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传媒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是谁

中国传媒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是谁

发布时间:

中国传媒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是谁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1,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动画及新媒体教育专家。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创始人,主持创建了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及硕士、博士培养点。兼任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2;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分会理事长3;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4;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兼教育委员会秘书长5;国家扶持动漫产业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委员6;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7;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未来社会研究中心主任8。曾任中国广播电视“星光奖”评委9、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评委10、中国动画“美猴奖”评委11、第1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动画国际评委会主席12。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自2002年初开始,该社以发展为主题,以图书生产的两个效益为中心,以更好地服务大学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为目的,以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员竞聘制,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同时,出版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关于加强印前编校质量检查的规定》、《关于出版流程的管理规定》、《样书流程管理办法》、《销售部运转操作规定》等,严格政治把关与图书出版纪律以及三审制度,强化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意识,为出版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证。此外,出版社的办公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一个具有现代办公环境与先进的业务沟通平台的大学出版社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立足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优势,为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服务,为国家教育发展服务。围绕这一宗旨,形成了“致力于专业化教育出版,打造传媒类精品图书”的特色出版理念。近年来,为配合学校的学科建设,我社重点推出了《国际关系学书系》、《戏剧戏曲学书系》、《文艺学与美学书系》、《汉语言文字学书系》、《文化与传播研究丛书》、《电视剧艺术学丛书》、《媒体管理理论与实务丛书》等大型丛书,在这些学科领域出版了近200种专著、译著和文集。同时,我社加大力度,策划和开发优秀教材和精品学术著作,陆续出版了《实用播音教程》、《中美大学生影视专业在读精品教材》、《艺术设计(广告、动画、影视)书系》、《广告专业系列教材》、《非通用语系列教材》、《21世纪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21世纪传媒音乐专业系列教材》、《21世纪艺术设计基础教材》、《高等院校动画专业基础系列教材》、《远程与继续教育系列教材》、《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等,为多所大学采用,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2006年我社有20种重点教材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社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陆续引进出版了《国外传媒经济管理经典译丛》、《口口口媒介译丛》、《欧美电视制作实用手册》、《法国当代经典戏剧名作系列》等数十种图书。 社长:主持全面工作,主管图书经营,分管办公室、出版部、财务部、市场中心总编辑:协助社长工作,主管图书选题,分管总编室,媒体管理、影视文化编辑部,音像出版事业部。副社长:协助社长、总编辑工作,分管新闻传播、语言艺术编辑部,各专题编辑室及生产经营委员会办公室: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中心。总编室:以图书的生产管理为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员工36人,其中50岁以下的占90%,大部分拥有硕士、博士学历,这是一个年轻、专业、高学历,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团队。 语言艺术编辑部 语言文学编辑部主要以编辑出版中外语言学、中外文学艺术以及影视文学和广告学方面的图书为主。编辑部有五位编辑,每位编辑各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既有从业多年学识深厚的老编辑,也有年富力强编辑素质较高的中青年编辑;有的在英文学术著作翻译方面有较高水准,出版了多部翻译著作,在业界受到好评;有的在汉语及编辑学方面颇有研究,多年的编辑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编辑学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有的一直从事大学艺术类图书的编辑工作,编辑出版了许多文学艺术类图书,扶植了中青年作者,曾获得过国家级图书奖。编辑室注重编辑自身的学识素养,崇尚科学、人文精神,追求卓越,讲究效率,每年编辑部出版各类图书约60余种,希望读者喜欢我们的图书。媒体管理编辑部 媒体管理编辑部是一支年轻的团队。目前主要以策划、出版与传媒类相关的学术性丛书为主,同时开发了外语类、艺术教材教辅类、文化传播类等本版和引进版著作。现已出版的丛书有:法国当代经典戏剧名作系列(与法国大使馆合作)、QUE-SAIS JE( 我知道些什么)法国传媒学术前沿、21世纪艺术设计基础教材、21世纪传媒音乐专业系列教材、媒介市场调查与研究丛书、影视学术前沿、民俗·文化·传播丛书、中国歌剧舞剧院考级系列教材、高职高专英语系列教材、新闻记者视点丛书,以及电影电视学系列丛书。迄今为止,已经出版图书100多种。该室的宗旨是:服务作者和读者,致力于高品位的传媒出版。欢迎广大学者和业者积极投稿。影视艺术编辑部 影视文化编辑部以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的学术著作和专业教材为己任,新世纪以来,已出版的系列丛书有“实用影视艺术丛书” 、“实用播音教程”系列、实用播音学系列、 “北京广播学院艺术设计系列丛书”、“媒介经营大视野丛书”、“新世纪电视丛书——中央电视台一线手记”、“电视艺术丛书”、 “中美影视同步教材”、“文艺学与美学丛书”、“全国广播电视系列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教材”、“欧美电视技术实用手册”、“文化与传播书系”、“影视艺术核心教材”、“影视艺术创作与应用理论书系”、“通俗音乐教材” 、电视剧艺术理论丛书、电影理论丛书、电视文艺丛书列等近20个系列,200多种图书。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专业化出版做出了重大贡献。本编辑部将进一步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等现代媒体科研成果的出版,为广大新闻、传媒和影视艺术的专家、学者服务。本编辑部由三位资深编辑组成。每位编辑都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新闻传播编辑室的成员是蔡开松(主任)、阳金洲、赵欣和董媛婷。四位编辑拥有不同专业的学历背景,各具所长,均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蔡开松主任,性格温和开朗,有着近20年的编辑出版经验。曾做过发行工作的他,对于市场需求有着独到的眼光。他擅长策划重大选题,拥有广泛丰富的作者资源,作者队伍遍及北京、浙江、湖南、广东、四川等地。已策划出版的选题有:解析传媒丛书、传媒学术前沿·求实文丛、21世纪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国际关系学书系等等。医学专业出身的阳金洲以她特有的执著与敏锐驰骋于出版行业,精明干练,组稿能力相当突出。策划出版了国际新闻业务系列丛书、国外传媒经济管理经典译丛、高等院校动画专业基础系列教材等。毕业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赵欣,开朗活泼,加入出版行业两年来,已策划出版了近30几种图书,包括解析传媒系列丛书、影视学术前沿(部分)系列等等。学了七年播音专业的她作为一名专业编辑还是希望多出一些播音主持类的图书,如今已经出版了《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策划了专业化主持概论系列教材、口语表达教程系列、播音员主持人技能训练手册系列等,有望两年内出齐。董媛婷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编导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专著于新闻传播类书籍的策划与开发,出版的作品集中于新闻传播基础类教材以及前沿学术专著,希望能不断推出新的作品以发挥出新闻传播编辑室的专业特色与潜力。高等教育编辑部 高等教育编辑部严格贯彻“打造精品教材”的理念,在我社核心出版阵地“传媒类”之外努力拓宽出版领域。重点研发高等院校本科及高职高专实用教材。今年我部重点组织21世纪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公共艺术系列、新闻写作系列、经济管理系列以及保险实务系列等几十种高品质、多层次的高等院校精品系列教材。热诚欢迎在教学一线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骨干教师与本部合作,共同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贡献力量。职业教育编辑部 职业教育编辑部以出版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材为主业,现已出版《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二十余册、《二十一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三十余册。该系列教材出版后,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编辑部现有专职编辑人员十余人,其中不乏颇有建树的专业人士。多年来,本编辑部与广大一线教师一道策划、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教材及辅导材料。已编辑的教材涉及到公共、建筑、机械、电子、计算机、财政、金融、经济贸易等多种门类学科。编辑部本着“培养、提高、创新”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力争把握时代脉搏,研究和了解当前职业学校对教材的需求,按照编辑工作的要求,从严、从细工作,为优秀教师实现教材出版理想、方便授课、提高教学质量打造良好的平台。同时,我们热忱期望广大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踊跃投稿,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出版质量高、受欢迎的职业教育教材。

谢伦灿是中国传媒大学经管院&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中传教育专家顾问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院、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985平台基金10项,主持和参与了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湖南等10多个省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编制的撰写和联合国上海创意区等国内外重大项目的文化主题概念设计和规划80多项。其专著《艺术产业运营学》、《文化产业的评价与发展》、《文化项目策划》在业界反响强烈,是“文化项目策划学”和“文化娱乐产业主题概念园区”的学术奠基人,曾获得霍英东基金国家优秀高校青年教师奖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工程奖。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区域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 。《中国娱乐产业》杂志主编、《中国政府营销报告》主编、《中国文化产业》杂志编委、《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英文版)》编委,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6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985平台基金10项,主持和参与了北京、广东、上海、湖南等10多个省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编制的撰写和联合国上海创意区等国内外重大项目的文化主题概念设计和规划80多项。其专著《艺术产业运营学》、《文化产业的评价与发展》、《文化项目策划》在业界反响强烈,是“文化项目策划学”和“文化娱乐产业主题概念园区”的学术奠基人。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是谁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首都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基本情况:丁俊杰博士,男,汉族,山东潍坊诸城人,1964年生于吉林通化。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 划,主讲的《广告学概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学习经 历: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87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先后任广告学教研室副主任、新闻系副主任、广告系副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院长,北京广播学 院院长助理。2005年1月至今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分管财务、资产管理、审计、学科建设、后勤保障、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等方面工作。校内兼职:亚洲传媒 研究中心主任、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副会长、中国广告协会第三、四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广告博物馆筹委会主任,《中国广播电视 年鉴》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广告作品年鉴》主编、《中国终端营销展示年鉴》编委会副主任、《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主编、《国际广告》杂志社主 编。教学情况: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过《新闻通讯写作》、《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研究》、《受众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广告策划》、《广告概论》、《广告战略研究》等六门课程,多次赴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交流或讲学。科研情况:主要研究领域为广告学、媒介产业经营、新闻学、新闻传播教育。代表性著有《现代广告活动理论与操作》(1996年中国三峡出版社)、《现代广告通 论》(1997年中国物价出版社)、《现代广告通论》(第二版,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等,其中《现代广告通论》(第一版)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获国家广电总局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目前担任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重大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使用效率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传媒产业对北京经济影响力和推动力研究”、国家广电总局人文社科 研究项目“体育传播与奥运推广的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广告传播研究的现状及趋势”等。

陈卫星,男,四川成都人。曾在中国甘肃省插队。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后就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研究生。1988年被国家教委公派赴法国留学,师从法国当代传播学奠基人贝尔纳·米涅教授,在法国斯汤达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获得信息传播学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主要有传播学理论、媒体文化、摄影研究和国际传播。1994年-1996年曾任法国巴黎《欧中经贸》杂志主编;1997年回国任教,并长期进行视觉传播学的研究。回国后任教于广州暨南大学新闻系。2000年调任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担任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2005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赴欧洲担任国际传播客座教授。2009-2010年欧盟高校联合体伊拉斯莫斯世界项目访问教授。2014年应法国洛林大学邀请作为国际评审专家赴法参加学术评审工作,并担任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5月28日,2011年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任院长为李怀亮教授。学院现设有三个系:经济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公共管理系,三个研究所(中心):传媒经济研究所、文化贸易研究所和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并设有国家级研究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学院拥有一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十个本科专业。学院教学设备先进,拥有专业教学实验室2个,与学校共享实验室3个;学院现有教师85人,专任教师75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有12人,副教授24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31人。此外,我院还聘请了政府领导、业界精英和国内外知名学者、权威专家20余人作为我院兼职教授、兼职导师、客座教授,补充了学院的师资力量,丰富了学院的师资层次。 教授李怀亮,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怀亮于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元氏县人。教育背景: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2年)、复旦大学文学硕士(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2003年)。曾任《河北学刊》杂志社副主编,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负责人。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求是》、《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当代电影》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有关国际文化贸易及文化产业方面的学术论文50篇。著作有《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文化贸易概论》和《西方媒介产业概观》。主编七卷本《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从书》和《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学术会议2002年出席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主题演讲,并获得中国电影论坛优秀论文奖;2003年出席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演讲嘉宾;2005年出席“首届国际创意产业论坛”;2006年出席第二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题论坛”,演讲嘉宾及论坛主持;2006年出席“文化创意空间国际论坛”并致词;2006年出席“第七届国际传媒经济论坛”,演讲嘉宾周鸿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先后在国家对外联络委员会、北京日报社工作,1982年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任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网络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第7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学术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现代传播》等刊物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先后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中央三台”奖教金、北京市教育系统“教育创新工程标兵”等荣誉称号。周鸿铎教授是我国研究传媒经济最早的学者之一,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他创建了《广播电视经济学》以及《传媒经济》等学科,同时组建了传媒经济研究所和广播电视经济研究室。主要著作有《广播电视经济学》、《中国广播电视经济管理概论》、《市场营销策略》、《中国实用广告知识手册》、《电视节目经营策略》、《广告策划》、《传媒产业经营实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网络经济》、《网络传播与知识经济》、《传媒经济丛书》(1~8卷)、《媒介产业制度论——周鸿铎自选集》、《媒介经营与管理丛书》(共12卷)、《应以传播学丛书》(共6卷)、《媒介产业案例分析》、《洞析媒介:回应媒介变革》和《传媒经济“三论说”》等著作及其他相关著作数十部,论文百余篇。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传媒经济理论应用性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案例研究以及传媒营销管理研究。曾承担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教委课题——信息资源、信息市场开发与利用;国家教育部课题——电视传播管理实务;广电总局课题——影视资本及其运营机制研究等多项大型研究课题。昝廷全,男,1962年出生,安徽界首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学术委员。在American Mathematical Review, Kybernete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管理世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了《Systems Economics: Making a New Science》, 《Industrial Systems Analysis》和《系统经济学探索》等学术专著10部。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改进研究”和“库存与拖欠的三种原因与典型案例研究”)和10余项省部级项目。初步形成了“系统时代·系统经济·系统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术思想体系。提出了传媒价值定律和“传媒是经济系统的构造性元素”的学术论断,主编《中国传媒经济》3部。为国家培养了11名博士和62名硕士。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首都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基本情况:丁俊杰博士,男,汉族,山东潍坊诸城人,1964年生于吉林通化。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 划,主讲的《广告学概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学习经 历: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87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先后任广告学教研室副主任、新闻系副主任、广告系副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院长,北京广播学 院院长助理。2005年1月至今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分管财务、资产管理、审计、学科建设、后勤保障、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等方面工作。校内兼职:亚洲传媒 研究中心主任、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副会长、中国广告协会第三、四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广告博物馆筹委会主任,《中国广播电视 年鉴》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广告作品年鉴》主编、《中国终端营销展示年鉴》编委会副主任、《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主编、《国际广告》杂志社主 编。教学情况: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过《新闻通讯写作》、《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研究》、《受众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广告策划》、《广告概论》、《广告战略研究》等六门课程,多次赴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交流或讲学。科研情况:主要研究领域为广告学、媒介产业经营、新闻学、新闻传播教育。代表性著有《现代广告活动理论与操作》(1996年中国三峡出版社)、《现代广告通 论》(1997年中国物价出版社)、《现代广告通论》(第二版,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等,其中《现代广告通论》(第一版)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获国家广电总局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目前担任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重大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使用效率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传媒产业对北京经济影响力和推动力研究”、国家广电总局人文社科 研究项目“体育传播与奥运推广的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广告传播研究的现状及趋势”等。

中国传媒大学期刊中心主任级别

营级

付省级

白岩松好像没有什么行政职务,只是著名主持人、记者,没有行政级别。周涛就不同,担任央视节目中心副主任,至少是个正处级干部

传媒大学是正局级学校,属于教育部72所直属学校之一 我国现有的副部级大学包括:北京区(7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区(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区(3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陕西区(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区(3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江苏区(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湖北区(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区(2所):中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区(1所):中国科技大学福建区(1所):厦门大学广东区(1所):中山大学浙江区(1所):浙江大学四川区(1所):四川大学重庆区(1所):重庆大学山东区(1所):山东大学甘肃区(1所):兰州大学以上三十一所高校校长的行政级别都为副部级(一般本科以上高校校长都是厅局级,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但学校仍维持原行政级别不变,截止到2005年1月全国只有31所高校的校长是副部级,从行政级别可以看出学校校长的行政地位,加上副大军区级的国防科技大学共计32所。同时,以上32所高校也都是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副主任

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艺术人生》创立者之一;执行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硕士;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资深导演,囊括《艺术人生》创立以来的所有导演单项国家级大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受邀给全国电视系统及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频道讲课,受邀为多所著名大学的电视传媒专业精品讲座。在国家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

在传媒里,像文学院或理学院这类的学院并不是学校的主流专业,也就是说并不是他的王牌专业,和其他专门主攻这类学科的学校来比肯定差一些。另外,所谓的不是主流的专业客观上讲也不会太受学校领导的重视的,也就是说如果拨款肯定是播音这类的专业优先。至于师资情况不太了解,因为不是这个学院的,但是在传媒4年,都不知道文学院具体位置在哪……当然也不是说这个学院这个专业不好,只能说在这个学校里,他并不是主打的专业,也不是强项。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文学教研组和语言教研组,后发展为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部,其职能即为全校文科类、艺术类以及理工科类专业提供语言、文学、写作等文科公共基础课教学;后来合并了中国矿业大学文科班,有了自己的汉语言专业,2000年开始有了文科硕士点。2002年,语言文学部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2003年正式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2004年,随着学校更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始称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并随着学校的强劲发展而不断壮大。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学术传承。从成立之初,直至今天,文学院学术名家辈出,例如,田本相(后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黄侯兴(后为郭沫若纪念馆馆长)、时煜华(后为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吴为章、唐永德、吴军、林薇教授等等都是出身文学院的著名学者;现今中国传媒大学其他学院的一些名家如赵凤翔、曾庆瑞教授等都是从语言文学部走出去的;目前,在文学院还活跃着蒲震元、张晶、李佐丰、苗棣、姚小鸥、刘丽文、张民权、钟涛等众多著名专家学者;近年来文学院又引进了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从而使文学院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师资力量最强的学院之一。[编辑本段]二、基本职能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现在承担着为全校所有学院提供文科基础公共课教学和本学院各专业提供专业课教学这两大职能,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学者型师资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提供了质量保证,而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则为复杂的教学任务提供了后勤保障。 现在,文学院在规模上是传媒大学最小的学院之一,但在科研和教学上堪称传媒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编辑本段]三、基本结构 文学院的学科建设近年来发展迅猛,包括两系一所: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中国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专业)、审美文化研究所(其中包含创作室和剧评室);拥有3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中国语言一级学科,具备了自己的学科发展空间。 文学院的学生以学风严谨、成绩优秀、能力出众而在传媒大学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索引序列
  • 中国传媒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是谁
  •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是谁
  •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
  • 中国传媒大学期刊中心主任级别
  •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副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