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泛函分析的博士毕业论文

关于泛函分析的博士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泛函分析的博士毕业论文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David C Lay)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rW4Un07E-KOP_Ul0QhIA  提取码:wsyp      书名: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作者:David C Lay出版社:Pearson出版年份:2015-1-3页数:576内容简介:With traditional linear algebra texts, the course is relatively easy for student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as material is presented in a familiar, concrete However, when abstract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students often hit a Instructors seem to agree that certain concepts (such as linear independence, spanning, subspace, vector space, and linear transformations) are not easily understood and require time to These concepts are fundamental to the study of linear algebra, so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m is vital to mastering the This text makes these concepts more accessible by introducing them early in a familiar, concrete Rn setting, developing them gradually, and returning to them throughout the text so that when they are discussed in the abstract, students are readily able to 作者简介:David C Lay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是马里兰大学帕克学院数学系教授,同时还是阿姆斯特丹大学、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和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的访问教授。Lay教授是“线性代数课程研究小组”的核心成员,发表了30多篇关于泛函分析和线性代数方面的论文,并与他人合著有多部数学教材。

好像还造了汽车和空调吧!

没有啊

关于泛函分析的博士毕业论文题目

这是错的反例 如下 对于banach space l(小写的L)^2 x=(x1,x2,) sigma(xi^2)<+inf取它的一个线性流行 y=(y1,y2,) 其中yi中只有有限个不为0显然{y} 是l^2的线性子空间 记为空间Y令y0=(1,1/2,1/4,1/2^k,) y0不属于Y,yo属于l^2但是 y1=(1,0,0,) y2=(1,1/2,0,0,) yk=(1,1/2,1/4,1/2^k,0,0,)yk-y0的范数 趋向于0 但是 y0不属于 Y 所以Y不是闭集

国内的话,比较基础的拓扑学教材就是熊金城的《点集拓扑讲义》,估计你是研究生,泛函就看江泽坚的《泛函分析》,如果觉得难,就看程其襄的《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这两门学科同属分析学,数学分析肯定是要学的。首先搞懂书中定理及其证明过程,掌握思路,各种关系要记牢,由于比较抽象,所以很多地方是难于理解的,尽量坚持看下去,不要在一个地方困住了,就不前了

关于泛函分析的博士毕业论文怎么写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涵盖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铁道等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等。本学科一直注重开展公路与铁路建设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已形成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特殊地区路基路面结构与性能”、“路面材料结构理论与改性技术”、“山区高速公路现代测设技术”、“公路灾害防治技术”、“高速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等五个研究方向。 1)特殊地区路基路面结构与性能研究方向 2)路面材料结构理论与改性技术研究方向 3)山区高速公路现代测设技术研究方向 4)公路灾害防治工程研究方向 5)高速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研究方向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至6年。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学年完成全部课程。必须在完成了规定的课程学习,通过中期筛选,并进行开题后方能进行学位论文写作。学位论文研究、撰写及答辩的时间不少于2年。

可以告诉你,但我不喜欢匿名的提问,这又不是两性版面。

泛函分析毕业论文

1、选题尽量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一是便于收集数据,二是通过论文写作,对考生今后工作也有帮助,一举两得。反之,选一个与工作毫不相干的题目,从头开始,只能落得个事倍功半的结果。2、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做论文是原创性的工作,因此,考生对某个方面感兴趣,会促使自己积极主动地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强烈的成就动机将是做一篇优秀论文的基础。3、学术类文献综述类题目尽量不要选对所有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来讲,做学术论文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绝不是想象中那样轻松。自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强化复习通过考试,但做研究是完全不同的过程。只有在考生花费精力查阅大量文献后,才能知道可以做什么课题,还需要考生自己去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综述性论文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从选题到提交论文,一般仅有3个月时间,真正码字可能就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查阅到写综述的参考文献,难度相当大。时间短难度大,很少考生能将这些类型的论文写得好和有一定深度。不过,如果你实力很强,那也是可以的。当然,每次没能通过论文答辩的考生,绝大部分都是选择了这些雷区类型题目,希望大家吸取教训。

泛函分析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泛函分析在中国还只是个别数学家的科研课题,它作为数学学科的一个二级分支学科而有计划地加以发展起始于5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是发展的中心之一。其时,田方增与关肇直合作的《赋范环论》,冯康的《广义函数论》等的发表标志着数学研究所对泛函分析学科开始了有计划的、系统的学术科研活动。《赋范环论》共有四章和两个附录,田方增继续他在法国留学时对群上调和分析的研究写了第四章:群代数,和附录2:局部紧空间上测度——哈尔(Haar)测度,按他的学术观点论述了N.布尔巴基(Bourbaki)的一些概念。1956年田方增随中国泛函分析最早创业者南京大学曾远荣教授同赴莫斯科出席“全苏泛函分析学术会议”回来后,在《数学进展》发表了《记参加1956年全苏泛函分析及其应用会议的经过》一文,系统地评介了当时苏联泛函分析学科在理论上和应用上的科研学术成就,在学术上对中国泛函分析初期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在田方增和关肇直、冯康的合作下,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于1956年招收了第一批泛函分析学科的研究实习员,随后又大批地接收了高校来的进修人员。他们分别在开设的拓扑向量空间、赋范环、测度与积分、线性算子理论、广义函数理论等等一系列学术讨论班上系统地向青年人讲授当时国际泛函分析学界(主要是苏联、法国、东欧学术界)的学术成就、最新学术进展及问题。田方增还关心数学的认识问题,曾将A.莫斯托夫斯基(Mostowski)的一篇关于数学基础的研究现状的文章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数学界。泛函分析学科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几乎一开始就是基础理论与应用并重地发展。早期有数值方法的研究。按科学规划的精神,从1958年起数学所泛函分析学科强调其发展要侧重于与方程、物理、高尖科技和国民经济建设之联系。为此,田方增、关肇直常与吴新谋、张宗燧等合作,使数学所内泛函分析的发展始终注意与微分方程及现代数学物理的联系,曾联络在京一些单位的物理学家,先后组织了量子场理论、粒子迁移理论和电磁波理论中数学问题之研究等学术讨论班。60年代初田方增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开设过“粒子迁移理论中的数学问题”之专门化课,从此他以主要的精力放在“粒子迁移理论”的数学基础理论之研究上直至70年代中后期。这期间他撰写的学术论文为发展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数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田方增与关肇直一起成功地在中国开辟了应用泛函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粒子迁移理论的数学基础及问题之研究。70年代初开始,田方增在考察了当时国际上,特别是西欧、苏联和美国的学术动向后,结合中国的实际,选择了非线性泛函分析来开拓室里的学术方向。在1978年成都第三届全国数学代表大会的分组会上,田方增作了题为《非线性泛函分析国外近况简述》的报告,阐述和分析了非线性泛函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当前国际上主要的科研方向,它在非线性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在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和数值分析上的应用等。紧接着他又在1979年济南的第二届全国泛函分析学术会议上作了包括“稳定性理论”在内的《关于歧点理论研究情况分析》的学术报告。就在这次济南会议上,中国数学会组织与会代表协商成立了由关肇直、田方增、江泽坚、夏道行4人组成的“全国泛函分析学科领导小组”,下设线性算子理论、空间理论和应用泛函分析、非线性泛函分析3个学术大组。田方增分工负责非线性泛函分析学术大组的工作直到1990年。此期间,田方增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非线性泛函分析课,在研究室内指导非线性泛函分析方向的研究生,并组织和领导了6次全国非线性泛函分析学术会议,撰写了《歧点理论》、《非线性算子的类型和性质》、《不动点理论的几个方面》等专题报告。对中国非线性泛函分析的进一步发展起了介评和导向的积极作用。1985年7月,年逾古稀的田方增作为中国知名的泛函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应邀去香港出席“东南亚数学联合会区域性分析学会议”,并代表中国出席会议的代表在大会上致词,作了题为《Some Advances in Nonlinear Functional Analysis in Beijing》的学术报告。基本理论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子武器的问世激发了中子物理和核反应堆物理的蓬勃发展,一类描述中子在核物质中运动规律的积分-微分型中子迁移方程成为国防尖端科研的课题,它是描述分子分布的动力学理论的玻尔兹曼(Boltzmann)方程的一种特殊的线性化形式。在中国自60年代开始,这类方程由定量研究进入基础性的数学定性研究,田方增就是开创此类定性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60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与二机部401所协作成立的“125任务”组就是中国第一个定性地研究粒子(中子)迁移方程基础理论的科研小组(田方增是此组的负责人之一)。白手起家难度不小。田方增为迅速掌握和研究美、欧、苏关于研究中子迁移方程的数学思想、理论和方法,在讨论班上向年轻人系统地讲解和分析国际已有学术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组织并指导年轻人攻关。田方增于1962—196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数学系59届高年级开设了包括辐射迁移和中子迁移在内的“粒子迁移理论中的数学问题”的专门化课。这是中国高校首次开设这样的专门化课程,田方增为此撰写了十多万字的讲义并指导学生们在这一方向上的毕业论文。他于1963-1964年发表的《不变嵌入原则与迁移问题》及《球几何中子迁移方程问题谱的性质和齐次初始问题解的渐近性》是中国最早的两篇关于粒子迁移理论定性的数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前一篇是将源于天体物理的不变嵌入原则如何在数学上发展为求解特殊的迁移问题的论述;后一篇将在美欧刚出现不久的关于中子迁移方程结构性理论研究的有限迁移介质的线性算子半群理论法和无限迁移介质的特征线法两大派理论统一到球形迁移介质的研究的论证,这篇学术论文对中国早期关于中子迁移方程定性理论研究的方向产生了较大影响。迁移方程的结构复杂,对一般情况严格求解至今仍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加之数值计算之需要,因而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来说各种近似求解法从一开始就是讨论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众多行之有效的近似求解法大多数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合理性的数学论证。70年代,田方增先后发表了《非齐次迁移方程的时间上离散化解法》和《不稳定态迁移方程的弱解及有限元素法》的学术论文,论证了非齐次方程时间离散化解法的合理性,率先在中国将J.利翁(Lions)的弱解概念加以发展而用于迁移方程,与有限元素法结合讨论非定态方程有限元逼近的可行性问题。今天,中国在迁移理论的数学基础和问题之研究,在纯数学方面已深入到巴拿赫(Banach)空间一类无界的、其豫解算子非紧的非对称线性算子的构造性理论的研究,从应用方面已发展到对符合某种守恒规则,各种量按统计(几率)法来确定的种种动态或定态现象(如粒子迁移现象、生态平衡现象、人口经济问题等等)所形成的积分-微分型基本方程的正、反两方面数学问题之研究。田方增尽管自70年代中后期已将主要精力放在非线性泛函分析之研究上,但仍坚持倾注部分精力于迁移方程。约4万字的《迁移方程问题的泛函-解析法》已早玉成。此文在泛函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框架下,囊括了线性和非线性迁移方程边值问题、边界初值问题的解法及解的性质等的研究。此文长期被他自己扣住未发表,希冀更加完善,使此文能体现中国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只是需要题目吗?论文呢?

有关泛函分析的论文

开区间(a,b)上的一次可微函数全体。线性性>=0容易验证。你是不是卡在|f+g|<=|f|+|g|上了?[积分(f+g)^2+积分(f'+g')^2]^(1/2)<=[积分(g)^2+积分(g')^2]^(1/2)+[积分(f)^2+积分(f')^2]^(1/2)等价于[积分(f+g)^2+积分(f'+g')^2]<=[积分(g)^2+积分(g')^2]+[积分(f)^2+积分(f')^2]+2*[积分(g)^2+积分(g')^2]^(1/2)*[积分(f)^2+积分(f')^2]^(1/2)等价于[积分fg+积分f'g']<=[积分(g)^2+积分(g')^2]^(1/2)*[积分(f)^2+积分(f')^2]^(1/2)等价于[积分fg+积分f'g']^2<=[积分(g)^2+积分(g')^2][积分(f)^2+积分(f')^2]这是Cauchy不等式,只不过是积分形式而已。你如果把积分号改成求和,那么就是cauchy不等式。如果你知道这个是对的,我就不证了,如果你不知道,那你可以把积分(面积)给拆成一些小长方形,然后就变成离散的Cauchy不等式了。然后你让切的块数取向无穷,矩形们的面积和自然就变成积分了。就这么证明。

泛函分析,图灵数学系列的那个(Peter D Lax著)的貌似不错,变分法的,经典教材是啥不大清楚,不过变分法相比泛函分析而言简单多了,可以与微分对照,学起来还是比较快的,我是直接在网上下载几本电子书来看的。同时,泛函分析与变分法网上也是有视频教程的,泛函分析有《力学中的泛函》,在超星上可以下载,记得老师叫做郭旭的,忘了是那个学校的,变分法可以看国立交通大学的林琦焜的《变分学》。至于加权余量法,这个在某些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中见过,就是将微分方程化为积分形式然后数值法求解,这个教程没见过,只在一些学位论文中见过。

  • 索引序列
  • 关于泛函分析的博士毕业论文
  • 关于泛函分析的博士毕业论文题目
  • 关于泛函分析的博士毕业论文怎么写
  • 泛函分析毕业论文
  • 有关泛函分析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