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哪个杂志发表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哪个杂志发表的

发布时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哪个杂志发表的

中国文联出版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常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除用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名出版了大量图书外,还先后使用过作家出版社(1953至1958,1960至1969),艺术出版社(1953至1956),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至1957,1987至1989)、中国戏剧出版社(1954至1979)、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至2009)等副牌出版各类文艺图书。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因瘫痪卧病在床,双目失明。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时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但他把小说写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邮局丢失。但这并没有挫败他,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函授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故事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人物介绍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乌克兰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十分贫苦。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直到哥哥工作之后,才有所改善。后到省肃反委员会工作。妻子是达雅·柯察金娜,第三个恋人。保尔性格: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勇敢、奉献、宽容、诚实、坚强、不为命运所屈服。保尔精神: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热爱读书的精神。冬妮娅保尔初恋对象,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动人。她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冬妮娅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柯察金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保尔因此放弃了他们的感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个红军中的骑兵,在1920年秋在国内战争中的一场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凭着口述请人纪录写成这部基于本人故事的小说。小说写成后被出版社多次退稿,后经朋友们的努力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从1932年到1934年分11期连载发表。小说受到评论界的冷遇,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1935年米·科利佐夫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报道,造成全国轰动。同年10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在之后的两年中小说被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1927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柯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中所诞生的》。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一年后,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哪本杂志发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创作经历概述:作者是一个红军中的骑兵,在1920年秋在国内战争中的一场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凭着口述请人纪录写成这部基于本人故事的小说。小说写成后被出版社多次退稿,后经朋友们的努力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从1932年到1934年分11期连载发表。小说受到评论界的冷遇,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1935年米·科利佐夫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报道,造成全国轰动。同年10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在之后的两年中小说被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1927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柯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中所诞生的》。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一年后,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赞扬。又一年过去了,他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创作经历概述:作者是一个红军中的骑兵,在1920年秋在国内战争中的一场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凭着口述请人纪录写成这部基于本人故事的小说。小说写成后被出版社多次退稿,后经朋友们的努力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从1932年到1934年分11期连载发表。小说受到评论界的冷遇,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1935年米·科利佐夫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报道,造成全国轰动。同年10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在之后的两年中小说被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1927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柯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中所诞生的》。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一年后,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赞扬

人物生平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Островский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1904~1936),苏联作家。尼古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拉·阿耶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维里亚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排行第五,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1927年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两个月后小说截稿,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给予小说好评,可万万没想到,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4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但只创作完第一部,后人根据他的思路才把此书写完。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不过他的出生地却在乌克兰。父亲是酿酒厂的制曲工人,也曾在外村或城里打零工.还当过五年邮差。他到过彼得堡,服过兵役,接触过进步的大学生,知道一些革命者与沙皇作斗争的故事。母亲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去给人家干活,放鹅、种菜、照看孩子。他们婚后生下六个儿女,夭折了两个。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除了做家务带孩子,还替人家做针线,当女佣。他十岁那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全家为逃避战火,辗转到达舍佩托夫卡定居。这时,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奥斯特洛夫斯基十一岁就进当地的火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十四岁进发电厂,给司炉工、电工打下手,也干过锯木柴、卸煤等杂活。他从小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渴望念书,但只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学。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十分活跃,是老师的好助手。他试写过童话、短篇小说和诗歌,在学生自编手写的“杂志”《青春的色彩》上发表过习作。他还喜欢演话剧,最爱登台扮演具有英雄气概的角色。他几度辍学,大都是由于贫穷,有一次则是因为触犯了教神学课的神父。于是,这孩子想尽办法借书,甚至把午饭让给报贩吃,换取报刊来看。他在十二岁时就读过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从此,牛虻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坎里。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于工人家庭。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做工。1919年,加入苏俄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同白匪作战。1923-1924年担任共青团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因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写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根据亲身经历,描写苏联青年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的经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在1942年就译成中文,书中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成为中国青年的学习榜样。1936年12月22日,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逝。(那时《暴风雨所诞生的》才写了第一章,书稿还在印刷厂排字)现实生活的苦难与沉重,书中人物的坚毅与光辉,使这个男孩懂事、早熟。他曾帮助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张贴传单、刺探情报。十五岁时,他走在街上,突然发现地下革命委员会的一位成员被一名全副武装的匪兵押着迎面过来。他不顾一切,猛地朝匪兵扑去。革命者意外获救,他却因此被捕。这个少年受到严刑拷打,但不吐露片言只字,硬是挺了过来。   红军和起义者击溃了匪军。同年七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参加共青团;八月,志愿加入红军,随部队上前线,经受战争烈火的考验。 他当骑兵,当侦察员,转战各地。这个年轻人,不仅跃马挥刀,作战英勇,得到书面嘉奖,而且善于激励战友,显示出宣传鼓动的才能。次年八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腹部和头部受重伤,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度过了经常处于昏迷状态的两个月。出院后,右眼只保留了五分之二的视力,于是转业来到地方。   他参加过肃反委员会的工作,在铁路总厂担任电工助理,并被选为团支部书记,同时进电工技校学习。十七岁时,带头参加修建一条铁路支线的艰巨工作。在铁路工地上,不少人被恶劣的条件、疾病和匪帮的偷袭夺去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咬紧牙关,拼命干活。但在即将竣工时,他双膝红肿.步履艰难,并且感染了伤寒,昏迷不醒,被送回老家。在母亲悉心照料下,他才勉强活了过来。重返工厂后,他一边劳动,一边在技校学习。伤病之身,经不起过度的辛劳,健康状况越来越糟,他被送进疗养院进行泥疗。病情稍有好转,又返回基辅,并和许多共青团员一起,在没膝深、刺骨冷的河水中抢救木材。他再次病倒了。十八岁时,医疗鉴定委员会为他签发了一等残废证明。他藏起证明,要求安排工作。这以后,当过团区委书记、全民军训营政委、地区团委委员、团省委候补委员。二十岁入党,并一度担任团省委书记。不幸的是,他又遇上一场车祸,右膝受伤,引发了痼疾,关节红肿胀痛.活动困难,才二十三岁、他就瘫痪了,而且双目逐渐失去视力。   从此,他往返于各地医院,进行治疗不见好转。二十六岁,接受第九次手术,刀口缝合后,竟有一个棉球留在体内。虚弱的病人,如果再次施以麻醉,只怕会损伤心脏,危及生命。他主动提出不用麻醉,切开刀口,取出棉球。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但术后高烧,八天不退。这以后,他断然拒绝任何手术,说:“我已经为科学献出了一部分鲜血,剩下的,让我留着干点别的事吧。” 在各地的医院和疗养院,他结识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些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在治病间隙,利用仅剩的视力,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著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其中包括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巴尔扎克、雨果、左拉、德莱塞等作家的作品。他参加函授大学的学习,同时写出一部反映战斗生活的中篇小说。可惜小说惟一的手稿在外地战友阅后寄回途中丢失了。   二十六岁,他着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十七岁完成第一部,次年得到发表和出版。1934年小说出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随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另一组三部曲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贡献。三十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问世。三十一岁荣获列宁勋章;三十二岁,也就是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十四日,完成了另一部长篇《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的校订工作八天后,即十二月二十二日,他就与世长辞了。遗体葬于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论文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 悔恨,也不会因为陆路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 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在《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本书里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在 战乱和斗争的年代,它一度成为无数年轻人的座右铭。  它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道理: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要虚度了生命。  对于我们或许没有保尔那样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因为我们只是平凡中的平凡。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 世界,没有了战乱,一片繁华,灯红酒绿,霓虹百转,金钱和权力是人们争夺的标把。享受成了一种必须 。我们忘记了什么是“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只把自己看做至高无上的中心。  但尽管如此,每个人仍然有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却依旧是每个人必须的动力。一 如保尔所说,每当回首往事,你是否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悔恨呢?  譬如现在,我看着旧的一年过去了,再看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时间过的就是这么快,冬去春来、夏至秋往 ,俯首是日仰头是月,日月如斯而年复一年。丝毫没有多少知觉,然而等忽然反应,它已经过去了。想想 自己又做了多少事情呢?这终究很难解释。玩乐是一种很好的麻醉剂,时间也就在麻痹中晃啊晃的走过了 。过后或许会去想:咦?真快呀!一下就放假了……哎,又开学了。就这么想了好几年,忽然发现曾经说 过的“我要成为XXXX”都是象梦一样的泡抹,经不起风吹,一碰就碎了。  还是回到开头的那句话,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样高尚的理想,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种为理想奋斗的精神,也 使自己在猛然回首往事时能安然自得的说:嘿,你看,我做到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人!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钢铁般的意志是人类无形力量的源泉,哪怕艰难险阻,在它面前都将灰飞烟灭,我深刻地体验到生命的真谛和时代赋予我们年轻一代的使命,它将给予我们启示,随着时间的车轮,继续演绎出一则则钢铁炼成的故事 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保尔精神已经成为时代的旗帜,其中有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保尔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偶像,他强烈地震撼着我们。是因为他那种为了人类的解放和进步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贯彻到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当中。

钢铁精神点燃我前行的明灯_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从小的时候就不断地听长辈们说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于是,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那句至理名言也成为了我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并时时鞭策我,当我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它就会为我敲响警钟,使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凡之举。生活对保尔并不公平,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迎难而上,他的坚强、毅力、韧性源源不断,因为他心中有梦,他要为实现自己的梦而不懈地努力,最终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部小说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但其中的大量情节确实都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他同保尔,柯察金一一样, 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和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笔, 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小说的结尾说,保尔在近乎绝望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小说的出版。可现实生活中的尼古拉却没有那么幸运。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开始就吃了个闭门羹一退稿。 后来经过朋友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说发表的前三年间,评论界却对它不置一一词,似乎根本没有发现这部作品的问世,真是难堪的沉默。后来人们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常常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一遍又- 遍地阅读, 并不是为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他们早已熟知。他们一再阅读这部作品,只是因为它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激烈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这本书不仅在苏联国内,而且在世界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也因失败而沮丧、沉沦过,也曾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好像现在,不知道每天要做什么,虽然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方程有些问题还不明白,英语也需要进一步提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切都是短暂的。 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题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能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我们没有理由唉声叹气、驻足不前。-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并执著地追求,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才能在苦难的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读完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书中除了世人皆知的那段名言外,还有很多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去品赏。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苏联人保尔·柯察金的故事,这本小说的作者是[苏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让我学到了保尔不屈不挠的精神。 保尔小时候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有几次被老师拽着耳朵要退学,后来,保尔当上了一名洗刷工,他一直在这家饭馆干了2~3年的活,这个期间他受到了很多人的侮辱,但他还是忍耐忍耐再忍耐,最后终于让他的哥哥——阿尔焦姆把他调到工厂当了个伙夫。但好景不长,德国的游击队打来了,防守这个小镇的游击队决定逃离,可小镇上存有数万只枪,他们决定发给老百姓,这样可以提防安全。当天保尔回到家,听见外面大吵大闹,就去凑热闹,原来是游击队的人在发枪,于是就拿了一支。 德国人来了,大家都提心吊胆,这样的日子延续了很久,处处都有子弹擦身而过,小镇就成了德国鬼子、土匪和强盗们的天堂。不过共产党来了,他们只好逃跑了,于是保尔参加了共青团,他们曾经一起打过仗、修过铁路等等工作。因为保尔一心为人民服务,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被共产党提升为书记了,他的工就越来越忙了,因为过度疲劳,得了一种病,医生叫他去海边玩一玩,休息休息,但保尔坚持工作,病情就越来越严重了,当他实在撑不住了,才来到海边,但医生说要赶快治疗,保尔来到海边的医院,这里的医生说要做手术,一连几天做了3个手术,保尔实在不想做了,就离开医院去找工作。好景不长,他的脚完全瘫痪了,他成了一个瘸子了。又过了几天,他的双眼感觉到疼痛,他的双目失明了,可他希望在获得知识,于是他又用听觉来获取知识。最后保尔又戴上武器,投入写作战争之中。 保尔对革命付出了一生的代价,他要实现自己的崇高的理想也是要经过艰苦奋斗才会有回报的。俗话说得好“做一件大事,要从做一件小事做起”,保尔做一件事情都非常认真,哪怕对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的事,他都做得精细无比。保尔他对学习和革命都作了大贡献,当他年轻时又有力气又能抵住风寒,当他成为年老的人了,就投入了写作的生活之中。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不禁陷入了思索:我们生活在一个丰衣足食、没有战乱的年代。但我们却缺少保尔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很多人,因为一次巨大的打击、挫折,而放弃了人生的希望,离开了希望的曙光,一生终碌碌无为,更甚者竟自暴自弃。  人生就是一条曲折、坎坷的路。在人生旅途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受重重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  咱们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坚持不懈的伟人:潜心学画的唐伯虎;弃佛从文的陆羽;忍辱苦读书的陈平;警枕励志的司马光;闭门苦读的万斯同;拜师谦学的叶天士;放牛读书的朱元璋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美德。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自己的梦想,有着坚持不懈的品格和优良的素质,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被不幸所打败。才能在熊熊烈火当中“浴火重生”,才能充实自己,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这本书把自己的朋友——保尔·柯察金——保夫鲁沙参加革命和坚持写作的动人故事,说明了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要经过千辛万苦和挫折才能成功的,我们应该踏过一个个陷阱,就会进入成功之门。 一句话“有了挫折才有成功,没有挫折就没有成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投稿

你是要这本书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小说。主人公保尔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小说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二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在富人家当厨娘, 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钳工,受尽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痛苦。保尔在被迫退学后,他当过车站食堂的小伙夫,做过发电厂的工人,之后认识了冬妮娅——一个林务官的女儿。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生活练就了保尔一副不屈不挠的性格。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虽然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的激烈动荡,但是保尔通过哥哥认识了朱赫来。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战士,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很友好,教保尔学会了英式拳击,还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很快把他放了。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就跳进了冬妮娅家的花园。冬妮娅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漂亮、整洁、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样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娅所深深吸引。后来,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为了著名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曾一天向敌人发起十七次冲锋。在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娅亲戚的家。因为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所以不能再回前线了,但他不忘工作,立刻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种力所能及的工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籍是人类进步之路的基石,是洗涤我们心灵的清泉。它们为我们营造了另一个世界,让我们在其中尽情遨游。我们便随着作者悲伤、欢喜、失望、感动……最让我感动的一本书便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的保尔·柯察金让我敬佩、让我震撼、让我感动。记得他曾经被派去筑路,严寒和劳累似猛兽不断攻击着他的身体,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很多人放弃、逃脱小学生作文 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土匪的袭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保尔承受着这些苦难,在筑路的战斗中努力着,他用健康作为代价,换来了筑路的成功。他的确是一块钢铁。我为他的顽强、为他的无私惊叹、感动。因工作劳累病倒的保尔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他拿起了笔作为自己的武器,开始文学创作。他像填海的精卫,不停地写作,不知疲倦。苦难的寒风不停刮过,他这位不屈的斗士用自己的力量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火。他的稿子丢失了,毫不气馁,重新创作。他的双目失明了,可心中的眼睛仍是那么明亮,仍然倔强地攀向胜利的顶峰。他的一切不为自己,只为国家。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可是他胸怀祖国,他的生命充满了辉煌。他是一个强者,将苦难转化为动力,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是一位伟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的新生和发展。我为他欢呼,我为他惊叹,我为他感动,我在热泪盈眶时高呼“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刊物

都是党员,军人。 都有坚强的意志。都是残疾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最辉煌的名著之一,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该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的经历为蓝本,刻画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光辉的艺术形象,足足影响了几代人。该书讲述了保尔这个贫穷的孩子成长的过程,在三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保尔经历了宗教徒的冷漠、革命的热烈、动乱的冰冷、抗击侵略者的烈火、爱情的梦想和甜蜜以及成熟等不同人生境遇。如果没有革命,没有列宁,没有朱赫来,保尔可能和许多人一样没有坚强的性格、对理想的坚守;同样,如果没有保尔,以前苏联、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学中就会缺少一面特殊的旗帜。保尔家境的贫穷并不能湮灭他的家庭“人性”成分,他善良、勇敢,对恶势力有着天然的反抗。这时,书籍特别是革命著作使他更加有了人生的理想、奋斗的目标。保尔并非是天生的英雄,英雄同样需要成长。保尔由一名中国人熟识的“梁山好汉”式人物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期间,走过许多偏颇,例如过于迷恋《牛虻》作品中的理想主义者。理想不能脱离现实,同时,现实也不能绑架理想。保尔也曾经历过革命者的错误,但他对现实却毫无怨言,以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理想,并将它发扬光大。当我们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可能会扪心自问,“我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如何度过”?如果做到这一点,保尔的形象就进入了我们的内心。

这……不是小说么。《雾都》是大卫科波菲尔写的,另外一个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

我觉得有一些背景差不多吧虽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苏联,但都是战争时的事,觉慧和保尔有一比,但鸣凤死了他才走,保尔是冬尼娅在他就投身革命了,且二者家庭状况大不相同

  • 索引序列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哪个杂志发表的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哪本杂志发表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论文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投稿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刊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