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官网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官网

发布时间: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官网

西北大,前提能考上

截至2015年3月12日,陕西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8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以及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科研机构教育研究所 西方哲学研究所 古籍整理研究所 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所 环境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基础数学研究所 古典文献信息研究所 辞书编纂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 文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唐史研究所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所 应用声学研究所 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 动物研究所 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分析科学研究所 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所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加拿大教育研究中心 人文研究所 文学影视研究中心 食品科学研究所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 运动生物学研究所 女性研究中心 教育考试研究所 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应用化学研究所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艺术教育研究所 旅游开发研究中心 农产品深加工研究所 民族科技教育研究中心 妇女文化博物馆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佛教研究所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博物馆 宗教研究中心 中亚研究所 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数据截至 2013年9月30日,资料来源于官网 陕西师范大学重点科研机构一览表序号 名 称 所属学院 立项时间 负责人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 1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8年6月 王喆之 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4个) 1 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5年1月 王喆之 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6月 李玉虎 3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07年3月 刘昭铁 4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2011年11月 胡卫平 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8个) 1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年3月 杨祖培 2 陕西省超声学重点实验室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2005年12月 林书玉 3 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06年12月 张成孝 4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心理学院 2006年12月 游旭群 5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1988年12月 陈锦屏 6 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03年1月 王喆之 7 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0月 王喆之 8 陕西省文物修复与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年5月 李玉虎 四、陕西师范大学校重点科研机构(7个) 1 陕西师范大学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夏海滨 2 陕西师范大学脑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任维 3 陕西师范大学土地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旅游与环境学院 2007年12月 薛东前 4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加工副产品深度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李建科 5 陕西师范大学智能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李永明 6 陕西师范大学整合与应用动物学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12月 黄原 7 陕西师范大学环境感知与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 吴晓军 资料来源于官网 2007年至2011年理工科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累计540项。2010年以来累计发表高层次论文885篇;出版学术著作161部;2011年共有74项成果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奖,52项成果获得第十次陕西省哲学和社会科学奖。自然科学方面,2007年至2011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562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共1463篇;申请专利318件,授权专利174件;出版著作89部,其中专著15部。 201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陕西师范大学主持申报的5项科技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CO2/CH4的催化转化及相关绿色过程的基础研究》、《蝗虫的分子系统学和分类鉴定专家系统研究》、《算子矩阵及其应用》、《低频液体表面波声光效应及应用》四个项目荣获二等奖;《渭河流域万年尺度环境变化与土壤发育演变规律》获得三等奖。 陕西师范大学参与完成的两项科技成果《黄土区植被对坡面水蚀过程调控的生态薛机理》、《资源植物对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及机理研究》分获得一、二等奖。 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52项科研成果入选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5项(著作类3项,论文类2项);二等奖18项(著作类9项,论文类9项),三等奖29项(著作类12项,论文类17项)。截至2011年,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SCI源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振宏教授团队在国际心理学权威期刊《生物心理学》、《国际心理生理学杂志》等杂志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其中《生物心理学》上的《呼吸性窦性节律不齐与特质性积极情感、积极情绪表达的关系》一文发表后,被国际学术新闻网作为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专题领域重大研究成果予以报道,是当期《生物心理学》发表的论文中唯一被该学术新闻网报道的成果。 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藏书353万册,其中馆藏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部,9000余册;历代石刻拓片12000余通;地方志亦收藏较为丰富,尤其是陕西地方志收藏较为完备;另外,大型古籍丛书、古今名人字画收藏丰富。同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0余种,电子图书109万册 , 中外文电子期刊5 余万种 。学报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学校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社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0家高校出版社之一;杂志社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拥有系列教育类刊物的大型期刊社,共发行 9 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专业期刊,其中4种刊物为国家核心期刊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是直属于学校、以西北民族为研究对象、具有独立建制的民族学研究机构。现有科研人员14名,研究领域涉及西北民族历史、文化、宗教,包括对影响当代中国西部的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研究中心继承了半个世纪以来由我国老一代民族学家马长寿先生开创的中国少数民族史的研究传统,有关西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一直是本中心传统的优势所在,理论与实证、历史与现实、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并重,是本学科的主要特色。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

《西北民族文献与历史研究》(胡小鹏)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u3nf书名:西北民族文献与历史研究作者:胡小鹏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04-12-1页数:277内容简介:《西北民族文献与历史研究》主要介绍了两汉的金城属国和护羌校尉、吐谷浑与南北朝关系述论、元诸王念不烈考、元巩昌汪氏非汪古族考、元甘肃行省诸驿道考、古代甘肃的茶马互市等。西北历来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大量的西北民族文献材料对古代生存于西北的少数民族如氐族、吐谷浑、吐蕃、党项、契丹、回鹘等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建树、贡献以及对当时的影响有翔实的记录。

历史分中国史和世界史世界史 教育部2013年排名 并列19-01-29/shtml中国史 教育部2013年排名 并列14-01-29/shtml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在非985的211里处于拔尖的位置。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到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站查询,如果有提问区的话可以留下问题2、直接打招生办的电话询问,最快捷的方法3、学校的bbs4、其他考研网站论坛的信息,在搜索引擎中搜找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

《西北民族文献与历史研究》(胡小鹏)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u3nf书名:西北民族文献与历史研究作者:胡小鹏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04-12-1页数:277内容简介:《西北民族文献与历史研究》主要介绍了两汉的金城属国和护羌校尉、吐谷浑与南北朝关系述论、元诸王念不烈考、元巩昌汪氏非汪古族考、元甘肃行省诸驿道考、古代甘肃的茶马互市等。西北历来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大量的西北民族文献材料对古代生存于西北的少数民族如氐族、吐谷浑、吐蕃、党项、契丹、回鹘等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建树、贡献以及对当时的影响有翔实的记录。

中国史指定参考书1、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五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版;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杜泽逊主编《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版。 世界史指定参考书1、四卷本《世界史》,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六卷本《世界史》,吴于芦、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西北大学历史还是挺不错的,从2013年开始自主命题,历史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史指定参考书1、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五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版;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杜泽逊主编《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版。 世界史指定参考书1、四卷本《世界史》,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六卷本《世界史》,吴于芦、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更多历史学考研信息,可以找我们的。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

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师从黄永年先生攻读历史文献学硕士,198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周勋初、莫砺锋二位教授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9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并于1997年赴日本国立奈良女子大学留学一年。历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的整理研究工作。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历史文献研究》辑刊编委、韩愈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四库全书》研究会理事等。

辛德勇, 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77级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81级硕士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85级博士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1985年至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1992年至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1994年至2004年11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科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2004年12月起,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1、《隋唐两京丛考》,三秦出版社,1991年10月;2006年1月第二版。2、《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中华书局,1996年7月。3、《黄河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4、《未亥斋读书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5、《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2013年1月。6、《读书与藏书之间》,中华书局,2005年11月。7、《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8、《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中华书局,2008年10月。9、《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9月。10、《困学书城》,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2月。11、《黄河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12、《纵心所欲:徜徉于稀见与常见书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13、《旧史舆地文录》,中华书局,2013年4月。14、《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7月。 1、《历史地理学导论》(日本菊地利夫著),连载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第1辑至1989年第4辑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九卷,民族、交通、历史地理,与他人合译)中华书局,1993年10月。2、《山西古迹志》(日本水野清一著,孙安邦等译,担任译审,核对校审全书),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 1、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3;2、唐长安研究の基本的文献,仁木宏主编《都市文化研究》,大阪市立大学,2003年8月;3、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期;4、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5、记南明刻本《西曹秋思》——并发黄道周弹劾杨嗣昌事件之覆,《燕京学报》新第18期,2005年;6、阴山高阙与阳山高阙辨析——并论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走向以及长城之起源诸问题,《文史》2005年第3辑;7、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析———附论秦昭襄王长城北端走向与九原云中两郡战略地位,《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8、准望释义——兼谈裴秀制图诸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谓沈括制图六体问题,《九州》第4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3月;9、 唐人模勒元白诗非雕版印刷说--兼论中国早期书籍雕版印刷技术在世俗社会的传播扩散程,《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10、 重论明代的铜活字印书与金属活字印本问题,《燕京学报》,2007年第2期;11、 《周礼》地域职官训释--附论上古时期王官之学中的地理学体系,《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1期;12、 《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3、 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2008年第2期;14、 隋大兴城坊考稿,《燕京学报》,2009年第2期;15、19世纪后半期以来清朝学者编绘历史地图的主要成就,《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9期;16、谈传言所说晚近存世金刻本《旧五代史》乃绝无其事,《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辑;17、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8、张芝“匆匆不暇草书”本义辨说,《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1期;19、重谈中国古代以年号纪年的启用时间,《文史》2009年第1辑;20、汉“元朔五年弩”鐖郭铭文述疑,《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2期;21、从《西教纪略》到《教务纪略》,《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2辑;22、《汉书》赵佗“处粤四十九年”说订讹,《文史》2009年第4 辑;23、论细柳仓与澄邑仓,《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24、唐代都邑的钟楼与鼓楼——从一个物质文化侧面看佛道两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文史哲》2011年第4期;25、薛季宣《未央宫记》与汉长安城未央宫,《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1期;26、日本学者松本洪对中国历史植被变迁的开拓性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1期;27、简论清代中期刻本中“方体字”字形的地域差异,《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28、谈历史上首次出土的简牍文献——《茂陵书》,《文史哲》2012年第4期;29、北齐乐陵王及王妃斛律氏墓志与百年太子命案本末,《燕京学报》新三十期,2012年8月;30、《后汉书》对研究西汉以前政区地理的史料价值及相关文献学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期;31、西汉秦中祠疏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1期;32、从晚清北欧行记看中国人对北欧各国的认识,《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2辑。

喀什地区全区共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总面积2万平方千米。喀什地区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地区,新疆西南部。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与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阿图什市、乌恰县和阿克陶县相连,东南与皮山县相连,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喀什地区古称“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莎车、依耐(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内)、乌禾宅(今塔什库尔干南部)、西夜(今叶城)等地。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还是新疆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及传统经济的特色和精华。2010年,喀什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经济特区。科学技术发展:1、2018年,喀什地区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47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39个。年末拥有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3个。其中: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个,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1个。2、重点实验室1个。已挂牌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15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个,其中,自治区级2个。3、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2个。星创天地3个,其中,国家级1个。众创空间3个,其中,国家级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其中,国家级1个。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喀什地区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招聘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是直属于学校、以西北民族为研究对象、具有独立建制的民族学研究机构。现有科研人员14名,研究领域涉及西北民族历史、文化、宗教,包括对影响当代中国西部的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研究中心继承了半个世纪以来由我国老一代民族学家马长寿先生开创的中国少数民族史的研究传统,有关西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一直是本中心传统的优势所在,理论与实证、历史与现实、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并重,是本学科的主要特色。

看你提问就知道你年纪小,历史研究院怎么可能招聘。就算招也是招在对历史有相当了解的教授,专家。不会收咱们这样的历史爱好者。如果真的喜欢历史,就好好学习。高中时,考大学选历史系。读完大学还要读硕士,博士之后可能能进一些历史方面的研究机构。历史系是冷门专业。企业是不怎么招历史系的人的。

  • 索引序列
  •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官网
  •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
  •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
  •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
  • 西北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招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