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怎么样啊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怎么样啊

发布时间: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怎么样啊

你好,我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大二生。我们学校校风的话,总体我也是那毕业的,读了两年感觉不怎么样,教学也不怎么样,都是狗眼看人低

你好,选学校在网上片面了解是不全面的,参考性不高,个人角度和观念不同,发表的意见也不同,建议选择学校先选择专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热门专业,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再选择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这样有明确目标的学习才好。可以去专门的电脑学校看看学习技术比较下

太无聊

美女多而且便宜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怎么样投稿

1、《指物时“它”、“它们”与it、they的比较研究》,《湘潭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2、《壮文势 广文义——浅谈审美的排比与排比的审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3、《从“酌古斟今”到“作古正今”》,《云梦学刊》2002年第2期4、《“触龙”乎 “烛龙”乎》,《咬文嚼字》2002年第4期5、《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中外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6、《积极鼓励 正确引导—谈小学校园内的仿拟童谣》,《中外教学研究》2004年第2期7、《自疑与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2期8、《略论汉语笑话的形成手段》,《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9、《悲哉,大学语文》,《师道》2005年第2期10、《浅谈<小妖的网>的叙述语调》,《文学教育》2005年第3期(上)11、《焦母何以逼子休妻》,《文学教育》2005年第3期(下)12、《新闻标题口语化的引用技巧》,《文学教育》2005年第2期13、《论“四字语”》,《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14、《汉字笔顺原则与隐喻认知模式》,《汉语学报》2007年第4期 论文《“喜鹊”的吉祥和<喜鹊>的修辞艺术》收入《小学语文评析一书》编著《中学教师手册·语文》(副主编),南方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参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三分模式”的研究与探讨》课题的研究工作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并鼓励人们自觉地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昂的正气与民族气节,积淀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弘扬其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积极精神。创造更加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成为各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楚文化对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楚国人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发展的文明旅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立志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以民为本、舍己为人的价值观等等。正是楚人的这种爱国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他的“美政”理想,即进行政治改革——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举贤授能”,刷新政治,限制旧贵族的权益;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收复失地。但是屈原的改革在内政外交上触动了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与他们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了他们的嫉恨和反对,在上官大夫等人的谗毁下,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屈原蒙冤被疏后。离开郢都,先后流浪汉北和沅、湘二水之间。屈原的很多作品,包括《离骚》等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第二年又攻陷巫郡、黔中。屈原痛感国家的败亡,自己又无力挽救,悲愤难捱。是年五月五日,遂自投汩罗江,以身殉国。 在“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战国时代,许多士人在本国得不到重视时。常常投奔他国。如商鞅弃魏相秦,孟子游说齐梁,荀子入秦适楚,韩非背韩助秦等,在当时士人们以谋取权位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为己任,屈原却不能。“帝高阳之苗裔兮”,屈原自小受到了楚文化的熏陶,受到了历史上爱国主义传统的影响。他生活在社会大变革和楚国危难现实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政治变革,使他形成了爱国主义的坚实基础。屈原是楚国的优秀儿女,是楚民族的灵魂: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楚文化最杰出的优秀文化遗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深厚的爱国情感,是楚民族长期形成的一种传统观念的反映

司马光认为屈原自沉汨罗江是奇节,因此《资治通鉴》里并没有记载屈原的事迹。清道光年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汤鹏:“是故燕惠王有乐毅而不能用,楚怀王有屈平而不能用,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汉文有贾谊而不能用,唐德宗有陆贽而不能用,宋神宗有苏轼而不能用,此左右谮愬之罪也,此乾坤憾事也。”1906年廖平作《楚辞新解》认为“《渔父》《卜居》,乃为屈子自作”,其他则为“屈子所传”,而“《楚辞》为孔子天学,《诗》之传记,与道家别为一派”。1918年廖平又作《五变记》称《楚辞》“辞意重复,非一人之著述,乃七十博士为始皇所作仙真人诗,采风雅之微言,以应时君命”。1922年胡适在《读楚辞》中宣称︰“《九歌》与屈原的传说绝无关系,细看内容,这九篇大概是最古之作,是当时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屈原是谁?这个问题是没有人发过问的。我现在不但要问屈原是什么人,并且要问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1923年4月8日陆侃如发表《屈原评传》,逐条驳斥了胡适《史记·屈原列传》是“伪作”说,又说:“屈原这人是有的。他是战国时人。”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和平理事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高丽文人李奎报在《东国李相国集》中作“屈原不宜死论”以评价:“古有杀身以成仁。若比干者是已。有杀身以成节者。若伯夷叔齐是已。比干当纣时。其恶不可不谏。谏而被其诛。是死得其所而成其仁也。虎王伐纣。犹有惭德。凡在义士。不可忍视。故孤竹二子。扣马而谏。谏而不见听。耻食其粟而死。是亦死得其所而成其节也。若楚之屈原。举异于是。死不得其所。祇以显君之恶耳。夫谗说之蔽明。邪谄之害正。自古而然。非楚国君臣而已。原以方正端直之志。为王宠遇。专任国政。宜乎见同列之妒嫉也。故为上官大夫所谮。见疏于王。此固常理而不足以为恨者也。原于此时。宜度王之不寤。灭迹远遁。混于常流。庶使其王之恶。渐久而稍灭也。原不然。复欲见容于襄王。反为令尹子兰所谗。放逐江潭。作湘之累囚。至是虽欲遁去。其可得乎。是故。憔悴其容。行吟泽畔。作为离骚。多有怨旷讥刺之辞。则是亦足以显君之恶。而乃复投水而死。使天下之人。深咎其君。乃至楚俗为竞渡之曲。以慰其溺。贾谊作投水之文。以吊其冤。益使王之恶。大暴于万世矣。湘水有尽。此恶何灭。且纣之恶。久已浮于天下。虽比干不死。未免为独夫而取刺于万世矣。虎王举大义忘小嫌。卒王天下。功业施于万世矣。则其德不以二子之死大损也。况二子非虎王之臣也。乃纣之臣。谏伐其君而死。以成其节也。何与于虎王哉。若怀王则听谗疏贤而已。当时此事。无国无之。原若不死。则王之恶。想不至大甚。吾故曰。原死非其所。以显其君之恶耳。予之此论。乃所以雪原之冤。而益贬其君之恶。庶以讽后之信谗斥贤耳。非固讥原也。惜也其死之非其所宜也。呜戏。”

可以去找下(社会科学前沿)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余萍,女,助产专业带头人,医学教授。1984年7月毕业于衡阳医学院(现南华大学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岳阳市一人民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996年9月调入原岳阳市卫校从事儿科学、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工作至今。曾被授予“岳阳市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称号,《岳阳晚报》以“实践砺炼出能手”为题刊登了本人的平凡事迹。现为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教授、院“助产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委。

40.《从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看中西价值观的一致性》,张岂之等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的走向》,香港东方红书社2001年出版。41.《儒学与中国文学》,《中国儒学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游国恩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期。43.《文学史与文学历史的复原---关于文学史写作原则及评价体系的思考》,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1期。44.《〈孔子诗论〉与孔子的文学目的论的再认识》,文艺研究(北京)2002年2期(新华文摘2002年7月)。45.《论学术规范的开放性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多元化和规范化》,职大学报(内蒙古)2002年3期。 46.《诗志与诗经及古代文学的价值》,诗经研究丛刊第三辑,学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47.《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丰富性探讨》,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4期。48.《孔子诗论与先秦诗学》,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2年1月20日。49.《文学史写作原则及评价体系——论还原文学历史对于文学史的重要性》,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2年7月23日。50.《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丰富性探讨—以屈原为中心的考察》,中国楚辞学第一辑,学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出版。51.《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谈学术的尊严与当前学者的责任》,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2年9月17日。52.《从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的文献素养到维护学位制度的公正性与公平性》,社会科学评论(西安)2003年1期。53.《劣质遗著:我们遭遇另一种学术腐败》,中国教育报(北京)读书周刊2003年3月20日。54.《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国青年报(北京)2003年5月29日第四版。55.《楚国地域文化流变的全景透视》,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3年6月24日。 56.《林庚先生著作系年》,(合著)《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57.《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中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58.《重视文化发展中的地域特性》,《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3年4期。59.《爱奇心态与战国政治及文化的关系》,职大学报(包头)2004年1期。60.《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4年2期。61.《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义疏》,中国教育报(北京)读书周刊·人文阅读,2004年5月20日。62.《人格自觉与文化自觉—兼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的现代价值》,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2004年1期。63.《从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看大同为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先秦两汉文学论集》,学苑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64.《赋的内涵和外延》,光明日报(北京)2004年8月28日文学遗产。65.《屈原的放流问题》,光明日报(北京)2004年11月24日文学遗产。66.《关于汉赋研究的几个问题》,北方论丛(哈尔滨)2005年1期。67.《先秦文学的学科内涵》,江海学刊(南京)2005年1期。《现代性立场:从中西文学观念的发展看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价值》,《文学理论前沿》第二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70.《滑稽家及东方朔与屈原》,湖南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71.《儒家迂远而阔于事情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72.《楚辞文本研究对楚辞研究的重要性》,沧州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5年1期。73.《从史记研究到史记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5年1期。74.《林庚先生的生平和著作》,(合著)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诗歌研究中心编《化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75.《林庚先生著作系年稿》(合著,增订本),见《林庚诗文集》第9卷,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2月。《战国巨变与欧洲浪漫主义的现象关联》,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2期。77.《游国恩先生的楚辞学研究》,《中国楚辞学》第七辑,学苑出版社(北京)2005年7月出版。78.《赋者古诗之流:诗经传统与汉赋的讽谏问题》,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日本的楚辞研究史——评徐志啸〈日本楚辞研究论纲〉》,人民政协报(北京),2005年8月8日,文化周刊·学术家园 《屈原:中国诗歌史上伟大的诗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3期。81.《以理性精神重新审视先秦文化的发展轨迹》,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5期。《在广阔的学术维度中寻找司马迁》,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6期。83.《立足于比较文学立场的日本楚辞学史研究》,湛江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5期。84.《人格自觉与文化自觉》,见《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论文集》,香港商务印书馆2005年3月出版。85. 《关于文心雕龙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心雕龙学刊第六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86.《在广阔的学术维度中寻找司马迁---评张强〈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人民政协报2006年1月9日学术家园总第252期。 《〈孔子诗论〉第一简“隐”字及与〈诗序〉的联系》,湖北大学学报2006年1期。《游国恩先生的楚辞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5期。89.《我眼中的孟二冬》,光明日报2006年1月14日综合6版。该文收入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品格:北大教授孟二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90.《以理性精神重新审视先秦文化发展的轨迹——评程水金〈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第一卷、第二卷》,人民政协报2006年2月27日学术家园总第254期。 《<孔子诗论>第一简“隐”字解》,光明日报2006年2月24日文学遗产。《儒学复兴与西汉官僚的政治操守》,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1期。93.《孔子诗论第一简与诗序》,文艺研究2006年7期。94.《学术研究与文化责任》,《屈乡文化》2006年夏、秋合刊。《怀念林庚先生》,人民政协报2006年10月14日学术家园总第270期。该文又载《北京盟讯》2006年9月。96.《战国诸子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中国文化报2006年12月28日风雅中国·守望传统。97.《褚斌杰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9日文学遗产。98.《2005年的屈原研究与楚辞研究》,云梦学刊200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6期)99.《怀念恩师褚斌杰先生》,职大学报2007年1期。100.《褚斌杰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1期。 《国学传统与现代学术》,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2期。《褚斌杰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国际言语文学会刊《国际言语文学》(韩国)第十五号,2007年6期。《屈原与溆浦序》,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文心雕龙释名序》,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又名《取精用宏〈文心〉津梁---评陈书良〈听涛馆文心雕龙释名〉》,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1期。105《破解屈原溆浦之谜序》,东方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宋玉研究的新高度——评刘刚教授〈宋玉辞赋考论〉》,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5期。107.《从秦博士与秦始皇的冲突认识儒家的迂远而阔于事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108.《2006年的楚辞研究》,云梦学刊2007年6期。109.《〈楚辞·九歌〉组成及主旨问题申论》,香港《新亚论丛》2007年卷,总第九期。110.《孔子诗论第一章文意解》,《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四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1月。111.《学术研究与学术责任—读谭家炳先生〈屈学问题综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112.《吴林伯先生学行述闻》,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2008年5月5日,总第305期。《2007年楚辞研究述评》,云梦学刊,2008年5期。114.《楚辞·九歌主旨发微》,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3期。115.《走在路的中间》,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3期。116.《出土文献与战国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会报2008-12-12117.《访日日记》, 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会报2008-12-12118.《屈原及楚辞学研究综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8年出版119.《楚辞研究中的夜光珠——吴福助〈楚辞注译〉评介》,台湾东海大学文学院学报,第四十九卷,2008年7月出版。120.《共同研究-近年的出土文献和战国文学(中文、日文)》,日本教育实践研究纪要,第30卷, 2008年5月出版。 《楚辞原物序》,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古典新韵传承华夏文明——大树集序》,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读书赋》,《书摘》2008年12期。《灵性诗性---诗性的中华文化序》,成都文艺,2008年5期。《汉乐府研究史论序》,同心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屈原天问解疑序》,学苑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公羊三世学说与孔子的政治智慧》,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4期。《左传具有现代叙事文学的文体特征》,《春秋左传研究---2008年春秋左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中国人为什么敬仰和推崇屈原》,北京日报,2009年6月1日。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2010年1期转载。《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文学理论前沿》,第六辑,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左传的叙事方式与文体特征的再认识》,文艺研究,2009年2期。

可以去找下(社会科学前沿)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怎么写啊

你是不是托啊 岳阳职院还非常不错呢 切 乱的要死 特别 是保卫处的 压根就是摆设 打架的人从保安亭经过出来看都不看 抓到打架的人送到保卫处 那个人坚称不认识 就放了 真是蠢到家了 不去报案他们压根就不怎么重视, 还不如选择长沙 至少学的东西多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不错,就是学院比较小。学院在2006年“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等级,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第二次评估,2012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6年成功立项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2018年成为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9年成为湖南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双十强”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院校”(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并获得来华留学生招生资质。扩展资料:学校开设有护理学院、医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商贸物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生物环境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社会培训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和基础医学部、公共基础部2个公共教学部,开办高职专业28个。学院拥有农科中心、附属医院(岳阳爱康医院)、国泰阳光颐养院(老年护理实训中心)3个二级法人单位,高职教育、老年护理、畜牧兽医、应用技术、张谷英民俗文化、岳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等6个研究所(院)。参考资料来源: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简介

我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非常同意你的观点!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怎么选啊

很好 我是电子毕业的 实习单位还不错

环境简陋,学生素质一般,教师水平一般,现在分配工作应该也没那么容易了,可去问问那里的学生

个人观点:读专科的话还行,就是普通的专科。学校很大,环境不错。对面是民族学院,也都不错,那边还是很热闹的。理工学院也隔得不是很远,那一片吃还是不愁。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 索引序列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怎么样啊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怎么样投稿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怎么写啊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方式怎么选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