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现代新青年杂志

现代新青年杂志

发布时间:

现代新青年杂志

1、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2、《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3、《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 《新青年》 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 《新青年》的办刊思想:陈独秀的创刊思想主要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提出6点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提倡的科学内容包括了科学和民主。《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许多高级共产党员(如毛泽东)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

科学与民主。“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这一口号,是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时代影响《新青年》在五四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影响巨大而久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各种政治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前后通过《新青年》传入或兴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年前后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许多革命运动,追根溯源,也都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的;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精神文化都是在1919年前后发生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的物质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几乎是在实践和完成五四先驱的未竟之业。五四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也影响着当代中国。可以说,《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桥梁作用。

科学,民主

现代新青年杂志官网

非常详细哦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改名《新青年》)。1917年1月编辑部迁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后休刊半年。1919年10月前后编辑部迁返上海,陈独秀复任主撰。自1920年9月1日第8卷起,《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刊物,1922年7月出至第9卷第2号后休刊。 1923年6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理论性机关刊物,改为季刊,迁广州出版,由瞿秋白主编,出刊4期后休刊。1925年4月复刊,出5期,此年7月停刊。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各种政治思潮差不多都与《新青年》有关。《新青年》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也影响着当代中国。《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形态转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一、《新青年》与现代文化载体转型  在《新青年》的倡导之下,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冲击着中国文言文的正统地位。  长期以来,在正统封建文人眼里,只有诗、古文、辞赋,才能登文学的大雅之堂;至于白话文学,如小学、戏曲、俚歌等等,都是鄙弃的对象,则被贬斥于文学殿堂之外。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最早萌动于海外。胡适曾在《四十自述》中谈到1916年春中国留美学生中关于白话文的酝酿。这年二三月间,胡适对“中国文学的问题发生了智慧上的变迁”:原来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工具变迁史——一个文学或语言上的工具替代另一个工具。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个文学或语言工具变迁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部活文学逐渐代替死文学的历史。一种文学的活力如何,要看这一文学能否充分利用活的工具去代替已死或垂死的工具。当一个工具逐渐消失或逐渐僵化时,就要换一个工具了。在这种嬗变的过程中去接受一个活的工具,这就叫做“文学革命”。  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对文学改良的八条建议。接着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6号。陈独秀的文章言辞激烈、笔锋犀利,为胡适文章推波助澜。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古文字教授钱玄同索性提出在中国推广世界语。  《新青年》第3卷第3号、6号,第5卷第2号,第 6卷第1号通信栏中屡次探讨文学革命。1918年底陈望道给《新青年》去信说:中文应该“横行加标点符号”,“诸子却仍纵书中文,使与横书西文错开;圈点与标点杂用,这是东人尾崎红叶(注:尾崎红叶(1867-1903),日本明治初期小说家。)的遗毒,诸子却有人模仿他,而且前后互异,使浅识者莫名其妙”(注:陈望道:《横行与标点》,《新青年》第6卷第1号。)。钱玄同回信说:“我个人的意见,以为横行必较直行为好,在嵌入西文字句的文章里,尤以改写横行为宜……独秀先生亦极以为然,原拟从本册起改为横行。只因印刷方面发生许多困难的交涉,所以一时尚改不成,将来总是要想法的。”(注:《新青年》第 6卷第1号。)至于标识句读,各人的文笔不完全一致,则各人所用的句读符号亦不必统一,只要大致相向便可以。  《新青年》编辑部规定,从 1918年开始,任何作者“非白话文不用”。1919年12月1日出刊的《新青年》刊登了《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指出“现在从7卷1号起,划一标点符号和行款”(注:《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新青年》第7卷第1号。)。《新青年》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划一,影响着学界,影响着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影响着中国文体的演进。  《新青年》从开展文学革命开始,白话文逐渐成为语言文字交流的主要工具;关于注音字母的探讨,关于新标点符号的探讨和使用,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产生了巨大的的作用。中国文化的这一历史性的进步,不仅功在当时,而且惠及后人。语言文化作为社会交流的载体,其现代化程度对整个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人的现代化产生巨大的作用。由《新青年》杂志倡导并实行的现代语言载体文化的转型,是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部分,同时也为现代中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奠定了文化基础,注入了巨大的促进力。  二、《新青年》与现代政治文化转型  (一)以民主、科学启开封建蒙昧。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号发表陈独秀的文章《敬告青年》,文中指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两轮焉”(注: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当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注: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针对士、农、工、商、医各类人等“不知科学”,仍然沉湎于地气风水之谈和方士羽流之类的状况,陈独秀提出,要根治这“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唯有科学。科学之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唯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注: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他认为科学有无上的权威。凡是合乎科学的东西就拥护,凡不合乎科学的就反对。一事之兴,一物之息,无不以科学定从违,以科学法则作为检验事物存废的标准。可见陈独秀是在反封建意义上提出科学这一概念的。《新青年》提倡的科学,主要指对人对事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陈独秀指出,科学是综合客观现象,诉诸理性加以衡量。可见陈独秀当时所持的还不是唯物主义观点,虽然起着进步作用,但有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五四激进分子,除民主观转变外,科学观也有一个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五四时期大学(北京大学)开“科学概论”课程,对科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科学思潮鼓励人们追求真理,追求正确的东西。在诸多主义、主张的比较选择中,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  1920年4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7卷第5号对科学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社会科学是拿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像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凡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说明的都算是科学;这乃是科学的最大的效用。”(注:《新青年》第7卷第5号。)  《新青年》季刊宣言(1923年6月)提出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指导革命运动。作为“科学”思想发展的一重要步骤,即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指导革命运动。该刊第1期刊发的《新青年之新宣言》(注:《新青年之新宣言》无作者,史学界一般认为是瞿秋白所写。当时瞿秋白刚回国,担任了《新青年》主编。)继承科学和民主思想,提出要力除宗法主义、笼统头脑、反对科学、迷信、资产阶级市侩主义、琐屑的应付、错误理会科学、浪漫主义等“障碍”,明确批评了实验主义(琐屑的应付),指出实用主义在政治上、科学上的反动性,认为现代社会已具备社会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社会科学加以考察,指导革命。无产阶级应严格用科学方法研究一切,以科学治学,在根本上考察、综观现象,找出规律,求得解决。这比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的科学思想前进了一步。  关于“人权”,《青年杂志》指出:“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称近代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之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注: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就个人而言,不仅要获得政治、经济上的权利,而且要获得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强调“人心”的觉醒,做一个自主自由的人。就国家而言,就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到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1号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 “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塞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注: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青年杂志》第6卷第1 号。)“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注: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青年杂志》第6卷第1号。)此时,陈独秀的“人权”口号发展成为“民主”的口号(注:刘景全:《中国现代文化选择之重大转折》,《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2期。)。  《新青年》拥护的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对中国政治文化向现代转型起了启开蒙昧的开山之工。那么《新青年》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和对中西政治、国家观的差异的比较,更对中国政治文化向现代转型起了构筑蓝图和发轫作用。  (二)传播西方政治、国家学说,引发政治革新。  陈独秀认为,近代欧美各国总趋势是,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中国要生存于世界,必须抛弃千年沿袭下来的官僚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使人民“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古之人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今之人希冀伟人大老建设共和宪政。欧美各国的共和立宪出于多数人利益,中国的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注: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 1卷第6号。)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一文认为,中国古代“民为邦本”是封建的家天下,人民是君主的财产;而近代民主含义是平民为国家的主人。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水火不相容。陈独秀感叹:中国人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的不多,满脑子帝制思想的人却很多。“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注: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青年杂志》笫1卷第2号。)  陈独秀认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法制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欧洲法制之精神,无不以平等人权为基础。而中国传统则是等级分明,法律面前尊卑有别。  西方近代依法治国,中国历史上基本是“人治”国家,这种观念影响到社会每个角落。圣人之教、君主之言便是法律。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商业往还,对法信用者多,对人信用者寡;些微授受,恒依法立据。浅见者每讥其俗薄而不惮烦也。父子昆季之间,称贷责偿,锱铢必较,违之者不惜诉诸法律;亲戚交游,更无以感情违法损利之事。”(注: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中国习惯,“交游称贷,视为当然,其偿也无期,其质也无物,惟以感情为条件而已。”(注: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就是说西方民族依法治国,社会各个领域的经济往来皆依法立据,类似经济公证,乃至弟兄父子间也是如此。陈独秀认为西方依法行事优于中国的以感情为重。“伪饰虚文,任用感情”,并非风俗淳厚的表现。“其实施之者多外饰厚情,内恒愤忌。以君子始,以小人终”(注: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西洋民族以法治为重,未尝无刻薄寡恩之嫌,然而实行的结果是“社会各人,不相依赖,人自为战,以独立之生计,成独立之人格,各守分际,不相侵渔。以小人始,以君子终,社会经济亦因以厘然有叙。”(注: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陈独秀对西方依法处理经济往来十分赞赏,批评旧中国以情代法,弊端之多,大害国家,小害家庭、个人。  通过对政治思想、国家观、法治观念的比较,《新青年》无情地鞭挞了中国政治上专制独裁,君主专政,臣民把希望寄托于明君圣主,社会生活从感情出发不讲法治等恶俗,启蒙国人学习西方,建设民主政治,在平等人权精神上立法,实行法治,抛弃“人治”。  (三)《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使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和社会转型,找到了一条革命的途径。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这一期《新青年》为第6卷第5号,刊首标明为 1919年5月,由于出版拖延,据考证出刊时间当在1919年的9月份,但该期发表的一些文章的写成时间早于1919年5月。该期刊登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组织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流血奋斗,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实现了从《新青年》开始的中国政治文化飞跃性的现代转型。

由李大钊 陈独秀 鲁迅 胡适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青年》是20世纪初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杂志,也是党早期的重要理论刊物之一。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和发展具有一定贡献,主要表现在:《新青年》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所营造的“中国化”历史语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定思想氛围;《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新青年》的文本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萌芽;《新青年》在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尝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青年》150001哈尔滨南岗区阿什河街11号 0451--3641685 胡蕊、陈大霞

现代新青年杂志怎么样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新青年杂志在内容和思想上给很多年轻人正能量,让他们心灵得到升华,有很强的先进性

内容和思想上他的先进性,就是体现在一些前沿的知识或一些前沿的话题真的方面的一些。

由李大钊 陈独秀 鲁迅 胡适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现代青年》杂志

现代青年杂志

额,现代。作为高中生,首先还是考虑高考是吧。看天下不适合为高考服务。多看半月谈比较好,内容挺丰富的,不管你是支持party还是反对,都有你可看的东西。

在网络上行文,引发了一连串的争议。从《反思中国文化,从五四运动开始》,他十分推崇明清时期小说风格,认为这样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风。被五四后的大量的翻译文字、欧化语言,倒装句弄得没了韵味,使中国文字丰富的内涵变得苍白、肤浅。被骂作“遗少”之一。在天涯社区上发表《武侠文学代表民族文学九问》,引发很大争议,反对者的认为他无厘头拔高,武侠本是成人童话,是一种娱乐文学,不能代表民族文学;称赞者则认为只有武侠文学才是民族的,他所含太多的民族文化元素。如此说来,京剧呀、戏曲之类都可以代表民族文学。此论得到一些学者谨慎的赞同,却得到武侠作家温瑞安的力挺《九疑——应和冯知明武侠文学九问》,被历史小说家吴越大大地批评。对于武侠文学研究者、武侠出版者以及当代武侠作家,多以沉默待之。他们一时不习惯于被人拔高。研究和编辑中国当代武侠文学,被时下称之为“大陆新武侠”,发表了几篇论文,算是奠定了他武侠评论家的地位了。这之后,因为在2000年完成了他的不惑之作《四十岁一对指甲》,以他外婆为原型写成的楚地巫婆巫术行为,被十多个出版社退稿,至今都不能出版。开始研究楚国历史和文化,8年后,终于完成《楚国往事》,此作引起学界的关注。台湾学者龚鹏程为之写序,湖北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为之撰文。因为研究楚人之精神,感慨当今楚之后裔的沦落,发了一次少年狂,写了一篇万言文《湖北人,你到底患了什么病》,引发热议,一天之内博客点击20万以上,跟帖者众。拍砖如雨点击来,有人认为他是楚奸鄂奸,有人认为他写的不是湖北人,而是武汉人。引起湖北高层的关注。时逢发现曹操墓,全国争议热议不断。他相邀去了一趟湖北通城一趟。被一个造纸老板带到一个民间收藏家的居所,发现他收藏了近3000件李自成王朝的遗物,以我们发现了一个时代为题——撰写《重大发现:湖北惊现李自成遗物3000余件》,一时之间,有全国几十家各种媒体纷纷前往通城采访,被实在的通城人极力阻挠,因为他们害怕背上造假的名声。此人被网上嘲弄“先炒操哥(曹操),又炒成哥(李自成)”的始作俑者。在工作中行事。此人也似乎大闯其祸。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策划了原红塔集团的老总储时健先生的一文《中国烟王储时健》,出了一本增刊,被红塔集团索赔1300万元,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南方周末发了两个专版报道此事。从上世纪80年代末,曾策划改编日本动漫《克赛前来拜访》、《我是希瑞》,两套各10本的漫画书,发行百万套。让发行商大赚其钱,发行商转款逃到泰国,不见踪迹了。通过著名作家石言先生(《柳堡的故事》的作者),找到南京军区任职王宣先生,为其策划了《许世友之谜》,出版增刊,发行量高达几百万余,从而引发中国的将帅体裁的热潮。他没有就此罢手,一连串策划出炉《彭德怀之谜》、《叶挺将军之谜》,还有为顾保孜策划的《我的父亲朱德》,成为一时的畅销作品。策划石言先生主编《现代杂志精品》四卷本,策划张贤亮先生主编的《世界微型小说精品》,很是火热。主编有《2006年中国武侠文学精选》、《中国新武侠典藏书系》共四卷。此人工作状况,演义了三起三落的人生戏剧。好就好在这样一个工作狂人,没有了工作就写作。表面看来两不误。但一个人如果出版人时想当作家,写作时又想当老板,终不能成大事。这也算是一个教训。在事业上独具开创性。从上世纪90年代,参与海南《现代青年》杂志创办算起,先后参与创办南京读者书店(现为江苏新视解文化公司)、浙江新视解文化公司、湖北新视解文化公司(已经不在了),使其图书发行在华东一带成三角鼎立之势。参与创办过今古传奇《武侠版》、《奇幻版》、《故事版》等刊,《武侠》、《奇幻》发行量、影响力均为同业第一,《故事版》为同业第二,三刊目前月总计发行量约180万册。在此基础上,今古传奇成为中国大众通俗文化基地。2009年6月,为适应市场需要,今古传奇报刊集团实行改制,将原图书编辑部重组为今古传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任命时任集团副总经理他为总经理,探索新的出版模式。代理并出版国内外的大众传播文学作品,与国外二十多家知名出版社建立了联系,亦与国际上许多著名的版权代理公司保持着合作关系。很快,就建立了智行天下、迪士卡、猫武士、同文天下等多个品牌。特别是从英国引进的《猫武士》系列小说,被少年儿童争相阅读。这也是他多期刊出版的一次华丽转身,以一种强势的姿势,进军少儿图书市场。在出版图书的同时,“今古传奇”也凭借品牌优势和创意能力,在多个文化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公司组织了北大、复旦、浙大、武大等四十多所大学的专家学者,组建中国武侠大奖秘书处,承办中国武侠大奖----中国武侠小说奖、中国武侠学术奖、中国网络武侠奖、中国武侠文化传承奖、中国武侠动漫奖、中国武侠游戏奖6项大奖,获得很好的社会影响。为了适应新的市场需要,探索新的创意领域,公司组织央视、影视和动漫学院等一批高端动漫专家学者,开展中国动漫原创大讨论,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动漫人的热议。公司正逐步筹备搭建动漫原创文学服务平台,强势进入动漫产业,充分体现“今古传奇”的品牌效应。在写作上很不走运。从上世纪1984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扭曲与挣扎》(长篇)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没有什么影响。但在各个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作品,也没有引起关注。但是通过网络发表产生了一些效果。比如《寻找锅盖的日子》在榕树下发表获奖,《都市童话》获奖。《驾独轮车飞翔》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发表的作品如《午夜里,粉红色的大海》、《梦幻海南》,闯海者的故事,有着鲜明时代的烙印。他作品的特点,与他本人的经历一样,极具时代性,也极具飘泊性。追求所谓纯文学,故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其作品基调一般偏冷灰,难以在主流文学中有生存空间。久之,便三心二意,再之时代变化太快,还想与时俱进,故心浮气躁,不再刻苦为之。《四十岁的一对指甲》(长篇)、《楚国往事》(历史随笔)、冯知明作品集一套三卷《灵魂的家园》、《对生活发言》、《鸟有九灵》。台湾出版了散文集《童婚》等。应该有300多万言,但其影响绝对没有其他方面显著。

1、读者是一本文摘类的杂志。2、类似的有《青年文摘、小小说、意林、收获、海外文摘、散文、今日文摘、新华文摘、萌芽、译林、当代、小说选刊、读友、中外书摘、人民文摘、新青年、现代青年、当代文萃》!希望能帮到您。

现代青年杂志

我知道一个网站 他们提供杂志订阅 现在也有最新的2011年的杂志订阅目录可以下载 可以很方便的订阅所有杂志 你可以去看看 网站的名字叫 杂志铺 百度一下就能找到这个网站

额,现代。作为高中生,首先还是考虑高考是吧。看天下不适合为高考服务。多看半月谈比较好,内容挺丰富的,不管你是支持party还是反对,都有你可看的东西。

没有专门的目录,因为杂志分全国性和地域性,而且跟新很快,你要是能明确是哪个地域的方便点。建议你查本地黄页,其中有本地所有杂志名录!

冯知明,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市。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冯知明先后参与创办今古传奇《武侠版》、《奇幻版》、《故事版》等刊,《武侠》、《奇幻》发行量、影响力均为同业第一,《故事版》为同业第二,三刊目前月总计发行量约180万册。在此基础上,今古传奇成为中国大众通俗文化基地。除此之外,冯知明亦曾于1991年参与海南省委《现代青年》的创办、2005年曾出任盛大出版事业部副总经理。   现任今古传奇报刊集团副总经理、湖北今古传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武侠大奖秘书长。

  • 索引序列
  • 现代新青年杂志
  • 现代新青年杂志官网
  • 现代新青年杂志怎么样
  • 《现代青年》杂志
  • 现代青年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