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华传统文化参考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

中华传统文化参考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

发布时间:

中华传统文化参考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

浅谈佛教艺术中飞天形象的变迁  【摘 要】飞天是佛教艺术中的重要形象之一,其形象随佛教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广泛传播,并随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脱去印度艺术风格,糅合进中国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佛教艺术 飞天形象的变迁。  飞天是佛教艺术中多见的艺术形象,以轻快优美的动态和流转飘动的舞姿吸引观众。飞天出现在经变、佛传等故事壁画中,一般分布于佛教石窟窟顶、壁面上方,以及佛像的背光之中。佛经中没有对飞天进行正式的记录,没有明确出现过“飞天”这个词语。关于这种现象,通常的看法是,“飞天”并不是一个佛教的词汇,而是一种世俗的称谓。  关于飞天形象所包含的人物内容,有多种不同观点,最早正式提出“飞天”名词的是日本学者长广敏雄。长广敏雄在1949年出版的《飞天艺术》中正式提出这个名词,是学术意义的角度上系统探讨飞天艺术的开端。长广敏雄认为佛经中“飞天”所描述的形象,总的来说是佛教诸天形象,而在佛教艺术中,飞天的形象大部分与演奏音乐和表现歌舞有关。在佛教诸神中,乾闼婆和紧那罗是音乐神,在佛说法时以音乐来供养佛,即凡是诸天举行法会,都是他们担任奏乐的工作,所以佛教艺术中的飞天形象通常以乾闼婆及妻子阿卜莎罗以及紧那罗的形象来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在不同方面有不同差异的观点。如认为“广义的飞天,包括飞行无碍的诸天神,如侍从护法、歌舞散花、供养礼赞佛、帝释天等等。狭义的来讲,则是乾闼婆、阿卜莎罗、紧那罗、歌舞散花供养礼赞佛、菩萨,凌空飞舞的天神等。”  在关于飞天形象的描绘范围上,把飞天确认为乾闼婆、阿卜莎罗和紧那罗的观点影响较广。但无论是古代传说,还是佛教经典的记述,都能看到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以及佛说法的场景中有诸天人、天女歌舞供养。当用艺术手法表现这些记述时,就是我们看到的飞天,其中自然包括乾闼婆、阿卜莎罗、紧那罗的形象,但很明显,飞天所代表的形象不仅仅局限于此。因此以乾闼婆、紧那罗的形象来认识飞天所象征的人物相对便利,而用“佛教诸天”来理解飞天所代表的广泛含义更加准确。  印度的佛教艺术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飞天的形象,例如巴尔胡特佛塔的浮雕、桑奇大塔的佛经故事中。巴尔胡特佛塔的两片浮雕描述的是凡人礼拜佛塔的画面,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佛陀的形象,而以佛塔、菩提树或者佛座来象征佛,在表现供养或者礼拜佛塔的场景里,往往在佛塔或者菩提树之上雕出飞天形象。  马拉图雕刻中,飞天出现在佛说法的场面,并有了较规范的表现,在佛尊上部,佛光外围的两侧各有一身飞天。公元1世纪,出现了最早的佛陀形象,2世纪到5世纪的马拉图雕刻中,飞天所环绕的形象也表现为佛陀的形象。这时候的雕刻技法也有了进步,以体型大小差异来表示不同人物的地位,飞天形象在画面中以较小的体型表现。马拉图的雕刻是在深度空间中表现人物排列的前后顺序,而相对小的体型和在佛光外围的布局也可以显示出飞天飞动的高度,人物排列方式显示出更加生动真实的空间感。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佛教艺术品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之一,石窟群内的飞天形象既出现在雕刻中,也出现在石窟的壁画中。阿旃陀石窟中的飞天场景基本沿袭马图拉雕刻的范式。飞天形象肢体刻画得像可爱的小孩,配以较大的动作,身形生动,服饰以较短的飘带体现飞动的感觉。阿旃陀石窟不仅有单身飞天,还出现双身飞天的对称表现。这种双身飞天并不出现在每身佛尊的上方,而是出现在相对更庄重的佛说法场面中。双飞天形象大多裸体,或仅有飘带缠身,特别突出女性的胸部和臀部,这种丰润圆满的表现是印度佛教艺术的特征之一。  阿旃陀壁画中的飞天多集中在窟顶图案中。一般在方形单元内,中央圆形图案与外侧方形之间的夹角中,有单身的天人,也有男女成组的天人。多用晕染法,人物效果真实,男女成组的飞天形象依偎,好像一对恋人。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大都看不出飞行的姿态,更像坐在地上。埃洛拉石窟也存有有丰富的飞天形象,大都是男女成组,表现欢乐腾飞的姿态。在第10窟外的门楣两旁,有两组飞天对称向中央飞来。  此处不同之处在于,飞天既不是单身,也不是双身,而是各有两女一男共三身飞天,形象依然裸体,女性飞天上部有刻划为弧形的飘带。  随佛教东传,飞天形象伴随佛教艺术传入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中国神仙思想影响,飞天与中国式神仙逐渐结合,形象更加飘逸。佛教中诸天形象,如龙神、乾闼婆、人头鸟身的紧那罗、阿修罗、迦楼罗等形象特征都逐渐难见,演变为飞行于天空的人形。在组合形式上,飞天保持着来自印度的因素,既有单身飞天、双身飞天,也有多身飞天,一部分保持对称的格局,同时出现不完全对称的变化。  龟兹石窟中的飞天图像是石窟壁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比重大大增加。飞天本身没有承载深厚的内容,却在气氛的渲染中起重要作用。  龟兹石窟飞天图画出现在主室正壁、后室券顶处较为重要和面积较大的壁画中。形体比例明显增大,多呈V字形弯曲。龟兹飞天形体的力量构成画面中的浑重气势,如克孜尔1窟后室券顶飞天,虽然券顶较低,但飞天与真人尺寸相同。龟兹飞天的姿态可分两种,一种是飞天双腿坐奔腾跳跃的动作,是一种舞蹈化了的运动动作;另一种是飞天动作中双腿动态幅度较少,整个形体的飞动感主要靠腰部的动态变化体现。  在飞天的服饰中,龟兹飞天较少使用飘带传达飞动的效果,而是由人物动作呈现雄浑跃起的状态。伎乐飞天形象大量出现,在空中持各种乐器,强化了龟兹石窟浓郁的乐舞氛围。  敦煌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宝库,留存有最丰富的飞天艺术。敦煌北凉272窟的南北壁说法图,有对称的双飞天,北魏254、260等窟至北周428窟说法图中在佛上部出现对称的双飞天。绘画依然采用凹凸画法,人体丰满程度低于印度绘画。从西魏开始,受中原风格影响,飞天多为结队飞行,如285窟南壁共12身飞天,排成一行随流动的云朵而轻盈飞翔。出现在同一场面的飞天数目呈增长趋势,如北周和隋代,常在窟顶相连的地方,绘一周飞天;隋代佛龛扩大,佛像的上部,也画出大量飞天,如412窟的佛龛,飞天多达20多身;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如初唐321窟中,在象征天空的蓝色背景中画出成群的飞天。云冈北魏7、8窟,窟内顶部藻井部分的飞天,两两紧身相靠,行动一致,使人联想到印度男女飞天组合的形式,但此处无明显男女差异。类似的还有敦煌北周428窟。  飞天从形象到服饰,从数量到布局的变化可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人物身体描绘上由丰满逐渐转向俊逸;动作由较为僵硬机械逐渐转向流畅婉转。印度佛教艺术中裸体的女性飞天形象在中国基本消失。  人物服饰由裸体缠裹飘带转为衣裙伴以飘带,衣饰刻画由较死板的刻画发展为生动的飘动。这些绘画技法的提升与中国画技法发展紧密相连,例如唐代飞天飞舞的飘带,明显给人“莼菜条”技法的印象。  飞天形态由散花发展为舞蹈、伎乐等多种供养形态。  飞天组合由单身飞天、双身飞天发展为多身飞天,成群的飞天,表现效果更加辉煌。  总体来说,无论是人物身体、服饰或是动作、表现场面,都是由简单发展为繁复而华丽。  飞天在中国,其数量远超过印度,飞天在中国的变迁反映了中印两国审美精神的差异。印度所欣赏的注重肉体感官之美的形态在中国几乎消失殆尽,而代以自魏晋以来对神仙境界的追求,在形式上则追求流动飘逸的美。中国画的流畅舒展的线条美在飞天身上淋漓尽致的表现,也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美术大观》10自由飘洒话飞天--佛教艺术形象解析。  [2]陈剑《艺术探索》21(2)飞天的美学意蕴。  [3]师娟《莫高窟艺术中“飞天”的本土化研究》。

这里应该写版次的时间。比如,很多文献有被重印情况,但是在重印并没有改变文献的内容。所以在写参考1959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和2005年第一版第三次印刷,这个年说得是印刷时的时间,而不是出版年,一般出版年会另外标注的献时应写版次时间。

写版次时间

参考文献出版社

是逗号,是中文半角格式或英文格式的句号,再按一下空格键。

不可以。不能公开的部资料、个人通讯、报纸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引文。尽量引用近年发表的处于前沿研究、水平较高与文章内容联系密切的文献,剔除那些发表时间较久、水平偏低、与文章内容联系欠密切的文献。无出版地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地不祥”,外文文献著录“S”。无出版社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社不祥”,外文文献著录“”,并置于方括号内。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取的联机电子文献无出版地,可以省略。

出版社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书籍引用格式为:作者书籍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如:郑刚生物医学光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如果是合著,即有多名作者,其作者的书写格式与期刊多名作者的书写格式相同。参考文献一般包括: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以上内容参考: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医药论文对参考文献的书写有一定要求:参考文献必须以亲自阅读过的近5年内主要文献为限,并应对照原文核实。综述讲座类一般不超过20条,其它类型的稿件不超过10条。“内部资料”、“待发表”及“会议资料”等文献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入。参考文献在文中采用顺序编码体系,其序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上,并置于右上角。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中引用顺序用阿拉伯文排列,序号亦加方括号,其后空一格,不加任何标点。每一则参考文献均请在其文题后用英文大写字母标注文献类型并用方括号括上(如: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 ;标准:[S];专利:[P];光盘图书:[M/CD];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参见本刊2006年各期实例)。参考文献作者在3人以内(包括3人)时应列出全部作者,超过3人时,后加“等、et al。中、外作者均是姓前名后;外文作者的名用缩写,不加缩略点。中国人姓与单名间空一格。外文文题首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刊名单词首字母均用大写。日文汉字请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 在参考文献中,下一条文献与上条相同的项目,应一一重复著录,不宜用“同上”、“Ibid”等。中文参考文献中的句号不是空心圈,而是黑点。 本刊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投稿时请以此为准: [期刊]作者文题[文献类型]刊名,年,卷(期):起页

列入的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文献序号按其在文内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并在文内标注,参考文献的序号以方括号加注于被注文字的右上角,内容按序号顺序排列于文后。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期刊:[编号]作者.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著作:[编号]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编号]作者.题目.见(英文用In)主编姓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其他形式的参考文献,也应尽量详细地注明基本信息。作者人数超过2人,不同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1名作者用圆点。若作者超过3人,只列出3人,第3人后用“等”或“et ”,其他作者略去。英文人名的写法:英文人名之间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名字只写第一个字母的方式。例如:McDonald MC多个英文人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或“and”连接。具体的在百度文库中有,你可以下载参考。

分享参考文献书写格式来源: 席盎的日志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的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1)期刊 [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2)专著 [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3)论文集 [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4)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9)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论文参考文献出版社与出版地

末尾,有参考文献,在致谢的前面

好的,我给你。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写法如下:一、[序号]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二、[序号]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三、[序号]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四、[序号]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五、[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六、[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七、[序号]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八、[序号]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九、[序号]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献出版时间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是199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 版 社:中央文献出版社ISBN:9787507301397 出版时间:1993-11-01 版 次:1 页 数:745 装 帧:精装 开 本:所属分类:图书 > 政治/军事 > 中国政治

所有参考文献,不论中英文,都是用出版时间。_蛭悴慰嫉氖侵泄霭嫔缫?2009年版,所以你参考文献种类是书籍,时间当然是写2009。反之,如果你是从文献库里找到的电子论文,就要用电子论文上的出版时间。总之以你实际参考的文献资料时间为准。

  • 索引序列
  • 中华传统文化参考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
  • 参考文献出版社
  • 出版社参考文献
  • 论文参考文献出版社与出版地
  • 文献出版时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