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

发布时间: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

“文”的本义是“错画”, 也就是花纹。在古代汉语里,它的意义有所引申: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加工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论语.雍也》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对处理好人的先天自然素质和后天人为修养的关系所发的议论。 “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文治也就是礼治,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上:《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许慎《说文解字》的第一个字是“一”,解释说:“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是中国古代的宇宙发生说,“造分”与“化成”,就是造化。在宇宙发生之后的变化中,又分自然之演化与人为之教化。医学著作《易·系词》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里指的是自然的生成演化。《荀子.不苟》说:“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注释说:“化谓迁善也”,又说:“驯至于善谓之化”,这些指的都是教化。这一系列概念,反映出中国古代对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既统一又区分的观察方法。不过,在古代典籍里,化指教化的情况更多一些,《礼记·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这说明,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人文。   古人对文化的认识又是包含着新旧更代的运动观念的。《礼记.中庸》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变之久则化而性善也”,疏[1]:“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这里不但包含着运动变化的思想,而且还包含了量变到质变的思想。发生了质变才叫“化”。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很早就已合成——《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我们把“文”与“化”意义的内涵合成后,可以看出早期的文化含义。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   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Culture的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人的智慧,与精神文明难以截然划分开,因而与“文化”一词成为同义语。实际上,不经Culture转译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概念所具有的后天创造演化观念和人文精神,更适合于今天文化学的文化内涵。

核心刊物查询网站: 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htm 到这可以找到中国所有核心刊物~~ 在给你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投稿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杂志很好。

拿分走人!!!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时间

《典籍里的中国》播出时间是2021年2月12日20:00。《典籍里的中国》将于农历牛年大年初一(2021年2月12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央视频、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该节目突出戏剧化结构、影视化表达,为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提供了博览典籍故事、读懂典籍思想,更好认识。《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讲述从典籍出发的中华文明史。节目依托典籍的文化IP,另辟蹊径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成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节目设立“历史空间”、“现实空间”两大舞台创新节目形态,在历史空间中采用影视化拍摄手法,对典籍的故事进行可视化呈现。节目邀请知名导演担当影视指导,口碑佳实力派的影视嘉宾进行故事演绎,结合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舞台技术,展现千年历史中经典书籍的诞生源起和流转传承。

本刊基本划分为六个版块,其中文化论坛版块,运用专论、散论、杂文等形式,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关注现实文化热点,进行理论阐述。文史新探版块,刊载有深度,有创见,且文笔流畅的考据性短文。文献天地版块,着眼珍稀文献的探幽抉微,传统文献的新意发掘,文献典藏流传的逸闻佳话。文化广角版块,透过具体细微的古代文化事象,多角度审视传统文化。学界纪事版块,刊载相关学人的师友交往,学术活动,治学心得;重要研究课题的进展状况,学术前沿信息;国内研究成果的客观评述。域外汉学版块,借鉴海外汉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开阔研究视野。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邮箱

上面很多篇呀,你要哪篇,不可能全要吧? [1]本报记者 谢国苍 孟姜女的家乡在彭阳?[N] 宁夏日报,2008-11-20(003) [2]刘睿,秋美 孟姜女和孟姜女河的传说[J] 内蒙古林业,2009,(1) [3]乌丙安 《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J] 民俗研究,2009,(3) [4]陶思炎 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J] 民俗研究,2009,(3) [5]刁统菊,郭海红 孟姜女传说“在地化”后的传承特征分析——以山东淄河镇的孟姜女传说为例[J] 民俗研究,2009,(4) [6]洪淑苓 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与孟姜女形象——以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资料为范畴[J] 民间文化论坛,2006,(5) [7]方芸,蔡际洲 《孟姜女》歌系的基本曲调——《孟姜女》歌系研究之一[J] 音乐探索,2007,(4) [8]黄秉泽 从杞梁妻到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长城故事的起源和嬗变[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9]乌丙安 《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A] [C]: ,2009: [10]陶思炎 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A] [C]: ,2009: [11]杨永华 从淄河地区孟姜女小调看“孟姜女”的性格特征[A] [C]: ,2009: [12]李林 三 论文摘要 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与孟姜女形象——以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资料为范畴[A] 刘守华,白庚胜 主编[C]: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22- [13]何方 学术活动 孟姜女是杞梁妻吗?——江、浙、沪三省市孟姜女传说学术讨论会[A] 吕林 主编[C]: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403- [14]图片 孟姜女祠内的孟姜女塑像[A] 贺文涛,谢常山 主编[C]: ,2010:P [15]冯利华 孟姜女形象及故事主干情节的社会文化成因——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故事内涵新探[J] 天府新论,2009,(3) [16]胡健国 傩神女娲的化身——孟姜女[J] 艺海,2009,(12) [17]章军华 孟戏的民俗心理沉淀与嬗变——以江西广昌甘竹刘家、曾家村族《孟姜女》戏曲为例[J] 艺术百家,2007,(3) [18]吴民 孟姜女不姓孟——说古人称行第的习俗[J]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1) [19]冉苒 从孟姜女不姓孟谈古人的行第称[J] 贵州文史丛刊,1998,(3) [20]冯智全 苏州民歌《孟姜女》在“吴歌”中的流变[J] 中国音乐,2010,(3) [21]关意宁 国乐典藏之江南小调《孟姜女》[J] 音乐生活,2011,(4) [22]孙超 《孟姜女传说》与齐鲁文化——兼谈其中的主要文化素[J] 管子学刊,2011,(1) [23]冯志英 把脉孟姜女[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5) [24]李艳 浅谈新民歌《孟姜女》及艺术处理[J] 黄河之声,2011,(6) [25]何荣智,孙朋飞 孟姜女故事与电视——以《九尾狐与仙鹤》为例[J] 美与时代(下),2011,(6) [26]魏晓欣 文化创新视野下的秩序与人权——对“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反思[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 [27]孙俊钰 歌曲《孟姜女》及其艺术表现[J] 内蒙古艺术,2011,(1) [28]徐宏图 南戏的遗踪《孟姜女》考略[J] 中华戏曲,2003,(1) [29]徐宏图 南戏遗踪高腔本《孟姜女》续考[J] 中华戏曲,2004,(1) [30]杨亮才 孟姜女[J] 西北民族研究,2010,(1) [31]左玉倩,李郑实 齐长城黄石关的“孟姜女纪铭碑”[J] 山东档案,2010,(1) [32]潘冠泽 《孟姜女》:江苏民歌与艺术歌曲的比较[J] 艺海,2010,(4) [33]周尚义 孟姜女形象探源[J] 武陵学刊,2010,(2) [34]王振岩,李琳 石武客运专线东孟姜女河特大桥(32+48+32)m预应力现浇连续梁跨新菏铁路施工技术[J] 铁道标准设计,2010,(9) [35]张新朋 《孟姜女变文》、《破魔变》残片考辨二题[J] 文献,2010,(4) [36]冉明 从艺术歌曲《孟姜女》谈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37]耿家林 民歌《孟姜女》的演变及其影响[J] 艺术研究,2009,(1) [38]朱雯珺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孟姜女》为例[J] 才智,2009,(2) [39]黄震云 周代金文和《诗经》孟姜女的身世性别[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0]王国彪 朝鲜汉诗中的孟姜女传说[J] 民族文学研究,2009,(2) [41]刘波,林世田 《孟姜女变文》残卷的缀合、校录及相关问题研究[J] 文献,2009,(2) [42]薛海萍 浅析艺术歌曲《孟姜女》的钢琴伴奏[J] 民族音乐,2009,(4) [43]唐海燕 从《孟姜女》的艺术特征看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2) [44]帅志刚 新编声乐作品《孟姜女》的演唱分析与艺术表现[J] 科技信息,2009,(16) [45]徐柏荣 顾颉刚与孟姜女[J] 博览群书,2009,(5) [46]王雯 浅谈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孟姜女》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 [47]黄雪玲 评苏童《碧奴》对孟姜女传说的再叙述[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8]孔祥萍 从声乐作品《孟姜女》看歌曲感情的培养和训练[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49]孙芳 穿越千年的眼泪——论苏童对孟姜女传说的重述[J] 大众文艺(理论),2009,(16) [50]高立权,高长城,魏强,李相龙 孟姜女庙:千古传唱的长城故事[J] 中国文化遗产,2009,(5)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经验

先秦文明是中国文明的根基 但是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中断了 先秦诸子保留下来的惦记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重要领域。以最大的九家为代表:道家老庄 哲学 儒家孔孟 伦理学墨家墨子 伦理学 工程机械学名家公孙龙 逻辑学兵家孙武 白起 军事学纵横家苏秦张仪 外交学法家李悝 商鞅 政治学阴阳家邹衍 术数命理农家 许由 农学杂家 吕不韦 博众家之长其他还有医家扁鹊 水家李冰郑国等等 是那段百家争鸣的年代 奠定了整个华夏文明傲视全球两千五百年的基础

归纳精练总结

多读,多练

  • 索引序列
  •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
  • 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投稿
  •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时间
  •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邮箱
  •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经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