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东南亚文化方面的论文题目

东南亚文化方面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东南亚文化方面的论文题目

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论述东南亚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促成其多样性的历史因素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东南亚历史沿革东南亚”指亚洲东南部,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万。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部分。 世界各国习惯把越、老、柬、泰、缅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新、印尼、文、菲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群岛区和半岛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矿物以锡、石油、天然气、煤、镍、铝土矿、钨、铬、金等为重要。东南亚是柠檬、黄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槟榔、木菠萝、马尼拉麻等热带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盛产稻米、橡胶、香料、柚木 、木棉、金鸡纳霜及热带水果。 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东南亚地区又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全区约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另有200多万印度人,100多万其它国家的外来移民。 今天的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 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交往。近一二十年来,双方合作也是不断发展,已有很好的基础。广西处于中国走向东南亚的“门户地带”,具有承担起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海陆空最便捷通道的基础和潜力;在经济上看,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不小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在经贸、投资以及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态势良好。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广西与东盟各国贸易总额超过4.2亿美元,占广西对外贸易2成以上;截至2001年底,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7个东盟国家到广西投资的项目累计达到293个,实际利用外资近6亿美元。

要什么啊

东南亚文化方面的论文选题

亚洲东南亚文化主要有华族文化,也就是中华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外来文化,当地的文化主要是马来文化、回教文化(与马来文化有想通之处)淡米尔文化。佛教文化,又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东南亚一带,主要还是马来文化。 最大的文化风情,我觉得还是各种宗教并存。一条马路,甚至紧邻一起就有基督教堂、佛教堂、印度庙,马来教堂,泰国寺庙。东南亚人宗教观念很强,敬畏神灵,走在路上,可以看到四处是神灵牌位,几乎每一家都有敬拜,在新加坡这样的国家,路边,树下,土坡边,门口随处可见摆放的牌位及祭品,也是一大风景!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洋教派,随时散发传单,上门传教。马来教、佛教的信徒也非常虔诚,拜天教堂人满为患。东南亚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文化风情就是“娘惹”文化。他们的饮食、服饰、建筑都很有特色。实际上,娘惹文化是600年前郑和下西洋,将中国文化带去东南亚两种文化相互交流形成的有独特色彩的一种文化。因为当时郑和带去的是中国宫廷文化,所以娘惹文化的饮食、服饰、建筑都很讲究,非常精致,色彩艳丽,无论是建筑的雕刻还是服饰的花边、裁剪、绣花,栩栩如生、楚楚动人。“娘惹”就是马来土著的姑娘同中国男人结合生育的女孩子,男孩子则叫“峇峇”。实际上他们有华人血统。印尼的巴厘岛也是很有文化风格的地方,寺庙到处是,居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论述东南亚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促成其多样性的历史因素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70万年前—公元前2700年,早期人类活动时期距今260万年前,在今天东南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陆地,称为巽他古陆,今天的南中半岛与苏门答腊岛、婆罗洲、爪哇岛、巴厘岛、明打威群岛和寥内群岛等连为一体,其与今天的菲律宾群岛也有地峡相连接,与今天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组成的莎湖古陆隔海相望。早期人类有非洲沿海岸线迁移至东南亚地区,东南亚最多早的古人类是距今70万年前的爪哇人,发现于今天印尼的爪哇岛。不过爪哇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而是一种已灭绝的古人类。现代人的祖先晚期智人大约在距今3万年前迁徙到东南亚,并可能通过小型船只迁徙到了莎湖古陆。距今1万年前,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后冰川大量消融促使海平面上涨,海水淹没了巽他古陆地势较低的地区,东南亚的大陆和群岛地区被大海分隔开。各地的古代人类从事狩猎场采集活动以谋生,这一时期人类聚落大多沿海岸线和河流入海口地区分部,古人从水中捕鱼作为食物补充。巽他古陆与莎湖古陆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100年,早期农业时代大约公元前2700年左右,农业从中国南部传播到了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开始出现早期农业聚落。东南亚以种植起源于长江流域的水稻为主,但也有起源于黄河流域是粟等作物,此外也有一些作物如菱角等可能是在东南亚本土所驯化的,狗也从中国传入。随着农业的发展,古人类聚落开始向内陆蔓延。这一时期作为定居农业的副产品,陶器也在东南亚普及,这一时期东南亚本土开始出产一些较为精致的陶器,墓葬中随葬品的增多也体现出社会财富的增长。khok phanom di出土的墓葬与陪葬品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500年,青铜时代与早期社会分化这一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从中国传入东南亚地区,由于东南亚地区铜矿和锡矿丰富,青铜冶炼技术迅速传播,不过这一时期青铜用品以武器为主,包括手斧、短剑等。我们并不清楚这一时期东南亚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是因为贸易的发展造成了青铜时代早期的居民的财富极速增加,且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在富有者墓葬中出现了大量用贝壳、大理石和青铜等制作的装饰品,其中不乏一些跨区域交易获得的物品,其中包括大量的手环和脚环,于今天东南亚本土居民佩戴的首饰颇有类似。人类聚落进一步向内陆发展,考古遗迹向北延伸到泰国中北部地区,但同时在山区狩猎采集社会直到公元后1000年依然普遍存在。ban non wat出土的随葬饰品公元前500年—约公元1年,铁器时代与原始国家公元500年左右,铁器在东南亚出现,取代了青铜成为了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制作材料。但同时青铜铸造并没有消失,而是被用来制作更加精美的装饰品和奢侈品。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考古文化越南北部的东山文化,他们制造带有复杂纹饰的青铜鼓。这一时期的青铜鼓在东南亚地区分布极广,在中国南部多个省份都有发现,且东南亚各国除了菲律宾以外都发现了类似的青铜鼓,包括远在海上的爪哇岛也有发现大型的青铜鼓,说明这一时期有一种文化在东南亚地区迅速传播,但船舶的原因我们并不清楚。这些青铜鼓带有复杂的纹饰,且有一些还有青蛙的形象,这些青铜鼓很可能是宗教礼器,可能代表了一种信仰的普及。而同时还出现了大量青铜小人和青铜牛的形象,以及其他奢侈品和珠宝,如玉髓珠子、玉石首饰等。根据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来看,这一时期东南亚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以酋邦为代表的原始国家形式,但由于文献缺乏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不甚明了。东山青铜鼓约公元1年—约400年,成熟国家形成与印度化时代公元前1世纪以来,罗马人对丝绸的渴望刺激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罗马上传开始涉足印度洋寻求东方的奢侈品,并开始于南印度的居民接触,受到罗马贸易的刺激,南印度商人开始频繁在东南亚活动,印度商人带去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婆罗门教的君权神授、祭祀万能论,佛教的因果轮回论迎刚好满足了东南亚地区原始国家君证明和维护其统治的需求。因而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地方君主与印度精英联合统治的几个印度化的早期国家,分别是在今天湄公河下游的扶南国、今天下缅甸的直通王国,今天马来半岛东北部的狼牙修国,爪哇岛西部的达鲁玛王国,婆罗洲东北的库泰王国,越南中部的占婆国,印度文化以这几个国家为核心开始向四周传播扩散。其中在扶南国的遗迹中发现有罗马的金币,以及来自印度和中国的货物,这反映了了东南亚地区因贸易而繁荣的社会。Óc Eo遗址,扶南国的港口城市遗址约400年—802年,早期国家发展时代这一时期是东南亚地区各国成熟的时代,随着航海技术的提升和人们地理知识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开始脱离大陆沿岸的港口,航路开始难移到婆罗洲北部并下马六甲海峡,不再经过湄公河下游沿岸地区和克拉地峡,因此原本靠贸易起家的扶南国衰落,由于代表区域霸权的扶南国衰落,南中半岛陷入了政治真空,各地小国割据。取而代之的是在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逐渐形成了以控制海上贸易而强大的室利佛逝王国。这一时期印度教和佛教在东南亚进一步发展,各地开始出现早期的大型宗教建筑,各国君主利用宗教强化自己的统治,要求臣民宣示对自己效忠,并通过喝符水、立碑诅咒背叛者等方式恐吓臣民。同时东南亚的君主也君主开始将神化,他们往往以湿婆、毗湿奴、佛陀和菩萨自居,形成了具有东南亚特色的神王一体崇拜。Sambor Prei Kuk遗迹的真腊时代神庙802年—1275年,印度化帝国全盛时代这一时期是东南亚印度化国家全盛时期,而东南亚彻底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中南半岛上以水稻种植为主,控制水利的农业帝国,即高棉帝国,我们也称之为吴哥王朝,这一时期吴哥王朝几乎称霸整个中南半岛,因而我们一其兴衰的年代作为断代标准,在西面的缅甸也兴起了蒲甘王朝。吴哥王朝不断修建大型蓄水池,出了宗教含义外,也处于对于灌溉水利的控制,此外寺庙也会修建一定的水利设施,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以寺庙为中心的农耕社群,贵族集团通过对寺庙管辖来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另一部分是马来群岛地区形成的,因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这一地区的海上帝国强盛,包括苏门答腊岛的室利佛逝王国和爪哇的马打蓝王国、谏义里王国。室利佛逝因扼守马六甲海峡而垄断了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这损害了南印度霸主朱罗王朝的利益,后者分别于1025年和10637年两次远征室利佛逝,使其一度沦为朱罗附属国,抑制了室利佛逝的扩张。这给了东方的爪哇以机会,找达到因岛上覆盖火山灰而土地肥沃,从而农业十分发到,加上其扼守东方马古鲁群岛的香料贸易而迅速崛起。这一时期随着神王一体崇拜的成熟,东南亚古代大型建筑兴建的高峰期,统治者通过兴建大型建筑来彰显自己的合法性,印尼的婆罗浮屠就完工于这一时期,此外柬埔寨的吴哥窟的兴建与缅甸蒲甘诸多佛塔的兴建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诸多印度化帝国的强盛。吴哥窟1275—1511年,大分裂时代这一时期东南亚地区的主题是分裂割据与传统社会的崩解,13世纪初以素可泰王朝为首的泰人国家的崛起打破了吴哥王朝的霸权,此后双方战争不断,高棉失去了稳固的大陆霸权,其霸权逐渐向泰人诸国过度。1277年至1287年的元缅战争导致了蒲甘王朝的崩解,缅甸陷入大分裂,此后缅甸分裂为北部的阿瓦王朝、南部的勃固王朝、西方的阿拉干王朝,以及一系列效果。在越南北部新兴起的越南逐渐蚕食南部的印度化的占婆国,逐渐成为东南亚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高棉北部,高棉为了对抗西方素可泰和大城王朝的压力,支持当地的泰人建立了澜沧王国,是今天老挝的雏形。随着高棉为中心的国际体系的解体,中南半岛原来有寺庙为核心的农业社群逐渐解体。新兴的国家开始封建化的过程,其中以泰人的大城王朝为代表,大量封赐土地予贵族,并将土地上的农民交由贵族管理,从而将大量农民固着于土地之上。文化上,来自斯里兰卡的南传佛教逐渐取代了东南亚原来的大乘佛教和印度教成为中南半岛的主流信仰。南岛地区14世纪爪哇的满者伯夷一度称霸,它通过军事威慑力强迫周边小国崇拜化身为神的国王,从而推行曼荼罗式霸权。但这一时期穆斯林主导印度洋贸易,南岛地区的各小国为了吸引更多穆斯林商人而达到贸易的繁荣开始皈依伊斯兰教并大肆修建清真寺。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导致了以印度教信仰为基础的爪哇曼荼罗霸权的彻底崩解,各个小苏丹国如雨后春笋在南洋诸岛建立。其中最著名的是15世纪建立的马六甲苏丹国,但同时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和华人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马六甲苏丹国过于忽视这些非穆斯林群体的利益导致了国家内部的矛盾。这一时期西方人开始向东南亚渗透,1511年葡萄牙人攻破了马六甲苏丹国首都马六甲城标志着西方人正式插手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从而开启了新的时代。重建的马六甲苏丹国王国1511年—1680年,大陆霸权与南洋贸易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东南亚历史的黄金时代,在南洋地区虽然西班牙和葡萄亚等西方国家开始向东南亚渗透,但是同时它们对于东方货物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贸易的繁荣,一些新的贸易国家如亚齐苏丹国、特尔纳特苏丹国、班查尔苏丹国等国家陆续兴旺,这些国家开始与西方的殖民者争夺海上贸易的霸权,并一度与西方殖民者分庭抗礼。然而南洋地区的贸易繁荣比不过没有促进这一地区的原始资本积累,西方殖民者将大量财富转移到了西方世界。文化上伊斯兰教彻底传遍了整个南洋诸岛,仅有巴厘岛保持了印度教信仰。在大陆泰国和缅甸随着封建化系统的成熟和官僚制度的完善,逐渐成长为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从而开启了大国军师争霸的序幕。15世纪泰人的大城王朝彻底打败了高棉人称霸东南亚大陆地区,但不久西方的缅甸也统一于东吁王朝,这导致了泰缅两大国对于陆上霸权的长期争夺,东吁王朝在莽应龙统治时期长期占据上风,一度吞并大城王朝,但不久之后大城王朝一度复兴。在东方越南因分裂而放缓了扩张的趋势,但在此期间越南依然不断蚕食南方与西方的领土。这一时期老挝的澜沧王国虽然经济不发达,但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力量,勉强可以与强大的东吁王朝相抗衡。与南洋地区一样,这一时期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在中南半岛也彻底消失,南传佛教深入到社会的各方各面,僧侣集团逐渐强大,并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社会的发展。封建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于人口流动的限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虽然稳定了泰国和缅甸内部局势,但也严重限制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缅甸的莽应龙的雕像1680年—1945年,西方殖民时代17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转型,为了将东南亚打造为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以荷兰人和英国人为代表的殖民者开始加紧了对东南亚的侵略。荷属东印度公司和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南洋地区大肆扩张,到20世纪初荷兰几乎完全占领了南洋地区的诸岛,而马来亚地区则由英国控制。在大陆地区,缅甸、泰国和越南三国持续进行着军事争霸,而衰落的高棉和分裂的澜沧王国成为待宰的羔羊,他们都丝毫没有注意到西方的渗透。这一时期由于英国对印度的统一,将法国彻底赶出了南亚地区,法国转而谋求在东南亚立足。18世纪英国以英属印度为根据地入侵缅甸,这引起了法国的恐慌,为了防止英国在东南亚的一家独大,法国加速了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活动,通过利诱拉拢长期受泰国和越南欺凌的柬埔寨和老挝诸国,而后又通过中法战争占领了越南。而东帝汶和菲律宾早年已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占领,至此东南亚地区除泰国外全部被殖民者占据,泰国因作为英法两国的缓冲区而得以幸存。在西方的殖民活动下,资本主义得以在东南亚地区渗透,但大陆地区严格的封建制度以及南洋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导致了东南亚社会发展十分缓慢,造成了东南亚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东南亚由于远离欧洲,各国对于其殖民地的控制能力有限,二战爆发后,西方在东南亚的殖民体系因为二战中日本的侵略而解体。殖民下的东南亚(未画东帝汶为疏漏)1945年—今天,民族独立与发展时代由于二战导致了西方殖民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解体,东南亚也不例外。因此1945年后东南亚的民族独立活动声势浩大,此后东南亚十国先后独立,东帝汶因遭印尼吞并,直至2002年才于联合国斡旋下独立,至此形成了11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独立后的东南亚各国皆百废待兴,本土的传统经济尚未解体,因而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古代社会以来的各国的冲突依然在延续,加上美国的干涉,自独立以来东南亚军事冲突不断。为了应对现实的种种阻碍,1967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此后除东帝汶外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陆续加盟,加速了东南亚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同时东南亚诸国也成为国际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东盟旗帜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东南亚文化方面的论文

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云南各民族融合、演变、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建立滇王国以后,行政建制和区划经过无数次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云南。  元谋人:大约170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们,已能使用石斧之类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建造简易木结构房,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  庄跤入滇:公元前三世纪,庄跤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庄跤等将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云南,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  秦开五尺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份。  汉武开滇: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设益州郡,下属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为其中一个县,县城设在今祥云县的,“云南驿”。汉王朝调整了郡县,改变部落相立,不相统属的状况,带进了一些封建生产关系。这一时期青铜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耕作水平。高超的冶炼技术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各种青铜器物品的出土,显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大群被放牧的牛、马、绵羊和山羊与家畜猪、犬一道,标志了滇国发达的畜牧业。汉武帝还派唐蒙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汉王朝还组织人力开凿博南古道,日趋频繁的商贾往来,促进了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与缅甸、印度的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开滇。 诸葛亮治南:三国时期,现在的云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份地区统称为“南中”。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他采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当进入滇西地区洱海(大理一带)时,迅速平定了云南奴隶主贵族发动的叛乱,降服了当地大姓孟获,对孟获“七擒七纵”,使盂获心悦诚服地投降,井发誓永不造反。因此诸葛亮很快平定南中,云南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爨氏据滇:公元317年司马睿称帝,建东晋,东晋初年,由内地迁至云南的爨(音窜cuan)势力逐渐强大,爨琛自主为王,统治滇池地区,爨氏历统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区称作昆川(或昆卅),并与随、唐王朝保持经济文化联系。  六诏统一:公元738年贞观时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洱海为基地的“南诏国”,诏主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南诏历传13王,统治200余年。  段氏建立大理国:公元937年,段思平灭南诏建大理国,公元1117年,宋朝封大理首领为“云南节度使”,政治中心在洱海区域,以大理为都城,相传22世,共统治316年。在大理国统治期间,鄯阐城(今昆明)逐渐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其间留下了著名的“孔雀胆”的故事。  元跨革囊: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国,1267年封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 1271年其子被害身亡。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公元1276年,元朝已正式建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赛典赤到云南后,在经济上制定赋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在政治上,一改过去残酷屠杀的做法,代之以善民族关系,兴办教育、安定政治形势的政策。突出的如五百里滇池,原常泛滥成灾,赛典赤征召民工,凿开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经螳螂川流入金沙江通。

东南亚历史沿革东南亚”指亚洲东南部,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万。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部分。 世界各国习惯把越、老、柬、泰、缅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新、印尼、文、菲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群岛区和半岛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矿物以锡、石油、天然气、煤、镍、铝土矿、钨、铬、金等为重要。东南亚是柠檬、黄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槟榔、木菠萝、马尼拉麻等热带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盛产稻米、橡胶、香料、柚木 、木棉、金鸡纳霜及热带水果。 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东南亚地区又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全区约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另有200多万印度人,100多万其它国家的外来移民。 今天的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 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交往。近一二十年来,双方合作也是不断发展,已有很好的基础。广西处于中国走向东南亚的“门户地带”,具有承担起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海陆空最便捷通道的基础和潜力;在经济上看,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不小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在经贸、投资以及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态势良好。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广西与东盟各国贸易总额超过4.2亿美元,占广西对外贸易2成以上;截至2001年底,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7个东盟国家到广西投资的项目累计达到293个,实际利用外资近6亿美元。

东南亚文化论文题目

金融危机的原理如下: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区域的观念开始模糊,世界是一个互相依赖的共同体,我依赖你生产的袜子,你可能依赖我生产的矿石。 在一个岛上有一群人,岛上除了几样产量不大的生活必需品以外什么也生产不了,岛上的居民用一种叫RMB的贝壳,作为钱来花,就是椰子一个3贝壳,淡水一桶5贝壳等等。这时大家想生活的好一点,可是岛上又生产不出这么多东东。于是就想用自己的劳动力和别人换。 这个岛不远处有一个大岛,上面什么都有,人家使用一种叫做USD的贝壳做交易,于是小岛上的居民就到大岛上的工厂游说,我们这里工资低,原料便宜,没有土地使用费用,还免税,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吧。大岛上的有钱人觉的有道理就试着在小岛上开了一些工厂,可是马上问题就出现了,小岛上RMB和大岛上的USD是2:1的,也就是说在小岛卖2个贝壳的东东在大岛也要卖1个贝壳。大岛虽然有许多劣势但是因为工厂多,上下游配套的运输成本低,加上工人熟练,成本和小岛的产品没有太大的价格差。这个时侯小岛的酋长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岛上的巫师忽悠大家,小岛上的贝壳和大岛上的不一样,大岛上的有神力,所以值钱,我们的贝壳和他们的贝壳要8:1才合理。大家一听原来是酱紫呀,于是就用自己的8个贝壳换大岛上的一个贝壳了。这样小岛上的物价和工资就是大岛上的八分之一了,大岛上的公司就纷纷到小岛上来设厂,赚了大钱,他们把钱汇回大岛上发展科技,然后再把发展好的产品在小岛生产。这样过了30年。。。。。。 慢慢的大岛上的工厂就越来越少了,全变成了科研基地,同时出现了为科研基地里的人服务的行业,像剃头呀餐馆呀驴友呀医院等等,当然还有HD区,呵呵。大岛上的居民有好多钱,而且他们知道小岛上的工厂可以为他们未来带来更多的钱,于是他们就拼命的借钱炒房子、炒股票、炒花生!!!反正有什么炒什么!物价开始飞涨了!小岛上的酋长一看呵呵赚钱的机会来了,赶快串通巫师,又把RMB和USD的价格定在了6:1,这样小岛的产品也普涨了25%。突然有一天大岛的人们发现所有的东东都炒不上去了,因为没有人接手呀,东西太贵,卖不掉了,于是赶快竞相压价,想把自己的东东卖掉,市场上一下全是东东没有买主。小岛上的工厂主一看自己生产的东东卖不掉了。只好关了工厂回大岛去。这一下小岛可炸了窝喽!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都是可恶的酋长和巫师搞的鬼,去找他们算账!!!这时候酋长和巫师更着急,怎么办呢?眼看着自己舒适的生活不保了。这时候巫师出了个主意。。。第二天酋长宣布进行一个聪明绝顶潇洒盖世全无敌的4万亿贝壳救市计划,就是让所有岛民都到岛上搬石头运到海边,再从海边把石头搬回来,每人每天1000 RMB贝壳,工资由酋长出!!!小岛的居民们马上激动万分统统流下了热泪,在歌颂了英明的领导,并跳了一段草裙舞以后就回家了。总算是解了酋长和巫师的燃眉之急,可是长此以往酋长虽然FB,也没有这么多贝壳往里填呀!巫师这时候又想出了一招。。。又过了一天,巫师出面了,他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哎呀!我昨天被驴踢了,在朦胧中来到了仙界,见到了神仙mm,神仙mm说我们的贝壳和大岛的贝壳要20:1呀!要不然就有天灾海啸了!”大伙儿一听可吓坏了,赶紧按巫师说的做,这样小岛的贝壳和大岛的贝壳就是20:1了。。。 话说大岛的商人自从从小岛撤资之后回到大岛,每日精神恍惚,想想自己在小岛的生活那是多么惬意呀!每天XO喝着,鲍鱼吃着,还有小岛的美女陪着,何其快哉!现在又是何等凄惨!这一日收听大岛上的胡诌广播电台的广播,广播里说小岛为了预防海啸,已经将贝壳的比值降到20:1了,东西卖的好好好便宜呀!!!他赶快算了算,咦!要是这么便宜的话,在小岛设厂还是有赚的,于是他赶紧回去又在小岛设厂了。这时候小岛的居民听说工厂又开了,纷纷回到工厂上班,那个大岛的商人又赚到了,大岛的科研机构也重开了,于是循环又开始了。。。。希望采纳

朋友写这东西先要先大体了解文化差异!有差异才会出现迁移当然,其他很多因素也起到作用的你慢慢研究哦,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仅供参考-/user0/62/html/html中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真正“底色”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像,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事实上,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张立文------------------------------------------------------------------------------------------------------%D6%D0%C7%EF+%CE%C4%BB%AF%B4%AB%B3%D0&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东盟自由贸易区从1967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35年的发展历程,被视为发展中国家间最成功的区域性组织之一。虽然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盟经济合作的评价不一,但东盟各国的经济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出台使东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东盟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快了。   众所周知,自由贸易在长期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东南亚文化方面的论文怎么写

ok,这个我能够写的东南亚历史越南历史文化什么时间要呢

应从李原总统出发,他代表新加坡的各种历史。

  • 索引序列
  • 东南亚文化方面的论文题目
  • 东南亚文化方面的论文选题
  • 东南亚文化方面的论文
  • 东南亚文化论文题目
  • 东南亚文化方面的论文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