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小儿外科论文交流大会主题

小儿外科论文交流大会主题

发布时间:

小儿外科论文交流大会主题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会由小儿普外、泌尿外科、矫形外科、心血管外科等专家组成,除中国内地的专家外,还包括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小儿外科学专家。以高中级小儿外科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 。本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和普及相结合,贯彻“双百”方针,充分报道小儿外科的先进理论、新兴技术和前沿成果,积极发挥杂志的导向作用,促进中国小儿外科的发展。本刊现有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革新、经验介绍、综述、临床病理(例)讨论、国际学术交流、专题笔谈、讲座、病例报告等十多个栏目。编委会在办刊指导思想、审稿标准方面,注重杂志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既重视基础研究方面的报道,又鼓励来自实践的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本刊每年根据学科发展和研究现状制定报道计划,采取约稿和广泛征集稿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杂志积极发挥各地编委的作用,编委会分为四个大组,各组每年分别召开一次审稿会。本刊为适应医学发展和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需要,将逐步开展一些新的栏目,如手术操作介绍、国内外医学书刊评介、医学新闻等,使小儿外科及其相关专业人员都能在本刊找到发表论文和见解的园地,从杂志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本刊为了扩大杂志的影响,与中华小儿外科学分会,及各地小儿外科学分会,积极组织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杂志与各地的小儿外科医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各地小儿外科临床和科研状况,为反映和指导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刊在召开地区审稿会和各专业审稿会的同时,组织小儿外科的专家对基层医师进行小儿外科专业方面的继续教育,使基层医师的医疗水平得以提高。本刊办刊目的明确,学术水平较高,专业特色显著,拥有稳定的办刊、作者和读者队伍,并被国内多个数据库收录。本刊发表的论文曾被国外检索系统收录,有些论文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论文奖。本刊1996年在湖北省期刊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给你们列出一些可选择的题目的,然后再从其中选择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不会让学生完全自主选题的。至于从其中怎么选,就要选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内容和范围了,另外,指导老师也很重要,尽量要找地位比较高,比较权威的的老师当指导导师的那种,这样的一来写论文过程中得到的指导对你的会有好处,另外这种毕业答辩的时候会比较容易过,只要导师那关过了,谁也不会跟你死磕的,谁也不会跟当你导师的权威人士过不去的,即使遇上盲评也是如此。

小儿外科论文交流大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会由小儿普外、泌尿外科、矫形外科、心血管外科等专家组成,除中国内地的专家外,还包括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小儿外科学专家。以高中级小儿外科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 。本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和普及相结合,贯彻“双百”方针,充分报道小儿外科的先进理论、新兴技术和前沿成果,积极发挥杂志的导向作用,促进中国小儿外科的发展。本刊现有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革新、经验介绍、综述、临床病理(例)讨论、国际学术交流、专题笔谈、讲座、病例报告等十多个栏目。编委会在办刊指导思想、审稿标准方面,注重杂志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既重视基础研究方面的报道,又鼓励来自实践的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本刊每年根据学科发展和研究现状制定报道计划,采取约稿和广泛征集稿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杂志积极发挥各地编委的作用,编委会分为四个大组,各组每年分别召开一次审稿会。本刊为适应医学发展和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需要,将逐步开展一些新的栏目,如手术操作介绍、国内外医学书刊评介、医学新闻等,使小儿外科及其相关专业人员都能在本刊找到发表论文和见解的园地,从杂志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本刊为了扩大杂志的影响,与中华小儿外科学分会,及各地小儿外科学分会,积极组织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杂志与各地的小儿外科医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各地小儿外科临床和科研状况,为反映和指导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刊在召开地区审稿会和各专业审稿会的同时,组织小儿外科的专家对基层医师进行小儿外科专业方面的继续教育,使基层医师的医疗水平得以提高。本刊办刊目的明确,学术水平较高,专业特色显著,拥有稳定的办刊、作者和读者队伍,并被国内多个数据库收录。本刊发表的论文曾被国外检索系统收录,有些论文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论文奖。本刊1996年在湖北省期刊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前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院长,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名誉主任。196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1970年开始在北京儿童医院从事小儿外科工作,1979年作为创始人和专业带头人开创了儿童医院小儿心脏外科。20多年来,完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3500余例,手术成功率达98%以上,1岁以下约占50%,最小年龄3天,体重4公斤。1992年与阜外医院合作共同完成了新生儿及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外科矫治的临床研究八五攻关课题,于1998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这一基础上,近些年在小婴儿复杂心脏畸形方面进一步开展临床工作,对左向右大分流的婴儿实施急诊手术,挽救了病儿的生命。将法洛四联症根治年龄降至1岁以下,手术成功率很高,并指导研究生对法洛四联症右心分流出道的心肌超微结构和力学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四联症根治手术的成功率。同时率先在国内应用在美国学习的新办法,改进了法洛四联症加宽右心流出道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9年完成一例生后8天肺动脉瓣闭锁根治手术,为国内首例。2000年又成功地完成一例生后仅3天的大动脉转位的根治手术,这一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小儿心脏外科治疗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此,新闻界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同年还完成了一例生后35天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瓣闭锁的根治术,也为国内首例。北京儿童医院的小儿心脏外科治疗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李仲智教授在中国小儿心脏外科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李仲智教授负责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相关工作期间,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国小儿心脏外科学术会议。1986年止血夹钳闭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获卫生局技术改进三等奖;1994年获首都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97年被评为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1989年至1990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儿童医院小儿心脏外科工作学习,获得了小儿心脏外科专业进修结业证书及心脏外科专业继续教育毕业证书。近年来,在中华小儿外科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并参加编写小儿心脏外科等8部专箸。

小儿外科论文交流大会发言

张金哲教授常说:“好的儿科大夫必然是热爱孩子的大夫。”他不仅从治疗方面为患儿着想,而且从预后、经济承受能力方面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他认为如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治好孩子的病,那才是好样的大夫。张教授平素看病,白大褂上衣口袋里总装着很多打印好的小便条,每张便条上清楚地写着一种病的症状、治疗要点、注意事项,肠痉挛性腹痛、婴儿肛周血管扩张、女婴肛瘘、脑瘫……共有几十种。他说让家长了解疾病知识,掌握护理要点,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就写了这些便条,便于患儿家长掌握。小儿外科有个“小金库”,那是张金哲教授和其他教授们用论文稿费、书稿稿费和科研奖金聚积而成的,这些钱都用来救助那些家境贫困的小患者了。一位患“一穴肛”的家境贫寒女孩,共做大小手术10余次,住院费和手术费多次从“小金库”支出。 张金哲教授把钱看得很轻。行医50余年,他没收过一次红包。他28年如一日到天津儿童医院义务出诊、查房、手术、讲课,没拿过一分钱。他经常被学生们请去帮助开展工作,看着下了手术台一口水都不喝的老师,学生于心不忍,提出按劳取酬。张金哲教授却说自己支持的是儿童外科事业,要讲钱,谁也请不动他。对钱,张教授有自己的看法。他在自传体的《院士自述》中用四句话表明自己的修身之道: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张金哲教授医德高尚。然而,面对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他对医德的内涵有进一步的思考。他说,一个医生微笑服务、礼貌待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的基本素质,如果医院的院长现在还把这专门提出来,要求就太低了。医德应是更深层的内容。 张金哲教授常对学生们说,做医生的最大的医德就是尽心尽力把病人的病治好。医生不管水平多高,也要牢记自己永远是个服务者,可现在有的大夫给病人看病像审小偷似的,所以他认为必须要取消终身制、铁饭碗,让医生重新进入到自由职业的行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会由小儿普外、泌尿外科、矫形外科、心血管外科等专家组成,除中国内地的专家外,还包括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小儿外科学专家。以高中级小儿外科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 。本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和普及相结合,贯彻“双百”方针,充分报道小儿外科的先进理论、新兴技术和前沿成果,积极发挥杂志的导向作用,促进中国小儿外科的发展。本刊现有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革新、经验介绍、综述、临床病理(例)讨论、国际学术交流、专题笔谈、讲座、病例报告等十多个栏目。编委会在办刊指导思想、审稿标准方面,注重杂志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既重视基础研究方面的报道,又鼓励来自实践的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本刊每年根据学科发展和研究现状制定报道计划,采取约稿和广泛征集稿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杂志积极发挥各地编委的作用,编委会分为四个大组,各组每年分别召开一次审稿会。本刊为适应医学发展和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需要,将逐步开展一些新的栏目,如手术操作介绍、国内外医学书刊评介、医学新闻等,使小儿外科及其相关专业人员都能在本刊找到发表论文和见解的园地,从杂志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本刊为了扩大杂志的影响,与中华小儿外科学分会,及各地小儿外科学分会,积极组织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杂志与各地的小儿外科医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各地小儿外科临床和科研状况,为反映和指导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刊在召开地区审稿会和各专业审稿会的同时,组织小儿外科的专家对基层医师进行小儿外科专业方面的继续教育,使基层医师的医疗水平得以提高。本刊办刊目的明确,学术水平较高,专业特色显著,拥有稳定的办刊、作者和读者队伍,并被国内多个数据库收录。本刊发表的论文曾被国外检索系统收录,有些论文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论文奖。本刊1996年在湖北省期刊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小儿外科论文交流大会发言稿

小儿外科领域年轻专家—记小儿外科主任李龙创造了世界首例“一肝两用”肝移植手术用于两个幼儿的奇迹。此次手术还创造了首例肝移植体重5公斤幼儿、首次肝单段移植、首次右后段移植的全国医学界的三项第一。这次手术的主治医师是北大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李龙。2003年10月24日,北大医院小儿外科手术室,患女性假两性畸形的五龄童佳佳,在此成功地做了“女性假两性畸形,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手术,主刀大夫还是李龙。李龙教授和王素芹副主任医师采用保留血管神经皮瓣的新技术为佳佳作了阴茎切除,阴道成型,会阴成型术。术中将阴茎内的海绵体切除,并保留阴茎的血管神经,然后重建大小阴唇和阴蒂,并重建了下1/3阴道,使其与原有的阴道相连,然后再造了处女膜。手术历时2小时。类似的手术李龙教授不知做了多少次。李龙的医学成就,是从突破小儿肛肠外科领域开始的。央视《讲述》:牵肠挂肚拯救你特别视点:她出生不久,便做过三次手术,并把一根肠子留在体外,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她的病惊动了媒体以及上海、北京等地医生,甚至惊动了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新京报 女童患怪病 常常站着睡本报讯(记者 王卡拉)撑住病床护栏,挺着肿胀如鼓的大肚子,小彩云细小的胳膊和肩膀已微微颤抖。她只能用力撑着自己,站立对她来说更舒服些。嘴里“呜呀”之声渐小,她就这样站着,闭着眼睛打起盹来。由于身患罕见疾病———下腔静脉-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布加氏综合征),海南4岁女童彩云的腹部迅速长大,如怀孕足月的孕妇,布满青色血管、泛着亮光的肚皮似乎随时都会撑破。昨日,在爱心人士帮助下,彩云和父母抵京,住进首都儿科研究所。施妙手 让更多患儿享有健康生活一位安徽合肥的十六岁患者患有“一穴肛”,即阴道、尿道、肠道共用一个通道,是极为复杂的泄殖腔畸形。李龙大夫发现,此患者属严重的一穴肛畸形,非常少见。由于她的膀胱颈、尿道、阴道皆有缺失,此外脊椎神经、骶骨、脊髓发育情况都不是很好,因此手术极为复杂。通过手术为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膀胱颈和尿道成形,使得病人可以控制住尿;二是阴道成形,使得病人以后能成为一个正常的女孩;三是由于病人的输尿管和膀胱对接不很吻合,要重新对接输尿管和膀胱。手术成功后,患者和其母亲激动万分,她们开心地说:“苦盼了16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李龙 大夫已开展治疗穴肛手术数十例,成功率达95%。采用球囊持续扩张的技术,诱导共同管腔扩大生长来产生足够的与尿道和阴道组织结构相近的黏膜,其后将其一分为二分别成形尿道和阴道,这样一期完成尿道、阴道和肛门直肠的成形手术。手术后患儿不但获得良好的排尿和排便控制功能,而且会阴部外观满意,成形后的阴道会随着生长而发育,结构符合生理。该手术方法的研究论文被权威杂志《美国小儿外科杂志》发表,论文被选在第八届国际小儿肛肠大会上宣读,并获得大会设立的优秀研究成果奖(GAPS奖)。漏斗胸畸形不但影响孩子的形体美观,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孩子的心肺功能损害和心理发育障碍。一名9岁男孩生后不久被发现胸脯向内凹陷,吸气时更明显。到当地医院求治,得知是漏斗胸畸形。九年来,孩子受尽了漏斗胸的折磨,每年都要为此住一两次医院;个头比同龄小朋友矮一截。今年2月初,其父母在网上查询到有了新方法治漏斗胸后,带着孩子来到我院求治。李龙大夫和同事们在患儿两侧胸壁各切一3cm小口,借助胸腔镜将一特制的金属板从凹陷的胸骨底穿过,顶起胸骨,漏斗畸形很快就不见了。手术仅用25分钟,出血不足5ml。新手术不切除肋骨,损伤极小,孩子很快就康复出院了。肠重复畸形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手术切除病变的肠管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传统上根据外形进行分型,治疗上采用将正常肠管随同病变肠管一并切除术式。这样患儿会损失了部分赖以吸收营养的正常肠管。李龙大夫和他的同事们探索出单纯切除重复肠管保留正常肠管的新术式,也就是说,保留正常的主肠管、单纯切除重复的病变肠管,治疗患儿100余例,获得成功。在国际上发表后,被称为“李氏分类法”和“李氏术式”。目前该手术方法已被国内外小儿外科医生广泛采纳。献爱心 用精湛医术救治千百患者熟悉李龙大夫的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他几乎“长在手术台”旁。几个月的时间里,在外科医护人员通力配合下,李龙大夫和他的专业组共完成了百余例小儿腹腔镜手术,包括普外、泌尿、新生儿、胸科和骨科矫形等系统的多种高精尖手术术式,手术取得满意疗效,患儿治愈出院,并发症为零。腹腔镜手术有着传统手术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一是恢复快,患儿住院时间短,增加了周转率和床位使用率;二是手术创伤小,术后患儿的切口瘢痕不明显,受到患儿和家属的赞许;三是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使手术操作精细、准确,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四是促进小儿微创外科在我院的成功普及和推广,标志着我院小儿外科进入国内领先行列。医者父母心。李龙大夫不断探索手术的新方法,以求用最小的创伤、最利于患者恢复的方法、尽量低廉的费用解决患者的问题。如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不但有损伤小、恢复快、腹部切口瘢痕不明显的优点,而且具有术野显露清楚、解剖部位准确、出血少,吻合确切等优点。此研究论文被第11届亚太内镜外科大会选为大会发言。常规的甲状腺瘤开放手术需在颈前区做一个较大的横行切口,手术以后留下一个永久性伤口疤痕,不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外貌美观,而且由于伤口粘连,疤痕处皮肤有时会随着表情变化而异常活动。李龙大夫采用内窥镜下手术切除甲状腺瘤,切口做在腋窝部,仅5mm长,在前胸做两个3mm的切口导入微型器械,游离切除甲状腺瘤。因为颈部皮肤没有切口,手术后疼痛轻,看不出切口。采用该手术方法的疗效受到了患儿和家属的广泛好评,随访最长5年,显示效果好,无肿瘤复发者,切口瘢痕几乎看不出来。李龙大夫用爱心和精湛的医术为千百个小患者解除了病痛,为千百个家庭送去了欢乐。为不断攀登小儿外科的高峰,李龙大夫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时,单位领导和同志们对他的帮助和支持,更成为他不竭的动力。他感慨地说:是首儿所领导班子营造的讲科学、讲正气、讲团结、重学术、重人才的发展环境为他充分施展才智提供了舞台;是首儿所有着严谨、进取、团结、奉献良好传统的外科集体,特别是科主任、党支部的鼎力支持和协作,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造福一方儿童做出新贡献。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李昊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学历:9-7 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硕士(小儿外科专业)9-7 复旦大学医学院 博士(临床技能型,小儿外科专业)工作经历:7-5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 住院医师7-5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 主治医师5- 5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 副主任医师5-现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 主任医师5-1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进修10-8 德国Kiel大学神经医学中心 访问学者获得荣誉及任职: 复旦大学研究生光华奖学金(2000)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十佳”青年医师(2003) 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2004) 复旦大学世纪之星培养计划(2006)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2007) 上海市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2010) 上海市第13届银蛇奖(2011)简述:(工作/临床)自参加工作起一直从事小儿外科的临床一线工作。具有完善的、系统小儿外科的理论知识及较高的临床工作水平。可以独立完成胆管扩张症、胆道闭锁、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高难度手术;能带领指导下级医生进行疑难重症的诊断和处理。自2002年10月起,开创并建立本院小儿神经外科专业,全面开展小儿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独立完成儿童颅脑损伤,儿童颅脑、脊髓先天畸形,儿童颅脑肿瘤等各种儿童神经外科手术,并进行儿童脑干肿瘤切除(15例)、新生儿颅内巨大肿瘤切除(12例)等高难度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亚低温治疗儿童重型颅脑外伤(目前已达40余例),成果已在世界权威颅脑损伤杂志《Neurotrauma》上发表。开展儿童重型颅脑外伤的综合治疗,明显降低儿童重型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减轻致残程度,在业界有一定影响。每年完成手术约700余台。(工作/教学)担任复旦大学小儿外科选修课教学工作,并承担全国呼吸急救学习班、全国小儿外科急症学习班的教学工作。带教多名小儿外科学进修医生。担任复旦大学小儿外科专业硕士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3名已经毕业,协助带教博士研究生3名。 (工作/科研)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第3次全国小儿外科中青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2等奖,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神经外科大会优秀论文奖;发表SCI文章6篇。

儿科年会论文交流

百度一下

嗯,去知网 万方 维普 墨客等网站搜

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小儿科

  • 索引序列
  • 小儿外科论文交流大会主题
  • 小儿外科论文交流大会
  • 小儿外科论文交流大会发言
  • 小儿外科论文交流大会发言稿
  • 儿科年会论文交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