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民国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地址

民国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

民国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地址

你还可以查出版社的电话,打电话问问。出版社一般都可以邮购。

邮箱呢

你去旧书市场掏

把这个信息发到藏友秀上!

民国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

看到别人分享的,不知道是不是,去看看吧!

邮箱呢

民国春秋杂志,停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当局的新闻管控,也有自身的管理不善

你去新浪共享看一下

档案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地址

这是关于梅兰芳的,孟小东的没有搜到。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这个支持在线阅读,要下载个阅读器。你也可以去旧书店或路边的旧书摊找一找,像09年的旧杂志,也就1元钱的事,不过的看你的运气了!不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

可以上国家新闻总署查询的。比较多的额国家级的期刊文章这些的

《读者》网上搜!

《四书五经》(宋元人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ntlf    书名:四书五经作者:宋元人注译者:宋元人 注解豆瓣评分:3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年份:1998年页数:1780页内容简介:《四书五经(套装上中下册)》内容简介:历年真题详细解析,解题速成技巧全面揭秘。四书——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二、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文史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地址

中国移动推广的手机杂志

1905年1月5日,李竹如出生于九曲黄河的入海处——山东布政使司济南道武定府利津县庄科村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其曾祖父李景奎,先儒后商,使李家成为富裕之家。他好读《金刚经》,且喜好吟诗,著有《风雅集》书稿。他有两个儿子,李兆祥和李兆瑞。李竹如的祖父李兆祥,精通经史,擅写文章,在县学、府学的考试中屡次名列前茅,在科举道路上却终未遂愿。别人都为他感到惋惜,他本人则把功名富贵看作浮云。李竹如的父亲李其达,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他天资颖敏,性情笃厚。少年即工于书法,后习文章诗赋,24岁时以优异成绩考中廪生(秀才中的第一等),每年获得官府供应的白银津贴。在1902年乡试中,未能考中举人。亲朋好友都认为他能成大器,不料28岁,就遭横祸而死。他的夫人赵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贻萼,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李竹如。李竹如是个遗腹子,其父死后四个月才出生,由母亲抚养长大。他的家在黄河边上,常受河水泛滥之害,家道中落。孤儿寡母又常受欺压,李竹如的求学之路颇为崎岖,因而深感社会黑暗之不平。李竹如最初取名贻萼,字世华。1932年到平原乡村师范任教时改名李一凡。1936年到上海办《文化报》时常用笔名李竹如,1937年以后到山西参加抗日工作时正式改名李竹如,并以此名世。13岁之前,李竹如在庄科村里读私塾和初级小学。关于他在这一期间的情况,有关的回忆和记载都很少,只有他自己的几段回忆,使今天的人们能够窥见他在当时的某些情况。1935年10月13日,李竹如在《新亚日报》“西东”副刊发表《打瓦》(署名“李里”)一文,回顾了少年时代酷爱“打瓦”的经历:在十几岁的时候,最爱“打瓦”,而且也是打瓦的能手。“我还记得我有块好石瓦,发深绿的颜色,据祖母说,那还是一个远族的祖父从辽源的营口带来的。我爱这口瓦,真是像自己的性命一样。睡觉的时候放在被窝里,到学校里去也带在衣袋里。在放学吃饭的时间,往往就仅有的空闲打起瓦来。打瓦时的兴奋,胜利时的愉快,直到现在还能清晰的忆起……我们这种竞争,不到家里的大人来吵一顿,或骂一顿,是不会散场的,有时一直打到夜深。我还清楚的记得:怀着一块硬硬的瓦,跟在母亲后面回家去睡觉的情景。母亲总唠叨着,不是说棉裤怎样因为打瓦破得快,就是说鞋仅仅穿了五天便张了口。”1937年2月20日,在发表于《文化报》第68号第2版的《我们的天国在地上》一文中,李竹如写道:“在幼小的时候,我最爱听神仙和天堂的故事,或者你也有这种经验吧?神仙们会驾云,会变化,他们住在天堂上。天堂是那么美丽,遍地是花,还有无数的仙女。那时幻想着总有一天能成为神仙,也会驾云,也会变化,住在遍地是花的天堂上。”同年2月23日,在《文化报》第69号第2版的社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署名“丁时”)中,李竹如写到:“大约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到县城里赶会。‘会’就在城隍庙,赶会的人顺便到城隍老爷面前磕头烧香。我虽然不信神,但奉了母亲的命令也必须磕几个头,以便消灾消难。磕头的时候,我发现一支粗的明柱上,挂着一副通天的对联,已被青烟熏得乌黑乌黑的。上联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不报,还是时辰没到’。至于下联久已忘记了。在幼小的头脑里,这一副对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约在13岁那年(1918年)的秋天,李竹如进入利津县城的高等小学读书。当时,他住宿在本家旁系亲属开的杂货店内。李竹如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校内,他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在村里受到街坊邻居的赞许。母亲对他更是疼爱有加,含辛茹苦供他上学,望子成龙。李竹如在高小读书时,非常刻苦,除在课堂认真听讲外,每天晚上都要复习一天学到的功课,还要读一些课外书籍和报纸、杂志等。经常书不离手,有时边吃饭边看书,走路也看。在学校里,李竹如是班长,考试经常得全班第一名。1919年下半年,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了利津县城。8月间,利津县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的学生季兰芬和利津县立高等小学的教师季树楠,组织县城350多名爱国师生,宣传演讲,游行示威。他们张贴标语,高呼“反对媚日卖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抵制日货,倡用国货”等口号,并砸毁城内洋商的日货。县城里的爱国热潮持续了20余天,正在县立高等小学读书的李竹如,也参加了这一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洗礼,在他少年的心灵中,点燃了爱国主义的火花。1920年,还在读高等小学的李竹如,按照当时的风俗和母亲的意愿,在家乡与尚氏(后取名尚文姬)结婚,先后生有长女若兰,幼女若菊。…… ……

我认为还是你没有提到的《文史知识》比较好。

民国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安装

你去新浪共享看一下

看到别人分享的,不知道是不是,去看看吧!

民国春秋杂志,停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当局的新闻管控,也有自身的管理不善

把这个信息发到藏友秀上!

  • 索引序列
  • 民国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地址
  • 民国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
  • 档案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地址
  • 文史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地址
  • 民国春秋杂志电子版下载安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