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报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报

发布时间: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报

生物有很多,化学亦然,合二者却甚少。

在知网有sci分类栏目。栏目下就显示名字和影响因子。望采纳@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个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为避免引起误会,确切的说,不应该叫做“SCI期刊”,因为它是一个科学引文检索模式 。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7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截止至2006年6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SCI期刊共收录30种,其中核心期刊(印刷版/光盘版)16种。被耳鼻喉科专业这30种SCI-E杂志收录都可以称作被SCI收录。

百度文库中有列出,您可以点开链接看看。提供:早检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应睐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分离纯化,辅基鉴定以及辅基与酶朊连接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解决了20余年未获澄清的酶的性质问题,并对于辅基与酶朊的独特连接方式作了深入阐明。琥珀酸脱氢酶是生物体呼吸链上的一个重要组分。所谓呼吸链是生物体中一个由多种酶组成的系统,它是生物体把摄取的食物分解,释放出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新陈代谢所必经的一条途径。王应睐,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生物化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分子生物学的开拓者,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他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并通过高级生物化学训练班等形式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的骨干。 1、Adolph WH,Wang YL,The Digestibility of Soybean Milk Compared with Co ws Milk in Vitro and in Vivo,CJPhysiol,1934,8:171~ 2、Yudkin J,Wang YL,Assessment of the Level of Nutrition,Urinary Excreti on of Aneurin at Varying Levels of Intake,Biochem J,1940,34:343~3、Harris LJ,Wang YL,Vitamin Methods 3,An Improved Procedure for Estima ting Vitamin B1 in Foodstuffs and 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Throchrome Test including Comparisons with Biological Assays,Biochem J,1941,35:1050~ 4、Harris LJ,Mapson ML,Wang YL,Vitamin Methods 4A Potentiometric Meth od for the Estimation of Vitamin C in Coloured Extracts,BJ,1942,36:183~1 5、Moore T,WangYL,Hypervitaminosis A,Biochem J,1945,39:222~6、Keilin D,Wang YL,Haemoglobin from the RootNodules of Leguminous Pla nts,Nature,1945,155:227~ 7、Keilin D,Wang YL,The Haemoglobin of Gastrophilus Larvae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Biochem J,1946,40:855~8、Wang Ying Lai with ERHolliday et al,Assay of Crystalline Prepar ations of Aneurin by Means of the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um,QuartJPhar mPharmacol,1946,19:155~9、Moore T,Wang YL,The Fluorescence of the Tissues in Avitaminosis EPro Biochem S,(GtBritain)1943,37,1;BJNutrition,1947,1:53~10、Keilin D,Wang YL,The Stability of Haemoglobin and of Certain Endoery throcytic Enzymes in Vitro,Biochem J,1947,41:491~ 11、Levenbok L,Wang YL,Succinic Acid in the Blood of the Larva of Gastro philus Intestinalis,Nature,1948,162:731~12、杨光圻、王应睐,米粒中维生素B1与烟酸的分布,中国科学,1950:99~107 。13、Chen SM,Hu HC,Wang YL,On the Nature of the“Nicotinic Acid”Formed by Rat Liver Slices in the Presence of Tryptophan,CJP,1950,17:325~3 14、Wang YL,The Effect of Bile Acids on Succinoxidase Activity,CJPh ,1950,17:231~15、陈善明、胡旭初、王应睐,维生素B6缺乏对鼠肝切片变色氨酸为“烟酸”的 影响,生理学报,1953,19:55~64。16、陈善明、王应睐,干粮脂肪防氧化,营养学报,1953,3,(1)。17、彭加木、王应睐,黄豆芽植酸酶的研究,中国生理学报,1954,19:247~269 。18、Wang JY,Tsou CL,Wang YL,Studies on Succinic Dehydrogenase ⅠIsola tion,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Brussels,a3rdIntCongress of Biochemistry,195 5bScientia Sinica,1956,5:96~19、林若翰、王应睐,维生素B6与色氨酸过氧化物酶诱导生成的关系,生化学报 ,1958,1:180。20、方宇忠、王应睐,狗尿氨酸羟化为3羟狗尿氨酸的作用机制Ⅰ,酶的一般性质 ,生化学报,1958,1:96~106。 21、王应睐、汪静英、邹承鲁,琥珀酸脱氢酶的研究Ⅱ,酶与辅基性质的进一步观 察,生理学报,1957,21:174;中国科学,1958,7:65。22、Wang JL,Tson CL,Wang YL,Studies on Succinic Dehydrogenase ⅡFurth er Observations on Properties of the Enzyme,Scientia Sinica,1958,7:65~23、汪静英、王应睐等,琥珀酸脱氢酶的研究Ⅲ,异咯嗪辅基以及其与酶朊的连接 ,生化学报,1959,2:31。24、Wang JY,Wang YL,Studies on Succinic Dehydrogenase ⅣThe Effect of Some Chelation Agents on the Reconstitution of Succinic Axidase System,生物化学 与生物物理学报,1964,4:222;Scientia Sinica,1964,13:1799~1809。 25、Qi DF,Wang YL,Studies on Succinic Dehydrogenase ⅤThe Linking betw een the Flavin Prosthetic Group and the ApoenzymeActa Biochim et Biophys Sin,19 64,4:598;Scientia Sinica,1965,14:1193~26、Wang YL,Studies on Succinic Dehydrogenase,Purification,Properties an d Linking between the Apoenzyme and the Prosthetic Group,Revue Roumaine de Bioch emie,1966,3:149~27、Hsia CC,Qi DF,Wang YL,Studies on Aldolase,IThe Protective Action of Substrates on the Action of Trypsin on Aldolase,Acta Biochim et Biophys Sin,1 966,6:70,in Chinese;Kexue Tong Bao 1966,17:216,in E 28、王应睐,我国生物化学研究的发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79,11:293 ~299。29、汪静英、王应睐,琥珀酸脱氢酶的研究,琥珀酸脱氢酶还原细胞色素c的性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1,13:347~352。30、Lin SX,Shi JP,Cheng XD,Wang YL,ArginyltRNA Synthetase From Esch erichia Coli,Purification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Properties and Steady Stat e Kinetics,Biochemistry 1988,27:31、Lin SX,Wang Q,Wang YL,Interactions between Escherichia Coliarginyl tRNA Sythetase and Its Substrates,Biochemistry,1988,27: 32、程晓东、林星祥、施建平、王应睐,用3′末端氧化的精氨酸tRNA亲和标记大肠 杆菌精氨酰tRNA合成酶,中国科学(B辑),1990,(2):137~143。33、缪枫、施建平、王应睐,大肠杆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巯基修饰及标记肽的顺序 测定,中国科学(B辑),1990,(6):606。 王应睐为新中国生化队伍的建立、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生化人才奇缺,他根据生化学科发展方向和国家的需要,有目的、有步骤地邀请国外留学生回国。1951年首先请到了在凯林实验室工作的邹承鲁,开展酶的作用机制研究;1952年请曹天钦回国,开展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随后,维生素专家张友端、核苷酸代谢专家王德宝、蛋白质化学专家纽经义应邀到所开展工作,组成了门类较齐全、互为补充的阵容,为我国生化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打下了基础。王应睐还用举办高级生化训练班的办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生化科研、教学骨干人才。 王应睐在建立生化研究队伍,发现和培养各种人才上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他为发展我国生化事业所作的又一贡献。50年代中后期,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给各门生物学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根据这一新的动向,王应睐及时地加强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并向有关领导部门提出应重视并重点支持这方面的研究的建议。1961年举办了一次大型的训练班,有400多人参加。当年的学员中有许多人现在成了有关单位生化科研和教学的骨干。1979年又在沪、杭两地同时举办了一次大型训练班,参加者达500人。这种集中培训的方式,对于学员系统掌握生化的最新知识,打下扎实的生化基础,用以从事研究或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sci

SCI是一个索引,其下分很多学科门类,不同学科有各自的刊物,具可分类查询,每个刊物都有其侧重。

在知网有sci分类栏目。栏目下就显示名字和影响因子。多了去了

SCI是国际通用的综合性的学术bai检索工具,因此,SCI所检索的期刊是非常多的,涵盖的专业范围也是比较广,我国被SCI检索的期刊名称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 2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3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4 代数集刊(英文版) 5 地球物理学报 6 地质学报、土壤圈(英文版) 7 分析化学 8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9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11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12 高分子学报 13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4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15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 1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文) 17 化学学报 18 计算数学(英文版) 19 结构化学 20 科学通报(英文版) 21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22 力学学报(英文版) 2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5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26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 27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28 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29 数学学报(英文版) 30 无机材料学报 31 无机化学学报 32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33 物理化学学报 34 物理学报 35 物理学报—海外版 36 稀土学报(英文版) 37 稀有金属(英文版) 38 稀有金属与材料工程 39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40 有机化学 41 植物学报(英文) 42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43 中国化学(英文版) 44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45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46 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47 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48 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49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50 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51 中国文学(英文版) 52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53 中国药理学报 54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55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56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Acta Biochmica et Biophysica Sinca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Acta Ahimica Sinica 化学学报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中国药理学报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物理化学学报Acta Polymerica Sinica 高分子学报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ties-Chinese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Chinese Journalo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Chinese Journalo of Chemistry 中国化学(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高分子学报(英文版)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科学通报(英文版)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无机材料学报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Journal of Rare Earths 稀土学报(英文版)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Mathematics,Physics,Astronom 中国科学- B辑(化学,英)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letpub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主编

王应睐是英国归侨,中国科学院院士,比利时、匈牙利、捷克国家外籍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和上海科学院院长。他是生物化学家,我国近代生物化学科研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对我国生物化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家。半个世纪以来,在营养、维生素、血红蛋白、酶以及物质代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和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理事长期间,对研究所的建设和学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完成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重大研究成果中,担任首席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生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07年11月13日诞生在福建省金门县一个华侨家庭。他2岁丧父,6岁丧母,童年是相当辛酸的,但这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养成坚强、发奋的秉性。在兄嫂的扶养下,他先在私塾读书,以后进入鼓浪屿著名的英华书院上学。由于他的聪颖与努力,6年半就读完了9年的课程,于1925年提前毕业。接着先后进入福建协和大学和南京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攻读化学,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学校颁发的“金钥匙”奖。王应睐大学毕业后王应睐在金陵大学任助教。可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31年他得了肺结核,休养了2年。在治病的期间,王应睐从不忘读书。1933年,他进了北平燕京大学化学研究生院,从事氯仿、甲苯对蛋白酶的作用以及豆浆与牛奶消化率的比较等研究。1934年他再一次病倒,被迫休养。1936年病刚痊愈,就接受金陵大学的聘请担任讲师。这期间他还深入农村分析农民的膳食构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鼓浪屿。以后他考取庚款留英,于1938年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在L.J.海里斯博士(Harris)指导下从事维生素研究。这是30年代生物化学领域中最前沿的一个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维生素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以及维生素本身的新陈代谢,就需要有一个方便、准确、微量与专一的测定方法。王应睐选择了这方面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他所建立的维生素B1的硫色素荧光测定法,能够简便准确地测定食品以及尿等生物样品中的维生素B1含量,对于缺少精密仪器的实验室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方法在问世时也曾遇到一些权威的怀疑,认为过于简单,担心它不可靠。英国医学委员会维生素小组很注意王应睐创造的方法,决定组织一次对比测试,分别由牛津大学彼德斯教授实验室与王应睐分别应用各自的方法来进行维生B1含量的测定。对比的结果明显地表明了王应睐方法的优越性。在这个阶段,王应睐还建立了其它B族维生素的测定法以及维生素C的电位滴定法。后一个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在有颜色的组织抽提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由于王应睐的成绩卓然,他在研究生毕业时,获得了免试的待遇,并于1941年得到生化博士学位。1941年王应睐受聘于剑桥大学Dunn营养实验室,继续从事维生素研究。他和Moore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合成的纯维生素A过量时有毒性,在英国生物化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维生素A过多症”一文,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王应睐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化研究能力与视野,1943年王应睐到剑桥大学Molteno研究所,在国际著名生化学家D.凯林教授(Keilin)领导下工作,对血红蛋白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王应睐提供完整的实验证据,证明豆科植物根瘤中含有血红蛋白。这一发现有助于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解释生物进化学说,并且促进了对豆血红蛋白在根瘤固氮中的作用的深入研究。王应睐还提纯与结晶了寄生在马胃的马蝇蛆的血红蛋白,并且研究了它的性质,阐明了在不同生活条件下血红蛋白的性质与功能的关系。这项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王应睐的上述成就得到凯林教授的高度评价,并一直为国外同行所引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王应睐十分兴奋,他谢绝了凯林教授的再三挽留,决定立即回国。凯林教授十分赞赏王应睐的爱国精神。当时交通尚未完全正常,王应睐乘船取道印度回国,被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医学院聘请为生化教授。在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官吏贪污腐化,民不聊生,科学研究不被重视,就是在中央大学也缺乏实验条件。王应睐一面授课,一面研究维生素与代谢,但是困难重重,他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应有的发挥。1948年他离开中央大学到上海的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担任研究员。1950年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成立,王应睐担任该所的研究员兼副所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王应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1984年春天,王应睐担任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他十分尊重并全力支持新任所长的工作。他是中国《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名誉主编,经常帮助审阅英文版稿件。他还担任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为基地筹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61—1966年,王应睐担任上海生化学会理事会主席;1979—1987年任中国生化学会理事长,1987年后任名誉理理长。他还曾担任过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7年,在王应睐的积极倡导下,召开了由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组织的国际生化会议(IMB)。王应睐作为会议的主席,在确定大会报告人,邀请国外学者参加等工作中起了主导作用。IMB取得完全的成功为中国生物化学界赢得了荣誉,这是与王应睐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作为国际上知名的科学家,他1981年当选为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与美术院外籍院士,1986年12月获匈牙利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88年12月又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春节前夕,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隆重举行“老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50年”表彰庆贺活动,向中国科学院上海各研究所20位驰名科坛,功绩卓越的老科学家致以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人们以“中国生化先驱”赞誉王应睐。会上王应睐即席发言,他引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格言自勉,表达了他耄耄之年,壮心不已,为发展中国生化事业矢志不渝的一片赤诚。2001年5月5日逝世于上海,享年93岁。其实就是百度词条上那些

1 陈琼华,郑武飞,苏学良等.大黄蒽醌衍生物抗菌效价的研究.药学学报,1962,9(12):757—762.2 陈琼华,李电东,苏学良等.大黄蒽醌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的影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63,3(4):426—433.3 陈琼华,刘明洲,苏学良等.大黄蒽醌衍生物的稳定性、抗菌性质和拮抗物.药学学报,1964,11(4):258—265.4 李电东,苏学良,陈琼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含氮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64,4(2):151—160.5 陈琼华,赵永荃,李电东.大黄酸与大黄素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影响.药学学报,1966,13(5):363—366.6 徐锦优,孙景清,陈琼华等.大黄蒽醌衍生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66,6(2):110—117.7 王淑如,陈琼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DNA的作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77,9(1):95—98,8 陈琼华主编.生物化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药学专业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第1版);1987(第2版);1992(第3版).9 陈琼华,刘楚榕,邱萃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呼吸和酵解的影响.药学学报,1980,15(2):65—70.10 张宇,陈琼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NAD-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6,18(3):239—245.11 孙阳,陈琼华.大黄素甲醚在动物体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药学学报,1986,21(10):748—752.12 孙阳,陈琼华.大黄素在动物体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7,19(6):447—453.13 陈春粦,陈琼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线粒体呼吸链的抑制部位.药学学报,1987,22(1):12—18.14 陈春粦,何冰芳,陈琼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线粒体NADH氧化酶和琥珀酸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88,4(1):36—41.15 周晓明,陈琼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兔肾髓质Na+-K+-ATP酶的抑制和利尿作用.药学学报,1988,23(1):17—20.16 何冰芳,陈琼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酪氨酶的抑制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89,5(2):154—168.17 何冰芳,陈琼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黄素酶类的影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9,21(1):72一77.18 陈少林,胡卓逸,陈琼华等.大黄蒽醌衍生物对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钙调素相互作用的研究.生物化学志,1989,5(3):245—250.19 蔡亚农,陈琼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胰腺四种胰酶的抑制作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9,21(4):338—343.20 路铭,陈琼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4):223226.21 路铭,陈琼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小鼠P388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3):155—157.22 姚文兵,陈琼华.波叶大黄多糖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2):99—102.23 姚文兵,陈琼华.波叶大黄多糖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2(1):17—20.24 姚文兵,陈琼华.波叶大黄多糖的抗凝血和降血脂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5):283—286.25 王文风,陈聪敏,陈琼华等.大黄蒽醌衍生物抗厌氧菌的实验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6):354—357.26 陈知本,陈琼华,黄玉初等.大黄蒽醌衍生物对淋病双球菌的抑菌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6):373—374.27 姚文兵,陈琼华.波叶大黄多糖的抗血栓和强心作用.生化药物杂志,1991(1):42—46.28 姚文兵,陈琼华.波叶大黄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理化分析.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1,23(6):482一486.29 姚文兵,周慧萍,陈琼华.波叶大黄多糖的抗衰老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1,22(3):167169.30 姚文兵,唐朝晖,陈琼华.波叶大黄多糖对五种胰酶的抑制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91,7(5):402—406.

  • 索引序列
  •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报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sci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letpub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