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版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版

发布时间: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版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可以帮你下载个。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学报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10年来,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根据2010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供的“中国知网”《江汉大学学报》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2009年社会科学版、人文科学版的机构用户总计分别为4015和2696个(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分别为3723和2411个,海外分别为292和285个),分布国家(地区)分别为19和21个;个人读者分布在22和21个国家(地区)。其高端用户中国内外知名大学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中央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及墨尔本大学等。随着学报传播范围的越来越广,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各级各类评刊活动中屡屡获奖(见表1)。表1 2002-2010年《江汉大学学报》所获奖项 时 间 获奖学报 奖 项 组织单位 2002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3年 人文科学版 优秀期刊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3年 自然科学版 先进集体 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2004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五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06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7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六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07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7年 自然科学版 第六届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期刊协会 2008年 人文科学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专家推荐期刊 中国社科院 2008年 自然科学版 先进集体 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2009年 自然科学版 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2010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10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10年 自然科学版 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江汉大学学报》围绕重点学科做文章,向重点课题倾斜,向基金项目倾斜,向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倾斜,向中青年学术骨干倾斜,突出了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增强了学报的学科前沿性和学术水平,也形成了本刊的学术特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历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统计中,《江汉大学学报》一直保持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序的中上游水平(见表2),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也逐年提高(见表3)。表2 历年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江汉大学学报 43 43 34 30 41 35 数据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检索报告》(2004-2009)表3 《江汉大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情况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人文科学版 102 115 209 787 097 098 195 327 社会科学版 42 39 198 596 050 089 467 470 自然科学版 61 116 205 408 097 142 233 333 数据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 近10年来,先后开设了6个特色栏目,搭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高品质成果展示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碰撞和互动,进而也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力(见表4、表5)。例如:2004年创办的“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一直持续良性运行,每期一个专题,每年都刊发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专题论文。先后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等转载60多篇。2008年因该栏的“研究特色和独到的研究领域是使用者的关注点”,人文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2010年,该栏目被载入《共和国期刊60年》,该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期刊图像资料著作。表4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概况 栏目名称 开栏时间 主持人 专栏期数 发文量 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2003年 张 皓 20 45 家族企业研究 2003年 甘德安 3 6 领域语言研究 2004年 李宇明、周建民 30 65 现当代诗学研究 2004年 张桃洲、刘洁岷 42 170 武汉学研究 2005年 涂文学、邓正兵 16 45 社区研究 2007年 徐 勇、李金红 7 18 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 2010年 傅才武、王咏梅 3 10 注:截止2011年6月表5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所获奖项           时 间 栏目 奖 项 组织单位 2006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社科学报百种优秀栏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7年 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7年 领域语言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0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10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0年 武汉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2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二批名栏 国家教育部社科司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学报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10年来,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根据2010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供的“中国知网”《江汉大学学报》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2009年社会科学版、人文科学版的机构用户总计分别为4015和2696个(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分别为3723和2411个,海外分别为292和285个),分布国家(地区)分别为19和21个;个人读者分布在22和21个国家(地区)。其高端用户中国内外知名大学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中央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及墨尔本大学等。随着学报传播范围的越来越广,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各级各类评刊活动中屡屡获奖(见表1)。表1 2002-2010年《江汉大学学报》所获奖项 时 间 获奖学报 奖 项 组织单位 2002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3年 人文科学版 优秀期刊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3年 自然科学版 先进集体 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2004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五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06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7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六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07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7年 自然科学版 第六届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期刊协会 2008年 人文科学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专家推荐期刊 中国社科院 2008年 自然科学版 先进集体 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2009年 自然科学版 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2010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10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10年 自然科学版 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江汉大学学报》围绕重点学科做文章,向重点课题倾斜,向基金项目倾斜,向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倾斜,向中青年学术骨干倾斜,突出了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增强了学报的学科前沿性和学术水平,也形成了本刊的学术特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历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统计中,《江汉大学学报》一直保持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序的中上游水平(见表2),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也逐年提高(见表3)。表2 历年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江汉大学学报 43 43 34 30 41 35 数据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检索报告》(2004-2009)表3 《江汉大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情况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人文科学版 102 115 209 787 097 098 195 327 社会科学版 42 39 198 596 050 089 467 470 自然科学版 61 116 205 408 097 142 233 333 数据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 近10年来,先后开设了6个特色栏目,搭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高品质成果展示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碰撞和互动,进而也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力(见表4、表5)。例如:2004年创办的“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一直持续良性运行,每期一个专题,每年都刊发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专题论文。先后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等转载60多篇。2008年因该栏的“研究特色和独到的研究领域是使用者的关注点”,人文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2010年,该栏目被载入《共和国期刊60年》,该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期刊图像资料著作。表4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概况 栏目名称 开栏时间 主持人 专栏期数 发文量 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2003年 张 皓 20 45 家族企业研究 2003年 甘德安 3 6 领域语言研究 2004年 李宇明、周建民 30 65 现当代诗学研究 2004年 张桃洲、刘洁岷 42 170 武汉学研究 2005年 涂文学、邓正兵 16 45 社区研究 2007年 徐 勇、李金红 7 18 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 2010年 傅才武、王咏梅 3 10 注:截止2011年6月表5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所获奖项           时 间 栏目 奖 项 组织单位 2006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社科学报百种优秀栏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7年 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7年 领域语言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0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10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0年 武汉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2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二批名栏 国家教育部社科司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OSPF路由协议是网络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链路状态协议之一,用于在网络上分发路由信息,但是这个担负着因特网上路由信息分发任务的重要协议在其制定之初并没有有效的安全手段为此,IETF提出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路由协议阐述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协议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构筑了带数字签名保护功能的路由器组成的实验网络,对路由协议的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得到了系统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协议的安全特性第 23卷 第 4期2007年 8月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 l of Harb i n Un i versity of Commerce ( Na tura l Sc i ences Ed iti on) Vol 23 No 4Aug 2007收稿日期: 2006 - 05 - 作者简介:李长山,男,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虚拟现实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 1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的安全性研究李长山1, 钱志军2,杨友红2(1 大庆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 ,黑龙江 大庆 153453; 2 大庆石油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摘 要:OSPF路由协议是网络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链路状态协议之一 ,用于在网络上分发路由信息 ,但是这个担负着因特网上路由信息分发任务的重要协议在其制定之初并没有有效的安全手段为此 ,IETF提出了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阐述了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协议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 ,构筑了带数字签名保护功能的路由器组成的实验网络 ,对路由协议的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得到了系统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协议的安全特性关键词:路由器;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自治系统;最大年龄;数字签名;链路状态通告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 - 0946 (2007) 04 - 00484 - 04Research on security of OSPF routi ng protocol wi th di gi t al si gnature protecti onL IChang2 Shan1,QI AN Zhi2jun2, Y ANG You2 hong2(1 I nfor mati on Center,Daqing Petr oMinistrati on Bureau,Daqing 163453, China; 2 School ofComputer and I nformati on Engineering, Daqing Petr oleum I nstitute, Daqing 163453, China)Abstract: OSPF r outing p rot ocol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link2state p r ot ocol The routingp r ot ocol which is used t o disseminate routing infor mati on throughout the I nternet is not p ro2tected fr om intruders or faulty routers For these reas ons, the IETF add a digital signaturep r otecti on t o the OSPF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ec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 mp lementa2ti on of the OSPF r outing p rot ocolwith digital signature p rotecti on, construct a r oute net workwith four digital signature p rotecti on’ sOSPF router And analyzes these data which achievedfrom the experi ment Key words: r outer ;OSPF; AS;max age; digital signature; LSA 出于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考虑 ,人们普遍认为有必要加强目前路由协议略显单薄的安全性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2PF)作为一种最为普遍使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IGP) ,其提供了简单密钥认证 ,而对邻居间传送分组实行 MD5密钥认证的工作则正在进行之中[ 1 ]简单密钥认证是一种不安全的认证措施 ,因为密钥传播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截获、 并使用它MD5密钥认证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认证措施 ,但是它不能够提供路由信息来源准确性的保证[ 2 ]自治系统中出现的路由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 ,入侵者对路由信息的篡改、 删除 ,或冒充网络中的路由器发送虚假路由信息;第二是出现故障的路由器 ,而我们并不知道该路由器出现了故障基于上述的安全隐患 , IETF提出了对 OSPF实现数字签名保护的策略数字签名 OSPF的核心是对 OSPF的 LSA (L ink State Advertisement)进行签名 签名过后的信息会和原来的信息一起 ,泛洪( Fl ooding)到区域 (Area)或自治系统 (Aut onomousSystem)的任何一个节点 (Node) 而签名会使得链路状态信息 (L ink State I nformati on)得到端到端的完整性保护 ,并对目的 Router提供来源的准确性保证[ 3, 4 ]1 OSPF的数字签名保护1 1 密钥的管理与分发数字签名保护 OSPF采用不对称密钥技术实现 ,源路由器有一对公钥和私钥 ,并且拥有从 TE(Trust Entity)处获得的公钥认可证书并采用 LSA的可靠的分发机制— — — 泛洪 ( Fl ooding)将公钥分发出去 ,以保证每一个接受其 LSA的路由器都能接收到其公钥以便用于解密这种基于泛洪的分发机制是在一种新的 LSA基础上实现的,这种新的LSA就是 PK LSA ( Public Key L ink State Advertise2ment) PK LSA的结构如图 1所示图 1 PKLSA结构图对于一个在区域内部的路由器来说 ,它的PKLSA并不泛洪到区域外部 ,也就是说外部区域路由器不需要知道区域内部的路由[ 5 ]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来自区域内另外一个路由器的 PK LSA时 ,路由器使用它所拥有的认证实体 ( TE)的公钥验证证书 ,验证通过则将此 PK LSA保存到链路状态数据库 (LSDB)中 ,以便将来用于 LSA信息的验证[ 6 ]1 2 对 LS A的签名与认证本文提出了一种对 LS A的头部信息进行签名的方案 ,舍去了对比较大的 LS A数据部分的签名 ,这样的方案有利于在不影响安全性的同时节省路由器的开销这样做的主要依据是 LSA头部中 LS校验和的存在 , LS校验和用于检测 LSA头部和内容出错情况 ,虽然这并不包括对 LSA头部中的年龄字段一个标准的 OSPF v2的 LSA,其 LSA首部格式如图 2所示图 2 LSA首部当路由器产生数字签名的 LSA时 ,用 LSA的不包括年龄字段的部分生成摘要 ,然后使用该路由器的密钥进行签名 ,签名后的信息附加到 LSA尾部 ,并在其后附加密钥 I D、 认证实体 I D和签名长度对于源路由器向区域中泛洪的年龄为 MaxAge的 LSA,签名包括年龄字段在内的整个 LSA头部签名后的 LS A格式如图 3所示图 3 加密后的 LSA经过签名的 LS A泛洪到达目的路由器 ,当某一路由器收到经过签名的 LSA后 ,便使用其得到的发送此 LS A的源路由器的公钥来校验接收到的LSA如果此 LSA通过校验 ,也就是说目的路由器认为它是来自正确的源路由器且泛洪途中没有受到恶意的篡改、 替换 ,目的路由器认为校验通过并保存这一收到的 LSA以便将来计算路由时使用如果校验没有通过 ,目的路由器会认为此 LSA不是来自正确的源路由器或者是传输途中遭受了篡改等攻击 ,则目的路由器将此 LS A丢弃不用 另外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来自源路由器的PKLSA的公钥无效 ,此种情况下 ,路由器会将签名的 LSA暂时保存一段时间 ,这一个暂存时间由MAX_TRANSIT_DELAY定义 ,如果在此时间间隔内源路由器重新发来 PK LSA,则处理暂存的签名· 584 · 第 4期 李长山 ,等: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的安全性研究LSA,如果没有则丢弃该签名 LSA 这样可以保证在签名 LSA先于 PK LSA到达目的路由器的情况下有用路由信息不被丢弃签名与验证的过程见图 41图 4 密钥的管理与公钥的分发1 3 年龄字段的处理在 OSPF协议中 , LSA头部的 Age (年龄 )字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一字段用于确定 LSA在路由系统中存在的时间当 Age字段到达一个最大值 MaxAge后 ,路由器就会停止使用该 LSA来计算路由 ,一旦某一路由器中的某一个 LSA 达到MaxAge,则这一路由器会将到达最大年龄的 LSA泛洪到自治系统中去 ,其它的路由器一旦收到这种age字段为 MaxAge的 LSA,则将自己数据库中 LS类型相同的 LSA删除 同样,依靠上述原理 ,路由器还有一个早熟化 ( Premature aging)的机制采用早熟化过程 , 源路由器通过设定 LSA的 age字段为 MaxAge并且重新泛洪该 LSA,便可以从冗余的分布式数据库中删除该 LS A[ 7, 8 ]1由于上述的 Age字段的重要性和易受攻击的特性 ,使得在对 LSA进行签名的过程中不得不将其进行保护但是 Age字段在经过每一个路由器的时候又必须被路由器修改 ,这又使得该字段在数字签名中很难加以保护为了保护 Age字段 ,只有当Age字段的值为 MaxAge时才能被覆盖;同理 ,也只有在 Age为 MaxAge时才对 Age字段进行验证对于 Age字段是 MaxAge的 LSA,只允许产生该 LSA的源路由器才可以对该 LS A的 Age字段进行签名保护;同理 ,一路由器在收到 LSA时 ,如果该 LSA的 Age字段是 MaxAge,且被数字签名所覆盖 ,但是对其进行数字签名覆盖的路由器不是该 LSA的源路由器 ,则该路由器会将此 LSA抛弃 上述的规则 ,生成签名 LS A的路由器可以通过早熟或正常的机制从冗余的分布式数据库中删除 LSA,而且又能保护其生成的 LSA不被其他恶意的路由器篡改Age字段[ 9, 10 ]2 数字签名 OSPF的安全性分析2 1 实验环境实验环境的拓扑如图 5所示 , 4台具有数字签名 OSPF能力的路由器环形成网 ,需要说明的是当其中一台出现故障时 ,并不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数据会自动绕过该故障路由器图 5 路由域拓扑2 2 针对序列号的攻击序列号在 LSA头部是一个重要的字段 当一个路由器有同一个 LSA的两个实例时 ,可以通过比较实例的 LS序列号字段来判断哪个较新由于OSPF的 LSA是采用泛洪的方式传播的 ,因此在泛洪途中区域中的入侵者或错误路由器都可以对LSA信息发起攻击 ,篡改其内容针对序列号的攻击有 2种:序列号加一攻击和最大序列号攻击第1种 ,最大序列号攻击:攻击者直接将 LSA序列号的值更改为正的最大值 0x7fffffff,重新计算校验和后泛洪出去这一 LSA在路由域中将停留 MaxAge时间才被清除 ,使得路由信息的更新延误 如表 1所示 ,链路状态 I D为 10 8 6 123的 LSA由于 LS序列号被人为修改为最大值,则其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停留到 MaxAge - 1也就是系统中的 59 min时尚未被清除表 1 最大序列号攻击下的 LSADB链路状态 I D LS序列号 校验和 年龄 123 0x7fffffff 0xbe17 2 0x80000003 0xf1da 3 0x80000009 0x101f 1 0x80000007 0x4917 17· 684 ·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23卷在数字签名系统中 ,此 LSA由于修改了 LS序列号 ,导致校验失败 ,所以链路状态 I D为 10 8 6 123的 LSA被抛弃如表 2所示表 2 采用数字签名后的 LSDB链路状态 I D LS序列号 校验和 年龄 2 0x80000003 0x12f2 3 0x80000009 0x393a 123 0x80000007 0x1f27 3第 2种 ,序列号加一攻击 ,LSA头部中 LS序列号较大的实例被规定是较新的 ,并且 OSPF协议会用最新的实例来替代较老的实例在实验中 ,我们模仿一个攻击者将一 LSA的序列号加一 ,并重新计算 LSA的校验和 ,然后扩散出去并不停的重复这一操作 ,网络在如此操作的情况下变得极其不稳定在采用数字签名后 ,一旦将序列号加一修改 ,即便重新计算校验和也无济于事 ,由于没有签名私钥而没法重新签名 ,这样的 LSA在接收的路由器处校验出错并被丢弃2 3 最大年龄攻击攻击者截取 LS A 后将 LS的 Age字段设为MaxAge,由于 Age字段不在校验和计算的范围中 ,因此不用计算校验和即可泛洪此 LSA任何接收到此错误 LSA的路由器都将从其数据库中清除与此错误 LSA相同序列号的正确 LSA,从而造成路由信息的丢失[ 11 ] 虽然 OSPF V2规定只有产生该LSA的源路由器才可以将 LSA的 Age字段设置为MaxAge,但这些措施并不能有效防止一个错误的路由器发动最大年龄攻击[ 12 ]在数字签名的 OSPF中 ,对于 Age字段为 MaxAge的 LSA,该 LS A必须由也只能有生成该 LSA的发源路由器进行签名 ,这样在接收端进行的验证可有效防止入侵者将Age字段篡改为 MaxAge 但是数字签名的 OSPF并不能够防止入侵者将 Age值修改为一个接近 Max2Age的值 ,因为将 LSA 的 Age字段置为一个非MaxAge值时并不需要经过签名但这种攻击只能加快路由器中 LSA的更新速度 ,却并不能给路由域带来很严重的安全威胁3 结 语对于 OSPF的数字签名保护大大加强了路由域的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由于有了数字签名的保护 ,攻击者对路由信息的篡改在接收处总是能被验证出 ,错误的信息被抛弃 ,从而净化了路由信息本文所提出的 OSPF签名方案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很好地减少了路由器的开销,实验表明该方案是完全可行的在上述方案和实验的情况下对数字签名的 OSPF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为进一步改进数字签名的 OSPF协议的安全性做了有益的工作参考文献:[ 1 ] MURPHY S, BADGER M, WELL I NGTON B RFC2154 [ R ]OSPF with Digital Signature , June, [ 2 ] JOHN T Moy RFC OSPF Version 2 [ R ]1 Ap ril, [ 3 ] 郭 伟,余亚华 数字签名 OSPF公共密钥发布机制的研究[ J ]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1 (3) : 46 - 481[ 4 ] 李 鹏,王绍棣,王汝传,等 携带数字签名的 OSPF路由协议安全研究 [ J ]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5, 25 (2) : 86 - 901[ 5 ] MURPHY S, BADGER M Digital Signature Protection of theOSPF Routing Protocol[ C ] / / Proceedings of the 1996 Symposi2um on Net work and Distribute System Security, [ S l ] : [ s n ] ,[ 6 ] 卢开澄 计算机密码学 [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7 ] JOHN TM1 OSPF Anatomy of an I nternet Routing Prot ocol[M ][ S l ] : Addis onWesley, 11[ 8 ] JOHN TM1 OSPF Comp lete I mp lementation[M ] [ S l1 ] : Ad2dis onWesley, 121[ 9 ] 蔡乐才,张仕斌应用密码学 [M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0 ] MOHAN A, BEN J, HAMMOND Digital Signature[M ] [ S l ] : McGraw Hill, 2002, 101[ 11 ] 谢 蒂,杨 静 一种低代价、 可靠的 OSPF验证机制 [ J ]计算机应用, 2003, 23 (12) : 33 - 34, [ 12 ] 曲英伟,郑广海 1基于多 Agent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 [ J ] 1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1 ( 2) : 182 - 185,2491· 784 · 第 4期 李长山 ,等: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的安全性研究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报道

江汉大学现在都是本科了。  江汉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职工医学院、武汉教育学院等高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公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省、市重点建设大学。学校设有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设计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护理与医学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1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  学校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一级学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3个):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省级重点(培育)一级学科(2个):  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医学。  市级重点学科(7个):  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物理学、美术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门史。

首先你要了解你的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教什么课,很重要,关系到你出来干什么,不要听他网站上说什么,哪只是建议具这个在他的校内网站上都有然后了解一下这个学校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再根据你的喜好决定大概就是这么意思,我就是这样

OSPF路由协议是网络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链路状态协议之一,用于在网络上分发路由信息,但是这个担负着因特网上路由信息分发任务的重要协议在其制定之初并没有有效的安全手段为此,IETF提出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路由协议阐述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协议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构筑了带数字签名保护功能的路由器组成的实验网络,对路由协议的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得到了系统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协议的安全特性第 23卷 第 4期2007年 8月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 l of Harb i n Un i versity of Commerce ( Na tura l Sc i ences Ed iti on) Vol 23 No 4Aug 2007收稿日期: 2006 - 05 - 作者简介:李长山,男,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虚拟现实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 1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的安全性研究李长山1, 钱志军2,杨友红2(1 大庆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 ,黑龙江 大庆 153453; 2 大庆石油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摘 要:OSPF路由协议是网络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链路状态协议之一 ,用于在网络上分发路由信息 ,但是这个担负着因特网上路由信息分发任务的重要协议在其制定之初并没有有效的安全手段为此 ,IETF提出了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阐述了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协议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 ,构筑了带数字签名保护功能的路由器组成的实验网络 ,对路由协议的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得到了系统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协议的安全特性关键词:路由器;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自治系统;最大年龄;数字签名;链路状态通告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 - 0946 (2007) 04 - 00484 - 04Research on security of OSPF routi ng protocol wi th di gi t al si gnature protecti onL IChang2 Shan1,QI AN Zhi2jun2, Y ANG You2 hong2(1 I nfor mati on Center,Daqing Petr oMinistrati on Bureau,Daqing 163453, China; 2 School ofComputer and I nformati on Engineering, Daqing Petr oleum I nstitute, Daqing 163453, China)Abstract: OSPF r outing p rot ocol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link2state p r ot ocol The routingp r ot ocol which is used t o disseminate routing infor mati on throughout the I nternet is not p ro2tected fr om intruders or faulty routers For these reas ons, the IETF add a digital signaturep r otecti on t o the OSPF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ec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 mp lementa2ti on of the OSPF r outing p rot ocolwith digital signature p rotecti on, construct a r oute net workwith four digital signature p rotecti on’ sOSPF router And analyzes these data which achievedfrom the experi ment Key words: r outer ;OSPF; AS;max age; digital signature; LSA 出于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考虑 ,人们普遍认为有必要加强目前路由协议略显单薄的安全性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2PF)作为一种最为普遍使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IGP) ,其提供了简单密钥认证 ,而对邻居间传送分组实行 MD5密钥认证的工作则正在进行之中[ 1 ]简单密钥认证是一种不安全的认证措施 ,因为密钥传播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截获、 并使用它MD5密钥认证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认证措施 ,但是它不能够提供路由信息来源准确性的保证[ 2 ]自治系统中出现的路由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 ,入侵者对路由信息的篡改、 删除 ,或冒充网络中的路由器发送虚假路由信息;第二是出现故障的路由器 ,而我们并不知道该路由器出现了故障基于上述的安全隐患 , IETF提出了对 OSPF实现数字签名保护的策略数字签名 OSPF的核心是对 OSPF的 LSA (L ink State Advertisement)进行签名 签名过后的信息会和原来的信息一起 ,泛洪( Fl ooding)到区域 (Area)或自治系统 (Aut onomousSystem)的任何一个节点 (Node) 而签名会使得链路状态信息 (L ink State I nformati on)得到端到端的完整性保护 ,并对目的 Router提供来源的准确性保证[ 3, 4 ]1 OSPF的数字签名保护1 1 密钥的管理与分发数字签名保护 OSPF采用不对称密钥技术实现 ,源路由器有一对公钥和私钥 ,并且拥有从 TE(Trust Entity)处获得的公钥认可证书并采用 LSA的可靠的分发机制— — — 泛洪 ( Fl ooding)将公钥分发出去 ,以保证每一个接受其 LSA的路由器都能接收到其公钥以便用于解密这种基于泛洪的分发机制是在一种新的 LSA基础上实现的,这种新的LSA就是 PK LSA ( Public Key L ink State Advertise2ment) PK LSA的结构如图 1所示图 1 PKLSA结构图对于一个在区域内部的路由器来说 ,它的PKLSA并不泛洪到区域外部 ,也就是说外部区域路由器不需要知道区域内部的路由[ 5 ]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来自区域内另外一个路由器的 PK LSA时 ,路由器使用它所拥有的认证实体 ( TE)的公钥验证证书 ,验证通过则将此 PK LSA保存到链路状态数据库 (LSDB)中 ,以便将来用于 LSA信息的验证[ 6 ]1 2 对 LS A的签名与认证本文提出了一种对 LS A的头部信息进行签名的方案 ,舍去了对比较大的 LS A数据部分的签名 ,这样的方案有利于在不影响安全性的同时节省路由器的开销这样做的主要依据是 LSA头部中 LS校验和的存在 , LS校验和用于检测 LSA头部和内容出错情况 ,虽然这并不包括对 LSA头部中的年龄字段一个标准的 OSPF v2的 LSA,其 LSA首部格式如图 2所示图 2 LSA首部当路由器产生数字签名的 LSA时 ,用 LSA的不包括年龄字段的部分生成摘要 ,然后使用该路由器的密钥进行签名 ,签名后的信息附加到 LSA尾部 ,并在其后附加密钥 I D、 认证实体 I D和签名长度对于源路由器向区域中泛洪的年龄为 MaxAge的 LSA,签名包括年龄字段在内的整个 LSA头部签名后的 LS A格式如图 3所示图 3 加密后的 LSA经过签名的 LS A泛洪到达目的路由器 ,当某一路由器收到经过签名的 LSA后 ,便使用其得到的发送此 LS A的源路由器的公钥来校验接收到的LSA如果此 LSA通过校验 ,也就是说目的路由器认为它是来自正确的源路由器且泛洪途中没有受到恶意的篡改、 替换 ,目的路由器认为校验通过并保存这一收到的 LSA以便将来计算路由时使用如果校验没有通过 ,目的路由器会认为此 LSA不是来自正确的源路由器或者是传输途中遭受了篡改等攻击 ,则目的路由器将此 LS A丢弃不用 另外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来自源路由器的PKLSA的公钥无效 ,此种情况下 ,路由器会将签名的 LSA暂时保存一段时间 ,这一个暂存时间由MAX_TRANSIT_DELAY定义 ,如果在此时间间隔内源路由器重新发来 PK LSA,则处理暂存的签名· 584 · 第 4期 李长山 ,等: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的安全性研究LSA,如果没有则丢弃该签名 LSA 这样可以保证在签名 LSA先于 PK LSA到达目的路由器的情况下有用路由信息不被丢弃签名与验证的过程见图 41图 4 密钥的管理与公钥的分发1 3 年龄字段的处理在 OSPF协议中 , LSA头部的 Age (年龄 )字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一字段用于确定 LSA在路由系统中存在的时间当 Age字段到达一个最大值 MaxAge后 ,路由器就会停止使用该 LSA来计算路由 ,一旦某一路由器中的某一个 LSA 达到MaxAge,则这一路由器会将到达最大年龄的 LSA泛洪到自治系统中去 ,其它的路由器一旦收到这种age字段为 MaxAge的 LSA,则将自己数据库中 LS类型相同的 LSA删除 同样,依靠上述原理 ,路由器还有一个早熟化 ( Premature aging)的机制采用早熟化过程 , 源路由器通过设定 LSA的 age字段为 MaxAge并且重新泛洪该 LSA,便可以从冗余的分布式数据库中删除该 LS A[ 7, 8 ]1由于上述的 Age字段的重要性和易受攻击的特性 ,使得在对 LSA进行签名的过程中不得不将其进行保护但是 Age字段在经过每一个路由器的时候又必须被路由器修改 ,这又使得该字段在数字签名中很难加以保护为了保护 Age字段 ,只有当Age字段的值为 MaxAge时才能被覆盖;同理 ,也只有在 Age为 MaxAge时才对 Age字段进行验证对于 Age字段是 MaxAge的 LSA,只允许产生该 LSA的源路由器才可以对该 LS A的 Age字段进行签名保护;同理 ,一路由器在收到 LSA时 ,如果该 LSA的 Age字段是 MaxAge,且被数字签名所覆盖 ,但是对其进行数字签名覆盖的路由器不是该 LSA的源路由器 ,则该路由器会将此 LSA抛弃 上述的规则 ,生成签名 LS A的路由器可以通过早熟或正常的机制从冗余的分布式数据库中删除 LSA,而且又能保护其生成的 LSA不被其他恶意的路由器篡改Age字段[ 9, 10 ]2 数字签名 OSPF的安全性分析2 1 实验环境实验环境的拓扑如图 5所示 , 4台具有数字签名 OSPF能力的路由器环形成网 ,需要说明的是当其中一台出现故障时 ,并不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数据会自动绕过该故障路由器图 5 路由域拓扑2 2 针对序列号的攻击序列号在 LSA头部是一个重要的字段 当一个路由器有同一个 LSA的两个实例时 ,可以通过比较实例的 LS序列号字段来判断哪个较新由于OSPF的 LSA是采用泛洪的方式传播的 ,因此在泛洪途中区域中的入侵者或错误路由器都可以对LSA信息发起攻击 ,篡改其内容针对序列号的攻击有 2种:序列号加一攻击和最大序列号攻击第1种 ,最大序列号攻击:攻击者直接将 LSA序列号的值更改为正的最大值 0x7fffffff,重新计算校验和后泛洪出去这一 LSA在路由域中将停留 MaxAge时间才被清除 ,使得路由信息的更新延误 如表 1所示 ,链路状态 I D为 10 8 6 123的 LSA由于 LS序列号被人为修改为最大值,则其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停留到 MaxAge - 1也就是系统中的 59 min时尚未被清除表 1 最大序列号攻击下的 LSADB链路状态 I D LS序列号 校验和 年龄 123 0x7fffffff 0xbe17 2 0x80000003 0xf1da 3 0x80000009 0x101f 1 0x80000007 0x4917 17· 684 ·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23卷在数字签名系统中 ,此 LSA由于修改了 LS序列号 ,导致校验失败 ,所以链路状态 I D为 10 8 6 123的 LSA被抛弃如表 2所示表 2 采用数字签名后的 LSDB链路状态 I D LS序列号 校验和 年龄 2 0x80000003 0x12f2 3 0x80000009 0x393a 123 0x80000007 0x1f27 3第 2种 ,序列号加一攻击 ,LSA头部中 LS序列号较大的实例被规定是较新的 ,并且 OSPF协议会用最新的实例来替代较老的实例在实验中 ,我们模仿一个攻击者将一 LSA的序列号加一 ,并重新计算 LSA的校验和 ,然后扩散出去并不停的重复这一操作 ,网络在如此操作的情况下变得极其不稳定在采用数字签名后 ,一旦将序列号加一修改 ,即便重新计算校验和也无济于事 ,由于没有签名私钥而没法重新签名 ,这样的 LSA在接收的路由器处校验出错并被丢弃2 3 最大年龄攻击攻击者截取 LS A 后将 LS的 Age字段设为MaxAge,由于 Age字段不在校验和计算的范围中 ,因此不用计算校验和即可泛洪此 LSA任何接收到此错误 LSA的路由器都将从其数据库中清除与此错误 LSA相同序列号的正确 LSA,从而造成路由信息的丢失[ 11 ] 虽然 OSPF V2规定只有产生该LSA的源路由器才可以将 LSA的 Age字段设置为MaxAge,但这些措施并不能有效防止一个错误的路由器发动最大年龄攻击[ 12 ]在数字签名的 OSPF中 ,对于 Age字段为 MaxAge的 LSA,该 LS A必须由也只能有生成该 LSA的发源路由器进行签名 ,这样在接收端进行的验证可有效防止入侵者将Age字段篡改为 MaxAge 但是数字签名的 OSPF并不能够防止入侵者将 Age值修改为一个接近 Max2Age的值 ,因为将 LSA 的 Age字段置为一个非MaxAge值时并不需要经过签名但这种攻击只能加快路由器中 LSA的更新速度 ,却并不能给路由域带来很严重的安全威胁3 结 语对于 OSPF的数字签名保护大大加强了路由域的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由于有了数字签名的保护 ,攻击者对路由信息的篡改在接收处总是能被验证出 ,错误的信息被抛弃 ,从而净化了路由信息本文所提出的 OSPF签名方案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很好地减少了路由器的开销,实验表明该方案是完全可行的在上述方案和实验的情况下对数字签名的 OSPF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为进一步改进数字签名的 OSPF协议的安全性做了有益的工作参考文献:[ 1 ] MURPHY S, BADGER M, WELL I NGTON B RFC2154 [ R ]OSPF with Digital Signature , June, [ 2 ] JOHN T Moy RFC OSPF Version 2 [ R ]1 Ap ril, [ 3 ] 郭 伟,余亚华 数字签名 OSPF公共密钥发布机制的研究[ J ]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1 (3) : 46 - 481[ 4 ] 李 鹏,王绍棣,王汝传,等 携带数字签名的 OSPF路由协议安全研究 [ J ]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5, 25 (2) : 86 - 901[ 5 ] MURPHY S, BADGER M Digital Signature Protection of theOSPF Routing Protocol[ C ] / / Proceedings of the 1996 Symposi2um on Net work and Distribute System Security, [ S l ] : [ s n ] ,[ 6 ] 卢开澄 计算机密码学 [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7 ] JOHN TM1 OSPF Anatomy of an I nternet Routing Prot ocol[M ][ S l ] : Addis onWesley, 11[ 8 ] JOHN TM1 OSPF Comp lete I mp lementation[M ] [ S l1 ] : Ad2dis onWesley, 121[ 9 ] 蔡乐才,张仕斌应用密码学 [M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0 ] MOHAN A, BEN J, HAMMOND Digital Signature[M ] [ S l ] : McGraw Hill, 2002, 101[ 11 ] 谢 蒂,杨 静 一种低代价、 可靠的 OSPF验证机制 [ J ]计算机应用, 2003, 23 (12) : 33 - 34, [ 12 ] 曲英伟,郑广海 1基于多 Agent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 [ J ] 1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1 ( 2) : 182 - 185,2491· 784 · 第 4期 李长山 ,等: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的安全性研究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消息

OSPF路由协议是网络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链路状态协议之一,用于在网络上分发路由信息,但是这个担负着因特网上路由信息分发任务的重要协议在其制定之初并没有有效的安全手段为此,IETF提出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路由协议阐述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协议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构筑了带数字签名保护功能的路由器组成的实验网络,对路由协议的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得到了系统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签名保护的OSPF协议的安全特性第 23卷 第 4期2007年 8月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 l of Harb i n Un i versity of Commerce ( Na tura l Sc i ences Ed iti on) Vol 23 No 4Aug 2007收稿日期: 2006 - 05 - 作者简介:李长山,男,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虚拟现实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 1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的安全性研究李长山1, 钱志军2,杨友红2(1 大庆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 ,黑龙江 大庆 153453; 2 大庆石油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摘 要:OSPF路由协议是网络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链路状态协议之一 ,用于在网络上分发路由信息 ,但是这个担负着因特网上路由信息分发任务的重要协议在其制定之初并没有有效的安全手段为此 ,IETF提出了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阐述了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协议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 ,构筑了带数字签名保护功能的路由器组成的实验网络 ,对路由协议的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得到了系统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协议的安全特性关键词:路由器;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自治系统;最大年龄;数字签名;链路状态通告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 - 0946 (2007) 04 - 00484 - 04Research on security of OSPF routi ng protocol wi th di gi t al si gnature protecti onL IChang2 Shan1,QI AN Zhi2jun2, Y ANG You2 hong2(1 I nfor mati on Center,Daqing Petr oMinistrati on Bureau,Daqing 163453, China; 2 School ofComputer and I nformati on Engineering, Daqing Petr oleum I nstitute, Daqing 163453, China)Abstract: OSPF r outing p rot ocol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link2state p r ot ocol The routingp r ot ocol which is used t o disseminate routing infor mati on throughout the I nternet is not p ro2tected fr om intruders or faulty routers For these reas ons, the IETF add a digital signaturep r otecti on t o the OSPF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ec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 mp lementa2ti on of the OSPF r outing p rot ocolwith digital signature p rotecti on, construct a r oute net workwith four digital signature p rotecti on’ sOSPF router And analyzes these data which achievedfrom the experi ment Key words: r outer ;OSPF; AS;max age; digital signature; LSA 出于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考虑 ,人们普遍认为有必要加强目前路由协议略显单薄的安全性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2PF)作为一种最为普遍使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IGP) ,其提供了简单密钥认证 ,而对邻居间传送分组实行 MD5密钥认证的工作则正在进行之中[ 1 ]简单密钥认证是一种不安全的认证措施 ,因为密钥传播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截获、 并使用它MD5密钥认证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认证措施 ,但是它不能够提供路由信息来源准确性的保证[ 2 ]自治系统中出现的路由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 ,入侵者对路由信息的篡改、 删除 ,或冒充网络中的路由器发送虚假路由信息;第二是出现故障的路由器 ,而我们并不知道该路由器出现了故障基于上述的安全隐患 , IETF提出了对 OSPF实现数字签名保护的策略数字签名 OSPF的核心是对 OSPF的 LSA (L ink State Advertisement)进行签名 签名过后的信息会和原来的信息一起 ,泛洪( Fl ooding)到区域 (Area)或自治系统 (Aut onomousSystem)的任何一个节点 (Node) 而签名会使得链路状态信息 (L ink State I nformati on)得到端到端的完整性保护 ,并对目的 Router提供来源的准确性保证[ 3, 4 ]1 OSPF的数字签名保护1 1 密钥的管理与分发数字签名保护 OSPF采用不对称密钥技术实现 ,源路由器有一对公钥和私钥 ,并且拥有从 TE(Trust Entity)处获得的公钥认可证书并采用 LSA的可靠的分发机制— — — 泛洪 ( Fl ooding)将公钥分发出去 ,以保证每一个接受其 LSA的路由器都能接收到其公钥以便用于解密这种基于泛洪的分发机制是在一种新的 LSA基础上实现的,这种新的LSA就是 PK LSA ( Public Key L ink State Advertise2ment) PK LSA的结构如图 1所示图 1 PKLSA结构图对于一个在区域内部的路由器来说 ,它的PKLSA并不泛洪到区域外部 ,也就是说外部区域路由器不需要知道区域内部的路由[ 5 ]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来自区域内另外一个路由器的 PK LSA时 ,路由器使用它所拥有的认证实体 ( TE)的公钥验证证书 ,验证通过则将此 PK LSA保存到链路状态数据库 (LSDB)中 ,以便将来用于 LSA信息的验证[ 6 ]1 2 对 LS A的签名与认证本文提出了一种对 LS A的头部信息进行签名的方案 ,舍去了对比较大的 LS A数据部分的签名 ,这样的方案有利于在不影响安全性的同时节省路由器的开销这样做的主要依据是 LSA头部中 LS校验和的存在 , LS校验和用于检测 LSA头部和内容出错情况 ,虽然这并不包括对 LSA头部中的年龄字段一个标准的 OSPF v2的 LSA,其 LSA首部格式如图 2所示图 2 LSA首部当路由器产生数字签名的 LSA时 ,用 LSA的不包括年龄字段的部分生成摘要 ,然后使用该路由器的密钥进行签名 ,签名后的信息附加到 LSA尾部 ,并在其后附加密钥 I D、 认证实体 I D和签名长度对于源路由器向区域中泛洪的年龄为 MaxAge的 LSA,签名包括年龄字段在内的整个 LSA头部签名后的 LS A格式如图 3所示图 3 加密后的 LSA经过签名的 LS A泛洪到达目的路由器 ,当某一路由器收到经过签名的 LSA后 ,便使用其得到的发送此 LS A的源路由器的公钥来校验接收到的LSA如果此 LSA通过校验 ,也就是说目的路由器认为它是来自正确的源路由器且泛洪途中没有受到恶意的篡改、 替换 ,目的路由器认为校验通过并保存这一收到的 LSA以便将来计算路由时使用如果校验没有通过 ,目的路由器会认为此 LSA不是来自正确的源路由器或者是传输途中遭受了篡改等攻击 ,则目的路由器将此 LS A丢弃不用 另外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来自源路由器的PKLSA的公钥无效 ,此种情况下 ,路由器会将签名的 LSA暂时保存一段时间 ,这一个暂存时间由MAX_TRANSIT_DELAY定义 ,如果在此时间间隔内源路由器重新发来 PK LSA,则处理暂存的签名· 584 · 第 4期 李长山 ,等: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的安全性研究LSA,如果没有则丢弃该签名 LSA 这样可以保证在签名 LSA先于 PK LSA到达目的路由器的情况下有用路由信息不被丢弃签名与验证的过程见图 41图 4 密钥的管理与公钥的分发1 3 年龄字段的处理在 OSPF协议中 , LSA头部的 Age (年龄 )字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一字段用于确定 LSA在路由系统中存在的时间当 Age字段到达一个最大值 MaxAge后 ,路由器就会停止使用该 LSA来计算路由 ,一旦某一路由器中的某一个 LSA 达到MaxAge,则这一路由器会将到达最大年龄的 LSA泛洪到自治系统中去 ,其它的路由器一旦收到这种age字段为 MaxAge的 LSA,则将自己数据库中 LS类型相同的 LSA删除 同样,依靠上述原理 ,路由器还有一个早熟化 ( Premature aging)的机制采用早熟化过程 , 源路由器通过设定 LSA的 age字段为 MaxAge并且重新泛洪该 LSA,便可以从冗余的分布式数据库中删除该 LS A[ 7, 8 ]1由于上述的 Age字段的重要性和易受攻击的特性 ,使得在对 LSA进行签名的过程中不得不将其进行保护但是 Age字段在经过每一个路由器的时候又必须被路由器修改 ,这又使得该字段在数字签名中很难加以保护为了保护 Age字段 ,只有当Age字段的值为 MaxAge时才能被覆盖;同理 ,也只有在 Age为 MaxAge时才对 Age字段进行验证对于 Age字段是 MaxAge的 LSA,只允许产生该 LSA的源路由器才可以对该 LS A的 Age字段进行签名保护;同理 ,一路由器在收到 LSA时 ,如果该 LSA的 Age字段是 MaxAge,且被数字签名所覆盖 ,但是对其进行数字签名覆盖的路由器不是该 LSA的源路由器 ,则该路由器会将此 LSA抛弃 上述的规则 ,生成签名 LS A的路由器可以通过早熟或正常的机制从冗余的分布式数据库中删除 LSA,而且又能保护其生成的 LSA不被其他恶意的路由器篡改Age字段[ 9, 10 ]2 数字签名 OSPF的安全性分析2 1 实验环境实验环境的拓扑如图 5所示 , 4台具有数字签名 OSPF能力的路由器环形成网 ,需要说明的是当其中一台出现故障时 ,并不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数据会自动绕过该故障路由器图 5 路由域拓扑2 2 针对序列号的攻击序列号在 LSA头部是一个重要的字段 当一个路由器有同一个 LSA的两个实例时 ,可以通过比较实例的 LS序列号字段来判断哪个较新由于OSPF的 LSA是采用泛洪的方式传播的 ,因此在泛洪途中区域中的入侵者或错误路由器都可以对LSA信息发起攻击 ,篡改其内容针对序列号的攻击有 2种:序列号加一攻击和最大序列号攻击第1种 ,最大序列号攻击:攻击者直接将 LSA序列号的值更改为正的最大值 0x7fffffff,重新计算校验和后泛洪出去这一 LSA在路由域中将停留 MaxAge时间才被清除 ,使得路由信息的更新延误 如表 1所示 ,链路状态 I D为 10 8 6 123的 LSA由于 LS序列号被人为修改为最大值,则其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停留到 MaxAge - 1也就是系统中的 59 min时尚未被清除表 1 最大序列号攻击下的 LSADB链路状态 I D LS序列号 校验和 年龄 123 0x7fffffff 0xbe17 2 0x80000003 0xf1da 3 0x80000009 0x101f 1 0x80000007 0x4917 17· 684 ·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23卷在数字签名系统中 ,此 LSA由于修改了 LS序列号 ,导致校验失败 ,所以链路状态 I D为 10 8 6 123的 LSA被抛弃如表 2所示表 2 采用数字签名后的 LSDB链路状态 I D LS序列号 校验和 年龄 2 0x80000003 0x12f2 3 0x80000009 0x393a 123 0x80000007 0x1f27 3第 2种 ,序列号加一攻击 ,LSA头部中 LS序列号较大的实例被规定是较新的 ,并且 OSPF协议会用最新的实例来替代较老的实例在实验中 ,我们模仿一个攻击者将一 LSA的序列号加一 ,并重新计算 LSA的校验和 ,然后扩散出去并不停的重复这一操作 ,网络在如此操作的情况下变得极其不稳定在采用数字签名后 ,一旦将序列号加一修改 ,即便重新计算校验和也无济于事 ,由于没有签名私钥而没法重新签名 ,这样的 LSA在接收的路由器处校验出错并被丢弃2 3 最大年龄攻击攻击者截取 LS A 后将 LS的 Age字段设为MaxAge,由于 Age字段不在校验和计算的范围中 ,因此不用计算校验和即可泛洪此 LSA任何接收到此错误 LSA的路由器都将从其数据库中清除与此错误 LSA相同序列号的正确 LSA,从而造成路由信息的丢失[ 11 ] 虽然 OSPF V2规定只有产生该LSA的源路由器才可以将 LSA的 Age字段设置为MaxAge,但这些措施并不能有效防止一个错误的路由器发动最大年龄攻击[ 12 ]在数字签名的 OSPF中 ,对于 Age字段为 MaxAge的 LSA,该 LS A必须由也只能有生成该 LSA的发源路由器进行签名 ,这样在接收端进行的验证可有效防止入侵者将Age字段篡改为 MaxAge 但是数字签名的 OSPF并不能够防止入侵者将 Age值修改为一个接近 Max2Age的值 ,因为将 LSA 的 Age字段置为一个非MaxAge值时并不需要经过签名但这种攻击只能加快路由器中 LSA的更新速度 ,却并不能给路由域带来很严重的安全威胁3 结 语对于 OSPF的数字签名保护大大加强了路由域的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由于有了数字签名的保护 ,攻击者对路由信息的篡改在接收处总是能被验证出 ,错误的信息被抛弃 ,从而净化了路由信息本文所提出的 OSPF签名方案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很好地减少了路由器的开销,实验表明该方案是完全可行的在上述方案和实验的情况下对数字签名的 OSPF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为进一步改进数字签名的 OSPF协议的安全性做了有益的工作参考文献:[ 1 ] MURPHY S, BADGER M, WELL I NGTON B RFC2154 [ R ]OSPF with Digital Signature , June, [ 2 ] JOHN T Moy RFC OSPF Version 2 [ R ]1 Ap ril, [ 3 ] 郭 伟,余亚华 数字签名 OSPF公共密钥发布机制的研究[ J ]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1 (3) : 46 - 481[ 4 ] 李 鹏,王绍棣,王汝传,等 携带数字签名的 OSPF路由协议安全研究 [ J ]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5, 25 (2) : 86 - 901[ 5 ] MURPHY S, BADGER M Digital Signature Protection of theOSPF Routing Protocol[ C ] / / Proceedings of the 1996 Symposi2um on Net work and Distribute System Security, [ S l ] : [ s n ] ,[ 6 ] 卢开澄 计算机密码学 [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7 ] JOHN TM1 OSPF Anatomy of an I nternet Routing Prot ocol[M ][ S l ] : Addis onWesley, 11[ 8 ] JOHN TM1 OSPF Comp lete I mp lementation[M ] [ S l1 ] : Ad2dis onWesley, 121[ 9 ] 蔡乐才,张仕斌应用密码学 [M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0 ] MOHAN A, BEN J, HAMMOND Digital Signature[M ] [ S l ] : McGraw Hill, 2002, 101[ 11 ] 谢 蒂,杨 静 一种低代价、 可靠的 OSPF验证机制 [ J ]计算机应用, 2003, 23 (12) : 33 - 34, [ 12 ] 曲英伟,郑广海 1基于多 Agent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 [ J ] 1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1 ( 2) : 182 - 185,2491· 784 · 第 4期 李长山 ,等:数字签名保护的 OSPF路由协议的安全性研究

可以帮你下载个。

首先你要了解你的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教什么课,很重要,关系到你出来干什么,不要听他网站上说什么,哪只是建议具这个在他的校内网站上都有然后了解一下这个学校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再根据你的喜好决定大概就是这么意思,我就是这样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报道怎么看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期刊学术论文2000年1、《论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2、《论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3、《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精神》,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002年4、《论卡夫卡小说的核心主题》,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5、《人的异化与自由——席勒与青年马克思美学思想之比较》,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6、《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2003年7、《论西方悲剧中的超越》,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9、《现代人格与隐形传统——对五四爱情婚姻小说的一种分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0、《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载《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11、《论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12、《论卡夫卡的现代性意义》,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13、《对“七十年代以后”的秘密的理解》,载《黄河》文学杂志2003年第2期。14、《论鲁迅小说的悲剧性》,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15、《曹禺悲剧与喜剧精神立场比较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6、《直面荒诞的生存困境——卡夫卡与鲁迅小说人物比较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论点摘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全国理工大学社科学报摘要”。17、《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苦难叙事》,载《长江学术》2003年第5辑。2004年18、《直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价值迷思》,载《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5期。19、《“世纪之交文学的境遇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2005年20、《启蒙理性叙事中的酒神精神取向》,载《学术探索》2005年第1期。21、《论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2、《论<女娲>中的母神型自然人形象》,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3、《论鲁迅精神中的自然主义取向》,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4、《历史理性的建构与个体立场的悬搁》,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5、《现代性语境中的鲁迅与卡夫卡》,载《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2006年27、《翠翠:赤子型自然人的爱与死》,载《名作欣赏》2006年第8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3期。2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原型》,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4期。29、《自觉追寻酒神精神的文学叙事》,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2期。30、《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立场简论》,载《船山学刊》2006年第2期。31、《看护大地: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载《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全文收录李长中主编的《生态批评与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中。32、《从价值层面重读〈边城〉》,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8期。33、《重论〈棋王〉的价值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科版)2006年第3期,论点摘编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概览”。34、《母神原型与新时期小说》,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35、《呼唤超越精神的出场》,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4期。36、《生态意识:文学写作的新向度》,载《写作》2006年第12期。2007年37、《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冲突和价值分析》,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3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赤子原型》,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39、《从价值层面重读〈红高粱家族〉》,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全文收录李斌、程桂婷主编的《莫言批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40、《母神崇拜与20世纪中国文学》,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3期;论点摘转于天津《今晚报》2007年5月13日《副刊》“论点在线”栏目。41、《迟子建长篇小说创作论》,载《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42、《对大自然的诗意怀想:生态意识与迟子建小说》,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43、《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44、《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畸异人物》,载《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45、《文艺审美与生态精神》,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2008年46、《守望大地:生态意识与徐刚的生态文学》,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7、《生态意识与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载《东方论坛》2008年第6期。48、《酒神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革命叙事》,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49、《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江淮论坛》2008年第4期。50、《为动物而哀歌:生态意识与叶广芩小说》,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51、《融入野地:生态意识与张炜文学创作》,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2、《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53、《革命话语与生态意识的冲突》,载《中国雅俗文学研究》2008年第2、3辑。2009年54、《“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55、《启蒙者的爱与死: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6辑。56、《迟子建小说的温情书写》,载《艺术广角》2009年第1期。57、《论20世纪9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论点摘转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58、《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叙事》,载《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9、《以真诚的文字托举激情与爱意——评诗集〈李琦近作选〉》,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2期。60、《童心本位的追寻与坚守——〈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儿童文学卷〉导言》,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3期。61、《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载《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62、《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载《前沿》2009年第5期。63、《论迟子建小说的价值立场》,载《学理论》2009年第9期。64、《东北大地上的诗意怀乡者——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65、《重塑中国文学绿色之维——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全文收录于《中外生态文学评论选》(斯炎伟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2010年66、《论迟子建小说的反现代性》(合著),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3期。67、《迟子建小说与道家思想》(合著),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8、《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载《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69、《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载《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70、《触摸历史深处的人性畸变——评邓焕的中篇小说<湘山街78号>》,载《小说林》2010年第3期。71、《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72、《抚摸尘世的善意和悲怆——阿成短篇小说简论》,载《文艺评论》2010年第4期。73、《论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4、《精神乌托邦的致命危机——海子诗歌与中国当代诗歌精神的重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论点摘编于《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75、《“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评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2011年76、《底层社会的沉沦与救赎——评闫文志中篇小说<苏醒记>》,载《小说林》2011年第2期。77、《生命韧性与浪漫梦想——评何凯旋的话剧创作》,载《文艺评论》2011年第4期。78、《情爱伦理的脆弱与两难——评张艳茹的中篇小说<凉拌面>》,载《小说林》2011年第4期。79、《底层生命的灾难与脆弱——评吴海中的中篇小说<李桥往事>》,载《小说林》2011年第5期。80、《寒地黑土的民间精神——评何凯旋长篇小说<江山图画>》,载《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81、《“乡下人进城”文学叙事的意义与可能——评周文刚的中篇小说<从库勒草原到深南大道>》,载《小说林》2011年第6期。82、《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载《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83、《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2012年84、《灰暗现实中的灰色人生——评张克盛的中篇小说<私了>》,载《小说林》2012年第1期。85、《断代诗学的突破与重构——评吴井泉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2期。86、《人性之恶、浪漫素质与民间精神——论何凯旋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87、《“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88、《乡村伦理失序的一曲悲歌——评陈小江的中篇小说<拿什么给你辩护,兄弟>》,载《小说林》2012年第2期。89、《筑造龙江当代文学的宏伟景观——评冯毓云等主编的<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4期。90、《石油创业者生活的史诗性画卷——评王立纯的长篇小说<月亮上的篝火>》,载《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91、《揭开那令人窒息的底层现实——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雁过无声>》,载《小说林》2012年第3期。92、《潜规则底下的畸形众生相——评纪洪平的中篇小说<第三只眼>》,载《小说林》2012年第4期。93、《看护大地与叩问灵性——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宏观鸟瞰》,载《绿叶》2012年第5期。94、《论陈美兰当代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情怀》,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95、《发掘底层民间支撑历史的善良与坚忍——评赵宏兴的中篇小说<在人间>》,载《小说林》2012年第5期。96、《竭力昭示生活水面下的真理——评陈美英的中篇小说<不治可否>》,载《小说林》2012年第6期。97、《工业化时代的自然之死——生态文学中的工业与环境》,载《绿叶》2012年第8期。2013年98、《世俗化时代中的人格坚守及其沦陷——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尘埃喧嚣>》,载《小说林》2013年第1期。99、《底层精神、先锋探索和现实批判——<小说林>2012年小说代表作扫描》,载《小说林》2013年第2期。100、《洞察欲望迷梦底下恐怖的人性逻辑——评马忠静的中篇小说<金丝燕窝>》,载《小说林》2013年第3期。101、《直击社会溃败的世道人心——评宋小词的中篇小说<开屏>》,载《小说林》2013年第4期。102、《构筑广阔而深刻的人性景观——本期黑龙江中青年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5期。103、《回望历史的悲悯情怀和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本期黑龙江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6期。104、《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人性亮色——评徐岩小说集<在乌鲁布铁>》,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期。105、《呼唤人性和生态的双重救赎——评杨利民生态话剧<大湿地>》,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3期。106、《在阔大的人性景深中发掘少年成长的主体性——论常新港少年成长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5期。107、《平民世界的人性畸变与生命温情——论陈力娇小说的人性图景》,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9期。108、《挥洒激情与寻觅尊严——论张雅文的生命意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1期。109、《重构中国现代文学新图景的阅读期待——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评介》,载《成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0、《以生态的眼光发掘世界的诗意——论红豆诗歌的生态伦理》,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1、《探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迷误和精神遗产——评孙德喜的<历史的误会——现代文坛上的人和事>》,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2辑。112、《摹仿性欲望的悲喜剧——重论<仲夏夜之梦>兼及莎士比亚的现代性》,载《长江学术》2013年第2期。113、《民间精神与荒诞的权力运作机制——论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伦理》,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114、《构筑主流与民间之间的多位景观——论杨利民话剧的生命意识》,载《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5、《类型小说的文化发生学考察》,载《创作与评论》2013年7月号(下半月刊)。报纸评论文章1、《生态意识:当代文学的新向度》,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7月17日。2、《人生大舞台的审美观照》,载《文艺报》2009年8月6日。3、《革命意识形态下生态意识的珍贵流露》,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8月19日。4、《在反思历史中呼唤诗意栖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9月18日。5、《诗人于坚:为大地而歌》,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0月18日。6、《散文家苇岸:神圣大地的守护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1月20日。7、《李存葆:绿色大散文的赋写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13日。8、《张炜:融入野地的生态智慧》,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21日。9、《郭雪波:看护大地的悲怆与焦灼》,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2月25日。10、《消费时代的文化符号》,载《文艺报》2010年9月15日。11、《反生态写作的回顾与反思》,载《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3月23日。

可以帮你下载个。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学报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10年来,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根据2010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供的“中国知网”《江汉大学学报》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2009年社会科学版、人文科学版的机构用户总计分别为4015和2696个(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分别为3723和2411个,海外分别为292和285个),分布国家(地区)分别为19和21个;个人读者分布在22和21个国家(地区)。其高端用户中国内外知名大学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中央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及墨尔本大学等。随着学报传播范围的越来越广,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各级各类评刊活动中屡屡获奖(见表1)。表1 2002-2010年《江汉大学学报》所获奖项 时 间 获奖学报 奖 项 组织单位 2002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3年 人文科学版 优秀期刊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3年 自然科学版 先进集体 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2004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五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06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7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六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07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7年 自然科学版 第六届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期刊协会 2008年 人文科学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专家推荐期刊 中国社科院 2008年 自然科学版 先进集体 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2009年 自然科学版 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2010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10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10年 自然科学版 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江汉大学学报》围绕重点学科做文章,向重点课题倾斜,向基金项目倾斜,向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倾斜,向中青年学术骨干倾斜,突出了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增强了学报的学科前沿性和学术水平,也形成了本刊的学术特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历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统计中,《江汉大学学报》一直保持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序的中上游水平(见表2),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也逐年提高(见表3)。表2 历年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江汉大学学报 43 43 34 30 41 35 数据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检索报告》(2004-2009)表3 《江汉大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情况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人文科学版 102 115 209 787 097 098 195 327 社会科学版 42 39 198 596 050 089 467 470 自然科学版 61 116 205 408 097 142 233 333 数据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 近10年来,先后开设了6个特色栏目,搭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高品质成果展示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碰撞和互动,进而也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力(见表4、表5)。例如:2004年创办的“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一直持续良性运行,每期一个专题,每年都刊发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专题论文。先后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等转载60多篇。2008年因该栏的“研究特色和独到的研究领域是使用者的关注点”,人文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2010年,该栏目被载入《共和国期刊60年》,该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期刊图像资料著作。表4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概况 栏目名称 开栏时间 主持人 专栏期数 发文量 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2003年 张 皓 20 45 家族企业研究 2003年 甘德安 3 6 领域语言研究 2004年 李宇明、周建民 30 65 现当代诗学研究 2004年 张桃洲、刘洁岷 42 170 武汉学研究 2005年 涂文学、邓正兵 16 45 社区研究 2007年 徐 勇、李金红 7 18 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 2010年 傅才武、王咏梅 3 10 注:截止2011年6月表5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所获奖项           时 间 栏目 奖 项 组织单位 2006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社科学报百种优秀栏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7年 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7年 领域语言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0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10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0年 武汉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2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二批名栏 国家教育部社科司

  • 索引序列
  •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版
  •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
  •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报道
  •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消息
  •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报道怎么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