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脑梗塞论文参考文献

脑梗塞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脑梗塞论文参考文献

用善良感动中国——白方礼 有这样一个人,他节衣缩食,天天靠拼命骑三轮车过活,过着近乎乞丐般的生活,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用一天一天攒下来的微薄积蓄,连续不断地为300多名贫困学生捐助35万元!他,就是令天下所有人感动的白方礼老人。 白方礼老人出身贫寒家庭,从十三岁起就给别人打工赚钱,后来好不容易当上了一个三轮车夫,每天起早贪黑的拉客,几乎到不要命的程度,也才挣不过二三十元钱。衣服,是捡的,生活用品,也是捡的。老人却还开心:“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当老人听闻许多大学生因学费不足而辍学在家时,他便下定决心,一定得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从此,白方礼老人干活更卖力了。一晃二十余载,往日的壮小伙已然成为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但他还是一如既往、无怨无悔的拉客,捐款。靠自己微薄的收入,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为多所学校、希望工程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贫困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当人们为白方礼老人的事迹感动,又无不为社会上的另一些人感到耻辱:那些只为自我利益,贪婪而碌碌无为的官员,干部;还有那些国有大型医院的院长,在医疗界乃至社会频频做出高姿态,仿佛圣人般能呼风唤雨的资产家;更有那些拥有巨额财产,却只图一己享乐,向他人炫耀,而不顾同处一个社会的穷困人的有钱人们……更有甚者,一小撮屡屡制造出社会丑闻,遭到道德的谴责“官二代”、“富二代”,他们年纪轻轻,家财万贯,却不知珍惜、不求上进,做社会有用的人,反而醉生梦死!没错,中国有财有势的人并不少,但是缺少的,是像白老一样善良而乐施好善的美好心灵!没错,白方礼老人在泱泱中国中是平凡的,普通的,甚至是微小的,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是这么伟大,让人震撼,让人禁不住热泪盈眶!让我,深深的感动和感激! 假若中国十三亿人,不论高矮胖瘦,不论权利财力,每人都只捐出几元钱,那么社会上便会得到数十亿元的捐助!善良的人们,请不要吝啬自己的钱财,让我们传递着白方礼老人的执着,传递着白方礼老人带来的温暖,带着白方礼们给我们的人间温度的升华,走进和谐社会的新春天!参考资料:他感动了中国,却没有感动CCTV的冷漠评委 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戴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倒为此挺开心,曾对人说:“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他每天在外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候会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已是他的“美味”了。   在家他很节俭,每顿最多只吃一块肉或一个蛋,怎么劝他再吃都没用,他总是说:“留着下顿,吃多了白瞎。”偶尔放纵自己的是馋厉害了,就在晚上睡觉时往嘴里放上一星肉,含着,慢慢品滋味。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他几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365天,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下雪,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早晨6点准时出车,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    他曾在夏天路面温度高达50摄氏度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他曾由于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他曾多次在感冒发高烧到39摄氏度的情况下,一边吞着退烧药片,一边蹬车,虚脱的汗水湿透了棉袄;更有不为人知的是,由于年事已高,冬天里他常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着车四处跑。      在你的心里想象这样一幕吧:一个瘦弱的老人,蹬着三轮车,穿着不规整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在师生的惊异目光里到大学去,从身上掏出厚厚的一角两角零币攒起来的钱递给学校领导说是要给困难学生捐钱,大学里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捐款,多是大企业。如今收到来自个人、而且是一个蹬三轮老人的捐款,每个人的表情从惊异木然到感动甚至是痛苦。      而这样的一幕老人坚持就是十多年,不曾间断…………      “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钱到学校有书可以读”,这是20年前老人的动机,也是20年里老人辛苦蹬车的追求和梦想。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瓣膜退行性病变,老年型白内障,神经性耳聋,并有脑萎缩及消化道出血症状。”这是老人病倒的最后,医生对他的诊断结果。      “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这是老人对在病房里对前去看望他的孩子们说的话    “三轮车、收音机、小黄莺”,这是老人今年逝世时留下的最后的遗产。   如果你还不曾为这些简单的话语动容,那么,还有一个数字请你记住,在这个老人逝世的时候他已经93岁了,从74岁的暮年开始至90高龄,他不曾有一天如其他老人那样在家中颐养天年,而是在大街上比一个壮年人还拼命的拉三轮,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让那些孩子,那些他毫不认识的孩子们有钱可以上学,可以在教室里安逸的上课。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耄髭之年还坚持二十载无怨无悔;关爱教育拿出很多前来助学的人也很多,常见于报端银屏。排出那些借捐助之名得慈善虚名的人之外,也有不少人真诚的拿出钱来捐给偏远的孩子,甚至有成千上万或者者比尔一样富可敌国的捐助。      然而,一个人有100元捐出10元,一个人有2元捐出1元,一个人是乞丐身无分文把乞讨得来的2毛钱分了1毛钱给另一个乞丐。这三人中谁比谁更让人感动呢?     白芳礼老人,无疑就是第三者。那么真诚那么纯粹。      在老人的周围,反衬的是一帮尸位素餐酒囊饭袋碌碌无为的官员,还有那些富裕的却只图一己享乐不问天下穷困的有钱人们。这是责任和良知的最好体现。 善良的人们,请不要吝惜你的泪水,让我们在老人卑微的身影里俯下身去。老人是平凡的,甚至是可怜的。在媒体发现他之前,没有人知道他的故事,没有人知道他以一己之力捐资助学的情怀。这是怎样的一颗心阿,是怎样的默默无言却又光辉灿烂。      可是,老人今年却没有被评选上《感动中国》人物,当白岩松煽情的语调加上令人感动的音乐里,十个人物在光鲜华贵全国瞩目的颁奖舞台上展示他们曾经的付出让每一个观众感动落泪的时候,人们的良心却沉默的遗忘了这个已然离我们远去的老人。      还记得这并非第一次的落选,去年感动中国的提名里也有老人的名字,可是,今年延续去年相同的失落。    不知道大家的眼睛里这是怎样一个老人,至少在他为之奉献的津门,万千的百姓为他的离去而感动着悲伤着。   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他那一颗太阳的心! 而如此伟大可敬的老人两次被提名CCTV感动中国人物的提名却因为某些原因而落选,让人感到CCTV是在真正的感动中国还是在做秀 !至于那些投票,在实际的操作里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一位老人、一辆三轮车、35万元捐款、300多名贫困学生……当人们将词组一一连线后,展现出来的是老人伴着坎坷、误解、坚持与慈爱的一生。他,就是白芳礼。 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然而,终于在那一天他感到了无奈。1999年,天津火车站进行整顿,所有商亭一律被拆除。望着转眼工夫被拆成一堆LJ的“白芳礼支教公司”,老人哭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给孩子们读书呢?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有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曲线吗?你有能力站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让无数的少男少女对你产生浪漫朦胧的遐想么?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坐过宇宙飞船翱翔过宇宙吗?你享受过走下飞船后,那无边的花海和雷声鸣般的掌声吗?你只是一个小学都没上过的三轮车夫,怎能与我们的航天英雄相提并论?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是一个国有大型医院的院长吗?你是一个在医疗界频频作出高姿态,仿佛圣人般能呼风唤雨的资产家么?你的唯一的财富只有那区区20几万,而且还散给了千千万的的贫寒学子。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CCTV感动中国的优美歌词让人为之无限憧憬和联想,但是在C C T V 的评委或者说在 C C T V后台的一些领导眼中,只有伟大的航天员,只有华丽的舞蹈家才能或者说才配感动中国。感动这个词和三轮车夫,社会底层人民和穷光蛋这几个词语是一点关系也沾不到的。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平凡中折射伟大“这种精神已经丧失殆尽。 当我们的社会高层已经习惯用”伟大“这个词语来衡量什么叫做感动,当我们的春节晚会已经开始只为上层人士服务,当从提问幼稚园孩子你将来想选择什么职业得到的回答是明星大老板的时候,这个社会的主流精神已经一丝丝的被急功近利和奢华浮躁所取代。 白芳礼让我们从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一线希望,CCTV的感动中国评选又无情的把这微弱的希望扑灭。不,央视扑灭的不是白芳礼的个人荣誉的得失,已经远在天堂的老人不会再计较这些尘世的虚名,央视扑灭的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当无私和平凡已经不在,我们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评选已经过去,结果不能更改。还记得《南方周末》99年的新年献词里有这样的两段话: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老人二十年的支教生涯难道不正是这样的一种力量吗?      察看过去的纪录,《南风窗》评选白芳礼作为年度人物;在不少论坛里,也可以看见网友的追念;老人辞世后的追思会,有天津万人参加;南开大学的BBS里,有很多人在为老人鸣不平……有这么多人记得老人,也许也就足够了。《感动中国》又能说明什么呢?作为中央媒体,我只感觉到她日渐下降的权威,整个日渐庸俗的媒体圈除了娱乐大众就是愚弄大众,除此,还说什么呢?      只是但愿,在这个善于遗忘的社会里,白芳礼的故事不要被人轻易的淡忘,和那些记入历史的人物一样,永远的被我们记住,我们的国家,在一个角落里有这么善良的一位老人。      对于老人自己来讲,他的付出,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谁来回报有谁来关注。 荣誉,对他而言只是虚名浮云,毫无疑义。(虽然,也许包括他自己,都会对这种天真的善良不被承认而黯然。) 斯人已去,唯愿平安!纠缠于此的所有争论,已变得没有多少意义。   在我的心里,老人是应该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因为老人深深的感动了我,还有我身边的很多人。

护理的话一般来说就是护理一些。特殊的疾病呀,或者是护理老人。或者是护理宝宝,可能论文题目会比较好,写一点吧。

可以写具体的某一科室的案例分析,之前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帮了大忙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基于Beck口腔评分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方案在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研究绍兴地区外籍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民办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民办养老机构为例上海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研究实习期师生关系对护理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西某高校护理本科毕业生为例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湖南省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品牌塑造策略研究有声思维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研究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在医院护理岗位中的应用研究广东省高职护理专业就业问题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护理论文哪些题目好写呢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护理论文题目供你进行参考:  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  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  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  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  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  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  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  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  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  15、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

脑梗塞论文参考文献2021

回答 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如何标注? 以WPS为例,论文参考文献标注的方法是:1、首先需要在word文档中打开我们编辑好的内容,在需要添加标注的地方点击一下鼠标,然后在软件中找到引用并选择插入尾注。2、点击之后会在鼠标定位处看到一个小1的出现,并且在文章的尾段还会看到一个小1。 首先打开需要添加文献的论文,选择需要添加文献的段落。 单击菜单栏上方的【引用】选项,再点击【插入尾注】。 插入尾注后,会发现注释用的是“i”,可以对其进行更改。 点击【引用】选项中【脚注】的下拉选项,出现【脚注和尾注】的设置菜单。 在【编号格式】中选择【数字形式】,点击【应用】,更改后就可以变为数字了。 之后给数字添加中括号,按下键盘上的“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菜单。 在查找内容中输入“^e”,在替换内容中输入“^&”,特殊符号均在大键盘位的数字键上,输入完成后点击【全部替换】即可。 末尾式: ①专著,学位论文等:专著以及学位论文的主要标注方式有: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子:【1】xxx(主要责任者)、XXXX(文献题名),【M】,北京,xxxx(出版社名),2021,xx-xx(页码)。 ②期刊文章等:期刊文章的主要标注内容有: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起止页码。 例子:【1】xxx(主要责任者)、XXXX(文献题名),【J】,xxxx(刊名),2021,xxxx(卷),xx-xx(页码)。 ③报纸文章:报纸文章中需要标注的内容有: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以及出版日期。 例子:【1】xxx(主要责任者)、XXXX(文献题名),【N】,XX日报,2021-09-18。 ④国际,国家标准:国际国家标准中的标注内容有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子:【1】GB/t,XXXX-2021,xxxxxx规则【S】。 ⑤专利文献:专利文献中需要标注的内容有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例子:【1】xxx(专利所有者)、xxxxxx(专利题名),【P】,中国专利:XXXXXX(专利号),2021-09- ⑥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未定义类型的文献主要用标注内容有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子:【1】xxxx(主要责任者),xxxxx(文献题名),【Z】,北京、xxxx(出版者),2021。 更多20条 

心源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介绍心源性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24例住院患者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脏的监护,并观察肢体血供情况,加强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19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结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心脑梗死并有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死 护理 心源性栓子先后栓塞肢体及脑部动脉,随时可危及生命或致肢体残疾, 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对2007年10月~2008年7月收治的2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38~76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8例,冠心病史21例, 其中行冠脉支架植入术2例。主要临床表现:偏瘫 20例;偏瘫并失语16例;意识障碍7例;合并肢体动脉栓塞1例。本组病例符合 1995 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标准[1]。 2 护理 1 严密观察神志变化 动态评估病人神志变化是预见病人病情的主要指标,应通过对病人的语言反应、疼痛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情况,一旦病人发生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 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 心源性脑梗死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继发的房颤史,血压波动较大,心脏功能多有损害。脑梗死发生后可影响心脏及血压的变化,故在护理中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血压的变化,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记24h出入量,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3 注意观察肢体血供情况 偏瘫肢体合理摆放肢位,加强肢体被动功能锻炼。若急性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患肢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应避免抬高患肢,腘窝处悬空以免受压,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除观察栓塞平面有无改变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肢体坏疽。本组中1例肢体动脉栓塞者出现肢体坏疽而放弃医治。 4 药物治疗护理 应用药物时,注意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应在每分钟30滴左右,并注意血压的变化。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先做皮试,结果阴性者才可使用。溶栓和抗凝药要严格掌握剂量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颅内高压者给予20 %甘露醇或与速尿针交替使用。 5 基础护理要点 1) 卧床休息,病房床单位设置舒适、整洁、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2)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3)重视饮食护理。清醒者第一次进食前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昏迷的病人予留置胃管,进食时可稍抬高床头。4)保持二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6 心理护理 心源性脑梗死多为急性起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渴望得到最大的关注、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失望、急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多巡视病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手势、写字、指图画等,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和药物作用,消除其顾虑,帮助他们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通过加强对全身, 尤其是心脏情况的监护,保护心脑细胞及对症治疗,注意对于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结果本组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22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 29: 376 -

0

上海地质, 2003 (2): 53-张翠利, 孙燕 钢板桩围堰的设计与施工 公路交通技术, 2005 (6): 66-方法:直接将标更多关于论文参考文献的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这个要怎么

脑梗塞参考文献刊物

介入治疗学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相结合的新兴边沿学科,有学者谓之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由于其近10余年的迅速发展,对许多以往临床上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介入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介入治疗的医生已能把导管或其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和其他管腔结构(消化道、胆道、气管、鼻管等),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对许多疾病实施局限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较传统的治疗方法亦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1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  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理论的提出,为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急性脑梗死病灶由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中心区的神经细胞离子泵和细胞能量代谢衰竭,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缺血半暗带的脑血流量处于电衰竭与能量衰竭之间,损伤具有可逆性,神经细胞依然存活。如何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成为目前治疗的关键。介入治疗途径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脉及静脉联合溶栓,溶栓治疗联合动脉成形或支架植入术,超声溶栓治疗以及动脉留置导管治疗等。  2 静脉溶栓  1958年Sussmann〔1〕等首先报道了溶栓治疗脑血管闭塞的方法,即为最初的静脉溶栓途径,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Neurological Disoders and Stroke,NINDS)〔2〕的随机分组实验证明了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其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费用低、患者更易于接受等优点,目前静脉溶栓的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前尿激酶、rtPA。链激酶静脉溶栓因其出血率及死亡率均高,已不适宜研究,尿激酶静脉溶栓为我国九五攻关项目〔3〕,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证明了急性脑梗死发病6 h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发病3 h内效果较好,3 h内应用100万U与150万U效果一致,但出血风险前者较小,3~6 h应用150万U较100万U效果更好。因此我国2004年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建议在无条件采用rtPA时,可用尿激酶替代,而且时间窗也提出可以在发病6 h内。但国际上较为认可rtPA静脉溶栓,2007年美国卒中协会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干预指南(ASA2007)〔4〕及2008年欧洲卒中组织缺血性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指南(ESO2008)〔5〕推荐3h是rtPA静脉溶栓的时间窗。  3 动脉溶栓  1998年PROACT(prolyse in acute cerebral thromboembolism)〔6〕报道了第1例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在这项研究中使用前尿激酶(Prourokinase,proUK)作为溶栓药物,以6h为时间窗,最终肯定了动脉溶栓的有效性。同年,Gonner〔7〕等使用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以4h为时间窗,亦得出来同样的结论。近年来,国内外临床治疗表明,动脉内溶栓属于DSA 监视下的实时溶栓,可明确血管栓塞部位、有无侧支循环建立、是否伴有血管狭窄及溶栓后血管是否开通等情况,为溶栓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并有助于是否明确进一步实施血管成形术消除血管狭窄,预防再次血栓栓塞。与静脉溶栓比较,动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窗可以适当延长,适应证范围相对较宽;溶栓剂用量相对较少,血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以减少全身对纤溶药物的不良反应;血管开通率提高,患者预后明显改善,该方法作用好,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小。  4 动脉和静脉联合溶栓  Lewandowski等〔8〕采用多中心双盲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tPA,对发病3 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进行静脉溶栓,后进行动脉溶栓,证实了动、静脉溶栓联合应用的可行性。Keris等〔9〕亦进行了此方面研究,其同样利用rtPA,对发病6 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进行动脉溶栓,后进行静脉溶栓,得出同样的结论。联合溶栓的血管再通率高,同时出血的风险亦增加,因此目前尚在继续研究阶段。对大脑中动脉主干、颈动脉终端、基底动脉阻塞所致的严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更有效。  5 溶栓治疗联合动脉成形或支架植入术  Toshihiro等〔10〕报道在6h内对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术,有良好的效果。国内张永巍等〔11〕报道动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1例,患者症状即刻改善。部分文献报道两者联合应用使血管的再阻塞率降低,能明显改善预后。但目前尚无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溶栓治疗联合动脉成形或支架植入术研究的疗效。  6 超声溶栓治疗  超声不仅可以快速检测颅内病变动脉的狭窄、闭塞或再通,而且具有直接溶解血栓和增强溶栓药物溶栓效果的特殊生物学作用。这一结果在离体实验、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均被证实。超声波能溶解血栓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2〕:空化作用(cavitation);微流作用(microstreaming) ;机械效应;热效应;声化学反应(sonochemical reaction) ;超声透入作用(sonophresis) ;增强纤溶活性或增强纤溶,药物效应;缩短血流再灌注时间和逆转酸中毒。CLOTBUST (Combined Lysis of Thrombus in Brain Ischemia Using Transcranial Ultrasound and Systemic TPA) Ⅱ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13〕及Tsivgoulis等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和3个非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 分析〔14〕均显示,对于不能实施静脉溶栓的患者,单独给予TCD连续监测能提高血管早期再通率。  7 动脉留置导管治疗  尽管动脉溶栓及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已经得到肯定,但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能在指定的时间窗内就诊,因此错过了溶栓的时机。因此有学者提出对于发病6h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除接受静脉药物治疗外,可否有其他的治疗方式。虽然2~3 d脑组织已有不可逆病损,但治疗是针对半暗带区内尚存活的组织,半暗带在脑缺血后24~72 h仍有被救活的希望。借鉴肿瘤的动脉灌注化疗的经验以及某些炎症性疾病如骨髓炎等局部用药的报道,通过一定的临床研究,证实留置导管动脉给药强化治疗效果明显,未出现明显的如脑出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此结论还有待于大规模多中心实验进一步证明。动脉留置管局部给药时病灶处直接得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且较为稳定。这种脑部“首过消除”可以作为动脉留置管的优点之一。动脉留置管局部给药时局部药物浓度高,相当于对病灶施以冲击疗法,能使半暗带保留较多的药物,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动脉留置管可以最大可能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作用。  因此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的有效治疗方法,动脉和静脉联合溶栓、溶栓治疗联合动脉成形或支架植入术、超声溶栓治疗以及动脉留置导管治疗为急性脑梗死开辟了新的治疗前景。期待医学影像学的不断改进,治疗时间窗的逐渐明确,更好的改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 Sussmann BJ,Fitch TSThrombolysis with fibrinolysis in cerebral arterial occlusion〔J〕JAMA,1958;167(14):1705  2 NINDS tPA Stroke Study G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N Engl J Med,1995;333(24):1581  3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急性脑梗死六小时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10  4 Adams HP,del Zoppo G,Alberts MJ,et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Clinical Cardiology Council,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 Council,and the Atherosclero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Quality of Care Outcomes in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s;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ffirms the value of this guideline as an educational tool for neurologists〔J〕Stroke,2007;115(20):e478  5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ESO) Executive Committee ESO Writing C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2008〔J〕Cerebrovascular Dis,2008;25(5):457  6 Zoppo GJ,Higashida RP,Furlan AJ,et PROACT:a phase Ⅱ randomized trial of recombinant prourokinase by direct arterial delivery in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roke PROACT investigators〔J〕Stroke,1998,29(1):4  7 Gonner F,Remonda L,Mattle H,et Local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1998;29(9):1894  8 Lewandowski CA,Frankel M,Tomsick TA,et Combined intravenous and intraarterial rtPA versus intraarterial therapy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emergency management of stroke (EMS) bridging trial〔J〕 Stroke,1999;30(12):2598  9 Keris V,Rudnicka S,Vornoa V,et Combined intraarterial/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AJNR,2001,22(2);352  10 Toshihiro MD,Saburom MD,Ichiro MD,et Angioplasty after intraarterial thromobolysis for acute occlusion of intracranial arteries〔J〕 Stroke,1998;29:2568  11 张永巍,丁素菊,刘建民,等动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J〕介入反射学杂志,2004;12:146  12 Hong AS,Chae JS,Dubin SB,et Ultrasonic clot disruption:an in vitro study〔J〕Am Heart J,1990;120(2):418  13 Alexandrov AV,Molina CA,Grotta JC,et Ultrasoundenhanced systemic 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N Engl J Med,2004;351(21):2170  14 Tsivgoulis G,Eggers J,Ribo M,et Safety and efficacy of ultrasoundenhanced thrombolysi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and nonrandomized studies〔J〕Stroke,2008;39(2):593

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论文范文由一世教育毕业论文网收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只可观摩不可抄袭,因抄袭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引起的版权纠纷本站概不负责,若本站对于该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删除。【摘要】 目地 探讨整体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地影响。方法 将249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5例)及观察组(10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5)。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整体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心理、躯体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受益。【关键词】 整体护理;脑梗死;功能恢复随着护理事业地不断发展,单纯以躯体护理为主地功能制护理已不能满足护理地需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地各个环节系统化地整体护理方式,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及交流,提供适合患者身心、、文化等需要地最佳护理。本文就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地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随机从病案室抽取2000~2005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地104例脑梗死病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39~81岁,平均(75±87)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头颅CT或MRI证实颅内有梗死灶,其中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61例,半卵圆中心28例,放射冠区11例,脑干、小脑及枕叶4例。梗死面积3~11cm2。以1995~2000年住院地145例患者为对照组,男88例,女57例,年龄40~77岁,平均(82±34)岁。其中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86例,半卵圆中心40例,放射冠区15例,脑干、小脑及枕叶4例。梗死面积4~12cm2。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具有不同程度地肌力、言语、大小便功能及心理障碍(详见表1)。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治疗方法及疗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具有可比性。2 方法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地相关知识,介绍脑梗死地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每例患者有详细护理记录单,从入院初期开始注重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并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肌力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适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并从护理中存在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护理工作从被动遵从医嘱到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存在地问题,从而加速患者肢体功能地恢复;(2)积极进行语言功能锻炼,针对不同类型地语言功能障碍采用不同地方法,如完全运动性失语,此类患者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说不出来,只可发“啊”音,从入院开始就练习发音,逐渐过渡到说简单地字、词、句;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可发出简单地字、词或吐词不清,此类患者可鼓励其多说话,开始时速度不宜过快,尽量把每个字说清楚,经常与患者交谈,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地指导患者,对患者取得地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以增强其信心;(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地生活及卫生习惯,多饮水,保证充足地饮水量,饮食宜清淡、消化、富有营养,多食青菜、瓜果等含纤维素高地食物,顺时针按摩腹部,对尿失禁地患者指导其练习排尿地随意性动作,进行肛提肌训练等;(4)在积极治疗患者躯体疾病地同时,更要关注其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娴熟地操作技术和严谨地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地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地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针对患者各种情绪反应及时采用交谈、笔认、手势辨认,充分了解其需要,增强其战胜疾病地信心。2 评价方法 肢体肌力地判断按6级分法,治疗后肌力恢复及以上为改善。运动性失语以能发单字音以上为改善,感觉性失语以能听懂部分语言为改善等。心理状况以与医护人员接触情况而定,能与医护人员部分交流者为改善。大小便功能以主动而顺利排便地改善。3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频数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四格表资料地χ2检验。3 结果两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略)4 讨论脑梗死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地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各种功能恢复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病后生活质量,也为家庭和减轻负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后脑梗死患者恢复状态结果表明,患者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过程从单纯疾病护理转向整体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心理、躯体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受益。

脑梗要在平时注意预防,饮食一定要注意少吃3种食物

1、忌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若连续长期进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使血脂进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样硬化斑块容易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复发。忌食肥肉、动物内脏、鱼卵等,少食花生等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忌用或少用全脂乳、奶油、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内脏、黄油、猪油、牛油、羊油、椰子油;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烧烤烹调。2、忌肥甘甜腻、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少甜味饮品、奶油蛋糕的摄入;忌食过多酱、咸菜等。3、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白酒、麻椒、麻辣火锅等,还有热性食物如浓茶、绿豆、羊、狗肉等。4、忌嗜烟、酗酒烟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大量引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据调查,酗酒是引起脑梗的诱因之一。

脑梗塞论文参考文献专著

康复学一类的都有介绍,医院的推拿科试试,关键是要坚持

心源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介绍心源性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24例住院患者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脏的监护,并观察肢体血供情况,加强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19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结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心脑梗死并有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死 护理 心源性栓子先后栓塞肢体及脑部动脉,随时可危及生命或致肢体残疾, 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对2007年10月~2008年7月收治的2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38~76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8例,冠心病史21例, 其中行冠脉支架植入术2例。主要临床表现:偏瘫 20例;偏瘫并失语16例;意识障碍7例;合并肢体动脉栓塞1例。本组病例符合 1995 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标准[1]。 2 护理 1 严密观察神志变化 动态评估病人神志变化是预见病人病情的主要指标,应通过对病人的语言反应、疼痛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情况,一旦病人发生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 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 心源性脑梗死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继发的房颤史,血压波动较大,心脏功能多有损害。脑梗死发生后可影响心脏及血压的变化,故在护理中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血压的变化,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记24h出入量,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3 注意观察肢体血供情况 偏瘫肢体合理摆放肢位,加强肢体被动功能锻炼。若急性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患肢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应避免抬高患肢,腘窝处悬空以免受压,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除观察栓塞平面有无改变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肢体坏疽。本组中1例肢体动脉栓塞者出现肢体坏疽而放弃医治。 4 药物治疗护理 应用药物时,注意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应在每分钟30滴左右,并注意血压的变化。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先做皮试,结果阴性者才可使用。溶栓和抗凝药要严格掌握剂量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颅内高压者给予20 %甘露醇或与速尿针交替使用。 5 基础护理要点 1) 卧床休息,病房床单位设置舒适、整洁、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2)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3)重视饮食护理。清醒者第一次进食前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昏迷的病人予留置胃管,进食时可稍抬高床头。4)保持二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6 心理护理 心源性脑梗死多为急性起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渴望得到最大的关注、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失望、急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多巡视病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手势、写字、指图画等,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和药物作用,消除其顾虑,帮助他们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通过加强对全身, 尤其是心脏情况的监护,保护心脑细胞及对症治疗,注意对于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结果本组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22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 29: 376 -

0

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长沙410011)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自1980年由Ganderer等[1]首次应用于临床后,在国外一些国家已被广泛应用,国内这方面报道甚少。笔者曾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多年,护理过因中风、肌病等所致吞咽困难的病人,行PEG后较好地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态,促进了疾病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对象 1998年2月~1999年1月新加坡中央医院神经内科接受PEG住院病人共20例次,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4岁;脑梗塞15例,帕金森病2例,脑出血2例,重症肌无力1例。 2 方法 术前6~8h禁食,常规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及胃镜检查。术前1h应用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遵医嘱术前15min给予安定5~10mg或654 210mg肌注,然后由助理护士送病人到内镜中心。在内镜中心由医生操作行内镜下胃造瘘术。 3 结果 20例患者均造瘘成功,顺利地从造瘘管喂饲营养。2例患者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能从口进食,出院前拔管;1例高龄患者,因躁动不安,自行把管拔出后,次日再在原位置管;2例患者病情危重并发肺部感染,在住院期间带管死亡;16例患者病情平稳后带管出院;2例出现局部炎症反应,经伤口换药及抗炎治疗后痊愈。 2 护理 1 置管前护理 评估病人病情,向病人解释PEG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告诉病人术中可能出现恶心、腹痛、腹胀等不适,可以通过深呼吸缓解,向病人介绍配合医生置管的方法,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责任护士向病人交代术前6~8h禁食,术前30min给予安定5~10mg或654 210mg肌注。有活动性假牙患者,术前由护士取下并妥善保管。置管前1h遵医嘱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 2 置管后护理 1 病情观察:置管后病人回到病房,由责任护士测血压、脉搏、呼吸,每30min一次,连续3h,然后每小时1次,连续3次,并作好护理记录。询问病人有何不适,观察PEG局部伤口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2 PEG喂饲护理:喂饲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间断性喂饲,即一次喂200~300ml流质,30min内喂完。通常使用20~30ml的注射器(把注射器活塞去掉),把流质倒入注射器内缓慢流入,按医嘱每天喂5~6次;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输流质泵持续性喂饲,一般8~24h,也可以采取喂饲10h,休息4h,再喂饲10h的方法。间断性喂饲的流质由护士遵医嘱调配,持续性喂饲的流质由医生开处方,药剂科每天送到病房,置冰箱保存,用时加热即可。 置管后24h即可经造瘘管注入流质食物。喂饲前注入5~10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区听气过水声,或用注射器从侧管抽取胃内容物,以确保瘘管在胃内。如果抽取的胃容物超过50ml,把胃内容物注回胃内,30~60min后再检查,要是仍然多且超过4h,表示胃排空延迟,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持续性喂饲的病人,护士每4h要检查胃内容物的情况及输流质的速度。喂饲时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喂饲后保持该体位30~60min。卧床休息的病人,抬高头部30°,以避免返胃和吸入性肺炎。喂饲前、后都要用25~30ml的温开水冲洗管道,以免管道阻塞。喂饲过程中,病人出现恶心,应停止或推迟喂饲,如果持续恶心超过24h,应通知医生。 3 给药护理:通常用注射器从侧管给药,水剂是最理想的,可以直接从侧管注入。片剂要弄碎并用30~50ml温开水充分溶解后才能注入。药喂完后用50ml开水冲洗侧管,以免管道阻塞。如果是持续性喂饲,从侧管喂药,不影响营养要素喂饲。 4 造瘘口的护理:定时观察瘘道口周围的情况,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及胃内容物渗漏,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防止感染。每天用75%酒精清洗造瘘口二次,清洁的伤口不要换药,必要时用干纱布遮盖,胶布固定。侧管与主管的塞子要拧紧并定时清洗,保持清洁干净。造瘘管固定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导致胃壁腹壁的缺血坏死或造瘘管脱出,过松会引起管旁外渗致伤口感染,以不松动且刚好能转动为佳。本组2例置管后局部出现轻微的炎症反应,经伤口换药,抗炎治疗痊愈。 5 出院指导:对带管出院的患者要向病人及家属传授PEG护理,预防并发症。嘱亲属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帮助病人消除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适应能力。根据病情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质,增加维生素及水的补充,必要时到医院咨询营养师。长期喂饲营养者需根据造瘘管的情况,6~12月到医院更换新的导管。 总之,PEG方法简单、安全、经济、有效,部分替代了开腹胃造瘘术[2]。在临床护理中,注意观察病情,加强PEG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具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答案补充 提要一般置于正文之前,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论文内容做大致的了解,以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同时也便于进行文献检索。 1.提要内容应扼要概括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 2.写提要不宜列表、附图或引用文献。一般不分段落,内容能独立成章,文字一般以 100—200字为宜(占全文的 5%)。一般性护理科技文稿,如工作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短篇的报道等一般不写提要。写提要后文末不再写小结。 3.提要应置于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与正方相区别,“提要”二字顶格书写,留空一格后接提要内容。

脑梗塞论文参考文献及相关内容

康复学一类的都有介绍,医院的推拿科试试,关键是要坚持

心源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介绍心源性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24例住院患者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脏的监护,并观察肢体血供情况,加强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19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结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心脑梗死并有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死 护理 心源性栓子先后栓塞肢体及脑部动脉,随时可危及生命或致肢体残疾, 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对2007年10月~2008年7月收治的2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38~76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8例,冠心病史21例, 其中行冠脉支架植入术2例。主要临床表现:偏瘫 20例;偏瘫并失语16例;意识障碍7例;合并肢体动脉栓塞1例。本组病例符合 1995 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标准[1]。 2 护理 1 严密观察神志变化 动态评估病人神志变化是预见病人病情的主要指标,应通过对病人的语言反应、疼痛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情况,一旦病人发生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 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 心源性脑梗死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继发的房颤史,血压波动较大,心脏功能多有损害。脑梗死发生后可影响心脏及血压的变化,故在护理中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血压的变化,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记24h出入量,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3 注意观察肢体血供情况 偏瘫肢体合理摆放肢位,加强肢体被动功能锻炼。若急性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患肢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应避免抬高患肢,腘窝处悬空以免受压,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除观察栓塞平面有无改变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肢体坏疽。本组中1例肢体动脉栓塞者出现肢体坏疽而放弃医治。 4 药物治疗护理 应用药物时,注意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应在每分钟30滴左右,并注意血压的变化。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先做皮试,结果阴性者才可使用。溶栓和抗凝药要严格掌握剂量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颅内高压者给予20 %甘露醇或与速尿针交替使用。 5 基础护理要点 1) 卧床休息,病房床单位设置舒适、整洁、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2)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3)重视饮食护理。清醒者第一次进食前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昏迷的病人予留置胃管,进食时可稍抬高床头。4)保持二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6 心理护理 心源性脑梗死多为急性起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渴望得到最大的关注、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失望、急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多巡视病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手势、写字、指图画等,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和药物作用,消除其顾虑,帮助他们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通过加强对全身, 尤其是心脏情况的监护,保护心脑细胞及对症治疗,注意对于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结果本组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22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 29: 376 -

1、 醒脑开窍针法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心肌趋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针灸 1998;7:182、 Acupuncture Effects on Levels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 in Brain of SAM-P/CJIM (2)3、 Brain Activity Of Rat Reflects Apparently theStimulayion Of Acupuncture Cellular and MolecularBiology? 41(1)161-170 1995年4、 针刺治疗脑出血54例临床分析 中国针灸 1984;5:115、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2336例的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天津中医 1989;6:26、 针刺治疗无脉症30例临床小结 《中医杂志(英文版)》 1986;3:117、 转补泻手法的应用及其量学概念中国医药学报 1987;5:168、 针刺对脑梗塞模型大鼠微血管的形态学影响中国微循环学会,1995年9、 针刺对脑梗塞模型大鼠脑微血管系统的影响 中国微循环学会,1995年10、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快速老化鼠(SAM)痴呆状态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医学会 1995年11、 针刺抢救中枢性呼吸衰竭5例上海针灸杂志1987;412、 针刺治疗便秘50例临床研究中医杂志(英文版)1982,2;16213、 针刺治疗脑出血54例临床分析中国针灸1984,5:1114、 针刺治疗无脉症30例临床小结中医杂志(英文版)1986,3:1115、 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2,4:416、 以针灸治疗为中心的中风诊疗体系江苏中医1999,8:317、 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锥体细胞体视学的影响针刺研究1998,4:24518、“醒脑开窍”针法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针灸1998,7:4819、 针刺对老化痴呆模型鼠脑兴奋氨基酸自由基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针1998,11:68920、 针刺对皮层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美国针刺研究1999,121、 针刺对脑萎缩模型小白鼠脑细胞核蛋白及染色质非组蛋白的影响中国针灸1999,1:4322、 发歧黄之精髓,创时代之新意-从醒脑开窍针法的开发谈针灸专科的实验研究中国市场经济文论大典1999,9:1397

0

  • 索引序列
  • 脑梗塞论文参考文献
  • 脑梗塞论文参考文献2021
  • 脑梗塞参考文献刊物
  • 脑梗塞论文参考文献专著
  • 脑梗塞论文参考文献及相关内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