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耐药性论文

关于耐药性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耐药性论文

看我在《科学》上十一月份的论文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在CAP治疗中的应用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CAP治疗中,把握治疗时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耐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医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2004年10月24日,“喹诺酮类序贯疗法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呼吸研究中心的 Micheal P Habib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左氧氟沙星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专题报告。Habib教授从CAP的流行病学、治疗时机、细菌耐药与药物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对三种呼吸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评价。他指出,新喹诺酮类是当前治疗CAP最为有效的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具优势。喹诺酮序贯疗法是治疗CAP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降低医疗花费、简化治疗程序、提高患者依从性。 Habib教授的讲座包含了近年来CAP治疗研究进展中的许多关键信息,对中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摘要刊出讲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CAP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美国,CAP是导致死亡的第六大病因,每年的医疗花费高达210亿美元。因此,CAP的有效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把握CAP治疗时机: 就诊4小时内抗菌治疗, 可显著改善预后 1997年一项对14069例65岁以上住院CAP患者进行的分析显示,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3%�30天死亡率为15.3%;24小时内纠正缺氧状况可使死亡率明显降低。与补氧同样重要的是,在8小时内给予抗菌治疗可明显降低30天死亡率(JAMA 1997,278:2080)。而最近对18000多例65岁以上老年CAP患者的研究显示,在住院4小时内给予抗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30天死亡率、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天数等均显著降低(Arch Int Med 2004,164�637)。这些证据提示,CAP患者迅速接受抗菌治疗,预后更好。最近美国已建议,在病人就诊4小时内即给予抗菌治疗。CAP患者是否在第一时间及时接受抗菌治疗,已成为评价CAP治疗的标准。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药敏结果没出来时,选择一类有效覆盖CAP常见致病菌同时口服吸收好的药物,先给予经验性口服抗菌治疗。由于新喹诺酮类药物能全面覆盖CAP的致病菌且口服与静脉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先给予该类药物口服更具优势。 新喹诺酮类药物: 是治疗CAP最为重要的 一类药物 新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 近30年来,肺炎球菌青霉素耐药情况急剧攀升。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后,对其他的抗菌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也易产生耐药。但研究显示,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球菌并没有显示出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现象。左氧氟沙星自1997年开始在全球广泛应用以来,耐药率一直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加拿大的一项耐药调查显示,从1997年至2002年间,新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量增加了100多倍,但肺炎球菌耐药情况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总结美国2002-2004年肺炎球菌耐药情况显示,对青霉素(MIC≥2 μg/ml)耐药率上升到18.6%�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上升到25%,且耐药程度增加(从4 μg/ml增加到16 μg/ml);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仅为1.1%。根据美国对2002至2004年连续3年的肺炎球菌耐药趋势分析显示,左氧氟沙星的耐药发生率最低。 新喹诺酮类药物对CAP典型和非典型致病菌均有效 CAP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并且常为多种病原体同时感染或序贯感染。最近发现,非典型致病菌感染在CAP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达到23%),如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军团菌等,可单独或作为CAP混合感染的一部分存在。这些致病菌多属于细胞内感染。 鉴于CAP病人发病年龄大和经常为多重病原体感染的特点,在治疗时需采用一种能迅速起效、广泛覆盖各种典型/非典型病原体、细菌耐药率低而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新喹诺酮类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一类药物。药理学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对CAP典型/非典型病原体均具有较强的活性,其在细胞内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大约超出6倍左右),因此,该药特别适合细胞内感染致病菌所致的感染。 指南推荐新喹诺酮类为CAP治疗的一线用药 CAP治疗指南推荐的经验性治疗通常包括两个选择:大环内酯类与头孢类联合治疗和喹诺酮类单药治疗。那么,哪种方案疗效更好呢?一项大型回顾性分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该研究对13000例老年住院CAP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标准化,以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的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头孢曲松单药治疗作为参照,比较指南推荐的不同经验性治疗方案的疗效,得出的结论是,新喹诺酮类单药疗效优于其他类药物的联合治疗(见表1)。因此,新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单药治疗CAP最有效的药物。 左氧氟沙星单药 500 mg序贯治疗: 是节省费用、提高依从性的有效治疗途径 左氧氟沙星既有静脉制剂,也有口服制剂,片剂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9%,静脉和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几乎完全相同,因此,特别适用于抗生素的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即对病重患者可以采用先静滴,急性症状好转或稳定后转为口服给药方式。这样既可节省医疗费用,又可提高病人依从性。File研究显示,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CAP,其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都较对照组高。改口服治疗的标准是:咳嗽和呼吸改善;T<37.8℃至少8小时;白细胞计数正常;能充分进食。 同一种药物间静脉与口服给药的转换治疗�Swich therapy 在临床治疗中更为简单、方便,因此在CAP治疗中,特别推荐单药转换治疗。左氧氟沙星属于浓度依赖性杀菌药,疗效主要取决于峰药浓度(Cmax)与MIC的比值以及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与MIC的比值。根据这一药效学特点,最大程度提高Cmax/MIC及AUC24/MIC比值,可提高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左氧氟沙星成人单剂500 mg口服或静脉给药,血药浓度可达到6 μg/ml以上,相对于300 mg剂量有明显提升。因此,左氧氟沙星大剂量给药(500 mg)可取得更佳疗效,每日1次给药更为合理。推荐CAP给药剂量:500 mg,每日1次,7~10天。 值得一提的是,AUC/MIC比值并不是越高越好,AUC/MIC为30~35已经足够,可以有效控制12小时内没有细菌生长。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AUC/MIC均超过30,在体外实验中具有同等的杀菌效果。 三种喹诺酮类药物: 疗效与安全性哪个更好? 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比较 在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提交给FDA的新药申请报告:#100039)中,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CAP比较,两药疗效都很好(见表2、3)。 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比较 在一项比较左氧氟沙星对加替沙星治疗CAP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提交给FDA的新药申请报告:#38)中同样证实,两药疗效相当,临床评价和细菌学评价左氧氟沙星似乎更好(表4)。 三药安全性比较,左氧氟沙星更具优势 安全性无疑是临床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左氧氟沙星500 mg给药剂量是否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显示,与大环内酯类药物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低的,仅为0.8%。在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的分析显示,左氧氟沙星在三种主要呼吸喹诺酮类药物中,三大系统(胃肠、过敏、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最低,而应用最为广泛(全球处方量超过3亿人次,远远超过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排名稳居第一)。 最近,加替沙星引起糖代谢异常已引起广泛关注。加拿大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中共收到与服用加替沙星有关的19例低血糖报告和7例高血糖报告。在日本和德国,生产企业已在加替沙星用药说明中加入可引起糖代谢紊乱的说明和糖尿病患者用药提示。 许多药物都可引起QTc延长,QTc延长超过10 ms易诱发心室颤动。在三种药物比较中,左氧氟沙星1500 mg可使QTc延长为6.89 ms,而莫西沙星800 mg可使QTc延长达到16.34 ms,使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相比而言,左氧氟沙星在同类药物中安全性更具优势。 新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治疗CAP小结: ★细菌耐药率低; ★良好的PK/PD特性,适于每日1次给药; ★口服与静脉给药生物利用度几乎无差别,便于进行序贯治疗; ★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效价比合理; ★左氧氟沙星的安全性更好。

我发了,请接收

耐药性论文

给你推荐两个写作网里面有很多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呵呵,就知道好点的学校导师都会要求在SCI上发表一篇论文,那个是比较权威的,也好多导师作为研究生毕业的标准

抗生素的耐药性论文选题

开篇写一些关于我国药品方面的国情,然后写如何改进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抗生素而应使用病毒灵、病毒脞等抗病毒药物以及中草药治疗。(2)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一般情况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见。尿道和胆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见。皮肤伤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3)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没有一个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应有的放矢,不可滥用。(4)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生素。(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严加控制,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导致过敏反应,也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个体差异的不同产生耐药的差异。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依据在于它的抗菌谱,这是对个人而言。比如,如果发生某病使用青霉素是正确的,但随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产生耐药性,这样它就针对所有人都是会产生耐药的共性。

你好,论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纲【论文关键词】 小儿;抗生素;合理使用 【论文摘要】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小儿危害极大,本文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不良后果、合理使用原则、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论文】1、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2 、滥用的不良后果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4 、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5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结论】总之选择抗生素时要全面考虑患儿的感染情况、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合理选用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给药途径。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基本就这些,你可以在次基础上修改完成。

抗生素的耐药性论文题目

当然是针对你个人而言了。没用过肯定管用。因为你身体的肺炎菌没见过青霉素,所以青梅素可以吞噬这些病菌,但要是经常用青霉素,这些病菌认识它了,就对他产生防御,那时侯就得用比青霉素更高一级的抗生素了

不是 是抗生素环境选择了产生耐药性的菌株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抗生素而应使用病毒灵、病毒脞等抗病毒药物以及中草药治疗。(2)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一般情况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见。尿道和胆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见。皮肤伤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3)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没有一个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应有的放矢,不可滥用。(4)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生素。(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严加控制,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导致过敏反应,也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你好,论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纲【论文关键词】 小儿;抗生素;合理使用 【论文摘要】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小儿危害极大,本文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不良后果、合理使用原则、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论文】1、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2 、滥用的不良后果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4 、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5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结论】总之选择抗生素时要全面考虑患儿的感染情况、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合理选用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给药途径。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基本就这些,你可以在次基础上修改完成。

抗生素的耐药性论文怎么写

不是 是抗生素环境选择了产生耐药性的菌株

JLederberg1952年的影印平板实验好像是可以证明微生物抗药性突变是在接触药物前就已自发产生的。

抗菌兽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是:(1)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同的抗菌兽药各有其不同的适应证。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红霉素等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疾病,如猪丹毒、破伤风、炭疽、马腺疫、链球菌性炎症、败血症等有效;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等对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巴氏杆菌病、肠炎、泌尿道炎症的效果不错;耐酶青霉素对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为首选药物;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类等对绿脓杆菌引起的创面感染、尿路感染、肺炎、败血症等有效。磺胺类主要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等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2)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抗菌兽药在使用时,一定要选择好所用的剂量和适宜的疗程。一般开始治疗时可选用较大剂量,使血液药物浓度达到较高程度后,再根据病情酌减剂量。药物的疗程可视疾病类型和患畜病况而定。急性感染的病例其疗程不宜过长,可在感染控制后3日左右停药。对于一些慢性感染的则应适当延长疗程,以巩固疗效。否则盲目加大使用剂量会造成药物和经济上的损失,还可使患畜产生不良反应。若用量不足或疗程过短,则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3)联合应用的抗菌兽药之间可发生协同、累加或颉颃作用联合用药如果选择得好即可获得协同和累加作用,以提高疗效,减少抗菌药物用量、减小毒性反应;如果选择得不好则可能出现颉颃作用。所以,联合应用应选择最佳的药物联合。一般情况下应用两种抗菌兽药联合应用,特殊情况下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但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配伍禁忌:①在输液中,有些药物混合后常出现混浊、变色、沉淀及降低抗菌活性。如青霉素G不宜与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E、两性霉素B、磺胺药钠盐及碳酸氢钠、氨基酸、维生素C、去甲肾上腺素、氯丙嗪等联合静脉注射。②四环素类与多种药物都有配伍禁忌,适宜单独静脉注射给药。不宜与含铁、钙、铝、镁、铋等药物或饲料同服,因可形成不易溶解的复合体而影响吸收;也不宜与碳酸氢钠同服,因后者可使pH升高而降低其溶解度。③两种药物合用时,会引起毒性加剧。如氨基糖苷类与头孢菌素类联合,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庆大霉素与速尿合用,会增强耳毒性等。(4)要有明确的临床指征,避免滥用抗菌兽药根据临床的诊断、患畜的全身状况及感染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抗菌兽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诊断为病毒病或已被病毒感染者不宜应用。因一般抗菌兽药特别是抗生素都无抗病毒作用。②患畜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应用。因使用后可使病原微生物不易被检出,使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影响正确诊断或延误及时治疗。③尽量避免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防止发生过敏反应或引起耐药菌产生。(5)意外情况的处理如发生过敏反应等意外情况,应沉着冷静,选用适合的药物来解救。

抗菌药包含抗生素。一般来说,抗菌药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一部分来自于自然界某种微生物的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青霉素、链霉素等有抗细菌作用的抗生素是抗菌药,一部分来源于微生物的抗肿瘤药物也属于抗菌药。产生耐药性,要根据个人体质,长期大剂量使用,就会产生耐药性。

  • 索引序列
  • 关于耐药性论文
  • 耐药性论文
  • 抗生素的耐药性论文选题
  • 抗生素的耐药性论文题目
  • 抗生素的耐药性论文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