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丝绸杂志官网

丝绸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丝绸杂志官网

《中国丝绸辞典》 ISBN 7-5046-2136-6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本辞书集茧、丝、绸、农、工、贸于一体,是丝绸系统工程的一部内容详尽的辞书。全书有总论、养蚕、蚕茧、蚕丝、绸缎、服饰、贸易和丝绸文化等共八篇。其中有我国历代丝绸简况、生产地区、蚕丝理化、世界产销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服饰制造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产品种类和其品种特征,以及国内外贸易的基础知识、贸易条件、作价办法和推销战略,还有丝绸的典故成语、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经营机构等有关的辞条。这是一部丝绸生产、经营、管理、和科研教育工作者查询问题的实用工具书。 《中国丝绸辞典》编委会 主 编: 王庄穆 副主编:韩 毅 编 写:王庄穆 李奕仁 刘 桥 叶夏裕 藏伦越 荣光远 张启华 张修仲 赵 丰 韩 毅 袁宣萍 编 审:吕鸿声 吴裕贤 朱克明 袁观洛 王荣达 胡 丹 前言 丝绸是中国五千多年前的重大发明,后经丝绸之路远播全球。世界人民誉丝绸为“纤维皇后”,称丝绸为中国文化,名中国为“SERES”(丝国)。丝绸是中国的 “国宝”,在历史上曾密切联系着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具体传播着和平、自由、合作的宽容精神,成为现代世界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有关专业科学家探讨丝绸文化的专题。同时,丝绸始终是我国富国裕民和美化人类并集文化于一体的“世界型”商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发展蚕丝生产,扩大丝绸出口政策,从“一五”至“八五”计划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丝绸生产和出口发展速度很快。1993年生产蚕茧76万吨,其中桑蚕茧71万吨,占世界蚕茧产量的70%,比1949年生产蚕茧5万吨,其中桑蚕茧8万吨,分别增加2倍和6倍,年均增长6%和7%;生产丝类16万吨,其中桑蚕丝65万吨,比1949年生产丝类1501吨,其中桑蚕丝1440吨,分别增长60倍和52倍,平均增长1%和7%,丝绸出口创汇32亿美元,比1949年丝绸出口创汇265万美元增加1206倍,平均增长8%。特别是丝绸生产技术飞速进步,自动化、电子化改变了脚踏手摇和一只缸两根棒的落后局面。在现有主要蚕种、丝绸生产企业中,已有许多企业的生产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丝绸出口中的生丝已占世界贸易量的90%,真丝绸的45%,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商品中唯一能够垄断国际市场的商品,而且也是世界丝绸界依靠的对象。这种伟大的成就,是我国2000万户桑农、近百万丝绸职工和科技人员在党和国家特别是在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指导下,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的。 丝绸是由种桑养蚕始至丝绸出口止的一个贸工农、产供销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我国丝绸工作者除了必须具备其中一项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丝绸系统工程中的有关知识基础,以有利于工作的规划和进展。因此许多丝绸工作者总是苦于没有丝绸系统工程的专业辞书,如果查询丝绸特征、种桑养蚕、国内外贸易以及丝绸文化等等,就是在农工贸许多辞书中也不可能查得满意的结果。中国丝绸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已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可是总无这个系统工程的辞书。前年,率先确立研究课题,并已制定编写规划的中国记者协会《桥》杂志社编辑韩毅同志在有关方面的要求下,一定要我负责编写这部《中国丝绸辞典》。编者虽然知道编写辞典不是易事,特别是记得J•J•斯卡利格(16-17世纪)说过“十恶不赦的罪犯既不应该处决,也不应该强制劳动,而应该去编词典,因为这项工作包括了一切折磨人的痛苦。”当代学者H•A•格利森更加言简意赅地说:“词典编纂工作极端令人厌烦,要求十分苛刻,这是一项难以置信的工程。”但编者为了有利于丝绸工作者,有利于丝绸的发展,即使这项工程极端厌烦、十分苛刻,或者是劳动改造……,还是应该和值得的。为此,在卢嘉锡先生题写书名和贸工农领导以及专家们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这部空前的丝绸系统工程辞书终于出现在丝绸工作者面前。但有关丝绸的新课题不断出现,正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条目及其释文尚有片面、遗漏,不尽意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王庄穆 (时任中国丝绸协会秘书长) 后记 《中国丝绸辞典》涉及了丝绸系统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必须请有关方面支持。因此,编者除主编和编写辞书的总论、绸缎、服饰、贸易篇外,还请中国记者协会《桥》杂志社编辑韩毅同志为副主编,并作全书通稿。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蚕业研究所副所长、品种资源保护室主任、副研究员李奕仁同志,农业部农业司处长、高级农艺师刘桥同志,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蚕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叶夏裕同志编写养蚕篇。 原重庆市丝绸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藏伦越同志,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丝绸系主任、副教授荣光远同志,四川省丝绸公司高级工程师张修仲同志编写蚕茧、蚕丝篇。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赵丰同志,《丝绸》杂志编辑部工程师袁宣萍同志编写丝绸文化篇。 又请原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吕鸿声同志,,原纺织工业部丝绸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吴裕贤同志,原辽宁省丝绸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朱克明同志,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教授袁观洛同志,原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处长、译审王荣达同志,原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处长、高级经济师胡丹同志进行审阅。 同时,承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以及全国部分省、市丝绸公司的大力支持。并承王铸、鹿素兰、马庚、盛晓明、殷罡同志的热情帮助。均在此表示感谢。 王庄穆

主管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甘肃丝绸之路协会 甘肃省文物局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旅游协会国内刊号:CN 62-1115/K国际刊号:ISSN 1005-3115《丝绸之路》 综合性文化月刊,创刊于1992年9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展示西部开发风采为宗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2001年入选全国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加大对外宣传西部、宣传甘肃的力度,英文版《丝绸之路》正在筹办之中。 丝绸之路》杂志1992年9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创刊于丝路重镇——金城兰州。1993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丝绸之路》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和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丝绸之路》由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旅游局、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季成家教授担任总编辑兼社长。初办时为双月刊,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为宗旨,知识性、学术性、现实性、趣味性兼及。它集中展示中国西部的壮美山川和悠久历史文化,努力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专家与群众、文化与经济之间铺路架桥。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形势,促进西部地区文化建设,满足普通读者需求,自2000年起,《丝绸之路》在内容上加大了旅游份量,进一步突出表现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强化西部风情和多民族色彩,力求高雅清新、生动活泼,取得了读者和社会的广泛好评。2001年,改为月刊,其宗旨在“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补充了“服务中国西部现代旅游”内涵。2006年第10期起,又改版为全彩印刷。《丝绸之路》创刊十几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一本精美的大型旅游文化月刊,采用国际通行大16K本,80页,全彩印刷,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它以“追求高品位和可读性的统一”的风格,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发行面覆盖中国各省区及海外华人经济文化团体、西方国家中文研究机构等。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丝绸之路》从2009年起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定位于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下半月刊以历史文化为主旨,集中刊发学术性文稿。“丝绸之路”作为东方文明中最具魅力的文化资源而久富盛名。“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品牌,它既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又具有多彩的现实内容。因而作为旅游文化月刊的《丝绸之路》,在内容上的资源优势将是取之不尽的,其对国内外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将是无限的。国内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刊物独此一份,它在甘肃、西北乃至全国同类刊物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丝绸之路》的目标是:做读者最忠实的朋友和最亲密的伴侣,成为他们解读古代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钥匙,了解现代新丝绸之路绚烂现实的窗口,游览中国西部奇异景观的向导,体察中国西部民情风俗的指南。

丝绸杂志社官网

不会变的,如果你发的是正规的杂志发的用稿通知,可以打电话和杂志社核实。核实了就是最好的证明。

hh,lkgfhj

仔细看用稿通知,里面应该有写杂志社保留不用稿的权力吧这个决定权仍然在杂志社,但也有可能变卦的可以变动的太多了真伪看印章,另外给编辑打个电话确认一下

主管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甘肃丝绸之路协会 甘肃省文物局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旅游协会国内刊号:CN 62-1115/K国际刊号:ISSN 1005-3115《丝绸之路》 综合性文化月刊,创刊于1992年9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展示西部开发风采为宗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2001年入选全国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加大对外宣传西部、宣传甘肃的力度,英文版《丝绸之路》正在筹办之中。 丝绸之路》杂志1992年9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创刊于丝路重镇——金城兰州。1993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丝绸之路》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和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丝绸之路》由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旅游局、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季成家教授担任总编辑兼社长。初办时为双月刊,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为宗旨,知识性、学术性、现实性、趣味性兼及。它集中展示中国西部的壮美山川和悠久历史文化,努力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专家与群众、文化与经济之间铺路架桥。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形势,促进西部地区文化建设,满足普通读者需求,自2000年起,《丝绸之路》在内容上加大了旅游份量,进一步突出表现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强化西部风情和多民族色彩,力求高雅清新、生动活泼,取得了读者和社会的广泛好评。2001年,改为月刊,其宗旨在“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补充了“服务中国西部现代旅游”内涵。2006年第10期起,又改版为全彩印刷。《丝绸之路》创刊十几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一本精美的大型旅游文化月刊,采用国际通行大16K本,80页,全彩印刷,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它以“追求高品位和可读性的统一”的风格,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发行面覆盖中国各省区及海外华人经济文化团体、西方国家中文研究机构等。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丝绸之路》从2009年起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定位于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下半月刊以历史文化为主旨,集中刊发学术性文稿。“丝绸之路”作为东方文明中最具魅力的文化资源而久富盛名。“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品牌,它既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又具有多彩的现实内容。因而作为旅游文化月刊的《丝绸之路》,在内容上的资源优势将是取之不尽的,其对国内外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将是无限的。国内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刊物独此一份,它在甘肃、西北乃至全国同类刊物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丝绸之路》的目标是:做读者最忠实的朋友和最亲密的伴侣,成为他们解读古代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钥匙,了解现代新丝绸之路绚烂现实的窗口,游览中国西部奇异景观的向导,体察中国西部民情风俗的指南。

辽宁丝绸杂志官网

一、品号识别 国产绸缎实行中国丝绸总公司制定的统一品号品号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左边第一位数字表示料子的品种:全真丝织物(包括桑蚕丝、绢丝)为“1”,化纤织 物为“2”,混纺织物为“3”,柞蚕丝织物为“4”,人造丝织物为“5”,交织物(包括醋酸丝织物)为“6”,被面织物为“7” 二、光泽、手感识别 全真丝织物呈幽雅的珍珠光泽,手感柔和飘逸;化纤织物光泽明亮、刺眼,手感硬挺某些仿真丝织物虽然手感柔和,但是绸面发暗、无珍珠光泽 丝绸的鉴别 一块衣料或一件服装,要判定是否是真丝、棉、麻、毛或人造纤维时,一般是由经验判定如长期接触各种织物售货员、缝纫工等,因为长期接触而富有经验眼看手摸就可判定什么原料的织品但现在合成纤维很多锦纶、涤纶、粘胶纤维的超细丝和异型丝,可制成仿真丝绸,足以假乱真,仅凭眼看手摸是很难判定其真伪的因此,要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和研究,方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如:燃烧鉴别法、显微镜观察鉴别法、溶解鉴别法、化学药品着色鉴别法、熔点差异鉴别法和红外光谱鉴别法等等 那么,消费者没有必要的检测条件,怎样来鉴别丝绸的真伪呢?以下来介绍两种简单的方法: (一)手感目测法: (1)目测法,真丝绸有珍珠秀的光泽,光泽柔和而化学纤维的织物光泽不柔和,明亮刺眼 (2)蚕丝纤维纤细而长,棉纤维短,羊毛有卷曲化学纤维整齐度好 (3)手感法:蚕丝手感柔软,贴近皮肤滑爽舒适 (二)燃烧法: (1)蚕丝在燃烧时有烧羽毛味,难以续燃,会自熄灰烬易碎、脆、蓬松、黑色 (2)人造丝(粘胶纤维)燃烧时有烧纸夹杂化学味续燃极快灰烬除无光者外均无灰, 间有少量灰黑色灰 (3)棉纶、涤纶燃烧时有极弱的甜味,不直接续燃或续燃慢,灰烬硬圆,成珠状 (4)棉和麻都有烧纸的味,灰烬柔软,黑灰色 (5)羊毛燃烧时和蚕丝差不多目测即可看出二者不同 丝绸与保健 自古以来,真丝就有"丝绸皇后"的美誉到了现代,人们又赋予了它"健康纤维"、"保健纤维"的美称因此,真丝纤维的保健功能是任何纤维都无法相比的、无法替代的真丝纤维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18种氨基酸,与人体皮肤所含的氨基酸相差无几故又有人类的"第二皮肤"的美称穿真丝衣服,不但能防止紫外线的辐射、防御有害气体侵入、抵抗有害细菌,而且还能增强体表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对某些皮肤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另外,由于特殊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还有调节体温、调节水份的作用 丝绸的养护 丝绸中的织锦缎、古香缎、大花软缎、乔其绒、金丝绒、漳绒、妆花缎、金宝地以及轻薄的纱、绡、色织塔夫丝绸等,都不能洗涤而只能干洗能够洗涤的丝绸织物,在洗涤时要结合其各自特点,使用不同的洗涤方法 以下是有关丝绸织物养护的几个小常识: (1)深色的服装或丝绸面料应该同浅色的分开来洗; (2)汗湿的真丝服装应立刻洗涤或用清水浸泡,切忌用30度以上的热水洗涤; (3)洗涤丝绸时,要用酸性洗涤剂或淡碱性洗涤剂,最好用丝绸专用洗涤剂; (4)最好用手洗,切忌用力拧搓或用硬刷刷洗,应轻揉后用清水投净,用手或毛巾轻轻挤出水份, 在背阴处晾干; (5)应在八成干时熨烫,且不宜直接喷水,并要熨服装反面,将温度控制在100-180度之间; (6)收藏时,应洗净、晾干、叠放为宜,并用布包好,放在柜中,且不宜放樟脑或卫生球等 丝绸织品的编号 丝绸织品的编号是用三位数表示 第1位数代表织品所用原料的类别: 序数 1代表桑蚕丝,包括土线、双宫丝、绢丝 2代表合成纤维,包括锦纶、涤纶等 3代表天然纤维混纺 4代表柞丝,包括柞绢丝 5代表人造丝,包括粘胶、醋酯等 6代表两种原料以上交织,包括长丝交织、长丝与短纤交织 7与1-6有所不同,其代表被面类产品 第2位数代表大类品名,如绢、纺、绉、绸、缎、锦、绢、绫、罗、纱、葛、绨、绒、呢等 第3位数则代表丝织品规格的顺序号 大写的英文字母代表织品的产地如: B 北京 C 四川 D 辽宁 E 湖北 G 广东 H 浙江 J 江西 K 江苏 M 福建 Q 陕西 N 广西 S 上海 T 天津 V 河南 W 安徽 X 湖南 丝织品上都带有标签,从标签上的编号,便可认定产品的原料物成及产地 1、 观察光泽真丝绸的光泽柔和而均匀,虽明亮但不刺目人造丝织品光泽虽也明亮,但不柔和顺目涤纶丝的光泽虽均匀,但有闪光或亮丝锦纶丝织品光泽较差,如同涂上了一层蜡质的感觉 2、 手摸感觉手摸真丝织品时有拉手感觉,而其他化纤品则没有这种感觉人造丝织品滑爽柔软,但不挺括棉丝织手摸较硬而不柔和 3、 细察折痕当手捏紧丝织品后再放开时,因其弹性好无折痕人造丝织品松手后有明显折痕,且折痕难于恢复原状锦纶丝绢则虽有折痕,但也能缓缓地恢复原状,故切莫被其假象所迷惑 4、 试纤拉力在织品边缘处抽出几根纤维,用舌头将其润湿,若在润湿处容易拉断,说明是人造丝,如果不在润湿处被拉断,则是真丝,如纤维在干 湿状态下强度都很好,不容易拉断则是锦纶丝或涤纶丝 5、 听摩擦声由于蚕丝外表有丝胶保护而耐摩擦,故干燥的真丝织品在相互摩擦时会发出一种声响,俗称:“丝鸣”或“绢鸣”;而其他化纤品则无声响出现

真丝的鉴别与保养 真丝一般指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消费者鉴定真丝面料可用以下方法。 一、品号识别法:国产绸缎实行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统一品号,这5位数字从左开始第1位数字代表织物的材质号,全真丝织物(包括桑蚕丝、绢丝)为“1”,化纤织物为“2”,混纺织物为“3”,柞蚕丝织物为“4”,人造丝织物为“5”。 二、价格识别法:真丝织物价格大约是化纤、仿真丝绸缎的一倍左右。 三、 光泽、手感识别法:将样品平摊观其外观,真丝有吸光的性能,看上去顺滑不起镜面,光泽幽雅柔和,呈珍珠光亮,手感柔和飘逸,丝线较密,用手抓会有皱纹,纯度越高、密度越大的丝绸手感也越好;仿真丝织物虽经过脱坚处理,手感较柔软,但绸面发暗,无珍珠光泽;化纤织物光泽明亮、刺眼,手感较硬挺。另外,丝绸产品应略有刮手的感觉,将两层面料进行摩擦,会产生“丝鸣”声,而其它原料的织物没有。 四、燃烧法:抽出部分纱线燃烧,真丝看不见明火,有烧毛发的味道,丝灰成黑色微粒状,可以用手捏碎;仿真丝遇火起火苗,有塑料味,火熄后边缘会留下硬质的胶块。 真丝缩水率较高,购买成品以选比实际需求大一档的规格为宜,如果是布料,制作前应把布料放入清水中浸泡5个小时以上,让布料完全吸收水分后晾干,再浸泡第2次,这样经过两浸两晾之后真丝才不会变形,做成衣服可以随意洗涤。不过,如果是选用真丝中高档的货色,最好拿去干洗,这样布料就不用事先经过浸泡处理。 真丝服装的养护方法 很多人喜欢穿真丝服装。真丝服装透气、凉爽、柔软、典雅,是夏季服装的最佳选择。 一、真丝服装洗涤时,要用专洗丝、毛织物的洗涤液(各超市均有售)。将穿过的衣物放于冷水中,洗涤液放多少见说明,水量以能浸没衣物为宜,浸泡5至10分钟,轻轻用手揉洗,不可用力搓揉。洗毕再用冷水漂洗三遍即可。 二、要在阴凉通风处晾晒,衣服里朝外。 三、衣服八成干时,用白布铺在衣物上用熨斗熨平(不要喷水)。熨斗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黄。也可不熨用手铺平挂起。 四、真丝服装要做到勤洗、勤换。 五、穿着真丝服装不可在凉席上、木板上及粗糙物品上摩擦,以免挑丝、断丝。 六、存放时要洗涤干净,不要放樟脑丸。 七、真丝与柞蚕丝服装要分别存放,以免使真丝服装变黄。白色丝绸服装存放时要用清洁白纸包好以免泛黄色。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A+类的为《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学报》,A类按排名分别为《印染》、《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印染助剂》、《合成纤维》、《毛纺科技》、《纺织导报》、《北京服装学院学报》和《纺织科学研究》。B+类分别为《中国麻业科学》、《丝绸》、《上海纺织科技》《产业用纺织品》、《轻工机械》、《针织工业》、《染整技术》、《山东纺织科技》、《纺织科技进展》、《非织造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福建轻纺》、《现代纺织技术》、《广西纺织科技》。B类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天津纺织科技》、《国际纺织导报》、《纺织器材》、《江苏纺织》、《四川丝绸》、《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化纤与纺织技术》、《中国纺织》、《纺织机械》、《纺织标准与质量》、《国外丝绸》、《江苏丝绸》、《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类分别为《辽宁丝绸》、《黑龙江纺织》、《麻纺科技》、《麻纺织技术》、《上海毛麻科技》、《国外纺织技术》、《国际服装技术》、《纺织教育》、《四川纺织科技》、《现代生活用品》。

一、手感目测法:(1)目测法,真丝绸有珍珠秀的光泽,光泽柔和。而化学纤维的织物光泽不柔和,明亮刺眼。(2)蚕丝纤维纤细而长,棉纤维短,羊毛有卷曲。化学纤维整齐度好。(3)手感法:蚕丝手感柔软,贴近皮肤滑爽舒适。二、燃烧法:(1)蚕丝在燃烧时有烧羽毛味,难以续燃,会自熄。灰烬易碎、脆、蓬松、黑色。(2)人造丝(粘胶纤维)燃烧时有烧纸夹杂化学味。续燃极快。灰烬除无光者外均无灰,间有少量灰黑色灰。(3)棉纶、涤纶燃烧时有极弱的甜味,不直接续燃或续燃慢,灰烬硬圆,成珠状。(4)棉和麻都有烧纸的味,灰烬柔软,黑灰色。(5)羊毛燃烧时和蚕丝差不多。目测即可看出二者不同。扩展资料:1、丝绸品号识别:国产绸缎实行中国丝绸总公司制定的统一品号。品号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左边第一位数字表示料子的品种:全真丝织物(包括桑蚕丝、绢丝)为“1”,化纤织 物为“2”,混纺织物为“3”,柞蚕丝织物为“4”,人造丝织物为“5”,交织物(包括醋酸丝织物)为“6”,被面织物为“7”。2、光泽、手感识别:全真丝织物呈幽雅的珍珠光泽,手感柔和飘逸;化纤织物光泽明亮、刺眼,手感硬挺。某些仿真丝织物虽然手感柔和,但是绸面发暗、无珍珠光泽。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丝绸真假的鉴别

丝绸期刊官网

学校那表格里没有,你就是发了也没用。

同学同学,在哪里可以查询自己学校推荐的期刊目录?我现在也在为这个事情发愁呢

丝绸之路杂志社官网

按照历史的记载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始时间很明显晚于路上丝绸之路,开始于汉武帝后期,汉朝的最远可以到达波斯大食,也就是今天的阿拉伯半岛;唐代也有海上丝绸之路,不过可以到达的距离比汉朝要远的多了,可以到达现在的红海沿岸;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其实也可以算作是明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应该是古代历史所知中到达的最远的了,可以到达非洲的东海岸,现在的非洲东海岸部分国家曾经出土过明代的瓷器和钱币

海上丝绸之路是从汉朝开始,历史上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国家坦桑尼亚

主管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甘肃丝绸之路协会 甘肃省文物局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旅游协会国内刊号:CN 62-1115/K国际刊号:ISSN 1005-3115《丝绸之路》 综合性文化月刊,创刊于1992年9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展示西部开发风采为宗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2001年入选全国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加大对外宣传西部、宣传甘肃的力度,英文版《丝绸之路》正在筹办之中。 丝绸之路》杂志1992年9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创刊于丝路重镇——金城兰州。1993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丝绸之路》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和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丝绸之路》由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旅游局、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季成家教授担任总编辑兼社长。初办时为双月刊,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为宗旨,知识性、学术性、现实性、趣味性兼及。它集中展示中国西部的壮美山川和悠久历史文化,努力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专家与群众、文化与经济之间铺路架桥。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形势,促进西部地区文化建设,满足普通读者需求,自2000年起,《丝绸之路》在内容上加大了旅游份量,进一步突出表现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强化西部风情和多民族色彩,力求高雅清新、生动活泼,取得了读者和社会的广泛好评。2001年,改为月刊,其宗旨在“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补充了“服务中国西部现代旅游”内涵。2006年第10期起,又改版为全彩印刷。《丝绸之路》创刊十几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一本精美的大型旅游文化月刊,采用国际通行大16K本,80页,全彩印刷,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它以“追求高品位和可读性的统一”的风格,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发行面覆盖中国各省区及海外华人经济文化团体、西方国家中文研究机构等。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丝绸之路》从2009年起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定位于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下半月刊以历史文化为主旨,集中刊发学术性文稿。“丝绸之路”作为东方文明中最具魅力的文化资源而久富盛名。“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品牌,它既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又具有多彩的现实内容。因而作为旅游文化月刊的《丝绸之路》,在内容上的资源优势将是取之不尽的,其对国内外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将是无限的。国内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刊物独此一份,它在甘肃、西北乃至全国同类刊物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丝绸之路》的目标是:做读者最忠实的朋友和最亲密的伴侣,成为他们解读古代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钥匙,了解现代新丝绸之路绚烂现实的窗口,游览中国西部奇异景观的向导,体察中国西部民情风俗的指南。

一带一路。春晚入场券和带小孩收费吗?我认为,一带一路春晚。入场券。可爱。带小孩收费,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去带小孩去的。如果要收费的话。如果带小孩去,也一定会收费的。

  • 索引序列
  • 丝绸杂志官网
  • 丝绸杂志社官网
  • 辽宁丝绸杂志官网
  • 丝绸期刊官网
  • 丝绸之路杂志社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