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发布时间: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做人与作文》;

现在都是把文章电子稿投到期刊编辑部的邮箱,

中国钨业杂志,投稿邮箱,;中国有色冶金杂志,投稿邮箱,;资源开发与市场杂志,投稿邮箱,;钢铁研究学报杂志,投稿邮箱,;材料与冶金学报杂志,投稿邮箱, hujizz ;环境保护杂志,投稿邮箱,enprma ;

直接网上搜或问本编。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邮箱

楼主可以百度“新手投稿的36个问题”(应该是叫这个名字吧),基本上都可以回答。另外也要看每一个约稿的具体要求,每个编辑都有自己不同的习惯,如果在约稿函上注明了,就直接按他的要求发,省编辑的时间就是给自己机会。 天使领域论坛有一些新人写手的扫盲帖,不过注册略麻烦,楼主有时间可以去抢抢邀请码逛逛。约稿就不粘了,编辑和约稿都会经常更新的,常去写手论坛看才会有最新约稿,百度里很多约稿都作古很久了……

投稿格式大致都一样,万维书刊网上有一般的投稿格式可以参考,在期刊简介的页面下边。上面也有该期刊的投稿方式,并且可以直接投稿到编辑部,非常方便投稿。看看去吧,您会有所收获的。百度谷歌万维书刊,首页就是。

我是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所的研究生 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所的期刊的投稿方式如下: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西北地震学报》编辑部收    邮政编码:730000    电话:0931-8275892

高原地震投稿邮箱格式

直接用word啊,因为编辑都是把附件下载下来看的,所以你的联系方式什么的最好要和文章在一起,不要单独写在邮件里,这样以后很不好找。然后格式如下:标题正文然后是个人资料(这个写在前面也没关系)笔名真名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邮箱,地址,邮编)其他的话,你如果想写还可以写点其他的

投稿分两种情况,1、直接过去投,2、网投。1、直接过去投对于本校的或者本地的杂志,记得一定要直接过去投。因为这样方便登记,可以减少编辑从网上下载下来慢慢登记的过程。呵呵,有些粗心的编辑说不定会把你的文章给漏掉。去登记的时候,带上三份稿件和电子版。一份便于编辑送出去审稿,一份给编辑保留,一份问编辑哪些需要修改以此表示你投稿的诚意。电子版最好用U盘拷来,邮箱有一份,防止出现意外。记得带上审稿费啊。(论文的格式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后给大家再讲)。现在的杂志一般审稿至少都三个月,因为送给那些教授专家审稿,那些人都是一些大忙人,就算编辑催上几十次,也要三个月,如果不催一年也有可能。2、网投如果是网投,记得不要仅仅发一篇文章给编辑,什么都不说。这样他们会觉得你搞学术都忘了礼貌了。因为每天编辑都会收到几十封甚至几百封投稿邮件。:)发这样的笑脸蛮有用的,他们会觉得你亲切,说不定很快把你的论文下载下来跟你联系。编辑如果不把你的文章下载下来,你的文章就会石沉大海。这次由于我们学校邮箱系统出现问题,也导致我们各个编辑部的几百封投稿都弄丢了。记得一定要留你的联系方式,手机,座机,QQ,地址,邮编等一切可能的联系方式。当编辑跟你联系后,记得要记下他的联系方式,按照编辑的方式汇款,记得经常打电话询问你需要做什么样的修改。增刊一般学校都不承认。核心期刊的增刊一般都算是非核心期刊处理,具体的还要询问导师。研究生答辩前,如果是核心期刊,需要录用通知就行了;如果是非核心的,需要见刊。一般情况下,核心期刊每期的杂志安排都很超前,如果你需要投稿的话,记得要提前半年的时间,因为审稿还有三个月。除非你有关系或者你导师有关系,这个属于例外。投非核心的就找一个名声好一点都杂志投,这样不给导师丢脸,发表起来容易很多,审稿时候一般比较短,因为他们的稿源不多。一个月左右差不多都可以发表了。

收件人:编辑邮箱主题:投稿《杂志名》【栏目】《你的文章题目》【笔名】附加:可以添加,用WORD就可以,里面要注明自己的联系方式正文:短篇的话附上全文最后注明你的笔名,联系方式电子邮件投稿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电子邮件投稿应该用什么格式? 主题:投稿栏目、文章名、发表笔名。 内容:文章的全部内容。 落款:您的真实联系地址、邮编、姓名、邮箱地址、固定电话、手机、QQ号码(注明QQ名)、其他您觉得有必要留的联系信息。 除了以上内容,一概不欢迎。    二、 为什么不欢迎使用附件? (只发附件不行。如果正文与附件一起发则非常欢迎。) 大家知道,很多病毒是通过邮件附件传送的,就我知道,很多杂志社的电脑上都装了病毒粉碎机这个软件,就是说在处理电子邮件的时候,有附件的系统一律删除。这意味着您辛苦的文字永远不会被编辑看到。 另外,附件来稿格式不同,往往因为软件问题而打不开,或者,打开是乱码。 所以,为了您自身利益,别使用附件投稿。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邮件开头称谓要使用敬称,基本的邮件礼仪。正文部分简单介绍自己及希望投稿至什么栏目。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以附件形式上传。邮件结尾留下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底款

我来给你介绍一些投稿注意事项吧。现在不少初学者看到别人写字拿了银子,手痒痒了,也投稿起来,但是,结果是越投越泄气,拿不到银子不说,还伤了神,伤了心。他们为何久投不中。是才气不够吗?为何那些没有才气的文字混混,发得那么欢?在这里,我给你们说点隐私话儿,也许可以提高你命中率:稿子后,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系你啊!要是没有这些,发了你文章,难找你拿米米啊!还有,详细的联系方式是编辑鉴定作者是不是抄袭稿子的一个重要依据。有些作者为了证明自己清白,把记者证、身份证、所有电话都写上了。发电子邮件,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子名字。不要心血来潮,写稿子要积累,写稿前,你要多了解、研究你投稿杂志。包括杂志定位,板块情况、目标人群、栏目的风格、栏目设置、字数等。做到有的放矢。作者和编者都不是“瞎猫子”,世界上从来也没有“死老鼠”的。写稿子前,不妨死读杂志,读得你喷饭为佳。呵呵。读多了,你再写时,手顺了,心顺了,好故事汩汩直冒。

这个不是很难的,一般的格式都是差不多的。也可以直接让品优刊帮你投也是可以的。这样是会比较方便的。

每个杂志的要求不一样 一般标题是 投稿栏目+文章名+字数+笔名 正文另加附件 文章最后写上自己的姓名 qq 手机 等联系方式

高原地震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松潘-阿坝地区和西藏羌塘地区,是战略选区项目开展高原地区地震调查攻关所选择的代表性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地球物理勘探难点主要如下:地震测线经过高山、荒漠、河谷、草原及沼泽等复杂地形,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沟壑纵横。老地层广泛出露和近地表冻土层的普遍存在,对地震波能量的屏蔽、吸收、散射作用严重;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褶皱严重,产状多变,地层倾角大,断层发育,新老地层互相切割。羌塘盆地是一个具有特殊地表、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勘探新区,其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整体信噪比偏低。(一)前期地震调查工作前期地震勘探概况松潘-阿坝地区地球物理工作开展较少,仅有的几条地震采集剖面由于受地层褶皱及地表覆盖等的影响,反射波组特征不明显,仅有少数波组在剖面上可连续追踪对比。从以往采集资料分析可知,该地区中、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主要表现为资料上浅中层(5s以内)反射能量较弱或无明显反射。深层—超深层(5~8s)有较强的反射波组,且广泛分布。从以往地质资料看,本区深部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缺失中新生界,古生界最厚超过10000m。盆地周边断裂发育,地层倾角较大。依据区内出露头资料,本区三叠系以下地层密度和速度差异较小,造成波阻抗界面不明显,这可能是造成浅、中层无明显反射的原因之一。青藏高原石油地震勘探工作程度极低。仅在海相的羌塘盆地工作程度较高,二维地震勘探工作量有2640测线千米,其中在万安湖地区测网密度达到4km×4km。但是由于信噪比低,可用于解释的地震剖面不多,影响了油气勘探的效果,以至于对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主要还是依据地表地质资料的分析综合,可靠性不高。因此提高或改善地震剖面的品质就成为能否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前期地震调查方法(1)地震采集方法2002年12月~2003年6月,松潘-阿坝地区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组织胜利物探、物探局等单位进行野外地震采集攻关,对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等取得了一定认识。其主要采集参数见表9-3。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单井激发)井深:14~25m接收道数:240道,少数480道、600道记录格式:SEGD道间距:50m,少数20m最大排列长度:5975m记录长度:12s采样间隔:2ms,少数1ms覆盖次数:60次,少数为120次至300次中石油1995年首次进入羌塘盆地,使用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部分地区获得了可用的甚至较好的地震记录,但绝大多数资料品质极为欠佳。在激发能量不足的前提下,小道距、高覆盖次数试验的效果也不明显。在原始资料整体品质不高的条件下,虽然也进行了当时技术条件下的精细处理,不同公司处理或同一公司先后处理的剖面面貌都不相同,因此至今没有获得一条区域性基准剖面,仅有少量剖面的局部被用于石油构造解释。1998年INDEPTH-III分别在班戈、伦坡拉、多玛和双湖分段进行了深反射地震试验,采用井炮激发,井深15~18m,获得了有效反射信息,这提示加大井深和适当加大激发药量可能是改善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地震资料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表9-3 原石油部门羌塘地区地震采集参数一览表(2)处理方法技术在松潘-阿坝地区,其前期主要处理技术包括:层析成像反演静校正与相对折射波静校正相结合的静校正;线性校正后FK域均值加权减去法压制折射多次波、速度分析与预测反褶积相结合的方法压制多次反射波;FK域均值加权减去法压制线性相干噪音;速度分析与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提高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与信噪比等。针对羌塘盆地资料的特点,原石油部门总结认为,信噪比低和静校正量大是两大难题,从处理方法试验和处理过程中总结出以下认识:1)羌塘盆地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复杂的地下地质结构和恶劣的环境因素等造成所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处理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才能采用针对性技术措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2)叠前去噪的力度和范围要掌握适度,既要有效压制噪音,又不能损害有效波。3)通过试验和分析对比几种静校方法的效果,采用针对性强的通用技术。4)叠后去噪要适当,应注意保真,过重修饰会使剖面波组特征不明显。5)对同一批资料处理的流程要一致,否则对同一区块资料的解释会存在困难。前期地震调查认识从以往的地震工作分析来看,信噪比和静校正量大是羌塘盆地地震勘探面临的两大难题。2004年、2006年和2007年连续3年的地震攻关,累计获得150km试验剖面,采取增加井,选择最佳药量,加大排列长度、小道距等一系列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二)选区地震调查工作战略选区项目在以往羌塘盆地地震攻关的基础上,抓住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为核心,根据本区所存在的面波、折射以及多次折射波、高频随机噪音的特点,拟定了采集施工中的主攻策略。地震采集方法具体采集参数见表9-4。表9-4 2009年地震调查采集施工参数一览表1)针对记录信噪比低,采取的对策是:检波器面积组合;增加检波器个数来压制随机干扰。其具体接收参数如下:组合形式:36个检波器沿线矩形面积组合;组合基距:LX=4m LY=11m;组内距:δx=4m δy=1m;组内高差:小于1m;埋深:不小于20cm。2)针对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采取的对策是:加密表层结构调查点,控制潜水面变化,具体激发参数如下:激发深度:高速层顶界面下3m;最小钻井深度不得小于15m(除砾石河滩外);砾石河滩最小钻井深度不得小于12m;激发药量:18kg。3)针对主要目的层埋藏浅,以往采用了48~60次的覆盖次数,再加上排列长度大,炮点距大,致使主要目的层有效覆盖次数低、成像效果差。采取的对策是:增加叠加次数,确保叠加效果;减小炮点距离,增加有效覆盖次数;采用可变线元观测系统,以利于获得较多的地质信息。4)针对本地区刮风时间长,雨雪、冰雹频繁等恶劣气候环境,采取检波器埋置;用仪器监视外界噪声,干扰大时不放炮;优选时段进行低噪音施工。5)针对河滩砾石井,含水丰富成井难,利用陶土粉和烧碱配成泥浆打井。2009年与2008年在羌塘地区开展地震调查的采集施工参数进行对比,可以看出,2009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通过提高覆盖次数来提高采集资料的信噪比来进行,如表9-5所示。表9-5 2008年与2009年地震调查采集施工参数对比表地震资料处理针对羌塘盆地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问题,强化对本区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以及原始资料的采集分析,结合以往低信噪比资料处理经验,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处理技术,有效地改善了资料品质。(1)静校正处理技术采用层析静校正方法求取长、中波长的静校正量;地表一致性静校正解决短波长的剩余静校正量。(2)多系统、多方法的联合去噪选用不同处理系统的最佳去噪手段组合应用,有效提高叠前数据信噪比。(3)地表一致性和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技术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增益曲线分析、时频分析等进行叠后剩余振幅分析与补偿,使波组特征清楚、强弱特征明显;此外,采用地表一致性多道反褶积,消除表层因素对子波的影响,改善叠加效果,提高剖面品质。地震调查效果地震攻关所获得的剖面,浅、中层反射波组齐全,主要反射波组连续性好,过渡自然,易于识别和追踪,所反映的构造特征明显、可靠,基本可以达到了解地腹基底起伏和划分构造格局的地质任务,如图9-15所示。通过对本次选区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基本了解了本区地层展布状况、侏罗系和三叠系主要目的层的展布特征、上覆盖层的构造格架及构造样式、基底埋深、基底形态及断裂特征,为西藏地区进一步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图9-15 TS2009-03线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图

期刊名字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EARTHQ ENG ENG VIB 期刊ISSN 1671-3664 2014-2015最新影响因子 729 期刊官方网站 /content/1671-3664/ 期刊投稿网址 /eeev 通讯方式 SPRINGER,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涉及的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工程:地质 出版国家 PEOPLES R CHINA 出版周期 Quarterly

是要发这类的期刊吗?

  • 索引序列
  •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邮箱
  • 高原地震投稿邮箱格式
  •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 高原地震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