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贵州师范大学论文封面下载图片

贵州师范大学论文封面下载图片

发布时间:

贵州师范大学论文封面下载图片

这个是肯定不行的,要修完学分才能拿毕业证。

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坐落在“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10年2月,被确定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白云区和花溪区,占地面积3000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7500余人,其中本专科学生25000余人(不含求是学院)、硕士研究生2600余人。共有教职工2324人。设有19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1个教学部。科研机构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与地方共建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8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是贵州省司法厅首批批准的"物证司法鉴定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贵州省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培育基地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与地方共建工程实验室(1个):喀斯特地区关键信息技术应用国家与地方共建工程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智能计算与控制技术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铝电解炭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1个):贵州省遥感中心院士工作站(1个):贵州师范大学院士工作站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乙引)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8个):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乙引) 、贵州省药物分析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周欣)、贵州省荞麦产业技术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陈庆富) 、贵州省特色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乙引) 等科研成果2008年-2014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7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76项,全校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10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8项;获批专利57项,出版学术著作265部;2013年全年学术论文被SCI、EI、ISTP、CSSCI、CSCD等收录2123篇。学术期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期刊,其中,《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全国百强期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3月,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5万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报刊2000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100万余种,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68个,自建数据库10个,数字资源总量达5个TB,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服务单位、"CALIS贵州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有"贵州省地方文献信息研究中心"、"中学示范图书馆模型"、"幼儿园示范图书馆"等专题室并开放服务。

14岁,泰兴染坊

作为一个外省考生,想报考贵州师范大学,想问贵州师范大学怎么样?

贵州师范大学论文封面图片

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多数百度上回答不一样的方法,不用设置分页符的那种。举例,我的论文第一页是封面,正文从第二页开始。插入>页码(你会发现包括封面在内的每一页都标了页码)设计>首页不同(在首页不同的小框框打个勾) (你会发现封面那一页的页码消失了,正文的页码从2开始标)这时选中页码>设置页码格式>起始页码设为这样你就会发现正文的页码从一开始了,本质上应该是把封面页的页码0隐身了。对于去除页眉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

重新复制一个页面,填好字后用格式刷刷一下格式。一、论文封面的内容包括:XXX学校论文、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专业、年级等。论文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其中论文题目要以最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并且论文题目所用的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30字;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二、论文封面格式怎么设置XXX学校论文:小2号黑体,居中设置;论文题目:2号黑体,居中设置;学生姓名:3号黑体;学号:3号黑体;指导教师:3号黑体;专业:3号黑体;班级:3号黑体;学校:3号黑体。三、论文封面格式常见问题,有些同学在设计论文封面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下划线不齐。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新建一个表格来解决,根据要填的信息建立表格并填写;然后我们可以设置表格的属性,选择“边框和底纹”,设置为无边框;选中我们要填写信息的单元格,设置边框格式为下边框;然后重复之前的步骤,直到需要填写信息的单元格全部设置完成。这样我们填信息时下划线就不会再跑啦。

贵州师范大学论文封面下载

贵州师范大学代码是1066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贵州师范大学简称“贵州师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历史民国30年(1941年)10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民国31年(1942年),学校增设体育童子军专修科;同年,设立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小学。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同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校。1958年,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现有条件和师资设备的基础上建立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不撤销,两校同时并存。1967年,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贵阳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1979年,废除“贵阳师院革命委员会”,恢复“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3月,学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处,依托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中心成立。1996年,学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学校。2021年2月,贵州师范大学武装部被授予“贵州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260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9人,师资中有教授298人、副教授702人,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84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230人次。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6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24个、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1所,开办本科专业86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2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1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电子信息工程、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旅游管理、教育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音乐学、美术学、社会工作、日语、广播电视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环境科学、园林、园艺、工程造价、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舞蹈学、环境设计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英语、旅游管理、生物技术、化学、音乐学、美术学、教育技术、物理学、电子商务、应用化学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心理学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生态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计算数学、生物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生态学、中国史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数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植物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学术科研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2个。截至2020年6月,近年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含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7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4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2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65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441项,出版学术著作344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5607余篇。2020年,学校“特色杜鹃种质资源培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贵州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41项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批20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学术资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栏目有阳明文化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民族政治学、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教育·课程与教学等。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生命科学、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地球、环境科学、智能开发与心理等栏目。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贵州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5月,学校先后与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

是二本学校,在贵州除了贵大,师大是比较好的了,在市区,校区不大,住宿300到1200不等,学校食堂和小炒店供学生饮食,但是不是特别理想,每个月生活费一般在800左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般吧。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创建于1941年,原名“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建国后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确定为贵州省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重新遴选为省属重点大学。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 学校历经六十七年风雨,熔铸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炼了“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培养了十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成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 学校地处有“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阳,现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和白云区,占地面积近千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万平方米,各类运动场馆面积9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设有17个学院、2个教学部、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专科)专业,53个成人教育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设有13个校级研究所,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实验中心、网络与信息中心。学校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植物学、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人文地理学)、17个校级重点学科;有3个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20门省级精品课程、66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有8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所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1个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文学·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1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1个“贵州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点”、1个“贵州省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研究中心”,以及“贵州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贵州省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和“贵州师范大学毕节实验区教学科研基地”;有教育部挂靠的“全国外语考试贵州考试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基地”、“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有“贵州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贵州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贵州省高考评卷基地”和“贵州省美术设计类专业考试基地”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1991人,师资1161人,其中教授171人、副教授320人,博士83人、硕士440人。教师中有特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17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1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9人。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积极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尚,大力弘扬“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校园精神,努力建设“严谨治学、严格执教、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勤学习、深思考、多研究、敢创新”的学风。 学校固定资产达08亿元,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总面积45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9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万元),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覆盖全校两个校区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师生生活区,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建设单位”。全校现有纸质图书8万册、中文期刊3000余种、外文期刊173种、电子图书54万种/册、电子报刊2万种,各类数据库20个,数字资源达22个TB。学校图书馆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的成员馆。 学校建有28个实验室,有10个基础实验室已通过省级合格评估。学校实验中心同时是贵州省司法厅首批批准的“物证司法鉴定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贵州省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贵州省中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平台”,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合格证书(CMA)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证书(CAL)。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72万余人、研究生1353人、高职(专科)生1738人、成人教育学生74万余人,生源来自全国二十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留学生21人。近五年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名列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毕业就业率为100%。 学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科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三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项目3项、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专项子课题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91项。近五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100部、译著5部、统编教材82部、发表学术论文2734篇,其中被SCI收录56篇、EI收录11篇。学校建成省级精品课6门、校级精品课48门,建立了11个“贵州省首批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6项多媒体教学课件分别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同时1项获国家级三等奖,5项获国家优秀奖。 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与交流的关系,分别与韩国、日本的2所大学开展了互换培养项目。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学校将继续发挥在贵州高等师范教育中的龙头作用,立足贵州,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以教学为立校之基,以科研为强校之本;适度发展本科生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和高职教育;大力培养口径宽、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将贵州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省内一流、部分学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蒲芝权 党委副书记、校长:伍鹏程 为更好地继承学校的光荣传统,传续优良校风,凝聚师生心志,努力建设省内一流、部分学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我校从2007年6月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校训、校歌和学校标识。截至2007年8月底,共收到应征校标作品图案161个、应征校训作品98条、应征校歌歌词5篇。经专家对应征作品进行匿名评审后,选出入围作品(鉴于校歌应征作品只有歌词而未谱曲,不符合征集要求,故未进行入围作品评审)在校园网上进行公布,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在师生员工投票推荐的基础上,校党委召开会议,对校训、学校标识入围作品进行充分讨论,确定了校训和学校标识,并决定正式启用。同时,对贵州师范大学校名字样进行了规范。 校训为“慎思笃行、博学致新”。释意:《礼记•中庸》十九章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句。校训取其精要,强调:深入、全面地思考,坚持不懈的实践;广泛、宽厚地汲取,不断追求升华和创新。 学校标识(见上图)的创意说明:作品内部以略加变形的篆体汉字“师大”为主图案,突出学校的教师教育特色。图形端庄典雅、稳重大气,体现了学校的办学风格、办学特色和定位,凸显了学校数十年办学的厚重积淀,既表明学校重视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蕴含了学校勇于开拓创新之意。圆形标志是中国大学标志设计的传统和对大学悠久历史的继承和延续。图案严谨稳重、简洁明快,色彩热烈典雅。 校名标准字样(见上图)。 贵州师范大学创建于1941年,原名“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建国后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确定为贵州省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 学校历经六十七年风雨,熔铸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炼了“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培养了十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成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 学校地处有“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阳,现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和白云区,占地面积近千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万平方米,各类运动场馆面积9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1991人,师资1161人,其中教授171人、副教授320人,博士83人、硕士440人。教师中有特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17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1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9人。 学校现有17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2个教学部;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专科)专业,53个成人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3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重点学科、17个校级重点学科;有3个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20门省级精品课程、66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有8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有25个实验室,其中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4810人、硕士研究生1353人。近五年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研究生毕业就业率为100%。 学校建成覆盖两校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师生生活区的校园网,形成覆盖两校区所有办公室、教研室、阅览室、实验室的高速网络接入环境。全校现有馆藏纸质图书8万册、电子图书54万种/册、电子报刊2万种,各类数据库20个,数字资源达22个TB。 近三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项目3项、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专项子课题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91项。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0项。 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与交流的关系,分别与韩国、日本的2所大学开展了互换培养项目。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学校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贵州,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发挥在贵州教师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建成省内一流、部分学科专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 数据截止2008年5月30日

题名与责任 夏衍研究资料 [专著] / 会林,陈坚,绍武编 出版项 北京 :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载体形态项 652页 ; 23cm 语言 chi 一般附注 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 现代卷 18 内容提要 本书分生平与创作自述,生平与创作的评论,生平年表、著译系年和评论资料目录索引等三部分,全面收集了关于夏衍的研究资料。 题名与责任 夏衍 [专著] / 陈坚,陈抗著 出版项 北京 : 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9 载体形态项 254页 ; 20cm 丛编项 名家简传书系 第三辑 题名与责任 夏衍与读书 [专著] / 周敬山[著] 出版项 济南 : 明天出版社, 1997 载体形态项 183页 : 照片 ; 20cm 丛编项 中国文化名人与读书 题名与责任 夏衍剧作艺术论 [专著] / 周斌著 出版项 上海 : 学林出版社, 1997 载体形态项 257页 ; 20cm 语言 chi 一般附注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题名与责任 夏衍访谈录 [专著] / 李文斌著 出版项 北京 : 中国电影出版社, 8 载体形态项 103页 : 彩照 ; 20cm 语言 chi 内容提要 本书收集了近年来夏衍同志观看影片的意见,其中包括:对影片创作者的具体评析,关于新时期电影创作和电影界体制改革的意见和主张等。 题名与责任 夏衍研究专集 [专著] / 巫岭芬编 出版项 杭州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2 载体形态项 2册(1352页) : 照片 ; 20厘米 丛编项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 题名与责任 夏衍戏剧创作论 [专著] / 王文英著 出版项 上海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7 载体形态项 311页 ; 20cm 这些东西是国家图书馆找来的,只摘抄了部分专著,研究生及博士生论文均未收入,一般图书馆也不一定找得到。研究夏衍的的确很少。本人正在考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希望这些东西能帮到你

贵州师范学院论文封面图片

等一下就会有的啊!!

步骤如下:中文论文的内容及顺序为: 1、论文封面。 2、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4、论文主体部分 5、参考文献。6、致谢(中文论文的致谢)。7、附录。其中1不编页码,2--7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二、除封面外每页都要有页眉,页眉在每一页的最上方,页眉内容为“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用小五号宋体,居中排列,论文、设计二选一。三、论文全文要求单面打印。外文论文的内容及顺序为:1、论文封面。2、致谢(外文论文的致谢)。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论文主体部分。。6、参考文献。7、附录。

作为一个外省考生,想报考贵州师范大学,想问贵州师范大学怎么样?

时间问题,估计在8月27\8号就能收到,贵州的都是20号收到的

贵州师范大学论文封面图

你去你们学校附近的打印店,那店子里面一般都有很多的封面类型让你选的。。。论文封面其实很简单,就是写了毕业论文几个字,再加点花花草草什么的,不是很张扬就可以了。。。希望采纳

学术论文封面最好不要弄图片。顶多把你们学校LOGO弄上去就行了。

  • 索引序列
  • 贵州师范大学论文封面下载图片
  • 贵州师范大学论文封面图片
  • 贵州师范大学论文封面下载
  • 贵州师范学院论文封面图片
  • 贵州师范大学论文封面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