前各位前辈采用的方法。七、可行性分析这是一个重点。是项目能否得到审批的一个关键。这部分包括:实施项目已具备条件:包括研究人员学术水平、发表论文情况、曾经承担过的项目;实施项目以具备的实验条件,包括场地、设备等;效益分析: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部分最好能定量的描述,以达精确。应用前景与展望:可以写写你的研究题目未来发展的前景。如水土保持给群众带来的好处,各级政府对这方面的重视,等等。上面是我结合我写的一个可研报告写的,所以你仅供参考,具体还是结合你的项目改改吧。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 索引序列
  • 水土保持学报论文级别怎么写
  • 水土保持学报论文级别
  • 水土保持论文怎么写
  • 水土保持论文怎么写的
  • 水土保持论文怎么写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