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最早有关矿物和矿物学文献

最早有关矿物和矿物学文献

发布时间:

最早有关矿物和矿物学文献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知道利用多种矿物如石英、蛋白石等制作工具和饰物,以后又逐渐认识了金、银、铜、铁等若干金属及其矿石,从而过渡到铜器和铁器时代。在中国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的《山海经》,记述了多种矿物、岩石和矿石的名称,有些名称如雄黄、金、银、垩、玉等沿用至今。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把同金属相似的矿物归为“似金属类”,他的学生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其《石头论》中把矿物分成金属、石头和土三类。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欧洲中世纪,中国西汉中期,在矿物方面只有个别的记述,没有明显进展。到了18、19世纪,矿物的研究得到了多方面进展,逐步建立起理论基础,丰富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形成了一门学科。16世纪中叶阿格里科拉较详细地描述了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味、嗅等特征,并把矿物与岩石区别开来。中国李时珍在成书于1578年的《本草纲目》中描述了38种药用矿物,说明了它们的形态、性质、鉴定特征和用途。瑞典的贝采利乌斯作了大量的矿物化学成分鉴定,采用了化学式,并据此进行了矿物分类。德国化学家米切利希提出了类质同象与同质多象概念,出现了矿物学研究的化学学派。产生于这一时期的矿物学的另一学派是结晶学派。他们在几何结晶学及晶体结构几何理论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外,索比于1857年制成显微镜的偏光装置,推进了矿物的鉴定和研究。这一方法至今被沿用和发展着。1912年德国学者劳厄成功地进行了晶体对X射线衍射的实验,从而使晶体结构的测定成为可能,并导致矿物学研究从宏观进入到微观的新阶段。大量矿物晶体结构被揭示,建立了以成分、结构为依据的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20世纪中期以来,固体物理、量子化学理论以及波谱、电子显微分析等微区、微量分析技术被引入,使矿物学获得了新进展,建立了矿物物理学。矿物原料和矿物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开发。开展了矿物的人工合成,高温、高压实验和天然成矿作用模拟。矿物学、物理化学和地质作用的研究相结合的分支学科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逐步形成,使矿物学在矿物资源的寻找与开发方面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

矿物学的发展跨越了几个世纪。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发展历史相对来说并不算长,但在应用方面却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悠久。例如,在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到当某些矿物被制成工具或武器时,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保护。早期被人类用于洞穴绘画的天然颜料,即由赤铁矿(红色)和磁铁矿(黑色)组成。在青铜时代,人类已开始找寻能够提取金属的矿物,并熔炼矿石制作用具。矿物学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的出现是以德国物理学家阿格里柯拉(Georgius Africolar)于1556年著写的De Re Metallica(中文译为《矿冶全书》或《论金属》)一书作为标志。该书堪称欧洲采矿冶金技术的经典。因此,在欧洲各国有很大的影响。这本书共分12卷,全面总结了欧洲至16时期的找矿、采矿、选矿及矿石熔炼操作等技术经验;详细论述了从矿石中冶炼金属,分离和鉴别各种金属的方法;并首次提出了“矿物”这一名词。在此之前,人类也有一些关于矿物的记载,如我国的《山海经》(公元前约475年)是世界上最早记述矿物原料的书籍。之后,我国的《本草纲目》(1596年)一书详细考证了药用矿物,包括矿物的特征、鉴别方法、产地、产状及医药效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矿物学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许多科学家为矿物学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表1-1)。1857年,偏光显微镜问世,并成功应用于矿物的鉴定和研究。1895年伦琴(Rontgen)发现X射线,1912年劳埃(Max Von Laue)对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的成功,使得测定矿物晶体内部结构成为现实,从而获得矿物的化学成分与晶体结构之间的统一关系。20世纪30年代以来,矿物学研究引入了相平衡理论和物理化学理论,用于探讨矿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矿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和分布规律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系列现代测试技术和手段,包括电子光学和激光测试技术、各种波谱学手段、高温和超高压实验核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等,以及物理、化学方面的现代理论被用于矿物学研究,使矿物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以微区、高分辨、精细结构为特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新阶段。而以往较侧重的描述矿物学,现已被研究矿物的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所替代。有关矿物成因、矿物结构的缺陷和不均匀性,以及生物对矿物的影响是现代矿物学研究的侧重点。现代的矿物学已发展成为与行星科学、生物学、材料及环境科学等许多学科高度交叉渗透的综合性的矿物科学。矿物学的主要方向以及一些跨学科的方向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其研究内容广泛,并且高深。例如,①模拟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人造新矿物,如后钙钛矿;②凭借应用极高的压力或电子束辐射矿物探查从结晶质到非晶质态的转变,目的是为了寻找适合于存储核废物能力的矿物;③研究微生物造成的矿物沉淀或溶解,并控制元素在地表及地表以下的不同环境中的分布;④矿物表面所涉及的动力化学反应的研究;等等。以上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所具有的复杂、异样的组成,并可获取矿物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的信息。表1-1 部分著名科学家对矿物学科的伟大贡献从事固体物质的研究及其应用,需要矿物学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有志者需奠定扎实的矿物学基础,方能胜任。

世界上最早有关矿物和矿物学分类的地理文献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山海经》。《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山海经》地理学价值《山海经》虽然不是纯粹的地理书,但其地理学内涵是第一性的,它从各个方向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阳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据山的地貌而定的,这些山也体现了山系的走势;以及极其丰富的水文记载,河流大都记明了源头和注入之处。《山海经》还有人文地理记述,《海经》部分大量记述了当时的一些区域的社会人文风俗、经济发展、科技成果等。有许多关于先民对于疆域的开发。

海内经

好像是关于动物方面的内容,,介绍的比较早。。。

矿物学的发展跨越了几个世纪。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发展历史相对来说并不算长,但在应用方面却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悠久。例如,在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到当某些矿物被制成工具或武器时,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保护。早期被人类用于洞穴绘画的天然颜料,即由赤铁矿(红色)和磁铁矿(黑色)组成。在青铜时代,人类已开始找寻能够提取金属的矿物,并熔炼矿石制作用具。矿物学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的出现是以德国物理学家阿格里柯拉(Georgius Africolar)于1556年著写的De Re Metallica(中文译为《矿冶全书》或《论金属》)一书作为标志。该书堪称欧洲采矿冶金技术的经典。因此,在欧洲各国有很大的影响。这本书共分12卷,全面总结了欧洲至16时期的找矿、采矿、选矿及矿石熔炼操作等技术经验;详细论述了从矿石中冶炼金属,分离和鉴别各种金属的方法;并首次提出了“矿物”这一名词。在此之前,人类也有一些关于矿物的记载,如我国的《山海经》(公元前约475年)是世界上最早记述矿物原料的书籍。之后,我国的《本草纲目》(1596年)一书详细考证了药用矿物,包括矿物的特征、鉴别方法、产地、产状及医药效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矿物学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许多科学家为矿物学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表1-1)。1857年,偏光显微镜问世,并成功应用于矿物的鉴定和研究。1895年伦琴(Rontgen)发现X射线,1912年劳埃(Max Von Laue)对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的成功,使得测定矿物晶体内部结构成为现实,从而获得矿物的化学成分与晶体结构之间的统一关系。20世纪30年代以来,矿物学研究引入了相平衡理论和物理化学理论,用于探讨矿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矿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和分布规律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系列现代测试技术和手段,包括电子光学和激光测试技术、各种波谱学手段、高温和超高压实验核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等,以及物理、化学方面的现代理论被用于矿物学研究,使矿物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以微区、高分辨、精细结构为特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新阶段。而以往较侧重的描述矿物学,现已被研究矿物的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所替代。有关矿物成因、矿物结构的缺陷和不均匀性,以及生物对矿物的影响是现代矿物学研究的侧重点。现代的矿物学已发展成为与行星科学、生物学、材料及环境科学等许多学科高度交叉渗透的综合性的矿物科学。矿物学的主要方向以及一些跨学科的方向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其研究内容广泛,并且高深。例如,①模拟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人造新矿物,如后钙钛矿;②凭借应用极高的压力或电子束辐射矿物探查从结晶质到非晶质态的转变,目的是为了寻找适合于存储核废物能力的矿物;③研究微生物造成的矿物沉淀或溶解,并控制元素在地表及地表以下的不同环境中的分布;④矿物表面所涉及的动力化学反应的研究;等等。以上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所具有的复杂、异样的组成,并可获取矿物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的信息。表1-1 部分著名科学家对矿物学科的伟大贡献从事固体物质的研究及其应用,需要矿物学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有志者需奠定扎实的矿物学基础,方能胜任。

世界上最早有关矿物和矿物学分类的地理文献是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简称《山经》)地理价值最高,成书也最早,约成书于公元前300年,是我国最早的地质、地理著作。《山经》记载的山川比早些时代的《禹贡》更丰富,其记载山岳共15000字,其篇幅之长,相当《禹贡》导山部分的14倍。《山经》以山为纲,对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广大地区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了综合描述。它以位于今河南省西部的中山经为中心,自此以南为南山经,以西为西山经,以北为北山经,以东为东山经,从而分为5个地区。每个地区均以山为纲,排列先后次序,在叙述每列山岳时还记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状、谷穴及其面积大小,并注意两山之间的相互关联,有的还涉及植被覆盖密度、雨雪情况等,显然已具备了山脉的初步概念,堪称我国最早的山岳地理书。在叙述河流时,必定叙述河流的发源与流向,还注意到河流的支流或流进支流的水系,包括某些水流的伏流和潜流的情况以及盐池、湖泊、井泉的记载。《山经》在物质资源分布的篇幅中,对于矿产的记载尤其详细,提及矿物产地400余处,所记矿物岩石达89种,并把它们分成金、玉、石、土4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矿物分类法。希腊学者狄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在公元前371至公元前285年所著《石头志》被认为是古希腊最早的地质专著,但它记载的矿物仅16种,把这些矿物分成金、石、土3类,而与其同时代或稍晚的《山经》所记的矿物种类是它的5倍,分类更细。《山经》还注意到矿物的共生现象,记述了根据硬度、颜色、光泽、透明度、构造、敲击声、医药性等来识别矿物的方法,并详细记述了动植物的形态、性能和医疗功效,因此《山海经》在矿物学分类上有突出贡献。英国李约瑟说:“《山海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古人是怎样认识矿物和药物之类物质的知识。”《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地理书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又是我国现存书籍中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一部作品。《山海经》中所记神话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大多比较原始,情节比较完整的也有不少,这在先秦古籍乃至后世典籍中都是少有的。它在神话学、宗教学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同时,对于古代历史、物产、医药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中华上下五千年》很不错。

很多是神话,无稽之谈

《四库全书》

有关矿物和矿物学分类的地理文献

《中华上下五千年》很不错。

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被誉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文献价值《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我们所谓的爱情承诺,切也只不过是多余的欺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知道利用多种矿物如石英、蛋白石等制作工具和饰物,以后又逐渐认识了金、银、铜、铁等若干金属及其矿石,从而过渡到铜器和铁器时代。在中国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的《山海经》,记述了多种矿物、岩石和矿石的名称,有些名称如雄黄、金、银、垩、玉等沿用至今。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把同金属相似的矿物归为“似金属类”,他的学生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其《石头论》中把矿物分成金属、石头和土三类。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欧洲中世纪,中国西汉中期,在矿物方面只有个别的记述,没有明显进展。到了18、19世纪,矿物的研究得到了多方面进展,逐步建立起理论基础,丰富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形成了一门学科。16世纪中叶阿格里科拉较详细地描述了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味、嗅等特征,并把矿物与岩石区别开来。中国李时珍在成书于1578年的《本草纲目》中描述了38种药用矿物,说明了它们的形态、性质、鉴定特征和用途。瑞典的贝采利乌斯作了大量的矿物化学成分鉴定,采用了化学式,并据此进行了矿物分类。德国化学家米切利希提出了类质同象与同质多象概念,出现了矿物学研究的化学学派。产生于这一时期的矿物学的另一学派是结晶学派。他们在几何结晶学及晶体结构几何理论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外,索比于1857年制成显微镜的偏光装置,推进了矿物的鉴定和研究。这一方法至今被沿用和发展着。1912年德国学者劳厄成功地进行了晶体对X射线衍射的实验,从而使晶体结构的测定成为可能,并导致矿物学研究从宏观进入到微观的新阶段。大量矿物晶体结构被揭示,建立了以成分、结构为依据的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20世纪中期以来,固体物理、量子化学理论以及波谱、电子显微分析等微区、微量分析技术被引入,使矿物学获得了新进展,建立了矿物物理学。矿物原料和矿物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开发。开展了矿物的人工合成,高温、高压实验和天然成矿作用模拟。矿物学、物理化学和地质作用的研究相结合的分支学科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逐步形成,使矿物学在矿物资源的寻找与开发方面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

世界上最早的矿物文献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 川、民族、物产、药物等,其中矿物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东荒经》

《五藏山经》,是中国古籍《山海经》中的一篇,写于公元前5世纪。它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中国矿物。比国外最早的矿产文献——希腊学者乔菲·司蒂斯记有16种矿物的《石头志》文献约早200年。

  • 索引序列
  • 最早有关矿物和矿物学文献
  • 世界上最早有关矿物和矿物学分类的地理文献
  • 世界上最早有关矿物和矿物学分类的地理文献是
  • 有关矿物和矿物学分类的地理文献
  • 世界上最早的矿物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