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美术科研论文和美术教育随笔的区别是什么

美术科研论文和美术教育随笔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

美术科研论文和美术教育随笔的区别是什么

概念不清。文章包含随笔,随笔是文章一种。

一、教育随笔有如下特点:  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长,多则千字左右,少则百十来字。它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兴之所至,一挥而就,把教育实践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铺展成文。比如有个教师在备课时查看资料,对“历”与“‘厉”的区别颇有感受,就写了一篇百十来字的短文《“历”与“厉”辨》发表在教学杂志上。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课时,学生就《画龙点睛》一课中“点之即飞去”议论纷纷,于老师写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发谈了“备课要深人才能讲到点子上”的体会。总之,教学随笔短小精悍,是教育应用写作中的轻骑兵。  迅速及时  教育随笔像新闻体裁一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育实践中的见闻、体会、意见、看法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若不及时记录,再回首时就会失去神韵。当今世界发展较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上世界发展潮流。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及时反映出来可以供别人借鉴,教训反映出来可供别人吸取,问题反映出来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及时反映教育实践的情况可以使教育少走许多弯路。  取材广泛  教育应用的其他文书取材受一定条件限制,教育随笔则不然,可以说没有任何限树。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写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论方面的问题。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写一件事、一个字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感触、一个问题等教育第一线最具体的东西。总之,选材只要扣住一个“新”字就可以入文。  二、教育随笔的分类  (l)教育随笔主要是一种叙事议事的文体,有的讲教为主,有的以议为主,根据叙与议的情况可以分成五类:先叙后议型;先议后叙型;夹叙夹议型;叙事型;议论型。  (2)根据随笔的目的意图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类别:有的是针对某种教学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提出建议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进行批评针相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实例,以供借鉴的。  (3)根据所用主要表达方式来分,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有时还有抒情性随笔。记叙性随笔是以记录教育现象为主,议论性随笔以发表观点看法为主,说明性随笔主要是对教学中的问题作的阐释。  三、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每天与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儿童打交道,沸腾的生活必将燃起心灵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记下来,就是随笔。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真心实意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随时都会发现值得写、值得反映的东西。我们知道,其他教育应用文体的选材较严格,组织结构也较严密,比较而言,教育随笔则更加方便快捷。  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  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否适应现代教学,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教师把这些东西用随笔的形式反映出来,对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有一定作用。  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写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勤奋练笔,教师把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为教育科研准备素材,可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育随笔是教学反思的理性提炼  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新课程改革则提出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师者把记写教育随笔作为日常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将一天所见、所想、所读载入日记,这些行动本身就是教育的总结,有助于自身的提高。  教育变革的宝藏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经验、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发现新理念、新见解,可以促进教师对实践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教育反思可以避免教学中重复的失误,如果让教育随笔中的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那将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新的境界。  撰写教育随笔,记录个人成长的所感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重温旧事,回想教育成效,教师常常会品尝理性的感受,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教师提高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5、教育随笔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大多教师感到无处入笔,无从下手。笔者认为,教育科研论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教学。每一篇教学日记都是颗明亮的珍珠,把一串明亮的珍珠连起来就是一个漂亮的项链。把许多日记归纳起来,就成了一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没有实际经验感悟,教育科研论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夸夸其谈,无实际意义。  教育随笔随处都可以写,可以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德育方面的;可以是课堂教学画龙点睛的精彩一笔,也可以是教育教学沉痛的反悔;可以是班主任组织工作的领悟,也可以是任课教师某一方面败笔的思考;可以写家庭教育,也可以写学校的见闻;或表述,或议论,或呐喊,或助威,所喜、所恶、所思、所见皆可入文。哪怕是点滴小事,都要善于捕捉,记入日记。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均可以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师,教育随笔对教师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愿撰写教育随笔能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美术科研论文和美术教育随笔的区别

一、教育随笔有如下特点:  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长,多则千字左右,少则百十来字。它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兴之所至,一挥而就,把教育实践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铺展成文。比如有个教师在备课时查看资料,对“历”与“‘厉”的区别颇有感受,就写了一篇百十来字的短文《“历”与“厉”辨》发表在教学杂志上。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课时,学生就《画龙点睛》一课中“点之即飞去”议论纷纷,于老师写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发谈了“备课要深人才能讲到点子上”的体会。总之,教学随笔短小精悍,是教育应用写作中的轻骑兵。  迅速及时  教育随笔像新闻体裁一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育实践中的见闻、体会、意见、看法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若不及时记录,再回首时就会失去神韵。当今世界发展较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上世界发展潮流。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及时反映出来可以供别人借鉴,教训反映出来可供别人吸取,问题反映出来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及时反映教育实践的情况可以使教育少走许多弯路。  取材广泛  教育应用的其他文书取材受一定条件限制,教育随笔则不然,可以说没有任何限树。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写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论方面的问题。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写一件事、一个字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感触、一个问题等教育第一线最具体的东西。总之,选材只要扣住一个“新”字就可以入文。  二、教育随笔的分类  (l)教育随笔主要是一种叙事议事的文体,有的讲教为主,有的以议为主,根据叙与议的情况可以分成五类:先叙后议型;先议后叙型;夹叙夹议型;叙事型;议论型。  (2)根据随笔的目的意图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类别:有的是针对某种教学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提出建议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进行批评针相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实例,以供借鉴的。  (3)根据所用主要表达方式来分,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有时还有抒情性随笔。记叙性随笔是以记录教育现象为主,议论性随笔以发表观点看法为主,说明性随笔主要是对教学中的问题作的阐释。  三、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每天与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儿童打交道,沸腾的生活必将燃起心灵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记下来,就是随笔。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真心实意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随时都会发现值得写、值得反映的东西。我们知道,其他教育应用文体的选材较严格,组织结构也较严密,比较而言,教育随笔则更加方便快捷。  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  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否适应现代教学,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教师把这些东西用随笔的形式反映出来,对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有一定作用。  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写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勤奋练笔,教师把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为教育科研准备素材,可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育随笔是教学反思的理性提炼  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新课程改革则提出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师者把记写教育随笔作为日常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将一天所见、所想、所读载入日记,这些行动本身就是教育的总结,有助于自身的提高。  教育变革的宝藏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经验、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发现新理念、新见解,可以促进教师对实践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教育反思可以避免教学中重复的失误,如果让教育随笔中的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那将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新的境界。  撰写教育随笔,记录个人成长的所感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重温旧事,回想教育成效,教师常常会品尝理性的感受,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教师提高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5、教育随笔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大多教师感到无处入笔,无从下手。笔者认为,教育科研论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教学。每一篇教学日记都是颗明亮的珍珠,把一串明亮的珍珠连起来就是一个漂亮的项链。把许多日记归纳起来,就成了一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没有实际经验感悟,教育科研论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夸夸其谈,无实际意义。  教育随笔随处都可以写,可以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德育方面的;可以是课堂教学画龙点睛的精彩一笔,也可以是教育教学沉痛的反悔;可以是班主任组织工作的领悟,也可以是任课教师某一方面败笔的思考;可以写家庭教育,也可以写学校的见闻;或表述,或议论,或呐喊,或助威,所喜、所恶、所思、所见皆可入文。哪怕是点滴小事,都要善于捕捉,记入日记。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均可以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师,教育随笔对教师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愿撰写教育随笔能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fqmTKV

崔卫11;美术学科学术研究与写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条件不够 方向不清 目的不明 想法不多 方法不会 信心不足;学术研究的几种类型;学术研究的几种类型;学术研究的几种类型(美术);学术研究成果的种类;学术研究成果的种类(美术);学术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学,然后知不足——阅读是研究和写作的基础和前提;阅读的目的: 改善思维的品质,改变行动的方式 学习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 发现他人的不足,寻找研究的方向 为研究积累资料,为写作寻找论据;阅读的内容 哲学 2艺术基本理论著作、论文 美术史著作、论文 本专业理论专著、论文 创作、设计、教学研究论文、案例 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名人笔记 有关新闻报道、统计数据资料 ……;阅读的范围 工具书 图书 期刊 论文集 报纸 档案 手稿 地方志 作品 网络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研究和写作的前提条件;关于选题;研究合为事而做——解决实际问题是研究和写作的目的;文章合为时而写——针对当前形势是研究、写作成功的诀窍;课题选择的原则;“我先讲” “接着讲”“反着讲” “总结一下”——选题的几种策略;一招先,吃遍天——创造性的选题是研究及写作成功的秘诀;有所为,有所不为——贪大求全是课题选择及写作的大忌;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小口径”研究是研究和写作的最佳策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长远眼光、全局观念是课题价值最大化的基础;关于研究;“焦点透视”、“驰马环视”与“散点透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美术研究中的利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方法是学术研究的技术保障;常用学术研究方法简介;文献法;文献法;文献法;文

美术科研论文和美术教育随笔的区别和联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随笔式的文学和文学学术论文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随笔看起来比较自由,而学术论文看起来是非常严肃的。

fqmTKV

美术科研论文和美术教育随笔的区别在哪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或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随想 顾名思义就是随便想想。一般是给一篇文章或是一件事情,让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主要是要思路开扩就好。

概念不清。文章包含随笔,随笔是文章一种。

一、教育随笔有如下特点:  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长,多则千字左右,少则百十来字。它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兴之所至,一挥而就,把教育实践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铺展成文。比如有个教师在备课时查看资料,对“历”与“‘厉”的区别颇有感受,就写了一篇百十来字的短文《“历”与“厉”辨》发表在教学杂志上。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课时,学生就《画龙点睛》一课中“点之即飞去”议论纷纷,于老师写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发谈了“备课要深人才能讲到点子上”的体会。总之,教学随笔短小精悍,是教育应用写作中的轻骑兵。  迅速及时  教育随笔像新闻体裁一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育实践中的见闻、体会、意见、看法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若不及时记录,再回首时就会失去神韵。当今世界发展较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上世界发展潮流。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及时反映出来可以供别人借鉴,教训反映出来可供别人吸取,问题反映出来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及时反映教育实践的情况可以使教育少走许多弯路。  取材广泛  教育应用的其他文书取材受一定条件限制,教育随笔则不然,可以说没有任何限树。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写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论方面的问题。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写一件事、一个字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感触、一个问题等教育第一线最具体的东西。总之,选材只要扣住一个“新”字就可以入文。  二、教育随笔的分类  (l)教育随笔主要是一种叙事议事的文体,有的讲教为主,有的以议为主,根据叙与议的情况可以分成五类:先叙后议型;先议后叙型;夹叙夹议型;叙事型;议论型。  (2)根据随笔的目的意图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类别:有的是针对某种教学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提出建议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进行批评针相的;有的是针对教育现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实例,以供借鉴的。  (3)根据所用主要表达方式来分,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有时还有抒情性随笔。记叙性随笔是以记录教育现象为主,议论性随笔以发表观点看法为主,说明性随笔主要是对教学中的问题作的阐释。  三、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每天与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儿童打交道,沸腾的生活必将燃起心灵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记下来,就是随笔。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真心实意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随时都会发现值得写、值得反映的东西。我们知道,其他教育应用文体的选材较严格,组织结构也较严密,比较而言,教育随笔则更加方便快捷。  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  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否适应现代教学,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教师把这些东西用随笔的形式反映出来,对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有一定作用。  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写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勤奋练笔,教师把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为教育科研准备素材,可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育随笔是教学反思的理性提炼  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新课程改革则提出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师者把记写教育随笔作为日常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将一天所见、所想、所读载入日记,这些行动本身就是教育的总结,有助于自身的提高。  教育变革的宝藏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经验、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发现新理念、新见解,可以促进教师对实践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教育反思可以避免教学中重复的失误,如果让教育随笔中的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那将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新的境界。  撰写教育随笔,记录个人成长的所感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重温旧事,回想教育成效,教师常常会品尝理性的感受,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教师提高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5、教育随笔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大多教师感到无处入笔,无从下手。笔者认为,教育科研论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教学。每一篇教学日记都是颗明亮的珍珠,把一串明亮的珍珠连起来就是一个漂亮的项链。把许多日记归纳起来,就成了一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没有实际经验感悟,教育科研论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夸夸其谈,无实际意义。  教育随笔随处都可以写,可以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德育方面的;可以是课堂教学画龙点睛的精彩一笔,也可以是教育教学沉痛的反悔;可以是班主任组织工作的领悟,也可以是任课教师某一方面败笔的思考;可以写家庭教育,也可以写学校的见闻;或表述,或议论,或呐喊,或助威,所喜、所恶、所思、所见皆可入文。哪怕是点滴小事,都要善于捕捉,记入日记。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均可以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师,教育随笔对教师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愿撰写教育随笔能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美术文献和美术教育研究的区别

《美术文献》刊载艺术类科研成果和优秀美术作品,展现社会进步在艺术领域的映射体现,解析新时期艺术与生活和谐交融的现实课题。本杂志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1]

美术学 美术批评 美术理论

美术学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均是它的主要内容。美术学要研究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现象,同时也要研究美术思潮、造型美学、美术史学等。此外,美术学还要研究本身的历史 即美术学史,就像哲学要研究哲学史一样 。美术学既可以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借鉴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美术学的研究还可以同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美术学研究的边缘地带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学科,例如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美术市场学、美术信息学、美术管理学等等。这里,“美术”二字的涵义有时会扩大到书法及摄影等造型艺术领域。通过这一界定,美术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构成了对“美术”这一现象的研究,这在我国已经形成美术学的基本框架。  20世纪80年代,一个新词“美术学”在中国学术界开始使用。在90年代初,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和美术研究机构原有的“美术发展历史及其理论”专业被改为美术学,90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门又将美术学定为艺术学一级学科下属与音乐学,戏剧学等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所以到90年代,美术学正式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在中国诞生,并得到很快的发展,对美术学学科的研究及时美术学的研究对象的探讨也开始进行,本人于1997年在《美术学研究》丛刊第一集(长江文艺出版社)以发刊辞的形式发表“加强美术学学科建设”一文,该文并于1997年第4期《美术观察》上发表,引起讨论。在该文中本人对美术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作了一个初步的界定:  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研究美术理论及其批评的科学,换句话说,美术学要研究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现象、同时也要研究美术思潮、美术理论、美术美学、美术史学。此外,美术学还要研究本身的历(即美术学史,就像哲学要研究哲学史一样。美术学即可以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借鉴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美术学的研究还可以同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美术学研究的边缘地带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学科,例如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美术市场学、美术管理学等等。  在这一界定中,美术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学可以作为美术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加以研究,当然在批评学领域,美术批评学也可以作为批评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学批评学、音乐批评学等并列。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科,什么是美术批评呢?美术批评是由批评家、哲学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及美术家等人,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风格、题材、内容进行品析、评判,揭示其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家群体及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美术发展趋势,这种活动就是美术批评或者叫美术评论。美术评论和当前的创作实践活动联系比较紧密,批评家要参与美术活动,及时了解创作动向,推动创作活动的发展,美术批评家有时还可参与策划美术展览,组织创作研讨等活动,因此美术评论也是一项操作性、现实性比较强的活动。而美术批评学则是从理论上总结批评规律,提出批评观念、批评标准和方法,或者总结历史上的批评成果,建立理论形态的批评学科。  美术史是由美术史家和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文献、美术遗迹进行探讨,发掘、研究,客观地揭示一定的美术作品在材料、时间、内容、形式上的特征,考证和发现新的美术史实,揭示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美术史著作是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写作的《历代名画记》,宗白华先生称赞此书是:“亘古不朽的著作”,这部书产生于公元九世纪,共十卷,结构恢宏、内容博大精深。卷一至卷三,共十五篇文章,卷四至卷十为历代画家小传和品评,包括自轩辕至唐代会昌年间372位画家,这部分内容属于绘画实际评论,记录了唐代会昌以前画家的生平、艺术作品和风格,同时还引述和评论了唐代及以前的重要的画评、画史及画论作品,包括顾恺之、谢赫、姚最、窦蒙、张怀璀、孙畅之、李嗣真、裴孝源、朱景玄等人的作品,《历代名画记》开创了系统的中国美术史先河。西方美术史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世纪意大利画家瓦萨里写作的《大艺术家传》。这部书记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和雕家的生乎、活动和创作,为后人研究文艺复兴美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首次出版于1550年。西方艺术史学科的真正建立应在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出版《古代艺术史》的时候。中国的《历代名画记》建立美术史学科早于瓦萨里约七百年,早于温克尔曼约九百年。  美术理论是对美术问题的理论探讨,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等作品及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的功能与作用、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风格、美术鉴赏活动、美术的审美特征、美术和其他艺术的异同点等内容的研究,揭示美术的普遍特点与规律,美术理论主要是对美术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美术理论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美术基本原理,在广义上则可以包括美术美学,美术哲学、美术心理学、美术社会学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批评理论也是美术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鉴于美术批评理论和美术评论活动有一定独立性,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可以分成二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探讨。  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它们构成美术学的基本内容。关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当代存在不同的意见。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艺术批评家文杜里在其《艺术批评史》中曾谈到,当时法国响起了一阵权威的声音,坚持三种学科的分立。艺术史应该提供所有的艺术作品,对这些作品无须去批判它们,也无须加以评论,而以尽可能丰富的文献说明实事;艺术批评应以符合美感要求的原则对艺术作品进行批评;美学则就普遍意义上将艺术的界说加以体系化,文杜里反对这种三科分离的观点,他还引用康德的原则,即任何脱离了直觉的概念都是空洞的,任何脱离了概念的直觉都是盲目的。文杜里还认为将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的批评分离,是把“艺术史推向谬误的最严重的情况”,他还进一步认为“如果一件事实不是从判断作用的角度加以考察的,则毫无用途;如果一项判断不是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则不过是人。”实际上艺术史和艺术批评,我们认为是紧密相关的,在对艺术史的研究中,当然最重要的是客观地揭示作品的创作年代、材料、作品的题村内容等,但当艺术史家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探索时,也必然要与用一定的批评方法和艺术观念及价值标准对作品做出评判,而在这一过程中,批评或明或暗地在起作用。固此艺术史不可能完全离开艺术批评。艺术批评还是联系美学、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作品的桥梁,美学与艺术理论是对艺术普遍特点与规律的抽象,他们提供艺术观念、美学价值标准及艺术的普遍原则,通过艺术批评而运用到艺术史与艺术作品的评判中。当然在艺术批评的实践过程中,也可以总结、发现、创造新的批评观念、批评原则与方法。同时艺术批评还可以为美学与艺术理论提供新的批评理论材料及新的有关艺术史与作品的研究成果,激活美学与理论思维,促进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发展。艺术批评也可以从对作品的批评过程,对艺术活动与想象、思潮的关注中,了解艺术动态,总结艺术经验,从而上升到艺术批评理论建设的高度,由此看来,艺术批评与艺术史、艺术理论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关于美术批评与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的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文学批评、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中得到相应的启示,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与文学理论家雷内·韦勒克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一文中转引他在其专著《文学理论》中的意见,呼吁这三门学科有进行合作的必要。“它们互相蕴涵的彻底程度使人不能想象有脱离文学批评或文学史的文学理论,或者有可以脱离文学理论或文学史的文学批评,或者有可能脱离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文学史。”韦勒克甚至想过要取消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区分,他主张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不可能完全分开,相互之间有着包容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与美术评论文献中,常常将美术批评、美术史、美术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例如南齐谢赫的著名批评著作《古画品录》就是这样,从“画品”的标题来看,和南朝梁代钟嵘的《诗品》,南朝梁代庾肩吾的《书品》一样,都是艺术批评著作。谢赫在这部著作开头,就对画品即绘画评论做出概括,“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接着对绘画的功能和作用发表见解:“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览。”这段话是他受到孔妇儒家哲学观的影响,认为绘画的作用也是兴成教化、劝戒贤愚,这可以说是他的美术观念和绘画理论的表述。接下来,谢赫提出绘画六法,即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六条标准后来被推崇为“六法经沦,万古不移”,成为此后绘画批评中的根本原则,也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批评理论和美学与美术理论是相通的。《古画品录》分一,二、三品,共评价了自三国以来,两晋南朝宋齐时期的十七位画家,如评陆探微,将他放在第一品第一人,说他“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谢赫将六法作为批评原则运用到批评实践中,认为只有陆探微与卫协于六法“备该之”,将陆探微列为上上品,还觉得委屈了他,而卫协则虽不该备形妙,但颇得壮气,“凌跨群雄,旷代绝笔。”这都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绘画评论文本。今天我们来看谢赫对这三品十七位画家的评论,不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最重要的资料吗?对我们了解研究三国至南朝宋齐的绘画史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由此看来,在中国古代,绘画评论与绘画史也是紧密相联的。

  • 索引序列
  • 美术科研论文和美术教育随笔的区别是什么
  • 美术科研论文和美术教育随笔的区别
  • 美术科研论文和美术教育随笔的区别和联系
  • 美术科研论文和美术教育随笔的区别在哪
  • 美术文献和美术教育研究的区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