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测井论文参考文献

测井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测井论文参考文献

你好:没有财富值,没关系,百度会替你给的,红包红枣答得好,你选为满意答案,百度会给他20分。

周明磊1 王怀洪2 苏现为3 毕叶岚3(山东煤炭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 泰安 27100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 266510)(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数字测井站 泰安 271000)作者简介:周明磊,男,汉族,山东即墨人,研究员,现在山东煤炭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从事测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以及资料的处理解释。信箱:Z。摘要 本文探讨利用数字测井技术解释煤层气的储层参数,估算煤层气含量,同时进行其他岩性的分析,并对煤层气井的固井质量做出评价,为煤层气勘探提供测井技术支持。关键词 测井技术 煤层气 储层参数 体积模型APPlications of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in Surface CBM Extraction Project at Sihe Coalmine,Jincheng CityZhou Minglei,Wang Huaihong,Su Xianwei,Bi Yelan(Shandong Survey Institute of Co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Tai'an 271000;College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10;Shandong Provencial Bureau of Coal Geotogy,Tai'an 271000)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use of digital logging technology in explaining the reservoir parameters,while analyzed other variable litho-logy,and assessed the cementing quality of CBM It can supply logg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CBM Keywords:logging technology;CBM;reservoir parameters;volumetric model1 概述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寺河矿井是“九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设计生产能力400万t/a。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跨阳城、沁水两县,全井田面积为2km2,可采煤层3层即3#、9#、15#煤层。其中3#煤平均厚度为42m,可采储量为32×108t,也是本次煤层气地面预抽的目的层。瓦斯也叫煤层气,是煤矿安全的头号杀手,也是一种清洁能源。本矿井属高瓦斯矿井,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煤矿瓦斯事故的频繁发生,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同时还可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在地面上打井进行煤层气抽采,高瓦斯矿井就可能成为低瓦斯矿井。随着数字测井技术的快速发展,煤层气的测井仪器、有效方法及解释模型也比较成熟,已经具有能直接解释煤层气储层参数的可能性。2 煤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煤层气是一种以吸附状态为主,生成并储存在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其成分与常规天然气基本相同(甲烷含量大于95%),可作为与常规天然气同等优质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煤层气的储层就是煤层,煤层气也就具有煤层的各种地球物理特征。煤层气储层具有双重孔隙结构,可以理想简化,如图1所示。煤基质的骨架是不同比例有机质和矿物质(一般以粘土矿物为主)组成的混合物。而煤层气储层的基质孔隙中,吸附着甲烷(CH4)以及少量的水和其他气体(CO2、N2、重烃等),几乎没有游离的水和气。煤层围岩的主要岩性是砂岩、泥岩、石灰岩等,煤层的物性特征与围岩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本区的目的层为3#煤层,平均厚度为42m,含有1层夹矸,岩性为碳质泥岩,反映明显,煤层顶底板岩性均为泥岩,具有渗透性差、隔水性良好的特点,致使煤层中的煤层气难以向外逸散而得以保存富集。因此,3#煤为煤层气提供了良好的存储条件。其地球物理特征如下。图1 煤层割理和基质微孔隙剖面图1 电阻率高且变化范围大煤层的电阻率一般较高,除随煤化程度有较大范围变化外,通常为几十欧姆米至几千欧姆米,还与裂隙发育程度、含水性和灰分含量等因素有关。2 时差大,传播速度慢因为煤层的主要成分是有机质,并在微孔隙中吸附着甲烷气体,两者的声波传播速度均非常慢,所以煤层声波时差很大,纵波时差一般在320~450μs/m。3 含氢指数(即中子孔隙度)高煤主要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含氢量很高,其他岩性无一能及,所以中子测井得到的中子孔隙度值极高,一般在35%~50%之间。4 自然伽马值低通常煤层中的有机质不吸附放射性元素,只是其中构成灰分的泥质才有吸附放射性元素的能力,由于煤的灰分较低,煤层的自然伽马值远低于泥岩,一般在20~70API之间。5 密度小因为煤层中的有机质和微孔隙中吸附的甲烷气的密度很低,虽然构成灰分的矿物杂质的密度较高、但含量少,所以煤层的密度很小。烟煤约2~5g/cm3,无烟煤约35~75g/cm3,其他岩性通常为2~7g/cm3。6 光电吸收指数低岩石的光电吸收指数(Pe)按定义:Pe=(Z/10)6单位是巴/电子(b/e),式中Z为原子序数。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计算得出它的Pe值是159,煤层以碳为主,因此煤层的Pe值很低,通常为9~2b/e之间。3 测井仪器及施测参数根据钻孔施工程序和测井设计的要求,本次测井所使用的仪器为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生产的TYSC-3Q型系列数字测井仪和美国Mount sprics公司生产的MT—Ⅲ系列数控测井设备。实测参数裸眼井测井有补偿密度、中子、自然伽马、三侧向、视电阻率、自然电位、井径、井斜,套管井测井有声波幅度,以检测固井质量。4 测井解释1 测井解释模型及煤层气含量分析本次测井资料处理、解释使用的是美国MT公司的LOGSYS测井处理系统以及中煤物探院开发的CLGIS解释处理软件,并应用了原煤炭部一类科研项目《煤层气测井技术研究》的部分成果。以密度曲线为主,辅以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和中子孔隙度曲线,主要进行预处理、数学计算、分层定性、交会图技术、体积模型分析和相关分析等。以SH1号钻孔解释为例,其他钻孔的解释类同。(1)砂泥水百分含量岩石体积模型:把岩石体积分成岩石骨架、泥质、孔隙(饱和含水)三部分,作为对测井响应的贡献之和(见表1)。密度:p=Vma·pma+Vsh·psh+φ·pw自然伽马:I=Vma·Ima+Vsh·Ish+φ·Iw1=Vma+Vsh+φ式中:p、I分别为岩石对密度、自然伽马的测井响应值;pma、psh、pw分别为岩石骨架、泥质、孔隙水对密度的测井响应参数;Ima、Ish、Iw分别为岩石骨架、泥质、孔隙水对自然伽马测井的响应参数;Vma、Vsh、φ分别为岩石骨架、泥质、孔隙的体积含量。表1 解释参数(2)煤层体积模型:把煤层体积分成纯煤(包括固定碳和挥发分)、灰分(包括泥质和其他矿物)、水分(孔隙中充满水)三部分,作为对测井响应的贡献之和(见表2)。密度:p=Vc·pc+Va·pa+Vw·pw中子:φN=Vc·φc+Va·φa+Vw·φw1=Vc·φc+Va·φa+Vw·φw式中:p、φN分别为煤层对密度、中子测井的响应值;pc、pa、pw分别为纯煤、灰分、水分对密度测井的响应参数;φc、φa、φw分别为纯煤、灰分、水分对中子测井的响应参数;Vc、Va、Vw分别为纯煤、灰分、水分的相对体积百分含量。然后将体积含量换算为重量含量: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2006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于固定碳Qg与灰分Qa相对线性相关:Qg=m·Qa+n利用测井连续求得灰分,利用上式可以求出固定碳。挥发分Qv由计算的纯煤减去固定碳求得:Qv=Qc-Qg表2 解释参数(3)估算煤层气含量:煤层中的甲烷气体是吸附在煤基质的微孔隙的内表面上,并且只有有机质才吸附气体,而矿物质和水是不吸附气体的。煤层中的水也不含气体的(水溶气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在煤层的原始状态下,甲烷等游离气体也很少,同样可以忽略不计。在一勘探区的同一煤层上,由于储层压力和温度等影响因素是近似相等的,若忽略煤层气饱和度的影响,则煤层含气量与非煤物质含量(灰分加水)呈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由煤心样测试的含气量与灰分的线性相关关系式,就可由测井求出的灰分连续地估算煤层气含量。y=a·x+2 综合解释成果(1)主要煤层测井响应平均值表,详见表3。表3 主要煤层测井响应平均值表(2)主要煤层工业参数计算成果表,详见表4。表4 主要煤层工业参数计算成果表注:煤层工业分析为重量百分含量。(3)主要煤层及顶、底板解释分析表,详见表5。表5 全部煤层划分数据表(4)主要煤层及顶、底板解释分析表,详见表6。表6 主要煤层及顶、底板解释分析表注:依据岩层的岩性及其孔隙度的大小来评价含水性和渗透性。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了其他钻孔的煤质与含气量,详见表7。表7 寺河煤层气项目部分钻孔煤质与含气量统计表5 井身质量评价1 井斜根据井斜数据(表8)分析可知,钻孔倾斜从125m开始,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364m处达到最大值1°30';全角变化率最大值为81°/30m,位于孔深350m处;全井方位均在65°~162°之间变化,最大偏移距离为15m,闭合方位为73°。未见井身扭曲现象。表8 井斜数据表2 井径全井井径变化情况详见井径数据统计表(表9)。从表中可以看出50~60m井段平均井径为79mm,平均扩大率为3%。导致井径扩大的原因是由于该井段岩石受风化的影响,地层比较松散。00~00m井段平均井径为73mm,扩大率为9%,为全孔最大。该井段以泥岩为主,质地较脆,容易形成井径扩大。表9 井径数据表3 固井质量固井质量评价按照《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技术规定》中的“水泥环质量鉴定”以及云南省恩洪煤田煤层气开发固井质量评价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全孔固井质量检测情况参见固井质量检测测井数据统计表(表10)。由于钻孔水位较低,声波幅度测量从10m处开始。从表中可见,测量井段内优良、合格率为100%。表10 SH1号孔固井质量数据表6 结论及建议本次的目的层为3#煤层,测井物性反映明显,解释精度符合要求。目的煤层的工业分析以及其他岩层的岩性分析是依据前面所述的体积模型及测井响应值,通过交会图技术选取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所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煤层含气量的估算参考了本区内其他地质钻孔的煤层化验数据,结合钻孔的测井响应值,应用灰分与含气量的线性关系求解所得,供有关方面参考。由于煤层气测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测井仪器还是方法都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本次的煤层气测井,对以后的工作建议如下:(1)增加双井径、双测向等参数测量。(2)尽量实现在每种探管上增加自然伽马参数,消除由于电缆伸缩带来的深度误差。(3)通过实验确定声波探管是否满足固井质量检测技术要求,开发新的应用程序从全波列波形图上提取声波幅度。(4)研究磁定位测井技术。(5)电缆深度测量精度要进一步提高,用人工进行深度刻度其测量误差必须≤5‰。(6)中子刻度必须有两个点:水点和19%刻度箱。参考文献[1]煤层气测井方法研究编写组煤层气测井方法研报告,北京:中国煤田地质总局[2]贺天才晋城寺河煤层气抽采实践与展望,中国煤层气,第二卷第3期16页[3]测井学编写组测井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杜

钻井液论文参考文献

可以降解的堵漏技术研究第1章 前言井漏一直是钻井工程中的一个大问题。在松散的或高渗透率的地层,天然裂缝性地层,诱导的裂缝性地层或洞穴性地层中,容易发生井漏,此时常会造成钻井池液面下降,返出的钻井液量减少,严重时会使钻井液失去循环,进而导致井壁坍塌或井通。遇到井漏, 除了正确判断漏层的地质情况外, 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堵漏工艺, 进而选择恰当的堵漏材料, 这样才有可能制止井漏。但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只需要暂时堵漏的情况,例如在多压力层系的储层中,为钻进和分层开采的需要,需要暂时堵住一些层段,以及在进行酸化、压裂等增产措施中,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强,致使处理液总是优先进人阻力小的高渗透层或大裂缝段,导致中低渗透层和微小裂缝段得不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学校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参考文献去中国知网搜索,校园网免费下载。 合适采纳

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在图书馆任意找一本与测量学有关的书籍并找出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又不是很out的课题,看一下前辈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到哪个地步了。自己写下自己的小想法和对未来的大胆预测,即可~~

知网论文检测系统是可以识别到格式标准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正确系统会自动剔除不算重复率。如果格式有误,那么参考文献会被当成正文来检测将会标红算重复率。知网检测系统识别参考文献的标准: 有明显的“参考文献”标记,参考文献4个字独占一行,下面是各个参考文献条目; 每个参考文献有明显的标号,标号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Num】、[Num]、(Num); 标号可以是Word自动生成也可以手工书写; 标号内不要添加标点符号,例如:不要[N]或(Num、)等; 每个参考文献中最好有时间休息或者URL或《》书目信息; 一条参考文献内及在此条参考文献没有结束时不要有手动换行或者回车符(即顺其自然,满行后会自动换行,请勿人为!)

这个不算的 你引用的参考文献是不算在论文的重复率中。基本上论文差的很严,一般都不允许超过20%的重复率

找你的课本,翻到最后一页,通常有很多参考文献,把和你论文相关的抄上

测绘论文参考文献

地图集: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 2 册[CM].北京: 地图出版社,1982: 单幅地图:总参谋部测绘局.世界地图[CM].北京: 星球地 图出版社,电子地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及其 途径城市分布地势图[CM /OL]. ( 2016-10-27) [2017-04-05]. http: / / bzdt. nasg. gov. cn: 8080 / jsp / browseMap. jsp? picId = " 4o28b0625501ad 13015501ad2bfc0080"

当然写自己所读专业的论文(要有一定专业见解及深度才能发表)。不管写哪方面的文正,下笔都是一样的:拟题----摘要--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要注意格式、层次结构(建议找篇要投稿期刊范文作参照)。

在图书馆任意找一本与测量学有关的书籍并找出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又不是很out的课题,看一下前辈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到哪个地步了。自己写下自己的小想法和对未来的大胆预测,即可~~

测绘学概论参考文献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测绘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绪论,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及其应用,“3S”技术集成与应用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可作为大专院校测绘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测绘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第1章 绪论1测绘科学发展概述及作用1初期发展阶段(~17世纪)2迅速发展的中期阶段(17—20世纪中期)3近代测绘学阶段(20世纪中期以后)2测绘学科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1大地测量学2摄影测量学与遥感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4工程测量学5海洋测绘学3现代测绘学科的发展与展望1大地测量学方面2摄影测量学与遥感方面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方面4工程测量学方面5海洋测绘学方面思考题第2章 大地测量学1概述1大地测量学发展的几个阶段2大地测量学的作用2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1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内容2大地测量学的学科体系分类3应用大地测量学简介1应用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和方法2国家平面控制网3国家高程控制网4椭球面大地测量学1椭球面的大地线和大地主题解算2高斯克吕格投影5物理大地测量的主要内容1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和内容2地球重力场理论的基本概念6卫星大地测量1卫星大地测量学的内容和技术特点2几种卫星测量技术7大地测量学的发展趋势思考题第3章 摄影测量学与遥感1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及其分类1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及分类2摄影测量的作用与特点1摄影测量的作用2摄影测量应用的特点3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1像片及其投影2航空摄影及立体像对3影像信息几何处理的主要理论方法4摄影测量作业设备和生产流程4遥感的定义和分类1遥感的定义2遥感系统3遥感的分类5遥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遥感图像的成像原理及图像特征2遥感图像处理及遥感图像处理系统6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1遥感技术的发展2遥感技术的应用及特点示例7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关系1摄影测量与遥感的联系与区别2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3影像信息科学的概念思考题第4章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1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地图制图学的定义及分类2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2地图制图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理论地图学2地图编制学3应用地图学3现代地图制图学的研究方向及进展1地图认知范畴的研究2地图可视化3自动制图综合4遥感制图5地学信息图谱6电子地图7互联网制图4GIS研究内容及基本构成1研究内容2GIS基本构成3应用模型5GIS的功能与应用1GIS基本功能简介2GIS的应用6GIS发展趋势与展望1GIS发展概况2GIS发展趋势思考题第5章 工程测量学1概述1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概况2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2现代工程测量技术1GPS应用技术2全站仪应用技术3电子水准仪应用技术4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5三维工业测量系统6精密自动导向技术7施工测量信息管理系统3工程测量典型实例1GPS技术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中的应用2杭州湾大桥施工控制测量3秦山核电站重水堆工程控制测量4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的施工测量控制技术4变形监测理论与方法1概述2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周期3变形监测新技术4变形监测数据处理5变形监测典型实例1三峡大坝变形监测2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3小浪底大坝安全监控系统6精密工程测量技术1定义2研究内容3发展趋势思考题第6章 海洋测绘学1概述1海洋资源及利用2海洋测绘的发展历史3海洋测量的特点和分类2海洋测绘基本原理与技术1海上定位模型2海上定位测量技术3海洋水深测量3海洋测绘的主要内容1海道测量2航海图测绘3海洋大地测量4海洋地形测绘5海洋工程测量6海洋物理测量4海洋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思考题第7章 测绘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1测量误差及其特性1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2偶然误差分布2精度指标及误差传播定律1衡量精度指标2误差传播定律3权3测绘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4测量平差进展及在测绘学中的应用1测量平差进展2测量平差在现代测绘中的应用思考题第8章 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及其应用1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概述1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的作用2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的主要内容2GPS定位原理及应用1GPS系统的组成2GPS定位原理3GPS定位的误差源4GPS技术的定位模式5GPSRTK技术6GPS的特点7GPS技术的应用3GPS定位技术的展望1我国GPS定位技术应用和发展2GPS现代化4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5其它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1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2日本区域性导航卫星系统计划3北斗双星导航定位系统——RDSS系统思考题第9章 “3S”技术集成与应用1“3S”技术集成概述1“3S”定义2集成的含义3集成的方式2“3S”技术集成的典型应用领域1实时测量和空间数据库实时更新与分发2数字城市3智能交通4精细农业5数字化战场3“3S”集成的应用示例1移动服务2LD2000一RM基本型移动道路测量系统3基于GPS/PDA/GIS技术的土地快速变更系统4“3S”集成与测绘学科发展思考题

  • 索引序列
  • 测井论文参考文献
  • 钻井液论文参考文献
  • 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 测绘论文参考文献
  • 测绘学概论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