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生物化学结课论文

生物化学结课论文

发布时间:

生物化学结课论文

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生命科学研究或正在研究着的主要课题是:生物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这些化学物质在体内是如何相到转化并表现出生命特征的?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细胞是怎样工作的?形形色色的细胞怎样完成多种多样的功能?基因作为遗传物质是怎样起作用的?什么机制促使细胞复制?一个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成由许多极其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高度分化的多细胞生物的奇异过程中使用其遗传信息?多种类型细胞是怎样结合起来形成器官和组织?物种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因素引起进化?人类现在仍在进化吗?在一特定的生态小生境中物种之间的关系怎样?何种因素支配着此一生境中每一物种的数量?动物行为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记忆是怎样形成的?记忆存贮在什么地方?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学习和记忆?智力由何而来?除了在地球上,宇宙空间还有其它有智慧的生物吗?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等等。 生物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化技术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 生物化学若以不同的生物为对象,可分为动物生化、植物生化、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若以生物体的不同组织或过程为研究对象,则可分为肌肉生化、神经生化、免疫生化、生物力能学等。因研究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等分支。研究各种天然物质的化学称为生物有机化学。研究各种无机物的生物功能的学科则称为生物无机化学或无机生物化学。60年代以来,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如生化药理学、古生物化学、化学生态学等;或按应用领域不同,分为医学生化、农业生化、工业生化、营养生化等。 生物化学这一名词的出现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得更远,其早期的历史是生理学和化学的早期历史的一部分。例如18世纪80年代,A-L拉瓦锡证明呼吸与燃烧一样是氧化作用,几乎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光合作用本质上是动物呼吸的逆过程。又如1828年F沃勒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一种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有机物只能靠生物产生的观点,给“生机论”以重大打击。1860年L巴斯德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但他认为必需有活的酵母才能引起发酵。1897年毕希纳兄弟发现酵母的无细胞抽提液可进行发酵,证明没有活细胞也可进行如发酵这样复杂的生命活动,终于推翻了“生机论”。 生物化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静态的描述性阶段,对生物体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合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其中E菲舍尔测定了很多糖和氨基酸的结构,确定了糖的构型,并指出蛋白质是肽键连接的。1926年JB萨姆纳制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它是蛋白质。此后四、五年间JH诺思罗普等人连续结晶了几种水解蛋白质的酶,指出它们都无例外地是蛋白质,确立了酶是蛋白质这一概念。通过食物的分析和营养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维生素,并阐明了它们的结构。与此同时,人们又认识到另一类数量少而作用重大的物质——激素。它和维生素不同,不依赖外界供给,而由动物自身产生并在自身中发挥作用。肾上腺素、胰岛素及肾上腺皮质所含的甾体激素都在这一阶段发现。此外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在1931年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第二阶段约在20世纪30~50年代,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变化,即代谢途径,所以称动态生化阶段。其间突出成就是确定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也称克雷布斯循环)以及脂肪分解等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对呼吸、光合作用以及腺苷三磷酸 (ATP)在能量转换中的关键位置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当然,这种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对生物合成途径的认识要晚得多,在50~60年代才阐明了氨基酸、嘌呤、嘧啶及脂肪酸等的生物合成途径。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以及物理学、技术科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等其他学科的渗透,产生了分子生物学,并成为生物化学的主体。 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化学结构与立体结构的研究在50年代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蛋白质方面,如β-螺旋结构的提出,测定了胰岛素的化学结构以及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立体结构。核酸方面,DNA 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打开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大门。根据双螺旋结构,完满地解释了DNA的自我复制,在后来的发展中又阐明了转录与转译的机理,提出了中心法则并破译出遗传密码。 1973年重组DNA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基因工程。自1977年以后,用这一技术先后成功地制造了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1982年用基因工程生产的人胰岛素获得美、英、联邦德国、瑞士等国政府批准出售而正式工业化。 在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方面,196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合成的产物经受了严格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检验,证明与天然胰岛素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继美国科学家在1972年人工合成DNA以后,中国科学家又在1981年首先合成了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酵母丙氨酸tRNA。英美等国科学家在 DNA序列分析及人工合成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DNA自动合成仪的问世,大大简化了人工合成基因的工作。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有一天,我偶读到《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看到了祖国三十年间的巨大变化。后来,我抱着一颗期待的心向妈妈询问,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成了狭窄的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脚就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鞋子却留在了泥潭里……往事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路的两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孩子们也坐在舒适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不再有寒冷之忧。 改革开放,使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在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国人民渐渐地从吃不饱,穿不好变成了吃得好,穿得暖,有些人还用剩余的钱买了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 祖国日益富强起来,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零八年黑瞎子岛的回归使中国成为了陆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在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罕见雪灾和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面前,中华儿女们众志成城,击败了种种困难。在2001年中国荣幸地成为了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中华人民也成为了奥运的主人。同时,也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神八在世界人民的欢呼声中首次完成了太空行走,带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心愿升上了天空。 三十年间,发生了无数,改变了无数,相信未来的几千、几万年间,中国还会更加飞腾! 三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经历会让我们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三十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中国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教

生物化学结课论文3000字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有一天,我偶读到《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看到了祖国三十年间的巨大变化。后来,我抱着一颗期待的心向妈妈询问,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成了狭窄的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脚就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鞋子却留在了泥潭里……往事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路的两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孩子们也坐在舒适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不再有寒冷之忧。 改革开放,使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在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国人民渐渐地从吃不饱,穿不好变成了吃得好,穿得暖,有些人还用剩余的钱买了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 祖国日益富强起来,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零八年黑瞎子岛的回归使中国成为了陆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在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罕见雪灾和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面前,中华儿女们众志成城,击败了种种困难。在2001年中国荣幸地成为了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中华人民也成为了奥运的主人。同时,也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神八在世界人民的欢呼声中首次完成了太空行走,带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心愿升上了天空。 三十年间,发生了无数,改变了无数,相信未来的几千、几万年间,中国还会更加飞腾! 三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经历会让我们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三十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中国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教

生物化学结课论文有什么主题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生物化学实验理论、技术和方法都有较快的发展,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使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学领域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也显得十分重要,这就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开设了学生创新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7〕。但对于缺乏创新基金和创新实验教学条件的师范院校,如何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克服由于创新基金的缺乏和创新实验教学条件的不足所带来的困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途径,显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为此,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科学合理的教改的目标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改研究和实践中,确立了“紧跟学科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改目标,教改过程应该始终贯穿着以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把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早期参加科研活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将创新思想的培养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实验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科学实验技能训练相结合;能力素质培养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相结合等五个结合为核心,注重课程内涵建设,全面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潜力。 实验内容的改革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实验教学内容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师范院校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计划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而制定的,实验教学仍然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补充、验证和说明,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不例外,其内容多验证少创新,多定性少定量,实验结果早在学生预料之中,学生对做实验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很少主动思考,只是按照实验指导“照方抓药”,学生中普遍存在重重理论轻实验,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报告(实验报告)轻过程(实验过程)、重原理轻操作的思想,这种错误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瓶颈”,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因此,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在实验内容的改革上应遵循新颖性、现实性、系统性、连贯性、综合性、和层次性的原则,从直观性、验证性和巩固性实验向综合性、自主性和研究性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上过渡,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适当减少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定量分析实验和综合性大实验,引入学生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顺序的安排上要由浅到深,相互渗透,循序渐进。使实验内容更加符合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发展方向,内容的分布更趋合理。 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教改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经历全面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的锻炼,切身感受实验的每个环节的重要性,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开展实验工作的能力。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自主性实验是指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实验材料自主培养、实验试剂自主配制、实验进程和实验时间自主安排的综合性实验。自主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全面经历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的锻炼,切身感受每个实验环节的重要性,学生独立开展实验工作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因而,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实验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教师地位由“教”向“导”的转变,使实验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认为开展自主性实验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改变学生对生化实验教学认识,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研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研究性实验是学生实验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模式。研究性实验由咨询与选题、查阅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路线的设计、在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论文提交与报告等5个环节组成。 选题是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提出研究的方向、主题或关键词,向学生介绍这些研究主题的基本情况,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题。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做过系统研究,没有系统地查过文献,所以对文献的查阅方法和途径所知甚少。因此,指导教师需向学生讲授文献查阅的方法、途径和技巧。学生根据研究性实验的要求,查阅相关的文献。文献查阅的过程是对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和利用文献的培养和锻炼。是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方法路线的设计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选题和研究方向和实验室的条件,设计研究方法和路线。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对研究方法和路线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科学的论证,保证研究方法和路线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研究性实验的顺利进行。 根据师生共同制定的研究方法路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的进行实验操作。在本环节中,学生不但要进行材料的培养、试剂的配制,还要正确使用相关的仪器,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分析,并及时进行实验总结。通过独立的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可以加深理解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增长见识,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研究性实验,可以将各课程联系起来,将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研究性实验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有研究的结果,因此,研究论文提交与报告成为该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学术报告,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科研素养的养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总之,研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研素养、激发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推进教师的科研进程,解决缺乏创新实验基金等问题的有效的途径。这种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育人模式,已在师资、设备的优化配置、学生素质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方面显示出突出的效果。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实验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自主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考核评价环节抓的不紧,容易引起学生的放任自流,往往造成教学改革前功尽弃,无法达到教改的目标。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评价者往往是实验指导教师本人,而实验教师往往不可能掌握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情况,教师仅仅是以实验报告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在学生中存在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因此,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评价者范围的扩大,评价者应扩大为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代表,这样评价者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能够全面掌握,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在扩大评价者范围的同时,应进一步深化了评价的内容,以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所涉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报告撰写、实验设计及操作和实验考试四个方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实验的整个过程,如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态度,获取、分析、利用资料的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态度,科学研究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化学试剂配制的准确性、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等。 此外,实验课成绩在整个课程中所占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因此,根据教学计划中理论和实验课时时数,适当加大实验成绩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也是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000—2003年,我们在生物系2000级1、2、3班,2001级1、2班、化学系99级和2000级化学辅修生物教育专业共七个教学班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了学生自主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新认识,以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验,实验教学中重原理轻操作、重结果(写好实验报告)轻过程(实验操作)的认识得以改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问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从以前的“要我做”向现在的“我要做”转变。学生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有一天,我偶读到《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看到了祖国三十年间的巨大变化。后来,我抱着一颗期待的心向妈妈询问,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成了狭窄的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脚就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鞋子却留在了泥潭里……往事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路的两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孩子们也坐在舒适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不再有寒冷之忧。 改革开放,使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在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国人民渐渐地从吃不饱,穿不好变成了吃得好,穿得暖,有些人还用剩余的钱买了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 祖国日益富强起来,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零八年黑瞎子岛的回归使中国成为了陆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在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罕见雪灾和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面前,中华儿女们众志成城,击败了种种困难。在2001年中国荣幸地成为了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中华人民也成为了奥运的主人。同时,也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神八在世界人民的欢呼声中首次完成了太空行走,带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心愿升上了天空。 三十年间,发生了无数,改变了无数,相信未来的几千、几万年间,中国还会更加飞腾! 三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经历会让我们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三十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中国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教

这里在10万篇免费医学范文,而且有各种分类,非常详细,值得参考。一般来说,先一口气读20篇,然后再动笔,自然顺了

保护生物学结课论文

(一)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高度综合的研究领域,通常认为,它可分为3个不同层次: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之总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基因的多样性取决于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由组成DNA的四种碱基的不同排列顺序决定的。如一个DNA分子的一条多核苷酸链中有100个四种不同的碱基,则碱基排列方式就有4100种之多,同时,基因的多样性又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变异密不可分。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化)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涉及的是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由于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二)生物多样性的表现科学家们曾在一棵树上发现多达650种的昆虫,它们是如何结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即使是一只昆虫本身也能自成一大千世界。将一只蜣螂置于显微镜下,可以惊讶地发现蜣螂的背上和翅膀上各住着两种不同的虫子,两种虫子因种类不同,栖息地也不一样,它们之间是如何达成协议的?如果涉足至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你就会更惊讶地发现林子中会有数千种植物、数百种鸟类、数百种蝙蝠以及各种灵长类动物等。植物间的爬虫类、两栖动物、野生猪科动物以及它们体内和体外的难以计数的寄生虫,在这里达成平衡,互相关连着。

由于环境的恶化,全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日趋严重。现已引起了包括科技、教育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一个以“如何用最科学的理论和最有效的手段去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综合性学科———保护生物学产生了。我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资源丧

普通生物学结课论文

你应该去网上多找下这类的论文~好好学习看下的~像(计算生物学、微生物前沿)等等这类的就可以

联合应用Bio-Gide及Bio-oss治疗牙周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杜毅 山东大学 2007-11-01 硕士 0 15 2 生物农药推广过程中农民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 徐健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6-01 硕士 2 142 3 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取代-2-氨基嘧啶衍生物及其稠杂环化合物的研究 李景智 上海师范大学 2006-05-01 硕士 0 91 4 生物活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分析方法研究 郭彦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06-05-01 硕士 0 69 5 蓝舌病病毒生物条形码及荧光定量型生物条形码检测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张立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8-05-15 博士 0 21 6 麦草原料生物预处理与酚类化合物生物降解动力学研究 李群 天津科技大学 2001-04-01 博士 0 172 7 繁茂膜海绵生物修复和生物监测近海养殖水体的可行性研究 付晚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6-06-27 博士 0 91 8 缺氧/好氧强化生物絮凝—生物膜过滤处理生活污水 杨华仙; 黄慎勇; 马林伟 给水排水 2007-07-30 期刊 0 58 9 生物炼制与生物催化 金涌 化学工业 2007-08-21 期刊 1 166 10 生物絮凝吸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张金梅; 王涛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12-15 期刊 0 79 11 强化生物絮凝+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张金梅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8-01-20 期刊 0 107 12 废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中生物膜的培养与驯化 邓喜红; 王超 工业水处理 2008-05-20 期刊 0 78 13 高效新型生物填料应用于生物流化床的试验 陈文斌; 王秋红 工业水处理 2008-06-20 期刊 0 42 14 生物絮凝吸附+生物接触氧化除氮机理探讨 刘保伟; 张金梅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8-11-20 期刊 0 13 15 废纸造纸废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过程中生物膜特征研究 马邕文; 刘洋; 万金泉; 周深桥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6-03-30 期刊 3 191 16 生物制剂4号—可湿性粉剂生物防治效果研究 李晓虹; 李学锋; 李君剑; 刘德容 微生物学杂志 2006-09-30 期刊 2 21 17 强化生物絮凝+变速生物滤池复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运行条件的确定 张智; 杨华仙; 张晓卫; 浦军毅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6-12-10 期刊 1 47 18 高效生物亲合性填料应用于生物流化床的试验 王秋红 中国环保产业 2007-03-30 期刊 0 70 19 钛合金表面原位生成钛酸钾生物陶瓷涂层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崔春翔; 申玉田; 徐艳姬; 李艳春; 王如; 王新; 王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3-08-30 期刊 4 64 20 微氧生物吸附-好氧生物氧化联合工艺处理污水的试验研究 刘红; 郭清马; 何建平; 王冠桂; 宋瑞平; 胡菊 给

以学生的观点来写,以现在的科学发展的进程和高速发展为题来写。

  • 索引序列
  • 生物化学结课论文
  • 生物化学结课论文3000字
  • 生物化学结课论文有什么主题
  • 保护生物学结课论文
  • 普通生物学结课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