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逻辑学论文参考文献怎么找

逻辑学论文参考文献怎么找

发布时间:

逻辑学论文参考文献怎么找

要及格,随便网上下载篇吧,要拿高分,自己写不出来就找人帮忙写,我之前为了得优秀找了好多,最后还是闻闻论文帮我的,你参考下吧

你在论文里所有的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可以在4s店里面找,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常用的一个网站,你可以用你自己写的论文的关键词进行搜索。

论文里面的参考文献都是在写论文的时候,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可以到参考文献里面去查阅,也就是查阅相关的著作。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以从图书馆或者中国知网上找。毕业论文指的是你在大学期间对你所学专业的现实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且是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大学生在大三下半学期就可以为毕业论文做准备了,因为大四的上半学期要准备实习,下半学期要准备毕业答辩,等大四再去慢慢准备毕业论文时间是很仓促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要求是相当高的,学生要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选定要写的课题才行,这也是从总体上考察一名大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毕业论文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题目、署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其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要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对应)、引言(前言)、正文、参考文献、致谢辞和附录。其中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和格式都特别严格,查找参考文献的过程也特别浪费时间,下面我将讲讲一些找参考文献的方法。 确定方向不管你要找什么类型的参考,首先都要确定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方向,然后根据根据你的毕业论文主题去寻找你所需要的参考文献。所以,定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找信息找信息这一步是最耗费心血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步了,因为就算你明确了你要找的参考文献目标,但是这一类的参考文献实在太多了,所以找起来也不方便。这些都是你要面临的挑战。找参考文献的话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图书馆。不过这个图书馆的范围就有点大了,你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毕竟每一所高校的图书馆都提供了很多的资源供大家使用。同时要是学校图书馆的还是不能找到你所需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当地的图书馆,每一个县级以上的地区都设有它们专门的图书馆,你可以去看看。②网站信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们查找资料也越来越方便了,只用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现在网上也有专门的网站为大家提供寻找参考文献的便利。比如中国知网和全国学术快报等。信息来源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不仅仅是局限于一些专著,它还可以包括论文集、辞书、研究报告、期刊文章和报纸文章等。所以其实找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其实有多种途径,能找的文献也很多,只是在找的过程中比较麻烦,还有就是一定不要抄袭,要是在毕业论文出现抄袭现象后果是很严重的。

逻辑学参考文献

《简明逻辑学导论》帕特里克赫尔利著。《逻辑要义》作者: [美] 欧文·M·柯匹 / [美] 卡尔·科恩 / 丹尼尔·E·弗莱格。《简单逻辑学》作者:麦克伦尼。《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作者: [加蓬] 布兰登·罗伊尔。这几本大都是入门的概念介绍,有些书比较老,翻译的内容看起来很古怪。有条件可以试试阅读英文版。最大特点是都很适合催眠,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介绍的比较全面和详细。这些书在看的时候很头疼,但等到你后来对逻辑思维有些了解之后,再回头看这些书就会发现最基本的东西完全无法跳过的,一旦对基础内容真正理解了,思维会清晰很多。要是有习题的话,顺便都做一遍吧,然后对照下答案,看看能错多少。

《清醒思考的艺术》和《笨蛋!重要的是逻辑!》,这两本都非常简单粗暴,行文都是一个道理配几个例子,小学生也可以读。比较适合那些每次饲主推荐书的时候都会嫌弃书太难看懂的同学们看。这次专门给你拿了这两本哦,如果还是嫌难懂的话,饲主真的也没办法了。《理性动物》,这是去年中信出的一套 SMART 系列丛书的一本,丛书里别的书也都很好看,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本书易读性非常高,从头到尾可以看得畅快淋漓,说了很多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却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让你正确理解「非理性」存在的意义。《 隐性动机》,今年的一本新书,写法有些类似于魔鬼心理学类的趣味科普读物,比较适合猎奇心重的读读,主要就是在说「你觉得他做的一件事是因为 A 但其实是因为 B」。里面的很多段子还可以用来给妹子吹吹牛,享受一下妹子崇拜的目光什么的。

逻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用来构建人类思想的工具。作为一门支柱性学科,逻辑能够促进社会朝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不管是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还是科学理论的建立以及技术的进步,都与逻辑紧密相关。而目前在我国,逻辑学并没有获得与其自身相符合的社会地位,而且存在被边缘化等一系列问题。高校的存在就是为培育创造型人才,提高当代青年表达和学习的各项能力。而逻辑思考能力是上述各项能力的基石,在我国逻辑学作为如此不可或缺的学科,却未能获得与之相符的地位,有人误认为它是形而上学,有人更是把它作为形式主义的一种类型。不仅如此,在高校教育体系中,逻辑学老师的数目显著减少,能力也明显降低。普通逻辑学这门课已经有退出日常教学的趋势。师资力量较弱、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现代教育不能很好的适应,都是造成逻辑学学科与其本身所应有的地位完全不相符的原因。所以,彻底地了解逻辑学及其地位和影响,能够进一步完善逻辑学学科各方面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逻辑是理性思维的工具   当时世界正处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最明显的特点是知识不到被创造,人如果不想落后于世界的发展,就需要具备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是人持续发展前进的产物,也是区分野蛮人和文明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中,科学严密的逻辑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它不仅有影响创新的作用,同时也是创新思想产生和应用的坚实基础。如果某个人没有良好的逻辑能力,很易发生定义不清晰、判断不准确、推论不符合逻辑、证明缺少说服力这类低级错误,很难理智地看清事情的最本质特征,这样虽然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还是很难让思想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状况。从某种程度来讲,创新思想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过程都与逻辑思维最基本的素质密不可分。   逻辑学的基础作用是对人思维的培养,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是指导人类使用逻辑思维并进行高效交流和讨论的必备手段。而发明和创新也把逻辑科学作为基石。西方的前沿科学一直以来都把演绎和归纳逻辑作为基石,这与当今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令人震惊的科技的飞速发展紧密相关。在人的知识体系中,逻辑思维是最初所具备的内容之一。其理论和方式对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仅改变了自然科学,还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科学分类广泛,研究内容差异巨大,研究手段各具特色,但是即使在科学如此迅猛前进的当代,逻辑仍是它所依靠并且不能背离的。每一种类型的科学均是由一连串理念、假设、推断所形成,并且随其一起不断进步。整个理论体系也会做出相符合逻辑的改善和调整。所有这些都无法离开逻辑学,无法离开对逻辑知识在现实条件下的实践。在此层面上,列宁引用黑格尔的名言:“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所以,不管是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都需要建立严谨、正确并且具有逻辑的体系。如果缺少逻辑知识,未经严格的逻辑练习,人类无法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任何科学内容都需要把逻辑当做基石,需要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要求的一定不能被称作科学。在缺失逻辑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科学的诞生。严复曾经说过:“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   二、逻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特别是逻辑知识积淀和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长远进行考虑和规划,不能只贪图短期的效果。要有庞大的、全面的逻辑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激发逻辑潜意识。知识积累越深厚,潜意识开发的可能性则越大。根据相关专家预计,2020年,发达国家会创建把知识创新作为基石的国家高新技术体系,而发展中国家在2040年能够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全球预计在21世纪后半世纪迈进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就是知识创新,同时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创新型人才会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中国需要教育培养出一批拥有创新思想、理念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更强竞争力,占据更高的地位,而逻辑在这一个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唯有让创新人才了解熟悉逻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培养良好的逻辑素质,才可以利用创新思维完成所需要的创造。在谈论21世纪创新型人才时,钱伟长教授曾说:“学好一门功课并非仅按照此课所教的方法工作,这是由于这门课所教的内容也许在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都没能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但是倘若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那他们在这门课所学到的逻辑思维的方式永远都会有用武之地”。曾经听说过一个打牌的例子,两种水平差异很大者都不按照常理出牌,但是水平较差这常是胡乱出牌,输的一塌糊涂,偶然获得胜利,也纯属巧合;而水平较高者常常连出妙招,以奇制胜。这两种人最大的不同是,水平高者收到过系统的训练,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人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尽最大努力提升逻辑能力。逻辑学是一种认知方法,从已经了解的事物到未曾了解事物,它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探寻新兴事物。人们了解世界,探索未来,总是想要在保证正确率高的同时提高效率。所以,唯有彻底地明确逻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把握好我国强力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机会,进一步开展逻辑学教育,重视研究工作,才可以推动逻辑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三、逻辑是新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张晓芒曾经说:“思维素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对于认识、了解和创造世界具有统一概括的重要作用,它还把人类最本质的逻辑思维作为基石。所以,在思维素养的塑造过程中,只有关注到逻辑思维基石的地位,才能够在创造过程中,了解掌握并具备人各方面的特点。逻辑对的获得全新知识起到的影响,大多依靠演绎、总结和类比等等方法完成。更加具体地来说:我们能够通过逻辑演绎推理,把已知领域一般性的规律和与内容运用到其他某些非常规性的问题中,然后得到新结论和新理解;或者通过总结推理,从已知领域的非常规性的知识总结出常规性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新知识;另外我们还能够通过类比推理,由非常规到非常规,举一反三,以获取新知识。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通过逻辑推理产生的重大科学成就数不胜数。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是依据已经存在的公理,通过演绎推理,得出了多个先前没有被发现定理。21世纪以来,我国现当代逻辑学取得的长远进步,不只为国内近代逻辑科学的进步起到继往开来的效果,让国内逻辑学进步产生巨大变化,另外它对于西方逻辑的系统输入,在某种方面上触发了我国陈旧思想方法的改革,而且让这类改革深入科学、历史学、教学、哲学等许多领域,因而它在我国社会甚至我国文化从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爱因斯坦对此曾经评价:“我们所崇敬的古希腊是西方科学的诞生地,世界在此前所未有地见证了逻辑系统的产生,这个系统这样精确地一步步向前发展,这使其中的任一命题均成为无法置疑的―在此所说的其实正是欧几里德几何学。推理所取得的这种令人赞叹的成就,让人的理智得到了为获得未来成绩所需的自信”。举世闻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通过归纳推理,建立了元素周期表,提出了元素的周期律。类比推理在科学发展及取得的成就中有打开思维、举一反三的重要作用。历史中众多科学理论的提出常常由类比推理得到。康德曾说:“当理智缺少值得被讨论的想法观点的时候,类比常常可以给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如此可以看出,逻辑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工具。   逻辑学历史悠久而富有生命力,从古至今,不论哪个年代,不论东方、西方,逻辑学曾经都极为繁荣,有很多受人尊敬的逻辑学家,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震惊学术界的著作,它对人类思想的改变和文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逻辑学对当前教育、文化、技术、科学等各个方面的进步的巨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4年偏斜的学科类型中,清楚地把逻辑学列入七大基础学科。这七大基础学科分别是: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而英国大百科全书(1977)将逻辑学写入知识五大分科的第一位,这五大分科分别是:逻辑学、数学、科学(包括技术、自然、社会科学)、历史学和人文学(主要指语言文字)、哲学。通过这些可以看出逻辑学在社会历史中产生的难以磨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逻辑学[M]人民出版社,   [2] 孙中原逻辑哲学讲演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王克喜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M]中国戏剧出版社,   [4] 王习胜,张建军逻辑的社会功能[M]北京大学出版社,   [5] 周礼全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M]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梁斌(09- ),男,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方向:逻辑学。

要及格,随便网上下载篇吧,要拿高分,自己写不出来就找人帮忙写,我之前为了得优秀找了好多,最后还是闻闻论文帮我的,你参考下吧

逻辑学论文参考文献

百度上搜

举了例子,很难得的论文,请采纳,谢谢。还要的话联系我。  生活中的逻辑  摘要:理论形态的逻辑,对一般人说来,似乎是蒙着面纱神秘少女,看不清摸不着,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于她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记忆却还是理解不透,无庸质疑逻辑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理解逻辑学、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有着重大意义。一切理论都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抽象,因此要想揭开逻辑神秘的面纱就要将逻辑学还原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理解我们生活中的逻辑。  关键字:学习逻辑的意义 锻炼逻辑思维 生活 逻辑  从小学起我们就学习数学,到了初中高中我们就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被认为是我们生存所必须学习的基础学科,殊不知基础学科包括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但我们却从未系统的学过逻辑学,虽然如此但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曾说“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学家金岳霖也说“逻辑对生活、认识和哲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些大家的话还不足已说明逻辑学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举些事例出来。  逻辑有点像随处可见的水,不显眼容易被忽略,但人人离不开它。我们说话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其实都用到了它,如果我们说话不讲逻辑就会意思表达不清楚造成歧义,我想大家对语文考试中修改病句的题型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不讲逻辑也许就会闹笑话,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刚一听这句话觉得没有什么但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中国有”而“世界没有”这就是自相矛盾了。运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例子:“有一天,一位外国使者看见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于是讽刺道:‘啊 ,先生,您真伟大!您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是呀,’林肯答道:‘那么你是擦谁的靴子呢?’”。睿智的林肯聪明的运用逻辑化解了嘲讽。  逻辑如此重要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首先在学习逻辑的理论知识上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很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选修一些逻辑课程,可以有意识的去读一些逻辑相关书籍如黑格尔的《小逻辑》,比较通俗易懂的《趣味逻辑》、《生活中的逻辑与智慧》,还可以找一些练习题如《头脑风暴——逻辑思维》;除了看书听课我们也要留意发现身边的逻辑,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只要有心我们就能挖掘生活中的逻辑问题。  还记得爱因斯坦那个睿智的问题“ 爱因斯坦问他的学生:‘两个人从烟囱 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当然 是脏的那个。’学生理所当然的说。‘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 哪里会去洗澡?’”逻辑是个深奥的东西,我发现不了上面的逻辑问题,但它却让我为那智慧倾倒。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酒会上答记者问时说:“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后来,他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道歉启事”,从表面上看是“道歉”,其实,他所表达的意思同酒会上的话是一样的。马克•吐温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是一个具有“有些S是P”结构的特称肯定判断。后来的“道歉启事”中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是一个具有“有些S不是P”结构的特称否定判断。从判断的对当关系可知:“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这两个判断是可以同真的。也就是说,即使“道歉启事”中所提出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是真的,也并不意味着他在酒席上讲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就是假的。这样,马克•吐温就在所谓“道歉启事”中,以巧妙的方法继续表达了自己对华盛顿议员们的轻蔑。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笑话:“以‘难过’造一句”。一学生答:“我们家前大水沟很难过”。题中“难过”应是指感情上难过,这学生将其偷换为“难以迈过”。这是逻辑上的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造一句话,其中要有‘糖’字。一小学生回答:“父亲在喝茶”。老师问:“糖在哪里?”学生回答:“在茶里,父亲喝的是加糖红茶。” 实际上该生将“糖字”偷换为吃的“糖”,违反了同一律。  看电视剧时如果你不仅仅专注于剧情你会发现许多台词的逻辑错误,如有一古装电视剧,其中一幕:幼年皇帝接受完来人的跪拜后,太监忙说:“赐宴,快赐宴!”小皇帝慌乱中说:“快给他一块砚台!”小皇帝将“设宴款待”偷换为“给他块砚台”。这使我们印证了逻辑原理:小皇帝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又如我们熟悉的琼瑶剧《情深深雨朦朦》中依萍送书桓那幕,书桓说“八年抗战很快就过去了…”按剧情他怎么知道是八年啊。  在一次管理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信息沟通的游戏试验,我们组拿到的是“他没有想象中那么爱你,但并不代表他不会全心全意地爱你。”作为第一个信息传递者,我就把这段话理解成了“也许他没有想中那么爱你,但他却是全心全意爱你”当时我还自信满满的认为很好的浓缩了一段长话,殊不知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逻辑错误,把选择当成了肯定。  对于我们的日常对话,只要仔细听,也时常能发现逻辑问题。甲:小李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高级雇员。乙:那怎么可能,小李只喝百事可乐 。从这段话中乙的陈述隐含了一个前提“一般的,所有的高级职员只喝本公司的产品”。  在上学期学的马克思基本原理中也广泛的涉及到逻辑理论,如著名的“白马非马论”在辨证法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逻辑学上是内涵与外延的区分。  我们经常在脑筋急转弯中问道“2加3在什么情况下等于5 ”我们会很快答道“在做错的情况下”这回答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难,但如果要从逻辑学的角度回答恐怕没有几人能答出来,其实答案是:“如果1加1不等于2,那么,2加3不等于5。”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类似的一些测试题也可以这样处理,如:要是有人把月球塞进大西洋,你说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取出来呢?把月球塞进大西洋,这是完全不可能成立的。但是,既然这是个前提条件,答案就很简单了:你是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显而易见,这是借助假言判断法这个思维工具才能解决的问题。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多一分心思,随时注意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的逻辑知识去看待问题,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领会运用逻辑的技能,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逻辑去解决问题,就会优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趣味逻辑》¬——彭漪涟  《生活中的逻辑与智慧》¬——张智光  《考研逻辑试题与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逻辑学论文参考文献2020

原创,用吧—— 普通逻辑学学习心得 ----浅谈推理练习题的解题步骤逻辑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这样的比喻是有道理的。逻辑学确实可以训练人的思维使之具有严密性,从而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死记硬背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做大量的逻辑习题来取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普通逻辑学与学习数学有共同之处,因此学习逻辑学的重要途径就是做练习题。 普通逻辑练习题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六部分:序言部分练习题、概论部分练习题、判断部分练习题、推理部分练习题、规律部分练习题以及论证部分练习题。通过练习使我们学生达到使用的概念明确、做出的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论证有说服力的目的。虽然这几个部分的练习内容不同。要实现的目的也不同,但是在做这些题时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要准确理解题中所涉及的概念。 在做类似要区分一个逻辑结构式的常项和变项的类型题的时候,首先必须掌握什么是常项。什么是变项。然后再确定题中哪个部分是常项、哪个部分是变项。我们知道常项是逻辑结构式中保持不变并决定其性质的项。变项是逻辑结构式中可变的项,即可被具体概念或判断来代替的部分。根据常项、变项的定义,在练习题中“所有”“都是”是逻辑结构式中保持不变并决定这个逻辑结构式是全称肯定判断的项,所以“所有”“都是”这样的词通常都是常项。而“S”“P”是可被具体概念,如“马克思主义者”“唯物主义者”或者“中国人”“亚洲人”等所代替的部分,因此是变项。 同理,在分析直言三段论结构的时候,也是要把握相应的概念:大项是结论中的谓项,小项是结论中的主项,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含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大小前提中共有的项是中项。(当然这之前必须要知道什么是主项、什么是谓项以及前提和结论)然后再来分析题中三段论的结构。 因为普通逻辑学重点部分是推理,所以以下以推理练习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为例,谈一谈我对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步骤的一些理解。 例:指出下列推理是哪种类型的推理,并说明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 有的中毒是食物中毒,因此,并非有的中毒不是食物中毒。 ② 人寿之长短,或许由于遗传因素,或许由后天条件;徐某长寿有遗传因素,所以他的长寿与后天条件元关。 第一步:分析结构后,才能确定推理类型,所以做这样的习题首先应该分析结构。 根据关联词语(因为、所以)确定前提和结论。“因为”后面是前提,“所以”后面是结论,“因为”前面是结论。 根据常项确定前提和结论的判断类型。例①的前提中常项是“有的”“是”。结论中的常项是“并非”“有的”“不是”,据此可确定这个推理是直言推理。例②的前提中常项是“或许”,所以这是选言推理。 写出逻辑结构式,指出其推理类型。①题:SIP~-SOP这是直言判断对当关系直接推理。②题:pVq^p~-q这是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 第二步:根据相应推理规则指出推理形式正确与否。 ①题是下反对关系推理。根据规则。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所以可以假推真不能以真推假;②题是相容选言推理。根据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不能用肯定否定式。 指出理由回答对错。①题推理形式错误,因为根据下反对关系进行推理不能由真推假。②题推理形式错误,因为违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犯有误相容为不相容的逻辑错误。 以上就是我学习逻辑学的一些技巧和心得,总之,我觉得,学习逻辑学要多练,熟能生巧,练多了自然就能掌握解题技巧。

3435y76juhfgbh

百度上搜

逻辑学的参考文献

译 序 陈波 1前 言 5第一编 非形式逻辑第1章 基本概念 1 论证、前提和结论 5杰出的逻辑学家 亚里士多德 9逻辑史注记 10练习题1 2 论证之认证 13简单的非推理的话语段落 15说明性话语段落 17例 解 18解 说 19条件陈述 20小 结 23练习题2 3 演绎与归纳 25演绎论证形式 26归纳论证形式 28另外的考虑 29小 结 30练习题3 4 有效性、真实性、可靠性、力度、恰当性 32演绎论证 32归纳论证 35杰出的逻辑学家 克吕西波 39小 结 40练习题4 5 论证形式:非有效性之证实 41反例方法 44练习题5 6 扩展的论证 48练习题6 52第2章 语言:意义与定义 1 意义的多样性 57练习题1 2 词项的内涵与外延 63练习题2 3 定义及其目的 66约定定义 67词典定义 68限定定义 69杰出的逻辑学家 彼得·阿伯拉尔 70理论定义 71诱导定义 71练习题3 4 定义的技术 73外延(指称)定义 73内涵(涵义)定义 75练习题4  5 词典定义的准则 79练习题5 83第3章 非形式谬误 1 谬误概述 87练习题1  2 关联性谬误  诉诸强力  诉诸怜悯  诉诸公众  人身攻击  偶性的谬误  稻草人  错失主旨  熏 鲱 99练习题2  3 弱归纳谬误  诉诸不胜任的权威  诉诸无知  轻率概括  假因果  滑坡的谬误  弱类比 110杰出的逻辑学家 奥康的威廉 111练习题3  4 预先假设、含糊不清和语法类比的谬误  乞求论题  复杂问语  假二择一  遮盖论据  歧 义  含 糊  合 成  分 解 126练习题4  5 日常语言中的谬误 131谬误之洞察 131谬误之避免 132练习题5 137第二编 形式逻辑第4章 直言命题 1 直言命题的组成 145练习题1  2 质、量和周延 147练习题2  3 文恩图与现代的对当方阵 151亚里士多德与布尔 151杰出的逻辑学家 乔治·布尔 152文恩图 154现代的对当方阵 156直接推理之检验 156练习题3  4 换位、换质和换质位 160换 位 160换 质 162换质位 164练习题4 5 传统的对当方阵 168直接推理之检验 170练习题5 6 文恩图与传统的观点 174传统的对当方阵之证明 176直接推理之检验 177练习题6 7 把日常语言的陈述翻译成直言形式 没有名词的词项  非标准的动词  单称命题  副词和代词  未表达的量词  非标准的量词  条件陈述  区别命题  “那(些)仅有的”  除外命题 187练习题7  188第5章 直言三段论 1 标准形式、式和格 191练习题1 2 文恩图 196杰出的逻辑学家 约翰·文恩 198布尔的观点 199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03练习题2 3 规则和谬误 207布尔的观点 207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10规则之证明 211练习题3 4 减少词项的数目 214练习题4 5 日常语言的论证 216练习题5 6 省略三段论 219练习题6 7 连锁推理 221练习题7 225第6章 命题逻辑 1 符号和翻译 229杰出的逻辑学家 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236练习题1 2 真值函数 238逻辑算子之定义 238较长陈述的真值之计算 242与日常语言的进一步比较 243练习题2 3 陈述的真值表 247陈述之分类 250陈述之比较 251练习题3 4 论证的真值表 254练习题4 5 间接真值表 257论证有效性之检验 257陈述一致性之检验 260杰出的逻辑学家 奥古斯特·德摩根 261练习题5 6 论证形式和谬误 263常见论证形式 263构造式二难推理和破斥式二难推理之反驳 267关于非有效形式的注记 268小结和应用 269练习题6 273第7章 命题逻辑的自然推演 1 蕴涵规则(一) 279练习题1 2 蕴涵规则(二) 286练习题2 3 置换规则(一) 293练习题3 4 置换规则(二) 299练习题4 5 条件证明 306杰出的逻辑学家 哥特洛布·弗雷格 308练习题5 6 间接证明 310练习题6 7 逻辑真理之证明 314练习题7 315第8章 谓词逻辑 1 符号与翻译 319练习题1 2 推理规则之运用 326练习题2 3 量词转换规则 334杰出的逻辑学家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伯特兰·罗素 335练习题3 4 条件证明和间接证明 338练习题4 5 无效性之证明 342反例法 342有限域法 343练习题5 6 关系谓词和重叠量词 347关系陈述之翻译 347推理规则之运用 350练习题6 7 同一性 355简单同一性陈述 355杰出的逻辑学家 库尔特·哥德尔 356“仅仅”、“唯一的”、“没有……除了” 357“除了” 357最高级 358数值陈述 358限定摹状词 359推理规则之运用 360练习题7 363第三编 归纳逻辑第9章 类比与法律推理和道德推理 1 类比推理 2 法律推理 3 道德推理 378练习题9 382第10章 因果性和密尔方法 1 “原因”、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2 密尔五法 388契合法 389差异法 390杰出的逻辑学家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391契合差异并用法 393剩余法 395共变法 3 密尔方法和科学 397练习题10 402第11章 概 率 1 概率论 2 概率演算  限制的合取规则  一般的合取规则  限制的析取规则  一般的析取规则  否定规则  贝叶斯定理 416练习题11 420第12章 统计推理 1 评价统计学 2 样 本 3 “平均数”的含义 4 离散度 5 图表和象形统计图 6 百分比 436练习题12 438第13章 假说/科学推理 1 假说方法 2 假说推理:来自科学的四个例子 445镭 445海王星 446大气压力 447自然发生说 3 假说的证明 450杰出的逻辑学家 查尔斯·桑德尔·皮尔士 4 假说的试验性接受 453练习题13 455第14章 科学与迷信 1 科学和迷信的区别 2 证据支持 3 客观性 4 完整性 5 结论性评述 473参考文献 474附录:逻辑学与研究生层次的入学考试一、 有关省略结论的问题 476二、 有关省略前提的问题 478三、 有关加强的问题 479四、 有关削弱的问题 481五、有关谬误的问题 482六、有关自然演绎的问题 483七、有关类似推理的问题 484八、 有关论证形式或推理方法的问题 486答 案 487练习题答案 491重要词汇 549出版后记 569

古罗马逻辑是古希腊逻辑的发展和继续。它虽然在理论上没有系统的创新,但在翻译、注释、保存和传播古希腊逻辑著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某些理论方面综合、补充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和斯多阿学派的逻辑学说。古罗马哲学家、修辞学家和逻辑学家把许多古希腊逻辑著作译成拉丁文并制定了大量的拉丁文逻辑术语。这些术语迄今还在沿用。西塞罗研究了命题逻辑,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列出斯多阿学派逻辑的 5种推理形式,并认为从中可以推出许多派生式。在注释亚里士多德逻辑著作方面,亚弗洛弟西亚的亚历山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为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所做的注释一直被认为是最准确、最符合原意的权威著作,是后世研究亚里士多德逻辑的重要参考文献。他还重新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推理理论,并认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段论之所以能获得普遍有效的结论,不是依据内容,而是依据推理形式,即依据联结词和前提的联系样式。古罗马哲学家、逻辑学家著的《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引论》是经过传到中世纪的重要的逻辑典籍。这部著作的观点对很有影响。波菲利补充了亚里士多德的四谓词理论,提出了“五谓词”理论,即增加了“种”,并用种差代替定义。他还定义了属和种,说明了属、种之间的关系,并且制定了一个由最高的属──实体范畴开始,一直往下划分到个体的图形。后来人们将它称为“波菲利树形图”。波爱修是欧洲古代结束时期著名的逻辑学家。从他开始,把逻辑研究分为范畴、命题和三段论三部分。他详尽地探讨了命题逻辑,系统地研究了直言三段论和假言三段论,同时还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斯多阿学派的逻辑结合在一起。他在亚里士多德的直言命题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波爱修方阵”,即“逻辑方阵”,至今仍被采用。传统逻辑所谓的三段论公理,也是由他确定的。古罗马逻辑是中世纪逻辑研究的起点,它在逻辑理论的发展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 索引序列
  • 逻辑学论文参考文献怎么找
  • 逻辑学参考文献
  • 逻辑学论文参考文献
  • 逻辑学论文参考文献2020
  • 逻辑学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