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引言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引言

发布时间: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引言

题目定了吗 多少字的 可以按要求写提纲。

题目是什么,小学教育也有好多方向啊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邛崃马湖九义学校 余福波  农村孩子作文水平普遍偏低。究其原因,农村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作文写作反应不好,缺乏好感、兴趣。一方面,农村孩子没有平时记日记的习惯,很自由散漫,缺乏一种外在的约束,也缺乏一种鼓励。另一方面,作文写作是一种综合性、运用性、创造性的课程,没有良好的习作习惯,没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是不容易把握的,因此作文对于大多数学生,甚至包括优生来说,都显得很难。可以说,一篇文章就可以反映出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这是完全可以的。  农村孩子之所以作文水平不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语文知识教学与作文教学联系不紧密。现代的语文,与我国古代的国语教学是不一样的。我国古代的国语教学,除了识字,它还集历史、政治、地理、天文等科目于一身,其综合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但由此也造成了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为读书而读书。而现代的语文教学细化了,很多科目都独立了出来,但由此也造成科目与科目之间的脱节,重此轻彼。虽更强调运用与创造能力,但由于知识的过于细化,造成学生片面地去追求单个的知识点,而忽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之为知识的目的和用途。  比如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历史社会知识,但在学生的作文里面,却很少反映出来,往往出现的问题是文章空洞,不充实等。还有我们做过许多的语文知识题:成语,词语搭配,句子扩写缩写,造句,默写古诗、文章段落,还有分析文章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炼文章中心思想等。其实,学生还有很多老师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出题,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只知道考试题型就是这样,我们平时也是教会学生做这些,我们只需要会做就行了,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我们也是这样教学生的,不是吗?我们根本就忽视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忽视了知识之于运用的价值,我们都成了为做题而做题的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机器。“文章千古事”,又岂是只会机械地做一些语文知识题所能做的好的。更可笑的是,现在有些所谓的优生,知识题做得最好,作文题却很差,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二、学校对学生的作文课重视不够。农村学校几乎都没设专门的作文课,作文教学附带在语文教学中,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习作习惯(如记日记)也不在乎,倒是图书馆的作文书弥补了这个缺憾,但是试想,老师都不太重视的东西,学生又怎有兴趣去研究,学习呢?何况农村孩子的自觉性本来就不高,而且学校的图书室是否真正的为学生服务了。虽校外的作文书多,但有几个学生的书包里装了作文书的;有,那也只是为了抄袭用的。  作文写作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小学是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就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交流表达,怎样抒发感情等。而在这方面,我们农村的小学还做得很不够。农村孩子作文书写差,不会表达,内容单调,缺乏创造,还不喜欢作文等,都暴露了我们对作文重视不够造成的问题。农村孩子相对与城市孩子,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还有生活环境本来就不好,如果这方面不得到重视,就只能造成学生害怕作文,应付作文,对作文缺乏兴趣等。  以下,是本人在这学期也进行的作文教学,还不算切入正题。  我每周在班上自行设立了一节作文课,专门来教学作文写作。首先,我在作文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句段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一整篇文章是不容易把握的,因为一整篇文章就需要学生懂得去谋篇布局,懂得构思,懂得运用写作顺序、线索,懂得表达中心等。试想,一个连句子都表达不通顺,不清楚,也不知怎样去表达的学生,又怎能写好一篇文章呢?因此我认为练习好写句段,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我都给学生安排了句段练习。重在让他们通过练习明白,如何把句段写清楚、具体,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即如何去观察事物,如何去描写事物。学生的练习主要有心理描写、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外貌描写、景物描写等,句子练习,与扩写句子相似,但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各种各样的扩写,进行比较,学生知道了在作文中如何去写句子了。通过句段练习,班上涌现出了不少好句好段,尤其是一些中等生进步较快,而一些优生更懂得作文的方法了。总之,大多数学生发应,作文(句段书写)并不是很难了。  在作文练习中我还注意就地取材,将学生中写得不够好的典型的段落,抽出来让大家一起改。这一方面直接暴露了学生中存在的较多问题,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另一方面,也容易纠正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曾有学生感叹:“作文还要这样写呀!”我即时纠正了学生中存在的作文思维与情绪,结果很有些学生的作文都有所改进了。  其次,我注意讲解一些作文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我发现,差生的作文大多层次不清,即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意思颠倒不清,甚至句不成句,段不成段;中等生作文内容空洞,不具体,千篇一律,甚至不知怎样开头等。在作文练习中,针对学生作文整体意识差的状况,我介绍了点面结合,烘托对比,倒叙,按顺序写作的写作方法。为了介绍点面结合的写法,我还专门给学生念了《红领巾》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点比面大》。学完之后学生反应较好,印象较深:他们知道了一篇作文,怎样从合格变为优秀,也知道了一篇文章怎样去处理点,怎样去处理面,以及二者的关系。  由于我非常重视学生的作文写作,重视指导学生的写作,学生比以前更喜欢作文书了,订《红领巾》杂志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  同时,我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也渗透进了作文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去分析精彩的句段,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段落层次处理,文章顺序线索,还有如何围绕中心来表达等。但讲归讲,练得还不够,以致很多东西,学生都消化不了。因此,如何处理好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这还是我以后值得探索的问题。  最后,我在作文教学中还安排了学生学习写诗。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平时有时就爱玩这个,另一方面我认为,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充满了诗,诗是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表情达意的很好体裁,而且文体短小。我教学生写诗,首先教学生打比喻。刚开始对学生要求并不高,只是鼓励学生打一些恰当,有意思的比喻,慢慢地学生对诗歌感兴趣了,于是我又教他们怎样表情达意,渐渐地就有些学生能写出诗来了,也有的学生爱写诗了。本学期,我班一个学生还发表了一首诗歌在校刊上呢。  虽我不知写诗对学生作文有多大帮助,但如果写诗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何不是一种进步呢?  以上仅是为了单纯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而作的尝试,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做得很不够,而这又正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写作欲望,他才能最终把作文写好,写出水平。这是摆在我们农村老师面前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2007/6/27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引言

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呼唤教育公平的今天,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忽视了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这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关键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我国加入WTO后,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无疑是最大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农村教育的薄弱与落后一直是整个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教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大多数的学者都倾向于最贫困的西部山区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从而忽视了在小康村的掩盖下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是因为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着自身的特点,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又会为西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东部教育发展的今天就是西部教育发展的明天,可见,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对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还需要说明的是“,乡”从广义而言包括乡镇和乡村两个部分,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教育是指镇以下的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就是说研究的地区是东部只存在小学的农村,所研究的范围对象就是农村的小学教育。一、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一)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短缺与浪费并存虽然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远远优于西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东部的大部分农村仍处于小康的低水平,所以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要比其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差得多,更糟的是,为了达到小康教育的验收,多数教学只是一些“花架子”。第一,表面富丽堂皇的教室大都是20多年的老房子;学生用的桌椅多数是以低价从市、镇中心小学买来的二手货,桌椅虽然表面粉刷一新,但高矮不配套。第二,篮球场、足球场只是一个摆设,各种活动器材紧缺。第三,在饮水、卫生、通风和取暖上更是存在极大的漏洞。夏季电风扇坠落砸伤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冬天学生们守着奄奄一息的小煤炉无可奈何;饮水机也只是应付验收的工具,学生们每天喝的水都是用小水壶自备的。第四,公共财产的安全存在隐患。多数农村小学晚上没有护校人员,桌椅被盗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的暑假,河北省某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的30台电脑在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二)课程设置———规模与形式并存“普九”推行趋于均衡化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及实施新课程改革等措施为农村教育事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但是对于部分东部农村小学而言就是“简单跟风、模仿”。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但是由于缺乏音体美的专职教师与教学设备,这些课程也只是聊胜于无,大多数是由班主任全科兼任。音乐、美术课成了语文、数学的补习课,增强体质锻炼的体育课也成了打扫卫生的劳动课。东部农村小学在三年级已基本统一开设了英语课和电脑课,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师资和教学设备。由于农村小学的多数英语教师需要从市和镇的中心小学聘请,所以英语课就成了孩子们周末在校的补习课;面对中心小学淘汰下来的286或386机型的电脑,短短的一节电脑课也就成了教师的电脑修理课和孩子们不知所措的等待课。(三)师资与教学———应付与舞弊并存与西部农村小学相比较,东部农村的小学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并不十分严重,因此东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有三种群体组成:一是靠教龄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二是靠各种关系挤入这一行的年龄不等的代课教师;三是为数不多的从中专院校毕业各方面都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这种整体素质较低的教师队伍,必然在教学上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第一,相当一部分民转公的老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对新的教学大纲视而不见,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老教案。这与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都是无法相适应的。但是在年度优秀教师的评比中,这些老教师却依仗资格老,凭着一股霸气要成绩,要不到手就会闹情绪,孩子们就会成了部分老教师的出气筒。第二,由于多数代课教师是凭各种关系挤入教师这个行列的,所以他们只是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而不是当作一生奋斗的事业。尤其是年轻的代课教师,工作敷衍,只满足于“教过”而不力求“教会”。第三,中专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常受到老教师的排挤,自己的教学成绩往往不被认可,甚至在年度的评比中还不如有关系进来的代课教师。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随波逐流,稍微有抱负的一部分教师也是把调入中心小学任教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第四,尽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东部农村小学已经取消了升学考试的机制,但是,以考试为核心的管理评价机制却“岿然不动”。多数学校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还是看每学期统考后的学生的成绩结果,而不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这就导致了考场中出现了以老师导演的考试的座次为“两优+一差”的舞弊情况,考试过程中,两个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要给夹在中间的“差生”予以相应的照顾。二、促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党的十六大总揽全局,把握21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中可以看出,教育不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而且“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的全局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折射出西部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时也就成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一)端正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东部地区必须以经济促教育,进一步协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先进理念。从内部讲,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办学的真正目的:教书育人。学校的任何设施、设备都是用来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而不是应付上级验收的工具,更不能以短缺为理由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浪费。从外部讲,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竭尽全力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同时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杜绝浪费和“花架子”建设。(二)尽快提高东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第一,一方面通过在职进修、社会招聘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参与教育研究和学习等途径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实现东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二,重视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激励机制,吸收高素质的人员加入小学教师的行列。第三,从教师自身而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德治教、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精心施教;爱护学生、以情促教;严谨治学、科学兴教;团结合作、协同行教;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三)进一步推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优化学校的人事管理建立符合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监督体制,落实依法治教。在小康教育验收、评估的过程中,坚决杜绝“上级通风———地方准备”的游击战术,做到“切实保障+有效的监督”的双重管理。建立教师行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不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参考文献][1]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张人杰2004教育中国[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3]朱小曼对策与建议———2003-2004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4]叶存洪怎样做一名好老师[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资料来源:

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简析: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积极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着力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这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制度的健全,和社会、家长、教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以来,学生的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辍学的学生明显的减少。但是由于学生家长大多数在外务工,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信心,看见子女成绩不好,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带着尚未完成学业的孩子一同打工去了。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不胜枚举,我为这些学生的出走感到十分的惋惜和痛心,同时也为家长的愚昧无知感到万分的无奈。还有的学生因为班级频繁的更换老师,对老师上课教育方法的不适应等,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或者逃学的心理。 二、针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去加以改进。 (一)、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来约束人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内部的治校之法。因此学校各种制度一经确立,就必须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并具有强制性。在贯彻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与要求的效力,适用于其覆盖的所有人和事,无论是对学校领导还是对教职工,一视同仁。身教重于言教,学校领导尤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维护制度权威性、严肃性的典范,因此在规章制度起步实施之时,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决不能网开一面或搞下不为例。学校管理的实施,是长期细致并具有反复性的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和强化激励,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使学校制度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坚决贯彻执行《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确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采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保证,真正让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教师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视野极窄。本人认为,应加强以校本教研为主,定期组织教学业务学习,开展集体备课、赛课、听课、评课活动和课堂小问题研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课题研究,参加各种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并承担各级教研任务,与其他学校开展送课等教学结对联谊活动,激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技能升级、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总结反思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形式提高业务。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开展传、帮、带活动以及自我反思、同行互助、骨干引领等途径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拓宽培养渠道。同时,重视教师的师德、职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教师发展性考评,努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量变和质变,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由于农村贫困面比较大,大部分学校的校园设施还不够健全。譬如:远程教育设备在很多农村学校,连基本的办公室都没有,多数学校是将办公室和远程教育办公室挤在一起。这样的现状在农村学校较为普遍。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对基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彻底根除当前校舍破、旧、险的办学条件,改变现代化设备落后的现状,真正为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证。 (四)、改革考试与考核的评价方法必须真正改变单一的、静态的书面考核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质量检查的标准,不仅要有知识掌握的评价,而且要有学生人格的评价、认知能力的评价以及心理状态的评价。要摒弃陈旧落后的评价制度,与时俱进,强化教育评价中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指导意识,而不仅仅单一地从学生考试成绩上来进行评价考核。因此,教育教学评价考核运用的方式,不仅要有口试、笔试,还应有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 (五)、抓好学校、社会、家长三维一体的三结合工作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事参加,加大学校各种制度在家长中的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都是在社会中感染的,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呼吁社会各界要做好对各类学生的监督力度,不要让学生养成各种不良的习惯。比如学生的抽烟习惯的养成,如果社会各界监督得当,没有人卖烟给未成年人,他们会养成抽烟的习惯吗?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宣传力度,同时学校、社会、家长要经常联系,进行沟通,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农村学前教育论文引言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影响因素分析本论文是通过访谈法来调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并自编了《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因素访谈提纲》。通过访谈我分析出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如下:学生自身情况分析(1)实习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高在访谈中有13名学生都表达了他们对于实习的期待太高,其中一个学生说:“在没有实习前,我向学姐学长咨询了他们实习的时候的情况,通过了解他们的实习情况我也开始了幻想了自己的实习时光,可能自己对实习想的太过美好,所以当我真正去实习的时候,面对住宿条件不好、不能洗澡、不能上课只能当保育老师等太多的不满意不适应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自己也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太天真的吧”(A7)。通过这个学生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很缺乏,思想很天真,虽然对实习的美好幻想没错,但是太过将美好放大会导致学生在学生在真正去实习之后会发现与自己的想法不符时,心里落差感大,就会影响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2)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足由于疫情原因,学生基本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见习、观摩等实践活动取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预估,就像在访谈中以为学生这样说道:“我刚到幼儿园的时候,我的主班老师让我给幼儿上《蚂蚁搬家》,当时我很迷茫,语言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组织。后来我准备了好久给小朋友上一堂课,但是发现在书本里的东西,用在实际当中,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那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太欠缺了。”另一个同学也说道:“我在幼儿园从事的是保育工作,然后我刚开始也没有什么经验,看孩子拉裤子了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永远都是不知所措的状态。”(A8)通过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教育教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实习园所影响情况的分析(1)实习园所给予实习教师的授课机会少在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同学都提到:“我在幼儿园一直从事保育工作,没有参加过课程研讨或者班级事务的管理。”(A14)由于幼儿园总是有把实习老师当成“干杂活的”,所以实习老师总是很被动,无法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的收获少失落多,因而影响的学生实习满意度的程度。(2)实习园所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不足 “我在实习的时候园所指导老师对我很好,但是他们在专业知识、经验传授等方面学习的比较少,并且指导的内容很片面,没有深度。而且我从事保育工作,总是在洗碗,拖地,擦桌子,都没有什么机会去向指导老师请教,他们也不会主动的教我什么。”(A1)通过访谈中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园所的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指导内容,指导方式等都不是很好,并且园所指导老师也没有对实习老师进行经验传授的意识,他们的指导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指导的过程也很随意,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基本都是靠自己去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指导老师因指导能力缺乏,使其没有很好的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下降。基础设施情况的分析通过访谈我发现学生对于实习地的居住条件、交通情况、实习的地理位置、安全问题、饮食问题等都很重视,在访谈中学生说道:“我在一个特别偏远的乡下实习,刚到实习地的时候我眼泪都快下来了,因为哪里实在有点荒凉啊,而且哪里的居住条件不是很好,还不能洗澡,出门也不方便。”(A7)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实习学生对实习地的基础设施很重视,但是大部分实习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实习学生很不满意。三、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学校,对学生的反馈与述求、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身心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并不会去关注,学校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也会大大的放松,甚至处于忽视的状态。在访谈中有人说道:“在我到实习地方之后,学校就不管我们了,我们向学校反馈一些问题,学校给的答复是有问题自己找实习地方的领导,自己解决。”(A1)这说明了高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在安排实习园所时,只是单纯的校园合作关系,并没有深度交流,特别是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学校和园所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管理方案,双方都处于一种“看学校的管理安排或看幼儿园的管理安排”的管理状态。并且实习地点的安排过于分散,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以及增加校内指导老师的走访难度。(二)“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从基本信息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高校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众多,最多指导的人数在31个人以上,这就导致了指导老师的指导压力和责任重大,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专业不对口,然后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比较多,且指导的学生都比较分散,所以指导老师只对我指导过两次,指导的内容也很随意,就是问问有没有什么不习惯,有没有什么问题等。”(A4)从谈话中虽然可以看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但是却缺乏专业的、及时性的指导。园所指导老师虽然可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指导,但是指导却很随意,在访谈中一个学生说道:“幼儿园的指导老师指导的没有目的性、针对性、专业性,及时性,他们指导的内容十分片面,而且我的指导老师以为指导就是带着我走一日流程。”(A11)这说明园所指导老师对于指导的认识不足,导致对学生的指导片面,没有深度,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综上所述教育实习时“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三)园所对教育实习支持力度低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园所给予实习学生的机会少,基本大部分学生在园所中从事的工作都是保育,同时还存在着轮班现象,学生对园所的课程教研、班级的教育教学等接触少。园所给实习学生提供的工作太过单一,导致实习老师的接触面狭窄,从而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园的工作。有学生说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除了从事保育工作外,幼儿园的其他一些活动我都没有参加过,甚至开会我都没有去过。”(A4)实习园所对学生的实习支持度低,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认同感等得不到提升,在园所收获的知识、经验也会相对较少,从而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也就相对降低。(四)学生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低“去实习前我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应对实习中的一切事情,而且实习的时候可以锻炼一下自己,但是到实习幼儿园的那天,我被不能洗澡,住宿条件差这点小事给弄崩溃了。”(A2)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总是觉得自己可以去应对、自己可以、自己是成年人了这些话来安抚自己,但是当真正面临是有显得不知所措。同时学生对于自己角色的转变也没有意识,遇到困难就以我是学生的借口来自己。还有学生说道:“我在学校的专业成绩一直不错,以为去实习可以大展身手,结果实习的时候发现自己胆怯了,一是害怕自己讲不好,二是不知道怎么去切入课程,有一次给幼儿讲一首故事,自己觉得说的挺好,结果幼儿完全听不懂。”(A7)这说明有部分学生很自信,高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教育实习存在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较低的现实问题,学生对自我期望太高,自我认识不足。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对策建议(一)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高校在实习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的问题,列如:对学生监管薄弱、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强化实习管理,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规范实习组织、实习过程、实习安全、学生实习的各方权责等的管理。还要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权益受损时学校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权等活动。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实习制度的完善,和学生的述求的到反馈,从而提高实习积极性和实习满意度,为培养高质量教师奠定基础。(二)提高“双导师”的指导质量指导老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一盏明灯,他能为学生指明方向,所以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中是很重要的存在,当前指导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老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二、指导老师指导人数多,力不从心,三、指导老师指导片面随意现象,四、指导老师不作为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园所与学校要积极调整,科学合理的分配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拥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实习中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对于实习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高校首先要解决指导老师不对口的问题。其次就是解决老师指导人数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指导老师最佳指导人数在1-3人。最后指导老师要有责任心,指导学生的内容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指导要及时,指导内容和方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在指导的内容、方式上园所指导老师也要加强指导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有学校和园所指导老师双方同心协力,以一致的培养方向,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提高指导质量,使教育实习的效果做大化,为培养高素质教师奠定基础。(三)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教育实习是国家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高校一方的责任,而是高校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只有高校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培养方向、培养计划等,才能向着国家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努力。教育实习的到幼儿园的支持,有利于校-园双联动,提升实习的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做体验式的课程安排,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多向学生说明实习工作的不易,学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挑战等。校-园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的层次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越。近些年,高校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的成功案列屡见不鲜,而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和社会所期盼的,当前三胎政策的开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迫切感有强了一分,所以高校和幼儿园的责任和担当就重了一分。高校和园所合作是共赢的,只有“校-园”相互协助支持,达成一致的培养方向和实习安排计划,那么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会最大化的实现,校-园共同为国家培养“四有”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四)学生应保持适度的实习期待,增强心理素质通过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访谈的内容发现学生对教育实习的期待值普遍较高,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一、由于疫情的原因学校没有开展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幼儿园的了解少,期望高;二、学生自身的理想主义,社会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学生只想到了实习过程中好的一方面,而坏的一方面学生并没有预想到。然而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越高,那么对实习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所以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期待值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学生自身要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实习中自己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全面的去认识和正确看待教育实习,其次还要提高自我认识力,不要过度的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低的低估自己,保持良好心态,多与老师沟通实际实习中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低,在实习中面对很小的问题时,心里的接受度低,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本来对实习信心满满的,但是去实习后发现自己心理挺脆弱的,平常看起来挺坚强,但是一遇事就想回家,就想找老师,可能我在实习前身体准备好了,心里没有准备好吧”。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在学生实习前老师和学校要帮助学生对实习保持适度的期待值,提高自我认识力,增强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才能守住初心,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学生才能在实习中收获更多知识,教育实习的目的才能达到,实习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才会有所突破,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才不会被辜负。

一、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以下是部分问题及对策,可供参考。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对策建议(一)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高校在实习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的问题,列如:对学生监管薄弱、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强化实习管理,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规范实习组织、实习过程、实习安全、学生实习的各方权责等的管理。还要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权益受损时学校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权等活动。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实习制度的完善,和学生的述求的到反馈,从而提高实习积极性和实习满意度,为培养高质量教师奠定基础。(二)提高“双导师”的指导质量指导老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一盏明灯,他能为学生指明方向,所以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中是很重要的存在,当前指导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老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二、指导老师指导人数多,力不从心,三、指导老师指导片面随意现象,四、指导老师不作为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园所与学校要积极调整,科学合理的分配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拥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实习中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对于实习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高校首先要解决指导老师不对口的问题。其次就是解决老师指导人数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指导老师最佳指导人数在1-3人。最后指导老师要有责任心,指导学生的内容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指导要及时,指导内容和方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在指导的内容、方式上园所指导老师也要加强指导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有学校和园所指导老师双方同心协力,以一致的培养方向,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提高指导质量,使教育实习的效果做大化,为培养高素质教师奠定基础。(三)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教育实习是国家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高校一方的责任,而是高校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只有高校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培养方向、培养计划等,才能向着国家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努力。教育实习的到幼儿园的支持,有利于校-园双联动,提升实习的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做体验式的课程安排,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多向学生说明实习工作的不易,学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挑战等。校-园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的层次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越。近些年,高校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的成功案列屡见不鲜,而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和社会所期盼的,当前三胎政策的开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迫切感有强了一分,所以高校和幼儿园的责任和担当就重了一分。高校和园所合作是共赢的,只有“校-园”相互协助支持,达成一致的培养方向和实习安排计划,那么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会最大化的实现,校-园共同为国家培养“四有”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四)学生应保持适度的实习期待,增强心理素质通过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访谈的内容发现学生对教育实习的期待值普遍较高,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一、由于疫情的原因学校没有开展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幼儿园的了解少,期望高;二、学生自身的理想主义,社会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学生只想到了实习过程中好的一方面,而坏的一方面学生并没有预想到。然而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越高,那么对实习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所以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期待值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学生自身要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实习中自己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全面的去认识和正确看待教育实习,其次还要提高自我认识力,不要过度的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低的低估自己,保持良好心态,多与老师沟通实际实习中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低,在实习中面对很小的问题时,心里的接受度低,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本来对实习信心满满的,但是去实习后发现自己心理挺脆弱的,平常看起来挺坚强,但是一遇事就想回家,就想找老师,可能我在实习前身体准备好了,心里没有准备好吧”。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在学生实习前老师和学校要帮助学生对实习保持适度的期待值,提高自我认识力,增强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才能守住初心,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学生才能在实习中收获更多知识,教育实习的目的才能达到,实习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才会有所突破,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才不会被辜负。

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

怎样当好农村小学教师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无论是在文化基础方面还是在社会见识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城市的小学生在文化比较丰富的城市里,他们可以经常看到新生事物,见识面广,而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农村里,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田野、高山、河流、见识面很窄。所以,当好教师难,当好农村小学教师更难。我在农村小学任教几年了,凭着几年的农村小学教学经验,我觉得,要真正当好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有“五心”。 1、恒心、人贵有恒,做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尤其如此。在学生心中,一个好老师应该威严而又和蔼的,如果坐牢似的对学生时紧时松,学生也会时好时坏,时间久了,就不好管理了。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们都忙于干农活,没时间顾及他们的学习,大都是靠老师管理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良好好习惯都来自于老师长期的鼓励、引导,来自老师持之以恒的培训、训练。 2、匠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没一件艺术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也因人而已,这一方面我一直坚持做两件事:(1)写教学反思,总结这一周上课情况,哪里好值得继续采用,哪里不太适合,需要改进。(2)研究孩子的弱项,对症下药。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来我们这里学习就是为了学好知识,所以我们要负责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发挥一对一家教的最大优势——个性化。 3、用心。什么事,只有用心了,才能做好。在课堂上我坚持做到:讲课有张有弛。因为我们每次课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农村小学教具比较简单,我们不能让学生时刻集中注意力。我们知道每个人注意力最多就二十分钟左右。所以我把课堂化作一个个小的冲锋,让学生不会觉得枯燥,(2)在上课过程中要有讲解有练习,练习一定是举一反三。老师不能满堂灌,别老是在哪讲的津津乐道,学生的思绪早已九霄云外了。 4、热心。我把热心这一点用在和家长沟通上。我觉得农村学生家长不是很用心地过问学生的学习、纪律等情况。只有走进家长,明确我们教育方向。勤和家长联系,你传递给家长的信息最起码也是对孩子的关注。你关注了,家长才能放心。学习进步了,我们发个短信,表扬一下;学生这段时间表现不佳,我们大家打个电话共同寻找原因。 5、爱心。教师要爱岗敬业,要爱学生。农村孩子特别纯真,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沟通交往。这样学生才会跟你更贴心、更信任你听你的话。 二、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才的教师。 我国进行课教改已经几年了。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体会较深。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一体具有很强的可朔性。新教材显示的这些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除了有精深的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搜寻信息,博览群书。农村相对城市而言,信息比较闭塞。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给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的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教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注入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左右逢源,多才多艺,就语文课而言,它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得明白,说得清楚,看得透彻,写得生动,思想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是我在黑板上刷刷几笔画了大龙虾、章鱼、海参几幅图,让学生直观;教二年级语文《春天在哪里》时,我唱了一首《春天在哪里》的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思想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新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我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三)多动脑筋,勇于创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动,参加社会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时课堂教学的延续。多开展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到学习的实际价值。 三、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要善于发挥农村优势,拓展农村小学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自己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那么,教师怎样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是学校变成不只是学生读书的地方,而且是学生的生活地方呢? 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的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列,在科技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理想的风筝》这一课中讲到: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们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 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二次生命”。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学习方式,自己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上《保护庄稼好兵卫》一课时,对于城市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青蛙就很陌生,但在农村的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以亲自去田里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有关“青蛙”的图片、文字、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知识。 (二)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1、结合农家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外型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着她8岁的儿子到乡下探亲,他儿子指着路旁的禾苗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啊?”同姓的人不禁开怀大笑,这也许是他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交到这一册识字(一)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为什么要“整齐”)等。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是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同身受相结合。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旅游见闻、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山崩屋塌……,也有做农活,捕鱼、逮鸟、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竞合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烟筒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如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讲解到蒲公英妈妈、豌豆妈妈、苍耳妈妈各有自己的办法让孩子们去“旅行”,城里的孩子对这些不易理解,但农村的孩子经常见到这些植物,也许还经常拿来玩呢。课堂上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就能体会到植物妈妈办法的巧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发学生的纯真情感,使文体对话与心灵交流相结合。乡村的人际交往相对城市而言更为纯真,更具有人性化。类似玉《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的农趣,“乡村孩子”的农心,“锄禾日当午”农活,无不隐藏着乡村学生纯真的情感,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疏通,引流学生的真情实感。乡村里的人们有”桃花源式的绿色交往、张扬人性的交往,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纯真表达,因此更容易使文体的对话与自我的心灵碰撞融合,升华,在口语交际表达中更具有“纯净”的语镜优势。 (三)积极开掘社会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无法替代的。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做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如在学习第八册《小树给死囚调查报告》时,可让学生一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问题进行调查,如河水为什么便污浊,为什么空气污染严重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的表达能力。 2、开发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想情感。作为农村小学,应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每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了一个广阔的报道空间。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教学《难忘得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节”为点,引入到各种“节”或“俗”的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过节的习俗,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还藏着这么多知识,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3、积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在学习第八册《积累?运用八》“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学生虚心地向长辈请教,收集这样生动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找,把“农语”抄下来。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习作富有“农味”,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努力开启自然课程资源。《课标》中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人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教师要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让课程开发领域“宽”起来,地域优势资源“热”起来,活性的课程生长点“链”起来。 1、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美好感情。秀丽的山川、雄奇的古迹,都是新课程改革下最具优势的课程资源。如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镜泊湖的奇观》等风景篇后,为进一步学生树立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可作以下的课外延伸。将小镇划分为交通、旅游、田园风光等几个方面;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图片、文章等形式分别对这几方面进行特写最后让学生的作品张挂在校园的展台上后编写成特写集,通过小导游队进行交流、宣传。有学生介绍如下:“我校坐落在十万大山脚下,这里既有美丽的高山田野,清纯的小溪流水;还有远近闻名的优美景观——神马瀑布。神马瀑布在平龙山上,平龙山山水奇秀,风景幽雅,常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这样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自然资源,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一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引用传说故事,感悟传说内涵。“传说”是生成“课程资源”的一个亮点。乡村学生生活纯朴真实,在他们的身边积淀着不少耐人寻味的传说故事。如:广西防城地区扶隆乡自古来家喻户晓的“神马射尿传说”,北仑“五指山”的传说……教师可让学生深入农村,像年老的长辈、领里乡亲询问,搜集民间传说故事,在进行整理、编写、交流,开展以“传说故事”为主题的活动。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农村小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让我们的乡村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变成金凤凰。

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简析: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积极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着力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这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制度的健全,和社会、家长、教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以来,学生的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辍学的学生明显的减少。但是由于学生家长大多数在外务工,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信心,看见子女成绩不好,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带着尚未完成学业的孩子一同打工去了。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不胜枚举,我为这些学生的出走感到十分的惋惜和痛心,同时也为家长的愚昧无知感到万分的无奈。还有的学生因为班级频繁的更换老师,对老师上课教育方法的不适应等,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或者逃学的心理。 二、针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去加以改进。 (一)、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来约束人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内部的治校之法。因此学校各种制度一经确立,就必须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并具有强制性。在贯彻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与要求的效力,适用于其覆盖的所有人和事,无论是对学校领导还是对教职工,一视同仁。身教重于言教,学校领导尤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维护制度权威性、严肃性的典范,因此在规章制度起步实施之时,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决不能网开一面或搞下不为例。学校管理的实施,是长期细致并具有反复性的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和强化激励,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使学校制度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坚决贯彻执行《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确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采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保证,真正让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教师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视野极窄。本人认为,应加强以校本教研为主,定期组织教学业务学习,开展集体备课、赛课、听课、评课活动和课堂小问题研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课题研究,参加各种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并承担各级教研任务,与其他学校开展送课等教学结对联谊活动,激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技能升级、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总结反思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形式提高业务。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开展传、帮、带活动以及自我反思、同行互助、骨干引领等途径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拓宽培养渠道。同时,重视教师的师德、职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教师发展性考评,努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量变和质变,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由于农村贫困面比较大,大部分学校的校园设施还不够健全。譬如:远程教育设备在很多农村学校,连基本的办公室都没有,多数学校是将办公室和远程教育办公室挤在一起。这样的现状在农村学校较为普遍。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对基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彻底根除当前校舍破、旧、险的办学条件,改变现代化设备落后的现状,真正为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证。 (四)、改革考试与考核的评价方法必须真正改变单一的、静态的书面考核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质量检查的标准,不仅要有知识掌握的评价,而且要有学生人格的评价、认知能力的评价以及心理状态的评价。要摒弃陈旧落后的评价制度,与时俱进,强化教育评价中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指导意识,而不仅仅单一地从学生考试成绩上来进行评价考核。因此,教育教学评价考核运用的方式,不仅要有口试、笔试,还应有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 (五)、抓好学校、社会、家长三维一体的三结合工作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事参加,加大学校各种制度在家长中的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都是在社会中感染的,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呼吁社会各界要做好对各类学生的监督力度,不要让学生养成各种不良的习惯。比如学生的抽烟习惯的养成,如果社会各界监督得当,没有人卖烟给未成年人,他们会养成抽烟的习惯吗?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宣传力度,同时学校、社会、家长要经常联系,进行沟通,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我国新一轮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开始是在2010年,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乐教育,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课改下农村音乐教育的挑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教学观念十分落后,忽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并没有完全接纳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侧重点在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完全不适应新课改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非音乐专业教师代教音乐课的现象,可见农村小学对音乐课根本不重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低广大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而对于一直被视为“副科”的音乐课师资就更没有任何

怎样当好农村小学教师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无论是在文化基础方面还是在社会见识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城市的小学生在文化比较丰富的城市里,他们可以经常看到新生事物,见识面广,而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农村里,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田野、高山、河流、见识面很窄。所以,当好教师难,当好农村小学教师更难。我在农村小学任教几年了,凭着几年的农村小学教学经验,我觉得,要真正当好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有“五心”。 1、恒心、人贵有恒,做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尤其如此。在学生心中,一个好老师应该威严而又和蔼的,如果坐牢似的对学生时紧时松,学生也会时好时坏,时间久了,就不好管理了。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们都忙于干农活,没时间顾及他们的学习,大都是靠老师管理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良好好习惯都来自于老师长期的鼓励、引导,来自老师持之以恒的培训、训练。 2、匠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没一件艺术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也因人而已,这一方面我一直坚持做两件事:(1)写教学反思,总结这一周上课情况,哪里好值得继续采用,哪里不太适合,需要改进。(2)研究孩子的弱项,对症下药。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来我们这里学习就是为了学好知识,所以我们要负责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发挥一对一家教的最大优势——个性化。 3、用心。什么事,只有用心了,才能做好。在课堂上我坚持做到:讲课有张有弛。因为我们每次课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农村小学教具比较简单,我们不能让学生时刻集中注意力。我们知道每个人注意力最多就二十分钟左右。所以我把课堂化作一个个小的冲锋,让学生不会觉得枯燥,(2)在上课过程中要有讲解有练习,练习一定是举一反三。老师不能满堂灌,别老是在哪讲的津津乐道,学生的思绪早已九霄云外了。 4、热心。我把热心这一点用在和家长沟通上。我觉得农村学生家长不是很用心地过问学生的学习、纪律等情况。只有走进家长,明确我们教育方向。勤和家长联系,你传递给家长的信息最起码也是对孩子的关注。你关注了,家长才能放心。学习进步了,我们发个短信,表扬一下;学生这段时间表现不佳,我们大家打个电话共同寻找原因。 5、爱心。教师要爱岗敬业,要爱学生。农村孩子特别纯真,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沟通交往。这样学生才会跟你更贴心、更信任你听你的话。 二、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才的教师。 我国进行课教改已经几年了。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体会较深。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一体具有很强的可朔性。新教材显示的这些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除了有精深的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搜寻信息,博览群书。农村相对城市而言,信息比较闭塞。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给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的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教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注入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左右逢源,多才多艺,就语文课而言,它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得明白,说得清楚,看得透彻,写得生动,思想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是我在黑板上刷刷几笔画了大龙虾、章鱼、海参几幅图,让学生直观;教二年级语文《春天在哪里》时,我唱了一首《春天在哪里》的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思想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新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我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三)多动脑筋,勇于创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动,参加社会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时课堂教学的延续。多开展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到学习的实际价值。 三、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要善于发挥农村优势,拓展农村小学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自己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那么,教师怎样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是学校变成不只是学生读书的地方,而且是学生的生活地方呢? 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的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列,在科技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理想的风筝》这一课中讲到: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们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 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二次生命”。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学习方式,自己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上《保护庄稼好兵卫》一课时,对于城市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青蛙就很陌生,但在农村的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以亲自去田里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有关“青蛙”的图片、文字、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知识。 (二)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1、结合农家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外型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着她8岁的儿子到乡下探亲,他儿子指着路旁的禾苗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啊?”同姓的人不禁开怀大笑,这也许是他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交到这一册识字(一)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为什么要“整齐”)等。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是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同身受相结合。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旅游见闻、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山崩屋塌……,也有做农活,捕鱼、逮鸟、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竞合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烟筒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如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讲解到蒲公英妈妈、豌豆妈妈、苍耳妈妈各有自己的办法让孩子们去“旅行”,城里的孩子对这些不易理解,但农村的孩子经常见到这些植物,也许还经常拿来玩呢。课堂上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就能体会到植物妈妈办法的巧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发学生的纯真情感,使文体对话与心灵交流相结合。乡村的人际交往相对城市而言更为纯真,更具有人性化。类似玉《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的农趣,“乡村孩子”的农心,“锄禾日当午”农活,无不隐藏着乡村学生纯真的情感,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疏通,引流学生的真情实感。乡村里的人们有”桃花源式的绿色交往、张扬人性的交往,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纯真表达,因此更容易使文体的对话与自我的心灵碰撞融合,升华,在口语交际表达中更具有“纯净”的语镜优势。 (三)积极开掘社会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无法替代的。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做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如在学习第八册《小树给死囚调查报告》时,可让学生一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问题进行调查,如河水为什么便污浊,为什么空气污染严重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的表达能力。 2、开发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想情感。作为农村小学,应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每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了一个广阔的报道空间。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教学《难忘得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节”为点,引入到各种“节”或“俗”的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过节的习俗,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还藏着这么多知识,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3、积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在学习第八册《积累?运用八》“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学生虚心地向长辈请教,收集这样生动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找,把“农语”抄下来。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习作富有“农味”,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努力开启自然课程资源。《课标》中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人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教师要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让课程开发领域“宽”起来,地域优势资源“热”起来,活性的课程生长点“链”起来。 1、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美好感情。秀丽的山川、雄奇的古迹,都是新课程改革下最具优势的课程资源。如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镜泊湖的奇观》等风景篇后,为进一步学生树立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可作以下的课外延伸。将小镇划分为交通、旅游、田园风光等几个方面;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图片、文章等形式分别对这几方面进行特写最后让学生的作品张挂在校园的展台上后编写成特写集,通过小导游队进行交流、宣传。有学生介绍如下:“我校坐落在十万大山脚下,这里既有美丽的高山田野,清纯的小溪流水;还有远近闻名的优美景观——神马瀑布。神马瀑布在平龙山上,平龙山山水奇秀,风景幽雅,常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这样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自然资源,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一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引用传说故事,感悟传说内涵。“传说”是生成“课程资源”的一个亮点。乡村学生生活纯朴真实,在他们的身边积淀着不少耐人寻味的传说故事。如:广西防城地区扶隆乡自古来家喻户晓的“神马射尿传说”,北仑“五指山”的传说……教师可让学生深入农村,像年老的长辈、领里乡亲询问,搜集民间传说故事,在进行整理、编写、交流,开展以“传说故事”为主题的活动。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农村小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让我们的乡村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变成金凤凰。

  • 索引序列
  •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引言
  •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引言
  • 农村学前教育论文引言
  •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