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东南大学现代医学杂志编辑补

东南大学现代医学杂志编辑补

发布时间:

东南大学现代医学杂志编辑补

西医和现代医学两个概念本来是没什么关系的,更谈不上区分标准,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群人为了把主流医学中坟头草够半个人高的放血疗法什么的再拉出来批判一番就把“西医”这个概念上一堆窟窿的定义掰扯出来何谓“西医”?我国古代是没“西医”这个概念的,当然也没有“中医”的概念。西方的医疗进入中国是明末清初的时候随着传教士进来的,那时候西医刚走出传统医学阶段,一来疗效是五十步笑百步,二来从业者不多(人家主业是传教),影响较小。后来清末,随着口岸开通,西方人大批进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医疗理念与技术的传入,西方人开设的医馆甚至医学院校在国内出现,中国人才彻底意识到一种新的,高效的医疗体系进入了中国,也是那时诞生了“西医”和“中医”两个词,前者泛指西方传入的医学,后者指代中国传统的医学,这两个词也就在那时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一直沿用到现在。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临床医学生考研考的是“西医综合”(官方名称哦),而不是什么“现代医学综合”,因为我们习惯于讲“西医”,不讲“现代医学”,中国人当时没见过西方传统的医学手段,定义“西医”这个词时蕴含的就是现代医学的意思,西方的传统医学不在“西医”的定义之内,就像苏联的喷气式火车不能叫“高铁”一样。西方是不讲“西医”的,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现代西方人讲“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或者说“常规医学”(conventional medicine)、“主流医学”(mainstream medicine)【这俩词在西方也不是什么常规用词】,因为西方已经把传统那些鸡肋统统扫进“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里了,正统的医学就是现代医学,没必要特别讲。而“现代医学”这个词其实东西方都不常用,就是用来描述现代化的医学体系,不涉及中西医的问题,中医就不能现代化了吗?那么多中医从业者这么多年的努力白费了吗?落后是要挨打的。所以总结下来,“西医”是中国人约定俗成对西方传入的现代化的医学体系的称呼,“现代医学”就是用来描述现代化的医学体系,没什么区分标准。

投稿还是选择国家级期刊 《中国中医药咨讯》投稿邮箱:zg_中国中医药咨讯简介 刊名:中国中医药咨讯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发行:全国发行 刊期:旬刊 国内统一刊号:CN11-5560/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817-2016 中国中医药咨讯收录情况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国家级医药卫生综合类科技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来源期刊。每期定价18元,适合于广大医疗(药)、卫生、教学、科研工作者等各届人士订阅。维普,龙源期刊网已经收录。中国中医药咨讯主要栏目 药物研究、临床研究、学术探讨、论著、综述、经验交流、医学教育、病例报告、个案分

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医学而延续至今的特称为传统医学,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还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欧美又发展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称之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兴起,又诞生了系统生物医学或称之系统医学在全球迅速发展了起来,将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现代化医学。 [1] 急性的时令病常被联系到天气的异常变化,而慢性缓发的全身性疾病则多被解释为人体内某些假想成分的过剩、不足或这些成分间失去平衡。治疗方法中既有经验证明有效的措施,又夹杂着许多基于臆想的成分。在人类文明史中,这两个阶段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现代医学只是近几百年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在文明出现的初期,许多医疗活动是由神职人员兼任的,对疾病的解释和治疗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后来,逐渐分化出以医疗为专业的医务人员。随着文明的进展,哲学思想逐渐替代神学的解释,疾病不再被视为鬼怪的加害或神明的惩罚。医学范围编辑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医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它包括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遗传和发育的一些学科,以及研究病原体、免疫及病理过程、药物作用等内容的一些学科。基础医学也是一般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正是基础医学近年取得的飞跃发展,带动了整个医学的阔步前进。从根本上讲,广大人群的健康幸福是一切社会实践的终极目的,而人群的健康同时又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医学,而一个国家的医学发展水平也被视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现代医学》创刊于1964年,曾用刊名《铁道医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1]。据2020年3月《现代医学》官网显示,《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有编委88人[2]。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共出版文献12824篇、总被下载538855次、总被引22226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63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566[3]。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共载文11612篇、基金论文量为848篇、被引量为21261次、下载量为88551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82[4]。中文名现代医学外文名Modern Medical Journal语种中文类别医药卫生综合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快速导航办刊条件 办刊成果 文化传统 现任领导办刊历史1964年,《铁道医学》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南京铁道医学院和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出版。1966年,《铁道医学》停刊。1976年,《铁道医学》复刊,刊期为双月刊。2002年第2期起,《铁道医学》更名为《现代医学》,主管单位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改为东南大学[1] 。2013年,该刊刊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3]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6] 。2015年1月1日,《现代医学》不再接收英文稿件[7] 。办刊条件栏目方向栏目设置《现代医学》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经验交流、临床病例讨论、综述、个案报道、误诊误治、中医中药等栏目[1] 。报道内容《现代医学》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1] 。读者对象《现代医学》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1] 。人员编制据2020年3月《现代医学》官网显示,《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有编委88人[2] 。《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名单职务名单编委丁义涛、丁建东、马林昆、马根山、王冰、王虹、王醒、王文超、王立新、王仲恺、王社临、王学浩、王振球、王道奎、王静成、尹立红、邓毅书、左扬松、史平淮、朱正宏、朱德昌、任刚、刘沛、刘乃丰、刘万里、刘卫兵、刘必成、刘伟东、刘歆农、许长松、许铭石、朱晓莉、孙载阳、孙晓阳、杜志桢、李山、李齐、李延平、李国民、李相成、李树龙、杨伟光、吴发启、邱海波、何仿、余忠、汪华、沈炯、沈洁、沈孝兵、张苗、张英、张晓、张琪、张骠、张以滔、张志珺、张丽华、张建琼、张培影、陈明、周业庭、周新亚、单际平、赵伟、赵建中、赵锋仓、郝超、姚恩达、秦叔逵、袁东亚、袁勇贵、袁翠红、耿曙光、夏正坤、夏锡仪、顾宁、唐萌、唐洪丽、浦跃朴、葛志军、韩旭、谢国祥、雷跃昌、鲍子雨、解满平、滕皋军、颜焕敏[2]办刊成果出版发行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共出版文献12824篇[3] 。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共载文11612篇、基金论文量为848篇[4] 。收录情况《现代医学》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1] [3] [4] 。影响因子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总被下载538855次、总被引22226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63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566[3] 。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被引量为21261次、下载量为88551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82(医学综合刊均影响因子为0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1979名[4] 。荣誉表彰《现代医学》曾被评为铁道部优秀期刊。1999年,《现代医学》被评为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奖。2000年,在首届《CAJ-CÐ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得“执行优秀奖

东南大学现代医学杂志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医学而延续至今的特称为传统医学,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还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欧美又发展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称之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兴起,又诞生了系统生物医学或称之系统医学在全球迅速发展了起来,将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现代化医学。

投稿者请注意以下事项: 来稿请使用在线投稿系统本刊从2009年11月1日起不再接收纸质稿件。 来稿必须提供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介绍信(可以使用彩色扫描件,也可以单独邮寄),以证明来稿内容真实,可公开发表;作者署名真实,无争议;无专利争议;无泄密;无一稿两投或多投,同时请支付稿件审理费50元。文章第一作者非通讯作者的,必须提供通讯作者姓名和联系方式(Email),并经通讯作者认可。 来稿如系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课题所产生的论文,请在文稿首页左下角注明课题名称及编号,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No:30930051)”,这样,作者将享受我编辑部制定的“减免版面费,优先安排发表,稿酬从优”等优惠政策。 文稿内容应包括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具体到科室)、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3~6个关键词、正文(应论点明确、资料准确可靠、文字精炼)及参考文献。超过3 000字的论著请提供与中文对应的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摘要及关键词。务请在文稿首页右上角注明详细有效的联系方式(如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电子信箱等),在首页地脚注明第一作者的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省、市或县)、职称、学位(何专业)、研究方向和E-mail,并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职称及E-mail等。 文稿的中、英文摘要请尽可能采用结构式,即按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撰写,长短不超过300字 (英文对应翻译)。 文稿中应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外文缩写词首次出现时应写出中、英文全称。量的名称和符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计量单位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使用,用符号表示,如kPa、mol·L-1等。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必须标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 文内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即一级标题为1(2、3……),二级标题为1(2 、 3……),三级标题为1(2、3……),余类推。 图表要少而精,具有自明性,勿与文字内容重复。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标注完整;照片图要求图像清晰,反差适度,剪裁得当,并注明放大倍数;表格请按统计学制表原则(一般使用三线表)制作,并在文中标出图、表的位置。 参考文献以文中出现先后为序排列,未发表的文章或内部资料请勿列入。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A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文题[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外文期刊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李玉瑾,谭长强,黄和,等纯化内耳组织抗原免疫致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的实验研 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3):157-[2]KIM Y S,SONG H S,KIM H M,et Simultaneous double dislocation of the interphalangeal joint in a finger[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9, 129(10):1387-B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次(第1版可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C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如:[4]赵宇亮,汪冰,丰伟悦,等纳米材料对健康的影响及分析评价[M]//许海燕,王琛纳米生物医学技术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331-D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5]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History of OCLC[EB/OL][2000-01-08] 本刊对不采用的稿件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2个月内未被录用者,可自行处理。 来稿确定刊登后,作者须按“刊用通知”中的数额支付版面费(免版面费者除外),本刊则按规定致酬并赠送当期学报1~2册。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凡本人文章不愿在以上数据库刊载的作者,请在来稿中说明或另投他刊。 作者投稿即被视为认同本稿约

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医学而延续至今的特称为传统医学,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还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欧美又发展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称之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兴起,又诞生了系统生物医学或称之系统医学在全球迅速发展了起来,将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现代化医学。 [1] 急性的时令病常被联系到天气的异常变化,而慢性缓发的全身性疾病则多被解释为人体内某些假想成分的过剩、不足或这些成分间失去平衡。治疗方法中既有经验证明有效的措施,又夹杂着许多基于臆想的成分。在人类文明史中,这两个阶段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现代医学只是近几百年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在文明出现的初期,许多医疗活动是由神职人员兼任的,对疾病的解释和治疗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后来,逐渐分化出以医疗为专业的医务人员。随着文明的进展,哲学思想逐渐替代神学的解释,疾病不再被视为鬼怪的加害或神明的惩罚。医学范围编辑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医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它包括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遗传和发育的一些学科,以及研究病原体、免疫及病理过程、药物作用等内容的一些学科。基础医学也是一般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正是基础医学近年取得的飞跃发展,带动了整个医学的阔步前进。从根本上讲,广大人群的健康幸福是一切社会实践的终极目的,而人群的健康同时又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医学,而一个国家的医学发展水平也被视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现代医学体系有四个分支(源于世界卫生组织),保健医学(第一医学)、预防医学(第二医学)、治疗医学(第三医学)和康复医学(第四医学)。

东南大学现代医学杂志邮箱

如果你的论文有独创性,最好发表在那些不要版面费的刊物上。如果你急需要上职称,就要考虑那些收费刊物了,既然你问到了,我推荐一个给你吧,来稿你最好要先自留底稿,仔细审核后投稿,你可以直接联系。希望能帮到你了

投稿还是选择国家级期刊 《中国中医药咨讯》投稿邮箱:zg_中国中医药咨讯简介 刊名:中国中医药咨讯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发行:全国发行 刊期:旬刊 国内统一刊号:CN11-5560/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817-2016 中国中医药咨讯收录情况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国家级医药卫生综合类科技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来源期刊。每期定价18元,适合于广大医疗(药)、卫生、教学、科研工作者等各届人士订阅。维普,龙源期刊网已经收录。中国中医药咨讯主要栏目 药物研究、临床研究、学术探讨、论著、综述、经验交流、医学教育、病例报告、个案分

来稿请自留底稿,请仔细审校后网上投稿,我和我同事都发过,比较放心,邮箱

东南大学现代医学杂志投稿

是什么期刊的呢 ?期刊不同,版费都不太一样的,是单面的?一般的1200左右就可以的了

那是相当的不容易啊,该杂志属于北大核心期刊。论文里面必须有干货才能发表,核心期刊一般审稿时间长,审核稿件严格,需要经过2-4次修改。管他有多难呢,不妨向杂志社投稿试试,万一中了呢。

投稿还是选择国家级期刊 《中国中医药咨讯》投稿邮箱:zg_中国中医药咨讯简介 刊名:中国中医药咨讯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发行:全国发行 刊期:旬刊 国内统一刊号:CN11-5560/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817-2016 中国中医药咨讯收录情况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国家级医药卫生综合类科技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来源期刊。每期定价18元,适合于广大医疗(药)、卫生、教学、科研工作者等各届人士订阅。维普,龙源期刊网已经收录。中国中医药咨讯主要栏目 药物研究、临床研究、学术探讨、论著、综述、经验交流、医学教育、病例报告、个案分

东南大学编辑部

传感技术学报》是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1988年创刊),属大16开月刊,主要刊登传感器、执行器和MEMS等材料、设计、工艺、器件、系统及其应用的创新研究论文,请在投稿时另附一页说明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以便加快审稿速度。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投稿要求主题突出,论据充分、内容充实、新颖、创新、实用、言简意赅,字数6000字左右。 二、投稿格式:①文标题(中、英文对照);②作者姓名(中文、汉语拼音对照);③作者单位(中、英文对照);④摘要(中文150-300字、英文100-150字),摘要需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应能给读者关于文章内容的足够信息,它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而论文的标题、背景信息、作者过去的研究及将来的计划和相同的信息都不应在摘要中出现;⑤关键词(中、英文对照3-5个);⑥中图分类号;⑦正文;⑧参考文献(限公开发表的文献)按文中引用次序排列(引用处应加角码([ ]),顺序为:[杂志]:作者、刊名、年、卷(期)、页码(起止)。[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者、年、页码[起止]。专利为国别、专利号参考文献要求不能少于12个(其中近5年的参考文献不能少于6个) 三、文稿中使用的名词术语、符号、计量单位要前后一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SI单位)。 四、文字、图表均应清晰可辨。文中专业符号、外文字母、大小写、英文与希腊文和正、斜体都要标写清楚,用作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高低层次分明,章节清楚,四级标题标清楚(图中的文字和正文一致)。 五、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以用Visio,AutoCAD,Origin,Matlab,Mathematica或Excel(等软件绘制生成)并直接剪贴到Word文件中的矢量图为佳,图中的文字须标明清楚,表格采用三线表。 六、投稿不得涉及国家机密,涉及者应有单位证明。投稿不论录用与否一律不退稿,投稿必须写明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人和电话号码,有电子邮件信箱的也请留下信箱地址。投稿中须有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或职务、学历、现从事何种研究),投稿切勿一稿两投。 七、投降稿者的作者顺序排列,我们一律按原稿排列。需要更改者,一律要和其他作者协商,并有文字证明,否则不予变更。 八、我们不收取审稿费,录用后收取一定标准的版面费。 来稿请采用网上投稿方式,网址: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210096

1楼正解。毕业1年多了,当年军训的苦还是不能忘怀啊。。。

《传感技术学报》创刊于1988年,她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部全国高校传感器技术研究会委托东南大学主办发行的大16K学术性季刊,她是我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较为全面的惟一的学术性核心刊物《传感技术学报》按栏目分为:力学敏感器件、光学敏感器件、光纤敏感器件、生物、化学敏感器件、温度敏感器件、声学敏感器件、电磁学敏感器件、气体敏感器件、湿度敏感器件、机器人敏感器件、多种传感器技术处理的方法和理论、工艺技术、纳米材料及电子技术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等,同时也刊登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来稿要求主题突出,论据充分、内容充实、新颖、创新、实用、言简意赅,字数6000字左右。 二、标稿格式:①文标题(中、英文对照);②作者姓名(中文、汉语拼音对照);③作者单位(中、英文对照);④摘要(中文150-300字、英文100-150字),摘要需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应能给读者关于文章内容的足够信息,它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而论文的标题、背景信息、作者过去的研究及将来的计划和相同的信息都不应在摘要中出现;⑤关键词(中、英文对照5个左右);⑥正文;⑦参考文献(限公开发表的文献)按文中引用次序排列(引用处应加角码([ ]),顺序为:[杂志]:作者、刊名、年、卷(期)、页码(起止)。[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者、年、页码[起止]。专利为国别、专利号 三、文稿中使用的名词术语、符号、计量单位要前后一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SI单位)。 四、文稿应打印清楚,文字、图表均应清晰可辨。文中专业符号、外文字母、大小写、英文与希腊文和正、斜体都要标写清楚,用作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高低层次分明,章节清楚,四级标题标清楚,插图用激光打印(图中的文字和正文一致)。 五、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以用Visio,AutoCAD,Origin,Matlab,Mathematica或Excel(等软件绘制生成)并直接剪贴到Word文件中的矢量图为佳,图中的文字须标明清楚,表格采用三线表。 六、来稿不得涉及国家机密,涉及者应有单位证明。来稿一式两份,请自留底稿,文稿不论录用与否一律不退稿,来稿必须写明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人和电话号码,有电子邮件信箱的也请留下信箱地址。文稿中须有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或职务、学历、现从事何种研究),来稿切勿一稿两投。同时按照我部的电子邮箱地址邮寄电子文档。 七、来稿者的作者顺序排列,我们一律按原稿排列。需要更改者,一律要和其他作者协商,并有文字证明,否则不予变更。 来稿请寄: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210096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坐落于南京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主要成员。  东南大学起源于1902年建校的三江师范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 索引序列
  • 东南大学现代医学杂志编辑补
  • 东南大学现代医学杂志
  • 东南大学现代医学杂志邮箱
  • 东南大学现代医学杂志投稿
  • 东南大学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