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网站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网站

发布时间: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网站

有呢,有呢。加油写哦!然后投稿。。。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哇咔咔。哈哈。

中文的杂志电子版一般很难找到免费的,因为人家也要靠卖纸质的赚钱。英文版的杂志建议你去读源网看,更新快,下载阅读全免费。

%C9%D9%C4%EA%CE%C4%D2%D5&rs2=0&myselectvalue=1&word=%C9%D9%C4%EA%CE%C4%D2%D5&submit=%B0%D9%B6%C8%D2%BB%CF%C2&tb=on

有上海的和江苏的,建议你投江苏的,因为上海版的文章太成熟了,江苏的少年人的文章较多若是为梦想追逐,建议你把稿费和名利放在脑后,这样心里才有永远的追求。你投到编辑的邮箱里一般都有回复,她们的建议比稿费更要珍贵哦加油吧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网站官网

江苏《少年文艺》步入而立之年 -------------------------------------------------------------------------------- 【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顾小萍) 昨日,江苏文艺出版社《少年文艺》迎来了30岁生日。该刊创始人顾宪谟和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梅子涵等在庆祝该期刊步入而立之年时,也纷纷对如今的儿童阅读表示担忧—— 顾宪谟:纯文学儿童刊物太少 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少年文艺》曾经是很多人小时候最喜欢的读物。最辉煌的时候,它的全国发行量高达60万册。 1976年,在江苏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文学编辑的顾宪谟做了一份关于儿童阅读的市场调查,结果令他非常吃惊:市面上的读物要么是思想陈旧的旧小说,要么就是《少女之心》这样的毒害人心的色情读物。顾宪谟说,创刊《少年文艺》没有考虑市场利益,纯粹是处于一种“人文关怀和责任心”。《少年文艺》后来越走越辉煌。顾宪谟为自己的“孩子”骄傲的同时,也不无担忧:如今中国有9000多种期刊,为什么纯文学的少年儿童刊物这么少? 黄蓓佳:如今阅读氛围太浮躁 在昨日的《少年文艺》创刊30周年研讨会上,黄蓓佳说:“如果没有它,我就不会创作儿童文学。”黄蓓佳在北大中文系读一年级时,顾宪谟翻到了她高中时代的作文《星空下》并刊登到了《少年文艺》上。这篇表达内心感受的才气佳作在读者间引起不小震动,从而鼓动黄蓓佳开始创作儿童文学。她的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最多的时候有3篇佳作刊登在同一期《少年文艺》上。虽然这些年来她不像以前那样关注《少年文艺》,但每看一期都会很惊讶,“在出版商如此功利的时代下,它还能坚持这么‘纯文学’且如此受欢迎,实在太意外了。”黄蓓佳觉得,如今阅读氛围太浮躁,一些孩子只盯着打打杀杀的暴力漫画寻找刺激。她昨日透露,接下来要主攻低幼儿童的创作,还孩子一份纯净的天空。 梅子涵:中国孩子阅读太盲目 《少年文艺》如今每期的发行量约为8万册,这个数字在全国儿童期刊中还处于领先地位。从60万册降到8万册,众多作家觉得并不是因为《少年文艺》的质量下降,而是“期刊竞争太厉害、儿童阅读太盲目”。靠《少年文艺》奠定写作方向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感叹说,现在影响儿童视线的东西太多了,“以前我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比较喜欢用深情的东西去感动人,但我现在只能写些幽默的东西,现在的小孩喜欢轻松活泼的,感动离他们似乎有点远。” 记者昨日在翻阅《少年文艺》30年文集时还意外发现,韩寒的处女作也是通过这个期刊面世的。(编辑晨光)[江苏《少年文艺》步入而立之年 - 第一特区新闻网]出自:-12-23/shtml

( 国内标准刊号:CN32-1055/I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0365)《少年文艺(江苏)》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创办于1976年,是一本以青少年为读者对象的文艺类刊物。她以“文学少年的知音,作文入门的向导,未来作家的摇篮,少年心灵的家园”为办刊宗旨,陪伴并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少年的成长,是中国期刊方阵成员,江苏省双效期刊,蝉联三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金奖,2009年获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评选新中国建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奖。创刊至今,从《少年文艺》走出了曹文轩、黄蓓佳、金曾豪、张之路、陈丹燕、程玮、沈石溪等众多知名作家,他们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园地上。《少年文艺》还一直以扶植少年作者为己任,培养了一批新生代的作者,如韩寒、饶雪漫、曾蓓等。《少年文艺》外形清雅美观、时尚活泼,内容丰富充实、贴近生活,每期还有精美赠品。她为少年提供精彩有益、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也为他们提供不拘一格抒写真情实感的空间,得到了读者的深切喜爱和广泛好评,是一份在青少年及家长老师当中拥有良好口碑的品牌刊物。众多作家对她情有独钟,深情记录了与她相识相知的故事:无数次,我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场合,会碰到牵着孩子向我走过来的中年人,他们总是带着微微的惊喜和激动,告诉我一句话:“我是读着你在《少年文艺》上的作品长大的。”每当这时候,我的心里有欣慰,也有对《少年文艺》、对编辑们的感激。《少年文艺》是我生命中的温暖,我祝愿她还会温暖世界上更多读者的生命。——黄蓓佳我真正提起笔来写一些东西,应该是在十四岁。因为这时,我又遇到了《少年文艺》。我之所以用“又”字,那是因为我母亲其实一直为我订阅了这本刊物,只是我天天忙于胡编乱想,从没好好地读过它。那个夏天我从灰扑扑的竹书架上把它们翻了出来,这一翻,就翻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最初吸引我的是里面的“少年创作”,看看同龄人发表的作品,我发现了自己以往写的东西是多么的可笑,并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那就是写一点能表达自我的文字而不是编造一些离自己很遥远的故事。半年以后,我把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和真实的感觉提炼出来,完成了我的处女作《无怨的青春》。——饶雪漫那时,我平静地对自己说,我能在《少年文艺》上发小说了,除了工作以外,我还能做一件事,一件自己愿意并在做的过程中感到快乐的事,我可以一直做下去,也可以随时放弃,因为它是真正属于我——只我自己才知道它对于我来说有多么重要。而这一切是在1989年《少年文艺》让我明白的。——彭学军我觉得江苏《少年文艺》在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方面作用是很大的,它提倡的向艺术回归和向读者回归,是符合美学规律的。它培养了很多孩子,让他们得到他们应有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的喜悦,这都是多么重要啊,因为对文学的好感,它像一根蜡烛一样存在于孩子的心里,如果不去点亮的话,就会灭掉。点亮了,孩子的内心就得到深化。我们把好的文学作品给孩子,不是外在地给孩子什么,而是把孩子内心本来存在的美好被焕发了。——秦文君我由衷地向《少年文艺》表示深深的敬意。在今天商品大潮冲击下,社会似乎对高雅的纯文学已经缺少兴趣,在烂书充斥市场的风雨飘摇中,你们仍恃傲地坚守高贵的文学精神,成为纯文学最后的几面旗帜之一。回忆起和《少年文艺》热恋的4年,心里常会涌动一种幸福的热流,一个作者能得到刊物的赏识,承认,真的就能激发他冲天创作激情。我十分怀念那4年,那时候《少年文艺》的文学精神就像春天绽发的绿色,染绿着无数高素质文学少年的心田。——夏有志我在《少年文艺》上连载了童话《魔方大厦》26个月之后,向我约稿写连载童话的报刊络绎不绝。最多时,我同时为15家报刊写不同的连载作品。在我上到小学四年级时,碰上了文化大革命。从此我就没上过学。即使在我上过的那四年学中,我也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班里的成绩属于差生。我的履历表上的学历一栏里,至今还填写小学学历。有读者朋友向我询问秘诀。忠告如下:一、独辟蹊径;二、创造和把握机会;三、记住帮助过你的人,忘记你帮助过的人。顾我一直对《少年文艺》心存感激,这种感激等同于一个小学生对他启蒙老师的真势情感,因为是《少年文艺》把我领进了儿童文学的殿堂。——王巨成正是细细想来,我与《少年文艺》亲密接触的日子,也是我最富有青春激情的时光了。大约是十多年前吧,我连续在《少年文艺》发表了《青春社会场》、《青春名利场》、《一个浪漫女孩的心理自卫》、《给一个山村女孩的信》等一系列少年报告文学。让我对《少年文艺》最刮目相看的是,一本薄薄的文学刊物,竟有气魄发表长达6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因此,《少年文艺》成了发表我作品最多的文学期刊。那段时间,我似乎被卷进了青春的漩涡,走进了生命的激流。——孙云晓1982年3月的一天下午,我到《少年文艺》编辑部去,见大家正听一个青年人讲他即将写作的故事。那青年便是郑渊洁,那故事是《魔方大厦》,当时郑在《少年文艺》连载的《皮皮鲁小传》已经引起轰动。后来,郑渊洁去我工作的船上过了一夜。他看了我写在本子里还不敢誊到稿纸上的童话习作,说了句:“你可以写童话。”我从此就不写小说改写童话了。我的童话得到顾老师的青睐,就这样,《少年文艺》上几乎每期都发我一篇童话。《少年文艺》每年的获奖作品中只评一篇童话,我的童话连续七年得了奖。几乎再没人记得我曾写过小说。——周锐与江苏《少年文艺》交往的这几年我深深感到:发一篇作品不难,难的是碰到一个好编辑。没有沈飚对我一篇自然投稿的肯定和约稿,就不可能有王闹系列小说。2005年,《搞笑鬼王闹》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入选当年度最具阅读价值的20种原创图书。经沈飚充分肯定的那篇《小老虎头的诱惑》刊登在《中华书局》活页文选小学版上,创下该刊创刊以来连载时间最长的纪录。——郝月梅平心而论,《少年文艺》是一本很不错的刊物,即使从纯功利的角度,对写作文也有好处。这是一本地道的学生读物。——叶兆言从不匆匆忙忙地追逐什么,从不东张西望地攀附什么……所以,可以把《少年文艺》比喻为一棵树。根系紧紧地拥抱大地,枝叶奋力地托举天空,总把最新的枝叶安排在阳光雨露最多的地方…… ——金曾豪正是我与《少年文艺》的关系是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我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她这里发表的。这个刊物,是少数几个特别挂在我心头的刊物,提到她,我会有一种不自觉的偏袒,这种偏袒到了只许别人说她好而不可对她有所非议的地步。一个刊物到了让一个作者觉得就是他自己的刊物这样一种地步,可见这个刊物是多么的在乎她与作者的永远的友谊。她的办刊方针与趣味又是多么的深得人心。——曹文轩众多读者用这样一本刊物来“致青春”(以下内容转载自新浪微博@江苏少年文艺)@山高人卫峰:依然记得阅读到的第一本《少年文艺》是1998年第1期的,那是在县城一家杂志批零中心发现它的。当时就喜欢上了它独特清新的封面设计,整本无广告,散发着浓厚的文艺气息。回家细读,非常喜欢开篇沈石溪的《野化猎豹》及林彦、林喜中的《断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淘来所有能够买到的《少年文艺》“文学少年的知音,作文入门的向导,未来作家的摇篮,少年心灵的家园”!喜欢一本杂志,会认真关注与阅读它的所有信息,一路读下来,我熟悉每一期的期号、编辑、美术、封面、栏目、定价,每一篇作品的名字、作者,熟悉最初的编辑部,顾宪谟、章文焙、沈飙、章红……每次看到江苏版《少年文艺》,我都会心生一种优雅与纯真,会以一种诗意的心灵面对生活,会爱上所有与艺术关联的美好。@蒲城少年:初中高中的时候每一期都没有少。整个少年时代的阅读都有《少文》,自己的第一篇文章也发表在这里。大学后很少翻杂志,昨日整理发现书架的一格都是它!谢谢少年时的陪伴!@核小桃桃桃:从小学看到大学,少说也有十年相伴。如今已工作3年,每次回家依然会问教中学语文的爸爸:《少年文艺》还在订吗?记得当年的每一次改版,记得喜爱的作者,记得暑假的加厚版……一度想去少年文艺工作,感情深重无法言表,谢谢你们送给我的温暖曾经!@喜喜喜喜世:我有好多好多的《少年文艺》,填满的不仅仅有我的书柜,还有我的童年时光!去年夏天,书被老妈卖了,知道后我整整痛哭了一星期,好长时间都不跟老妈说话,这本杂志对我的意义重大,真的有太多的回忆了,好怀念好怀念!@墨翔烟:结识《少年文艺》是在小学,渐渐被她吸引。感怀少年的烦恼,畅游在李晋西笔下的幻想国度,醉心于细腻的插画……太多太多说不尽的回忆。如今,喜欢的作者、插画家,都湮没在回忆的长河。但属于《少年文艺》的那份欣喜一直在心里。@壮壮妈的家庭教育思考:《少年文艺》同样留在我的记忆中!那些青春的文字呵护我迈向青春路程,那些生动的故事,使我在落后的小县城同样拥有富足的经历。直到现在,她依然在心灵深处滋养我。妈妈说,我的那些书成了小侄女的最爱……@涅阳三水:和《少年文艺》结识,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因为买不到,同村的男孩子有,就去借,看看不过瘾,索性抄写一次,抄写了十多篇喜欢的文字。如今,二十余年过去,《少年文艺》依然是我的最爱,教室里存放的杂志有尺余高。@笨鸡蛋luer:熟悉的作者,熟悉的文字,原来有那么多的同龄人和我一起在青春的尾巴,一起垫脚回望那时自己手捧《少年文艺》沉浸书页的画面。时光荏苒,年少的记忆我们已经回不去,还好有这些青春记忆的载体,让我清晰地看到一步步脚印中的迷茫、挣扎与纯真。@寻找巴别塔:《少年文艺》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旅伴。程玮、黄蓓佳、梅子涵、郑渊洁、周锐、曹文轩,这些闪光的名字永远在童年的星空闪耀。设若突然相遇当年刊物上那些令人艳羡的少年作家的名字,中少报黄小波、命运坎坷的赵爽、企业家相峰……都会平添一份关注。@deartianqi:那时候特别喜欢和阿日阿月讨论《少年文艺》上的文章,讨论作者,期待下个月的杂志上有我们喜欢的作者的文章。讨论年末获奖作者的照片,哈哈!这些杂志我都保留着呢,只可惜太多了不能带到北京来。@梦里游鱼:我遇见这本杂志,有点晚。在高一的课堂上,我从同桌的手里抢过来这本杂志,压在书下,看了整整一个下午。自此之后,便是如期而至的约定。虽然我再清楚不过杂志的出版时间,但每次路过学校那个拥挤的书屋,我都会努力地探出头,在沾满手印的玻璃柜里仔细找寻。杂志薄薄的一本,我几乎是每篇必读,一个字都不肯错过,这种读法在今后很多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杂志上好多的故事我都还存着记忆,好多的作者编辑的名字我也始终难忘。比如赵菱、@龙竞、@田俊,还有画插画的朱离。无意中,在微博上看到了他们的名字,时隔多年,却还是心头一热。2006年,少年文艺编辑部选编的“《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库”,包括《花香满径》(小说卷)《花季信风》(小说卷)《花雨纷飞》(小说卷)《细雨轻愁》(少年创作卷)《水流影在》(少年创作卷)《梦幻星空》(童话卷),受到广大读者喜爱。2013年,应读者热情呼唤,《少年文艺》编辑部全新推出“Since1976《少年文艺》典藏精品”系列丛书,包括《叮当响的花衣裳(小说卷)》《谁愿意让兔子讲进故事里(童话卷)》《渡过时光来看你(散文卷)》《走过花开的心事(少年创作卷)》。丛书选取1976年创刊以来在《少年文艺》上刊登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依体裁分别推出小说、散文、童话、少年创作卷。每卷收纳的几十篇短篇作品,均体现了隽永、精致、清新的《少年文艺》风格,是一代代读者心中永远珍藏的记忆。其中既有那年那月的儿童生活描摹,更饱含恒久不变的温情、善意与爱的留存……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网站入口

江苏《少年文艺》步入而立之年 -------------------------------------------------------------------------------- 【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顾小萍) 昨日,江苏文艺出版社《少年文艺》迎来了30岁生日。该刊创始人顾宪谟和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梅子涵等在庆祝该期刊步入而立之年时,也纷纷对如今的儿童阅读表示担忧—— 顾宪谟:纯文学儿童刊物太少 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少年文艺》曾经是很多人小时候最喜欢的读物。最辉煌的时候,它的全国发行量高达60万册。 1976年,在江苏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文学编辑的顾宪谟做了一份关于儿童阅读的市场调查,结果令他非常吃惊:市面上的读物要么是思想陈旧的旧小说,要么就是《少女之心》这样的毒害人心的色情读物。顾宪谟说,创刊《少年文艺》没有考虑市场利益,纯粹是处于一种“人文关怀和责任心”。《少年文艺》后来越走越辉煌。顾宪谟为自己的“孩子”骄傲的同时,也不无担忧:如今中国有9000多种期刊,为什么纯文学的少年儿童刊物这么少? 黄蓓佳:如今阅读氛围太浮躁 在昨日的《少年文艺》创刊30周年研讨会上,黄蓓佳说:“如果没有它,我就不会创作儿童文学。”黄蓓佳在北大中文系读一年级时,顾宪谟翻到了她高中时代的作文《星空下》并刊登到了《少年文艺》上。这篇表达内心感受的才气佳作在读者间引起不小震动,从而鼓动黄蓓佳开始创作儿童文学。她的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最多的时候有3篇佳作刊登在同一期《少年文艺》上。虽然这些年来她不像以前那样关注《少年文艺》,但每看一期都会很惊讶,“在出版商如此功利的时代下,它还能坚持这么‘纯文学’且如此受欢迎,实在太意外了。”黄蓓佳觉得,如今阅读氛围太浮躁,一些孩子只盯着打打杀杀的暴力漫画寻找刺激。她昨日透露,接下来要主攻低幼儿童的创作,还孩子一份纯净的天空。 梅子涵:中国孩子阅读太盲目 《少年文艺》如今每期的发行量约为8万册,这个数字在全国儿童期刊中还处于领先地位。从60万册降到8万册,众多作家觉得并不是因为《少年文艺》的质量下降,而是“期刊竞争太厉害、儿童阅读太盲目”。靠《少年文艺》奠定写作方向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感叹说,现在影响儿童视线的东西太多了,“以前我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比较喜欢用深情的东西去感动人,但我现在只能写些幽默的东西,现在的小孩喜欢轻松活泼的,感动离他们似乎有点远。” 记者昨日在翻阅《少年文艺》30年文集时还意外发现,韩寒的处女作也是通过这个期刊面世的。(编辑晨光)[江苏《少年文艺》步入而立之年 - 第一特区新闻网]出自:-12-23/shtml

《少年文艺》创刊于1953年,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第一刊。第一时间刊发一线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最新作品。小说、童话、美文、诗歌、报告文学,不同的体裁带你体验不同的情感和人生,纯净的品质给你阅读的纯粹和美好。是少年时代最佳的成长伴侣、心灵鸡汤。 《少年读者文摘》(《少年文艺》下)精选国内外书籍报刊上适合孩子阅读的短篇佳作,以及儿童文学经典名篇,契合友情、感恩、责任、勇气等学生作文中的常见主题,短小精悍,睿智隽永,可快速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是孩子写作必备的优质素材库。 《少年文艺》1953年创刊于上海,编辑部位于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由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题写刊名,并撰写发刊词。《少年文艺》创刊后,受到诸多国家领导人、著名作家、艺术家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扶持。1960年第6期《少年文艺》的封面是名少先队员站立于高山顶上,左手擎日,右手托月,周围是喷发的火箭和旋转的卫星。意寓立雄心大志,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这也是当时少先队和少年儿童的口号之一,表现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少年儿童的社会背景和精神风貌。“文革”期间,《少年文艺》被迫停刊。1973年易名《上海少年》重新出版,1977年7月仍复刊为《少年文艺》。1998年《少年文艺》被中国新闻出版署确定为1998~1999年度“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2002年增办了下半月刊《阅读前线》,2013年更名为《少年读者文摘》,为文摘版,是孩子写作必备的优质素材库。《少年文艺》已伴随中国的少年儿童度过了60余年,曾刊发过《小电话员》(李楚成,1953)、《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1956)、《歪冠子的小母鸡》(葛翠琳,1957)、《小茶碗怎样变成大脸盆》(任大霖,1959)、《猪八戒回家》(包蕾,1961)、《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王安忆)、《今夜月儿明》(丁阿虎)、《小百合》(玉清)、《啊,少男少女 》(张成新)、《独船》(常新港)、《赤色小子》(张品成)等一系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许多连环画名家如董天野、华三川、韩兴、韩伍、毛用坤、乐小英曾为刊物配插图画,使得杂志图文并茂,情趣盎然,为广大少年读者朋友所喜爱。《少年文艺》这本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刊最早的儿童文学杂志,先后获得国家期刊题名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等奖项。它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原创儿童文学刊物之一,用纯净的文字记录了新中国儿童文学的成长轨迹和发展面貌。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地。  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们的最初出发地和最重要的舞台。  这里,是一代又一代孩子的阅读圣地和最美丽的青春记忆。  这里,奉献给你的,永远是值得阅读的阅读,值得记忆的记忆,值得珍藏的珍藏。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网站推荐

%C9%D9%C4%EA%CE%C4%D2%D5&rs2=0&myselectvalue=1&word=%C9%D9%C4%EA%CE%C4%D2%D5&submit=%B0%D9%B6%C8%D2%BB%CF%C2&tb=on

少年数字网上可以看。少年文艺不知道,意林,读者校园版不错

儿童文学系列、实用文摘《中学版、小学版》、青少年文摘、小读者、意林(少年版)、少年科学画报。可以看看这个刚建的网站。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

应该还有很多人记得《少年文艺》这本老牌杂志吧。我是从小学四、五年级左右开始看这本杂志的,那个时候的主编是章红。现在回想起来,章红时代的《少年文艺》真的完全是一本少女杂志啊,每期登的都是各种朦胧的早恋故事(是的我是汉子),后来貌似编辑团队发生了变动,杂志的风格也转型了,就没有再看下去。想请问各位关注《少年文艺》的大神,在章红时代之后,《少年文艺》经历了哪些变化?这本杂志的现状如何?

%C9%D9%C4%EA%CE%C4%D2%D5&rs2=0&myselectvalue=1&word=%C9%D9%C4%EA%CE%C4%D2%D5&submit=%B0%D9%B6%C8%D2%BB%CF%C2&tb=on

看少年文艺看了7,8年。。现在还很怀念。。虽然已经过了那个年纪6年级到初中的时候一直看得~~有一篇讲四个人晚上在山沟沟里迷路了,又冷又饿,忽然看到有个小房子,就进去,里面只有一个小孩子,看到他们吓得躲到墙角,他们只是想暂住一宿,那个孩子一晚上都不敢靠近他们。后来天亮了,他们启程,走了很久很久才走到村庄,一路上就讨论昨天晚上的小孩,越讨论越觉得那个小孩独自一个人生活在那个房间里,又没吃的,又一句话都不说,关键是他的眼睛特别像有机玻璃,不像人的眼珠,觉得非常奇怪~~ 他们到了村庄里,就向一个老人打听那个小孩的事情,结果老人说,方圆多少多少,不可能有人。 我还记得其中有一个主角叫“诗人” 。唉 印象太深了,关键倒不是故事情节,稍微有点老套的,关键是作者的叙事,让人感觉像做梦一样,分不清楚是真是假,很奇妙的~~周锐的后来的作品都有了优美的味道,而他以前是搞笑风格。因为上海版少年文艺,一口气买了好几本秦文君的书。玉清也有出书,但是当时没有买,因为那时候好像只能邮购。沈老师的<最后的燃烧>好感人啊,可以改编成一部媲美日本偶像剧的连续剧了,当年的少年文艺针对这篇小说,还有这样一个评论--“当少女的生命象流星一样划过天际的时候,不知情的少年还在默默的等待。。。”,看得人心痛

  • 索引序列
  •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网站
  •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网站官网
  •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网站入口
  •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网站推荐
  • 少年文艺杂志在线阅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