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考古杂志在线阅读

考古杂志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考古杂志在线阅读

这三种刊物不是报,而是期刊,《考古学报》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考古》、《文物》、《考古学报》内容都是考古类的,并且都坚持资料性和学术性并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资料的报告,又有研究性论文,而且每期的顺序都是田野考古报告或简报在前、论文在后,绝无所谓“考古发掘论著“”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之说。区别仅在于主办单位不同。《文物》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前身是《文物参考资料》。《考古学报》、《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办,前身分别是《田野考古报告》和《考古通讯》,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考古学报》通常刊载的文章较少而且篇幅长。

考古学权威杂志(中央级): 《考古》 《考古学报》 《文物》

中央十套可以看看

看这个感觉不如看地方的<文史资料>,我最开始看关于考古的书就是看的我们县出的<文史资料>,要说杂志,权威的就是<考古>了

考古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只有到2003年的

《考古的故事》([美] 埃里克·H克莱因)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_C7Lk9gCDCJw 提取码:2df6      书名:考古的故事作者:[美] 埃里克·H克莱因译者:林华豆瓣评分:4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出版年份:2018-10-20页数:498【内容简介】1922年冬天,霍华德•卡特成为第一个窥见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陵墓的人,他眯起眼睛,凑在他打开的小洞上,借着蜡烛的微光往里面看。到处都能看到金子的闪光。挖掘行动的赞助人卡那封伯爵拽着卡特的衣服,连珠炮似的问道:“你看见什么了?你看见什么了?”卡特费尽力气才说出:“我看见了奇妙的东西。”古老而美丽的事物令人颤栗,吸引着一代代人接近它们、挖掘它们。这本书涵盖世界上二十余个主要的考古胜地,以及重要的考古发现,我们将看到埃及法老的黄金面具,希腊帕提侬神庙里的大理石雕,墨西哥丛林中的祭献品……这些文物将尽可能客观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过着怎样的生活、创造过怎样的文明,其中的一些文明又为何走向毁灭。这也是一群“寻宝者”——考古学家——的传奇故事。1872年,谢里曼为寻找特洛伊,在土丘上挖开伤口一般的大沟;20世纪60年代,以色列人亚丁带领考古队攀上马萨达陡峭的山顶,用筛子筛了约8万立方米的泥土来寻找文物;2010年,这本书的作者克莱因与“太空考古学家”萨拉•帕卡克凝视卫星图像,在田野中发现公元2世纪罗马“铁甲团”的兵营遗址。书中还展示了不断进化的考古技术,比如空中勘察、激光雷达、碳-14测年法,它们让更多遗址被发现,也让文物说出更多故事。作者还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回答了普通人的常见疑惑:你怎么知道在哪里挖掘?你怎么知道某件东西年代有多久?你找到的东西归你吗?就这样,考古的故事带领我们向人类历史的上游跋涉,并为我们带来关于未来的启示。作者简介:[美]埃里克·H克莱因(Eric H Cline)考古学界的领军人物。乔治·华盛顿大学国会考古研究所主任,曾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古典学、近东语言与文化系教授。连续3次获得圣经考古学会的“最受欢迎的考古学图书奖”等国家级奖项。从7岁时得到一本关于考古的儿童读物起,他就立志成为考古学家。如今,他拥有近四十年考古挖掘经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主要在中东、希腊,也涉足美国等地。著有畅销书《文明的崩塌:公元前1177年的地中海世界》《大决战:从青铜时代到核时代的美吉多与耶斯列谷》等面向大众读者的考古学著作。

《考古中国》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uxsp简介:小说以考古专业女博士生论文伏笔,依据上世纪以来对新石器时代墓葬,遗址,遗迹,实物,文史等一系列重大发掘,真人实事还原和再现了中华第一帝轩辕黄帝为首的先民们生命历程。从打磨石器到金石并用,迁徙采集到刀耕火种,原始共产制到私有制的形成,直至建立大一统帝制国家。把穴居野处茹毛饮血原始人,进化为文明社会现代人,开创了辉煌灿烂的中华五千年伟业。考古的目的,在于借助遗物对话古人!史前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不是传说,不是神话,皆有迹可考。

考古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这三种刊物不是报,而是期刊,《考古学报》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考古》、《文物》、《考古学报》内容都是考古类的,并且都坚持资料性和学术性并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资料的报告,又有研究性论文,而且每期的顺序都是田野考古报告或简报在前、论文在后,绝无所谓“考古发掘论著“”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之说。区别仅在于主办单位不同。《文物》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前身是《文物参考资料》。《考古学报》、《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办,前身分别是《田野考古报告》和《考古通讯》,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考古学报》通常刊载的文章较少而且篇幅长。

考古学“杂志是由美国考古研究所,一本杂志,为广大市民,不是一个专业的杂志,没有文件。该网站是

中国考古网:中国公众考古网:中国文化网:_index/node_htm西藏网:-/西藏文化网藏传佛教网:藏传佛教文化网关于埃及文化的:

这三种刊物不是报,而是期刊,《考古学报》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考古》、《文物》、《考古学报》内容都是考古类的,并且都坚持资料性和学术性并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资料的报告,又有研究性论文,而且每期的顺序都是田野考古报告或简报在前、论文在后,绝无所谓“考古发掘论著“”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之说。区别仅在于主办单位不同。《文物》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前身是《文物参考资料》。《考古学报》、《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办,前身分别是《田野考古报告》和《考古通讯》,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考古学报》通常刊载的文章较少而且篇幅长。中国考古杂志《考古学报》、《考古》、《文物》,都是专业文物考古报刊;《考古学报》、《考古》侧重于考古发掘论著;《文物》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考古杂志在线阅读网站

在搜索中查一下就知道了

archaeology杂志是美国考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面向大众的杂志,不是专业杂志,没有学术论文。网址是

不知道

看这个感觉不如看地方的<文史资料>,我最开始看关于考古的书就是看的我们县出的<文史资料>,要说杂志,权威的就是<考古>了

《考古》期刊在线阅读

《知识考古学》([法] 米歇尔·福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密码:m9np书名:知识考古学作者:[法] 米歇尔·福柯译者:董树宝豆瓣评分:4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份:2021-9页数:280内容简介:《知识考古学》此次推出的,是新的中译本。《知识考古学》犹如思想的空中楼阁,以非连续性、断裂、差异的考古学反对连续性、起源、总体化的观念史,通过对话语形成与陈述进行分析,呈现作为主体的“人”和知识在话语实践中被建构的过程,深入剖析“人之死”的主题,最终建构一种基于“话语实践—知识—科学”的考古学。作者简介:20 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 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直至去世。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archaeology杂志是美国考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面向大众的杂志,不是专业杂志,没有学术论文。网址是

中央十套可以看看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 索引序列
  • 考古杂志在线阅读
  • 考古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 考古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 考古杂志在线阅读网站
  • 《考古》期刊在线阅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