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

发布时间: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

江苏省教育报刊社 电话: 02715-83371168371025675-875716 016825-83725-8160280167016767 地址: 南京市鼓楼区石头城9号 社长、总编室 83706870 83716637 83701523 83700823 83715617 副总编辑 83700950 调研员 83708041 83700953 83716511 办公室 83716775 总编室 83701062 江苏教育编辑部 83714155 江苏高教编辑部 83718422 成才导报编辑部 83715847 师范教育编辑部 83716270 初中生世界编辑部 83714107 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 83716632 早期教育编辑部 83714207 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 83701065 广告部 83702070 图书编辑部 83731859 记者部 83701063 财务部 83702656 通联发行部 83740031 早期教育、阅读发行专线 83700923 小学生数学季发行专线 83709549 初中生世界发行专线 83700924 成才导报、江苏教育发行专线 83706022 江苏教育报刊实业公司 52721557 江苏金大陆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83701070 江苏现代教育培训中心 83733947

那不是真的,千万不要去相信,因为2022年的单招取消,这种方式完全是不允许的

不是真的,目前尚未发布2022年的单招信息,一般情况下单招不会取消。

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桑新民(南京大学) 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2003 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丁 新(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多次参与教育部有关远程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 远程教育徐福荫 (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学科教育电视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持和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课题《 香港教育电视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研究》 等多项课程。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高福文(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长期从事远程教育及远程图象监控方面的研究。他当前的课题有" 中英合作远距离环境教育" (英国文化委员会、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项目)," 信息高速公路与教育发展" (九五教育科研重点项目)," 中油塔立木输油气总公司视频会议与远程图象监控系统" 。主要研究方向: 图像通讯、远距离教育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网络教育、协作学习、保密通信。张际平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博导。长期以来,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育应用、网络远程教育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 多媒体教学系统、 计算机接口技术等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和关注。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 远程教育、 学习支持系统(SPSS )、课件开发技术、 虚拟现实(虚拟学习环境)。李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江苏省教育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主任1996 年 4 月,注意力转移到教育技术学领域。在此以后的工作主要以教育技术为主干,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校园,虚拟实验室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评等等。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应用杨改学(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院长、 国家级期刊、SSCI 检索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 杂志社社长。近20 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远程教育。黎加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Inter未来教育傅德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多媒体与网络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信息处理冯秀琪教授(河北大学)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尤其关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论及多媒体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研究。乌美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开发、评价与管理,远程教育及教育电视。李龙教授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标准、学科专业建设。高利明教授(北京大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远程教育。吴庚生教授(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主任,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硕士站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卫星技术汪 琼教授(北京大学 )当前主要研究意向:网上教学、平台和工具,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交互与教学设计。盛群力教授(浙江大学)主要研究旨趣与专长:教学设计、教学理论、教学实验。谢百治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研究方向:医学电视教材系列化研究及多媒体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教学设计实践,计算机辅助教学。熊澄宇(清华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王学优 (清华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学科专业建设、教师培训万明高 (北京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理论、教育媒体设计游泽清(天津师范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邓祖道(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教授研究方向:多媒体网络教学张祖忻(上海外国语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企业绩效技术、教学媒体与讯息设计刘美凤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学科教学设计、比较教育技术(学)研究、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研究、绩效技术、中小学和高校教师培训王以宁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尹俊华教授主要著作:《中国教育大辞典》第七分册(教育技术学分册);《中国教育技术大系》教育技术学部分;《教育技术学导论》等。研究成果:发表有关课程开发理论和教育技术定义论等论文10余篇。其中“课程开发理论和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模型研究”获93年北京市普通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1983年6月教学部批准华南师大创办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学校成立了电化教育系,担任系主任(至1996年退休)。焦建利教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主要研究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等问题。曾担任中国——欧盟EU-CHINA GBEP项目咨询专家、中英ETIP项目咨询专家、参加中、加、美英语CCUEI项目。著有《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在专业刊物发表《教育技术学元研究论纲》等文章。庄秀丽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研究方向 :网络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管理、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钟志贤(江西师范大学)理学博士,1995年破格晋升正教授。现为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和成功学等领域的研究。余胜泉男,1973年8月29日生于江西波阳,199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9月至1997年7月于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攻读计算机教育应用硕士学位,97年转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7月取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杨开城副教授男,祖籍辽宁海城,198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于原电子学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1993年保送攻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师从于何克抗教授。1995年留校工作并继续师从于何克抗教授攻读教育技术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应用, 1999年获博士学位。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章伟民副教授(没查到)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教育技术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王敏娟(没查到)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美国国家外语教学资源中心网路项目负责人。美国核心杂志<<教育技术研究和发展>>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编委; 第九和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97 年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硕士,2001年获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教育技术博士, 并连续四年获得爱尔维丝--霍金思杰出博士生奖。曾为密苏里大学教育技术革新中心研究主管,密苏里当地电视台实习网路记者, 摩托罗拉大学和全球最大审计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P 网路培训顾问。至今已在各类海外杂志,书籍,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将近三十篇,其中关于网路交流性别差异的一篇获2002年全球国际数字化学习会议突出论文奖。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是谁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94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2月16日 职业: 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叶圣陶的作品文学作品 ▪ 隔膜 ▪ 稻草人 ▪ 雪朝 ▪ 火灾 ▪ 线下 ▪ 倪焕之 ▪ 古代英雄的石像 ▪ 文心 ▪ 未厌居习作 ▪ 圣陶短篇小说集 ▪ 叶绍钧选集 ▪ 略读指导举隅 ▪ 儿童文学研究 ▪ 精读指导举隅 ▪ 写作杂谈 ▪ 叶圣陶童话选 ▪ 叶圣陶出版文集 ▪ 抗争 ▪ 夜 ▪ 平常的故事 ▪ 微波 ▪ 箧存集 ▪ 潘先生在难中 ▪ 叶圣陶散文 ▪ 我与四川 ▪ 文章讲话 ▪ 文话七十二讲 杂志作品 ▪ 礼拜六 ▪ 上海时事新报 ▪ 上海民国日报 ▪ 文学周报 ▪ 公理日报 ▪ 国文月刊 ▪ 苏州评论 ▪ 妇女杂志 ▪ 开明少年国语读本 ▪ 中国作家 ▪ 人民教育 ▪ 中国语文 ▪ 诗 ▪ 光明 ▪ 国文杂志 ▪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 小说月报 ▪ 中学生 目录个人介绍人物概述经历生平早年生活文学推广运动记者生涯政治生涯逝世家庭成员名人趣事文教理念文学贡献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公文写作语言与修辞外语元素文学作品任职报纸、杂志创作特点纪念圣陶叶圣陶纪念馆苏州园林叶圣陶研讨会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作品鉴赏《稻草人》《瀑布》《重到甪直》《倪焕之》个人介绍人物概述经历生平 早年生活 文学推广运动 记者生涯 政治生涯 逝世家庭成员名人趣事文教理念文学贡献 现实主义 儿童文学 公文写作 语言与修辞 外语元素文学作品任职报纸、杂志创作特点纪念圣陶 叶圣陶纪念馆 苏州园林 叶圣陶研讨会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作品鉴赏 《稻草人》 《瀑布》 《重到甪直》 《倪焕之》展开编辑本段个人介绍 叶圣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民族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叶圣陶(左)与朱自清  叶圣陶,1894年生,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1911年11月,改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当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二、三届理事、顾问,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921年冬,叶圣陶开始尝试童话创作。《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从1921年冬至1922年夏,他一共写了23篇童话,于1923年结集出版,书名便是其中一篇童话的篇名《稻草人》。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来源:新华网)编辑本段经历生平早年生活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1899年)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里,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在此期间,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 不知疲倦的叶圣陶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文学推广运动  受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他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华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主要作品有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记者生涯  “我的第一职业,我会说,是个编辑。”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叶圣陶作品(8张)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叶圣陶说。 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他于1923年成为该馆的编辑。   在1930年底,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成为开明书店的编辑。他开始编辑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对叶圣陶来说,做一个编辑不再简单的是一份工作,而成为了一项职业。“在编辑当中粗心是不允许的,你必须自己检查所有的文字。编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 编辑在检查最终成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叶圣陶认为 “认真” 是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 他在工作中一再重申这一观点。   叶圣陶的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 他从未停止过于自己“最初和最终”的职业的热爱。 在抗日战争中,叶圣陶与他的家庭一并移居到乐山,并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他回到上海,在开明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   叶圣陶的出版物   《叶圣陶文集》(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10月版。   现代出版业的新纪元   叶圣陶对现代汉语的视角促进了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发展。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帮助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加快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编辑如巴金(1904年-2005年)、丁玲(1904年-1986年)、戴望舒(1905年-1950年)。   创办《公理日报》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一起血腥惨案,被称为五卅惨案。大约2000名上海工人和学生加入了一场充满激情的反帝国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压迫并要求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公理日报示威者怒吼道“打倒帝国主义!”。遍及全中国的工人以全体罢工和集体示威游行的方式策应着这次活动。而后英国警察以暴力镇压示威者,造起这事件中造成13名中国人死亡。到6月1日有超过20名中国人被杀害。   “谁来讲述真相?”   没有一家上海报纸报道这起惨案。首页新闻大多是中国京剧演员的闲谈。上海报纸因为当局施压拒绝提及这起事件。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当众指责道“为什么新闻记者们如此无情地对这起骇人的血案熟视无睹?为什么他们这么害怕真相?可笑的是没有人敢说出真相。” 叶圣陶因此与郑振铎和胡愈之(1896年-1986年)一同创办了《公理日报》 他们不顾帝国主义强力压迫,全景展示这起惨案,是为了唤醒有良知和爱国心的普通大众。同时也为了推动“五卅精神”在中国的传播。   新闻报道新方式   为了更多的报道真相,《公理日报》提供了大众的讨论场所,名叫“社会裁判所” ,以鼓励读者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观点看法。叶圣陶和其他《公理日报》的编辑们激烈的批评社会的不公。这份报纸起到了对专制政权的监督者作用,同时在早期中国现代社会中启蒙了“新闻自由”的观念。   由于财政困难和编辑们的意见不一,《公理日报》最终在创立22天后停刊。叶圣陶从没有停止追踪真相。在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他参与到反抗国民政府的斗争中,为民主国家的新闻自由而奋斗。政治生涯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逝世  叶圣陶,1894年生。原名叶绍钧,曾用名叶秉臣。1911年11月改现名。江苏苏州人。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编辑本段家庭成员  妻子:胡墨林。儿子:叶至诚(原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叶至善(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叶圣陶和他的家人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女儿:叶至美。孙子:叶兆言(叶至诚之子、当代著名作家)、叶永和(叶至善之子)。孙女:叶小沫(叶至善之女,资深编辑)。曾孙女:叶子(叶兆言之女)。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培养年轻的心灵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曾经称赞他的童话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叶圣陶的童话是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相信儿童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通过叶圣陶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公文写作  1983年6月20日叶老专门写过一篇《大家都来重视提高公文质量》,文中提出了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质量问题。叶老要求大家牢记一句话:“人家了解你的方针政策、具体办法之类全凭你写在公文上的书面语言,所以书面语言马虎不得”。叶老十分强调:写作必须做到“明确通顺”,即“必须把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没想清楚,即使是文章大家也做不到明确通顺。想清楚了,公文的组织结构自然是意思本身的组织结构,照样写下来,才能做到有条有理。这样的公文才能够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其次,叶老认为,还要在语法修辞逻辑各方面用点儿劲。“不光是读些书本,尤其要在实践中随时留意。”叶老所指的意思,即要我们善于把书本上所讲的这些知识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够熟练地运用于说话、写文章。   除此以外,叶老认为提高写作质量,“必得把文字琢磨得停停当当,端端正正,拿出去才能算是表达了我的意见。”因此,我们在写作中“都应当斟酌尽善,做到再不能更动一个字,决不能出门不认货。”   写作中关于文风问题,叶老曾多次反复论述。如1956年写的《反对新八股,形成新文风》;1958年的《文风问题在哪儿》、《怎样改进文风》;1959年的《要写得便于听》;1961年《改善字风》;1979年的《端正文风》等。叶老认为:“文风是作风,也是思想风”,“端正文风是大家的事”,“我说的大家,不限于记者、作家,凡是写点书稿,写点文稿的人,乃至写一封信,写张字条的人,都包括在内。文风是风,风是刮来刮去的,彼此影响的,所以惟有大家来吹一种端端正正的好风,才能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如何改进文风呢?首先叶老反对说假话,说空话,包括现在还有影响的党八股、洋八股。“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而且“在说假话和说空话这两点上,‘党八股、洋八股’的精神是相通的”。其次,叶老还强调字风。因为写作,尤其是应用文写作,必须特别注意“存心给公众看”。叶老大力呼吁“写信要为收信人着想,起什么稿子要为商量这份稿子的人着想;写的稿子准备付印付排的要为打字员排字工人着想”。再次,叶老反复强调文风改进,应努力充实自己,包括思想认识和表达技巧方面,并且要努力使文章具有正确性、鲜明性、生动性。[2]语言与修辞  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叶圣陶在他的报道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在叶圣陶的笔下鲜明活泼,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知名作家赵景深盛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拥有着杰出且惊人的才能。他的优美文章持久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的力量。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人注目,” 叶圣陶说。这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外语元素  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形式成为许多作家效仿的对象。他承认阅读一些西方小说家的作品,对他的写作助益良多,“如果我没有阅读英文,如果我没有接触英文读物,我就不会写作小说 ” 他的作品是反思与思辨的。这些不知依靠感知,而且依靠切实而客观的观察。叶圣陶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名新闻记者。对现实的观察成为了他写作的源泉,他它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编辑本段文学作品  作品列表《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叶圣陶童话选  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编辑本段任职报纸、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编辑本段创作特点  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 “教育小说”的基调。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贫穷悲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的谛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里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的把笔锋穿过这些人而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绍钧小说中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卑琐和庸俗型。其代表是《饭》中的吴先生和《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   二是正直和理想型。其代表是《城中》的丁雨生、《抗争》中的郭先生,最典型的是《倪焕之》中的倪焕之。其中《倪焕之》被矛盾称为“扛鼎”之作。   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的又一方面。   叶绍钧对外国小说的借鉴了无痕迹,他的小说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既无欧化的成分,又没有半文半白的现象,十分讲究规范化。叶绍钧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息,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严肃踏实的写作态度,使叶绍钧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纯洁、健康作出了贡献。

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94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2月16日 职业: 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叶圣陶的作品文学作品 ▪ 隔膜 ▪ 稻草人 ▪ 雪朝 ▪ 火灾 ▪ 线下 ▪ 倪焕之 ▪ 古代英雄的石像 ▪ 文心 ▪ 未厌居习作 ▪ 圣陶短篇小说集 ▪ 叶绍钧选集 ▪ 略读指导举隅 ▪ 儿童文学研究 ▪ 精读指导举隅 ▪ 写作杂谈 ▪ 叶圣陶童话选 ▪ 叶圣陶出版文集 ▪ 抗争 ▪ 夜 ▪ 平常的故事 ▪ 微波 ▪ 箧存集 ▪ 潘先生在难中 ▪ 叶圣陶散文 ▪ 我与四川 ▪ 文章讲话 ▪ 文话七十二讲 杂志作品 ▪ 礼拜六 ▪ 上海时事新报 ▪ 上海民国日报 ▪ 文学周报 ▪ 公理日报 ▪ 国文月刊 ▪ 苏州评论 ▪ 妇女杂志 ▪ 开明少年国语读本 ▪ 中国作家 ▪ 人民教育 ▪ 中国语文 ▪ 诗 ▪ 光明 ▪ 国文杂志 ▪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 小说月报 ▪ 中学生 目录个人介绍人物概述经历生平早年生活文学推广运动记者生涯政治生涯逝世家庭成员名人趣事文教理念文学贡献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公文写作语言与修辞外语元素文学作品任职报纸、杂志创作特点纪念圣陶叶圣陶纪念馆苏州园林叶圣陶研讨会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作品鉴赏《稻草人》《瀑布》《重到甪直》《倪焕之》个人介绍人物概述经历生平 早年生活 文学推广运动 记者生涯 政治生涯 逝世家庭成员名人趣事文教理念文学贡献 现实主义 儿童文学 公文写作 语言与修辞 外语元素文学作品任职报纸、杂志创作特点纪念圣陶 叶圣陶纪念馆 苏州园林 叶圣陶研讨会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作品鉴赏 《稻草人》 《瀑布》 《重到甪直》 《倪焕之》展开编辑本段个人介绍 叶圣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民族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叶圣陶(左)与朱自清  叶圣陶,1894年生,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1911年11月,改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当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二、三届理事、顾问,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921年冬,叶圣陶开始尝试童话创作。《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从1921年冬至1922年夏,他一共写了23篇童话,于1923年结集出版,书名便是其中一篇童话的篇名《稻草人》。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来源:新华网)编辑本段经历生平早年生活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1899年)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里,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在此期间,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 不知疲倦的叶圣陶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文学推广运动  受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他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华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主要作品有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记者生涯  “我的第一职业,我会说,是个编辑。”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叶圣陶作品(8张)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叶圣陶说。 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他于1923年成为该馆的编辑。   在1930年底,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成为开明书店的编辑。他开始编辑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对叶圣陶来说,做一个编辑不再简单的是一份工作,而成为了一项职业。“在编辑当中粗心是不允许的,你必须自己检查所有的文字。编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 编辑在检查最终成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叶圣陶认为 “认真” 是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 他在工作中一再重申这一观点。   叶圣陶的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 他从未停止过于自己“最初和最终”的职业的热爱。 在抗日战争中,叶圣陶与他的家庭一并移居到乐山,并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他回到上海,在开明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   叶圣陶的出版物   《叶圣陶文集》(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10月版。   现代出版业的新纪元   叶圣陶对现代汉语的视角促进了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发展。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帮助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加快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编辑如巴金(1904年-2005年)、丁玲(1904年-1986年)、戴望舒(1905年-1950年)。   创办《公理日报》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一起血腥惨案,被称为五卅惨案。大约2000名上海工人和学生加入了一场充满激情的反帝国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压迫并要求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公理日报示威者怒吼道“打倒帝国主义!”。遍及全中国的工人以全体罢工和集体示威游行的方式策应着这次活动。而后英国警察以暴力镇压示威者,造起这事件中造成13名中国人死亡。到6月1日有超过20名中国人被杀害。   “谁来讲述真相?”   没有一家上海报纸报道这起惨案。首页新闻大多是中国京剧演员的闲谈。上海报纸因为当局施压拒绝提及这起事件。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当众指责道“为什么新闻记者们如此无情地对这起骇人的血案熟视无睹?为什么他们这么害怕真相?可笑的是没有人敢说出真相。” 叶圣陶因此与郑振铎和胡愈之(1896年-1986年)一同创办了《公理日报》 他们不顾帝国主义强力压迫,全景展示这起惨案,是为了唤醒有良知和爱国心的普通大众。同时也为了推动“五卅精神”在中国的传播。   新闻报道新方式   为了更多的报道真相,《公理日报》提供了大众的讨论场所,名叫“社会裁判所” ,以鼓励读者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观点看法。叶圣陶和其他《公理日报》的编辑们激烈的批评社会的不公。这份报纸起到了对专制政权的监督者作用,同时在早期中国现代社会中启蒙了“新闻自由”的观念。   由于财政困难和编辑们的意见不一,《公理日报》最终在创立22天后停刊。叶圣陶从没有停止追踪真相。在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他参与到反抗国民政府的斗争中,为民主国家的新闻自由而奋斗。政治生涯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逝世  叶圣陶,1894年生。原名叶绍钧,曾用名叶秉臣。1911年11月改现名。江苏苏州人。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编辑本段家庭成员  妻子:胡墨林。儿子:叶至诚(原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叶至善(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叶圣陶和他的家人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女儿:叶至美。孙子:叶兆言(叶至诚之子、当代著名作家)、叶永和(叶至善之子)。孙女:叶小沫(叶至善之女,资深编辑)。曾孙女:叶子(叶兆言之女)。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培养年轻的心灵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曾经称赞他的童话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叶圣陶的童话是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相信儿童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通过叶圣陶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公文写作  1983年6月20日叶老专门写过一篇《大家都来重视提高公文质量》,文中提出了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质量问题。叶老要求大家牢记一句话:“人家了解你的方针政策、具体办法之类全凭你写在公文上的书面语言,所以书面语言马虎不得”。叶老十分强调:写作必须做到“明确通顺”,即“必须把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没想清楚,即使是文章大家也做不到明确通顺。想清楚了,公文的组织结构自然是意思本身的组织结构,照样写下来,才能做到有条有理。这样的公文才能够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其次,叶老认为,还要在语法修辞逻辑各方面用点儿劲。“不光是读些书本,尤其要在实践中随时留意。”叶老所指的意思,即要我们善于把书本上所讲的这些知识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够熟练地运用于说话、写文章。   除此以外,叶老认为提高写作质量,“必得把文字琢磨得停停当当,端端正正,拿出去才能算是表达了我的意见。”因此,我们在写作中“都应当斟酌尽善,做到再不能更动一个字,决不能出门不认货。”   写作中关于文风问题,叶老曾多次反复论述。如1956年写的《反对新八股,形成新文风》;1958年的《文风问题在哪儿》、《怎样改进文风》;1959年的《要写得便于听》;1961年《改善字风》;1979年的《端正文风》等。叶老认为:“文风是作风,也是思想风”,“端正文风是大家的事”,“我说的大家,不限于记者、作家,凡是写点书稿,写点文稿的人,乃至写一封信,写张字条的人,都包括在内。文风是风,风是刮来刮去的,彼此影响的,所以惟有大家来吹一种端端正正的好风,才能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如何改进文风呢?首先叶老反对说假话,说空话,包括现在还有影响的党八股、洋八股。“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而且“在说假话和说空话这两点上,‘党八股、洋八股’的精神是相通的”。其次,叶老还强调字风。因为写作,尤其是应用文写作,必须特别注意“存心给公众看”。叶老大力呼吁“写信要为收信人着想,起什么稿子要为商量这份稿子的人着想;写的稿子准备付印付排的要为打字员排字工人着想”。再次,叶老反复强调文风改进,应努力充实自己,包括思想认识和表达技巧方面,并且要努力使文章具有正确性、鲜明性、生动性。[2]语言与修辞  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叶圣陶在他的报道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在叶圣陶的笔下鲜明活泼,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知名作家赵景深盛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拥有着杰出且惊人的才能。他的优美文章持久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的力量。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人注目,” 叶圣陶说。这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外语元素  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形式成为许多作家效仿的对象。他承认阅读一些西方小说家的作品,对他的写作助益良多,“如果我没有阅读英文,如果我没有接触英文读物,我就不会写作小说 ” 他的作品是反思与思辨的。这些不知依靠感知,而且依靠切实而客观的观察。叶圣陶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名新闻记者。对现实的观察成为了他写作的源泉,他它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编辑本段文学作品  作品列表《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叶圣陶童话选  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编辑本段任职报纸、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编辑本段创作特点  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 “教育小说”的基调。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贫穷悲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的谛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里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的把笔锋穿过这些人而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绍钧小说中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卑琐和庸俗型。其代表是《饭》中的吴先生和《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   二是正直和理想型。其代表是《城中》的丁雨生、《抗争》中的郭先生,最典型的是《倪焕之》中的倪焕之。其中《倪焕之》被矛盾称为“扛鼎”之作。   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的又一方面。   叶绍钧对外国小说的借鉴了无痕迹,他的小说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既无欧化的成分,又没有半文半白的现象,十分讲究规范化。叶绍钧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息,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严肃踏实的写作态度,使叶绍钧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纯洁、健康作出了贡献。

叶圣陶(28—16),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年试验新式教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建国后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门领导。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宇慧) 生平: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叶圣陶主要作品集目录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是谁啊

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桑新民(南京大学) 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2003 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丁 新(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多次参与教育部有关远程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 远程教育徐福荫 (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学科教育电视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持和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课题《 香港教育电视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研究》 等多项课程。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高福文(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长期从事远程教育及远程图象监控方面的研究。他当前的课题有" 中英合作远距离环境教育" (英国文化委员会、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项目)," 信息高速公路与教育发展" (九五教育科研重点项目)," 中油塔立木输油气总公司视频会议与远程图象监控系统" 。主要研究方向: 图像通讯、远距离教育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网络教育、协作学习、保密通信。张际平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博导。长期以来,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育应用、网络远程教育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 多媒体教学系统、 计算机接口技术等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和关注。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 远程教育、 学习支持系统(SPSS )、课件开发技术、 虚拟现实(虚拟学习环境)。李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江苏省教育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主任1996 年 4 月,注意力转移到教育技术学领域。在此以后的工作主要以教育技术为主干,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校园,虚拟实验室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评等等。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应用杨改学(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院长、 国家级期刊、SSCI 检索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 杂志社社长。近20 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远程教育。黎加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Inter未来教育傅德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多媒体与网络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信息处理冯秀琪教授(河北大学)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尤其关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论及多媒体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研究。乌美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开发、评价与管理,远程教育及教育电视。李龙教授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标准、学科专业建设。高利明教授(北京大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远程教育。吴庚生教授(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主任,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硕士站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卫星技术汪 琼教授(北京大学 )当前主要研究意向:网上教学、平台和工具,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交互与教学设计。盛群力教授(浙江大学)主要研究旨趣与专长:教学设计、教学理论、教学实验。谢百治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研究方向:医学电视教材系列化研究及多媒体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教学设计实践,计算机辅助教学。熊澄宇(清华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王学优 (清华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学科专业建设、教师培训万明高 (北京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理论、教育媒体设计游泽清(天津师范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邓祖道(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教授研究方向:多媒体网络教学张祖忻(上海外国语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企业绩效技术、教学媒体与讯息设计刘美凤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学科教学设计、比较教育技术(学)研究、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研究、绩效技术、中小学和高校教师培训王以宁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尹俊华教授主要著作:《中国教育大辞典》第七分册(教育技术学分册);《中国教育技术大系》教育技术学部分;《教育技术学导论》等。研究成果:发表有关课程开发理论和教育技术定义论等论文10余篇。其中“课程开发理论和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模型研究”获93年北京市普通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1983年6月教学部批准华南师大创办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学校成立了电化教育系,担任系主任(至1996年退休)。焦建利教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主要研究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等问题。曾担任中国——欧盟EU-CHINA GBEP项目咨询专家、中英ETIP项目咨询专家、参加中、加、美英语CCUEI项目。著有《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在专业刊物发表《教育技术学元研究论纲》等文章。庄秀丽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研究方向 :网络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管理、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钟志贤(江西师范大学)理学博士,1995年破格晋升正教授。现为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和成功学等领域的研究。余胜泉男,1973年8月29日生于江西波阳,199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9月至1997年7月于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攻读计算机教育应用硕士学位,97年转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7月取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杨开城副教授男,祖籍辽宁海城,198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于原电子学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1993年保送攻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师从于何克抗教授。1995年留校工作并继续师从于何克抗教授攻读教育技术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应用, 1999年获博士学位。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章伟民副教授(没查到)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教育技术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王敏娟(没查到)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美国国家外语教学资源中心网路项目负责人。美国核心杂志<<教育技术研究和发展>>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编委; 第九和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97 年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硕士,2001年获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教育技术博士, 并连续四年获得爱尔维丝--霍金思杰出博士生奖。曾为密苏里大学教育技术革新中心研究主管,密苏里当地电视台实习网路记者, 摩托罗拉大学和全球最大审计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P 网路培训顾问。至今已在各类海外杂志,书籍,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将近三十篇,其中关于网路交流性别差异的一篇获2002年全球国际数字化学习会议突出论文奖。

江苏省教育报刊社 电话: 02715-83371168371025675-875716 016825-83725-8160280167016767 地址: 南京市鼓楼区石头城9号 社长、总编室 83706870 83716637 83701523 83700823 83715617 副总编辑 83700950 调研员 83708041 83700953 83716511 办公室 83716775 总编室 83701062 江苏教育编辑部 83714155 江苏高教编辑部 83718422 成才导报编辑部 83715847 师范教育编辑部 83716270 初中生世界编辑部 83714107 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 83716632 早期教育编辑部 83714207 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 83701065 广告部 83702070 图书编辑部 83731859 记者部 83701063 财务部 83702656 通联发行部 83740031 早期教育、阅读发行专线 83700923 小学生数学季发行专线 83709549 初中生世界发行专线 83700924 成才导报、江苏教育发行专线 83706022 江苏教育报刊实业公司 52721557 江苏金大陆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83701070 江苏现代教育培训中心 83733947

是一位作家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学者)王 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江苏扬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柴纯青(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民办教育专家)黄胜利(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胡权(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罗惠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传播部主任)郭兆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项目部总监)刘文泽(21世纪教育研究院游学项目主管)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是谁呀

叶圣陶(1894.10.2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生平简介 叶圣陶(1894.10.2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国家一级出版社名单大学类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教育类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少儿类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社科类 安徽人民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上海人民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外文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科技类 电子工业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星球地图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类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黄山书社 岳麓书社 美术类 安徽美术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华书局 文艺类 长江文艺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学者)王 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江苏扬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柴纯青(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民办教育专家)黄胜利(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胡权(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罗惠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传播部主任)郭兆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项目部总监)刘文泽(21世纪教育研究院游学项目主管)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是谁分管

江苏省教育报刊社 电话: 02715-83371168371025675-875716 016825-83725-8160280167016767 地址: 南京市鼓楼区石头城9号 社长、总编室 83706870 83716637 83701523 83700823 83715617 副总编辑 83700950 调研员 83708041 83700953 83716511 办公室 83716775 总编室 83701062 江苏教育编辑部 83714155 江苏高教编辑部 83718422 成才导报编辑部 83715847 师范教育编辑部 83716270 初中生世界编辑部 83714107 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 83716632 早期教育编辑部 83714207 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 83701065 广告部 83702070 图书编辑部 83731859 记者部 83701063 财务部 83702656 通联发行部 83740031 早期教育、阅读发行专线 83700923 小学生数学季发行专线 83709549 初中生世界发行专线 83700924 成才导报、江苏教育发行专线 83706022 江苏教育报刊实业公司 52721557 江苏金大陆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83701070 江苏现代教育培训中心 83733947

陈小娅,女,汉族,1953年3月生,湖北沙市人,中共党员,1970年2月参加工作,华中工学院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 教育部总督学,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陈小娅: 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陈小娅,女,汉族,1953年3月生,湖北沙市人,1974年12月入党,1970年2月参加工作,华中工学院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教育部总督学。  1970-1972年 湖北省电信器材厂工人  1972-1975年 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无线电系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学习  1975-1986年 华中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师、党委办公室干部(其间:1980年至1981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进修)  1986-1993年 国家教委教师管理办公室职称处副处长,直属高校工作司师资处处长、综合改革处处长、司长助理(其间:1992年至1993年挂职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1993-1998年 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兼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  1998-2001年 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  2001-2003年 云南省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挂职)  2003-2004年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基础教育司司长  2004- 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其间:2005年任教育部总督学)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 索引序列
  •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
  •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是谁
  •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是谁啊
  •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是谁呀
  •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是谁分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