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服药依从性论文

服药依从性论文

发布时间:

服药依从性论文

依从性(patientcomp1iance/treatmentcomp1iance)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习惯称病人“合作”;反之则称为非依从性。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超过或不足剂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等)和完全不依从3类,在实际治疗中这三类依从性各占1/3。病人对于具体用药的依从性,即为该具体药物的依从性。

药物依从性,就是指病人接受、同意并正确地执行治疗方案,这包括准确的服药时间、剂量和复诊时间,以及遵守个别药物的饮食限制等。通俗地说,是指病人按医生的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 依从性习惯称病人“合作”,反之“不合作”则称为非依从性。

依从性是医学统计术语。所谓依从性,在医学上,是指病人的行为(如吃药、饮食或改变生活方式等)与医嘱的一致性。如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一、什么是药物依从性依从性就是按医嘱服药,良好的依从性包括:1)遵守医生的建议2)病人自愿用药3)按时、按量服药4)不漏服5)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什么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不高1)抗病毒治疗需要终生用药,难以坚持2)绝大多数病人尚未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认为治疗大可不必3)畏惧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组合方案复杂:一天内需多次服药,有些药物的服用与进食有关,有些药物需饭前、饭后不同时间服用,甚为繁琐5)工作、出差等原因经常导致漏服6)害怕别人发现或者歧视而导致漏服或者延迟服药在其它领域,可以理解为对指令的服从性。

药物依赖性论文

海洛因(heroin),化学名为二乙酰吗啡,1874年首次由英国研究人员C·R·莱特从吗啡中经化学合成而制得。当时在狗身上的实验结果显示,使用海洛因后狗立即出现虚脱、恐惧、困乏和昏沉,并有导致呕吐的倾向。因此,研究人员较为明智地及时终止了实验。大约10余年后,实验过二乙酰吗啡的德国科学家得出结论,认为海洛因在治疗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哮喘和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极为显著的疗效。当时由于对其成瘾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人甚至还声称海洛因是吗啡和可待因的理想替代品。受这个不负责任的结论的影响和鼓舞,德国的艾勃菲尔德·拜尔化学联合体决定生产二乙酰吗啡,并以“heroin”为其商品名,于1898年用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的海洛因宣传活动,使全世界在短期内都知道了这种新的止痛药。1906年,美国医学学会批准了海洛因可在美国广泛使用,并建议用海洛因来代替吗啡,以缓解各种难以忍受的疼痛。由于医生毫无控制地使用和药店无限制地销售海洛因,造成了当时严重的滥用问题。面对日趋恶化的海洛因成瘾现象,人们终于认识到了海洛因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远比其医疗价值大得多。于是,1912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阿片问题国际会议上,到会代表一致赞成对阿片、吗啡和海洛因的贩运实行管制。随后,美国参众两院于1924年一致通过立法,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海洛因。然而,噩梦并没有就此结束,海洛因的阴影也没有就此消散。由于贩卖海洛因无与伦比的高额利润和走私方便,以及其效价高、用量少等特点,再加之现代通讯和运输的方便条件,使得海洛因的黑市交易和滥用成为当今世界性的头号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海洛因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目前,海洛因的产地主要在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区,以及西南亚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交界的“金新月”地区,此外还有南亚的印度等地。  海洛因的理化性质  纯净的海洛因是一种白色、有苦味的粉末。其水溶性较大,脂溶性也极强。多用玻璃纸或锡箔纸包装,以保持干燥。海洛因的化学结构是吗啡化学结构中的醇性羟基被取代而成。  非法生产的海洛因,其纯度并不太高,大多是用阿片或吗啡为原料,以比较简陋的方法制得。加上在非法贩运和走私过程中大小毒品贩子的层层掺杂,故一般毒品.黑市上的海洛因含量为40%左右,有的只有10%左右。目前在我国被滥用的海洛因均来自境外“金三角”地区,有“骷髅”牌、“双狮抱球”牌等数种。其性状常见的为白色粉末,淡黄色、浅灰色或淡蓝色块状。由于其添加物的种类繁多,故其颜色和性状差异较大。吗啡化学结构中的两个经基被乙酰基所取代,故其脂溶性远较吗啡为大,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海洛因在中枢可迅速解离为吗啡,并在其相应的作用部位形成局部高浓度,与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较强的吗啡样效应。由于其局部浓度较高,其致欣快作用远较吗啡强烈,其镇痛作用是吗啡的2—3倍,故其正性强化作用比吗啡强得多,更易使人产生渴求感;另一方面,人体对海洛因形成依赖后,一旦中断使用,其戒断症状也较吗啡为重,故其负性强化作用也较吗啡强。正是因此缘故,海洛因的成瘾性远比吗啡为强。  DIs.Geor Uhl,David Gore1ick和Dr.Mary Jeannk Kreek新近提出了一种药物滥用的“速率假说”(rate hyPothesis)。他们认为,像海洛因或可卡因这种越是能较快占领中枢受体,产生精神活性作用的药物,用药者获得的欣快感就越强,因此,用药者也就越喜欢,其被滥用的潜在性就越大。人脑有许多适应机制,如果某种刺激对脑的作用较缓慢,大脑就有可能代偿;但是如果作用极快,大脑便不可能代偿。正像从黑暗处突然进入阳光下,你会什么也看不见一样,但如果是缓慢地进入阳光下,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一种药的作用缓慢,大脑是有可能对这种药物引起的作用产生代偿的。当药物的作用非常快,就可能超出大脑的适应机制,并对脑的“愉快环路”产生较强的刺激。如吸人和静脉注射具有快速作用的可卡因,可卡因可在数秒钟内从血液进人脑的愉快通路而促进多巴胺释放,产生欣快感觉。此时,如果脑的适应机制不能尽快地对这种突然释放的多巴胺作出反应,使出现欣快感。药物对人体作用的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结构和性质,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和药物进入大脑的速度,药物通过血一脑屏障的速度和与靶受体结合的数量等。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上述因素也会产生影响,它可能对药物作用的速率和滥用的可能性有着主要的作用。大多数海洛因依赖者更喜欢静脉用药,其原因就在于此。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在CAP治疗中的应用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CAP治疗中,把握治疗时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耐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医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2004年10月24日,“喹诺酮类序贯疗法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呼吸研究中心的 Micheal P Habib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左氧氟沙星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专题报告。Habib教授从CAP的流行病学、治疗时机、细菌耐药与药物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对三种呼吸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评价。他指出,新喹诺酮类是当前治疗CAP最为有效的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具优势。喹诺酮序贯疗法是治疗CAP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降低医疗花费、简化治疗程序、提高患者依从性。 Habib教授的讲座包含了近年来CAP治疗研究进展中的许多关键信息,对中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摘要刊出讲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CAP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美国,CAP是导致死亡的第六大病因,每年的医疗花费高达210亿美元。因此,CAP的有效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把握CAP治疗时机: 就诊4小时内抗菌治疗, 可显著改善预后 1997年一项对14069例65岁以上住院CAP患者进行的分析显示,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3%�30天死亡率为15.3%;24小时内纠正缺氧状况可使死亡率明显降低。与补氧同样重要的是,在8小时内给予抗菌治疗可明显降低30天死亡率(JAMA 1997,278:2080)。而最近对18000多例65岁以上老年CAP患者的研究显示,在住院4小时内给予抗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30天死亡率、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天数等均显著降低(Arch Int Med 2004,164�637)。这些证据提示,CAP患者迅速接受抗菌治疗,预后更好。最近美国已建议,在病人就诊4小时内即给予抗菌治疗。CAP患者是否在第一时间及时接受抗菌治疗,已成为评价CAP治疗的标准。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药敏结果没出来时,选择一类有效覆盖CAP常见致病菌同时口服吸收好的药物,先给予经验性口服抗菌治疗。由于新喹诺酮类药物能全面覆盖CAP的致病菌且口服与静脉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先给予该类药物口服更具优势。 新喹诺酮类药物: 是治疗CAP最为重要的 一类药物 新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 近30年来,肺炎球菌青霉素耐药情况急剧攀升。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后,对其他的抗菌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也易产生耐药。但研究显示,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球菌并没有显示出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现象。左氧氟沙星自1997年开始在全球广泛应用以来,耐药率一直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加拿大的一项耐药调查显示,从1997年至2002年间,新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量增加了100多倍,但肺炎球菌耐药情况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总结美国2002-2004年肺炎球菌耐药情况显示,对青霉素(MIC≥2 μg/ml)耐药率上升到18.6%�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上升到25%,且耐药程度增加(从4 μg/ml增加到16 μg/ml);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仅为1.1%。根据美国对2002至2004年连续3年的肺炎球菌耐药趋势分析显示,左氧氟沙星的耐药发生率最低。 新喹诺酮类药物对CAP典型和非典型致病菌均有效 CAP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并且常为多种病原体同时感染或序贯感染。最近发现,非典型致病菌感染在CAP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达到23%),如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军团菌等,可单独或作为CAP混合感染的一部分存在。这些致病菌多属于细胞内感染。 鉴于CAP病人发病年龄大和经常为多重病原体感染的特点,在治疗时需采用一种能迅速起效、广泛覆盖各种典型/非典型病原体、细菌耐药率低而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新喹诺酮类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一类药物。药理学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对CAP典型/非典型病原体均具有较强的活性,其在细胞内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大约超出6倍左右),因此,该药特别适合细胞内感染致病菌所致的感染。 指南推荐新喹诺酮类为CAP治疗的一线用药 CAP治疗指南推荐的经验性治疗通常包括两个选择:大环内酯类与头孢类联合治疗和喹诺酮类单药治疗。那么,哪种方案疗效更好呢?一项大型回顾性分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该研究对13000例老年住院CAP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标准化,以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的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头孢曲松单药治疗作为参照,比较指南推荐的不同经验性治疗方案的疗效,得出的结论是,新喹诺酮类单药疗效优于其他类药物的联合治疗(见表1)。因此,新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单药治疗CAP最有效的药物。 左氧氟沙星单药 500 mg序贯治疗: 是节省费用、提高依从性的有效治疗途径 左氧氟沙星既有静脉制剂,也有口服制剂,片剂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9%,静脉和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几乎完全相同,因此,特别适用于抗生素的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即对病重患者可以采用先静滴,急性症状好转或稳定后转为口服给药方式。这样既可节省医疗费用,又可提高病人依从性。File研究显示,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CAP,其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都较对照组高。改口服治疗的标准是:咳嗽和呼吸改善;T<37.8℃至少8小时;白细胞计数正常;能充分进食。 同一种药物间静脉与口服给药的转换治疗�Swich therapy 在临床治疗中更为简单、方便,因此在CAP治疗中,特别推荐单药转换治疗。左氧氟沙星属于浓度依赖性杀菌药,疗效主要取决于峰药浓度(Cmax)与MIC的比值以及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与MIC的比值。根据这一药效学特点,最大程度提高Cmax/MIC及AUC24/MIC比值,可提高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左氧氟沙星成人单剂500 mg口服或静脉给药,血药浓度可达到6 μg/ml以上,相对于300 mg剂量有明显提升。因此,左氧氟沙星大剂量给药(500 mg)可取得更佳疗效,每日1次给药更为合理。推荐CAP给药剂量:500 mg,每日1次,7~10天。 值得一提的是,AUC/MIC比值并不是越高越好,AUC/MIC为30~35已经足够,可以有效控制12小时内没有细菌生长。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AUC/MIC均超过30,在体外实验中具有同等的杀菌效果。 三种喹诺酮类药物: 疗效与安全性哪个更好? 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比较 在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提交给FDA的新药申请报告:#100039)中,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CAP比较,两药疗效都很好(见表2、3)。 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比较 在一项比较左氧氟沙星对加替沙星治疗CAP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提交给FDA的新药申请报告:#38)中同样证实,两药疗效相当,临床评价和细菌学评价左氧氟沙星似乎更好(表4)。 三药安全性比较,左氧氟沙星更具优势 安全性无疑是临床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左氧氟沙星500 mg给药剂量是否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显示,与大环内酯类药物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低的,仅为0.8%。在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的分析显示,左氧氟沙星在三种主要呼吸喹诺酮类药物中,三大系统(胃肠、过敏、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最低,而应用最为广泛(全球处方量超过3亿人次,远远超过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排名稳居第一)。 最近,加替沙星引起糖代谢异常已引起广泛关注。加拿大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中共收到与服用加替沙星有关的19例低血糖报告和7例高血糖报告。在日本和德国,生产企业已在加替沙星用药说明中加入可引起糖代谢紊乱的说明和糖尿病患者用药提示。 许多药物都可引起QTc延长,QTc延长超过10 ms易诱发心室颤动。在三种药物比较中,左氧氟沙星1500 mg可使QTc延长为6.89 ms,而莫西沙星800 mg可使QTc延长达到16.34 ms,使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相比而言,左氧氟沙星在同类药物中安全性更具优势。 新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治疗CAP小结: ★细菌耐药率低; ★良好的PK/PD特性,适于每日1次给药; ★口服与静脉给药生物利用度几乎无差别,便于进行序贯治疗; ★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效价比合理; ★左氧氟沙星的安全性更好。

科研立项,论文怎么写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药物依赖性论文范文

论文格式 2005年毕业论文格式 08-23 244 博士毕业发国际期刊论文选择 08-23 90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 08-23 4 研究生必读 08-23 25 一篇对研究生学习很好的文章 08-23 173 韩济生院士:如何向SCI杂志投稿 08-23 444 论文的行款格式 08-23 166 关于毕业论文书写格式 08-23 143 毕业论文规范写作问答 08-23 21 毕业论文的结构 08-23 161 Word编写论文十大技巧 08-23 29 国际期刊pc意见的模版 08-23 1 EI范文 08-23 10 文献综述的写法 08-23 10 课题选定与题目设计 ――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一)

中国加入WTO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的条件下,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秘书人员面对这一严峻挑战,要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去积极面对。文章围绕着乐观、自信的定义及相互关系,阐明了秘书培养乐观、自信精神的重要性,还联系实际阐述秘书应如何提高自信这些方面。表明了秘书人员要同时增强知识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做新世纪的高素质的秘书人才的观点。 【关键词】 秘书 素质 心理素质 乐观 自信 秘书是一项常青的职业,古今中外,各行各业都需要秘书。可以说,有了社会组织和文字,就形成了文牍性很强的秘书工作;有了国家,便出现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国家秘书工作。秘书工作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已出现了“秘书”一词。 在我国,秘书学界就给“秘书”这一词定了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概念:“所谓秘书,就是掌管文书并直接辅助领导者全面处理事务的工作人员。” 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加深和对外联系的加强,国内企业的对外贸易也越来越频繁。这样,在“秘书”这一种概念下,就有了一个新的属概念“涉外秘书”。所谓涉外秘书是指在我国“三资”企业和外贸、外事、海关、银行、税务、保险、宾馆商场等涉外单位供职的秘书。 在今天,秘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覆盖面最广的职业之一,被称为现代社会的第361行。 (一)秘书的工作性质 由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秘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其是从属、服务于领导的。其主要内容就是指秘书工作本身不能脱离它所服务的领导而独立存在,领导工作涉及到哪里,它的工作范围就延伸到哪里。尽可能地为领导、机关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说,从属性、服务性、辅助性就是对秘书工作性质的最好概括。 (二) 秘书的工作性质 秘书工作从属性、服务性、辅助性的根本性质,决定了秘书工作的一系列特点。秘书工作是从属于领导工作,秘书主要是为领导服务的。事无大小,只要是与领导、与上司有关的工作,都必须秘书亲自处理。可以说,繁、杂、忙、累四个字就是对秘书工作特点的最适当的形容。 正是这一复杂的工作特点,对秘书的心理就有了特殊的要求。 (三)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是外部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直接支配着人的言谈举止,心理素质是文秘人员基本素质的基础。每个社会工作者从事某种事业都要具备本行业所需的思想,道德,智能修养。由于工种不同,自身的性质,爱好,心理等因素对工作也起着大小不同的作用。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文秘人员,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培养高雅的气质,完善个人的乐观、豁达的性格。 (二)涉外秘书的心理素质 涉外秘书的心理素质是指她们在供职时表现出来的经常和稳定的心理特点。涉外秘书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这一劳动头绪多,范围广,内容杂。其心理活动频繁。美国福丽斯在《成功的秘书》一书里曾列举现代秘书的各种职责,其中包括:“打字、归档、接待来访、处理函件、编写报告、在上司不在时处理日常事务”等等。面对如此繁杂的任务,一个秘书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 但同时,我们看到,即使我们秘书人员如此的默默做好本份工作,但仍会遭到社会上一些人士的世俗偏见。诚然,是有一些心术正的秘书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一些不法行为,不道德交易以获得自身利益。给社会,人们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带给人们对这一职业的偏见,也给秘书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例子中看到造成这一偏见的原因: 1.时代发展到今天,有些秘书不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文秘写作和其他工作上,而是一门研究领导的心理和爱好。他们还从前清奸臣和坤那里学习到一套吹拍哄的本领,把领导服侍的舒舒服服。有的还哄那些贪官进赌场,帮他们找“三陪女”,掩护“二奶”,变着法子到下面索要贿赂,这样的秘书实际上已经成了腐败分子的走狗和帮凶。 2.还有一种变了味的秘书,那就是少数高官和大款用的女秘书。这种秘书靠的不是本事而是脸蛋,她们不干工作,只为领导提供全方位工作。正是这种人,亵渎了秘书的称号,贬损了这个职业的名声,让很多人一提起女秘书,就想到“三陪女”,“二奶”,“小蜜”这样的名词,也让一些真正能当好秘书的女性蒙受无端的歧视。 所以,秘书要想在这一行业中有所作为,打破人们对此存在的偏见,就要有一个健康,坚强地心理素质。我认为,秘书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要求中,乐观、自信是最重要的。乐观的人能以开朗的心态积极面对来自社会上工作上的压力;而自信的人则能在工作中,交际中得心应手,表现出色。充分发挥出秘书人员的作用和魅力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生命如同鲜艳的花朵,灿烂美丽。但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我们每个中学生必须分清的是非。 我曾看过一篇吸毒者留下的遗书,上面充满着悔恨的泪水,至今我还记得其中几句话:“我是一个卑鄙的吸毒者!现在,我很后悔,我吸毒太深,再三考虑,唯有选择死亡,来解脱自己污浊的躯体与灵魂。愿从我的死,来告诫我的同龄朋友们:小心呀!千万不要走近白色的魔鬼!” “我是一个卑鄙的吸毒者。”这不仅是一条年轻生命对吸毒的总结,也是对所有人的告诫与呐喊,也许有人会问:“吸毒真的这么可怕吗?”是的,多少活生生的事告诉我们吸毒的可怕、可恨、可恶。染上了毒瘾,就等于慢性自杀,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洪流付给了死亡。有多少家庭因为有吸毒者而倾家荡产,导致家破人亡。有多少人因为吸毒,而失去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骨瘦如柴,生不如死的日子将伴随他每一天,不能和其他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工作,不能和其它人一样自由地体味生命的灿烂。 我们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时候,不要辜负了老师对我们的殷勤教诲。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不仅要掌握文化知识,还要有着坚强的体魄。

_new_32856/ 再者可以在谷歌和百度上输入阿司匹林论文搜啊,有好多的,祝你写作成功。

药物依赖性论文5000字

你的论文写了吗

自己去中国知网找找,需要账号的

找论文资料肯定去知网了,清华搞的,我国的论文基本都在那里了,不会搜的话我可以教你,我百度空间里有找论文的步骤和方法

到万方这类论文数据库找,那里论文多,且质量高。自己懒得去找的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看看,店主应该能帮你下载到这论文的

药物依赖性论文3000字

药学,我懂我知道怎么写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在CAP治疗中的应用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CAP治疗中,把握治疗时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耐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医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2004年10月24日,“喹诺酮类序贯疗法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呼吸研究中心的 Micheal P Habib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左氧氟沙星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专题报告。Habib教授从CAP的流行病学、治疗时机、细菌耐药与药物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对三种呼吸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评价。他指出,新喹诺酮类是当前治疗CAP最为有效的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具优势。喹诺酮序贯疗法是治疗CAP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降低医疗花费、简化治疗程序、提高患者依从性。 Habib教授的讲座包含了近年来CAP治疗研究进展中的许多关键信息,对中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摘要刊出讲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CAP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美国,CAP是导致死亡的第六大病因,每年的医疗花费高达210亿美元。因此,CAP的有效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把握CAP治疗时机: 就诊4小时内抗菌治疗, 可显著改善预后 1997年一项对14069例65岁以上住院CAP患者进行的分析显示,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3%�30天死亡率为15.3%;24小时内纠正缺氧状况可使死亡率明显降低。与补氧同样重要的是,在8小时内给予抗菌治疗可明显降低30天死亡率(JAMA 1997,278:2080)。而最近对18000多例65岁以上老年CAP患者的研究显示,在住院4小时内给予抗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30天死亡率、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天数等均显著降低(Arch Int Med 2004,164�637)。这些证据提示,CAP患者迅速接受抗菌治疗,预后更好。最近美国已建议,在病人就诊4小时内即给予抗菌治疗。CAP患者是否在第一时间及时接受抗菌治疗,已成为评价CAP治疗的标准。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药敏结果没出来时,选择一类有效覆盖CAP常见致病菌同时口服吸收好的药物,先给予经验性口服抗菌治疗。由于新喹诺酮类药物能全面覆盖CAP的致病菌且口服与静脉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先给予该类药物口服更具优势。 新喹诺酮类药物: 是治疗CAP最为重要的 一类药物 新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 近30年来,肺炎球菌青霉素耐药情况急剧攀升。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后,对其他的抗菌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也易产生耐药。但研究显示,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球菌并没有显示出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现象。左氧氟沙星自1997年开始在全球广泛应用以来,耐药率一直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加拿大的一项耐药调查显示,从1997年至2002年间,新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量增加了100多倍,但肺炎球菌耐药情况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总结美国2002-2004年肺炎球菌耐药情况显示,对青霉素(MIC≥2 μg/ml)耐药率上升到18.6%�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上升到25%,且耐药程度增加(从4 μg/ml增加到16 μg/ml);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仅为1.1%。根据美国对2002至2004年连续3年的肺炎球菌耐药趋势分析显示,左氧氟沙星的耐药发生率最低。 新喹诺酮类药物对CAP典型和非典型致病菌均有效 CAP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并且常为多种病原体同时感染或序贯感染。最近发现,非典型致病菌感染在CAP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达到23%),如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军团菌等,可单独或作为CAP混合感染的一部分存在。这些致病菌多属于细胞内感染。 鉴于CAP病人发病年龄大和经常为多重病原体感染的特点,在治疗时需采用一种能迅速起效、广泛覆盖各种典型/非典型病原体、细菌耐药率低而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新喹诺酮类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一类药物。药理学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对CAP典型/非典型病原体均具有较强的活性,其在细胞内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大约超出6倍左右),因此,该药特别适合细胞内感染致病菌所致的感染。 指南推荐新喹诺酮类为CAP治疗的一线用药 CAP治疗指南推荐的经验性治疗通常包括两个选择:大环内酯类与头孢类联合治疗和喹诺酮类单药治疗。那么,哪种方案疗效更好呢?一项大型回顾性分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该研究对13000例老年住院CAP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标准化,以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的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头孢曲松单药治疗作为参照,比较指南推荐的不同经验性治疗方案的疗效,得出的结论是,新喹诺酮类单药疗效优于其他类药物的联合治疗(见表1)。因此,新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单药治疗CAP最有效的药物。 左氧氟沙星单药 500 mg序贯治疗: 是节省费用、提高依从性的有效治疗途径 左氧氟沙星既有静脉制剂,也有口服制剂,片剂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9%,静脉和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几乎完全相同,因此,特别适用于抗生素的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即对病重患者可以采用先静滴,急性症状好转或稳定后转为口服给药方式。这样既可节省医疗费用,又可提高病人依从性。File研究显示,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CAP,其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都较对照组高。改口服治疗的标准是:咳嗽和呼吸改善;T<37.8℃至少8小时;白细胞计数正常;能充分进食。 同一种药物间静脉与口服给药的转换治疗�Swich therapy 在临床治疗中更为简单、方便,因此在CAP治疗中,特别推荐单药转换治疗。左氧氟沙星属于浓度依赖性杀菌药,疗效主要取决于峰药浓度(Cmax)与MIC的比值以及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与MIC的比值。根据这一药效学特点,最大程度提高Cmax/MIC及AUC24/MIC比值,可提高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左氧氟沙星成人单剂500 mg口服或静脉给药,血药浓度可达到6 μg/ml以上,相对于300 mg剂量有明显提升。因此,左氧氟沙星大剂量给药(500 mg)可取得更佳疗效,每日1次给药更为合理。推荐CAP给药剂量:500 mg,每日1次,7~10天。 值得一提的是,AUC/MIC比值并不是越高越好,AUC/MIC为30~35已经足够,可以有效控制12小时内没有细菌生长。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AUC/MIC均超过30,在体外实验中具有同等的杀菌效果。 三种喹诺酮类药物: 疗效与安全性哪个更好? 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比较 在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提交给FDA的新药申请报告:#100039)中,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CAP比较,两药疗效都很好(见表2、3)。 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比较 在一项比较左氧氟沙星对加替沙星治疗CAP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提交给FDA的新药申请报告:#38)中同样证实,两药疗效相当,临床评价和细菌学评价左氧氟沙星似乎更好(表4)。 三药安全性比较,左氧氟沙星更具优势 安全性无疑是临床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左氧氟沙星500 mg给药剂量是否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显示,与大环内酯类药物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低的,仅为0.8%。在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的分析显示,左氧氟沙星在三种主要呼吸喹诺酮类药物中,三大系统(胃肠、过敏、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最低,而应用最为广泛(全球处方量超过3亿人次,远远超过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排名稳居第一)。 最近,加替沙星引起糖代谢异常已引起广泛关注。加拿大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中共收到与服用加替沙星有关的19例低血糖报告和7例高血糖报告。在日本和德国,生产企业已在加替沙星用药说明中加入可引起糖代谢紊乱的说明和糖尿病患者用药提示。 许多药物都可引起QTc延长,QTc延长超过10 ms易诱发心室颤动。在三种药物比较中,左氧氟沙星1500 mg可使QTc延长为6.89 ms,而莫西沙星800 mg可使QTc延长达到16.34 ms,使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相比而言,左氧氟沙星在同类药物中安全性更具优势。 新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治疗CAP小结: ★细菌耐药率低; ★良好的PK/PD特性,适于每日1次给药; ★口服与静脉给药生物利用度几乎无差别,便于进行序贯治疗; ★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效价比合理; ★左氧氟沙星的安全性更好。

我现在就想写论文

私你了。。

  • 索引序列
  • 服药依从性论文
  • 药物依赖性论文
  • 药物依赖性论文范文
  • 药物依赖性论文5000字
  • 药物依赖性论文3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