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投稿要求高吗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投稿要求高吗

发布时间: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投稿要求高吗

自己搜搜热处理技术与装备发表论文并看看这个期刊的简介,就知道了。

1、主题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2、稿件的篇幅(含摘要、图、表、参考文献等)不超过7000字。撰写论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计划基金资助课题或为省、部委重点课题、获奖课题等请予以注明。  3、稿件中必须给出文题、姓名、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以及上述从文题到关键词的英译文,中文文题不得超过20字,英文文题实词不得超过10个。  4、中文摘要应在150~250字之间,关键词3~8个。摘要必须: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四要素,其中以结果、结论最为重要;以提供梗概为目的,不得评论、解释论文内容;尽量避免特殊字符或数学表达式。  5、稿件中插图宜少而精,一般不得超过5幅,图中字符和数据应准确无误,且与正文一致,图号、图题、图注一定要用中文(英文要译成中文)写清楚。照片图采用黑白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不得有污迹和折痕;稿件中表宜精选,表中字符和数据应与正文一致,表格要有表序号和表题;文稿中字母符号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通常变量为斜体,其他为正体)、黑白体(矩阵和向量为黑体)及上下角标应清楚区分;稿件中的计量单位务必符合国家颁布的最新标准和规定。  6、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参考文献的编号按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中、外文作者姓名一律姓前名后,期刊的著录格式为: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写出,超过3人只写前三名,后加“等”或“et al”)、文章标题、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等;图书为: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或全书页码)。  7、来稿必须经过保密审查,涉密稿件万勿投寄。  8、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所发表文章版权归编辑部。稿件一经发表,编辑部将随即赠送当期杂志,并按有关规定付稿酬。投英文稿件时请将相应的中文稿一同寄至编辑部。  9、来稿须提供电子版,最好用E-mail投稿,可以打印一式两份,电子版稿件须为pdf格式,且将E-mail主题写作‘新投稿’;请提供作者简介和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本刊收稿后在6个月内通知作者刊用与否,在此期限内请勿一稿多投。请自留底稿,来稿一律不退。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投稿要求多少字

1、文章符合本刊范畴,选题新颖,论据真实可靠,具有一定学术水平。2、稿件务请认真校对,尽量避免各类打印错误,并按规范格式排版。字数要求在2300—5000字左右,文责自负。3、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以便编辑部及时通知相关事宜。编辑部有权对文章进行少量修改。4、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一周内答复,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5、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真空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在1个大气压以下(即负压下)加热的金属热处理工艺20世纪20年代末﹐随著电真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真空热处理工艺﹐当时还仅用於退火和脱气。由於设备的限制﹐这种工艺较长时间未能获得大的进展。60~70年代﹐陆续研制成功气冷式真空热处理炉﹑冷壁真空油淬炉和真空加热高压气淬炉等﹐使真空热处理工艺得到了新的发展。在真空中进行渗碳﹐在真空中等离子场的作用下进行渗碳﹑渗氮或渗其他元素的技术进展﹐又使真空热处理进一步扩大了应用范围。特点:金属零件在真空中的热处理能防止氧化脱碳并具有脱气效应﹐但金属元素可能蒸发。?防止氧化脱碳真空热处理炉的加热室在工作时处於接近真空状态﹐仅存在微量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它们对於加热的金属是还原性的﹐不发生氧化脱碳的反应﹔同时还能使已形成的氧化膜还原﹐因此加热后的金属工件表面可以保持原来的金属光泽和良好的表面性能。?脱气效应金属零件在真空环境中加热时﹐金属中的有害气体﹐例如钛合金中的氢和氧﹐会在高温下逸出﹐有利於提高金属的机械性能。?金属元素蒸发各种元素都有自身的蒸气压﹐如果环境中的压力低於某种元素的蒸气压﹐这种元素就会蒸发。在真空热处理时﹐应根据钢中所含合金元素的蒸气压来选择加热时的真空度或温度﹐以避免合金元素蒸发。真空热处理按技术还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真空热处理可用於退火﹑脱气﹑固溶热处理﹑淬火﹑回火和沉淀硬化等工艺。在通入适当介质后﹐也可用於化学热处理。真空中的淬火有气淬和液淬两种。气淬即将工件在真空加热后向冷却室中充以高纯度中性气体(如氮)进行冷却。适用於气淬的有高速钢和高碳高铬钢等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较低的材料。液淬是将工件在加热室中加热后﹐移至冷却室中充入高纯氮气并立即送入淬火油槽﹐快速冷却。如果需要高的表面质量﹐工件真空淬火和固溶热处理后的回火和沉淀硬化仍应在真空炉中进行。

QS

你怎么不去死啊!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投稿要求怎么写

首先跟这个零件的用途有很大关系,做轴等可用45钢,压板等可用35钢,一般焊接结构可以用Q235,有强度要求的可以用Q345,要求综合力学性能可以调制处理,硬度达到HB185-225左右,如果是想耐磨的则淬火,硬度要求洛氏硬度HRC48-55左右,仅供参考

一般有两种技术要求:一种是具体的热处理工艺要求,如淬火处理或调质处理的具体规范。另一种则是硬度要求,即热处理后HRC的具体数值范围。

自己搜搜热处理技术与装备发表论文并看看这个期刊的简介,就知道了。

热处理类型—— 代号——表示方法举例 退火——Th——标注为Th 正火——Z——标注为Z 调质——T——调质后硬度为200-250HB时,标注为T235 淬火—— C——淬火后回火至45-50HRC时,标注为C48 油淬——Y——油淬+回火硬度为30-40HRC,标注为Y35 高频淬火——G——高频淬火+回火硬度为50-55HRC,标注为G52 调质+高频感应加强淬火—— T-G—— 调质+高频淬火硬度为52-58HRC,标注为T-G54 火焰表面淬火—— H—— 火焰表面淬火+回火硬度为52-58HRC,标注为H54 氮化——D—— 氮化层深3mm,硬度>850HV,标注为D3-900 渗碳+淬火——S-C—— 氮化层深5mm,淬火+回火硬度为56+62HRC,标注为S5-C59 氰化 ——Q—— 氰化后淬火+回火硬度为56+62HRC,标注为Q59 渗碳+高频淬火 ——S+G——渗碳层深度9mm,高频淬火后回火硬度为56-62HRC,标注为S9-G59 好的回答哦,不错,暂一个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杂志期刊投稿要求

你在投稿发送电子版的时候,就可以将个人简介、作者联系方式至于文章标题上方,这样比较醒目,方便杂志社记录!

小量不大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热处理技术与装备》(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主办。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本刊为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会刊,是综合介绍国内外材料及热处理新技术、新动向的窗口主管主办:江西省科学院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快捷分类:工业金属学及金属工艺 工程科技I出版发行:江西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673-4971, 36-1291/TG创刊时间:1980  影响因子 294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投稿要求怎么写简历

2.1 本规程适用于现场组焊的各类球罐整体热处理或局部热处理工作和各类分段组对容器的局部热处理工作。 2.2 本规程列述了燃油法内热式整体热处理工艺、燃气法整体热处理工艺、电加热整体热处理工艺以及焊接过程中的预热、后热和局部热处理的基本工艺要求。本规程中各类热处理工艺及要求均为通用工艺文件及要求,如与图纸及专用热处理工艺要求相抵触时,应按后者执行。 3 编制依据 3.1 《钢制压力容器》 GB150-1998 3.2 《钢制球形储罐》 GB12337-98 3.3 《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4-98 3.4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5 其它有关标准及文献 4 热处理目的 4.1 残余应力的消除,稳定容器的几何尺寸,改变焊缝的冶金性质。 4.2 减少硬化组织,提高金属的韧性和抗应力腐蚀的能力。 4.3 进一步进行焊后消氢,防止延迟裂纹的产生,预防滞后破坏和提高耐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 5 预热和后热处理 5.1 预热温度应根据钢种、板厚、产品结构钢性及焊接环境温度综合考虑决定。 5.2 环境温度是保证焊接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低合金钢,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对于碳钢,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凡常温下不要预热的焊件,一律在焊缝两侧各100mm范围内预热至15℃后才允许施焊。 5.3 预热方式采用电加热进行,坡口两侧预热范围应大于3倍板厚,且不得小于100mm,内外壁的温度均不得低于预热温度。 5.4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缝,施焊时层间温度不得低于预热温度的下限值。 5.5 预热温度应按焊接工艺评定或焊接工艺规程执行,常用钢材的预热温度按下表选用 常用钢材的预热温度 钢 种 板厚(mm) 20R 16MnR 15MnVR 15MnVNR 07MnCrMoVR 20 / / / 75~125 75~100 25 / / 75~125 100~150 32 / 75~125 100~150 125~175 38 75~125 100~150 125~175 150~200 50 100~150 125~175 150~200 150~200 5.6 产品是否需要进行预热和后热处理及处理规范首先应符合图纸和设计规定,图纸无规定时可参考相应标准。 5.7 焊后立即进行后热处理的范围 5.7.1 厚度大于32mm,且材料标准抗拉强度大于540Mpa; 5.7.2 厚度大于38mm的低合金钢; 5.7.3 嵌入式接管与壳体的对接焊缝; 5.7.4 焊接工艺规程确定需要进行后热处理者。 5.8 后热处理应满足焊接工艺规程要求或按下列要求进行 5.8.1 后热温度:200~250℃ 5.8.2 后热时间:5~1h 5.9 预热和后热应均匀,其温度测量应在距焊缝中心50mm处对称测量,每条焊缝测量点数不应少于3对。 5.10 预热和后热宜在焊缝焊接侧的背面进行。 6 焊后整体热处理和局部热处理的范围 6.1 设计图样要求进行焊后整体热处理或局部热处理者 6.2 盛装液化石油气、液氨等具有应力腐蚀的容器 6.3 名义厚度大于34mm(当焊前预热100℃以上时,名义厚度大于38mm)的碳素钢容器和07MnCrMoVR钢制容器 6.4 名义厚度大于30mm(当焊前预热100℃以上时,名义厚度大于34mm)的16MnR钢容器 6.5 名义厚度大于28mm(当焊前预热100℃以上时,名义厚度大于32mm)的15MnVR 钢容器 6.6 任意厚度的其他低合金钢容器 6.7 常用钢材热处理温度 钢 号 热处理温度(℃) 20R 625±25 16MnR 625±25 15MnVR 570+25 570-20 15MnVNR 565±15 07MnCrMoVR 565±20 6.8 基本工艺参数 6.8.1 恒温时间:最少恒温时间按最厚壳板对接焊缝厚度的每25mm保持1h计算,且不应少于1h。 6.8.2 300℃以下自然升温,300℃以上升温速度≯50~80℃/h。 6.8.3 降温速度30~50℃/h,300℃以下自然冷却。 6.8.4 在300℃以上阶段,壳板表面上任意两测温点的温差不得大于130℃。 6.9 当图样有要求时按图样要求进行热处理参数选择。 7 热处理的前期准备 7.1 所有无损检测工作完毕,报告齐全,经审查合格。 7.2 球罐内外表面质量和焊后球罐几何尺寸须经三方联合检查格。 7.3 必须经质保体系、甲方、监检单位会签。 7.4 热处理前硬度已测定。 7.5 烟囱、保温、柱腿移动装置已安装完毕。 7.6 各操作系统已安装调试好,热电偶、记录仪等经校验并合格。 7.7 供电系统必须经全面检查,并同有关单位联系,确保60小时不停电。 7.8 必须掌握可靠的气象资料,确保50小时无雨方可进行热处理。 7.9 防风、雨棚已搭设好;脚手架、跳板已搭设好,绑扎牢固。跳板等与保温棉的间距不少于1000mm。 7.10 安全、消防设施全部落实。

通用热处理技术要求有:  (1)热处理零件用的金属材料,须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规定,并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行热处理。如需规定热处理后零件硬度的测试部位,应在图纸中注明。  (2)热处理零件的外观要求  ①毛坯件不允许有裂纹、折叠、疏松、渣孔等影响热处理质量的缺陷;  ②经过机械加工的工件不允许有裂纹、铁屑、碰伤等缺陷;  ③经过机械加工的工件过渡处需加工成圆角或倒角,不允许采用夹角过渡;  ④经过机械加工的工件凡须淬火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5;表面淬火前,其淬火部位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3,氮化零件氮化部位的表面粗糙度为R6;  ⑤待热处理的工件在热处理之后需要机械加工的,必须留有合理的加工余量。  (3)表面淬火回火、渗碳、碳氮共渗及渗氮热处理件的预备热处理  ①便面淬火回火工件,必须做正火或调质处理;  ②需要氮化处理的工件,正火或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均匀的粒状索氏体,重要件调质后,表层5mm内不允许有块状铁素体组织;一般件调质后,表层5mm内游离铁素体组织不大于5%;  ③表面处理的工件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尖角、毛刺、氧化等。  (4)脱碳、变形与返工  ①脱碳层:对退火、正火工件应该小于单面余量的2/3,调质应该小于单面余量的1/3;  ②淬火回火轴类工件在全长上径向跳动变形量不应小于所留余量的1/2;  ③热处理后零件变形允许矫正,但矫正后应进行消除应力处理;  ④热处理后的零件,如果性能不合格,允许重新进行热处理。  (5)热处理技术要求得主要内容  ①调质零件:一般零件规定调质后的硬度(HB),重要零件规定调质后的机械性能指标。  ②淬火零件:整件淬火零件规定硬度,局部淬火零件规定淬火部位和硬度。  ③表面淬火零件:规定淬火部位、硬度(必要时规定硬化层深度)  ④渗碳零件:整体渗碳零件规定渗碳层深度、热处理后表面硬度。

65Mn弹簧钢易过热,注意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建议加热820度,适当保温。回火温度:320度时间要充分。硬度:45-48HRC.使用性能较好。盐浴NaCl:BaCl=3:7左右即可加热温度820,时间30秒/mm(mm指零件有效厚度),油冷。回火温度280,空气炉时间2小时,硝盐炉时间30分钟(只供参考,具体温度及时间看技术要求而定)

弹簧钢合金65Mn材料65Mn弹簧钢标准:GB/T 1222-200765Mn弹簧钢数字代号:U2165365Mn弹簧钢特性及适用范围:锰提高淬透性,φ12mm的钢材油中可以淬透,表面脱碳倾向比硅钢小,经热处理后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碳钢,但有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用作小尺寸各种扁、圆弹簧、座垫弹簧、弹簧发条,也可制作弹簧环、气门簧、离合器簧片、刹车弹簧及冷拔钢丝冷卷螺旋弹簧。65Mn弹簧钢化学成分:碳 C :62~70硅 Si:17~37锰 Mn:90~20硫 S :≤035磷 P :≤035铬 Cr:≤25镍 Ni:≤25铜 Cu:≤2565Mn弹簧钢力学性能:抗拉强度 σb (MPa):≥980(100)屈服强度 σs (MPa):≥784(80)伸长率 δ10 (%):≥8断面收缩率 ψ (%):≥30硬度 :热轧,≤302HB;冷拉+热处理,≤321HB65Mn弹簧钢热处理规范及金相组织:热处理规范:淬火830℃±20℃,油冷;回火540℃±50℃(特殊需要时,±30℃)。金相组织:屈氏体。65Mn弹簧钢交货状态:热轧钢材以热处理或不热处理状态交货,冷拉钢材以热处理状态交货65Mn弹簧钢主要规格:65Mn圆棒、65Mn轧棒、65Mn冷拉棒、65Mn锻棒、65Mn板、65Mn扁钢、65Mn锻件、65Mn锻环、65Mn加工件、65Mn管、65Mn锻饼

  • 索引序列
  •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投稿要求高吗
  •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投稿要求多少字
  •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投稿要求怎么写
  •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杂志期刊投稿要求
  •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投稿要求怎么写简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