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网址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网址

发布时间: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网址

一 学术专著   1、《东晋文化》(合著者:傅江),南京出版社,2005年9月。2、《中国墓葬史》(编著),广陵书社,2009年7月。  3、《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二 合著、参著  1、《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修订出版。  2、《中国历史文献学》(张大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中华文物鉴赏》(罗宗真、秦浩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  4、《隋唐考古》(秦浩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六朝经济史》(许辉、蒋福亚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6、《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大辞典》(唐嘉弘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7、《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范金民主编,分卷主编胡阿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本人执笔:1,《六朝农业经济概说》,第170-227页;2,《再论六朝江南的麦作》,第271-305页;3,《东晋的“度田税米”制与土断的关系》,第306-343页;4,《论江南在唐帝国时期的地位演变》,第344-356页;5,《20世纪日本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研究》,第440-497页。  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苏新宁主编)第6章《考古学》,第222-27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三 译著  1、《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2、《中国文明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又收入张明杰主编“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丛书,中华书局,2008年。  3、《日本国立三馆所藏国宝数位处理作品解题》,平凡社(东京),2001年。  4、《中国·南京云锦》(日文版),南京出版社,2003年。  5、《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合译者:伍跃、杨文信),总804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  6、《内藤湖南的世界──亚洲再生的思想》(合译者:马彪、胡宝华、李济沧),总380页,三秦出版社,2005年。  7、《居延汉简研究》,上、下册,总604页,500千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四 学术论文   1、《论唐代江南在唐帝国地位的演变》,载《古代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三秦出版社,1989年。  2、《唐代江南灾荒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3、《试论六朝江南之麦作业》,《中国农史》1990年第3期。  4、《滂民考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5、《后赵浮海抄略散论》,《南京史志》1991年第3期。  6、《江苏境内的汉代王陵》,《江苏侨声》1992年第3期。  7、《唐代水旱赈恤、蠲免的实质与实效》,《中国农史》1993年第1期。  8、《菰菜、莼羹、鲈鱼脍与吴人的相思》,载《六朝史论集》,黄山书社,1993年。  9、《曹魏租调制度につての一考察——特にその租额问题を中心として——》,《史林》(日本京都)第81卷第6号,1998年11月。  10、《〈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跋》,《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11、《〈观世音应验记〉の六朝隋唐における著录と流布》,《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1卷第6号,1999年6月。  12、《幕末明治时期的中国见闻录与宇野哲人的〈中国文明记〉》,《中国文明记》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  13、《战国秦汉大小亩制新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八期,1999年。  14、《〈观世音应验记〉的发现、研究及其在六朝隋唐时期的著录和流布》,《传统文化研究》第7辑,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  15、《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6、《论东晋的度田税米制——特别是从其与土断的关系来看》,《中国史研究》(韩国大邱)第8号,2000年。  17、《西晋の占田、课田、租调制の再检讨》,《东洋史研究》(日本京都)第59卷第1号,2000年。  18、《东晋の哀帝——哀帝を通してみた东晋前、中期の政治と社会》,《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2卷第8号,2000年。  19、《遣唐使的虚像与实像》,《日本新华侨报》第37-40期连载,2000年7月8日- 8月8日。  20、《西晋诸侯分食制度考实》,《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1、《评点校本〈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文史》2001年第4期。  22、《东晋的哀帝——东晋前中期的政治与社会》,载《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社,2002年。  23、《九品相通:再论魏晋时期的户调》,《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1期。  24、《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亟需认识的两个问题》,《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6日遗产周刊。  25、《日本对文化遗产的界定》,《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13日遗产周刊。  26、《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财政预算与相应政策》,《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0日遗产周刊。  27、《日本京都、奈良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7日遗产周刊。  28、《千年历史、百年大计:日本奈良、京都文化遗产保护四例》,《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5日遗产周刊。  29、《书评: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中国学术》第16期,307-313页,2004年3月。  30、《南京司家山出土谢氏墓志研究》,《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2-40页。  31、《读西安出土姚无陂墓志》,《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第97-102页。  32、《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志研究》,载牟发松主编《“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319-336页。  33、《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的新思路》,《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26-38页。  34、《论南京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性质》,《文物》2006年第4期,第58-68页。  35、《四—五世纪における东アジア世界の形成と东晋南朝 ——中国侧の史料を中心として——》,载田中良之、川本芳昭编《东アジア古代国家论》,すいれん舍,2006年4月,第298―323页。  36、《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上)》,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群言出版社,2006年,第257―264页。  37、《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下)》,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5辑,群言出版社,2007年,第319―322页。  38、《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墓主身份蠡测——以随葬品的考察为中心》,《文史》2008年第1辑,第31―49页。  39、《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明州、台州官文书三种》,载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248页。  40、《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6期,2008年11月,第32―43页。  41、《论洗砚池晋墓出土漆器的官工产品性质》,《南京博物院集刊》第10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2月,第47―50页。  42、《中国考古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1期,2009年1月,第50―55页。  43、《四至五世纪东亚世界的形成与东晋南朝》,载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61―275页。  44、《六朝建康城的研究、发掘与复原》,载《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编委会编《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76―292页。五 译文   1、《回教传入中国及其批判——隋开皇年间说》,《中国回族研究》第1辑,1991年。  2、《简牍的古文书学研究》,《简帛研究》第3辑,1998年。又载《安作璋》,泰山出版社  3、《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商周春秋历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5期。  4、《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6期。  5、《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7期。  6、《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  7、《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8、《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9、《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3期。  10、《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9期。  11、《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5期。  12、《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0期。  13、《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6期。  14、《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10期。  15、《礼忠简、徐宗简研究的展开——以居延新简的发现为契机》,载本书编委会编《安作璋先生史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第357-372页,齐鲁书社, 2007年。  16、《关于东汉边郡统治的一个考察——以放弃和重建为线索》,载《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 2006年度》第109-1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教学情况本科: 隋唐考古、中国历史文选  硕士:汉唐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史料学、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史研究与方法、中国古代史通论   博士: 中国中世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基础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研究

1、《宋代安抚使考》,齐鲁书社,1997年3月。2、《司马光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3、《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4、《五代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7月。 1、《五代削藩制置初探》,《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3期。2、《宋代的军、知军、军使》,《史学月刊》1990年第5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3、《也谈北宋转运司的治所》,《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第2期。4、《宋朝东南将兵多置将副》,《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5、《宋泾原、环庆路治所考述》,《史学月刊》1995年第4期。6、《试论宋代地方统兵体制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史学月刊》1996年第2期。7、《略论宋代知州制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8、《试论伪齐国的疆域与政区》,《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9、《略论北宋前期官制中的比品和序班》,《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0、《关于北宋转运司治所问题上“首州论”的再讨论》(田志光、李昌宪),《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11、《北宋前期官品令复原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2、《金朝京府州县司制度述论》,《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3期。13、《从〈水浒传〉谈宋代社会》,《新世纪图书馆》2013年第2期。14、《“法祖”与“自治”——周必大国家中兴观及其当代启示》(邹锦良、李昌宪),《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地址

刊名: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SocialSciences);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Mathematical Biquarterly);主办:南京大学周期:双月;双月;半年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中文;ISSN:0469-5097;1007-7278;0469-5097CN:32-1169/N;32-1084/C;32-1169/N邮发代号:28-2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5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的相对要好投一些我上半年就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上面,找闻闻论文网帮我操作的,2个月就录用了,但是需要保证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创新点, 闻闻论文的老师帮我改了一大半,额,如果没时间就找高手帮忙吧,呵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

[参考文献][1]东方兰论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J]文学研究,1940,(5):[2]方平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3]方平莎士比亚“天鹅之歌”—《暴风雨》赏析[J]名作欣赏,1995,(1):[4]郭华敏论《暴风雨》中的基督教隐喻系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110-113,[5]贺祥麟莎士比亚[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6]华泉坤 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46-52,[7]亢西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辞典[Z]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8]李蕾《暴风雨》情节的深层隐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3):77-80,[9]彭镜禧发现莎士比亚—台湾莎学论述集[C]台湾:猫头鹰出版社,[10]邵旭东 王忠祥《暴风雨》的主题及其它[A]阮坤莎士比亚新论—武汉国际莎学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李伟民; 何处是安妥灵魂的精神家园——哈姆莱特形象认识辨析 [J];四川戏剧; 2003年06期姜桂栩;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基督教文化视角检视 [J];文史哲; 2003年05期于凤保;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文化 [D];安徽大学; 2007年陈敦;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从《威尼斯商人》说开去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5期李玉莲;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89年04期肖四新; 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解读 [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05期王本朝; 论宗教文化对西方文学悲剧意识的影响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04期从丛; 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5期从丛; 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01期赵晓梅;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亚创作 [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1期王鹏;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忏悔母题 [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1期李伟昉; 莎士比亚与《圣经》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黄龙; 莎士比亚文艺观溯源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01期Frye, Roland Mushat; Shakespeare and Christian Doctrine [M];; 1963年李伟民; 莎士比亚研究——构筑起心灵的家园——兼评张冲的《莎士比亚专题研究》 [J];外语研究; 2007年02期李伟民; 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年01期焦晓燕; 哈代小说与基督教文化 [D];南京师范大学; 2007年钱佼汝; 小写的后现代主义:点点滴滴[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60-65孙家琇;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72-80张冲; 当代西方莎士比亚变奏二十年(1965—1985)[J]; 外国文学评论; 1992年01期; 123-129王田葵; 试论拜伦诗歌“惊人的莎士比亚式的丰富多彩”——十九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历程论(四)[J]; 零陵学院学报; 1990年04期; 66-73方平; 小精灵蒲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观——《仲夏夜之梦》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93-99郑土生,肇星; 浅论莎士比亚的艺术特点[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0-106卞之琳; 了与不了:莎士比亚悲剧研究纪程——《莎士比亚悲剧论痕》前言[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7-110钱佼汝; 美国新派批评家乔纳森·卡勒和分解主义[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2-24乔纳森·卡勒,钱佼汝; 当前美国文学批评中争论的若干问题[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5-32朱虹; 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J];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01期; 90-94汪义群; 莎士比亚宗教观初探 [J];外国文学评论; 1993年03期; 117-124张慧荣; 从《冬天的故事》看莎士比亚的中立女性观 [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64-66智慧的作用 [J];领导文萃; 1996年09期; 87再说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3期; 154-155阅读莎士比亚 [J];博览群书; 2004年12期; 70杜革非; 分析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英文) [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2期; 24-25马太·阿纳德原,曲文敏; 《莎士比亚赞》 [J];河西学院学报; 1988年02期; 104-105天章; 西柏林世界莎士比亚大会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6年03期; 73-76许国璋; 莎士比亚十二赞 [J];外国文学; 1981年07期; 65-72萧莎; 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1期; 151-152孙丽丽; 从毁灭到拯救 [D];山东师范大学; 2003年厉彦花; 论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中的宗教观 [D];山东师范大学; 2006年孙海西;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观比较 [D];山东大学; 2005年矫福军; 莎士比亚悲剧的思想意蕴 [D];吉林大学; 2004年宋艳;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 [D];安徽大学; 2005年黄凌; 《乌托邦》与圣经暨莫尔的宗教观 [D];河南大学; 2006年徐剑莹;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 [D];安徽大学; 2006年王彦;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圣经原型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孙珍; 背弃与顿悟 [D];山东师范大学; 2004年董莉; 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陈茂庆; 戏剧中的梦幻 [D];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王志耕; 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 [D];北京师范大学; 2000年臧天婴; 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陈少辉; 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桑迪欢; 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 [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C]; 2002年裘克安; 莎士比亚日在中国 [N];人民日报; 2002年雷鸣; 莎士比亚经典的现代话题 [N];中国妇女报; 2004年洪蔚; 当莎士比亚遇上电影 [N];科学时报; 2004年许钧; “遭遇”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书评人 马淑艳; 当莎士比亚戴上童话面具 [N];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英〕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 原汁原味品莎翁 [N];光明日报; 2004年裘克安; 有关莎士比亚的一些事实 [N];光明日报; 2000年兰守亭; 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4年易沉; 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通讯员 杨英姿 记者 余传诗; 《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 [N];中华读书报; 2007年

刊名: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SocialSciences);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Mathematical Biquarterly);主办:南京大学周期:双月;双月;半年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中文;ISSN:0469-5097;1007-7278;0469-5097CN:32-1169/N;32-1084/C;32-1169/N邮发代号:28-2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5

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官网网址

[1]张志鹏,深化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策略,《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2]高波、张志鹏,“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培育与南京市地点竞争力提升”,《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增刊。[3]高波、张志鹏,“文化与经济发展:一个文献评述”,《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4]高波、张志鹏,“文化成本约束与企业文化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F31《工业企业管理》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5]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0期“学术卡片”摘要转载。《新华文摘》2004年第24期 篇目辑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4000字。[6]高波、张志鹏,“城市文化扩展与企业家精神形成”,《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增刊。[7]张志鹏,“中国缺少‘格林斯潘宏观调控’的产权基础”,《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9月。[8]张志鹏,“经济学视野的宗教信仰市场”,《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10月。[9]张志鹏,“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3期。[10]张志鹏,“企业文化选择与资源配置:激励理论的一个新视角”,《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1]张志鹏,“剖析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几个伪问题”,《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3月。[12]张志鹏,“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天府新论》2005年第5期。[13]张志鹏,“公司治理创新:从企业文化视角的解释”,《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7期。[14]张志鹏,“劳动市场行为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05第4期。[15]张志鹏,“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学术前沿》2005年第3期。[16]张志鹏,“企业文化选择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7]高波、张志鹏,“文化约束与文化投资:对南京市民营企业成长的一种解读”,《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增刊。[18]高波、张志鹏,“文化成本:概念与范式”,《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19]和萍、张志鹏,“品牌的经济学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0]张志鹏、王仕军,企业文化:从管理学走进经济学,《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4期。[21]高波、张志鹏,文化视角的企业理论:综合与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22]张志鹏,论企业家精神向企业文化的扩展,《管理研究》2006第2期。[23]张阳、张志鹏,基于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多元战略创新:机制、模式与路径,东方管理评论(第1辑),2007年3月,复旦大学出版社。[24]张志鹏,长三角创新之谜: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诠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25]张志鹏,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增长:趋同或分化,《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26]汪群、张志鹏 张阳,跨国文化战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竞争力,《经济导刊》2007年第8期。[27]张志鹏,觉醒、认同与合约的重订——读《第四次大觉醒及平等主义的未来》,《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6期。[28]张志鹏、张耀文,城市转型、产业集聚与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保增长、促转型”与南京跨越式发展高层论坛专辑。[29] 季红军、张志鹏、荆磊,信息化条件下陆军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路径探讨,《中国国防经济》,2010年第2期。[30]张志鹏,灵性资本:内涵、特征及其在转型期中国的作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宗教》2010年第4期全文复印。[31] 张志鹏,不该忽视的经济周期常识,《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3期。[32]孙建波、张志鹏,主动城市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依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该文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22期转摘。[33]张志鹏、张耀文,创意城市与城市发展的动态路径:南京的应用,《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专辑。[34]孙建波 张志鹏 ,反周期政策作用下的资产收益特征变化,《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35]张志鹏,社会资本、宗教资本与传教策略—对宁夏基督宗教传播的一个解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张志鹏,信仰均衡、制度环境与基督徒企业家的行为选择,第7届宗教社会科学研讨会论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2] 张志鹏,哈耶克的宗教演化论及其对中国转型启示,The Six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Hayek Society,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2010。[3] 张志鹏,基督宗教在宁夏的传播:阻力与策略,“边缘与多元: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中西文化交流——以基督宗教的传播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兰州·兰州大学,2010。[4]张志鹏,转型期中国的灵性资本:源于本土还是全球?《第六届宗教社会科学研讨会》,2009,无锡。[5]张志鹏,宗教信仰与经济增长:如何解释中国奇迹?,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北京。[6]张志鹏,竞争、代价与增长:对南京基督教团体的分析,第四届中国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上海。[7]张志鹏,发现信仰市场:从宗教经济学的一个启示,第三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2006,北京。[8]张志鹏,战略成功因素:对中国企业管理者认知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2006年研讨会,南京。 [1]在《中国民族报》开设“宗教变迁与经济发展系列随笔”,已撰写发表随笔102篇(每周1篇)。[2]在《上海证券报》发表财经评论9篇。 [1]张志鹏,家庭时间分配与教堂出席(Corry Azzi, Ronald Ehrenberg),《制度经济学研究》,2009年第3期。

一 学术专著   1、《东晋文化》(合著者:傅江),南京出版社,2005年9月。2、《中国墓葬史》(编著),广陵书社,2009年7月。  3、《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二 合著、参著  1、《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修订出版。  2、《中国历史文献学》(张大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中华文物鉴赏》(罗宗真、秦浩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  4、《隋唐考古》(秦浩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六朝经济史》(许辉、蒋福亚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6、《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大辞典》(唐嘉弘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7、《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范金民主编,分卷主编胡阿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本人执笔:1,《六朝农业经济概说》,第170-227页;2,《再论六朝江南的麦作》,第271-305页;3,《东晋的“度田税米”制与土断的关系》,第306-343页;4,《论江南在唐帝国时期的地位演变》,第344-356页;5,《20世纪日本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研究》,第440-497页。  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苏新宁主编)第6章《考古学》,第222-27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三 译著  1、《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2、《中国文明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又收入张明杰主编“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丛书,中华书局,2008年。  3、《日本国立三馆所藏国宝数位处理作品解题》,平凡社(东京),2001年。  4、《中国·南京云锦》(日文版),南京出版社,2003年。  5、《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合译者:伍跃、杨文信),总804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  6、《内藤湖南的世界──亚洲再生的思想》(合译者:马彪、胡宝华、李济沧),总380页,三秦出版社,2005年。  7、《居延汉简研究》,上、下册,总604页,500千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四 学术论文   1、《论唐代江南在唐帝国地位的演变》,载《古代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三秦出版社,1989年。  2、《唐代江南灾荒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3、《试论六朝江南之麦作业》,《中国农史》1990年第3期。  4、《滂民考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5、《后赵浮海抄略散论》,《南京史志》1991年第3期。  6、《江苏境内的汉代王陵》,《江苏侨声》1992年第3期。  7、《唐代水旱赈恤、蠲免的实质与实效》,《中国农史》1993年第1期。  8、《菰菜、莼羹、鲈鱼脍与吴人的相思》,载《六朝史论集》,黄山书社,1993年。  9、《曹魏租调制度につての一考察——特にその租额问题を中心として——》,《史林》(日本京都)第81卷第6号,1998年11月。  10、《〈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跋》,《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11、《〈观世音应验记〉の六朝隋唐における著录と流布》,《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1卷第6号,1999年6月。  12、《幕末明治时期的中国见闻录与宇野哲人的〈中国文明记〉》,《中国文明记》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  13、《战国秦汉大小亩制新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八期,1999年。  14、《〈观世音应验记〉的发现、研究及其在六朝隋唐时期的著录和流布》,《传统文化研究》第7辑,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  15、《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6、《论东晋的度田税米制——特别是从其与土断的关系来看》,《中国史研究》(韩国大邱)第8号,2000年。  17、《西晋の占田、课田、租调制の再检讨》,《东洋史研究》(日本京都)第59卷第1号,2000年。  18、《东晋の哀帝——哀帝を通してみた东晋前、中期の政治と社会》,《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2卷第8号,2000年。  19、《遣唐使的虚像与实像》,《日本新华侨报》第37-40期连载,2000年7月8日- 8月8日。  20、《西晋诸侯分食制度考实》,《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1、《评点校本〈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文史》2001年第4期。  22、《东晋的哀帝——东晋前中期的政治与社会》,载《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社,2002年。  23、《九品相通:再论魏晋时期的户调》,《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1期。  24、《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亟需认识的两个问题》,《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6日遗产周刊。  25、《日本对文化遗产的界定》,《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13日遗产周刊。  26、《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财政预算与相应政策》,《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0日遗产周刊。  27、《日本京都、奈良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7日遗产周刊。  28、《千年历史、百年大计:日本奈良、京都文化遗产保护四例》,《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5日遗产周刊。  29、《书评: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中国学术》第16期,307-313页,2004年3月。  30、《南京司家山出土谢氏墓志研究》,《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2-40页。  31、《读西安出土姚无陂墓志》,《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第97-102页。  32、《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志研究》,载牟发松主编《“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319-336页。  33、《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的新思路》,《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26-38页。  34、《论南京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性质》,《文物》2006年第4期,第58-68页。  35、《四—五世纪における东アジア世界の形成と东晋南朝 ——中国侧の史料を中心として——》,载田中良之、川本芳昭编《东アジア古代国家论》,すいれん舍,2006年4月,第298―323页。  36、《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上)》,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群言出版社,2006年,第257―264页。  37、《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下)》,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5辑,群言出版社,2007年,第319―322页。  38、《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墓主身份蠡测——以随葬品的考察为中心》,《文史》2008年第1辑,第31―49页。  39、《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明州、台州官文书三种》,载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248页。  40、《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6期,2008年11月,第32―43页。  41、《论洗砚池晋墓出土漆器的官工产品性质》,《南京博物院集刊》第10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2月,第47―50页。  42、《中国考古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1期,2009年1月,第50―55页。  43、《四至五世纪东亚世界的形成与东晋南朝》,载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61―275页。  44、《六朝建康城的研究、发掘与复原》,载《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编委会编《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76―292页。五 译文   1、《回教传入中国及其批判——隋开皇年间说》,《中国回族研究》第1辑,1991年。  2、《简牍的古文书学研究》,《简帛研究》第3辑,1998年。又载《安作璋》,泰山出版社  3、《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商周春秋历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5期。  4、《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6期。  5、《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7期。  6、《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  7、《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8、《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9、《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3期。  10、《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9期。  11、《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5期。  12、《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0期。  13、《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6期。  14、《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10期。  15、《礼忠简、徐宗简研究的展开——以居延新简的发现为契机》,载本书编委会编《安作璋先生史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第357-372页,齐鲁书社, 2007年。  16、《关于东汉边郡统治的一个考察——以放弃和重建为线索》,载《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 2006年度》第109-1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教学情况本科: 隋唐考古、中国历史文选  硕士:汉唐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史料学、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史研究与方法、中国古代史通论   博士: 中国中世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基础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网址

这里网址 里面有相关回答 希望能帮上你

刊名: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SocialSciences);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Mathematical Biquarterly);主办:南京大学周期:双月;双月;半年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中文;ISSN:0469-5097;1007-7278;0469-5097CN:32-1169/N;32-1084/C;32-1169/N邮发代号:28-2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5

12005年美国纸和纸板贸易逆差缩小福建纸业信息2006/12美国橡胶制品贸易逆差至2005年9月底增长25%何敏现代橡胶技术2006/023全球经济失衡原因及其调整方式——基于美国贸易逆差与长期利率的因果研究肖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研究瞿孝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5美国储蓄不足和全球储蓄过剩是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朱颖国际贸易问题2006/086美国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原因探析刘颖卓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097英国的FDI、贸易与企业利润和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墨黛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8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兼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比较分析柳剑平世界经济研究2006/07  9中国的汇率政策与美国的贸易逆差刘淄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02  10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原因及其现行政策的探析吴毅经济论坛2006/06  11美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变动与贸易逆差刘志梅上海经济研究2006/04  12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沈君克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13美国贸易逆差的可持续性:调整及其影响姚枝仲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14美国相对贸易逆差与贸易保护政策的失灵王晓雷当代财经2006/04  15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形成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孙黎黎商业经济2006/01  16美国贸易逆差:不能对你无所谓闻吾大经贸2005/04  17巨额贸易逆差与美国经济增长并存:美元因素及其隐忧刘建江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18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储蓄缺口关系分析肖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08  19人民币升值与美国贸易逆差的经济学分析赵子铱商场现代化2005/24  20美国贸易逆差探析邢丽娟商场现代化2005/21  21美国贸易逆差原因探析彭福永世界经济研究2005/05  22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的理论透视梁碧波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2  23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共存的机理刘建江国际经贸探索2005/04  24透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的合理性刘建江国际贸易问题2005/07  25美国巨额贸易逆差能维持吗黄燕君国际贸易问题2005/04  26美国贸易逆差缘何激增苗迎春金融信息参考2004/04  27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解析张远鹏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06  28美国贸易逆差:增长惯性与可持续性李石凯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05  29中美贸易逆差与美国贸易保护的转变穆良平国际经济评论2004/05  30美国贸易逆差:增长惯性与可持续性李石凯当代财经2004/10  31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剖析廉云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07  32美国的贸易逆差及中美贸易摩擦成因探析石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33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对美国制造业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李未无财贸经济2004/03  34新时期美国贸易逆差的三大悖论及其原因分析苗迎春管理科学2004/01  35美国失业率与美中贸易逆差无关姜长和中国统计2004/03  36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对经济繁荣的特殊贡献分析涂玉华经济经纬2004/01  37影响美国贸易逆差的非价格竞争因素分析李树杰对外经贸实务2004/02  38从新型国际分工看美国贸易逆差陈宝森世界知识2003/10  39扭转美国贸易逆差的一个建议沃伦·E·巴菲特中国企业家2003/12  40中美巨额贸易逆差根在美国张汉林中国改革2003/12  41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姚枝仲世界经济2003/03  42试论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其调整问题卞亚军世界经济研究2003/07  43如何看待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马小林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2/01  44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分析宋玉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11  45美国贸易逆差的真正原因探析李明武经济师2002/04  46是盈余还是赤字: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探析刘建江国际贸易问题2002/06  47论贸易逆差与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李明武学术论坛2001/01  48巨额贸易逆差对美国新经济的影响刘丽伟辽宁经济2001/11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的相对要好投一些我上半年就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上面,找闻闻论文网帮我操作的,2个月就录用了,但是需要保证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创新点, 闻闻论文的老师帮我改了一大半,额,如果没时间就找高手帮忙吧,呵呵

  • 索引序列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网址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地址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
  • 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官网网址
  • 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网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