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宋元时期论文题目

宋元时期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宋元时期论文题目

汉时张骞通西域,唐朝玄奘西游,宋朝一直忙于外患,元朝四处用兵

传统数学兴盛与宋元时期理学发展密不可分 这一时期 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得到较大发展 重农而不过于抑商 一方面 农业的需求促使数学计量的研究 而商品经济及海外朝贡贸易的发展 为自然学科提供了经济基础 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人口的迅速增长 统治阶级为人口及土地的统计 同时及时调整人口和土地政策 是其政治条件 客观上带动数学的发展 最后是那时期科学家们的主观条件发挥了能动性

上面的是明清的,下面的是宋元的

历史小论文要求不高,写清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基本的历史主线即可题目1难一点 必须要说清这些民族的发展以及相互的关系题目2相对简单 主要说明繁荣和开放的表现即可

宋元时期论文目录

目录学的目的和定义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0, 十六世纪的目录学(上)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 十六世纪的目录学(下)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 试评《世界地名词典》 世界图书,1981, 图书馆员与工具书 图书馆学刊,1981, 喜读《中国百科年鉴1980》 世界图书,1981,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上) 图书馆学研究,1981,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中) 图书馆学研究,1982, 十七世纪的目录学:历史学家时代(下) 图书馆学研究,1982, 试论图书发展的动力及规律 云南图书馆,1982, 怎样查找古人的室名别号 文史知识,1982, 功魁祸首:评乾隆编四库全书 黑龙江图书馆,1982, 史籍类型发展之流源: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札记之一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2, 史学研究指南 世界图书,1982,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断想 高校图书馆工作,1982, 中文工具书的比较研究 山西图书馆学刊,1982, 试评《弹词叙录》 文献,1983, 建阳余氏刻本知见录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3, 印刷术发明后的抄写本书 赣图通讯, 自学青年的益友:工具书 益友,1983, 史部类目发展之源流: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札记之二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3, 试论坊刻在中国书史上的地位 青海图书馆,1983, 中国书史上的数量统计与规律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3, 汉魏石经不应混为一谈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4, 小议闽刻“京本” 图书馆杂志,1984, 掌握中文工具书的一个好方法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4, 中国古代的民间刻书业 百科知识,1984, 稿本抄本写本:再谈印刷术发明后的抄写本书 图书馆学刊,1984, 敦煌石窟遗书与书史研究 图书与情报,1984, 抓住高校特点开展情报服务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4, 怎样查找古代典章制度 文史知识,1984,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上) 文献,1984,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中) 文献,1984, 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下) 文献,1985, 近年来新出版的中文工具书评述(上)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5, 近年来新出版的中文工具书评述(下)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5, 明代小说家、刻书家余象斗 明清小说论丛 第四辑,1985, 图书学刍议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 我国年鉴编纂出版的回顾与展望 图书情报工作,1985,4;新华文摘,1985, 中国辞书之最 书海(香港),1985, 我国辞书事业的黄金时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5, 关于《中国图书馆年鉴》的探讨 黑龙江图书馆,1986, 关于论文写作的一次讲评 图书馆界,1986, 论年鉴研究体系的建立 辞书研究,1986, 年鉴学刍议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6, 期刊数量与质量琐议 情报资料工作,1986, 掌握工具书的好方法:比较研究 大公报(香港),1986, 试析“无书世界”与“无纸世界”:图书学探索之二 图书情报研究,1986, 建立工具书学的需要与可能 图书馆界,1986, 近代译书及其影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1987, 治学的利器:工具书 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87, 关于图书流通利用的几个问题 图书馆工作,1987, 大学生谈辞书出版 出版发行研究,1988, 读者需求至关重要 新闻出版报,1988, 年鉴与社会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8,2- 中国图书馆教育 图书馆学刊,1988, 重复影印《四库全书》实无必要 新闻出版报,1988, 试论图书流通史的研究:图书学专题研究之三 图书与情报,1988, 《四库全书》影印质疑 群言,1988, 从影印《四库全书》谈起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8, 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8, 1978—1988: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反思(1)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 1978—1988: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反思(2)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 读者类型及其需求分析 图书馆员,1989, 读者需求与出版社的责任 新闻与出版,1989,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40年(1949—1989) 图书馆学通讯,1989, 佛教传播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一 编辑之友,1990, 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二(上) 编辑之友,1990, 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二(下) 编辑之友,1990, 民间坊刻与我国早期出版印刷业: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三,编辑之友,1990, 坊刻的特点及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四 编辑之友,1990, 活跃在大学师生中的常年书评活动 中国图书评论,1990, 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年鉴学体系:“年鉴事业的建设与开发”系列研究之三 图书与情报,1990, 闽北纪行 出版史料,1990, 年鉴事业的建设与开发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0, 年鉴与读者 图书情报论坛,1990, 图书的未来 新闻与出版,1990, 中国出版专业教育十年(上) 出版与发行,1990, 我国年鉴事业十年 世界图书,1990, 从国子监到武英殿的中央政府刻书(上) 编辑之友,1990, 从国子监到武英殿的中央政府刻书(下) 编辑之友,1991, 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利用年鉴情况调查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 北京雕印的汉文大藏经 津图学刊,1991, 大学生的书评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1991, 读者评年鉴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 公私兼办的书院刻书: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七 编辑之友,1991, 关于年鉴性质的分析 图书馆刊,1991, 规模空前的宋代地方政府刻书事业 编辑之友,1991, 论年鉴史前史的研究及其启示 图书与情报,1991, 年鉴的定义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 私家刻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八 编辑之友,1991, 我国年鉴事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出版,1991, 中国古代的刻书世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 地方志与地方年鉴趋同说 青海图书馆,1991, 独具特点可贵的经验 广州日报,1992, 私家刻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九 编辑之友,1992, 对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十(上) 编辑之友,1992, 对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十(下) 编辑之友,1992, 中国图书的十大特点(上) 新闻与出版,1992, 中国图书的十大特点(下) 新闻与出版,1992,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书 山西图书馆学报,1992, 我国的出版专业教育 中国出版,1992, 寸草报春晖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3- 拓展教学研究空间,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图书馆学研究,1993, 再论年鉴的价值和作用 图书馆建设,1993, 中国古代的刻书中心 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 中国古代的刻书中心(续) 北京高校图书馆1993, 90年代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趋势 年鉴工作与研究,1994, 1990年以来我国出版的商务工具书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5, 丰硕的成果,显著的进步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5, 汉魏石经辨 东方文化,1995, 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5, 儒家石经及其影响 紫禁城,1995, 紧跟时代步伐,办好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论坛,1996, 历史上的年鉴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6, 年鉴规范化研究 年鉴编纂工作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中国古代刻书世家 龙吟 中华文化之光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跟紧时代步伐,办好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论坛, 历史上的年鉴 年鉴信息与研究, 中国古代刻书世家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6年8月 年鉴规范化研究 年鉴编辑工作手册 1996年10月 官私藏书楼 , 紫禁城 1997年第6期 图书馆对年鉴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海峡两岸图书馆事业研讨会论文集, 试论缪荃孙藏书 ,江苏图书馆学会 1998年5月 中国古代图书文化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走向21世纪的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年7月 《略论中国古代官府藏书与私人藏书》 《图书情报知识》 1999年第1期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起源》 韩国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东方学志》第一零六辑1999年12月 ,《出版科学》2000年第1~2期 《私人藏书家的刻书活动及其贡献》 载《中国古代藏书楼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99年7月 《怀念导师 继往开来——兼论中国早期印刷文化的源与流》载《一代宗师——纪念刘国钧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 1999年11月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中国古代藏书家的历史贡献》《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9年 第一期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鸟瞰》,《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二期 《新华文摘》1999年第9期转摘 《出席“世界印刷文化起源国际学术研究会”侧记》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年第1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在宋元时代的发展与传播》,《北京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 《关于世界印刷文化起源的讨论》,《出版发行探究》2000年第3期 台湾《印刷会讯》 2000第5至8期连载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中国出版》 2000年第10期 《中国古代书院藏书概论》《图书馆》2001年第1期 8千字 《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早期传播的力作》《出版科学》2001年第1期 《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文化的思考》(上)(下)《出版科学》2001年第2~3期 《中国年鉴的改革创新之路》《年鉴信息与研究》2001年3期 《海峡两岸图书馆年鉴之比较》《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年4期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起源》《黄河文化论坛》第六辑 2001年1月 《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 《黄河文化论坛》第六辑 2001年1月 《不该发生的论争》,《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9月3日第7版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贡献,(东京)第一届东亚出版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年12月 《试论出版史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肖东发《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2期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祥地》肖东发《中国印刷》2002年3期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肖东发《出版科学》2002年3期 《中国印刷术的外传――印刷术的东传》肖东发 (台湾)《印刷会讯》2002年2~3期连载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历史贡献及其人文精神》肖东发 第二届“北大论坛”2002年11月发言《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多学科的考察》第二届“北大论坛”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藏书文化的探索与发展》肖东发 《开放的藏书楼 开放的图书馆:纪念古越藏书楼创建百年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 《印刷术发明权的论争并未止息》 肖东发、姚雪 《中国印刷》2002年11期 《精益求精 再创辉煌》 肖东发 《中央电视台年鉴》2002年 《中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肖东发 《编辑之友》 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肖东发 许欢 《河北大学学报》 《出版起源五讲》 肖东发 仝冠军 《出版发行研究》2 4千字 《中国传统媒介的形制与规律初探》 李云 肖东发 《山西师大学报》 《论中国出版的起源》 肖东发 仝冠军《出版史料》,2003(2) 《网络检索与传统工具书的较量》 肖东发 姚雪 《中华读书报》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肖东发 《出版科学》 《出版与社会:出版史研究的基本问题》肖东发 仝冠军《中国出版》,2003、 民营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肖东发 出版经济 2003年第12期 关于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论证与调查分析 肖东发 许欢 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4 期 核心期刊评价功能问题研究综述 李云 肖东发 浙江学刊 2004年第4期 让文化产业为古都北京插上翅膀 肖东发 文化经济参考 《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刋》序 肖东发 出版史料 年 鉴 与 皮 书之争——试析近年来我国出版界的年鉴热和皮书热 能向群 肖东发 出版经济 《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肖东发 杨琳,《大学出版》 中产,一路行来 肖东发 企业研究 2005/ 《抓住历史机遇 提升专业教育 促进学科发展》,肖东发 杨琳,《中国出版》 图书馆建设要软硬两手抓新华书目报, 出版媒介的演变与社会文化的走向 肖东发,杨琳,杨屹东,编辑学刊 2006/ 中国传统图书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黄河文化论坛, 《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之比较 学术交流, 凤凰涅磐-新马书市纪行时尚悦读 藏书心事:那一楼的书,那一生的爱时尚悦读 东汉“熹平石经”刊刻活动研究周绍良诞辰纪念论文集 新时期中国书之书出版述评,常聪,肖东发 学术交流 由传统出版走向跨媒体时代——探讨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发展之路 肖东发,张文彦国际新闻界 肖东发:立体化发展的中国出版业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6 2006/ 北大燕南园的名人故居 大学 出版人才的需求和出版教育改革 科技与出版 0

中国古代数学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公元前后至公元14 世纪,中国古典数学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中国传统数学在宋元达到高潮,除了数学自身发展与积累的原因外,主要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分析: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上层建筑——统治者对数术的重视宋代官制的实施数学教育措施的实施格物致知——理学文化的影响社会实践的需要及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的综合作用。

传统数学兴盛与宋元时期理学发展密不可分 这一时期 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得到较大发展 重农而不过于抑商 一方面 农业的需求促使数学计量的研究 而商品经济及海外朝贡贸易的发展 为自然学科提供了经济基础 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人口的迅速增长 统治阶级为人口及土地的统计 同时及时调整人口和土地政策 是其政治条件 客观上带动数学的发展 最后是那时期科学家们的主观条件发挥了能动性

关于宋元时期的论文题目

上面的是明清的,下面的是宋元的

中国数学发展史 宋元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在宋元时期达到繁荣的顶点,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其中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字道古,安岳人。其父秦季栖,进士出身,官至上部郎中、秘书少监。 秦九韶聪敏勤学。宋绍定四年(1231),秦九韶考中进士,先后担任县尉、通判、参议官、州守、同农、寺丞等职。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在政务之余,对数学进行虔心钻研,并广泛搜集历学、数学、星象、音律、营造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宋淳祜四至七年(1244至1247),他在为母亲守孝时,把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研究所得加以编辑,写成了闻名的巨著《数学九章》,并创造了“大衍求一术”。这 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和解题原则。秦九韶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英国数学家取得的成果要早800多年。 李冶(1192-1279)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府栾城县(今河北省栾城县)人。 1234年初,金朝终于为蒙古所灭.金朝的灭亡给李冶生活带来不幸,但由于他不再为官,这在客观上使他的科学研究有了充分的时间.他在桐川的研究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其中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中国元代数学家,对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高次内插法都有深入研究,他著有《算学启蒙》(1299年)、《四元玉鉴》(1303年)各3卷,在后者中讨论了多达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解法,联系在一起的多项式的表达和运算以及消去法,已接近近世代数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通晓高次招差法公式,比西方早四百年,中外数学史家都高度评价朱世杰和他的名著《四元玉鉴》。 宋元数学,从时间上说它包括由北宋到元末大约四百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数学家,其中最卓越的代表,如通常所说的“宋元四大家”的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等,在数学史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期的欧洲正处在中世纪,中国数学家的光辉灿烂成就,在部分问题的解决上,远远走在世界前列。   宋元数学是在汉唐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贾宪、杨辉、秦九韶的数学著作都称为“九章”,前二者甚至就是《九章》的问题编集,而且更多的数学问题都来源于《九章》,如李冶、郭守敬等人的成果。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达,北宋王朝在元丰七年由官方的“秘书省”刊到了《九章算术》等汉唐以来的十部算经,作为学校的课本[1]。《算经十书》作为教科书被印刷出来,对宋元数学教育以至数学研究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有名的数学家及其著作 张丘建--<张丘建算经> 《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 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 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数书九章〉〉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测圆海镜》——开元术 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在传世的宋元数学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家。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开元术的。 朱世杰:《四元玉鉴》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华罗庚 “数学,如音乐一样,以奇才辈出而著称,这些人即便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才华横溢。虽然华罗庚谦虚地避免使用奇才这个词,但它却恰当地描述了这位杰出的中国数学家。” --G·B·Kolata 华罗庚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1985年6月12日,中国数学届陨灭一颗巨星-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不幸因心肌梗塞逝世了。 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与多复便函数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1957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研究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罗庚一生精勤不倦,奋斗不息,著作很多,研究领域很广。他共发表学术论文约二百篇,专著有《堆垒素数论》、《高等数学引论》、《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典型群》、《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分析》、《数论引导》、《数值积分及其应用》、《从单位圆谈起》、《优选法》、《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偏微分方程》、《华罗庚论文选集》等12部。

中国古代数学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公元前后至公元14 世纪,中国古典数学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中国传统数学在宋元达到高潮,除了数学自身发展与积累的原因外,主要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分析: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上层建筑——统治者对数术的重视宋代官制的实施数学教育措施的实施格物致知——理学文化的影响社会实践的需要及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的综合作用。

宋元时期论文

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 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贾宪(生卒年代不详)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公元1819年英国人霍纳(william george horner)才得出同样的方法。贾宪还列出了二项式定理系数表,欧洲到十七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巴斯加三角”。(《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已佚)公元1088—1095年间,北宋沈括从“酒家积罂”数与“层坛”体积等生产实践问题提出了“隙积术”,开始对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进行研究,并创立了正确的求和公式。沈括还提出“会圆术”,得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个求弧长的近似公式。他还运用运筹思想分析和研究了后勤供粮与运兵进退的关系等问题。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推广了增乘开方法,叙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他列举了二十多个来自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欧洲到十六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scipio del ferro)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秦九韶还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同余式理论。公元1248年,李冶(李治,公元1192一1279年)著的《测圆海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成果。在《测圆海镜?序》中,李冶批判了轻视科学实践,以数学为“九九贱技”、“玩物丧志”等谬论。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生卒年代不详)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生卒年代不详)著《四元玉鉴》,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etienne 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james 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issac 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公元十四世纪我国人民已使用珠算盘。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

宋元数学总结  唐朝亡后,五代十国仍是军阀混战的继续,直到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  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甚至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1)高次方程数值解法;(2)天元术与四元术,即高次方程的立法与解法,是中国数学史上首次引入符号,并用符号运算来解决建立高次方程的问题;(3)大衍求一术,即一次同余式组的解法,现在称为中国剩余定理;(4)招差术和垛积术,即高次内插法和高阶等差级数求和。  另外,其它成就包括勾股形解法新的发展、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研究、纵横图(幻方)的研究、小数(十进分数)具体的应用、珠算的出现等等。  这一时期民间数学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以及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数学知识的交流也得到了发展。  百度文库里有的下载,建议多找几种版本,拼拼凑凑,一篇论文再加点润色,可以很棒的。

历史小论文要求不高,写清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基本的历史主线即可题目1难一点 必须要说清这些民族的发展以及相互的关系题目2相对简单 主要说明繁荣和开放的表现即可

上面的是明清的,下面的是宋元的

隋唐宋元论文题目

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2、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3、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4、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5、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6、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7、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8、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9、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10、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11、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12、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13、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14、西汉经济政策述评。15、豪族与两汉社会。16、两汉土地制度研究。17、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9、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20、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21、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22、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23、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24、府兵制与关陇集团。25、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26、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7、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28、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29、汉、唐外交方针之异同研究。30、隋唐地方权力研究。31、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32、门阀集团与隋唐政治。33、 唐宋时期的城市和城市经济。34、古文运动与儒学的复兴。35、佛教与唐宋文化。36、道教与唐宋文化。37、元代文化政策研究。38、行省制与元代的地方发展。39、明朝经济政策及其历史影响。40、朱元璋与明初政治。41、明清流民与山区开发。42、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43、清代边疆地区的开发。44、唐以前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5、宋以后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6、秦汉隋唐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7、宋明清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8、士大夫阶层与宋明社会研究。49、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50、唐宋科技与社会、文化研究。51、汉唐时期的陕西。52、宋明时期的陕西。53、汉唐时期的乡村社会。54、宋明时期的乡村社会。1.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影响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评述3.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历史意义4.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历史作用6.试论西汉的商业政策7.试论汉代的农业政策8.西汉时期汉匈人口流动及影响9.东汉对南匈奴政策评析试论汉武帝的用人方略11.司马迁的民族观略论12.汉代外戚集团的形成与擅权13.论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14.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特征15.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16.试论唐太宗的人才思想17.汉唐异同论18.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19.宋辽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意义20.宋金战争爆发的原因21.宋代冗官及其社会影响22.金代的重农政策23.元代文化的特点24.《盐铁论·散不足》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生活25.东汉的赈灾政策26.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关系27.康熙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作用28.清末移民实边政策的作用

同求……

你这个问题太宽泛了, 古代文学分为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不知你要写哪个阶段的,哪儿内容的?你得具体的啊

  • 索引序列
  • 宋元时期论文题目
  • 宋元时期论文目录
  • 关于宋元时期的论文题目
  • 宋元时期论文
  • 隋唐宋元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