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SCI影响因子

SCI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sci.影响因子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缩写:SCI)是由一部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SCI期刊影响因子每年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变化,一般计算到小数点后3位,如果投稿时影响因子是025,那么论文发表时是892的话,那么是以发表时来计算的。也就是说,除了顶级期刊,一般在选择时,要看2-3年的影响因子再决定投稿比较好。

sci影响因子究竟多高才算高?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2019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影响因子过5的sci期刊有上千本,其中虽高的期刊,其影响因子高到令人震惊,就是神刊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其影响因子达到679,据统计,10分以上期刊有275本,5-10分期刊有731本,不难看出,影响因子能达到5以上的期刊就是非常高的期刊了,低于多数普通作者来说,能发表1以上期刊就足够了,因为对于作者来说,影响因子越高,越难以发表。

sci影响因子8-10分算高

影响因子SCI

sci影响因子大于2的算高。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5)名人效应的影响。介绍影响因子是一个杂志中文章被引用次数的总和除以这个杂志的总文章数。但这个数字是平均数,它存在的问题是,平均之后并不能反映每一篇文章的引用情况。如果一个杂志只有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引用数是500,另一个文章的引用数是10,那么影响因子反映出的数字是两者的平均值255。因此,一个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只能表明它拥有多篇被多次引用的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刊载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高引用的。资料显示,由汤森路透公司计算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初是用来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购买哪些期刊的,并不是测度研究论文科学质量的指标。也就是说,影响因子用于评判一个期刊是可以的,但用来评判论文,并延伸到用来评判科学家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计算方法:出版当年之前两年该期刊在当年被引用次数总和 ÷ 前两年该期刊出版文献之总篇数。例如:某刊1996 及1997 年共出版181 篇文章,而在1998 年共被引用210 次,则Impact Factor 为210÷181=16。一般而言Impact Factor >1表示引用率颇高。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每年度JCR统计出来的数据,每年度6月底至7月中更新一次。影响因子是表明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前两年所发表的每篇论文的当年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SCI影响因子

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影响因子越高,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

sci影响因子大于2的算高。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5)名人效应的影响。介绍影响因子是一个杂志中文章被引用次数的总和除以这个杂志的总文章数。但这个数字是平均数,它存在的问题是,平均之后并不能反映每一篇文章的引用情况。如果一个杂志只有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引用数是500,另一个文章的引用数是10,那么影响因子反映出的数字是两者的平均值255。因此,一个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只能表明它拥有多篇被多次引用的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刊载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高引用的。资料显示,由汤森路透公司计算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初是用来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购买哪些期刊的,并不是测度研究论文科学质量的指标。也就是说,影响因子用于评判一个期刊是可以的,但用来评判论文,并延伸到用来评判科学家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sci影响因子究竟多高才算高?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2019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影响因子过5的sci期刊有上千本,其中虽高的期刊,其影响因子高到令人震惊,就是神刊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其影响因子达到679,据统计,10分以上期刊有275本,5-10分期刊有731本,不难看出,影响因子能达到5以上的期刊就是非常高的期刊了,低于多数普通作者来说,能发表1以上期刊就足够了,因为对于作者来说,影响因子越高,越难以发表。

jcr影响因子和sci影响因子

中科院sci分区和JCR分区区别为:依据不同、划分不同、归类不同。一、依据不同1、sci分区:sci分区是按期刊的三年版的平均影响因子来划分的。2、JCR分区:JCR分区是把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的上一年的影百响因子按降序排列,然后进行等分。二、划分不同1、sci分区:sci分区分为四个区度,每个区所占的比例是不相等的,一区:前5%;二区:6%~20%;三区:21%~50%;四区:51%~100%。2、JCR分区:JCR分区分为四个区度,每个区所占的比例是相等的,前25%(含25%)划分为1区,前25 -50% (含50%)为2区,前50-75% (含75% )为3区,75%~100%为4区。三、归类不同1、sci分区:sci分区基于JCR分区,将176个小类专业合并为了医学、生物学等14个学科。2、JCR分区:JCR分区按照小类的专业将学科归类174个小类。

虽然是两个概念,但是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中科院的分区参考了JCR的分区标准(都是基于索引数据),但是中科院的分区比JCR的分区更严格一些。以下可能对你有所帮助:汤森路透JCR分区法:1、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1区2、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5 -50% (含50%)为2区3、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0-75% (含75% )为3区4、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75%为4区中国科学院SCI分区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每年的JCR数据,将学科分为14个大类和174个小类。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分为4四个区:1、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5%(含5%)期刊划分为1区2、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20% (含20%)为2区3、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0-50% (含50% )为3区4、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50%为4区

JCR: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全称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800种核心期刊(光盘版)在内的8000多种期刊(网络版)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SCI: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CitatioSCInIndex,SCI涵盖很多分类,医学[2],生物,自然科学,物理,化学,金融,艺术等等,相当于是人类文明的图书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研价值。SCIE:在SCIE中的所谓的外围刊其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些期刊也是ISI从全世界学术期刊中精选出来,这些期刊也是ISI从全世界学术期刊中精选出来。因SCI的WEB版1997年才推出,在此之前国内各文献单位所订购的多为SCI的印刷版或光盘版,所以自然形成了以这两种版本所收录的3000余种期刊为基础的学术统计和评价体系,当SCI的WEB版出现后也就自然出现了核心刊和外围刊的区分。

不一样的:中科院是中国中科院制定的,JCR是英加合资跨国集团Thomson Reuters 公司制定的分区(汤森路透分区);两个分区制作者都有点弱智,汤森路透它平均切成四块,每块25%;中科院自以为聪明,一区:前5%;二区:6%~20%;三区:21%~50%;四区:51%~100%。其实这俩都不太科学。你们上学评优,有没有遇到过25%得优,或者5%得优;还有中科院居然把一半归为四区差不多下等了,大家想想就知道这两个都不合理对不对?比较正常的,10%优等一区;20%上等二区;30%中等三区;剩余40%四区可归到不太上手的那部分;其实中等在现实中占大多数,所以还可以在30%基础上再加一点而四区的40%可以减少一点都没问题。其他信息网上都有,我就不废话了,大家觉得我的建议合理的话左下角支持一下,谢谢!

sci影响力因子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缩写:SCI)是由一部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SCI期刊影响因子每年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变化,一般计算到小数点后3位,如果投稿时影响因子是025,那么论文发表时是892的话,那么是以发表时来计算的。也就是说,除了顶级期刊,一般在选择时,要看2-3年的影响因子再决定投稿比较好。

sci影响因子大于2的算高。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5)名人效应的影响。介绍影响因子是一个杂志中文章被引用次数的总和除以这个杂志的总文章数。但这个数字是平均数,它存在的问题是,平均之后并不能反映每一篇文章的引用情况。如果一个杂志只有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引用数是500,另一个文章的引用数是10,那么影响因子反映出的数字是两者的平均值255。因此,一个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只能表明它拥有多篇被多次引用的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刊载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高引用的。资料显示,由汤森路透公司计算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初是用来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购买哪些期刊的,并不是测度研究论文科学质量的指标。也就是说,影响因子用于评判一个期刊是可以的,但用来评判论文,并延伸到用来评判科学家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sci影响因子究竟多高才算高?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2019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影响因子过5的sci期刊有上千本,其中虽高的期刊,其影响因子高到令人震惊,就是神刊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其影响因子达到679,据统计,10分以上期刊有275本,5-10分期刊有731本,不难看出,影响因子能达到5以上的期刊就是非常高的期刊了,低于多数普通作者来说,能发表1以上期刊就足够了,因为对于作者来说,影响因子越高,越难以发表。

  • 索引序列
  • sci.影响因子
  • 影响因子SCI
  • SCI影响因子
  • jcr影响因子和sci影响因子
  • sci影响力因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