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

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

发布时间:

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

垃圾,,,,基因组研究所有个高性能计算集群,被那群二逼大机组管理人员糟蹋了

① 个人获奖及表彰情况:1991年2月,获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局级)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9月,获上海市科技系统优秀团干部称号。1993年10月,获首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颁发)。1993年12月,获中国科学院科技编辑专项表彰证书。1995年2月,获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局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1996年8月,获第二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颁发)。1997年1月,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40岁以下科技界最高奖-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7年5月,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7年9月,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1997年11月,获中国科学院第二届优秀青年称号。2000年6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荣誉证书。2007年11月,入选中国出版界最高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人物奖”,并于2008年2月27日正式获奖。2008年3月,选入“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②直接参与的集体性奖励:主持《中国药理学报》(5-12)本人负责组织实施使之从1997-至今,连续获得中国科协重点基础与高新技术期刊专项资助,2000年-至今,连续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期刊重点资助项目,连续荣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1年10月,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系列。2006年起成为中国科协学术期刊重点资助5个一等A类期刊之一。2008年SCI影响因子达到676,中国科技期刊第10位。1992年11月,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优秀自然科学期刊一等奖。1996年5月,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评比一等奖。9月获得上海市优秀期刊评比一等奖。11月再次获得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和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1998年1月, 编辑部荣获中国科学院首届十佳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999年10月,荣获建国以来首届国家期刊奖。1999年5月,编辑部荣获上海市总工会红旗班组称号。2000年10月,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特等奖。主持《科学世界》期间(2-12)2008年10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期刊称号。2009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推荐全国少儿优秀报刊称号。2009年6月,《科学世界》杂志社被评为北京市科普传媒基地。主持《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亚洲男科学杂志)(2-12)本人负责组织实施创刊并申报国内外进入检索系统工作。1999年6月30日创办至2000年11月10日,连续进入CA,PASCAL, CurrentContents/Clinical Sciences, MEDLINE,SCI Search, Research Alert等著名国际检索系统。是目前我国临床医学领域进入SCI国际最高检索系统中第三份中国期刊。2001年10月,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系列。2008年SCI影响因子059,位列国际同行业第三,中国科技期刊第5位。主持亚太男科学论坛本人为主要构思和创办者之一,并担任大会秘书长组织申报和实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中科院、国家基金委、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男科学会等多方大力支持,使之在2002年10月首届获得成功,成为国际男科学界2002年度一件盛事。并继续担任大会秘书长,在2004-2005组织落实第二届亚太男科学论坛使之在2006年10月顺利召开。主持《家庭用药》编辑工作(8-9)本人独立构思并组织创办的国内首份药学专业科普期刊,并在院所主要领导大力支持下获准创刊。2001年2月创刊,至今期发行量已突破9万份。主持上海海科家庭用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5-1)本人亲自创办,并成为其原始股东之一,于2001年5月成立。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6-1)中科院二期创新中支撑体系的重大调整新单元。按照生科院领导的部署,本人负责了创建方案的起草、论证通过和组织实施工作。成立中心后,全面主持日常工作的开展,重点负责学术建设与经营创收业务板块,使之较好地完成了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二期任务,并顺利地进入了三期。同时,本人还负责牵头完成了上海生命科学院网络建设工程,主持建立了由10个学会联合成立的学会联合办公室,建立了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启动了学科情报硕士研究生工作。 2002年9月-2004年7月期间还主持完成了信息中心整体2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基建改造工程,并顺利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基建验收。《科学时报》2005年7月26日A4版刊发了“集成创新, 跨越发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知识创新试点纪实”。主持过的研究与建设项目曾主持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子项目:“中国生命科学文献数据库项目”,“科技动态监测快报-生命科学辑”项目(2002-2003),“CSDL研究生电子阅览室”项目(2002);主持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科技编辑学研究”项目(2001-2003);主持过生科院抗SARS科研项目子项目-抗SARS信息支撑系统项目(2003);主持中科院生物局创新方向性项目并创办《生命科学研究快报》(2003-2006);参与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子项目“基于数据热备份的多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2002);主持过中科院创新方向项目“生物学期刊国际合作与发展”项目(2004),中科院出版基金《中国药理学报》择优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药理学报》择优支持项目,中国科协专项基金《中国药理学报》择优支持项目。参与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项目——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一网两库”子项目“科技文献服务平台门户建设”(2005-2006),并担任科技文献系统项目专家组组长,主持“上海市科技文献公共服务政策与标准”项目(2005);主持中国科学院“科学决策工程”子项目“重大传染疾病国际计划与前沿生物技术发展研究”(2004-2005);主持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国际合作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2008);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建设项目(2010)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审读”专项工作(2009-2010)

关于“开放获取”,你在百度中搜索“开放获取”即可得到很专业的解答。由于文字较长,恕不赘述。开放获取的网站现在也较多,列举国内的几个:“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China Open Access Journals, COAJ)”,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已经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这几个网站的网址均可在百度中搜索到(百度不让直接提供网址)。

开放获取期刊

开源期刊简称OA期刊,期刊上所有的论文都是开放获取的,中文的开源期刊有汉斯出版社的,英文的有科研出版社的

开 放 获 取 期 刊 是 一 种 免 费 的 网 络 期 刊 , 旨 在 使 所 有 用 户 都 可 以 通 过 因 特 网 无 限 制 地 访 问 期 刊 论 文 全 文 。 此 种 期 刊 一 般 采 用 作 者 付 费 出 版 、 读 者 免 费 获 得 、 无 限 制 使 用 的 运 作 模 式 , 论 文 版 权 由 作 者 保 留 。 全 球 纯 粹 做 开 放 获 取 期 刊 的 出 版 社 不 多 , 全 球 三 大 O p e n A c c e s s ( O A ) 出 版 社 为 M D P I 、 S c i e n c e P G 和 H i n d a w i , 其 中 S c i e n c e P G 目 前 是 期 刊 数 量 最 多 的 O A 出 版 社 。

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即开放存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根据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的解释,“开放获取”是在基于订阅的传统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种选择。这样,通过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包括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按照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 ) 中的定义,是指某文献在 Internet 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目前很多学术出版公司的期刊都是以开放获取的模式出版,例如OAE。OAE旗下所有期刊都是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出版的。

开放获取期刊库

开源, open acce,开源期刊就是可以免费获取的期刊。所有的开源期刊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发表比较快,读者可以免费下载,利于知识的传播。比如汉斯出版社的所有期刊,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美国科研出版社)的所有期刊,然后是在 open access library 的期刊。开源期刊会标注是开源期刊。总得来说有利有弊。

开源期刊简称OA期刊,期刊上所有的论文都是开放获取的,中文的开源期刊有汉斯出版社的,英文的有科研出版社的

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又称开放存取,是一种论文经过同行评审的、网络化的免费期刊,全世界的所有读者从此类期刊上获取学术信息将没有费用及权限的限制,编辑评审、出版及资源维护的费用不是由用户,而是由作者本人或其他机构承担。

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该运动中,开放获取一词特指文献资源 尤其是期刊论文或学术研究论文的开放获取。即:文献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连接其全文,将其编进索引、作为软件数据或用于任何合法的目的。除因特网自身的访问费用外而没有任何涉及费用、法律或技术方面的访问障碍,唯一的限制是在文献再生及传播时,必须要保护作者的"信息注明权"与作品的完整权(即著作权归属于作者)。开放获取运动实现了网络出版学术文献,并为用户提供了在线免费获取学术信息资源的途径。由于许多开放获取期刊坚持同行评议的机制,因此开放获取资源中不乏很多高质量的期刊。

开放获取期刊有

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又称开放存取,是一种论文经过同行评审的、网络化的免费期刊,全世界的所有读者从此类期刊上获取学术信息将没有费用及权限的限制,编辑评审、出版及资源维护的费用不是由用户,而是由作者本人或其他机构承担。

开 放 获 取 期 刊 是 一 种 免 费 的 网 络 期 刊 , 旨 在 使 所 有 用 户 都 可 以 通 过 因 特 网 无 限 制 地 访 问 期 刊 论 文 全 文 。 此 种 期 刊 一 般 采 用 作 者 付 费 出 版 、 读 者 免 费 获 得 、 无 限 制 使 用 的 运 作 模 式 , 论 文 版 权 由 作 者 保 留 。 全 球 纯 粹 做 开 放 获 取 期 刊 的 出 版 社 不 多 , 全 球 三 大 O p e n A c c e s s ( O A ) 出 版 社 为 M D P I 、 S c i e n c e P G 和 H i n d a w i , 其 中 S c i e n c e P G 目 前 是 期 刊 数 量 最 多 的 O A 出 版 社 。

Science Advances旨在创建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和广泛性的期刊,以建立自己的高质量开放访问出版模型,涵盖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到环境,生命,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期刊由杰出且活跃的研究科学家委员会管理,他们负责指导方向并保持该期刊的高标准。继Nature和Cell陆续推出自己的MEGA期刊(超大型、综合性期刊)后,Science也按奈不住,于2015年宣布出版自己的数字化开放获取杂志 Science Advances 。2018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高达511。开放获取的强劲势头,让《自然》、《科学》这样的世界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的大腕你追我赶、趋之若鹜。Science Advances期刊目前只接受论著和综述类的文章,且编辑和审稿都非常严格,投稿难度至少和Nature Communication差不多。相对来说,Science Advances的东家美国科学进步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不追逐(至少表面上)商业利润,搜易很注重文章的质量,所以在未来几年的影响力不可估量。Science Advances 2019年之前是月刊,2020年后,发文量大增,每个月出版4-5期文章。根据最新JCR数据,Science Advances 2019年的影响因子是116,连续三年上涨。回答参考资料发表论文需要翻译润色的可以到国际科学编辑,国际科学编辑根据客户对论文翻译的专业性和高质量的要求,特别组织了一批精通中英双语、学术背景深厚、投稿经验丰富的论文翻译专家为客户提供各类论文翻译工作。迄今为止, 国际科学编辑已经编辑了超过100万页的科技资料,覆盖医学、生物、物理、化学、地质、石油、农学、工程、建筑、经济管理等多种学科领域。选择国际科学编辑的学术论文翻译和润色服务,就无需担心论文发表中的任何语言问题。

非开放获取期刊

最大的区别就是传统的学术期刊,可以市场发行,网上付费获取。作者付费,读者也付费。OA期刊一般不公开发行,然后在网上可以免费获取,作者付费,读者免费。

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该运动中,开放获取一词特指文献资源 尤其是期刊论文或学术研究论文的开放获取。即:文献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连接其全文,将其编进索引、作为软件数据或用于任何合法的目的。除因特网自身的访问费用外而没有任何涉及费用、法律或技术方面的访问障碍,唯一的限制是在文献再生及传播时,必须要保护作者的"信息注明权"与作品的完整权(即著作权归属于作者)。开放获取运动实现了网络出版学术文献,并为用户提供了在线免费获取学术信息资源的途径。由于许多开放获取期刊坚持同行评议的机制,因此开放获取资源中不乏很多高质量的期刊。

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即开放存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根据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的解释,“开放获取”是在基于订阅的传统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种选择。这样,通过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包括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按照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 ) 中的定义,是指某文献在 Internet 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目前很多学术出版公司的期刊都是以开放获取的模式出版,例如OAE。OAE旗下所有期刊都是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出版的。

  • 索引序列
  • 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
  • 开放获取期刊
  • 开放获取期刊库
  • 开放获取期刊有
  • 非开放获取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