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地震的参考文献英文

关于地震的参考文献英文

发布时间:

关于地震的参考文献英文

你在baidu上找下我昨天才下了直接打地震英语词汇就可以了

关于地震的英文资料 An earthquake is a shaking of the ground caused by the sudden breaking and shifting of large sections of Earth's rocky outer Earthquakes are among the most powerful events on earth, and their results can be A severe earthquake may release energy 10,000 times as great as that of the first atomic Rock movements during an earthquake can make rivers change their Earthquakes can trigger landslides that cause great damage and loss of Large earthquakes beneath the ocean can create a series of huge, destructive waves called tsunamis (pronounced tsoo NAH meez) that flood coasts for many Earthquakes almost never kill people Instead, many deaths and injuries in earthquakes result from falling objects and the collapse of buildings, bridges, and other Fire resulting from broken gas or power lines is another major danger during a Spills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re also a concern during an The force of an earthquake depends on how much rock breaks and how far it Powerful earthquakes can shake firm ground violently for great During minor earthquakes, the vibration may be no greater than the vibration caused by a passing On average, a powerful earthquake occurs less than once every two At least 40 moderate earthquakes cause damage somewhere in the world each About 40,000 to 50,000 small earthquakes--large enough to be felt but not damaging--occur 附带翻译:地震是震动地面由突然打破和转移地球的岩石外壳的大部分造成。地震是在最强有力的事件之中在地球上, 并且他们的结果可能是恐怖的。一次严厉地震也许发布能量10,000 倍伟大象那第一原子弹。岩石运动在地震期间能做河改变他们的路线。地震可能触发导致巨大损伤和丧生的山崩。大地震在海洋之下可能创造一系列的巨大, 破坏性的波浪叫做海啸 那次洪水沿海许多英里。 地震几乎从未杀害人直接。反而, 许多死亡和伤害在地震起因于下落的对象和大厦、桥梁, 和其它结构的崩溃。火起因于残破的气体或输电线是其它主要危险在地震期间。危害化学制品溢出并且是关心在地震期间。 地震的力量依靠多少岩石断裂和多远它转移。强有力的地震可能猛烈地震动牢固的地面为了不起的距离。在较小地震期间, 振动也许没有大于振动由一辆通过的卡车造成。 平均, 一次强有力的地震发生较不比一次每二年。至少40 次轻度地震每年造成损伤某处在世界。大约40,000 次到50,000 次小地震-- 足够大感觉但不损坏-- 年年发生。

An earthquake is a shaking of the ground caused by the sudden breaking and shifting of large sections of Earth's rocky outer Earthquakes are among the most powerful events on earth, and their results can be A severe earthquake may release energy 10,000 times as great as that of the first atomic Rock movements during an earthquake can make rivers change their Earthquakes can trigger landslides that cause great damage and loss of Large earthquakes beneath the ocean can create a series of huge, destructive waves called tsunamis (pronounced tsoo NAH meez) that flood coasts for many Earthquakes almost never kill people Instead, many deaths and injuries in earthquakes result from falling objects and the collapse of buildings, bridges, and other Fire resulting from broken gas or power lines is another major danger during a Spills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re also a concern during an The force of an earthquake depends on how much rock breaks and how far it Powerful earthquakes can shake firm ground violently for great During minor earthquakes, the vibration may be no greater than the vibration caused by a passing On average, a powerful earthquake occurs less than once every two At least 40 moderate earthquakes cause damage somewhere in the world each About 40,000 to 50,000 small earthquakes--large enough to be felt but not damaging--occur 附带翻译:地震是震动地面由突然打破和转移地球的岩石外壳的大部分造成。地震是在最强有力的事件之中在地球上, 并且他们的结果可能是恐怖的。一次严厉地震也许发布能量10,000 倍伟大象那第一原子弹。岩石运动在地震期间能做河改变他们的路线。地震可能触发导致巨大损伤和丧生的山崩。大地震在海洋之下可能创造一系列的巨大, 破坏性的波浪叫做海啸 那次洪水沿海许多英里。 地震几乎从未杀害人直接。反而, 许多死亡和伤害在地震起因于下落的对象和大厦、桥梁, 和其它结构的崩溃。火起因于残破的气体或输电线是其它主要危险在地震期间。危害化学制品溢出并且是关心在地震期间。 地震的力量依靠多少岩石断裂和多远它转移。强有力的地震可能猛烈地震动牢固的地面为了不起的距离。在较小地震期间, 振动也许没有大于振动由一辆通过的卡车造成。 平均, 一次强有力的地震发生较不比一次每二年。至少40 次轻度地震每年造成损伤某处在世界。大约40,000 次到50,000 次小地震-- 足够大感觉但不损坏-- 年年发生。

An earthquake reaching magnitude 8 on the Richter scale hit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in Southwestern China at 2:28 PM on May 12 Beijing time (2:28 AM May 12, US Eastern time) According to China's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 by 8:20 PM Beijing time the earthquake killed at least 8689 people and left more than 10,000 The death toll is expected to rise as workers remove the Tremors were felt in the entire region from Beijing in North China, Shanghai in the east to Hong Kong and Taiwan in the far south; tremors could be felt as far away as Bangkok, Thailand and Hanoi, in Viet N The region of the quake's epicenter, Wenchuan County, has been completely out of reach, according to Sichuan Earthquake Bureau, the earthquake has apparently destroyed all communications Therefore, actual casualties are expected to be far higher than the 8689 verified deaths in Sichuan and surrounding Gansu and Yunnan provinces and Chongqing M

关于地震的参考文献英语

Theredrosewhispersofpassion,Andthewhiterosebreathesoflove;O,theredroseisafalcon,AButIsendyouacream-whiterosebudWithaflushonitspetaltips;ForthelovethatispurestandsweetestHasakissofd去

blessyou——ChinaOnMay12th,8ontheRichterScalehasattackedthevillagewhichwascalledWenchuaninSichuanPIsurfedtheIIfellverydistressedthatwhenITHButfortunately,IChinaisagreatnation!Chineseareallgreatpeople!GreatChinesemustdefeatallthedifficultiestheymeetatlast!Ibelieveandblessyou——China——mygreatmotherland!Inthesoundofthewhistle,theMThisisasadmoment:themothers,fathers,sons,daughters,wives,husbands,lovers,teachers,students,friends,colleagues,neighbours…at14:28onMay12beforethedull,busy,hope,Disappointed,sad,happy……Today'sWenchuanFestivals,Life,Man'Pro-peopledidnotleave,Intheruinsofthebabycryingsound,calleda"Wenchuan"newlife,第2篇Brokenheart,tendtobecomeveryfragile,post-disasterreconstruction,thefirmhasbecomeparticularlyimportant,threeminutesafterwewipedawaytears,wecannotZaiku,tobravelylive,becausetheirrelativesinheavenWewatched,Tongbuyusheng,sadtotacticisnottheirwishtosee,goodtolivein,theyaretoourexpectations,thinkaboutthis,ithastheruinstolifeforthelifeofthemother,"DearBaby,ifCanyoulive,tokeepinmindthatmotherloveyou";thinkthatinordertosavetheexpenseoffourchildrenandteachers,wegotothesefamilymembers,intheirownlivestogiveusanopportunitytoalive,Tothem,第3篇Thedeceasedhaveto,towardtheheaven,wheretherewillbenomoredisasters,therewillbenomoretears,butforthosewhosurvivedthedisasterinthecompatriots,alivetobecomeachallenge,lettheminaninstantdisasterSeparatedfromtheexperienceoflifeanddeath,themotherandsonhavedeepmoods,oncethehusbandandwifelovedeachother,butnowtheyhadtobeparting,thetwoseparated,disaster,notonlytheirphysicaldestruction,destructionoftheirsoul,fleshwoundsovertimeslowlyhealing,canbethesoulofgrief,butnotsofarrecoveredpieces,post-quakereconstructionoftheirhomescan,wecanevenbuildtheirhomesmorebeautiful,butforus,moreimportantishowtobuildtheirownspiritualhome,howtoaskThesoul-第4篇WeallChinesepeople,isalifelonghardtoforgettheday,becausetodayisthe"nationalcrisis,"SadnessWenchuan,thecountrywassad,weusesuchaway,tocommemoratethoseinearthquakeInthepassingawayofrelatives,weusedthisasawayforthemcameinontheroadtowardheaven,Ihopetheywillbewellalltheway,whentheylookbackattheearth,willseetensofthousandsoftheircompatriotshand-foot-,Lookuptotheskyprayforthem,sotheywillnotbealone,notlonely。

楼上的那是高中要求,今年高考我就背了那篇的.DearfriendsI'TLotsofhousesfelldownandsomeofyoucan'Pleasedon'youshouldbelieveintheParty,YourheartshouldbefullofwishesbecausetheParty,thegovernmentandthepeoplearewithyouallthetime,TTheygiveawaytheirmoneyandmanythingsforyou,SInthefuture,亲爱的朋友们我很抱歉听到一地震发生到您的家乡.地震摧毁你家乡.很多房子倒下和你们当中有些人无法看到您的家庭有任何更多。请不要觉得悲伤.你应该相信,在党,政府和人民你的心应充满希望,因为党,政府和人民是与大家的时间,和他们照顾对你.他们尽力解决您的问题他们为你牺牲了很多钱财,并向社会发出倡议为你捐款.因此,你应该照顾好自己.在将来,你应该做一些有用的为我们的国家报答他们的爱。这个简单吧!

地震知识大全(中英文版)-05-22/shtml

关于地震的参考文献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呢?#星知计划#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包括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脉动三类。天然地震指自然发生的地震;诱发地震指爆破、核试验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震;脉动则是指由于大气、海浪等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经常性微动。 天然地震是地球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被称为“活的地质现象”。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通常伴随大规模的地震断层或其它地表破坏现象的出现。同时,地下岩层所积累的应变能以弹性波(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造成地面剧烈振动,从而引起建筑物倒塌和人畜伤亡。天然地震又可按其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三类。构造地震主要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力的作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而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为数最多,约占全球天然地震的90%以上;其破坏力也最强,几乎所有的强烈地震均属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就是伴随着火山的喷发或由于地下岩浆的冲动而引起的地震,它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左右。塌陷地震是指由于地层陷落或山崩引起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学术争鸣》万有引力-潮汐与地震 韦闽峰 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北京 100854 段 静 中煤国际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 100111 王 镇 阜新嘉隆电子有限公司 123000 谢学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23000 王金甲 阜新嘉隆电子有限公司 123000 摘 要:本文针对地震的频繁发生,结合天地间存在的万有引力与潮汐现象,大胆突破传统观念,提出了独特的研究地震需结合天文地理的“天地学”。万有引力普遍存在,这已被世界科学界所认同。日月两天体对地球万有引力的存在引起了水与岩浆潮汐现象的发生。质量轻的地壳,腹背双面都存在着潮汐的涌动作用。月亮与地球自转轴不垂直的引力关系,使地壳弦动从而导致如地壳磁场逆转,南极有煤,非洲有冰川期等许多自然之谜的发生,更使得地球每年有500多万次大小地震的频繁发生。 < ACADEMIC DISPUTE >: GRAVITATION、TIDE AND EARTHQUAKE Abstract:This paper which aims at the continual occurrence of the earthquake and existence of the universal gravitation and the tide phenomenons has established the special theory-- cosmography, which considers that earthquake research should study both geography and astronomy, exceeding the traditional idea It is approved by the science field of world that universal gravitation has already widely The existence of the universal gravitations between the sun and the moon and the earth has caused the occurrence of the tide phenomenon of water and There exist the ground swell effect of tide both on the light earth's crust and under the the gravitation relation which the axis of rotation between moon and earth is out of the vertical has make the earth's crust move in sine curve and result in many mystery,such as reversion of magnetic field of the earth's crust, coal in South Pole, ice age of Africa, furthermore the continual earthquake which has occurred for more than 5,000,000 times on the 关键词:万有引力 板块构造 地壳弦动 地壳腹背潮汐 key words: universal gravitation、plate tectonic、sinusoidal motion of the earth's crust、tide on the earth's crust and under the crust 一,由秋风扫落叶得到的启示 一年一度秋风扫落叶我们已司空见惯。但“秋叶”被刮到池塘的水面上就显现出与落在陆地上有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秋叶”不论大小轻重平铺在水面上各自占有自己位置。可西北阵风一起,“秋叶”被浪涌拥挤在一起,因落水时间,叶片大小,叶片自重,腐烂程度的不同,有的“秋叶”被涌立了起来,其下部被水腐蚀腐烂,其上部被风雨侵蚀削减锋芒。重的被叠压下去,被叠压下去的秋叶,叶面上浮土与微生物同时被掩盖了起来。换成东北风向“秋叶”便向西南方漂移。不禁使人浮想联翩。我们地球的地壳与秋风扫落叶的现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地壳与地核有液体岩浆相隔,也就是小质量的地壳板块因岩浆的存在而漂浮在大质量的地核上,如同秋叶漂浮在水面差不多,它们的差异是秋叶在水平面上漂浮,而地壳板块在球面上漂浮。地球倾斜的自转和日月引潮力,就象永远不会改变风向的西北风一样作用在腹背受液体涌动的地壳上。地壳上有水层,下有岩浆层,腹背都受与自转轴不垂直的涌动作用。强大的日月潮汐涌动作用使漂浮的地壳与地核产生涌动差速,也就是天文学家发现的“地球自转不匀速”。不垂直的涌动作用使地壳弦动而使大陆板块漂移获得了动力。涌动加之地球倾斜旋转,使地壳表面产生了复杂的弦动揉搓。有的板块被揉搓而立起因承重面积减小,而带着板块的表面物质下沉被地热熔融,后随着岩浆升到地表,形成了今天的“超高压变质岩”被揉搓拥挤立起板块的上部被风,雨,冰冻,氧化,泥石流所侵蚀。被叠压下去板块表面的动植物因有覆盖形成今天的石油,气田与煤矿。 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幔、岩浆、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磁层和大气圈阻挡着来自空间的紫外线、 X射线、高能粒子和众多的流星对地面的直接轰击。因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原因使得同心层由内到外越来越椭圆 二,发现地壳与地核的差速 太阳系的行星拥有卫星,这是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地球却拥有一个大得“不自然”的卫星 — 月球,也就是说做为一个卫星,月球的体积和其行星 — 地球相比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来看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公里,卫星月球直径3,467公里,是地球的27%。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二个卫星,大的直径有23公里,是火星的34%。木星直径 142,800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5%。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75%。看一看,其它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百分之五,但是我们 月球却大到百分之二十七,这样比较之后,是不是发现月球实在“大得不自然了”。这个资料,又在告诉我们月球对地球的引力的确不寻常。 196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宋晓东博士和Paul Richards发现了地球内核差速旋转的惊人的地震学证据。地球内核以约每年1度 (或1度) 的差速旋转速率相对于地幔向东旋转,估计自1900年到1996年的96年间,内核已旋转了1/4圈多。大约每300-400年,内核就要相对地幔和地壳多转一圈。在内核赤道面上,内核自转速率与地壳自转速率的差,相当于数量级约为20km/a的线速率,这一线速率要比大陆板块运动的线速率的最大值 (20cm/a)快10万倍。这一发现对于地球磁场的起源,倒转,以及地球地质,地貌的演化,地震预报的研究等诸多问题意义重大[2]。月亮引力与地球自转轴的不垂直,使得壳与核的差速有一个正弦角,我们把有正弦角的差速运动叫“地壳弦动”[3]。就是因地壳的弦动使地球每年有500多万次的大小地震频繁发生。 英国地质学家霍姆斯(holmes)为了解释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的动力源问题,在1928年提出了地幔对流的假说。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有地幔对流的情况下那泛大陆能形成吗?我们认为大陆漂移的真正动力是万有引力引起的地壳上面的水和地壳下面岩浆共同潮汐涌动的结果(地壳自转不匀速也是此因),地震的频繁发生是大陆板块吸收引力能量再释放的结果[4],吸收多少能量就释放多少能量。只要计算出所吸收的能量和释放出的能量,对于以后建立全球地震计算预报将为期不远了。 三,天--地结合研究地震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产生 潮汐现象。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因白天为朝,夜晚为夕,所以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这种现象曾使古人很纳闷,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后来细心的人们发现,潮汐每天都要推迟一会儿,而这一时间和月亮每天迟到的时间是一样的,因此想到潮汐和月球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已提到潮汐与月球的关系,东汉时期王充在他所著的《论衡》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涛之起也,随月升衰”。但是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拉普拉斯才从数学上证明潮汐现象确实是由太阳和月亮、主要是月亮的引力造成的。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引力的大小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比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要强大得多,但太阳的引潮力却不到月球的1/2。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或称起潮力)虽然起因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但却又不是太阳和月球的绝对引力,而是被吸引物体所受到的引力和地心所受到的引力之差。引潮力和引潮天体的质量成正比,和该天体到地球的距离的立方成反比。因为太阳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2710X104倍,而日地间的平均距离是月地间平均距离的389倍,所以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引潮力的17倍,因而从力学上证明潮汐确实主要由月球引起。打个比喻,如果某地潮水最高时有10米高,差不多7米是月球造成的,太阳的贡献只有3米,其他行星不足6毫米。 太阳的引潮力虽然不算太大,但能影响潮汐的大小。有时它和月球形成合力,相得益彰,有时是斥力,相互牵制抵消。在新月或满月时,太阳和月球在同一方向或正相反方向施加引力,产生高潮;但在上弦或下弦时,月球的引力作用对抗太阳的引力作用,产生低潮。其周期约半月。从一年看来,也同样有高低潮两次。春分和秋分时,如果地球、月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这时引潮力比其他各月都大,造成一年中春、秋两次高潮。此外,潮汐与月球和太阳离地球的远近也有关系。月球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大约每55天靠近地球和远离地球一次,近地潮要比远地潮大39%,当近地潮与高潮重合时,潮差特别大,若远地潮与低潮重合时,潮差就特别小。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也是椭圆,在近日点太阳引力大,潮汐强,远日点,引力小,潮汐弱。 月球的引潮力不仅会在地球上产生海潮,还会引起大气潮。但是大气潮远没有海潮这样惊天动地,气势磅礴。又因为我们身在其中所以是很难察觉的。除此之外,引潮力还会使地球的本体,包括地表(大陆和洋底以下各部分)产生潮汐,这种潮汐称为固体潮,固体潮引起地表的起伏很小,只有用精密的仪器才能测出来,这可能对地球的引力场有细微影响。地球内部有一部分是液态的,因此那里也会产生潮汐,我们认为地壳腹背的潮汐涌动是诱发地震的原因。 力的作用总是相对的,有作用力便有反作用力。月球对地球有引潮力,反过来,地球对月球同样也有引潮力。按理说,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80多倍,地球对月球的引潮力应是月球对地球引潮力的20多倍,然而,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所以地球的引潮力无法在月面上“兴风作浪”,但对月球的自转起了制动作用,使月球变成一颗同步自转的卫星,所以月球总以一面对着我们。而月球也通过与此相同的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变慢,使每日时间变长,同时地月之间的距离变大。 参考文献: [1]:[法]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2]:柴东浩 陈廷愚新地球观 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谢学书 大陆板块漂移的真正动力,科学学报,中国国际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05-1 [4]:张庆明,安东辉 建立全球地震预报系统的设想,科学学报,中国国际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05-2作者简介: 韦闽峰 1977年4 月22 日 男汉族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2000年 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 现任:工程师 主攻方向:航天自动控制 段 静 女 1978年 6月 汉族中煤国际设计研究总院 2004年 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现任:工程师 主攻方向:工程管理 王 镇 男 1975年 2月 汉族阜新嘉隆电子有限公司 谢学枢 1940年 男 汉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付教授 1964年 毕业于四川大学 王金甲 1948年2月 男 汉族 阜新嘉隆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本文联系人 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包括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脉动三类。天然地震指自然发生的地震;诱发地震指爆破、核试验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震;脉动则是指由于大气、海浪等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经常性微动。 天然地震是地球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被称为“活的地质现象”。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通常伴随大规模的地震断层或其它地表破坏现象的出现。同时,地下岩层所积累的应变能以弹性波(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造成地面剧烈振动,从而引起建筑物倒塌和人畜伤亡。天然地震又可按其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三类。构造地震主要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力的作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而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为数最多,约占全球天然地震的90%以上;其破坏力也最强,几乎所有的强烈地震均属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就是伴随着火山的喷发或由于地下岩浆的冲动而引起的地震,它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左右。塌陷地震是指由于地层陷落或山崩引起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 地震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即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中附近震动最大、一般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地震时的震动,是以波动的形式以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的,这种因地震而产生的波动就是地震波。什么是地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地球上一年大约发生多少次地震?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可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几次。 按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次数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3)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支撑不住顶部的重量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4)诱发地震:地下核爆炸、水库蓄水、油田抽水和注水、矿山开采等活动引起的地震。构造地震可分为哪几种类型?(1)孤立型地震: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上是能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2)主震----余震型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叫余震。 (3)双震型地震:一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4)震群型地震:一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几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80%以上。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从地表到地球中心主要可分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平均厚度约3公里。大多数不地震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石里。伴随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比较脆弱的部位,岩层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位错等变动,于是就发生地震,这类地震叫构造地城。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是构造地震。什么是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震中距: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什么叫极震区?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什么是震级?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等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什么叫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一般震级大于5级,会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目前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是哪一次?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9级地震。什么是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石等因素有关。震级和烈度有什么不同?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多数浅源地震的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关系如下表: 震 级 2 3 4 5 6 7 ≥8震中烈度 1~2 3 4~5 6~7 7~8 9~10 11~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哪几类?世界上大多数地震的震源分布在地下5~20公里这一带,也有比较浅和更深的。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下列三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7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有百分之八十五来自浅源地震;百分之十二来自中源地震;百分之三来自深源地震。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9级。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大地震带?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1)环太平洋地震带;(2)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地处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它的影响,我国地震活动不仅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地震活动的范围很广,几乎全国各省均发生过强震。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大陆7级以上强震,我国约占35%。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一次?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广东省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是哪次?1918年2月13日南澳3级地震。自有记载以来,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发生在哪里?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1级。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广东省影响较大的地震有哪些?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广东省影响较大的地震有:1962年广东河源新丰江1级地震、1969年广东阳江4级地震、1994年台湾海峡3级地震、1994年和1995年北部湾1和2级地震。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近代的地震仪约在18世纪九十年代才制成,其原理与候风地动仪基本相似。地震仪发展很快,有各种类型,灵敏度很高,并已实现了无线遥测、数字化记录等。我国自建最早的地震台和遥测台网分别在哪里?1930年我国第一年自建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停止观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地震有前兆吗?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者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常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关。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 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注意哪些干扰?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及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雨、干旱、河水涨落、台风、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地震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链鱼、镛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哪些地面动动物在地震前有异常反应?异常表现形式如何?地震前,兔、猫、鸡、狗、羊、猪及牛、马、驴等大牲畜均有异常反应,大致有狂躁型和忧郁型两种。前者表现为狂吠、嗅地、扒地、乱咬、乱跑、乱闹,警犬不听指令,猪羊和大牲畜不进圈、不吃东西、闹圈、有的挣脱缰绳逃跑;后者表现为呆滞、不吃食,猫则惊恐外逃,乱抓乱闹,有的叼着小猫搬家,有的震前跑失,震后又回来。什么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指所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 什么叫做地震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测?(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地震的地域的预报;(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4)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5)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是由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一个年度国内可能发生破坏地震的地点所作的趋势性预测。地震预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地震预报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地震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是地震多发生在地下深处,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三是强地震(尤其7级以上大地震)发生较少,因此预报实践机会少。目前我国地震预报处于什么水平?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状况,大体可以这样概括:对地震孕育发生原理、规律有所了解,但远没有完全认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以年为度量的中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以天为度量的短临预报的成功还只限于极少数特殊类型的地震。 世界上每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哪次?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办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为什么1966年被称为中国地震预报的里程碑?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在河北省邢台地区先后发生8级和2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损失。周恩来总理几次赴地震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并且广泛听取地震学家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向地震工作者发出要搞地震预报的伟大号召。因此,1966年被称为中国地震预报的里程碑。如何判断地震谣言和误传?(1)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的传说,如某地要沉为大海等这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地震信息”纯属地震谣言。(2)传说某外国机构或某专家权威人士提出的“预报意见”,这种通过非正规渠道,不符合国家关于地震预报规定的信息不可相信。(3)传说地震震级很大(8级、12级等)或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十分具体(如某日、某时、某区、某村或几级等),这种脱离科学实际、脱离当前预报水平的信息都应视为谣言或误传。地震常识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

05年6月7日,新疆喀纳斯湖发生过地震,详情到:点击10套《走进科学》

关于地震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四川汶川大地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天人关系、救灾活动、各种主观反应、各种社会现象、价值观冲突等 从哲学角度解读汶川地震 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先于人类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四川汶川大地震是自然界自身发展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首先,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自然,学会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次汶川大地震是地球自身运动变化的必然结果,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的运动。只能说是”天灾”而绝不是”人祸”,任何对地震发生的主观联系想象都是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因此,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一定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绝不能因过分陶醉于人类取得的成果而违背自然规律,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而规律是客观的,当人们遵循规律的时候,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一旦违背了规律,就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反思今天,如果我们对自然肆意破坏,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而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到时我们必然得不偿失。 其次,对于这次地震,马克思主义哲学还给了我们很多发人深省的思考: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震发生后,由于实际灾情比想像中还严重,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从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救人为主,从全国各地调出大量的救援人员进行抢救工作,对灾区人民实施高效而快速的救援安抚工作。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句话就是这次抗震救灾的最好写照,也是对这个哲理的最好注释。人虽然不能改变大自然地客观规律,但是可以在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上下一心抗灾赈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汶川一定会重拾往日光辉。 3、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这次地震我们可以看出,地震导致大约8万人(这数字是我估计的)遇难,几千亿人民币的损失,同时,由于地震的爆发,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了堰塞湖等等,都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 4、矛盾的观点: (1)矛盾具有普遍,要求我们要正视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并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地震发生,我们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快速研究救援工作和马上开展救援工作。由于没有回避问题,并高效率地进行抢救工作,救灾工作取得了全世界的普遍赞扬。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地震是一种大灾难,但通过这次地震,中国人的团结精神空前提高,全国上下一条心,捐钱,捐血,做志愿者,抢救伤员等等,表现出令全世界感到震惊的凝聚力。正如胡主席会见吴伯雄时所说:“这次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是也使我们全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各地灾区的受灾程度不同,特别是学校受损遇难比较严重,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我们的救援人员制定了相应的救援方案,与时间抢生命,力争在72小时的黄金时间里抢救最多的生命。 (4)抓主要矛盾。在地震发生后72小时的时间,一切都以抢救人的性命为首要任务。在72小时之后,主要任务转为灾后防疫,不仅体现了抓主要矛盾,而且也体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创新意识:这次抗震救灾报导,我们的电视媒体空前的透明,全程直播,体现了我们的电视媒体的创新精神。这是一次难得的实践,希望以后能发扬光大。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国也第一次允许外国的救援队参与救援活动,也体现了创新的意识在加强。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次抗震救灾,一切以人为本,从救灾开始温总理的“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以百陪的努力”,到后来的安置灾民的灾后生活,我们都可以看到以人为本的精神。 7、价值观和人的价值:这次地震涌现了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英雄人物,这里面有母亲,有父亲,有军人,有警察,有老师,有领导,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他们无时无该不让我们感动。他们之所以能做出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是因为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他们的行为,也实现了他们人生的价值。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这次地震,大家认识到许多求生的技巧,比如说地震时要躲在墙角,受困时要保持体力,饿太久了连自己的小便都得喝等等,这些做法都有利保住自己的性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9、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这次地震,大家更懂得珍惜生命,更懂得珍惜身边的的人,珍惜一切拥有的东西,也让我们更认识到我们祖国的人民是多么团结,更加热爱这个国家。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发生的变化。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还有,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至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马克思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虽然目前人们对地震的预测还认为是一个难题,但地震的规律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更多的关注并加强国际合作,一定会被人所认识和掌握,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A5-GJZT-htm

刘福田、曲克信等,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地球物理学报32,281~朱介寿、曹家敏等,1997,中国及其邻区地球三维结构初始模型的建立,地球物理学报,40(5)627~袁学诚、华九如,中国地球物理图集,地质出版社刘建华、刘福田等,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像,地球物理学报,32,143~许志琴、姜枚、杨经绥,1996,青藏高原北部隆升的深部构造物理作用,地质学报,195~金振民、高山,1996,底侵作用及其壳幔演化动力学意义,地质科技情报,15;2,1~杨文采,地震道的非线性浑沌反演——Ⅰ理论与数值实验,地球物理学报36,222~杨文采,1993,地震道的非线性浑沌反演——Ⅱ关于Lyapunov指数和吸引子,地球物理学报,36,376~许忠准、汪素云、黄雨蕊等,由大量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学报,32:636~李春昱、王荃、刘雪亚等,1982,亚洲大地构造图说明书,地质出版社程国良、孙宇航、孙青格等,1995,显生宙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古地磁研究地震地质,17:69~任纪舜,1994,中国大陆的组成、构造、演化和动力学,地球学报,94:3~4期,5~Barton CCand Larsen EFractal geometry of two-dimensional fracture and fault maps at Yucca Mountain,southern NIn:OStephanson()PIS Fundamental of Rock JPP74~Bird P,Continental delamination and the Colorado JGR,84,7561~Bott MHP,1982,The Interior of the Earth:its structure,constitution and EDott JRH,and Batten RIEvolution of the EMcGraw-Hill Book CDziewonski AMMapping the lower mantle:Determination of later hetcrogeneity in P velocity up to dcgree and order JGR,5929~Forsyth DWSubsurface loading and estimation of the flexural rigidity of the continental JGR12623~Fukao YM ,Geologic implication of the whole mantle P-wave JGSJ100,4~Hao BCWorld scientific,SJacobs JAThe earth's inner Nature,Jacobs JA1974,A Textbook on GAdam HLKalia RKand Vasishta P()Melting,Location and CElscvicr Science PKorvin G,Fractal Models in the Earth SElsevier,Kremenetsky AAand Krivtsov AIModels and Cross-Sections of the Earth's crustbased on Superdeep Drilling Data of USSRIMGREMLiu Guangding,Hao Tianyao,Liu Yikc,1994,Tectonic framework of China and its relation with mineral Chinese Sciences BJ42:89~Lin Jand Watts DRPalaeomagnentic constraints on Himalayan-Tibertan tectonic evolution in RMShack leton (et)“Tectonic evloution of the Himalayas and T”TRSL,A326,177~Maruyama S1994,Plume JG SJ24~Morgan WJHotspot tracks and the opening of the Altantic and India in CEThe oceanic Lithosphere(The 7),Wiley,443~Nelson KDAn unified view of craton evolution motivated by recent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GJI,105,25~Scheidegger A,1982,The Principles of GSpringer-VSchuster HG1987,Deterministic Chaos,An IVCHShaw RS,1981,Strange Attractors,Chaotic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FZN36ASleep NHotspots and mantle plumes:some JGR95,6715~Tanimoto T,1990,Predominance of larger-scale hetorogeneity and shift of velocity anomalie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JPEarth,38,493~Wang JGeothermics in CSeismological BWoodhouse JHand Dziewonski AM,Mapping the upper mantle: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 of earth structure by inversion of seismic JGR,89,5953~Yang W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for Pre-site selection of Dabie-Sulu scientific abstract in“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re-site selection of scientific drilling in Dabie-Sulu UHPM Region”,holded at QChi 18~20 A40~Yang W1997,Crust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Sulu UHPM Terrane in east-central CE20:100~Yang WUnconformity like reflection pattern under the Moho in Sulu Continental D2:3,in

与地震有关的参考文献

100分不能算高分的 不过我会帮你找找 有消息就用百度消息发给你

刘福田、曲克信等,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地球物理学报32,281~朱介寿、曹家敏等,1997,中国及其邻区地球三维结构初始模型的建立,地球物理学报,40(5)627~袁学诚、华九如,中国地球物理图集,地质出版社刘建华、刘福田等,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像,地球物理学报,32,143~许志琴、姜枚、杨经绥,1996,青藏高原北部隆升的深部构造物理作用,地质学报,195~金振民、高山,1996,底侵作用及其壳幔演化动力学意义,地质科技情报,15;2,1~杨文采,地震道的非线性浑沌反演——Ⅰ理论与数值实验,地球物理学报36,222~杨文采,1993,地震道的非线性浑沌反演——Ⅱ关于Lyapunov指数和吸引子,地球物理学报,36,376~许忠准、汪素云、黄雨蕊等,由大量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学报,32:636~李春昱、王荃、刘雪亚等,1982,亚洲大地构造图说明书,地质出版社程国良、孙宇航、孙青格等,1995,显生宙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古地磁研究地震地质,17:69~任纪舜,1994,中国大陆的组成、构造、演化和动力学,地球学报,94:3~4期,5~Barton CCand Larsen EFractal geometry of two-dimensional fracture and fault maps at Yucca Mountain,southern NIn:OStephanson()PIS Fundamental of Rock JPP74~Bird P,Continental delamination and the Colorado JGR,84,7561~Bott MHP,1982,The Interior of the Earth:its structure,constitution and EDott JRH,and Batten RIEvolution of the EMcGraw-Hill Book CDziewonski AMMapping the lower mantle:Determination of later hetcrogeneity in P velocity up to dcgree and order JGR,5929~Forsyth DWSubsurface loading and estimation of the flexural rigidity of the continental JGR12623~Fukao YM ,Geologic implication of the whole mantle P-wave JGSJ100,4~Hao BCWorld scientific,SJacobs JAThe earth's inner Nature,Jacobs JA1974,A Textbook on GAdam HLKalia RKand Vasishta P()Melting,Location and CElscvicr Science PKorvin G,Fractal Models in the Earth SElsevier,Kremenetsky AAand Krivtsov AIModels and Cross-Sections of the Earth's crustbased on Superdeep Drilling Data of USSRIMGREMLiu Guangding,Hao Tianyao,Liu Yikc,1994,Tectonic framework of China and its relation with mineral Chinese Sciences BJ42:89~Lin Jand Watts DRPalaeomagnentic constraints on Himalayan-Tibertan tectonic evolution in RMShack leton (et)“Tectonic evloution of the Himalayas and T”TRSL,A326,177~Maruyama S1994,Plume JG SJ24~Morgan WJHotspot tracks and the opening of the Altantic and India in CEThe oceanic Lithosphere(The 7),Wiley,443~Nelson KDAn unified view of craton evolution motivated by recent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GJI,105,25~Scheidegger A,1982,The Principles of GSpringer-VSchuster HG1987,Deterministic Chaos,An IVCHShaw RS,1981,Strange Attractors,Chaotic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FZN36ASleep NHotspots and mantle plumes:some JGR95,6715~Tanimoto T,1990,Predominance of larger-scale hetorogeneity and shift of velocity anomalie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JPEarth,38,493~Wang JGeothermics in CSeismological BWoodhouse JHand Dziewonski AM,Mapping the upper mantle: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 of earth structure by inversion of seismic JGR,89,5953~Yang W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for Pre-site selection of Dabie-Sulu scientific abstract in“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re-site selection of scientific drilling in Dabie-Sulu UHPM Region”,holded at QChi 18~20 A40~Yang W1997,Crust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Sulu UHPM Terrane in east-central CE20:100~Yang WUnconformity like reflection pattern under the Moho in Sulu Continental D2:3,in

地震既然是巨大能量释放,那么就存在释放能量的物质,这个物质到底是什么?天然地震的动力,源于地球自身的核能郭德胜 佳木斯大学数学系伊春市汤旺河党校摘要:根据方法论,研究地壳的运动和形变,必须从物质的物理角度和化学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物体自身发生形变,产生动力的主要途径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和核裂变,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化学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而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是物质自身形成动力的绝对因素。根据多年的细致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即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在地球内部的物质化学变化中,各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形成新的无机物、有机物,单质及核能,而这些物质都具有能量释放的特性,形成动力。对照地下能量物质与地震产生的位置,可以得出,地震发生的位置与核物质存在的位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再结合大量事实及文献,根据地震与能量物质的一系列复杂关系,循序渐进的逻辑分析、推导,推论出这样一个事实,天然地震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的核能。关键词:铀;铀矿;钚;锎;氡;裂变;聚变;衰变;半衰期;中子;地震;天然核反应堆前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气候恶化加剧,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与不适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地学科学家与学者当务之急。自古以来,科学研究者对地震研究一直纠结于地震的“动力”问题,运用“板块理论”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最终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方法论给出了解释,研究地质形变,必须要针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动力入手,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动力进行分析、判别,只有找到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一切地质灾害问题就将迎刃而解。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与文献,结合自己多年的认识和总结,按照方法论、以及正确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在长时间的细致研究与总结中,对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运用正确的思维逻辑,结合文献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问题加以全面的剖析和严谨的论述。一,地壳发生形变分析物体发生形变,不外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形成的动能、势能、化学能以及核能所形成的动力,地壳发生形变,是地球外部因素与内部的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导致的结果,在地球外部,存在风能、光能、水能,山体势能,在地球内部,存在着煤、石油、天然气,核物质等能量物质,而这些物质都隐含巨大的可释放能量,在一定条件和长时间的转化过程里,就会发生能量的释放。火山爆发、地震现象,这是一种能量释放,造成地壳出现抖动,由于地下本身就存在了各种可燃的能量物质以及核物质,那么,火山爆发、地震的“动力”一定来自地球内部。由此,我们要对地球内部的地质结构以及地球内部各种能量物质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使地壳发生形变的根源。二,地震、地下能量物质存在的位置分析根据“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这篇文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盆地、冲击平原地带会形成煤和天然气,而成煤地带,又是地震发生过的地带。比如山西,历史发生了无数次大地震,而山西是又是产煤的大省,地震、煤矿、天然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根据,铀矿与天然气伴生等大量的史料文献,让我们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铀矿与天然气共存,也存在于盆地及冲击平原内及其盆山边缘,那么,在盆地、冲击平原及其周围就存在这样一个事实。煤、天然气、石油、铀矿、地震在一个以盆地、冲击平原这样地貌的的特殊位置上。在盆地、冲击平原这个特殊位置上,让我们发现了无数的煤矿,天然气矿,油矿、铀矿,而这些物质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以释放能量的物质,在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时时的发生着地震,地震与这些能量物质,就存在了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5]三, 地下所有能量物质能否在地下释放能量对于埋藏地下的能量物质,我门所知道的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瓦斯、核物质。这些储存地下的能量物质能否进行能量的释放呢?按照煤、石油、天然气瓦斯的燃烧、爆炸性质,他们燃烧、爆炸需要氧气条件及明火,氧气的多少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多少,矿井常常因瓦斯爆炸引发地震,这是井下瓦斯浓度与充足的氧气存在了爆炸的条件。在地下,如果煤、天然气、石油这些矿出现完全的能量释放,那么,就必须存在有足够的氧气。但事实证明,地下的氧气不足以释放这些能量的物质,但现在,大量的事实,以及无数的相关文献证明,地下存在与天然气伴生的铀矿[5],铀是核物质,铀矿是运用到各个领域的基础燃料,而且释放的能量巨大。而对于核物质来讲,不需要任何条件,只需要一个“中子”撞击,就能将核物质的能量释放出来。 [9]四,分析地地球内部所存在核物质的特性现在所发现的地下核物质是铀矿,铀的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同位素铀234、铀235和铀238。铀238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铀235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而铀234的半衰期约为25万年,铀矿石里含有铀234、铀235和铀238。[6]参考关于“铀_钚和铀核裂变产物的若干问题_兼谈2011年福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质”,这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核物质的衰变、裂变以及产生的高能碎片继续衰变的过程,在铀的三种同位素U234,U235,U238中,铀U235有巨大的能量,1克U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吨优质煤所释放的能量,当铀U235在中子、热中子的轰击下,会发生裂变,裂变的途径有60多种,裂变所形成的高能碎片有20多种,主要的高能碎片有锶89(半衰期50天),锶90(半衰期29年),氪(半衰期8年),氙半衰期(9个小时),铀233,钡141,等碎片,这些高能碎片,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发生衰变,裂变,继续释放能量。[6]铀矿中存在钚的痕量,钚的同位素有13种,自然界里有钚244,钚239 ,储量极少,半衰期年限比较长,人造的钚的同位素PU238,PU240,PU234,PU232,PU235,PU236,PU237,PU246等,PU244,半衰期约8千万年,PU239半衰期约41万年,PU238半衰期约88年,PU240半衰期约6500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28]锎的同位素已知的锎同位素共有20个,都是 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最稳定的有锎-251( 半衰期为898年)、锎-249(351年)、锎-250(08年)及锎-252(645年)。其余的同位素半衰期都在一年以下,大部分甚至少于20分钟。锎同位素的 质量数从237到256不等。[35]锎-252是个强中子射源,因此其放射性极高,非常危险。锎-252有9%的概率进行α衰变(损失两颗质子和两颗中子),并形成锔-248,剩余的1%概率进行自发裂变。一微克(最)的锎-252每秒释放230万颗中子,平均每次自发裂变释放7颗中子。其他大部分的锎同位素都以α衰变形成锔的同位素(原子序为96)。可用作高通量的中子源。[29] 能够利用的锎的数量非常少,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可是,它作为裂解碎片源,被用于核研究。[26]如果含铀量高的铀矿一旦出现锎,锎是强中子源,衰变会释放中子,对于含铀量高的铀矿,就会导致裂变,这如同成熟女人的卵细胞,当遇到精子,就会产生卵细胞分裂。铀即能自发裂变,又可以人工裂变,在裂变过程中产生巨大能量,同时会发光、发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产生爆炸。[12]五,一个铀矿形成的能量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对比分析根据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和古登堡提出的“里氏地震”,汶川八级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约为10亿吨左右当量的TNT,按照一千克铀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所释放的能量,来推导汶川大地震需要多少铀矿石,一般情况,铀在铀矿石里的比例约0.75/100,按照这个标准计算,10亿吨TNT当量需要多少吨铀矿石呢?把10亿吨TNT当量换算成铀裂变能量,经过计算,需要铀5万千克,换算成铀矿石,约0.6667万吨,这就是说,如果有0.6667万吨的铀矿石完全裂变,就会产生10亿吨TNT当量。2012年11月5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 ,内蒙古发现大型铀矿,储量达到3万吨,如果三万吨铀矿完全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5亿吨TNT当量。2016年1月17日 - 1月14日,记者从全区国土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内蒙古发现七处大型铀矿床,内蒙古的铀矿如果完全释放,将远远超过45亿TNT当量,由此对比,内蒙古铀矿如果发生完全裂变,所形成的能量远远超过8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23]六,地震发生的前后,氡气出现明显量的变化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铀是氡的母体,因此有铀存在的地方就有氡。根据这一说法,如果地表发生了氡气变化,那么地下就可能存在铀及其他核物质,现在常常运用氡出现的变化探测铀矿。另一方面,很多事实表明,在地震后,氡气有了明显变化,在地震后,对龙门山断裂地带检测,氡出现明显的不同,有铀矿的地方会出现氡气,氡气与铀有着直接的关系。[25]七,铀矿的衰变、裂变,与地震和余震现象高度吻合根据奥克洛现象,地球内部存在天然的核反应堆,在一定的时间里就会产生核衰变、核裂变,释放能量,铀矿的大小及含量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大小,一旦出现铀矿出现衰变、裂变,那么就会释放巨大能量,产生地动、地震现象。[22]根据天然气与铀矿同存,及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推导出,铀矿与地震所发生的位置完全处于同一位置,[3]根据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一个铀矿一旦有了锎及锎的同位素存在,那么铀矿发生裂变的时间,被锎所决定,锎及锎的同位素的衰变有900年的,有几十年的,有几十分钟的,而且是核变的中子源。根据铀是氡的母体,铀矿发生裂变,氡就自然脱离母体,氡气自然会发生变化。根据内蒙古地区铀矿的储量,三万吨的铀矿具备了大地震所产生的当量。根据铀发生裂变所产生的高能碎片,还会遇到其他核物质及其同位素的裂变或衰变所释放出的中子继续撞击,再次裂变。锎的同位素很多,而这些同位素衰变时间,从20几分钟到几百年不等。更重要的是释放中子,高能碎片接受中子,会继续裂变,进而形成持续的能量释放,直至核物质能量释放完为止,这和每次大地震后的余震过程高度相似。根据核裂变的特性,地球内部发生铀矿核裂变,采用声波预测是无法实现的。从上面所发现的结果,铀矿与天然气位置,铀矿能量与地震能量地震位置同处于一个位置,地震发生产生的TNT当量与铀矿转化的TNT的当量匹配,地震、余震的过程,与核裂变释放能量的过程极度相似。[38]八,对核聚变的思考与分析核聚变的过程也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核聚变是小质量的两个原子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 在同等条件下,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远远大于核裂变。在史料和文献中还未有地球内部发生自然核聚变的解释和说明,只是有文献说明,地球内部发现3H的证据,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文献,对于地球内部是否存在核聚变还没有科学的证实,更因为,核聚变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超高的温度,火山爆发会有较高的温度,地球内部核裂变会出现较高的温度,它们所产生的温度能否满足核聚变的条件,在核裂变中是否还存在核聚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证实。[39]九,地震的消减方法另据报道,澳大利亚近些年很少地震,通过了解,澳大利亚是铀矿产量高的国家,而且很早就对铀矿进行了开采,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很多铀矿都被找到和开采,铀矿被开采后,奥克洛天然核反应堆现象也就不存在了。澳大利亚近几十年很少地震,与大量开采铀矿是否有关系?就有必要的思考了。[33]地震属于能量的释放,而对于地下的的能量物质来讲,铀矿的能量巨大,而且,铀矿发生能量释放的方式非常简单,释放的条件是,铀矿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存在中子源,就会出现铀裂变,导致能量释放,出现地壳的震动。通过上述的分析,消除地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快速找到铀矿并开采,把这个可以释放能量的核物质从地球内移除,除去地震的隐患,这是非常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对所存在的铀矿地区,进行铀矿含量鉴定,因为铀矿石达到一定含量,才会形成裂变条件。[17]十,海啸的形成海啸也同地震一样,是海洋内出现巨大能量的释放,但根据已有的资料和文献,还无法断定海啸是哪种能量物质发生了释放,科学界对可燃冰这个能量物质特性,还没有较详细的论证,海洋底部是否也存在核物质也没有相关文献和实证,因而,海啸的发生,是什么哪一种能量物质还难以定论。结论通过上述的逻辑分析和推论,如果所采用的文献和数据是科学的,那么,地震将不再是奥秘。自然发生的地震、余震都是铀矿的含量到了一定程度,在含量高的铀矿中,锎及锎的同位素会发生衰变,射出中子而导致铀矿的裂变,释放能量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地震震动和无数次持续裂变而产生的余震,同时,根据盆地、冲击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及天然气与铀矿同存,这两篇文章,就可以发现以往很难发现的各种矿物质,同时,对地震的减消提供了合理的指导方向,为减免大地震的发生,为人类不再为地震所困找到了病因,这是造福人类,重新认识地球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突破。

引言 近几年来,华北地区中上地壳构造探测与研究取得了新的重要成果,对地震与地质构造的空间关系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对1966年邢台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1695年临汾和1303年洪洞地震等大震区的研究表明:a)深浅构造是不连接的形态、产状、力学性质不同的两套断裂系统;b)直接的发震构造是地壳深部的高倾角断层;c) 浅层的铲形正断层消失在10km以内的地壳上部。这些观测事实和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与浅层构造间的种种不协调现象都证明,不能简单地用地表断层代替地壳深处的发震构造。因此,研究地壳深断裂特征及其与浅层构造的对应关系是地震学的重要课题。然而现有多震层深断裂探测资料很少,短期内不可能编制出区域性深断裂展布图件,更难了解其活动性。目前最现实的思路是,采用以地震活动图象和震源机制为主要资料的构造分析方法,研究现代活动的震源断层。 1989年和1991年大同—阳高两次地震发生在山西剪切拉张带北部的晋北拉张区内,是本世纪在山西断陷构造带内发生的最大地震,这两次地震的发生提供了深入研究在张性断陷构造条件下地震成因机制的良好机会。本文以地震地质思想为指导,采用地震活动图象�平面和剖面 和震源机制资料构造分析为主的方法,结合宏观烈度分布和地质构造资料,研究大同—阳高两次地震震源断层的三维特征,讨论震源断层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 地震活动图象分析 傅承义院士(1963)在记述地震预报的地震地质方法时指出,用高灵敏度的高频地震仪可以划分出地下微弱震动的震中汇集带,这可能就是地下深处地震成因断裂在地面的痕迹,可以补地质方法之不足,对了解地震的地质条件大有帮助。本节以震中平面带状分布图象显示大同—阳高两次地震震源断层在地面的投影图象,即震源断层的平面特征;以震源分布图象显示震源断层的剖面特征。大同—阳高地震序列位于大同遥测台网的最佳控制范围,台网记录了整个地震序列,并且有较高的震源定位精度,为分析地震活动图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使用山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序列目录分阶段进行地震活动图象分析。 a)第一阶段:1989年10月18日22时59分(7级地震)—10月19日00时52分(8级地震前)。这个阶段主要是7级地震及其余震活动,震中分布如图1a所示。图中显示出NE25°和NW80°地震活动带的交叉图象。7级地震和10月18日23时15分1级、23时41分0级地震发生在NE25°带内。 b)第二阶段:10月19日01时01分(M8地震)至10月19日12时30分。这个阶段是8级主震和10月19日02时20分6级地震及其余震活动。震中分布如图1b所示。图中显示出NE20°和NW60°地震活动带的交叉图象,若与图1a比较,NE20°地震活动带明显向SW方向延伸,8级和10月19日01时26分7级、10月19日05时02分8级地震发生在这个带内。6级地震发生在NW60°带内。图1a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序列第1阶段地震震中分布图 图1b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序列第2阶段地震震中分布图图1c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序列第3阶段地震震中分布图 图1d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序列第4阶段地震震中分布图图1e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序列地震震中分布图 c)第三阶段:10月19日18时29分(2级地震)至10月21日23时39分。本阶段表现为2级地震及其余震活动。图1c是震中分布图,图中显示出十分清楚的NE25°地震活动带。2级地震和10月19日20时32分4级、21时59分2级、10月20日01时56分3级、19时41分2级地震都位于NE25°地震活动带内。 d)第四阶段:10月23日21时19分(3级地震)至10月29日09时34分。本阶段表现为3级地震及其余震活动,震中分布如图1d所示,由图可以看出,NE25°地震活动带仍有清楚的显示,10月24日01时07分2级、10月24日23时36分0级地震发生在这个带内。在该带东侧形成一条NW70°的分支地震活动带,3级地震位于这个带内。 与上个阶段相隔近17个月发生的8级地震子序列。由图1e震中分布图象可以看出,8级地震发生在NE25°地震活动带内。该带东侧出现一条NW45°地震活动带。此外,还在该带的ES方向上形成了另一条NE25°的地震活动带,两条NNE向带呈明显的斜列图象。 在图1a~图1e中,由震中密集程度勾划出来的地震活动带是十分明显的,若统计图中带外离散地震与地震总数比值,各阶段均小于2,说明这样的划分是可取的。 以地震活动条带表示震源断层,图1a~图1e所示的大同—阳高地震序列震源断层分布平面图象的特征是:1)全序列各阶段都是由NNE和NW—NWW向的共轭震源断层组合;2)全序列各阶段出现的NNE向震源断层是一条主干断层,长约20km,它自始至终贯穿于全序列的破裂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鲜明的稳定性。两次地震的主震都发生在这条断层上,成为主震震源断层。此外7级、2级地震和10次0级~8级地震也发生在这个断层面上;3)NNE向主干震源断层由两条断层斜列组成,以北面的一条为主,南面的一条是在序列破裂发展的最后阶段形成的。 为求得NNE向主震震源断层垂向剖面特征,作出了该断层的纵向和横向剖面图�由于1991年的震源定位精度不高,故未采用 ,由图2可以看出,两次地震的主震震源分布在10km和12km深度上。主震震源断层是近似垂直的高倾角断层,断层面埋深5km~17km,断面宽度为12km。图2a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震源断层横剖面图 图2b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震源断层纵剖面图 通过以上地震活动图象(平面与剖面)分析,我们得到了一条走向NNE向,长20多千米,埋深5km~17km,断面宽12km的高角度震源断层。 2 震源机制资料的构造分析 以上通过地震活动图象分析得到了大同—阳高地震两个主震震源断层的静态特征。为进一步研究主震震源断层的力学性质和受力状况,使用在NNE向地震活动带内发生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构造分析。 1 0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 以概率振幅模型利用初动符号计算得到NNE向地震活动带内发生的9个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列于第18页表1。按照地震活动图象分析得到的地震活动带(见图1),取与震中所在震源断层一致的节面为断层面,将9个位于NNE向地震活动带内的地震断层标在图3上。由表1和图2a可以看出,在NE25°地震活动带上,各地震断层走向与带走向基本一致,两次地震震源断层走向分别为25°和31°,与地震活动带一致或十分接近。大多数震源断层的倾角在60°以上,两个主震震源断层倾角为86°和85°,这与地震活动带横剖面所表示的接近直立的断层一致。各地震断层的滑动矢量与走向的夹角均小于15°,均为右旋以走滑为主的错动性质。再从P,T轴各参数来看,P轴仰角多数小于20°,平均值为9°;T轴仰角多数小于20°,平均值为6°。P,T轴的优势方位分别为NEE—SWW和NNW—SSE向,P轴平均方位为NE7°,T轴平均方位为NW3°。图3 NNE向活动带上0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反映的破裂图象 2 小地震综合断层面解 小地震综合断层面解是一种汇集小地震震源信息的方法,常用来研究震源区应力场。李钦祖等最早提出利用单台小地震资料确定台站所在地区的地壳应力场。许忠淮等利用北京周围地区地震台站的地震P波初动资料,分区研究了综合断层面解得到区应力场方向。经验表明,一个地区小地震综合断层面解反映的应力状态信息的可靠性可与一次强震相当。本文试图使用这个方法汇集由小地震带来的震源破裂信息,进一步论证由地震活动图象和单个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得到的大同—阳高地震NE25°地震活动带上的多个小震P波初动资料,求得小地震综合断层面解,这个结果可以抑制震源断层破裂过程的局部复杂因素,取得由小地震反映的主震震源断层的主体特征。 使用均匀分布于NNE向地震活动带内的多个小地震的879个初动符号,得到综合断层面解,使矛盾符号比为15%,将这个结果也列于表1中。它汇集了由主震断层面上发生的众多小地震带来的震源破裂总体信息。取节面Ⅱ为断层面,走向NE29°,倾角89°,滑动矢量与走向的夹角9°,为右旋走滑断层,P和T轴仰角小于10°,方位分别为NE74°和NW16°。序号 时间年-月-日T时:分 震级Ms 震源深度h/km 震中位置 节面1 节面2 P轴 T轴 N轴 资料 φN(°)(′) λE(°)(′) 走向(°) 倾向 倾角(°) 滑动角(°) 走向(°) 倾向 倾角(°) 滑动角(°) (°) (°) (°) (°) (°) (°) 矛盾符号比 1 1989-10-18T22:57 7 10 39°9′ 113°0′ 7 NW 7 2 9 NE 6 4 4 9 3 2 4 6 30/120 25 2 1989-10-19T01:01 8 10 39°6′ 113°8′ 3 NE 9 7 9 NW 3 9 3 4 9 6 0 1 31/102 30 3 1989-10-19T01:26 7 11 39°9′ 113°8′ 5 NW 6 0 0 NE 5 6 2 4 4 7 6 3 8/37 22 4 1989-10-19T05:02 8 14 39°0′ 113°0′ 7 NW 8 -8 6 SW 8 -2 2 9 1 6 9 8 8/48 17 5 1989-10-19T13:29 2 10 39°3′ 113°3′ 3 SW 7 3 6 SE 8 6 7 1 2 7 4 3 24/90 27 6 1989-10-19T20:32 4 15 39°5′ 113°5′ 2 NW 1 -8 7 SW 0 -9 5 0 4 4 4 6 10/34 29 7 1989-10-19T21:59 2 13 39°1′ 113°1′ 3 NW 2 -4 0 SW 5 -8 4 3 9 5 2 2 6/33 18 8 1989-10-20T01:56 3 13 39°2′ 113°2′ 6 SE 6 -1 4 NE 2 -5 7 2 3 5 8 5 10/46 22 9 1991-03-26T02:02 8 12 39°6′ 113°6′ 0 SW 0 1 0 NW 0 9 0 0 0 0 0 0 10 综合断层面解 9 0 4 0 4 0 6 8 3 8 0 0 132/879 15 由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众多小地震和9个0级以上较大地震的断层面解得到的震源破裂信息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是小地震综合断层面解与两次地震主震断层面解十分接(见图4、图5),并且与地震活动图象(平面和剖面)反映的震源断层特征也十分一致,它们共同揭示出大同-阳高主震震源破裂面是在近水平的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一条NNE向高倾角右旋走滑断层。图4a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震源断层综合断层面解图4b 1991年大同—阳高地震震源断层综合断层面解图4c 两次大同—阳高地震震源断层综合断层面解图5 震源断层上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与综合断层面解的比较 3 震源断层与地壳分层结构及等震线的相互验证 80年代以来对大陆地壳内的地震研究发现,大多数地震发生在一个多震层层位内。大陆地壳热力学剖面研究指明,陆壳中、上部存在一个温压适中的介质高强度带;陆壳岩石学剖面表明多震层的岩石结构易于表现弹性行为;地壳地球物理环境的研究发现,多震层之下存在着低速层与高导层,这可以作为促使其上部岩石层易于断错的底部边界条件。于利民[4]等利用深源体波记录反演得到的大同一带的低速层深度为14km~19km,两次主震发生在12km和10km处,恰在地壳低速层之上,多震层位之中。 虽然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极震区等震线不甚规则,但长轴方向仍然显示出NNE向的优势方向,1991年8级地震的极震区等震线非常清楚地显示出与震源断层的走向[5]、长度等大体相当[6]。 以上所述表明我们得到的震源断层结果有着构造发生学的基础和地表破裂的解释,因此是可靠的。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述地震活动与震源机制解分析,我们认为1989年与1991年大同—阳高地震发生在同一条地震断层上。1991年地震破裂面略向南有所扩展,但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地震活动图象是震源断层在平面上的投影。平面上震源断层分布显示出为走向NE25°,长20多千米,剖面上为一陡立的断层,埋深在5km~17km范围内,宽度12km左右。由地震带上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和两次地震主震及单个4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它们得到的断层面解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一条NNE向右旋走滑的高角度断层。此震源断层与地壳分层结构及等震线等资料一致。 从区域地壳浅层地质构造环境看,大同—阳高地震序列发生在山西剪切拉张带北部的拉张区内。震区的主体构造是NEE向的大同断陷盆地,长130km的六棱山北麓断裂是控制大同盆地东南边界的主控性构造,该断裂晚更新世—全新世强烈活动,表现为张性倾滑活动。然而大同—阳高地震序列震源断层与浅层主体构造有明显差异,以右旋走滑为主的NNE向震源断层在地下深处斜穿大同断陷盆地及六棱山北麓正断裂(见图6),表现出深浅断裂的不协调现象。图6 大同—阳高地震构造简图 苏宗正和程新原[7]根据野外调查、物探及钻探资料,发现斜切大同盆地的两条断裂,一条走向NE40°左右、长48km,称为大王村断裂,该断裂至少在晚更新世末有明显活动;另一条走向NW40°左右,长为47km,称为团堡断裂。大王村断裂与大同—阳高地震序列的震源断层大体吻合,是地壳浅层与地壳深部相对应的发震构造。参考文献:[1]王椿镛,王贵美,林中洋,等用深地震反射方法研究邢台地震区的地壳细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93,36(4);410-[2]张家茹,邵学钟,殷秀华,等深部构造背景和强震的深部孕震环境[A],高学闻、马瑾首都圈地震地质环境与地震灾害[C]北京:地震出版社,58-[3]刘国栋山西临汾地区的地壳上地幔构造裂谷模型和大地震震源结构[A],辽宁省地震局。发展中的地震科学研究——纪念海城地震成功预报2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地震出版社,180-[4]于利民,刁桂苓,李钦祖,等由深源远震体波记录反演华北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J]。华北地震科学,1995(3):11-[5]阎海歌,安卫平,王国强,等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震害和灾害评估[J]山西地震,1992(1):48-[6]王国强,安卫平,兰龙青,等1991年大同—阳高8级地震宏观烈度与地震构造[J]山西地震,1992(1):41-[7]苏宗正,程新原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地质环境与地震构造[J]山西地震,1992(1):19-

  • 索引序列
  • 关于地震的参考文献英文
  • 关于地震的参考文献英语
  • 关于地震的参考文献
  • 关于地震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 与地震有关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