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发布时间:

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科学规划,是绿色发展的前提。我们必须依据五中全会《建议》的要求,把推进绿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中,科学布局绿色发展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强化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扎实有效地抓好落实,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区,实现资源与项目的最佳配置。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是绿色发展的核心。一方面,大力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改变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退化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不断提高经济绿色发展程度。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和大力推行绿色消费,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家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节能住宅等产品,发展城市绿色交通,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鼓励和引导公众在生活方式上加快向绿色消费转变,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改革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健全完善绿色发展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严格遵守决策程序,坚持绿色标准,把好绿色关口,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项目投资等源头上控制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用制度红线守住绿色底线,用制度红利保障绿色发展行之久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大胆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强化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建立具有强制力、权威性和高效率的规则体系,用法治来调整利益格局、规范行为秩序,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抓紧制定、修改和完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与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对绿色发展重大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确保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要加强对环境资源、生态建设的司法保护,依法惩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建设的犯罪行为。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推进绿色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使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绿色发展才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绿色文化宣传教育,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要组织、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的公益活动和全民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普及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引导人民群众崇尚节约、低碳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扩展资料中国“绿色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2006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所确定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需要将中国纳入科学发展轨道。这也是我国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阶段,我们希望中国争取能够在202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从高增长变成低增长,甚至零增长。第二步,2020年到2030年是提前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也应该进入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阶段,力争将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这个减排比例即使在全世界来看也还是比较高的。第三步,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实现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中国需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进一步大幅下降,并且与世界同步。根据世界的减排路线图,全球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到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一半,因此中国也应该将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落实绿色发展举措

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新常态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绿色发展,注重的就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明天是雾霾灰还是天空蓝。眼下,PM5的数值时时牵动着人们的目光。高楼多了、钱包鼓了,清澈的河水、洁净的空气却成了奢侈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现代化。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民众对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只有绿色发展,才是永续发展。扩展资料:创新发展才能避免动力衰退,协调发展才能避免失衡失重,绿色发展才能避免环境透支,开放发展才能避免画地为牢,共享发展才能避免社会动荡。五大发展理念彼此支撑、相互促进,回答的是新常态下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着眼的是新方位上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理念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如果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蓝图再清晰、方向再明确,也难以把新理念转化为新成效。把握新方位、践行新理念,需要激发新状态。

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是

绿色发展就是关注环保以保护自然,不污染环境为前提向污染说不环保一票否决

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科学规划,是绿色发展的前提。我们必须依据五中全会《建议》的要求,把推进绿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中,科学布局绿色发展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强化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扎实有效地抓好落实,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区,实现资源与项目的最佳配置。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是绿色发展的核心。一方面,大力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改变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退化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不断提高经济绿色发展程度。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和大力推行绿色消费,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家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节能住宅等产品,发展城市绿色交通,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鼓励和引导公众在生活方式上加快向绿色消费转变,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改革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健全完善绿色发展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严格遵守决策程序,坚持绿色标准,把好绿色关口,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项目投资等源头上控制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用制度红线守住绿色底线,用制度红利保障绿色发展行之久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大胆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强化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建立具有强制力、权威性和高效率的规则体系,用法治来调整利益格局、规范行为秩序,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抓紧制定、修改和完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与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对绿色发展重大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确保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要加强对环境资源、生态建设的司法保护,依法惩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建设的犯罪行为。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推进绿色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使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绿色发展才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绿色文化宣传教育,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要组织、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的公益活动和全民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普及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引导人民群众崇尚节约、低碳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扩展资料中国“绿色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2006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所确定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需要将中国纳入科学发展轨道。这也是我国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阶段,我们希望中国争取能够在202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从高增长变成低增长,甚至零增长。第二步,2020年到2030年是提前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也应该进入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阶段,力争将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这个减排比例即使在全世界来看也还是比较高的。第三步,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实现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中国需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进一步大幅下降,并且与世界同步。根据世界的减排路线图,全球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到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一半,因此中国也应该将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落实绿色发展举措

1、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上着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战略任务。2、在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上着力。发展方式决定着发展效果。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3、在发挥绿色发展机制作用上着力。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4、在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上着力。当今时代,绿色发展已由产业末端治理,致力从生产绿色化扩展到消费绿色化,消费绿色化的核心是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

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科学规划,是绿色发展的前提。我们必须依据五中全会《建议》的要求,把推进绿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中,科学布局绿色发展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强化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扎实有效地抓好落实,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区,实现资源与项目的最佳配置。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是绿色发展的核心。一方面,大力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改变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退化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不断提高经济绿色发展程度。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和大力推行绿色消费,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家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节能住宅等产品,发展城市绿色交通,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鼓励和引导公众在生活方式上加快向绿色消费转变,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改革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健全完善绿色发展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严格遵守决策程序,坚持绿色标准,把好绿色关口,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项目投资等源头上控制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用制度红线守住绿色底线,用制度红利保障绿色发展行之久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大胆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强化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建立具有强制力、权威性和高效率的规则体系,用法治来调整利益格局、规范行为秩序,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抓紧制定、修改和完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与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对绿色发展重大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确保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要加强对环境资源、生态建设的司法保护,依法惩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建设的犯罪行为。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推进绿色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使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绿色发展才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绿色文化宣传教育,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要组织、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的公益活动和全民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普及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引导人民群众崇尚节约、低碳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扩展资料中国“绿色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2006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所确定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需要将中国纳入科学发展轨道。这也是我国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阶段,我们希望中国争取能够在202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从高增长变成低增长,甚至零增长。第二步,2020年到2030年是提前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也应该进入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阶段,力争将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这个减排比例即使在全世界来看也还是比较高的。第三步,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实现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中国需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进一步大幅下降,并且与世界同步。根据世界的减排路线图,全球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到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一半,因此中国也应该将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落实绿色发展举措

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科学规划,是绿色发展的前提。我们必须依据五中全会《建议》的要求,把推进绿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中,科学布局绿色发展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强化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扎实有效地抓好落实,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区,实现资源与项目的最佳配置。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是绿色发展的核心。一方面,大力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改变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退化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不断提高经济绿色发展程度。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和大力推行绿色消费,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家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节能住宅等产品,发展城市绿色交通,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鼓励和引导公众在生活方式上加快向绿色消费转变,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改革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健全完善绿色发展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严格遵守决策程序,坚持绿色标准,把好绿色关口,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项目投资等源头上控制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用制度红线守住绿色底线,用制度红利保障绿色发展行之久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大胆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强化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建立具有强制力、权威性和高效率的规则体系,用法治来调整利益格局、规范行为秩序,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抓紧制定、修改和完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与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对绿色发展重大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确保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要加强对环境资源、生态建设的司法保护,依法惩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建设的犯罪行为。落实绿色发展举措,必须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推进绿色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使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绿色发展才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绿色文化宣传教育,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要组织、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的公益活动和全民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普及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引导人民群众崇尚节约、低碳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扩展资料中国“绿色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2006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所确定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需要将中国纳入科学发展轨道。这也是我国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阶段,我们希望中国争取能够在202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从高增长变成低增长,甚至零增长。第二步,2020年到2030年是提前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也应该进入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阶段,力争将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这个减排比例即使在全世界来看也还是比较高的。第三步,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实现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中国需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进一步大幅下降,并且与世界同步。根据世界的减排路线图,全球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到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一半,因此中国也应该将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落实绿色发展举措

绿色发展,顾名思义,其实指的就是健康发展,这个健康值得不仅仅是环境,更是人的心理素质跟道德教育,在外要保证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保持良好在内,要对人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从内涵看,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的意义1、绿色发展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要求。我国的资源总量丰富,多项资源储量在世界排名领先,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贯穿工业发展的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与此同时,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保持较高的增长,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2、绿色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主要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型技术产业少。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发展和配套服务跟不上。3、绿色发展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各国纷纷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将其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企图占据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必须发展绿色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主动和一席之位。4、绿色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原本只在京津冀地区严重的雾霾天气也延伸扩展到全国多地,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安心的生活生产环境势在必行。在此种情况下,绿色发展成为顺应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道屏障。扩展资料: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说,生态环境污染已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突出短板。从发展方式看,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造成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对美丽中国建设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但粗放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尚未根本解除,建设美丽中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从生活方式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禀赋不足,环境承载力有限。近些年,我国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升级。2013—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与此同时,过度包装、浪费性消费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领域的资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废弃物产生量快速增长,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破解的瓶颈约束。从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传统,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丰富的生态文化,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然而,受西方工业文明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方式逐渐打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过度和奢侈的消费文化正在销蚀简约、适度的消费文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继承和发展优秀生态文化、培育和践行绿色文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适势求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人民网-绿色发展 赢得美好未来

发展绿色化学的核心科学问题是

绿色化学是一门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新兴交叉学科。绿色化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与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地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绿色化学的实施,需要上述学科的知识做基础并带动这些学科的发展。从科学观点认识,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从环境观点认识,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认识,它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或环境友好化学,它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对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和产物、副产物的产生,力求使化学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因此,绿色化学是发展生态经济和工业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绿色化学的核心科学问题是研究新反应体系,其中包括新合成方法和路线,寻求新的化学原料包括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探索新反应条件如超临界流体、环境无害的介质以及设计和研制环境友好产品。 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环境的治理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使之恢复到被污染前的面目,而绿色化学则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生成的新策略,即所谓污染预防。既然没有污染物的使用、生成和排放,也就没有环境被污染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绿色化学的途径,从科学研究出发发展环境友好化学、绿色化工技术,才能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作为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科学,绿色化学已成为当前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十年绿色化学主要研究的问题(又称12项原则)是:1) 从源头上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染; 2) 合成方法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尽量使参加过程的原子都进入最终产物; 3) 在合成方法中尽量不使用和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 4) 设计具有高使用效益低环境毒性的化学品; 5) 尽量不使用溶剂等辅助物质,不得已使用时它们必须是无害的; 6) 生产过程应该在温和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而且能耗应最低; 7) 尽量采用可再生的原料,特别是用生物质代替石油和煤等矿物原料; 8) 尽量减少副产品; 9) 使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10) 化学产品在使用完后应能降解成无害的物质,并且能进入自然生态循环; 11) 发展适时分析技术以便监控有害物质的形成; l2) 选择参加化学进程的物质,尽量减少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环境友好化学书上有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 索引序列
  • 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是
  • 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
  • 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 发展绿色化学的核心科学问题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