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民黄河编辑部电话

人民黄河编辑部电话

发布时间:

人民黄河编辑部电话

刊期: 月刊ISSN: 1000-1379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英文期刊名: Yellow River | Yellow River简介: 《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

《人民黄河》(月刊)为水利水电类学术刊物,由水利部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创刊于1949年,是我国水利行业创刊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立足于黄河流域9省(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包括水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水利管理、设计、科研、施工单位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现发行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人民黄河》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水利水电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水利水电文摘》、《环境科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等列为固定收录对象。以“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为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人民黄河》杂志社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属单位及黄河流域(片)各省(区)水利部门建立了通联协作站,主要负责该单位的通联发行工作,协助杂志社做好稿件的组织、推荐和把关等工作,参加杂志社举办的通联会议及培训研讨会议等。

综述:山西黄河电视台热线电话是0351-8881890。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频道,呼号“黄河电视台”,是山西广播电视台旗下的一套公益性新闻综合地面电视频道,于1992年10月18日正式开播。黄河电视台以“新闻、文化、智慧、公益、产业”为架构,覆盖山西省所有县市区。发展:2018年,黄河电视台提出“新黄河融平台连天下”的频道发展战略,以“新闻黄河、文化黄河、智慧黄河、公益黄河、产业黄河”为架构,巩固提升新闻节目。拓展文化旅游、文博收藏、演艺娱乐、教育科技、商贸、生活服务等领域的节目、活动及配套产业,实行“黄河融媒体直播”常态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黄河电视台

回答 山西太原黄河电视台 客服电话:0351-8881890 《黄河新闻》 播出时间及频次:周一至周日 18:50 时  长:70分钟 栏目简介:山西首档大型融媒体新闻直播栏目。融政务+民生、新闻+公益,架通政府百姓桥梁,发主流声音,是深受百姓喜爱的品牌新闻栏目。栏目坚持民生视角,以独特敏锐的新闻发现、贴近生活的叙事风格,采制权威、快捷和贴近性强的新闻报道。开设有“一拨就灵”、“黄河朋友圈”、“深改进行时”等专栏。 2018,《黄河新闻》老品牌、新活力、新价值! 更多5条 

人民黄河编辑部

你好,《人民黄河》期刊为核心期刊。但其增刊不是核心期刊。不建议发表增刊。

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中文名称】 人民黄河  【出版周期】 月刊

《人民黄河》(月刊)为水利水电类学术刊物,由水利部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创刊于1949年,是我国水利行业创刊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立足于黄河流域9省(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包括水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水利管理、设计、科研、施工单位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现发行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人民黄河》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水利水电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水利水电文摘》、《环境科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等列为固定收录对象。以“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为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人民黄河》杂志社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属单位及黄河流域(片)各省(区)水利部门建立了通联协作站,主要负责该单位的通联发行工作,协助杂志社做好稿件的组织、推荐和把关等工作,参加杂志社举办的通联会议及培训研讨会议等。

人民黄河编辑部章

黄河大合唱简介 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编辑本段]结构介绍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混声合唱、女中音独唱)、《河边对口唱》(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编辑本段]历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冼星海,生于一九○五年六月十三日(农历五月十一日),原籍广东番禺,父亲冼喜泰是一个船工,在他出世时已去世,母亲黄苏英是一个农村妇女。冼星海自少依靠祖父生活,六岁时祖父去世,随母亲到南洋,进了一所旧式学校,攻读四书五经。后转到英国人办的英文学校,攻读英文。十一岁转到华侨办的高等小学,读了两年,回到广东,进岭南大学附中,又升入大学,一直以半工读来维持生活, 一九二四年,冼星海学习结束,做过打字员、工人、夜校教员和岭南大学音乐教员。二十一岁那年到北京进北大音乐传习所学理论和小提琴,兼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翌年到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一九二九年离开国立音乐院,加入田汉所组织的南国剧社。 一九三○年,二十五岁的冼星海出国到法国巴黎,随奥伯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在巴黎六年,曾进过法国国立巴黎音乐院和丹第(Vincent d''Indy)创办的音乐学校,做过饭店堂馆、修指甲和咖啡店的杂役和音乐师等。他初期的作品如《风》(三重奏),明显地受到当年他跟从过的杜卡(Paul Dukas)及丹第的影响。 冼星海一九三五年夏末回国,改变了创作方向,参加了汹涌澎湃的国防音乐运动,开始写作第一交响曲,并于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但不久就因与公司意见不合而辞职,转入新华影片公司任《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等片的音乐指导。 一九三七年冼星海为《日出》《大雷雨》等剧作曲配音。“八·一三”事变后,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传;年底留武汉,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与张曙等共同主持武汉抗战音乐运动。翌年十一月,第三厅工作受阻碍,奔赴延安,出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一九三七年初,创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作品。 一九四○年五月,冼星海离延安赴苏联深造音乐,一九四五年四月在病中完成最后的作品《中国狂想曲》,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岁。冼星海在苏联的最后五年,完成不少器乐作品,包括有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第一组曲《后方》、第二组曲《牧马词》、第三组曲《敕勒歌》、第四组曲《满江红》、交响乐《中国生活》、中国舞曲三首、小提琴与两架钢琴合奏曲《阿曼盖尔德》,而《中国狂想曲》则不幸成为他的“天鹅之歌”。[编辑本段]《黄河大合唱》简介背后的故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翌年一月抵达延安,酝酿已久的诗情便爆发,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大除夕作了朗诵演出,当时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诵感动,在一个小窑洞内,抱病连续写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十三日由邬析零指挥抗敌三队于陕北大礼堂公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冼星海指挥鲁迅演出队演出。 今日已贵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的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回忆当年在延安演出《黄河大合唱》,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在物质条件极缺乏的边区,要组成一个完备的乐队是谈不上的,当时有什么乐器都尽可能地用上,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和打击乐器。没有谱架,就用木板搭起当谱架。没有低音乐器,就自己动手制作。你看那乐队的右角,立着一具新的“武器”,那是用汽油铁桶改造的低音胡琴,它发出了雄浑且带有金属共鸣的声音,歌唱黄河的宏伟气概;你再看在这具新式“武器”的侧面,又是一具新型“武器”,它是一个大号的搪瓷缸子,里面摆了十几二十把吃饭用的勺子。当“黄河船夫曲”的朗诵“那么你听吧!”一完,指挥者的手臂一挥,这具新式打击乐器就发出“哗啦哗啦”之声,与管弦、锣鼓齐鸣,配合着合唱队的“咳哟,划哟!……”,烘托出万马奔腾之势。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当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采用三弦伴奏,人声朗诵的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往往被略去不演。据说是因为战时难找能胜任该段朗诵的演员,便略去不演,久而久之却成为惯例。从创作技术来说,冼星海运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声写作技巧来创作《黄河》;从题材上来说,则将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作了艺术性的加工塑造,这使《黄河大合唱》成为一首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感的艺术品。九十年代的今日,跟半个世纪前《黄河》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已完全不同,但此作品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却仍然存在,每次唱之听之,仍令人激动,其因在此。 或许在今日重温一下冼星海于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间,在苏联所写的“创作札记”中关于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对欣赏这部作品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这首大合唱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写,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写于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时际演剧第三队来延,光未然同志把黄河歌词写好后即交我去谱,写成后由第三队邬析零指挥,四月十三日第一次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演出,其后鲁艺周年纪念晚会在五月十一日和十二日举行了两次表演,均得延安各界的好评。 以后延安遇到有大的晚会,如欢迎周副主席、朱总司令、邓宝珊将军、茅盾、沈志远和蒙古代表及国民政府的调查团、慰劳队、西北摄影团等,都是以《黄河大合唱》为中心。这曲是在鲁迅艺术学院一个小窑洞(鲁艺旧址)里写成的,为着第三队要离延,我就以五、六天的时间连总谱和合唱写成了。因为各地不论前线和后方都欢迎这个大合唱,所以我老早就有意思把它写成五线谱,用交响乐队伴奏合唱,比较简谱所写的更好些,但因为忙于教务和创作,一时未能执笔。但一九四一年春,我很顺利地把它完成了。这种配器法是欧美和各国都可采用,比较以前的简谱更国际化,但同时这个作品是民族形式和具有进步的技巧。 这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曾屡次由我指挥,合唱队由一百起增加到五百,乐队二十余人,多用中国乐器。大礼堂几乎容纳不下,声音远远可以听到。 还在延安的时候,人们就告诉我,重庆和国内各报都有说及《黄河大合唱》是抗战期中新音乐的创举。当我一九四○年夏天在西安办事处时,萧三告诉我,他的老婆在莫斯科看到了英文报报导我和《黄河大合唱》;苏联名记者和摄影师卡尔门先后在“国际文学”和一九四○年莫斯科出版的“旗帜”写了一篇文章,名《在中国的一年》,其中也有关于我和《黄河大合唱》的评论。我当然不会因为这样就满足。尤其是有一天,吴玉章同志当全体鲁艺术学生教员集合时,说及我的努力和《黄河大合唱》得到国际上的嘉许,我听了之后,自问渐愧,因为我历年所想创作的作品,一方面要多产,一方面又要精练,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渐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 因此我又写了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我不曾忘记丹第八十三岁临死前还对我们说,他想写作,仍想完成他关于理查特·瓦格纳的文章!罗曼·罗兰七十三岁的时候仍想学习俄文,因为他发现俄国文学的宝藏。贝多芬临死时说:‘我不过写了几个音符……’我是什么东西呢?比较他们差得多了,还不更努力么?”[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片段1) 《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片段2)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片段3) 《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片段4) 《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片段5) 《保卫黄河》(轮唱,片段6)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片段7) 《黄河大合唱》歌词一、黄河船夫曲 (朗诵词) 朋友! 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 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 (歌词) 咳哟!划哟……乌云啊,遮满天!波涛啊,高如山!冷风啊,扑上脸!浪花啊,打进船!咳哟!划哟……伙伴啊,睁开眼!舵手啊,把住腕!当心啊,别偷懒!拼命啊,莫胆寒!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哟!划哟……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咳哟!咳哟!哈哈哈哈……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啊安一安,气啊喘一喘。回头来,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咳!划哟…… 二、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词) 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就是毒龙也不敢在水底存身。在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象烧着漫天大火,使你感到热血沸腾;其实凉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匹马力,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啊,黄河!河中之王!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使千百万同胞扶老携幼,流亡他乡,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如今两岸的人民,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东方的海盗,在亚洲的原野伸张着杀人的毒焰;于是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在黄河的两岸传染!啊,黄河!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来的古国遭受过多少灾难!自古以来,在黄河边上展开了无数血战,让垒垒白骨堆满你的河身,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河面!但你从没有看见敌人的残暴如同今天这般;也从来没有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动员。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啊,黄河!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但是,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英雄的故事,像黄河怒涛,山岳般地壮烈!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四、黄水谣 (朗诵词) 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五、河边对口唱 (朗诵词)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两个老乡的对唱。 (对唱,合唱)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粱和小米。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地?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 六、黄河怨 (朗诵词) 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谁没有妻子儿女,谁能忍受敌人的欺凌?亲爱的同胞们!你听听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 (合唱) 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诉我的仇和冤。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我和你无仇又无冤,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丈夫啊,在天边!地下啊,再团圆!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 七、保卫黄河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八、怒吼吧,黄河 (朗诵词) 听啊:珠江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啊!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 (合唱) 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啊! 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 (重复)受不了…… 但是,新中国已经破晓;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你听,你听,你听: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在呼号;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扬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烽火! 啊!黄河!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编辑本段]《黄河大合唱》专辑简介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整理:李焕之 合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 指挥:时乐蒙 朗诵:林中华 录音时间:1955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势血青年放声高唱,《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响不绝,震撼人心,经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好!”周总理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此后的数十年来《黄河大合唱》一直作为正义力量的象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以其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在炎黄子孙中永远传唱! 1985年在冼星海同志逝世40周年之际,香港举办了历时14天的黄河音乐节。《黄河大合唱》全曲演唱仅40分钟,然而那天的谢幕竟长达20多分钟。在台湾,《黄河大合唱》被禁演的时间长达40多年。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到香港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对《黄河大合唱》演出解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很多人想办法争取《黄河大合唱》在台湾的演出,各种报纸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呼吁。在台湾被禁锢了40多年的《黄河大合唱》最终得以演出。 2001年4月14日,美国纽约的百老汇春意盎然。“黄河之声”中国经典名曲音乐会吸引了来自香港、台湾和大陆的旅美华人,也吸引了众多的美国人。美国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纽约时报》两次介绍该音乐会。 音乐会的下半场是美国人用中文演唱气吞山河的《黄河大合唱》。开场的《黄河船夫曲》激烈紧张,这段唱曲节奏较快,歌词绕嘴,对于美国歌手们来说发音相当困难,但他们那种“咬文嚼字”、一字一句毫不含糊的态度,反而把乐曲表现得更有力度。美国合唱团的女声部音质清丽,极富弹性,中文发音准确,金发碧眼的女士们以热爱家乡这种人类共同的情感,把合唱曲中的《黄水谣》表现得有如春波婉转,映出了黄河两岸农田村舍。合唱的最后一个乐章《怒吼吧黄河》将音乐会推到黄河的浪峰,当《黄河大合唱》在合唱团八十几位队员多次重复的“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的高亢歌声中结束时,激动万分的观众一下全都站起来,以雷鸣般的掌声和热情的欢呼声向中美艺术家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情和由衷的感谢。观众中的美国人从节目单中的英文介绍和演员们表现的音乐中也听懂了“黄河”,他们与中国听众一样情绪高昂,热烈地鼓掌。再三谢幕的全体演员们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又唱起了《保卫黄河》,这时观众们情绪高昂,以有节奏的掌声加入了这雄壮的进行曲,还有不少人跟着唱起来。歌声结束,激动的观众们还不愿离去,又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最后演员们唱了三遍《保卫黄河》,音乐会才徐徐落下帷幕。 1956年5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唱片专业会议,会议决定尽快成立中国唱片社。 1957年6月2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成立中国唱片社筹备处。 1958年6月17日 中国唱片社正式成立,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周新武兼任社长,徐曙任副社长。唱片编辑组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出,划归中国唱片社。中国唱片社内设音乐、戏曲、文教、出口四个组。同年,设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唱片出版组迁回中国唱片厂,与录音资料组合并成唱片出版部,设音乐、戏曲、录音、出版四个组。徐以礼任唱片出版部主任。9月28日,中国唱片厂自行研制成功。中密纹唱片(33转/分,每面容量17分钟)。第一批出版的中密纹唱片有《黄河大合唱》等6种。 1982年12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录音录像制品管理暂行规定”。对《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大型声乐作品,进行立体声录音,并重新出版。 本场演出录之于1955年,时值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抗美援朝刚刚结束,新中国百废待兴,因此当时的条件还十分简陋,整场演出的伴奏只有一台老牌的苏联产“波罗地海”钢琴和几件简单的乐器。朗诵是黄河大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贯穿整场演出,担任朗诵的林中华,当时年仅24岁。 1958年出品的首版《黄河大合唱》,现存世量仅400多张,本专辑是由中唱公司1982年对首版录音重新编辑音效处理再版发行的LP唱片转制的。

你的文章最终录用了么?

程建强 程立华(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新乡,453002)摘要 对河南省沿黄平原区环境地质的调查发现,该地区主要存在砂土液化、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地下水资源衰竭等环境地质问题。在综合分析环境地质问题形成背景和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演化模式和发展趋势,及减少和防止环境地质问题的对应措施。关键词 河南省沿黄平原区 环境地质问题 演化模式 对策前言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生存环境生成危害的地质现象或事件。它包括自然产生的原生环境地质问题、人为作用诱发的次生环境地质问题以及二者双重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除受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影响外,人类活动的作用日益重要。目前河南省沿黄平原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砂土液化、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水土污染和地下水超采所引发的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源枯竭等。1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1 砂土液化砂土液化是指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受到强烈震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现象。液化砂土分布根据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饱和砂土液化判别标准,河南省沿黄平原区的砂土液化主要分布在沿黄河两侧,根据历史上发生的喷砂冒水、地裂缝、堤岸滑移等的发育程度,将其划分为严重、中等、轻微三个液化区(见图1)。液化砂土危害饱和砂土震动液化,会导致建筑地基变形,产生不均匀降沉,危及建筑物正常使用。黄河背河洼地的饱和砂土震动液化发生强烈地震时,会产生喷水冒沙而使大堤遭受破坏,当大堤浸水时可能导致溃堤。2 土壤盐渍化在适当的地形地貌、气候、地下水、土壤性质及人类活动等背景下,盐分不断由地下水面向上迁移并富集于土壤表层的过程称土壤盐渍化。其结果使得上层土壤盐份不断富集,形成盐渍土。图1 砂土液化分布图土壤盐渍化现状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盐渍化主要发生在以下地区:新乡、获嘉东南的黄河冲积扇缘洼地;现代黄河两侧的背河洼地;延津、内黄、民权、兰考、商丘等地的古背河洼地;柘城、宁陵、鹿邑一带的决口扇间、扇前洼地。另外,开封县、杞县一带由于不适当的引黄灌溉也有大量次生盐渍化现象。土壤盐渍化危害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土壤浅部富集盐碱,影响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轻则缺苗断垄,重者颗粒不收;二是盐渍化严重的形成盐渍土,降低地基强度,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三是盐渍化导致地面潮湿,造成不利的室内生活环境。3 土地沙化与砂质堆积地貌部位相对应,区域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新乡、卫辉、滑县、浚县、内黄、新郑、兰考、民权等地的古河道带;开封、中牟、尉氏、兰考、封丘等地的决口扇上部等地区。据统计,60年代沙化面积约2000万亩;后经治理多数沙丘已经固定,沙荒面积逐渐减少,至1994年尚有近200万亩未得到根治。现主要零星分布在下列地区:浚县、内黄、兰考等地的古河道带;中牟、原阳等地的决口扇上部;开封袁坊到三义寨的黄河二级滩地上;引黄灌渠清淤堆沙带。4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一些地方地下水的开采量远远超过其补给量。地下水长期超量开采,形成了以城市水源地为中心的中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其中,豫北地区已形成近8000km2的漏斗区。这些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一般面积较大,中心位埋藏较深(表1)。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一般是激发侧向补给和越层补给量增大的一种代偿现象。但漏斗扩张过快和面积过大往往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系统运动失调所致。因此,大的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常引发一些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为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及其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水资源衰竭多种环境地质问题。(1)区域地下水持续下降导致集水建筑物水量衰减,甚至地下水资源衰竭,如清丰、内黄一带因区域水位下降而引起浅井失效,造成很大经济损失。(2)因改变地下水流场,使部分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这在有微咸水、咸水分布的地区表现尤其明显,如清丰、内黄等地就发生过水质恶化的现象。(3)漏斗持续发展使土层渐渐被疏干,导致土层失水压密固结,从而发生地面沉陷。开封漏斗范围内的Ⅲ01监测点,在1954~1989年的35年间沉陷量达242mm,这也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不良环境地质现象。濮阳市地下水位下降也造成了地面沉降。表1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统计表(2002)2 形成条件及其演化分析1 砂土液化河南省沿黄冲积平原区15m以浅均为黄河全新世泛滥堆积的松散粉土、细砂、粉质粘土等,且该区地震烈度一般大于等于Ⅵ度,具备砂土液化的岩性条件和地震动力背景。由于地下水的超量开采,目前区域地下水埋深较大,除现代黄河影响带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4m外,其他地区地下水埋深大于6m。因此,未来的砂土液化仍将发生在黄河两侧。开封—民权、范县—台前是砂土液化的严重危险区。2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为自然和人为作用双重影响,有利于盐渍化发展的条件有:(1)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2)地形相对低洼,排水不畅。(3)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小于4m,水力坡度平缓(4)土壤岩性以毛细上升高度大的粉土、粉质粘土为主。成壤作用差,有机质含量低。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区域盐渍化最为严重,面积达3万亩。近年来由于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耕作方式改善、人工治理(如沿黄一带稻改)等原因,区域土壤盐渍化面积大大减小。至20世纪90年代初,河南省土壤盐渍化面积仅剩100余万亩,且主要分布在现代黄河两侧的背河洼地,其他扇间或扇缘洼地有零星分布(图2)。图2 盐渍土分布图随着区域浅层地下水位下降及人工治理工作加强,区域盐渍化面积将大大减少。据自然及人为条件变化预测:未来盐渍化将由原生、次生并存型向单一原生型转变,且其面积仍将大大缩小。黄河两侧背河洼地的侧渗带将是未来盐渍化的主要区域。周口、柘城、永城一带的盐渍化会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及耕作方式改良而逐渐减弱乃至消失。3 土地沙化土地沙化是具有一定的沙物质基础和干旱大风动力条件下,由于人为活动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所产生的一种以风沙活动、土地干旱贫瘠化为标志的环境退化过程。本区土地沙化是由于黄河在桃花峪以东地区历经多次决口、改道留下了大面积沙地,再经风的吹扬形成大量新月形或浑圆状活动的沙垄,沙丘不断侵占良田,恶化生态环境。另外,引黄沉沙也会在灌区渠首等地产生局部土地沙化。4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近20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在重点开采区,逐渐形成了一些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由于城市集中开采地下水形成的降落漏斗形状多不规则,开采强度大,如郑州、开封等降落漏斗;农业开采地下水较集中的区域,一般形成较缓而规则的降落漏斗,如内黄、滑县、清丰等地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郑州、开封等漏斗地处黄河冲积扇的上部粗粒带,含水介质及富水性较均匀,是由于集中强力开采地下水而形成。濮阳、商丘漏斗位于冲积扇稍下部位。内黄、清丰东部一带的漏斗位于冲积扇前缘,含水介质粒度较细,厚度也小,空间分布不均,富水性差,由于农业井灌开采程度较高,形成了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随着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逐渐扩大,其所引起的地下水资源衰竭、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也不断趋于严重,所造成的损失也逐年增大,而且有更加严重的趋势。3 减少和预防对策1 砂土液化首先应查明液化砂土的分布和液化程度,根据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如采取基土置换,消除液化砂土的危害。2 土壤盐渍化对于黄河背河洼地的盐渍化治理应调整种植结构、改旱地为水田,引黄压盐,并注意及时退水。如原阳、开封、郑州等地就取得了明显效果。对于豫东南平原的盐渍化应采取井灌压盐、挖沟排水、疏浚沟渠、深耕细作的方式进行治理。3 土地沙化由于土地沙化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干旱化,目前人力很难控制。因此,要彻底消除土地沙化是十分困难的。应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农林间作、加强灌溉等固沙治理措施抑制其发展,改善生态环境。4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遏制和防止地下水超采所引发的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的发展,就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调查、研究及规划管理工作,做到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调度,统一规划,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发挥更大效益,避免地质环境的恶化。4 结语河南省沿黄平原区目前存在的土地沙化、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衰竭等环境地质问题,在成因上有其地质和历史因素。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有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土地沙化、盐渍化治理。但有的环境地质问题却在进一步加重,如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赵云章等河南省环境地质基本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古维善,李莲花河南省黄河下游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南地质2001(1)[3]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黄河中下游(河南段)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郑州:河南省地质调查院,[4]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郑州:河南省地质调查院,[5]赵云章等多泥沙河流影响带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6]张寿全黄河三角洲水资源潜力与环境治理途径第四纪研究,2000,20(1):[7]李中明,程建强豫北平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3):21~[8]尚三林等人民胜利渠灌区盐碱地治理实践人民黄河,2000,22(12):21~[9]赵云章,朱中道,王继华等河南省地下水资源环境与研究郑州:河南省地矿局,

黄河之声编辑部电话

《黄河之声》杂志社是2012-09-25在山西省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大街388号510室。《黄河之声》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0000779569662B,企业法人刘文科,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黄河之声》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广告的制作、发布、代理服务;《黄河之声》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809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1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6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黄河之声》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山西黄河电视台热线电话是0351-8881890。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频道,呼号“黄河电视台”,是山西广播电视台旗下的一套公益性新闻综合地面电视频道,于1992年10月18日正式开播。黄河电视台以“新闻、文化、智慧、公益、产业”为架构,覆盖山西省所有县市区。1992年8月16日,山西电视台第二套节目试播,呼号“黄河电视台”,10月18日正式开播;2004年11月1日,黄河电视台划归新组建的中国黄河电视台;2010年5月,划归山西广播电视台;2018年,启用宣传口号“新黄河 融平台 连天下”。山西黄河电视台的主要栏目1、《黄河新闻》  播出时间及频次:周一至周日18:50  时长:70分钟  栏目简介:山西首档大型融媒体新闻直播栏目。融政务+民生、新闻+公益,架通政府百姓桥梁,发主流声音,是深受百姓喜爱的品牌新闻栏目。栏目坚持民生视角,以独特敏锐的新闻发现、贴近生活的叙事风格,采制权威、快捷和贴近性强的新闻报道。开设有“一拨就灵”、“黄河朋友圈”、“深改进行时”等专栏。  2、《黄河大交通》  播出时间及频次:周一至周日18:20  时长:30分钟  栏目简介:山西唯一专业性交通类新闻直播栏目,联手山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山西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全景交通大格局,构建智慧交通大网络,展现交通领域新动向,全方位服务交通参与者。  3、《箫扬调查》  播出时间及频次:每周五19:40  时长:20分钟  栏目简介:山西权威调查类新闻评论栏目,深度调查、监督持续发力,大事件,不缺席,有态度。《箫扬调查》服务窗口入驻太原政务大厅,民生服务,绿色通道;对话山西各地主政官员,民情民声上传下达。线下《爱上朗读》、《黄河进社区》等品牌活动,接地气、有活力。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山西黄河电视台以上内容参考 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栏目介绍

综述:山西黄河电视台热线电话是0351-8881890。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频道,呼号“黄河电视台”,是山西广播电视台旗下的一套公益性新闻综合地面电视频道,于1992年10月18日正式开播。黄河电视台以“新闻、文化、智慧、公益、产业”为架构,覆盖山西省所有县市区。发展:2018年,黄河电视台提出“新黄河融平台连天下”的频道发展战略,以“新闻黄河、文化黄河、智慧黄河、公益黄河、产业黄河”为架构,巩固提升新闻节目。拓展文化旅游、文博收藏、演艺娱乐、教育科技、商贸、生活服务等领域的节目、活动及配套产业,实行“黄河融媒体直播”常态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黄河电视台

音乐中央的3经济音色3 8 CRI容易fm98 5 当地乡村之声2黄河之声4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新闻0兰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语音的声音3兰州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5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生活文艺8 5兰州人民广播电台:儿童8甘肃人民广播电台CITY FM 6

黄河之声编辑部电话号码

7大连电台文化体育台,0411-85870906 在沙河口区民权街162号(也就是五一广场,大世界家具斜对面)电话是84540000

综述:山西黄河电视台热线电话是0351-8881890。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频道,呼号“黄河电视台”,是山西广播电视台旗下的一套公益性新闻综合地面电视频道,于1992年10月18日正式开播。黄河电视台以“新闻、文化、智慧、公益、产业”为架构,覆盖山西省所有县市区。发展:2018年,黄河电视台提出“新黄河融平台连天下”的频道发展战略,以“新闻黄河、文化黄河、智慧黄河、公益黄河、产业黄河”为架构,巩固提升新闻节目。拓展文化旅游、文博收藏、演艺娱乐、教育科技、商贸、生活服务等领域的节目、活动及配套产业,实行“黄河融媒体直播”常态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黄河电视台

(8)传统的回归 个性的挥洒——书法名家郭继常侧记 郝远进(12)鄱湖之韵 盛开奇葩——鄱阳湖渔歌种类与曲调特点研究 麻峰(14)浅析普罗科菲耶夫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 宋彦斌(16)“有控制偶然”作曲技术对和声思维的影响——卢托斯拉夫斯基《前奏曲和赋格》的和声分析 马婷(18)贝利尼艺术歌曲创作研究 王岑(20)印象的脚步——以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为例 马颖辉(23)浅谈LED舞美技术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 王沪川(24)贝多芬《热情奏鸣曲》中对立统一的平衡美 柳潇(26)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的创作特征 申华(28)浅谈高师音教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参加音乐教育大学生基本功比赛有感 李梓郡(30)如何诱发、培养和提高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之探究 周晓燕(34)从《为艺术为爱情》看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征 周世明(35)王洛宾歌曲作品的风格特点 张迪(36)情动于中 故行于声——演绎歌曲《梅兰芳》的体会 邢星(37)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教学探讨 赵浩然(38)浅谈歌曲分析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张强(39)浅析河南本土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重要性 吉燕丽(40)浅谈周杰伦歌词中的凄美爱情——《青花瓷》歌词赏析 杜楠(41)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演奏分析 张丛丛(42)园丁的理想 王楚雪 柳守智(43)微山湖渔家水街 殷允梅 刘云明(44)心愿 郭小勇 韩晋宁(45)孝之歌 夏锡生 王长城(46)乡间的小路 叶佳修 丁岩(49)我深爱的祖国 邓勤 佚名(50)青春岁月留军营 唐生瑜 李磊(51)开发区颂歌 林勇 毛康(52)感受祖国 俞明龙 丁国强(53)干杯吧,朋友 刘德才 周晓艺(54)浅谈铜管乐器演奏时的练习要领 燕杨(55)高职高专表演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初探 叶林(56)谈声乐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陈莹媛(58)立足对话 感悟音乐魅力——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对话式教学之我见 单吉平(60)浅谈中国音乐教育理念 季明 1 北京大观园第十八届红楼庙会 2   2 珍藏 刘文科; 1   3 富有音乐灵性的新一代音乐人——歌手姚帅 姚书文; 7-9+6   4 云南布朗族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策略研究——以施甸布朗族器乐文化为例 阿文兴; 10-13   5 谈谈意识在歌唱中的作用 陈丽清; 13-14   6 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钢琴能力培养 杨斐; 15   7 我国本土音乐资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机制探讨 周琼; 16-17   8 论滑揉在二胡乐曲中的实际应用 韩培虎; 18-20   9 关于中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考 周婉敏; 20-21   10 “国粹”京剧的钢琴演绎——浅析钢琴曲《皮黄》 唐馨; 22-23   11 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调控技巧探析 纪丽民; 23-24   12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音乐审美素质培养探析 张玮; 25   13 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林嘉旋; 26-28   14 新古典主义音乐大师斯特拉文斯基及其代表作之一《管乐八重奏》 牛滨; 28-29   15 琼州学院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研究——以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为例 张艳军; 30-32   16 建国后阮独奏作品的创作发展概况 祝杭红; 32-33   17 论声乐演唱的思维特征 张艳川; 34   18 论钢琴教学中声部层次、造型处理和特殊技术的培养 魏松; 35-36   19 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高校传播与传承 郝文捷; 36-37   20 论临沂民歌《沂蒙山小调》的创作特征 刘芳; 38-39   21 转化:保护新途径-从遗产到资源——对河曲民歌改编合唱的可行性分析 顾小英;刘晓伟; 39-40   22 高师院校钢琴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 张凝; 41   23 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其意义 田艺;李秀敏; 42-43   24 浅谈咽音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苗金东; 44   25 浅析扬琴拨弦技巧及其在具体乐曲中的应用 李小岗; 45   26 幼师钢琴课的有效教学 冯浩; 46-47   27 浅谈中等幼儿师范专业钢琴集体课的有效教学 芮雪; 47-48   28 基于龚琳娜“新风格”音乐探讨民族声乐教学 邹昌峻; 49   29 我国高等音乐院校的和声教材及教学问题之浅谈 郑艳丽; 50-52   30 分组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杨柳; 52-53   31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器乐课堂教学探究 李悦; 54-55   32 福建南音音律理论研究综述 宋佳; 56-57   33 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的民族特色与演奏分析 邵菁菁; 58-59   34 音乐意象的美学表述与乐情理论的契合 兰青; 60   35 浅论钢琴演奏者的能力建设 李莉; 61   36 从扬琴作品看西方音乐对扬琴音乐的影响 王梦; 62   37 社会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表现 王灷; 63   38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 李雅岚; 64-65   39 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与音乐美学的思考 张霞; 65-66   40 幼儿钢琴启蒙教材的若干思考 杨佳琴; 67

山西黄河电视台热线电话是0351-8881890。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频道,呼号“黄河电视台”,是山西广播电视台旗下的一套公益性新闻综合地面电视频道,于1992年10月18日正式开播。黄河电视台以“新闻、文化、智慧、公益、产业”为架构,覆盖山西省所有县市区。1992年8月16日,山西电视台第二套节目试播,呼号“黄河电视台”,10月18日正式开播;2004年11月1日,黄河电视台划归新组建的中国黄河电视台;2010年5月,划归山西广播电视台;2018年,启用宣传口号“新黄河 融平台 连天下”。山西黄河电视台的主要栏目1、《黄河新闻》  播出时间及频次:周一至周日18:50  时长:70分钟  栏目简介:山西首档大型融媒体新闻直播栏目。融政务+民生、新闻+公益,架通政府百姓桥梁,发主流声音,是深受百姓喜爱的品牌新闻栏目。栏目坚持民生视角,以独特敏锐的新闻发现、贴近生活的叙事风格,采制权威、快捷和贴近性强的新闻报道。开设有“一拨就灵”、“黄河朋友圈”、“深改进行时”等专栏。  2、《黄河大交通》  播出时间及频次:周一至周日18:20  时长:30分钟  栏目简介:山西唯一专业性交通类新闻直播栏目,联手山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山西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全景交通大格局,构建智慧交通大网络,展现交通领域新动向,全方位服务交通参与者。  3、《箫扬调查》  播出时间及频次:每周五19:40  时长:20分钟  栏目简介:山西权威调查类新闻评论栏目,深度调查、监督持续发力,大事件,不缺席,有态度。《箫扬调查》服务窗口入驻太原政务大厅,民生服务,绿色通道;对话山西各地主政官员,民情民声上传下达。线下《爱上朗读》、《黄河进社区》等品牌活动,接地气、有活力。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山西黄河电视台以上内容参考 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栏目介绍

  • 索引序列
  • 人民黄河编辑部电话
  • 人民黄河编辑部
  • 人民黄河编辑部章
  • 黄河之声编辑部电话
  • 黄河之声编辑部电话号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