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党建评论文章

党建评论文章

发布时间:

党建评论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那么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笔者认为抓实抓好党建工作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用责任制管责任人,以责任人带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盘棋”的党建工作理念。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要培养党组织书记探索新机制、新办法,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实现富民强村。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将贫困村纳入后进村,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的力度,推动贫困“摘帽”。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等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促进脱贫攻坚。三是要大力推进干部下乡驻村,凝聚各方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精准选派驻村级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到贫困地区工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到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包联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工程。四是要加强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脱贫攻坚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头创业就业,深入探索符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持续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党员包联等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实用技术技能,引导贫困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程可以说是“最艰巨的任务”。只有找准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才能全面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KMT,英文亦可直译作“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所创建的中国原生政党。中国国民党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其前身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于1911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该党于1927年完成形式上的全国政权统一,并一直统治大陆至1949年。

文化改革发展成就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良好基础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可以预期,通过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各项任务,将进一步兴起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对夺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文化改革发展成就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良好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精神活动的成果和精髓,是人类最悠久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中国古代哲学就有“人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最早的具有环境保护、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哲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到要应对地球变暖、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更显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作用,发挥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了我党历史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对文化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十七大报告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基础。今年制定的“十二五”规划设“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单独为篇,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对“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化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  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通过政府主导,引导多元投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日趋多样化,多元投入机制正在形成,促进文化事业投入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国文化事业费累计超过12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3%。其中,国家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5年间增幅分别达到6%和1%,均已实现“翻一番”。2010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06亿元,与2005年的82亿元相比,增幅达4%。通过增加投入,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随着各级财政对各项文化工程资金投入不断增加,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影响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并取得初步成效。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针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存在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问题,文化事业费投入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78亿元,占全国的6%,比2007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有些地区把重点文化设施、公益性文化服务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年文化建设投入增幅不低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保证。  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文化产业渐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使我国文化产业孕育着产生巨大财富的机遇,文化产业吸引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从过去基本上是以国有资金为主逐步转向多元投资机制的形成:  一是政府资金以文化产业的投资基金、奖励性资金、扶持资金、专项资金等各种形式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如北京市每年有5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发展。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贷款力度加大。三是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四是各类投资基金投资于文化产业,包括有数十家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多种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文化产业的企业投资总规模上千亿元。五是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扶持,把文化产业列为支柱性产业,激发了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热情,如企业出资投拍电视连续剧、电影通过创新型的金融工具进行融资等,文化产业吸引了各类产业如房地产、能源、矿山、服务业等领域企业的投资,大批民营资本纷纷参与挖掘文化产业的投资机会,更多的民营资本涉足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对文化产业多元投融资机制的形成,使近年来文化产业投融资呈加速发展趋势。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全国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制作等领域基本完成全行业转制,22个省区市实现省内广电传输网络整合。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原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成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集团,面向市场经济,面向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着力点,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广电集团、电影集团、新闻出版集团等大型的国资集团,这些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企业使国有的文化事业单位从原有的条块分割、地域分割,走向了全国性经营;并通过资产重组,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市场。这些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肩负着繁荣国内文化市场的消费,促进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以及代表着国家面向世界,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核心力量。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门槛降低促进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目前,出版物发行、电视剧制作、文艺演出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民营文化企业。民营演艺业快速发展,全国已有民营文艺院团7000多家,远远超过2000多家国有院团的总量。文化与科技、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快速成长,  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占GDP的比重达到75%。  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我国文化“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央电视台建成欧洲、美洲、亚太、中东、非洲、拉美、俄罗斯7大中心记者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建成64个境外整频率电台。对外合作交流的文化活动日益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时期,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为9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00%;文化服务出口总额为8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6%。  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合作,这些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美国失业问题继续拖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我国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从国际形势和国际竞争看。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持续发展,欧债危机和美国失业继续发酵,世界经济再度陷入困境。在美国,1200万失业人口,失业、丧失收入、还不起贷款以致丧失自己的住房,成千上万户住房止赎,使社会矛盾激化,由美国开始的“占领华尔街”不仅在美国数百城市“开花”,还扩展到全球数十个国家的上千个城市。这反映了99%的民众对现行西方金融、财产、收入分配乃至社会制度的不满。因此,正如会议公报中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在当前世界文化和舆论格局中,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这与西方经济长期在世界经济中占主体和统治地位是相适应的。以美国为例,“好莱坞”影片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电影市场总票房,美国年对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万小时。“好莱坞”输出的影片不仅已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向全世界输出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很重视通过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输出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美国等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美国的电影业、英国和意大利的创意产业、日本的动漫业、韩国的游戏业产值都超过了各自国家钢铁业的产值。由于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资源节约、节能环保都具有积极意义。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经济结构就越趋向合理平衡。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产值发展很快,规模也相当可观。如近几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远超同期GDP增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高。据测算,2010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近1000亿元。同年北京的GDP中,6%是由文化创意产业所构成,这使北京的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但从整体看,我国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使人类交流交往日益普遍化,从而带来的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交锋日益增加。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国际文化交流碰撞更加直接,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面对的不仅是经济竞争,同时也面对思想文化的严峻挑战。由于世界仍是西方文化处于主流地位的大环境,我国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但在文化领域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甚为必要,具有紧迫性。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如果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必须要有繁荣的文化,要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要有能够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和产品。我们需要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化,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使我们的文化赢得尊重、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与合作,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艰巨。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在经济实力日益雄厚的基础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当代中华儿女都负有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从国内发展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更多满足的基础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广泛、更深化、更多种多样。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某些束缚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性的因素尚未得到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特别是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由于文化建设的不足影响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诚信建设,见利忘义、诚信缺失、好逸恶劳、炫富傍富、贪污腐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道德沦丧、不知廉耻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近年来,一些匪夷所思的恶性案件频繁发生。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原则,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还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群众健康,增加社会纠纷,激化社会矛盾等。因此,迫切要求通过文化发展,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更进一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不仅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而且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因此,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促进文化繁荣,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  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实现这个目标,会议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部署,要求完成以下重要任务:  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文化自觉性,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贯穿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同时,要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个方面。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大量优秀文化作品的涌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作品的创作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积极培养和造就文化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对于文化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作用。如文化创意产业属现代高新科技,是数字化支撑下的文化新业态和新的传播方式。文化创意产业要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因此,创意产业是具有很可观的创造财富、就业潜力的产业。创意产业对人才的依赖,从一个侧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批文化技术人才。因此,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为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全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

党建工作评论文章

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这是党建工作顺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潮流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当前,铁路施工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在探索创新中推进党建网络系统建设,加大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力度,用网络党建来架起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和党群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使铁路企业的党建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党建工作需要在探索创新中发展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创新带来生机,创新意味活力,创新孕育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的诞生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都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党建工作也正是在这些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地进行着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探索实践,才得以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始终以探索创新的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创新党建工作的新平台。党建工作的创新既要有思想理论、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也要有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载体的创新。信息化的发展为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载体,拓展了党建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为党建工作进入新的领域带来了大好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将传统的工作方法与新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并创新发展,这是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 二、铁路施工企业网络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铁路施工企业党建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冲击。我们不难发现,当前铁路施工企业的网络党建工作的现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具备党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有益探索。以中铁二局集团属下的子分公司为例,他们中的一部份单位已建有自己的网站,并依托本单位的网站对开展党建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新运公司利用网站设立了公文网络管理中心、政研园地、信息报送、领导讲话、会议视频、党的先进性教育、公示栏、员工论坛、新运广角电子版等栏目,通过发挥这些栏目的功能,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级党委的要求向基层传达,并形成工作中的上下互动,使网络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筑公司在本单位网站设立了“党群建设”栏目,内置党、工、团组织的分栏目,从整体规划上较为系统。二公司开设了以即时新闻、领导言论、工作研讨、企业文化为组成部份的“先锋了望”栏目。其他一些单位也通过设立相应栏目,或者将网络党建工作融入现代办公系统,并与传统管理模式有机结合来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而中铁二局企业文化网的建立,通过文化新闻、文化成果、政研论文、文学作品、工作动态、陈列馆、图片库等栏目,架起了整个集团党建工作者及积极分子的互动平台,使党建工作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整合,有效地起到了交流、学习、借鉴和指导的作用,为企业的形象建设做出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贡献。 网络党建的栏目内容亟待丰富和完善。虽然铁路施工企业在党建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纵观许多网站上的党建栏目,其栏目内容设置不够丰富和完善是显而易见的,离反映党建工作全貌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也是不争的事实。并且有的只有栏目名称而长期没有内容,纯粹只是摆投;有的像一道“时令菜”,时过景迁,栏目不复存在,踪影全无;有的坚持一段时间后便处于瘫痪状态,看不到网络党建的现在进行时态,网络党建何去何从没有下落等等,这些情况自然使网络党建的作用发挥不尽如人意。也由此可以看出,铁路施工企业网络党建工作的开展尚处于起步的初始发展阶段,其栏目内容还亟待丰富和完善,需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者花大力气去探索创新,去不断推动发展。 缺乏完整的党建网络系统。局部的党建工作内容零散地存在于企业网站,使网络党建工作开展的成效并不理想,这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视觉和全局的观念来规划网络党的建设。把借鉴的眼光投向铁路施工企业之外,许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已建立了专门的党建网站,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建设并充分利用网络党建阵地,将网络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铁路施工企业点多线长、流动频繁的工作特殊性,恰恰适合或更需要网络这个平台来开展党建工作。但纵观工程总公司,乃至中铁二局及各个子分公司,至今尚未建立一个专门的或综合性的、完善的党建网站,使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企业党建工作的影响力,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使企业的形象宣传和塑造工作事倍功半。虽然党建网站的建立并不是终极目的,只要具备功能完善的网络党建系统能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也是可取的,但作为一个拥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和党员数量庞大的企业,从网络党建发展的速度上来说似乎有些说不过去。笔者认为,这与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铁路施工企业的重视程度有关,与是否将网络党建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有关,与舍不舍得、愿不愿意投入经费有关,与既懂党建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队伍缺乏有关。 三、做好铁路施工企业网络党建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面对铁路施工企业网络党建工作的现状,笔者在思考中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对铁路网络党建工作在认知和探索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网络党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目前铁路企业网络党建的开展情况看,当务之急是要引起各级领导特别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者们从思想上的高度重视。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党建从一开始,就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的历史使命,是体现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次,开展网络党建是时代的要求,作为党建工作有利武器的信息化技术,把握了科技发展潮流,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任务。第三,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极大地提高党建工作的层次、水平和效率,这是网络党建相对于传统党建在载体作用发挥上的显著优势。尤其是对于铁路施工队伍分布广、人员分散、流动频繁的特殊情况来说,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党建工作,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方面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规划目标,整合资源,构建高品质的网络党建系统。目前铁路施工企业的网络党建工作尚未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除了应加大网络平台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既懂党建工作又懂信息技术开发的人才队伍培养力度这个基础的条件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要制定网络党建的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的空间,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党员队伍现状,构建高品质的网络党建系统,向全面开展网络党建工作迈进。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拥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的铁路建筑施工企业,完全有必要也有条件建立一个专门的党建网站,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覆盖面更广,指导性更强,更好地进行党建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信息网络平台的全面对接。对于一般的基层施工企业来说,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信息分散、效率低下的网上党建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完善,依托企业主页或在局域网上开辟党建专栏,以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特征充分发挥网络党建系统的作用,在有效实现党建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进企业网络党的建设。 规范管理,发挥作用,使网络成为企业真正的“桥梁”和“窗口”。要使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内容通过网络系统来实现,首先要建立健全网上党务工作规范运作的管理机制,实行领导分管和网络系统管理员负责制,明确信息报送和信息上传的层层审核把关制度,提高信息质量,加大信息数量,定期信息维护,确保网上信息的准确及时、规范健康、指导性强。其次,要本着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宣传基层的原则,从内容的丰富上来确保作用的发挥。比如建立网上学习园地,重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发布党建重要信息,建立由文献资料、经典著作、领导讲话、党建理论研究等为内容的信息库,扩大信息源,实现党员远程教育管理;搭建公文管理和动态信息传递的平台,确保上级精神能迅速及时地向基层组织传达,各基层党组织也能及时将信息和有关意见、建议通过网络及时报送上级党组织,使企业党的要求能在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信息交换中得到及时贯彻执行和反馈;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新闻发布,大力宣传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重点工程建设、科技实力、先进典型等事迹,打造网络宣传平台,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使其成为宣传企业的一个重要窗口。第三,要不断探索创新网络载体的形式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建立网上党员信息库和党费收缴系统;针对铁路施工一线远离总部机关的实际,可以推行以召开网络会议、视频会议的方式来改变传统会议的模式,既降低会议成本,又方便基层。同时,还可公开领导信箱,设立投诉举报信箱,实行发展党员、干部任职、表彰先进的网上公示公告制度,开展网上咨询和网上调查活动,开辟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以此加强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交流,增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的参与度,使网络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和沟通桥梁。此外,还需制定相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和激励机制。 网络党建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既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接纳和行动上参与,更需要我们加快步伐,积极主动地在探索创新中推进发展。铁路施工企业只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真正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互动性强、立足企业实际的党建网络系统,在保持和继续发扬传统党建优秀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快捷高效的网络平台继续创新发展,那么,我们的党建工作一定能够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中,开出绚丽的党建之花,结出丰硕的党建之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那么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笔者认为抓实抓好党建工作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用责任制管责任人,以责任人带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盘棋”的党建工作理念。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要培养党组织书记探索新机制、新办法,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实现富民强村。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将贫困村纳入后进村,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的力度,推动贫困“摘帽”。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等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促进脱贫攻坚。三是要大力推进干部下乡驻村,凝聚各方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精准选派驻村级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到贫困地区工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到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包联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工程。四是要加强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脱贫攻坚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头创业就业,深入探索符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持续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党员包联等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实用技术技能,引导贫困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程可以说是“最艰巨的任务”。只有找准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才能全面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基层党建评论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那么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笔者认为抓实抓好党建工作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用责任制管责任人,以责任人带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盘棋”的党建工作理念。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要培养党组织书记探索新机制、新办法,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实现富民强村。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将贫困村纳入后进村,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的力度,推动贫困“摘帽”。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等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促进脱贫攻坚。三是要大力推进干部下乡驻村,凝聚各方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精准选派驻村级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到贫困地区工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到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包联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工程。四是要加强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脱贫攻坚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头创业就业,深入探索符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持续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党员包联等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实用技术技能,引导贫困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程可以说是“最艰巨的任务”。只有找准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才能全面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这是党建工作顺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潮流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当前,铁路施工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在探索创新中推进党建网络系统建设,加大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力度,用网络党建来架起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和党群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使铁路企业的党建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党建工作需要在探索创新中发展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创新带来生机,创新意味活力,创新孕育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的诞生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都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党建工作也正是在这些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地进行着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探索实践,才得以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始终以探索创新的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创新党建工作的新平台。党建工作的创新既要有思想理论、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也要有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载体的创新。信息化的发展为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载体,拓展了党建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为党建工作进入新的领域带来了大好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将传统的工作方法与新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并创新发展,这是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 二、铁路施工企业网络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铁路施工企业党建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冲击。我们不难发现,当前铁路施工企业的网络党建工作的现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具备党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有益探索。以中铁二局集团属下的子分公司为例,他们中的一部份单位已建有自己的网站,并依托本单位的网站对开展党建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新运公司利用网站设立了公文网络管理中心、政研园地、信息报送、领导讲话、会议视频、党的先进性教育、公示栏、员工论坛、新运广角电子版等栏目,通过发挥这些栏目的功能,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级党委的要求向基层传达,并形成工作中的上下互动,使网络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筑公司在本单位网站设立了“党群建设”栏目,内置党、工、团组织的分栏目,从整体规划上较为系统。二公司开设了以即时新闻、领导言论、工作研讨、企业文化为组成部份的“先锋了望”栏目。其他一些单位也通过设立相应栏目,或者将网络党建工作融入现代办公系统,并与传统管理模式有机结合来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而中铁二局企业文化网的建立,通过文化新闻、文化成果、政研论文、文学作品、工作动态、陈列馆、图片库等栏目,架起了整个集团党建工作者及积极分子的互动平台,使党建工作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整合,有效地起到了交流、学习、借鉴和指导的作用,为企业的形象建设做出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贡献。 网络党建的栏目内容亟待丰富和完善。虽然铁路施工企业在党建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纵观许多网站上的党建栏目,其栏目内容设置不够丰富和完善是显而易见的,离反映党建工作全貌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也是不争的事实。并且有的只有栏目名称而长期没有内容,纯粹只是摆投;有的像一道“时令菜”,时过景迁,栏目不复存在,踪影全无;有的坚持一段时间后便处于瘫痪状态,看不到网络党建的现在进行时态,网络党建何去何从没有下落等等,这些情况自然使网络党建的作用发挥不尽如人意。也由此可以看出,铁路施工企业网络党建工作的开展尚处于起步的初始发展阶段,其栏目内容还亟待丰富和完善,需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者花大力气去探索创新,去不断推动发展。 缺乏完整的党建网络系统。局部的党建工作内容零散地存在于企业网站,使网络党建工作开展的成效并不理想,这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视觉和全局的观念来规划网络党的建设。把借鉴的眼光投向铁路施工企业之外,许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已建立了专门的党建网站,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建设并充分利用网络党建阵地,将网络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铁路施工企业点多线长、流动频繁的工作特殊性,恰恰适合或更需要网络这个平台来开展党建工作。但纵观工程总公司,乃至中铁二局及各个子分公司,至今尚未建立一个专门的或综合性的、完善的党建网站,使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企业党建工作的影响力,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使企业的形象宣传和塑造工作事倍功半。虽然党建网站的建立并不是终极目的,只要具备功能完善的网络党建系统能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也是可取的,但作为一个拥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和党员数量庞大的企业,从网络党建发展的速度上来说似乎有些说不过去。笔者认为,这与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铁路施工企业的重视程度有关,与是否将网络党建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有关,与舍不舍得、愿不愿意投入经费有关,与既懂党建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队伍缺乏有关。 三、做好铁路施工企业网络党建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面对铁路施工企业网络党建工作的现状,笔者在思考中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对铁路网络党建工作在认知和探索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网络党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目前铁路企业网络党建的开展情况看,当务之急是要引起各级领导特别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者们从思想上的高度重视。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党建从一开始,就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的历史使命,是体现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次,开展网络党建是时代的要求,作为党建工作有利武器的信息化技术,把握了科技发展潮流,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任务。第三,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极大地提高党建工作的层次、水平和效率,这是网络党建相对于传统党建在载体作用发挥上的显著优势。尤其是对于铁路施工队伍分布广、人员分散、流动频繁的特殊情况来说,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党建工作,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方面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规划目标,整合资源,构建高品质的网络党建系统。目前铁路施工企业的网络党建工作尚未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除了应加大网络平台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既懂党建工作又懂信息技术开发的人才队伍培养力度这个基础的条件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要制定网络党建的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的空间,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党员队伍现状,构建高品质的网络党建系统,向全面开展网络党建工作迈进。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拥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的铁路建筑施工企业,完全有必要也有条件建立一个专门的党建网站,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覆盖面更广,指导性更强,更好地进行党建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信息网络平台的全面对接。对于一般的基层施工企业来说,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信息分散、效率低下的网上党建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完善,依托企业主页或在局域网上开辟党建专栏,以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特征充分发挥网络党建系统的作用,在有效实现党建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进企业网络党的建设。 规范管理,发挥作用,使网络成为企业真正的“桥梁”和“窗口”。要使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内容通过网络系统来实现,首先要建立健全网上党务工作规范运作的管理机制,实行领导分管和网络系统管理员负责制,明确信息报送和信息上传的层层审核把关制度,提高信息质量,加大信息数量,定期信息维护,确保网上信息的准确及时、规范健康、指导性强。其次,要本着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宣传基层的原则,从内容的丰富上来确保作用的发挥。比如建立网上学习园地,重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发布党建重要信息,建立由文献资料、经典著作、领导讲话、党建理论研究等为内容的信息库,扩大信息源,实现党员远程教育管理;搭建公文管理和动态信息传递的平台,确保上级精神能迅速及时地向基层组织传达,各基层党组织也能及时将信息和有关意见、建议通过网络及时报送上级党组织,使企业党的要求能在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信息交换中得到及时贯彻执行和反馈;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新闻发布,大力宣传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重点工程建设、科技实力、先进典型等事迹,打造网络宣传平台,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使其成为宣传企业的一个重要窗口。第三,要不断探索创新网络载体的形式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建立网上党员信息库和党费收缴系统;针对铁路施工一线远离总部机关的实际,可以推行以召开网络会议、视频会议的方式来改变传统会议的模式,既降低会议成本,又方便基层。同时,还可公开领导信箱,设立投诉举报信箱,实行发展党员、干部任职、表彰先进的网上公示公告制度,开展网上咨询和网上调查活动,开辟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以此加强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交流,增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的参与度,使网络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和沟通桥梁。此外,还需制定相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和激励机制。 网络党建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既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接纳和行动上参与,更需要我们加快步伐,积极主动地在探索创新中推进发展。铁路施工企业只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真正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互动性强、立足企业实际的党建网络系统,在保持和继续发扬传统党建优秀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快捷高效的网络平台继续创新发展,那么,我们的党建工作一定能够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中,开出绚丽的党建之花,结出丰硕的党建之果。

党建评论文章标题

读党史,炼初心,党政一风华正茂,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突出奉献做出,让我们为之敬佩的事

我与时代同成长亲爱的党,腾飞吧爱党爱国爱未来例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那时起中共便开始了艰辛的斗争,走上了探索之路。那些革命家并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可是他们不断探索与创造,最终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来之不易的,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与智慧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爱党爱国。  现在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中华儿女都坚信这个中国梦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中国将早日复兴,国家将更加繁荣,民族将更加昌盛。我认为实现这一梦想的关键是“创造”二字,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那么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了。  从前,有人幻想着有一双鸟儿一样的翅膀,能飞上天去。自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以后,这原本遥不可及的梦想便变成了现实。因为创造往往是一个通向理想的阶梯,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这便是创造的魅力,未来因为创造的魅力而美丽。我们应该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我们要爱创造爱未来。  在这里,我要说“爱党爱国爱未来,早日实现中国梦!”

1、 我与时代同成长2、 那永 寻找心中的亮点4、 党在我心中5、 永远的时尚6、 成长中的党7、 党在我心中8、 我的入党情结9、 我心中的党10、以实际行动向党交上一份完满的答卷11、我身边的共产党员12、党在我心中13、红色的信念14、党旗飘飘

中共×××××××委员会××××年度党建工作总结

党建评论文章怎么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那么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笔者认为抓实抓好党建工作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用责任制管责任人,以责任人带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盘棋”的党建工作理念。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要培养党组织书记探索新机制、新办法,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实现富民强村。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将贫困村纳入后进村,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的力度,推动贫困“摘帽”。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等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促进脱贫攻坚。三是要大力推进干部下乡驻村,凝聚各方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精准选派驻村级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到贫困地区工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到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包联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工程。四是要加强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脱贫攻坚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头创业就业,深入探索符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持续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党员包联等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实用技术技能,引导贫困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程可以说是“最艰巨的任务”。只有找准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才能全面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颁布以后,我进行了认真反复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认为:《廉政准则》是党中央给党员领导干部筑起的一道“防腐墙”,目的是为了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近几年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由于没有遵守廉洁从政的若干准则,走上了违纪违法甚至犯罪道路,这些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犯罪事实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我们有理由相信,《廉政准则》的正式实施,能够更加有效地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更有效地指导今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成为一部高质量、高层次的党内法规。可以说《廉政准则》的实施,是给党员领导干部装上了“防腐墙”,只要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不越雷池一步,就能远离腐败。  《廉政准则》共有52个“不准”,犹如52条鲜红的“警戒线”,谁敢触碰,那就是“死亡线”;自觉遵守,那就是“安全区”。从某种意义上说,《廉政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在对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行为惩处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警示、教育和保护,最大程度地使党员领导干部少违纪违法甚至是不违纪违法。将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着力解决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只要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就一定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一、要做到“知”与“行”结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贯彻落实《廉政准则》这部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础性法规,首先必须抓好对《廉政准则》的宣传学习,要逐条逐条学,原原本本学,全面、透彻、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实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仅是知道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不够,还必须将形成的理念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践行,廉洁从政,真正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领导干部。  二、要做到“自律”与“他律”结合  《廉政准则》约束的主要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规范的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廉政准则》执行力、约束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遵守,以“自律”作为基础。大量的资源和权力主要掌握在党员领导干部手中,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缺乏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单靠外界的监督和压力是行不通的,所以必须在“自律”上下功夫。要做到自律,首先要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廉政意识和自律意识,积极组织开展对《廉政准则》的学习,充分认识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的重要性,提高遵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对于少数不能自觉遵守《廉政准则》的党员领导干部,还需要加强监督检查,辅以“他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干部群众信访举报等的监督作用,从而自觉遵守《廉政准则》。  三、要做到“勤小物,治其微”  能否正确对待小事,能否防微杜渐,是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细节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廉政准则》的52条不准,从细微处,从小事情,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执政行为进行了规范。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干部,要“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注意,管好自己的“癖好”,管好身边人的“要求”。  总之,通过学习,我认为《廉政准则》就是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的一场及时雨,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从政指南。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进行对照检查,加强自律自警意识;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名领导干部,我还要对照《廉政准则》做好他律,监督管理好我们身边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廉政准则》中提出的从政行为八大方面的“禁止”及52个“不准”,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廉政准则》的执行力度,为施甸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氛围。从而让“52个不准”筑成一道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防洪堤,成为一条政治生命的高压线,成为领导干部的人生信条。

  • 索引序列
  • 党建评论文章
  • 党建工作评论文章
  • 基层党建评论文章
  • 党建评论文章标题
  • 党建评论文章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