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号邮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号邮箱

发布时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号邮箱

浙江中医药大学概况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六和塔”隔江相望。其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取得对港、澳、台地区招生权,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成为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0年整体搬迁至现址办学,同年设置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并成为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2001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3年设立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被批准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致力于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创新型的一流中医药人才和具有中医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滨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及实习医院(基地)54所(个);设有21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714人,其中本科生9514人、硕士生1075人、博士生125人。另有成教生1227人、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40人。全校教职工及医护人员249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人员160人、副高职称人员39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5人,国家级名老中医32人,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1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其中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其中科技部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3个;拥有国家药品临床验证基地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心6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中心31个,浙江省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1个。学校还设有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8个,其中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已成为浙江省动物实验研究基地和新药创制技术服务平台。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103项,年度科研经费已经超过2000万元。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9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48项。开发了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单品种年销售额超2亿元的中药新药。康莱特注射液作为中国第一个中药处方药被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并通过了Ⅰ期临床试验。经俄罗斯临床试验后,俄卫生部已批准康莱特在俄上市应用,为中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Science》杂志还对“康莱特注射液”进行了专稿介绍。同时研究人员将世界尖端的超临界萃取技术成功应用于“康莱特注射液”原料药的提取,标志着我国中药高效提取分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备。建有面向整个高教园区开放的浙江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能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浙江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等一系列条件完备、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30万元。图书馆藏书78万册,中外文期刊2741种。图书馆实现文献采集、借阅及检索自动化、网络化。具有申报省部级医药卫生科研项目和成果查新检索权。以我校为中心的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可查阅园区内6所院校160万册纸质文献和近60万种(册)电子全文文献。 学校以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己任,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与地区的28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了29个国家与地区的境外学生1042人,有30多个国家与地区399批1761人次来校交流访问,选派了124批189人次赴20多个国家与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医疗援外等。学校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先后聘请了21位具有较大影响的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曾成功举办中医中药针灸诊治疑难杂病国际学术会议。学校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等两种学术期刊,其中《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浙江中医药大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寒暑洗礼和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教育部评估专家誉为“开创了我国中医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如今,学校正以创建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0]4号文批复,学院正式创立,并于同年秋季起开始招生,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第三批招生计划。2004年11月,学院经重新报批,获得国家教育部高函[2004]21号批文确认。学校现有校园占地面积210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78215平方米。立足于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设置了医、管、理、工、文等五个学科门类的20个本科专业。经过7年的建设,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母体资源为依托,以教学质量为生命,培养适应浙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批次你知道的,价格公办大致是4000(结构我忘了),滨江学院是15000(9000学费+6000专业课费用),除外都还要1200的住宿费

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a539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两所学校的学习时间不同,学费不同外,学生入取的批次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工作基地。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南岸,与著名的六和塔隔江相望。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0〕4号文批复,学院正式创立,并于同年秋季起正式招生。2004年11月,经教育部确认。 学院采用民办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邮箱

1、两所学校的代码不一样浙江中医药大学:国标码10344,浙江省普通类及三位一体院校代号是0012,基层卫生人才定向是0312。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国标码13285,浙江省普通类及三位一体院校代号是0116,基层卫生人才定向是0256。2、两所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学生颁发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历与学位证书。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毕业学生颁发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学历与学位证书。3、两所学校官网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官网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官网4、两所学校所属类别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公立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独立学院5、两所学校创办时间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投入使用。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秋季开始招生。2004年11月,获得教育部重新确认。2007年2月,依法完成登记注册,取得独立法人资格。参考资料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官网——两所学校的关系百度百科——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百度百科——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概况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六和塔”隔江相望。其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取得对港、澳、台地区招生权,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成为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0年整体搬迁至现址办学,同年设置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并成为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2001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3年设立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被批准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致力于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创新型的一流中医药人才和具有中医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滨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及实习医院(基地)54所(个);设有21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714人,其中本科生9514人、硕士生1075人、博士生125人。另有成教生1227人、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40人。全校教职工及医护人员249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人员160人、副高职称人员39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5人,国家级名老中医32人,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1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其中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其中科技部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3个;拥有国家药品临床验证基地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心6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中心31个,浙江省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1个。学校还设有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8个,其中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已成为浙江省动物实验研究基地和新药创制技术服务平台。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103项,年度科研经费已经超过2000万元。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9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48项。开发了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单品种年销售额超2亿元的中药新药。康莱特注射液作为中国第一个中药处方药被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并通过了Ⅰ期临床试验。经俄罗斯临床试验后,俄卫生部已批准康莱特在俄上市应用,为中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Science》杂志还对“康莱特注射液”进行了专稿介绍。同时研究人员将世界尖端的超临界萃取技术成功应用于“康莱特注射液”原料药的提取,标志着我国中药高效提取分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备。建有面向整个高教园区开放的浙江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能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浙江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等一系列条件完备、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30万元。图书馆藏书78万册,中外文期刊2741种。图书馆实现文献采集、借阅及检索自动化、网络化。具有申报省部级医药卫生科研项目和成果查新检索权。以我校为中心的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可查阅园区内6所院校160万册纸质文献和近60万种(册)电子全文文献。 学校以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己任,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与地区的28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了29个国家与地区的境外学生1042人,有30多个国家与地区399批1761人次来校交流访问,选派了124批189人次赴20多个国家与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医疗援外等。学校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先后聘请了21位具有较大影响的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曾成功举办中医中药针灸诊治疑难杂病国际学术会议。学校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等两种学术期刊,其中《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浙江中医药大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寒暑洗礼和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教育部评估专家誉为“开创了我国中医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如今,学校正以创建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0]4号文批复,学院正式创立,并于同年秋季起开始招生,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第三批招生计划。2004年11月,学院经重新报批,获得国家教育部高函[2004]21号批文确认。学校现有校园占地面积210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78215平方米。立足于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设置了医、管、理、工、文等五个学科门类的20个本科专业。经过7年的建设,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母体资源为依托,以教学质量为生命,培养适应浙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是国家级刊物,可以在知网、万方、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另外唯一的官方邮箱: 可以在各大数据库认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科技核心期刊,就是统计源期刊,可以到万方数据库搜索此杂志,在杂志介绍页面,杂志封面下方,如果有ISTIC标识,这就表示此杂志是科技核心期刊。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号

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a539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两周以内。第一次外审都没法给你通过,如果二审还不能通过的话,你就要延期毕业了,所以这个时候二审一般都会比较快,让你能正常的参加必须答辩,因此也就两周。

两所学校的学习时间不同,学费不同外,学生入取的批次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工作基地。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南岸,与著名的六和塔隔江相望。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0〕4号文批复,学院正式创立,并于同年秋季起正式招生。2004年11月,经教育部确认。 学院采用民办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

浙江中医药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浙江中医药大学,位于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科研成就:浙江中医药大学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3个、B类6个。建有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科创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以及浙江省国贸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上内容参考 浙江中医药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号邮箱

你好,《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现改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是江西中医药大学主管主办的双月刊,严格来说算是省级期刊,但是一般学报是不和普刊一样分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学报是分为专科学报、函授本科学报、二本学报、一本学报等,是按照这个来分等级的呢,而《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是2本学报九品贾编辑为你解答,有帮的话麻烦采纳,O(∩_∩)O谢谢~

去满足你外婆的一切愿望吧!愿上帝保佑你!阿门!

这个很难说,快的不到一个月,慢的两三个月。

截至2015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81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5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687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医大师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0人次、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5人、江西省首届高等学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71人、江西省省级优秀教师20人、江西省名中医58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7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30人、博士生导师59人、国家教学团队1个。 国医大师:洪广祥全国优秀教师(名单不全):龚千锋、罗永明、蒋小敏、陈奇国家级教学团队:中药炮制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龚千锋)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4个,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江西省一级学科高水平学科与“十二五”重点学科5个。 博士后工作站:江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医学、中药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示范性硕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临床医学、中药学江西省一级学科高水平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江西省重点学科:药学、中西医结合、公共管理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分别于2001年、2009年获得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学校刘红宁教授牵头主持的“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率先在江西省高等院校中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类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产业链关键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西中医药大学—九江市中医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药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药学、针灸推拿学 国家精品课程:中药炮制学、中医诊断学 国家双语示范课程:中医诊断学示范课程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不全):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际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医病因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制药设备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西民族传统药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灸疗研究与临床转化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概况 截至2015年底,学校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463项,年均科研经费92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有28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中医药传承 20世纪80年代,该校针灸学家魏稼教授首创“各家针灸学说”和“无创痛穴疗学”。1993年,陈奇教授主编出版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中药药理实验研究方法的专著《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获得国家图书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校中药药剂学科先后形成了中药复方释药、中药固体制剂等12项核心技术,其中《中药大片、异形片为核心的中药片剂现代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研究突破了中药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制的高速压片机每年生产200亿片,是中国片剂最大生产规模,获得专利14项,被同仁堂等100多家制药企业采用,2011年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陈日新教授带领的医疗科研团队历经2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腧穴敏化”新理念,创立了热敏灸新技术,开创了内源性热敏调控治疗疾病的新途径。2008年,该成果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创立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研究成果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院行业建设标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重点推广的传统医疗技术。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达120余万册,购置和自建电子资源数据库40余个。师生读者通过网络可随时查阅馆藏信息,远程在线使用各类数据库资源。 学术期刊 《江西中医药》创刊于1951 年,由江西省中医药学会、江西中医学院主办,是第一批进入中文核心期刊的中国医药类核心期刊;并被被《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多家检索刊物及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录,有部分文章被美国《SCI》收录。《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优秀学报、江西省优秀期刊。设有名家论丛、百家争鸣、中医文化研究、道教医学研究、医史文献研究、中药现代化、中药资源、新生代论坛等栏目。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邮箱怎么填

差不多。 看你在哪个地方了,就近读吧! 河南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的河南中医学院,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学校位于河南省会郑州,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27亩,老校区位于市中心美丽的金水河畔,具有中原文化底蕴和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校区位于郑东新区高校园区。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学校已成为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管、工、文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 建校初期,学校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切接见了学校副院长彭延泰。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河南中医学院”校名。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人文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2个直属二级学院。有中医学、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方向)、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英语方向)、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护理学、中药学、中药学(中药学英语方向)、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英语、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医药贸易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8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中药学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中药学、中医学、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骨伤科学等7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其中中药学为河南省重中之重学科。学校面向全国29个盛市、自治区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1618人,其中,本科生10011人,硕士研究生856人,成人教育脱产学生683人,海外留学生68人。多措并举的“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568人,其中校本部1056人。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18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资助对象14人,河南省省级及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7人次;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15人。先后有10多人次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70人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和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重视教学设施建设,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配置。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既是全省中医医疗、科研的龙头,又是学院临床教学基地,拥有一支包括数十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在内的实力雄厚的中医医疗科研队伍。其中,第一附属医院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卫生部中药临床药理基地、全国中药制剂及剂型改革基地;第二附属医院又是河南省中医院。学校拥有稳定的医、药学实习基地93个。建有分子生物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动物实验中心、药理毒理学实验室、中药标本馆等,其中拥有5000多种中药标本的水浸标本室国内技术领先。校内各类馆藏纸质图书9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教室、宿舍、食堂和运动场地等配置均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主办有《河南中医》和《河南中医学院学报》两种省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河南中医》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获得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广泛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科研活动。学校设立了艾滋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儿科研究所、中药研究所、中医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针灸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和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的研究国内领先,承担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学院为河南省高校中药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立项170多项,其中 “973”计划2项,“863”计划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9项(含分课题,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项,河南省杰出人才计划1项,河南省杰出青年计划3项,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2项;获奖成果71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我校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适合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课题已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并于2007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2000多篇;出版论著150多部。科研处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海外留学生教育。我校为教育部批准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单位,至今已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医药技术人员来我校学习。我校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日本金泽大学药学部、浜松医科大学、东京国立感染症研究中心、韩国大邱韩医大学、东义科学大学、加拿大安省中医学院、新西兰东方医学院、巴西若茵维莱大学、意大利东方大学等20多个海外教育、科研、医疗机构开展了多方位的技术合作。 浙江中医药大学:有浙江省省属高校唯一的由本校产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浙江省教学名师 4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浙江拾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入选者9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人。学校从1988年起具有卫生技术副高级职务评审权,1993年起具有副教授职务评审权,2004年起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工作基地,2006年起具有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临床基储中药学等4个学科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学校现有浙江省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其中浙江拾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3个,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10个(科研);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心13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中心23个;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2个专业)。学校主办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等两种学术期刊,《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已被美国《化学文摘》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2015年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还没有出来,要到3月份了。再说了,医疗卫生类的核心期刊,太多了,有上百

R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医学杂志 2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 解放军医学杂志 7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 复旦学报医学版 9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3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4 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 广东医学 16 上海医学 17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江苏医学 23 新医学 24 天津医学 25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8 陕西医学杂志 29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0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31 山东医药 32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4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5 北京医学 36 医学与哲学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3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4 卫生研究 5 营养学报 6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7 中国职业医学 8 中国公共卫生 9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0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1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2 中国辐射卫生 13 卫生毒理学杂志 14 辐射防护 15 环境与健康杂志 16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7 中国卫生统计 18 劳动医学(改名为:环境与职业医学) 1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 中国学校卫生 21 中国医院管理 22 现代预防医学 23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4 中国消毒学杂志 25 中国妇幼保健 R2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草药 2 中国中药杂志 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成药 5 中药材 6 中医杂志 7 中国针灸 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 中药药理与临床 10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1 中国医药学报 12 上海中医药杂志 13 辽宁中医杂志 14 新中医 15 时珍国医国药 16 陕西中医 17 江苏中医(改名为:江苏中医药) 18 四川中医 R3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役学杂志 2 中国免役学杂志 3 生理学报 4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5 病毒学报 6 解剖学报 7 解剖学杂志 8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9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0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学报 11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2 生理科学进展 13 细胞与分子免役学杂志 14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5 上海免役学杂志 1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 17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8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1 基础医学与临床 22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免役学杂志 24 中国微循环 25 神经解剖学杂志 R4 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3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4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5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6 临床检验杂志 7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8 中华护理杂志 9 中华理疗杂志 10 中国急救医学 11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2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4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5 中国综合临床 16 现代康复(改名为:中国临床康复) 17 护士进修杂志 18 中国临床医学 R5 内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内科杂志 2 中华血液学杂志 3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5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6 中华消化杂志 7 中国循环杂志 8 中华肾脏病杂志 9 中华传染病杂志 10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1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2 中华肝脏病杂志 13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5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6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7 高血压杂志 18 中国内镜杂志 19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1 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 22 临床荟萃 R6 外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外科杂志 2 中华骨科杂志 3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5 中国实用外科杂 6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8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9 中华创伤杂志 10 中华麻醉学杂志 11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2 外科矫形杂志 1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14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5 中华烧伤杂志 16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7 中华手外科杂志 R71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妇产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 实用妇产科杂志 4 生殖与避孕 5 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 儿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4 临床儿科杂志 5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R73 肿瘤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肿瘤杂志 2 癌症 3 中华病理学杂志 4 中国肿瘤临床 5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 肿瘤 7 肿瘤防治研究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神经科杂志 2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6 中华精神科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皮肤科杂志 2 临床皮肤科杂志 3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 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改名为: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眼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3 中华眼底病杂志 4 眼科研究 5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R78 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R8 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中华核医学杂志 3 临床放射学杂志 4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5 实用放射学杂志 6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7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R9 药学类核心期刊表 1 药学学报 2 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4 药物分析杂志 5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6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药理学通报 8 中国抗生素杂志 9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1 中国新药杂志 12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3 中国药房 14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目前比较好的,根据科技部的核心期刊目录及影响因子排序的话,依次是:中医类1、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622 796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709 7403、 中国中药杂志 2587 5794、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536 5745、 中西医结合学报 125 5216、 中草药 3696 5197、 中国针灸 1125 466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347 4269、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92 39710、中药材 1192 37211、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373 36612、针刺研究 332 33613、中华中医药杂志 511 319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370 27215、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56 24116、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336 23617、中国骨伤 487 22718、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45 22519、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323 22320、天津中医药 209 2122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23 20322、中国中医急症 322 19623、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66 19524、中国中医药科技 406 18325、中医杂志 1020 17526、中医药学刊 480 16927、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325 16028、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5 15729、上海中医药杂志 505 14230、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44 12831、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95 12431、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94 12433、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79 10434、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00 044 莪就知道这些 不知道能帮得到你不?15 华西药学杂志 16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是国家级刊物,可以在知网、万方、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另外唯一的官方邮箱: 可以在各大数据库认证。

  • 索引序列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号邮箱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邮箱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号
  •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号邮箱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订阅邮箱怎么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