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育研究前沿期刊论文题目

教育研究前沿期刊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教育研究前沿期刊论文题目

撰写教科研论文本无什么限制,从积累资料,确定课题,提出观点,选择论据到安排篇章结构都应因人因时因地因题而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和写作实践,分析了一些优秀的受欢迎的论文,也剖析了一些不够理想的文稿,从成功与不足中又感悟到写教科研论文还是有一些特征可遵循的,逐渐归纳出以下几点,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宗旨,与同行一起探讨。一,题好一半文 一般说来,提出论题比解决论题更困难,对于给定的论题增加一些文字色彩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少一些“严肃”面孔,多一些“活泼”气氛,因为可读性强的文章必然会抓住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仅以文章的题目看,当前充斥刊物的“例说……”,“一道……题的推广”,“浅说……的教学”,“关于……的探讨”,“从一项调查(实践)看……”,“也谈……”,给人以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故需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答疑不答,贵在启发》,《碰壁点拨──高三数学教学的好模试》等等,既点明主题又耐人寻味。不必讳言,刚开始撰写教科研论文,确实感到写作功底稍差一点,但主要不在于基础薄弱而在于锻炼不够,即非不能而在于不为也。二,论题的来源 凡事需要研究,才会明白,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被认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指标。那么,良好的论题从哪里来?在这几年的笔耕实践中,笔者感到论题可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1,从教学实践中来 这是因为,通过实践就有可能本来处于游离状态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方法自然而然地围绕某个中心凝聚积集起来,从而孕育出某个论题,很多论题植根于教学实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析出结晶。其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可写的题目确实很多,如学生在想什么?同行在想什么?在当今研究些什么?著名女作家冰心告诫人们:“不要写经验以外的东西”,真是至理名言,教科研论题完全可以在来自实践基础上酝酿、形成、选定。 2,从潜心思索中来 我国古代学训甚多,宋朝大学者程頣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者不得也”,平常要经常留心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应具备问题意识,如果能对问题的直觉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有所思索,那么就不愁没有论题。 3,从外界信息中来 “时间是金钱,信息是资本”这两句话是否符合当今时宜,另当别论。但对于教科研人员来说,信息确实是一种重要资源,是产生论题的肥沃土壤,搞任何研究必须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动态,新观点,因为只有新的信息输入到人脑,知识才会发生新旧冲突,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构造出好的论题,有志于研究的人,要像蜘蛛那样能张开收集信息之网,像蜜蜂一样那样及时处理与加工收集的信息。信息两大来源──阅读书刊杂志(或上网)和参与学术交流,经过筛选索取有用的成份。 4,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来 研究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论文是作者德,才,学,识,语言修养与写作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反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天,人人是创造之人,要舍得花时间,费心血,在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中,在有益的追索中,论题会在无意之中得到。三,提笔三思 在论题决定以后,也要想好了才能下笔,怎样才称得上想好了呢?应注意提笔三思。 思考一,主题是否明确? 有了题目,不等于主题就明确了。同样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写出几篇不同的文章。例如,就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研究而言,可以讨论的多种解法,可以写一种未经人发现的解法,也可以简化别人的解法,可以研究它的引申和变化,也可以讨论它的推广,还可说明它的应用,它与实际联系等等。还有,同一题目,对不同对象,有不同写法。因此,下笔之前,要明确它的视角,文章的侧重点和需表明的主要意思,即要把文章的主题搞明确。 思考二,资料是否充分? 文章主题明确之后,要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资料是否充分?所谓“资料”主要指关于这个问题别人已经发表的见解和意见。如果搞到一个问题就写,也不调查了解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章,别人早已发表过,甚至比你结果更好,论述得更深刻,这样,你的文章只能是“马后炮”,没有发表的可能。因此,确定论题明确主题以后,一定要找几篇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来读一读,至少需三四篇以上,全面收集有关论述,越完备越好,资料不充分不要动笔,要注意平时养成阅读习惯,而且做札记,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 思考三,是否提炼出一点新意? 作为一篇教研论文发表在杂志上,总有点新意。所谓“新意”,就是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哪怕是一两句都行,杂志社在挑搞的主要标准也在于此。一篇文章,如果说确实是一个新结论,新的解法,当然新意盎然。如果说的问题是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意见,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或者换一个更为典型的例证,或者某一方面补充自己新的见解,甚至提出不同的意见。四,立论三法 我们很想写教研论文,不知从何立论?回答是立论就在眼前,手边,看是否注意! 1, 怀疑法 在读别人的文章的时候,不断提出疑问,以便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首先,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文章的观点,结论有没有道理?论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 文章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实际?例证是否有效?教学,计算是否准确? 如果某处疑问成真,或者结论有误,或者论证有错,或者论理不充分,或用所用的材料不可靠,例证失效,或者计算出错,那么,就发现一个问题,一个立论之处,如果发现的问题是原则性问题,不是笔误或一时疏忽,那么,由此可立论,做出一篇新文章─—纠正别人原则性错误的新文章。 其次,将别人的结论加以引申和推广 如果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将结论进行引申和推广一步,会发现一个好论题,做好一篇好文章。 2, 嫁接法 将甲文的方法,移用于乙文论题的论证。或用乙文的观点,移用于甲文论点。如解题研究中,甲文举例说明构造法的应用,乙文说解析法。可否将甲文中原用构造法解某些典型题改用解析法来解?是否可将乙文中原用的解析法改用构造法来确定。 3, 综合法 关于同一论题的若干篇文章集中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写出一篇综述,这也是立论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在大家都不甚注意之处立论,较为方便,不易与别人撞车,其实也不尽然,对于某些热点问题或曾是热点问题,如果说能将有关问题的论文收集全面,将各家的论点,论据,方法,意见加以系统地分类整理,写出一篇综述报告,那么也是有价值的。

学术论文主题有很多,可以看看社会科学前沿、创新教育研究、水土保持等期刊

教育硕士方面的论文在 轻风论文网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 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 轻风论文 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教师个体教学 哲学构建与 教学专业发展教师教育是当代教育研究关注 的一个热点问题,教师专业化是 21世纪教师 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近年来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化日益重视。人们对教师的成长 与发展的研究如 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本论文试图对“教师个 体教学哲学”的构建与教师教 学专业发展做一番探讨。教学哲学的研究至少有两大倾向:一是学科取向,二是观念形态取向。从观念形态取向的教 学哲学来看,教师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哲学,教师 的教学实践都是在自己的教学哲学的指导下 进行的。国内外对教师的教学哲学和教学观 念都有一定的研究。我国对教师个体 教学哲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还没有受 到足够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因此,“教师个体教学 哲学”作为教师专业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应该被提出并给予 关注、研究和探讨。教师个体 教学哲学就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中,基 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 的对教学这一复杂现象的根本观点 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现象的判断 和教学行为的实施,并对教学观 发展和教学行为的规范起着定向调节作用,它是一贯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观。它是教师对 教学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是教师的教育观和方法论的集中 体现和主要标志。教师个体教学哲 学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核心,它是教师以理性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结 果。教师个体教 学哲学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本质、教学目的、教学价值、教学功能、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的看法·不懂的你上 轻风论文网 自己看吧

教育前沿研究论文题目大全

你定好题目没??要是还没思路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在网上找些关于这类的(职业教育)等等找下你的思路!

什么样的课题?原创我帮忙,附带检测报告。

有很多呀,我就分享几个教育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题给你看看吧1、面向物理核心素养下《加速度》教学设计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3、新时代持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4、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研究5、“双减”政策下,家校如何为学生“减负”“增识”6、从“国际化”到“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研究

1论题要新颖2论题要窄,不能太广3论题要集中,围绕一个话题

教育研究前沿期刊论文选题

撰写教科研论文本无什么限制,从积累资料,确定课题,提出观点,选择论据到安排篇章结构都应因人因时因地因题而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和写作实践,分析了一些优秀的受欢迎的论文,也剖析了一些不够理想的文稿,从成功与不足中又感悟到写教科研论文还是有一些特征可遵循的,逐渐归纳出以下几点,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宗旨,与同行一起探讨。一,题好一半文 一般说来,提出论题比解决论题更困难,对于给定的论题增加一些文字色彩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少一些“严肃”面孔,多一些“活泼”气氛,因为可读性强的文章必然会抓住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仅以文章的题目看,当前充斥刊物的“例说……”,“一道……题的推广”,“浅说……的教学”,“关于……的探讨”,“从一项调查(实践)看……”,“也谈……”,给人以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故需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答疑不答,贵在启发》,《碰壁点拨──高三数学教学的好模试》等等,既点明主题又耐人寻味。不必讳言,刚开始撰写教科研论文,确实感到写作功底稍差一点,但主要不在于基础薄弱而在于锻炼不够,即非不能而在于不为也。二,论题的来源 凡事需要研究,才会明白,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被认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指标。那么,良好的论题从哪里来?在这几年的笔耕实践中,笔者感到论题可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1,从教学实践中来 这是因为,通过实践就有可能本来处于游离状态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方法自然而然地围绕某个中心凝聚积集起来,从而孕育出某个论题,很多论题植根于教学实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析出结晶。其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可写的题目确实很多,如学生在想什么?同行在想什么?在当今研究些什么?著名女作家冰心告诫人们:“不要写经验以外的东西”,真是至理名言,教科研论题完全可以在来自实践基础上酝酿、形成、选定。 2,从潜心思索中来 我国古代学训甚多,宋朝大学者程頣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者不得也”,平常要经常留心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应具备问题意识,如果能对问题的直觉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有所思索,那么就不愁没有论题。 3,从外界信息中来 “时间是金钱,信息是资本”这两句话是否符合当今时宜,另当别论。但对于教科研人员来说,信息确实是一种重要资源,是产生论题的肥沃土壤,搞任何研究必须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动态,新观点,因为只有新的信息输入到人脑,知识才会发生新旧冲突,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构造出好的论题,有志于研究的人,要像蜘蛛那样能张开收集信息之网,像蜜蜂一样那样及时处理与加工收集的信息。信息两大来源──阅读书刊杂志(或上网)和参与学术交流,经过筛选索取有用的成份。 4,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来 研究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论文是作者德,才,学,识,语言修养与写作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反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天,人人是创造之人,要舍得花时间,费心血,在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中,在有益的追索中,论题会在无意之中得到。三,提笔三思 在论题决定以后,也要想好了才能下笔,怎样才称得上想好了呢?应注意提笔三思。 思考一,主题是否明确? 有了题目,不等于主题就明确了。同样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写出几篇不同的文章。例如,就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研究而言,可以讨论的多种解法,可以写一种未经人发现的解法,也可以简化别人的解法,可以研究它的引申和变化,也可以讨论它的推广,还可说明它的应用,它与实际联系等等。还有,同一题目,对不同对象,有不同写法。因此,下笔之前,要明确它的视角,文章的侧重点和需表明的主要意思,即要把文章的主题搞明确。 思考二,资料是否充分? 文章主题明确之后,要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资料是否充分?所谓“资料”主要指关于这个问题别人已经发表的见解和意见。如果搞到一个问题就写,也不调查了解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章,别人早已发表过,甚至比你结果更好,论述得更深刻,这样,你的文章只能是“马后炮”,没有发表的可能。因此,确定论题明确主题以后,一定要找几篇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来读一读,至少需三四篇以上,全面收集有关论述,越完备越好,资料不充分不要动笔,要注意平时养成阅读习惯,而且做札记,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 思考三,是否提炼出一点新意? 作为一篇教研论文发表在杂志上,总有点新意。所谓“新意”,就是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哪怕是一两句都行,杂志社在挑搞的主要标准也在于此。一篇文章,如果说确实是一个新结论,新的解法,当然新意盎然。如果说的问题是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意见,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或者换一个更为典型的例证,或者某一方面补充自己新的见解,甚至提出不同的意见。四,立论三法 我们很想写教研论文,不知从何立论?回答是立论就在眼前,手边,看是否注意! 1, 怀疑法 在读别人的文章的时候,不断提出疑问,以便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首先,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文章的观点,结论有没有道理?论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 文章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实际?例证是否有效?教学,计算是否准确? 如果某处疑问成真,或者结论有误,或者论证有错,或者论理不充分,或用所用的材料不可靠,例证失效,或者计算出错,那么,就发现一个问题,一个立论之处,如果发现的问题是原则性问题,不是笔误或一时疏忽,那么,由此可立论,做出一篇新文章─—纠正别人原则性错误的新文章。 其次,将别人的结论加以引申和推广 如果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将结论进行引申和推广一步,会发现一个好论题,做好一篇好文章。 2, 嫁接法 将甲文的方法,移用于乙文论题的论证。或用乙文的观点,移用于甲文论点。如解题研究中,甲文举例说明构造法的应用,乙文说解析法。可否将甲文中原用构造法解某些典型题改用解析法来解?是否可将乙文中原用的解析法改用构造法来确定。 3, 综合法 关于同一论题的若干篇文章集中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写出一篇综述,这也是立论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在大家都不甚注意之处立论,较为方便,不易与别人撞车,其实也不尽然,对于某些热点问题或曾是热点问题,如果说能将有关问题的论文收集全面,将各家的论点,论据,方法,意见加以系统地分类整理,写出一篇综述报告,那么也是有价值的。

教育研究选题的途径:(1)从有关理论中演绎研究问题: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课题,要揭示原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还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还包括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评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2)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社会实践的紧迫需要。这是一种直接性来源。例如:《北京古树神韵》图书就是献给第29届北京绿色奥运的一份特殊礼物。(3)从过去研究中发现问题:从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和有关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前沿中挖掘课题。这是一种间接性来源。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即从前人的理论总结基础上派生、外延与升华出来,从而选出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充实、完善甚至能填补其空白的课题。如“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系列著作”出版工程,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等系列研究的成果集成。(4)从与专业人员接触中发现问题:研究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还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提高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自觉培养教育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在实践中发现,关注问题。

学术堂整理了四种科研论文的选题方法,供大家参考:  同步选题法  同步选题法就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把握所研究学科领域热点和前沿问题,将当前学科发展趋势作为出发点,寻找并确定研究课题方向跟踪学科领域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是获取课题来源的有效途径学科热点的产生往往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突出采用同步选题法选题时,需要很高的信息敏感度和信息收集量,能及早注意和预见到即将形成的学术热点争取较早地参与到热点问题的研究是实现同步选题的关键,如果其他科研工作者已经着手研究该课题并已经发表了大量学术成果,研究沸点将过,那么再去跟风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其研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最终沦为学术垃圾  阶段分析法  阶段分析法是根据文献统计,确定某一学科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依据学科的成熟情况来选题如果说同步选题法主要用来确定一个国家或研究部门的科研主攻方向,阶段分析法则更多地适用于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经验表明,一门学科的发展大体上是呈"S"型,即经过一个时期酝酿之后,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然后按负数下降这一过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学科诞生阶段、学科发展阶段、学科成熟阶段和学科相对饱和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人们对所研究对象认识的深度是不同的,有待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选题应该首先了解该学术领域发展历史,明确该研究领域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学科诞生阶段,选题的主要思路是抓苗头,即抓新发现、新现象和新理论;学科发展阶段,选题的工作特点是以实验研究为主,选题的重点应放在选择实验性课题上,同时为实验设计、加工各种新仪器、新设备,建立测试手段和实验方法;学科成熟阶段,选题重点放在进一步丰富理论,并为验证理论进行必要的实验或实证研究;学科相对饱和阶段,以探索发展规律为目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少,选题要更加注重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交叉选择法  当前各学科领域都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学科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学科之间的空隙也变得越来越明显,然而恰恰在这种差异和空隙之中堆积的许多边缘性问题可供选题人类社会许多重大课题也面临着用单一学科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才能加以应对所以,当代科学研究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新时代,提倡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在多学科边缘交界地带寻找研究方向,是学术论文选题的重要方法多学科交叉选题,可以将一个学科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带到另一个学科领域当中去,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机遇线索法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往往出现在研究者长期苦思冥想、殚精竭虑地钻研某一问题时,突然灵光一现,在偶然中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科学研究往往在必然性中存在着许多偶然性所以,当研究课题遇到阻塞、停止不前的时候,不妨回头仔细审视遇到的问题与细节,或许在问题细节处就会发现更广阔更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当灵感来袭时,研究者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闪念的灵感,对灵感进行及时捕捉记录,加以思考整理,使之更加丰满,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是极有可能形成比较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的俗语说"机会通常是给有准备的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有准备",不仅是机遇和灵感出现之前的艰苦探索,更是灵感孕育的基础和前提,并且还应该包括在灵感闪现时能够及时抓住它,有效利用它,发展充实它

教育前沿研究论文题目怎么写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怎么选择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选了教育学方面的论题,木多写一些和自己相关的。贴近的这样的题目好写。、

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一、前学科时期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6�8 �6�8 这些古希腊哲人对教育必要性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育价值和目的的探讨。它指向的是教育对人类、社会、个人的意义问题。它与哲人对自然的探讨有巨大差异。过去忽视了这一差异,但它却是“教育 这一人为事物特性充分、顽强而突出的表现。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括动的,所以研究教育,必然首先研究和论证自己需要的台理性。而后把教育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来设计 (从目的到内容、方法)。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意识、价值判断的不同与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问题上来,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性质上的非自然性,教育研究与自然研究在问题域上存在区别。2,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 — 研究方法。古希腊哲人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方法,是这时期教育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大特征。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这两者的台一使教育观与哲学观直接对应,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古希腊时期哲人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他们的哲学观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这一最初形成的研究方式,哲学与教育观的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下来,成为教育研究中第一个最古老的传统。另外,以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为代表的另一种传统,即以如何培养雄辩家为核心问题的有关教育的系统探讨,他采用的立足于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面对现实的思辩与依赖直觉的判断及以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成为古代又一种研究传统.对以教育实践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研究产生持久的影响。犹如第一种传统在方法上有赣于哲学,并未形成特殊一样,第二种传统在方法上也未超出经验反思的范围,未形成教育研究的特殊,只是反思的内容是教育经验,在方法上更注意对与对象相关事物系统、全面的关注.因而显得缜密而有条理。3.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 — 研究结果。古希腊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结果的存在形式看,都还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只是以一些观点、见解的方式存在,很难说是系统的理论,更未形成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对教育的探讨不重要,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构成。有关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的基本回答可概述如下:(1)人与社会是否需要教育? — — 从社会功利及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来论述其必要性。(2)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提出了教育中身与心、感性与理性、智与德等一系列范畴的肯定回答。(3)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什幺?— — 遗传、习惯与教育。(4)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 规范与塑造作用。(5)人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重要和有效?— — 儿童时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教育探究的初始期对人类教育认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贡献,不在于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形成的基本问题域。4.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从中世纪一些教育文献中可看到,循着演绎的路线探讨教育问题时,神学家们不再以哲学.而是以神学为起点,论证过程中主要引用圣经中的话作为理论依据.或者以上帝的名义来证明结论的正确。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这样一个中世纪神学家推崇的最高原则,也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中,神学统治是中世纪学术僵死、倒遇、贫乏的重要原因。它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演绎过程中大前提的决定性意义。神学至上的教育观区分了信仰与真理、道德与知识两对范畴,就此而言.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因为至着与至真尽管相关,但并不等同,区分有助于对它差异和各自特性的研究。与此相关的是,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家关注内心体验、反省、感悟等一系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领域的变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为范例解剖人性.描写人皈依上帝所走过的长长的心路。中世纪的教育研究并非一片空白,也不都是倒退。当时已有人开始注意和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因素.井把此作为研究、确定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路线与哲学思辩路线的有意识区分,对信仰与知识的区分,都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认识条件.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都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研究因素和传统。因此,前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形态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奠定的。中世纪孕育着新时期的曙光,它是从古希腊原始哲学的辉煌通向近代科学诞生的桥梁

有很多呀,我就分享几个教育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题给你看看吧1、面向物理核心素养下《加速度》教学设计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3、新时代持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4、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研究5、“双减”政策下,家校如何为学生“减负”“增识”6、从“国际化”到“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研究

教育研究前沿期刊论文

最后结论:此刊是新出的非法期刊,不要投。发表了,评职称也不算数。因我也急着投稿,今年要评副教授,怕花冤枉钱,具体查证如下------《中国教育前沿》这个杂志,它是编辑部在重庆,而刊号CN22-1068属于吉林.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你应当分别向重庆市和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咨询。2、根据以往人们提问的情况看,它的问题较大,疑为非法。小心上当!3、它说已经被中国期刊网收录,但却查不到(有时合法期刊服务器关闭时也查不到)4、尽管广东04版非法期刊没有它的名字,但它既有可能是新冒出来的非法刊物----因重庆以前就有三、四种非法期刊。5、它网页的“本站公告栏:本刊已被中文数据库所收录”的介绍竟然有-----人的奇迹消息:A、祝贺本刊作者胡明江《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文获得国家级教育论文一等奖.教育部(!!!)决定颁发奖金5000元人民币以资鼓励.请作者速与本刊联系.B、北大版核心有92、96、00、04版,那有1999年编辑的《核心期刊便览》。再说,00版核心G4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共16种,04版是19种,而此刊物介绍的是18种----但04版核心“18”是:18、教育研究与实验 ;而非:18、中国教育前沿杂志呀!以上论证所须证据如下:00版北大核心G4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表1、教育研究 2、教育评论3、教育理论与实践 4、教育研究与实验5、外国教育研究 6、比较教育研究7、教育与经济 8、外国教育资料9、中国教育学刊 10、上海教育科研11、人民教育 12、教育科学13、山东教育科研 14、现代教育论丛15、教育探索 1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04版北大核心G4教育类G4--教育: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论与实践 3、比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评论 6、中国教育学刊 7、外国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学与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与经济 12、教育科学 13、江西教育科研 14、辽宁教育科研 15、教育导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东教育科研(改名为:当代教育科学) 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以下是此刊连接及其页面介绍敬告 承蒙各位教育工作者、作者的不懈努力及读者的厚爱,本刊已经被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数据 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录作者如不同意文章被收录及网络出版使用,请在来槁时声明, 本刊将做适当处理.另祝贺本刊作者胡明江《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文获得国家级教育论文一 等奖.教育部决定颁发奖金5000元人民币以资鼓励.请作者速与本刊联系. 欢迎检索.请进入<期刊导航>检索页面 输入本刊名(中国教育前沿杂志)检索或者直接进入该页面 中文核心期刊编者语 为了满足读者要求,1999年编辑的《核心期刊便览》一书,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由于核心期刊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群体,因此必须不断更新,才能真实反映核心期刊的变化情况,编辑者根据一些资料对印刷版的《核心期刊便览》中的《中文核心期刊》部分进行了修订,使其能真实地反映当前国内出版的核心期刊的全貌,新增《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共3775种,作为《核心期刊便览》的最新版,供大家参考。一、核心期刊表(按分类号排序)G4 教育学类核心期刊表序 号 刊 名 序 号 刊 名 序 号 刊 名 1 教育研究 2 教育评论 3 教育理论与实践 4 教育研究与实验 5 外国教育研究 6 比较教育研究 7 教育与经济 8 外国教育资料 9 中国教育学刊 10 上海教育科研 11 人民教育 12 教育科学 13 山东教育科研 14 现代教育论丛 15 教育探索 16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7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 18 中国教育前沿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特别提示的非法刊物及其刊号 名称 刊号 教育界 CN79-1229/Z 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 CN-HK-4311 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CN-1035R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CN18-4258/H CN26-1035/I4 CN35-1239HK/G CN26-1035R CN-4258/H 亚洲教育 CN(HK)NR4251/02 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CN(HK)-NR4352/46/03 CN(HK)4251/171/02 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CN39-7859HK/G 中国教育(高教版) CNNR37-02 中国新教育 CN(HK)NR4332/56/03 当代教师 CN(HK)25/11/03 教育科研论坛 CNNR 183/03 教育新发展 CN(HK)NR 184/02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CNH39-7869/G 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CN38-3150HK/G CN(H)39-7869/G CN03-1202 CN03-1202/G CN03-1202/HK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CN38-3153HK/G 教育新导向 CN23-1340/GD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CN(HK)NR4069/194/01 当代素质教育 CN03-3313/G 教育管理与科研 CN142-03/G4 教学理论与方法 CN23-1240/N 中华素质教育杂志 CN(HK)67-4359/R 中华创新教育 CN98-4362/G4 CN98-4359/G4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CN(HK)NR4180/105/02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CN(HK)NR4137/53/02 中国教育研究 CN39-7848/G4 当代南方教育论坛 CN35-1515HK/G CNHK0315 CN35-1515HK/GJ CN43-8319H/G CN98-0315/G4 CN98-0315/R 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 CN43-8861/R 教育纵横 CN(HK)NR 4540/264/03 CN43-8816/R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 CN56-082HK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 CN(H)39-7869/G CN65-082HK CNH39-7869/G 中国教育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 中国创新教育 CN(HK)NR3327/003/01 当代教育 CN(HK)NR 4064/190/01 中国教育家杂志 CN44-1406/Q CN11-4525/N 中华百年教育 CN98-1031/G4 今日教育 CN(HK)NR4263/186/02 CN(HK)4263/186/02 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 CN54-9887/HK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CN18-4258/H CN13-4412/H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CN16-1690/NR 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 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CN03-0173/G 中华现代全科 CN29-3227/R 中国人文科学研究 CN03-1204 中国研究生杂志 CN03-1029/HK 中国图书馆学 CN1073-168

区域性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竞争力——根据SWOT法则《今传媒》实证为例基于学生需求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实证探究——重庆高校为例购买学术期刊目录,A类中文学术期刊目录时尚类期刊或将由高速路转入慢车道任职教育中电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证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实证上海市民防灾教育实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经济增长

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公布的或被有关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认定的部分非法出版物21世纪教育(导刊)ISSN1726-9250 CN11-407521世纪教育论坛ISSN1726-9261 CN11-408HK21世纪教育视点(21世纪教育前沿)ISSN1726-9250, CN11-4075/D百科知识·新风教育ISSN1002-9567 CN11-1059/Z成功教育ISSN1609-9257 CN(HK)-4188当代教师 CN(HK)25/11/03当代教育ISSN1607-2065 ISSN1002-5832 ISSN1002-2821 CN11-2632/G4 CN(HK)NR4064/190/01当代教育创新 ISSN1836-3431 CN11-4628/G4 ISSN1684-243X CN11-5881/G4当代教育教研 ISSN1018-1149 CN64-2347/H当代南方教育论坛 ISSN1683-4895 CN35-1515HK/G CN35-1515HK/GJ当代素质教育ISSN1726-765X CN03-3313/G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ISSN1812-2485当代学术月刊 ISSN1008-6819 CN11-1296/Z东南教育ISSN1692-2028 CN35-1301/G4高等教育科学 ISSN 1529-4513 CN 63-1208/H高教学术论坛ISSN1685-5968 CN42-1578/H高教研究ISSN1818-8389 CN50-1103/G64 CN51-1025/G64高教研究与探索ISSN1007-7278 CN32-1084/C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ISSN1008-7942 CN22-5032国际教育周刊ISSN 1817-2814 CN05-9548/H国际科学教育ISSN1813-5269航空教育CN11-2548/g4基础教育论坛 ISSN1811-2145 CN13-3209/G4基础教育前沿ISSN1672-0008 CN33-1304/G4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 ISSN1811-217X CN98-0415/G4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ISSN1008-7942 CN22-5032计算机科学与实践ISSN1729-584X CN03-1103/NR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ISSN 1004-003X CN32-1075/G4教书育人ISSN1008-2549 CN-1439/Z4教学理论与方法 CN23-1240/N教学理论与实践ISSN1008-7443 CN11-3874/G教学论坛ISSN1002-4069  CN11-2630/C教学纵横 ISSN1683-514X CN(HK)NR4159/87/02教育管理研究ISSN1672-4038 CN11-5047/D教育管理与科研 ISSN1682-783x CN142-03/G4教育教学研究 ISSN1002-9605 CN11-1038/f教育界 CN79-1229/Z教育经济现管理ISSN1810-3782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ISSN1729-0759 CN(HK)-NR4352/46/03教育科学学报ISSN1726-3441 CN98-2641/G教育科研论坛(杂志) ISSN1728-8169 CNNR 183/03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ISSN1684-288X CN(HK)NR4180/105/02教育论丛ISSN1813-209X CN39-7997/G教育论坛月刊ISSN1728-077X CN(HK)NR4432/143/03教育现代化 ISSN1729-1267 CN11-1097/D CN22-1096/D教育新导向 ISSN1005-0493 CN23-1340/gd教育新发现 ISSN1729-8474 CN(HK)NR184/02教育新发展CN(HK)NR 184/02教育新视界ISSN1862-3980 CN4568-48/03H教与学研究ISSN1006-4621 CN11-3972/G教育研究论坛杂志ISSN1728-8169 ISSN1813-792X CN(NR)183/03教育与教师 ISSN1812-5417 CN31-2096/G4教育月刊ISSN1815-7270 CN886-117教育纵横 ISSN1729-6854 CN(HK)NR4540/264/03今日教育 ISSN1728-3639 CN(HK)NR4263/186/02科技文汇 ISSN1818-7056 CN11-1658/F科教探索ISSN1009-7512 CN32-1629/G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ISSN1006-3315 CN32-1427/N科学研究月刊ISSN1812-6111全国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刊 ISSN2080-2043 CN37-2569/G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CN-1035R CN26-1035/I4 CN26-1035R人民教师 ISSN1810-3766 CN11-0803/G师语论坛ISSN1008-0233 CN23-1561/GH世纪教育 ISSN1726-9250 CN11-4075/G4素质教育研究 ISSN1813-4912 CN98-1123/G4外语教学探索 CN22-1324/H外语教育与翻译 ISSN1684-2871 CN(HK)4181-106-02文教研究 ISSN1682-3249文教资料ISSN1004-8359 CN32-1032/C西南教育ISSN1810-1198 CN50-3579 现代高等教育 ISSN1729-8458 NR11/03现代教学与管理 ISSN1683-9021 CN3559/111/02NR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ISSN1005-5843 CN22-1339现代教育论坛ISSN1629-8536 CN4856-38/03H现代教育通讯 CN11-2441/03现代教育研究 ISSN1681-3901现代教育研究与探索ISSN1683-8750 CN3555-43/03H现代科学导刊 ISSN1672-8807新教育论坛ISSN1816-6954新教育视界ISSN1862-3980 CN4568-48/03H学术交流与动态 ISSN1811-4741学术前沿ISSN1810-2476学术研究 ISSN1726-9539 CN(HK)4179/105/05学校品牌管理 ISSN1729-0716亚洲教育 CN(HK)NR4251/02 CN(HK)4251/171/02亚洲新教育ISSN1810-0144 NR4322/41/03 语言文化教育研究 ISSN1605-5047职教通讯CN32-1496/G4中国创新教育 CN(HK)NR3327/003/01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ISSN1812-0059 CN13-4421/H中国当代教育教研ISSN1008-2569 CN48-1168/G4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ISSN1729-6528 CN38-3150HK/G CN03-1202 CN03-1202/G CN03-1202/HK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ISSN1682-7317 ISSN1812-1942 CN98-0717/G4CN(HK)NR4069-194/01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杂志 ISSN1729-5726 CN13-9232/G4 中国基础教育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等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ISSN1562-3890 CN4565-65/03H中国教学与管理 ISSN1685-7831 CN11-4159/G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ISSN1683-514X CN(HK)NR4159/87/02中国教育ISSN1681-1615 CN(NR)37-4117/02 CN37-4117/G4中国教育创新ISSN1815-4778 CN11-4111/G4中国教育创新研究ISSN 1729-0694 CN38-3178/G中国教育导刊ISSN1811-2137 CN39-3843/G中国教育发展与研究 ISSN 1683-0245 CN18-1658/H中国教育改革 ISSN1727-7159 NR4331/51/03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杂志ISSN1819-9682 CN68-3615/G中国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ISSN1680-5313 CN49-3853/G CN73-3853/GCNH39-7869/G CN38-3150HK/G CN03-1202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ISSN1727-5121 CN(H)39-7869/G中国教育改革杂志ISSN1727-7159 NR4331/51/03中国教育家杂志 CN44-1406/Q CN11-4525/N中国教育教学研究ISSN1682-783X CN49-1239/G ISSN1726-3018 CN18-4258H ISSN1815-8102 CN51-4103/G CN35-1239HK/G CN13-4412/H CN-4258/H ISSN1562-3899 CN4565-65/03HK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ISSN1728-0222 CN13-4412/H ISSN1726-3018 CN18-4258/H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ISSN1728-0222 ISSN1683-3155 CN54-9887/HK CN18-4258/H CN13-4412/H中国教育教学纵横ISSN1680-9685 CN43-5968/G4中国教育经济与管理 ISSN1812-5190 CN98-0825/04中国教育科学 ISSN1683-8750 CN13-4412/H ISSN1727-0391 CN63-3127/G中国教育科学探究ISSN1728-2462 CN64-1302/G中国教育科学学(通)报ISSN1813-0305 CN04-1007/H中国教育科学研究ISSN1815-8102 CN51-4103/G4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ISSN1729-8490 CN43-1318/HK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ISSN1762-7664 CN78-3617/G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ISSN1726-7664 CN49-3617/G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ISSN1683-3767 CN(HK)NR4137-53/02中国教育论坛 ISSN1684-9566, CN42-0138/H CN43-7772/R中国教育前沿ISSN1815-8110 CN22-1068/G中国教育探索ISSN1009-5071 CN11-4461/I ISSN1726-8184 CN79-8369/G中国教育新理论ISSN1683-3767 CN(HK)NR4137/53/02中国教育信息化CN11-0210中国教育研究ISSN1727-0405 ISSN1727-0499 CN39-7848/G4 CNHK0315 CN43-8319H/G CN98-0315/G4 CN98-0315/R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 CN(HK)4311中国教育与发展ISSN1860-0123 CN54-1728/G ISSN1683-0245 CN18-1658中国教育与教学ISSN1812-5867 CN98-1813/G CN54-9887/HK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 ISSN1728-2462 CN43-8816/R CN43-8861/R中国教育月刊 ISSN1687-1784 CN54-1190/G中国教育杂志ISSN1728-0222 CN51-4412/H中国教育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中国教育之窗ISSN1816-2378 CN37-4117/G中国科技教育导刊ISSN1004-3493 CN11-1348中国科教博览杂志 ISSN1811-8755 CN04-0604/H中国科教研究ISSN1812-7673 CN98-0816/4G ISSN1682-784X CN37-1239中国科学教育ISSN1811-2153 CN39-2835/G中国科学教育研究 ISSN1728-8207 CN38-3153/G中国人民教师ISSN1810-6811 CN63-4027/G4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ISSN1728-3531 CN03-3569/G·HK中国素质教育研究ISSN1891-1906 CN43-2276/G4中国体育科学学报 ISSN1609-3496中国体育教育学报 ISSN1817-2032 CN05-1107/H中国校外教育 ISSN1004-8502 CN11-3173/G4中国现代创新教育ISSN1819-5318 CN11-4677/G3中国现代教学论坛 ISSN1729-4509 CN86-3257/HK中国现代教育ISSN1683-7177 ISSN1726-0124 CN42-0356/R CN55-03R(HK)K中国现代教育方圆ISSN1682-3380 CN19-4383/G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ISSN1729-0953 CN03-0173/G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ISSN1727-4141 CN39-7859HK/G中国现代教育学报ISSN1728-581X CN03-1110/H CN56-082HK CN65-082HK中国现代教育研究ISSN1726-5525 CN65-082/HK CN56-082HK中国现代教育与教学研究ISSN1810-1089 CN(HK)98-0429NR中国现代教育杂志 ISSN1682-2706 CN35-3917HK/G中国新教育ISSN1727/7167 NR4332/56/03 CN(HK)NR4332/56/03中国新世纪教育 ISSN1684-8606 ISSN1684-8063 CN39-7618/G中国学校体育学报 ISSN1069-3488中国育人杂志 ISSN1811-105X CN43-1348/G中华百年教育 CN98-1031/G4中华成功教育ISSN1728-5224 CN98-4188/G中华创新教育 ISSN1726-36X CN98-4362/G4 CN(HK)70-4362/R中华基础教育ISSN1728-0516 CN98-4311/G4中华教育教学实践 ISSN1726-6416 CN03-4383/HK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ISSN1728-7502 CN16-1690/NR中华教育教学杂志 ISSN1726-6416 CN03-4383/G中华教育科学 ISSN1810-2425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 CN78-3617/G中华教育学刊ISSN1726-1804 ISSN1728-2500 HK33849245-000-08/03/4中华教育与教学杂志ISSN1726-6416 CN03-4383/HK中华教育杂志 ISSN1684-0445中华素质教育杂志 CN(HK)67-4359/R CN98-4359/G4中外比较教育 ISSN1728-4120中外教坛ISSN1609-977X(盗用)中外教学研究 ISSN1562-2579中外教育科学 ISSN1726-8281 CN(HK)NR4322/41/03中外教育探索 ISSN1812-4860 NR4251/171/02中外教育学刊ISSN1813-2006 CN88-6458/HK中外教育与研究ISSN1728-2535 CN(NK)167/03中外教育纵横ISSN1812-4208 NR4540/264/03 职教通讯 CN32-1496/G4

他是书,所以认定他的真假只能查他的书号有没有备案。据我所知,我们国家全国各地的评职称都不承认在书上发表的文章,除非是你的专著。您可能要问的是一些杂志吧。

  • 索引序列
  • 教育研究前沿期刊论文题目
  • 教育前沿研究论文题目大全
  • 教育研究前沿期刊论文选题
  • 教育前沿研究论文题目怎么写
  • 教育研究前沿期刊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