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浙江科技学院期刊情况表

浙江科技学院期刊情况表

发布时间:

浙江科技学院期刊情况表

并不啊,大一新校区很赞。关键是选好专业

二本,不过有一本专业

浙江科技学院其实还不错。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先后经历了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2001年8月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学校相关:截至2021年8月,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现有56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余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7000余名;留学生2300余名。现有教职工1400余名,专任教师1070余名,高级职称47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45%以上,具有6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占30%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占42%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多亿元,图书180余万册。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浙江科技学院

截止到2011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9人,副教授职称24人,博士38人(含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具备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留学背景并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6名。学院还聘请了50余位国内外相关专业或行业的知名学者、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作为学院的兼职或客座教授。 曹旭华: 现任经管学院教授、院长,兼任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不动产投资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经济学会理事,浙江循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曲昭仲:经管学院教授。1969年参加工作,国家三线企业工人;1978年考入山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专业学习,学业优良,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99年评聘为教授,2002年任浙江科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方向。自1982年至今,在核心期刊、二级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在中央级和地方级出版社出版教材11部、著作3部;承担省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3项。同时完成横向课题3项。冯军:研究员,现任浙江科技学院副校长。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调入我校工作。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浙江省高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多个学术组织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同时受聘其他一些高校的学术组织或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多次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教学检查和评估。曹敏:经管学院教授、副院长,浙江科技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7至2000年在浙江科技学院机电系任教。期间,1994年至1995年赴联邦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 Hannover)、贝斯多夫机械制造公司(Berstoff Gmbh)进修学习,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和机械制造系统。2003年至2004年在德国富朗霍夫研究院物流所(Fraunhofer ATL)和爱尔兰根大学(University Erlangen-Nuernberg)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标杆管理、中外物流比较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和讲学。任志宇:经管学院教授、现任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馆长,浙江大学机电工程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工程会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会展研究会筹备会员。王克春:经管学院教授。浙江省经济学会会员,浙江省社会学会会员,浙江省卫生经济学会会员。目前,主要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和外贸实验等课程。科研的领域集中在医疗卫生改革、健康保障理论与实践。在医疗改革的研究中,提出复合型健康保障概念和基本框架,并将该理论应用于浙江省的改革实践。董敏:经管学院副教授,现任体育休闲产业研究所所长。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MBA学位。先后在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省直房改办、住房基金管理中心、绍兴市建设委员会、市城建投资公司、浙江省机关后勤经济发展中心行政管理和研究工作。主持、承担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若干。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学、体育休闲产业。惠丰廷:经管学院副教授。1990年7月-1997年7月,在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1995年11月-2002年7月,在企业工作;2002年7月-2003年1月,任武汉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出版《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教材二部;发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若干;主持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一个,主持和参与横向项目以及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若干。还承担主要着全英语授课专业的教学工作。李长安:经管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系系主任。1986年毕业于大连轻工学院,制浆造纸专业本科。1996年杭州电子工学院会计专业研究生班结业。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主讲过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等多门课程。长期从事环境经济方面和教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发表论文十余篇。曾主要参与两家造纸厂建设。李於洪,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产业、信息资源建设。1985年毕业于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至新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技术室工作,任室主任。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12月至今,任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毛禹忠:经管学院副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生研究员、全国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浙江省专家团专家 、北京《发现》杂志副理事长、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信息及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现代化。 先后在铁道部石家庄铁道学院、云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冶金部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工业大学、中外合资深圳鸿华纺织印染实业公司,中外合资深圳克瑞特制衣有限公司,香港美加设计(深圳)有限公司、中加合资顶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工作过,有多年工作经历。邵雷:经管学院副教授。曾在德国Dresden应用技术大学和德国公司进修、工作。 1990年来一直在浙江科技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曾讲授管理信息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和物流技术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产品信息建模、生产计划与控制、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和CAD/CAM及集成技术。陈伟民:经管学院副教授、系主任。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1988年-1993年在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工作,任训练部参谋,正营职,少校军衔;1993年从部队转业后在长兴县税务局工作,任信息中心主任;1996年调浙江教育学院任教,先后担任过教研室副主任,系主任,社科部副主任等职。2005年调入浙江科技学院任教,目前任国际经济系主任。研究方向是制度经济学,科研成果主要有: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厅级及以下课题三项,在《中国经济问题》、《财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教学上,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运筹学和统计学等课程,讲课形成自己的风格,深受学生的欢迎。闫换新: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2004年以来主持浙江省教育厅、杭州市哲学规划等科研项目,参加浙江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工作,主编《电子商务》教材一部,发表论文若干篇。杭雷鸣:管理学博士、副教授。1988年9月进入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于1992年7月毕业并进入中国一汽集团柴油机厂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后于2002年9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攻读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5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004年7月提前攻读交大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于2007年1月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Energy policy,《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问题》、《情报科学》、《企业管理》等。所参与课题的课题有:1、上海“十一五”时期若干重要资源供需趋势预测研究(上海社科基金项目系列课题),撰写了总报告,该课题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三等奖;2、中国城市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富忠:博士、副教授。2000年7月获湘潭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6月获昆明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获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同月,进入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敏捷物流、敏捷供应链。已在《中国机械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ISTP国际会议两篇、EI国际会议一篇。曾讲授过《现代物流采购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袁云峰: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及“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近几年来,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以及《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或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获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目前正在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研究(07CGLJ014YBX)”,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区域经济与金融,统计理论方法及应用,以及体育休闲产业。张纯:博士、副教授。1999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贸易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同年10月获日本文部省国费留学生奖学金赴日留学,2006年3月获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开始任教于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已在《开発学研究》、《农业市场研究》、《Bee World》、《国际贸易问题》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出版专著一部。 葛晓巍:男,1974年生,汉族,河北滦县人,讲师。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参加科研项目: 1、6-,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阶层分化及其市民化态势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05JJD810004); 2、7-1,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与农作制度创新模式研究,省政府委托项目。发表论文: 1、非农化进程中从事非农职业农民的从业时间浅析《农业技术经济》2,第二作者。 2、我国农民的职业流动及择业期望《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第二作者。 3、我国青年农民的非农职业选择——初职、现职及期望《青年研究》10,第一作者。 4、“入世”后西部特色农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农村经济》6,第二作者。 5、非洲农村的养鸡业《世界农业》8,独著。研究方向:农村劳动力流动及社会分层。郭俊辉:男,黑龙江省人氏。1997年至2006年就读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获得该校学士和硕士学位,并获该校博士毕业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科学和消费者行为学。先后为公共关系学和管理心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的任课教师。公开发表论文若干篇。

浙江科技学院期刊情况

浙江科技学院是集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六大学科门类为一体的多学科全日制本科院校。 学校占地1,300余亩,各类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图书馆藏书135万余册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以科技应用和创新为己任,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逐步发展形成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学校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共有3个校区,占地1278亩。主校区位于城西小和山麓,依山傍水,林茂竹修,风景宜人。校区总建筑面积近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5万册,电子图书9万种,中外期刊2000余种。现有11个 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中心)。设有43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名,留学生200余名。   学校有20余年的对外合作交流历史,曾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试 点院校。1985年,浙江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签订协议,共同建设学校。1990年,中德两国政府正式换文,开始两国政府级合作建设学校的项目。2000年起,先后与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等7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开展了中德“2+3”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由学校发起的“中德论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中德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论坛基地建设单位。学校还与罗马尼亚克鲁日巴比什—波雅依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工程”, 师资队伍朝着“高素质、高水平、有特色”方向迈进。现有教职工1100余名,专任教师805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占68%,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占30%以上,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6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4人,省级科研或教学团队3个。    学校深入开展“质量工程”, 按照“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和“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具有国际化背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改革。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9项。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专业竞赛、学科竞赛以及体育竞赛中获得佳绩,科研和专利成果数量逐年增加。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学科水平和科研实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现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硕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学科,拥有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学科重点创新团队各一个。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基金、省重大科技专项等一系列科研项目,近5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6项,发表论文3800余篇, 其中 SCI、EI、ISTP三大索引论文500余篇。   学校秉承“崇德、尚用、求真、创新”的校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以内涵建设为主导,以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为己任,朝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浙江科技学院其实还不错。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先后经历了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2001年8月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学校相关:截至2021年8月,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现有56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余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7000余名;留学生2300余名。现有教职工1400余名,专任教师1070余名,高级职称47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45%以上,具有6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占30%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占42%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多亿元,图书180余万册。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浙江科技学院

不太垃圾 比你这个人要优秀很多

并不啊,大一新校区很赞。关键是选好专业

浙江科技学院期刊情况查询

截止到2011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9人,副教授职称24人,博士38人(含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具备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留学背景并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6名。学院还聘请了50余位国内外相关专业或行业的知名学者、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作为学院的兼职或客座教授。 曹旭华: 现任经管学院教授、院长,兼任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不动产投资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经济学会理事,浙江循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曲昭仲:经管学院教授。1969年参加工作,国家三线企业工人;1978年考入山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专业学习,学业优良,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99年评聘为教授,2002年任浙江科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方向。自1982年至今,在核心期刊、二级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在中央级和地方级出版社出版教材11部、著作3部;承担省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3项。同时完成横向课题3项。冯军:研究员,现任浙江科技学院副校长。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调入我校工作。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浙江省高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多个学术组织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同时受聘其他一些高校的学术组织或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多次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教学检查和评估。曹敏:经管学院教授、副院长,浙江科技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7至2000年在浙江科技学院机电系任教。期间,1994年至1995年赴联邦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 Hannover)、贝斯多夫机械制造公司(Berstoff Gmbh)进修学习,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和机械制造系统。2003年至2004年在德国富朗霍夫研究院物流所(Fraunhofer ATL)和爱尔兰根大学(University Erlangen-Nuernberg)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标杆管理、中外物流比较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和讲学。任志宇:经管学院教授、现任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馆长,浙江大学机电工程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工程会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会展研究会筹备会员。王克春:经管学院教授。浙江省经济学会会员,浙江省社会学会会员,浙江省卫生经济学会会员。目前,主要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和外贸实验等课程。科研的领域集中在医疗卫生改革、健康保障理论与实践。在医疗改革的研究中,提出复合型健康保障概念和基本框架,并将该理论应用于浙江省的改革实践。董敏:经管学院副教授,现任体育休闲产业研究所所长。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MBA学位。先后在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省直房改办、住房基金管理中心、绍兴市建设委员会、市城建投资公司、浙江省机关后勤经济发展中心行政管理和研究工作。主持、承担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若干。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学、体育休闲产业。惠丰廷:经管学院副教授。1990年7月-1997年7月,在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1995年11月-2002年7月,在企业工作;2002年7月-2003年1月,任武汉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出版《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教材二部;发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若干;主持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一个,主持和参与横向项目以及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若干。还承担主要着全英语授课专业的教学工作。李长安:经管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系系主任。1986年毕业于大连轻工学院,制浆造纸专业本科。1996年杭州电子工学院会计专业研究生班结业。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主讲过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等多门课程。长期从事环境经济方面和教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发表论文十余篇。曾主要参与两家造纸厂建设。李於洪,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产业、信息资源建设。1985年毕业于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至新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技术室工作,任室主任。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12月至今,任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毛禹忠:经管学院副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生研究员、全国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浙江省专家团专家 、北京《发现》杂志副理事长、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信息及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现代化。 先后在铁道部石家庄铁道学院、云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冶金部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工业大学、中外合资深圳鸿华纺织印染实业公司,中外合资深圳克瑞特制衣有限公司,香港美加设计(深圳)有限公司、中加合资顶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工作过,有多年工作经历。邵雷:经管学院副教授。曾在德国Dresden应用技术大学和德国公司进修、工作。 1990年来一直在浙江科技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曾讲授管理信息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和物流技术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产品信息建模、生产计划与控制、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和CAD/CAM及集成技术。陈伟民:经管学院副教授、系主任。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1988年-1993年在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工作,任训练部参谋,正营职,少校军衔;1993年从部队转业后在长兴县税务局工作,任信息中心主任;1996年调浙江教育学院任教,先后担任过教研室副主任,系主任,社科部副主任等职。2005年调入浙江科技学院任教,目前任国际经济系主任。研究方向是制度经济学,科研成果主要有: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厅级及以下课题三项,在《中国经济问题》、《财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教学上,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运筹学和统计学等课程,讲课形成自己的风格,深受学生的欢迎。闫换新: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2004年以来主持浙江省教育厅、杭州市哲学规划等科研项目,参加浙江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工作,主编《电子商务》教材一部,发表论文若干篇。杭雷鸣:管理学博士、副教授。1988年9月进入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于1992年7月毕业并进入中国一汽集团柴油机厂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后于2002年9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攻读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5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004年7月提前攻读交大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于2007年1月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Energy policy,《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问题》、《情报科学》、《企业管理》等。所参与课题的课题有:1、上海“十一五”时期若干重要资源供需趋势预测研究(上海社科基金项目系列课题),撰写了总报告,该课题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三等奖;2、中国城市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富忠:博士、副教授。2000年7月获湘潭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6月获昆明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获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同月,进入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敏捷物流、敏捷供应链。已在《中国机械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ISTP国际会议两篇、EI国际会议一篇。曾讲授过《现代物流采购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袁云峰: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及“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近几年来,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以及《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或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获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目前正在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研究(07CGLJ014YBX)”,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区域经济与金融,统计理论方法及应用,以及体育休闲产业。张纯:博士、副教授。1999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贸易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同年10月获日本文部省国费留学生奖学金赴日留学,2006年3月获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开始任教于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已在《开発学研究》、《农业市场研究》、《Bee World》、《国际贸易问题》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出版专著一部。 葛晓巍:男,1974年生,汉族,河北滦县人,讲师。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参加科研项目: 1、6-,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阶层分化及其市民化态势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05JJD810004); 2、7-1,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与农作制度创新模式研究,省政府委托项目。发表论文: 1、非农化进程中从事非农职业农民的从业时间浅析《农业技术经济》2,第二作者。 2、我国农民的职业流动及择业期望《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第二作者。 3、我国青年农民的非农职业选择——初职、现职及期望《青年研究》10,第一作者。 4、“入世”后西部特色农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农村经济》6,第二作者。 5、非洲农村的养鸡业《世界农业》8,独著。研究方向:农村劳动力流动及社会分层。郭俊辉:男,黑龙江省人氏。1997年至2006年就读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获得该校学士和硕士学位,并获该校博士毕业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科学和消费者行为学。先后为公共关系学和管理心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的任课教师。公开发表论文若干篇。

去学校图书馆网站,有专门这么一个类别的

浙江科技学院代码是1105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浙江科技学院(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经过近40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省属本科高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学校历史1980年,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成立,招收首批专科生。1983年,被当时国家教委批准接受世界银行电大/短大17所之一的贷款项目,对外不用“浙江大学附属”字样,更名为杭州工业专科学校。1984年,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学校为联邦德国下萨克森州援助合作单位,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1985年3月,浙江省政府与联邦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协议,学校开始执行省州合作办学项目。为学习借鉴德国办学经验,经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高等专科学校”。1987年10月,学校被列为中德政府间合作项目单位,学校领导体制改为当时的国家教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领导,由浙江省政府管理。同时确定校名不再使用“浙江大学附属”字样,全称为“杭州高等专科学校”,使学校真正开始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2001年,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2003年,浙江求是职业技术学院(筹)、浙江省轻工业学校并入浙江科技学院。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6年,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名单。2017年,更名浙江科技大学列入浙江省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1月,教职工1380余名,专任教师103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490余名,具有3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比例占3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占38%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为4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人,省“万人计划”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8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9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高校优秀教师4人,省高校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开设5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省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十二五”优势专业4个,新兴特色(国际化)专业1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设计、轻化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艺术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轻化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视觉传达设计省级“十二五”优势专业:艺术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车辆工程、通信工程“十三五”省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数学“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制浆造纸工程、基础数学                                    学术科研截至2021年11月,浙江科技学院共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首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级省高校创新团队。截至2021年11月,浙江科技学院获得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基金100余项目,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3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100余个,发表论文43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和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论文1000余篇。                                    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11月,浙江科技学院与包括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瑞士、比利时、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内的72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各种形式的项目达100余项,并分别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法国赛尔齐·蓬多瓦兹大学、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举办了3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4年3月,学校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西海岸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浙江省首个本科层次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工程师学院;2个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入选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成为浙江省开设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学校先后在罗马尼亚、德国合作建立海外孔子学院各1所,其中,罗马尼亚克鲁日巴比什-波雅依大学孔子学院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并不啊,大一新校区很赞。关键是选好专业

浙江科技学院期刊情况说明

去学校图书馆网站,有专门这么一个类别的

并不啊,大一新校区很赞。关键是选好专业

辽宁的过来有点远。。。。教学质量 说实话 算不上好。。专业设置 差不多的专业都有了。。。毕业走向 omg 。。。录取分数不低,,, 呵呵。。。

浙江科技学院其实还不错。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先后经历了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2001年8月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学校相关:截至2021年8月,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现有56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余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7000余名;留学生2300余名。现有教职工1400余名,专任教师1070余名,高级职称47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45%以上,具有6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占30%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占42%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多亿元,图书180余万册。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论文查重情况

浙江科技学院代码是1105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浙江科技学院(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经过近40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省属本科高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学校历史1980年,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成立,招收首批专科生。1983年,被当时国家教委批准接受世界银行电大/短大17所之一的贷款项目,对外不用“浙江大学附属”字样,更名为杭州工业专科学校。1984年,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学校为联邦德国下萨克森州援助合作单位,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1985年3月,浙江省政府与联邦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协议,学校开始执行省州合作办学项目。为学习借鉴德国办学经验,经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高等专科学校”。1987年10月,学校被列为中德政府间合作项目单位,学校领导体制改为当时的国家教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领导,由浙江省政府管理。同时确定校名不再使用“浙江大学附属”字样,全称为“杭州高等专科学校”,使学校真正开始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2001年,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2003年,浙江求是职业技术学院(筹)、浙江省轻工业学校并入浙江科技学院。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6年,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名单。2017年,更名浙江科技大学列入浙江省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1月,教职工1380余名,专任教师103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490余名,具有3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比例占3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占38%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为4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人,省“万人计划”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8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9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高校优秀教师4人,省高校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开设5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省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十二五”优势专业4个,新兴特色(国际化)专业1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设计、轻化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艺术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轻化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视觉传达设计省级“十二五”优势专业:艺术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车辆工程、通信工程“十三五”省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数学“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制浆造纸工程、基础数学                                    学术科研截至2021年11月,浙江科技学院共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首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级省高校创新团队。截至2021年11月,浙江科技学院获得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基金100余项目,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3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100余个,发表论文43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和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论文1000余篇。                                    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11月,浙江科技学院与包括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瑞士、比利时、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内的72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各种形式的项目达100余项,并分别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法国赛尔齐·蓬多瓦兹大学、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举办了3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4年3月,学校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西海岸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浙江省首个本科层次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工程师学院;2个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入选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成为浙江省开设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学校先后在罗马尼亚、德国合作建立海外孔子学院各1所,其中,罗马尼亚克鲁日巴比什-波雅依大学孔子学院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30的重复率会比较高,建议再修改一下,最差,最差你也得把查重率降到15%,才能将将过门槛。

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东方学院、温州电视广播大学、浙江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手机感兴趣,可以选电子专业、软件专业都可以

1、重率≤30%者:  查重检测通过,学生可以参加系统一组织的毕业论文答辩,是否需要进行修改等具体情况由指导教师分析判断。  2、30%<查重率<50%者:  查重检测未通过,由指导教师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学生进行论文修改,修改时间至少1 周,修改后的毕业论文查重率低至30%以下者,视为通过检测,参加答辩或者二次答辩;仍未通过者,则取消该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  3、查重率≥50%者:  查重检测未通过,由系组织同行专家进行再次认定。若认定该论文有较严重抄袭行为的,则取消该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  4、查重率<15%者:  可参评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以上内容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 索引序列
  • 浙江科技学院期刊情况表
  • 浙江科技学院期刊情况
  • 浙江科技学院期刊情况查询
  • 浙江科技学院期刊情况说明
  • 浙江科技学院论文查重情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