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急症医学杂志投稿经验

中国急症医学杂志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中国急症医学杂志投稿经验

一般投稿后,初审通过后,第二个工作日就可以,交费50元,通过邮局汇款

属于中华核心,中华级杂志都比较难发。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投稿经验

刊名: 中国中医急症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主办: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期: 月刊编辑出版地:重庆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4-745XCN: 50-1102/R邮发代号: 78-9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中医急症创刊时间:1992

大承气汤治疗长春碱类药物化疗引起肠麻痹疗效观察 --- 王彬中药联合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0例疗效观察 --- 孟胜喜疏肝理气、胃降逆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疗效观察 --- 马绍恒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30例临床观察 --- 骆洁恒 郑泽荣 林玲莉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暑湿证疗效观察 --- 陈锡军 肖碧跃 艾碧琛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42例临床观察 --- 郭玉凡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 谢卫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5例疗效观察 --- 杨安民针灸对肥胖2型糖尿病“脂肪-胰岛”轴的调节作用 --- 蔡辉 袁爱红 魏群利温脾补肾舒肝法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 王艳芳 肖海静海藻益脉胶囊治疗高脂血症临床分析 --- 文传智 阚佑骞 罗增发 杨希荣 向慧滋肾醒脑胶囊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 张全霞 殷丽红补气活血、温阳通脉法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 --- 张灿灼 张春梅地龙胶囊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研究 --- 赖光强 林中 韩正雪 张维 赵喜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观察 --- 刘忠贵 刘毅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 --- 刘合辰痰热清注射液对晚期肿瘤患者肺部感染抗炎及镇痛作用观察 --- 刘小男 杨晓秋 陈其彬 宋云清肺解毒化痰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 --- 陈钦 任建华 潘鑫辉 莫健平 朱肖群活血通腑方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ADL评价的影响 --- 杨迎民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先兆证168例疗效观察 --- 胡春申 钟红卫头针结合降纤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 金国栋羌葛防芷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 崔杰强 丁红梅从肝脾论治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 李莉芳 金庆文定心复律汤治疗心房颤动42例临床研究 --- 杨湖血塞通软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动态心电图的影响 --- 王未寒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曹和平早期白虎汤保留灌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 张赟华 王益斐 郦岳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 郭维玲 刘盛军 林维进点刺耳尖穴放血为主治疗急性结膜炎98例 --- 李红霞 刘世伟山楂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 杨方才从郁立论调脂治疗高脂血症36例临床分析 --- 涂晓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 穆秀芝 徐锋 王春梅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临床观察 --- 郭梦圆益肾通瘀降浊汤治疗胸痹肾虚兼痰瘀交阻证临床研究 --- 晋献春 罗海鸥 陈勇鹏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 --- 陈新 彭程鸿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鼻窦炎性头痛临床体会 --- 胡星星 肖剑

中国中医急症投稿经验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由免疫反应而引起的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性损害,多由链球菌感染或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后引起。好发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男多于女。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本病大多预后良好。急性肾炎一般属于中医“水肿”(阳水)、“尿血”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多因感受外邪,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风遏水阻,溢于肌肤而发水肿;湿热蕴结膀胱、灼伤血络而发尿血;脾失健运、肾气不固而现蛋白尿。病位在肺、脾、肾,累及膀胱、三焦。治疗上根据辨证,分别采用宣肺利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收涩固精等方法。【方一】坤草茅根汤(钟新渊)【出处】《名医名方录第四辑》【组成】白茅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益母草30克,车前草30克。【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利水。【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方解】茅根能“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与益母草“消水行血”为主导,辅以车前草通五淋,利小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四药合方,集甘寒、辛微苦之味,俾利气机灵动,行而不伤正,奏澄本清源、邪去正安之功效。【药理】白茅根能缓解肾血管痉挛,使肾滤过增加而产生利尿作用。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促进抗体形成,使网状细胞、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而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益母草可以改善肾脏微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消除水肿、蛋白尿。车前草可抗菌消炎利尿,降低血肌酐水平。【用法】上方分2次煎,合两煎药液浓缩约150毫升,分3次空腹服,日2次、夜1次。【方二】宣肺靖水饮(张志坚)【出处】《名医名方录第四辑》【组成】荆芥10克,连翘15克,僵蚕10克,蝉衣10克,生黄芪15克,防风10克,生白术10克,石苇30克,生地黄10克,炙鸡内金5克,生甘草3克。【功用】宣肺祛风,扶正洁源。【主治】急性肾炎。症见尿蛋白长期不消失,反复感冒,咽痛,面肢浮肿,舌苔薄,脉细或浮细。【方解】本方用荆芥、连翘、僵蚕、蝉衣宣肺祛风,散结破聚,开上焦而逐恋邪,宣肺气以净水源;石苇助肺肾之精气,上下相交,使水道行而小便利。方中合玉屏风散,旨在益气固卫以调整免疫机能;加甘草、鸡内金,调和诸药,健脾助运;生地黄以滋养肾阴扶助下元。全方合奏宣肺祛风、扶正逐邪、洁源净水之功。【药理】荆芥、防风、蝉衣对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还具有抗炎、利尿作用。石苇具有抗组织胺作用和利尿作用。黄芪能增强免疫机能,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使肾血流量及滤过率增加。【用法】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合并共约400毫升,分早晚2次于饭后1小时温服。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守原方隔日服1剂,或以上方剂量比例研末为丸,分早晚2次,于饭后各取6~9克吞服,以资巩固,以尿蛋白持续消失3月停药。【方三】疏风利水汤(邹云翔)【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组成】金银花、连翘、茯苓、玄参、石斛、六一散(滑石6份,甘草1份,共研细末混匀)各9克,苡米12克,芦根30克,桃仁、红花各3克。【功用】疏风清热,和络渗利。【主治】急性肾炎。症见眼睑浮肿,精神萎靡,口干欲饮,脉细。【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疏风清热;桃仁、红花和血化瘀;苡米、茯苓、六一散、芦根渗湿利水;玄参、石斛顾护阴津。上药合用,则能疏风清热,和络渗利。【药理】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促进肾脏病理损害的修复和纤维蛋白的吸收作用。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其利水渗湿作用还与对机体水盐调节机制的影响有关。芦根对溶血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桃仁、红花扩张血管,改善肾脏血液循环。【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方四】芳化清利汤【出处】《河北中医》【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蝉蜕10克,牛蒡子20克,佩兰10克,苍术20克,薏苡仁30克,白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萆薢20克,牛膝15克,陈皮6克。【功用】清热利湿,祛风解毒。【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方解】方中白花蛇舌草、连翘、黄芩、蝉蜕、牛蒡子清热解毒,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佩兰、薏苡仁、苍术、萆薢利湿热而健脾;益母草、白茅根、牛膝活血利水而益肾;陈皮芳香醒脾,疏利气机。全方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消散血结气聚。【药理】药理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清除抗原、抑制抗体,抑制活性免疫细胞产生及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等作用;白花蛇舌草等还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增强吞噬细胞功能。牛蒡子等可清除尿蛋白,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对肾脏的损害;益母草、牛膝等活血化瘀药物具有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并有对抗自由基损伤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五】麻桂苏蝉白术汤【出处】《河南中医》【组成】麻黄、桂枝、苏叶各10克,蝉衣6克,白术30克,生姜3片。【功用】解表利水。【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初起有风寒表证者。【方解】方中麻黄发汗解表;桂枝调和营卫;配苏叶、蝉衣宣通气机;白术、生姜健脾利水。诸药合用,共奏“开鬼门,洁净府”,宣上达下之功。【药理】麻黄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增加,并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桂枝抗炎、抗过敏,且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苏叶、蝉衣对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白术水煎剂和流浸膏灌胃或静脉注射对大鼠、家兔、犬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2~4次服。【方六】麻黄连翘赤小豆加丹参汤【出处】《湖北中医杂志》【组成】麻黄4~9克,连翘8~15克,赤小豆15~25克,桑白皮9~12克,苦杏仁6~9克,生姜3~6克,益母草9~15克,大枣4~6枚,丹参9~15克。【功用】清热解表,活血利水。【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湿热兼表证者。【方解】方中麻黄宣肺利水消肿,杏仁降肺气;连翘清热解毒,与桑白皮合用泻肺行水;生姜既能助麻黄宣散水气,又可助杏仁降肺逆;大枣安中和中,赤小豆利水,两药合用可使脾肾功能渐复;益母草活血利水;丹参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消肿利水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使肾血流增加而利尿。连翘抗菌、消炎利尿。桑白皮有利尿作用,可使动物尿量及钠、钾、氯化物排出量均增加。益母草可以改善肾脏微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消除水肿、蛋白尿。丹参是氧自由基的强力清除剂,还有降血脂、降压、强心、抗炎、抑菌等作用。【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方七】芪丹茅苓汤【出处】《湖南中医药导报》【组成】生黄芪10~30克,丹参10~20克,白茅根20~60克,土茯苓50~200克,益母草6~20克,麦芽20~40克,牛蒡子6~10克,白芨6~15克,茜根6~10克,鱼腥草6~20克。【功用】健脾利水,凉血活血,解毒。【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表证已除,唯留水肿、蛋白尿、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者。【方解】方中生黄芪、土茯苓、麦芽健脾利水,合乎“其制在脾”之机理;丹参、白茅根、益母草、茜根为活血化瘀之品,伍以白芨,活血止血而不留瘀,有利于血尿的消除;牛蒡子、鱼腥草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配伍于活血化瘀药之中,可预防毒瘀互结,以防疾病缠绵转为慢性。【药理】据近年有关资料报道,生黄芪、土茯苓、鱼腥草、益母草、茜根有消蛋白尿之功用。白茅根能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改善肾血流,使肾素产生减少,具有降压利尿、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减少蛋白的排出。【用法】水煎服,日1剂。【按语】本方重用土茯苓,源于任继学教授之经验。【方八】三仁汤加味【出处】《中国中医急症》【组成】杏仁15克,白豆蔻15克,薏苡仁20克,半夏15克,川朴15克,通草10克,滑石15克,竹叶20克,石苇30克,白茅根30克。【功用】宣畅气机,湿热分消。【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方解】方中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通肺气;白豆蔻芳香苦辛,能宣中焦;配半夏、厚朴苦温除湿,恢复中焦升清降浊之职;薏苡仁甘淡,益脾渗湿,疏导下焦,配以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石苇甘苦性凉,清肺金以滋化源,通膀胱而利水道。白茅根味甘性寒,能透郁热,导热下行,清上通下,凉血止血。【药理】现代药理证实,薏苡仁可增强体液免疫,促进抗体产生。石苇具有抗组织胺作用和利尿作用。白茅根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通透性,利尿、消蛋白。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通草可增加尿中钾离子的排出量,从而发挥利尿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九】枇杷叶煎【出处】《河北中医》【组成】枇杷叶15~30克,北杏仁、焦栀子皮、淡豆豉、通草12~15克,茯苓皮20~30克,滑石25~30克,薏苡仁18~30克。【功用】肃肺化气,行水消肿。【主治】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方解】方中杏仁、枇杷叶辛开苦降,能使壅塞之肺气得以宣通,清肃之令行,三焦水道通畅无阻;栀子、豆豉能“宣其陈腐郁结”(王孟英语),清泄郁热,和中化浊;配茯苓、薏苡仁、滑石、通草等淡渗而性凉,使气化湿除,溺畅肿消。【药理】药理研究表明,枇杷叶、栀子有抗菌消炎作用。通草可增加尿中钾离子的排出量而利尿。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调节机体水盐代谢。薏苡仁增强机体免疫力。【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流程:网页链接

1 投稿方式投稿请通过中华急诊网的在线审稿系统提交,作者在网络递交成功后,同时通过邮局汇款50元审稿费至编辑部。初审一般为3个月,作者可以在该投稿系统中查询稿件的状态。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2 来稿要求  1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 论著、综述、继续教育稿件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交流(无中、英文摘要格式)、病例报告以1500字之内为宜(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2投稿清单 (1)投稿函(推荐信)、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2)题名及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简介,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Email,电话,传真,投稿日期;(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正文,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志谢、参考文献(视文章体裁选择相关项目)。3来稿首页请注明 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学历、技术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正文字数、表数和图数。对于在我刊发表的论文而又需以其他语种在他刊发表的,需征得我刊授权同意;同样,在他刊以其他语种发表过的论文,投寄我刊时,请附已刊登论文杂志的授权证明,否则不予受理。4基金资助论文 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请在文稿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表示,著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并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中间以“;”隔开。5 快速通道 “快速通道”论文投稿要求:(1)作者在投稿前应与编辑部联系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2)稿件应符合本刊稿约的要求并附单位介绍信;(3)作者应书面提供说明论文需要 “快速通道” 的理由,同时提供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证明;(4)同时有2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至少有1位为非本单位专家)书面推荐意见;(5)作者可推荐3~5名审稿专家,需注明其详细联系方法(包括Email),供编辑部参考;(6)应提供作者的通讯地址、电话、手机、传真、Email等联系方式。凡要求进入“快速通道”稿件,需交纳审稿费每篇200~400元。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个月内出版。6 稿件处理费 每篇50元。7来稿文责自负 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内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8 刊登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本刊通知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赠当期杂志2册。3撰写要求1题名 力求简明、醒目、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题名以20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2作者 正文题下排列作者姓名,姓名上不加角码。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再作更动。正文首页左下方脚注中应注明第一作者的地址、单位名称和科室、邮政编码和Email,以及其他作者的单位名称和科室。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和Email。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在本刊发表的书面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讯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的时候,作者应当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论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3摘要 摘要包含目的(Objective),方法( Methods), 结果(Results), 结论(Conclusions)四要素。(1)目的 1-2句。相对简单,通常开门见山地交代研究的目的,并不要求交代本研究的背景和作者的前期研究,但应当足够地表达出对本研究目的的内容,和本研究的运用前景,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或者新颖性,不能泛泛而谈。(2)方法 是摘要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材料、方法、以及统计学方法,其科学性、严谨性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水平。临床研究论文应当交代:研究的设计方法。如是前瞻性的还是回顾性的,是描述性的还是对照性的;临床病例的收集与分组方法。不应当是简单地说以多少例某某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当交代清楚病例资料的来源、收集时间、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对照组的情况、健康对照组的来源、分组的依据和标准、分组后各组资料的可比性情况;对于临床干预措施或指标的检测,应当具体说明干预起止时间和间隔、剂量,检测样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检测样本检测的方法等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基础研究论文应当交代:实验的地点,实验动物的种属、样本数,实验动物分组的方法、实验模型制备的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如何分组对照,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干预的方法、给药的剂量和途径,样本取材部位和时间,样本检测方法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结果 根据方法部分交代的情况,依序交代结果,要求写出结果的主要数据及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需要注意的是,阴性结果也需要报告。结果中不要有任何推理和解释,应该留到下一部分的结论之中。结论 1-2句。紧扣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写作,要使用避免笼统套话、猜测语言。可突出新发现的价值和局限,是否可推荐或者推广。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通讯作者的工作单位,通讯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通讯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an,LIU H*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Hospita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4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5 统计学 按GB 3358/T-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 ;(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用±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此外,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45),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值=023 8);当涉及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报告统计学检验的结论,当P<05时一律描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只需要选用P>05、P<05、P<01三种情况。6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2-1997《经穴部位》和GB/T 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得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7图表 图表随文列出,应有图(表)序、题名;说明文字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放大倍数、染色方法或引自他刊的出处等;照片应清晰,对比度好;带有英文摘要文稿的图(表)题请用英汉双语列出。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表格中的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角码的形式,依以下顺序选用:“※、#、△、☆、▲、★”。8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FONT>kg-1?/FONT>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1?/FONT>min-1的形式。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单位(如:人、次、台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4 ng/L±2 ng/L”可以表示为“(4±2)ng/L”。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1 投稿方式投稿请通过中华急诊网的在线审稿系统提交,作者在网络递交成功后,同时通过邮局汇款50元审稿费至编辑部。初审一般为3个月,作者可以在该投稿系统中查询稿件的状态。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2 来稿要求  1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 论著、综述、继续教育稿件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交流(无中、英文摘要格式)、病例报告以1500字之内为宜(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2投稿清单 (1)投稿函(推荐信)、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2)题名及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简介,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Email,电话,传真,投稿日期;(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正文,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志谢、参考文献(视文章体裁选择相关项目)。3来稿首页请注明 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学历、技术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正文字数、表数和图数。对于在我刊发表的论文而又需以其他语种在他刊发表的,需征得我刊授权同意;同样,在他刊以其他语种发表过的论文,投寄我刊时,请附已刊登论文杂志的授权证明,否则不予受理。4基金资助论文 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请在文稿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表示,著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并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中间以“;”隔开。5 快速通道 “快速通道”论文投稿要求:(1)作者在投稿前应与编辑部联系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2)稿件应符合本刊稿约的要求并附单位介绍信;(3)作者应书面提供说明论文需要 “快速通道” 的理由,同时提供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证明;(4)同时有2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至少有1位为非本单位专家)书面推荐意见;(5)作者可推荐3~5名审稿专家,需注明其详细联系方法(包括Email),供编辑部参考;(6)应提供作者的通讯地址、电话、手机、传真、Email等联系方式。凡要求进入“快速通道”稿件,需交纳审稿费每篇200~400元。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个月内出版。6 稿件处理费 每篇50元。7来稿文责自负 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内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8 刊登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本刊通知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赠当期杂志2册。3撰写要求1题名 力求简明、醒目、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题名以20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2作者 正文题下排列作者姓名,姓名上不加角码。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再作更动。正文首页左下方脚注中应注明第一作者的地址、单位名称和科室、邮政编码和Email,以及其他作者的单位名称和科室。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和Email。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在本刊发表的书面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讯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的时候,作者应当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论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3摘要 摘要包含目的(Objective),方法( Methods), 结果(Results), 结论(Conclusions)四要素。(1)目的 1-2句。相对简单,通常开门见山地交代研究的目的,并不要求交代本研究的背景和作者的前期研究,但应当足够地表达出对本研究目的的内容,和本研究的运用前景,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或者新颖性,不能泛泛而谈。(2)方法 是摘要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材料、方法、以及统计学方法,其科学性、严谨性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水平。临床研究论文应当交代:研究的设计方法。如是前瞻性的还是回顾性的,是描述性的还是对照性的;临床病例的收集与分组方法。不应当是简单地说以多少例某某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当交代清楚病例资料的来源、收集时间、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对照组的情况、健康对照组的来源、分组的依据和标准、分组后各组资料的可比性情况;对于临床干预措施或指标的检测,应当具体说明干预起止时间和间隔、剂量,检测样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检测样本检测的方法等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基础研究论文应当交代:实验的地点,实验动物的种属、样本数,实验动物分组的方法、实验模型制备的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如何分组对照,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干预的方法、给药的剂量和途径,样本取材部位和时间,样本检测方法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结果 根据方法部分交代的情况,依序交代结果,要求写出结果的主要数据及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需要注意的是,阴性结果也需要报告。结果中不要有任何推理和解释,应该留到下一部分的结论之中。结论 1-2句。紧扣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写作,要使用避免笼统套话、猜测语言。可突出新发现的价值和局限,是否可推荐或者推广。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通讯作者的工作单位,通讯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通讯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an,LIU H*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Hospita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4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5 统计学 按GB 3358/T-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 ;(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用±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此外,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45),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值=023 8);当涉及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报告统计学检验的结论,当P<05时一律描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只需要选用P>05、P<05、P<01三种情况。6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2-1997《经穴部位》和GB/T 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得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7图表 图表随文列出,应有图(表)序、题名;说明文字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放大倍数、染色方法或引自他刊的出处等;照片应清晰,对比度好;带有英文摘要文稿的图(表)题请用英汉双语列出。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表格中的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角码的形式,依以下顺序选用:“※、#、△、☆、▲、★”。8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FONT>kg-1?/FONT>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1?/FONT>min-1的形式。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单位(如:人、次、台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4 ng/L±2 ng/L”可以表示为“(4±2)ng/L”。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本刊以推动中国急症学术进步为宗旨,报道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症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适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人员阅读。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官网投稿经验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刊名: 中国中医急症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主办: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期: 月刊编辑出版地:重庆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4-745XCN: 50-1102/R邮发代号: 78-9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中医急症创刊时间:1992

  • 索引序列
  • 中国急症医学杂志投稿经验
  •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投稿经验
  • 中国中医急症投稿经验
  •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官网投稿经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