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北航学报社科版学院

北航学报社科版学院

发布时间:

北航学报社科版学院

北航毕业生就业从来不是问题

北航首设社会科学实验班,四年之后才有毕业生,你现在问这个问题,哈哈,谁能回答清楚呢?

一般来说是在1-2周。主编终审具体要多久,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是在1-2周左右给予终审回复,若你的论文还没回复,可能主编太忙或其他原因耽误了。主编终审的任务主要是根据编辑初审和专家外审意见,结合期刊的具体情况,协调各个学科、各个栏目文稿的质量和数量。

北航学报社科版

北航毕业生就业从来不是问题

一般来说是在1-2周。主编终审具体要多久,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是在1-2周左右给予终审回复,若你的论文还没回复,可能主编太忙或其他原因耽误了。主编终审的任务主要是根据编辑初审和专家外审意见,结合期刊的具体情况,协调各个学科、各个栏目文稿的质量和数量。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北航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001-5965] 本刊收录在: Ei Compendex (2011年)本刊收录在: Ei Compendex (2013年)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11-201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38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4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航空、航天 - 第9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航空、航天类 - 第7位主题分类:Engineering: Aerospace and AeronauticsPhysics: AstronomyPhysics: AstrophysicsV:航空、航天: V:航空、航天不是c刊

中国近代和现代空气动力学创立者,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沈元(28-30)福建福州人,空气动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学家,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清华大学成立航空工程学院,沈元被任命为院长。1952年,中国将8个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沈元参加组建工作并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在培养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卓越建树。在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办学方针确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师资及实验条件建设、科研教学组织领导以及计算机在航空航天中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他参与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预见到宇航事业和火箭、导弹工业需要人才的紧迫性,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创建了火箭、导弹等方面的一整套新专业,这些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如今已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才。他率领全校师生在北航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中型超声速风洞,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轻型旅客机、探空火箭、无人驾驶飞机等型号的研制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沈元早年在福州英华中学任教,其间教过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陈景润,他是陈景润开始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老师。60年来他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他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实际及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获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荣誉奖,获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荣誉奖,获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获1993年世界杰出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及金质证章。北航高等理工学院也叫“沈元荣誉学院。北航最高荣誉奖叫“沈元奖章”。

是EI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56年创刊,现为月刊,主要刊登有关航空航天及相关学科的优秀学术论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被国际著名检索刊物——Ei、CA、INSPEC、AJ、Aerospace(IAA、STAR)等收录,同时也是国内自然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的收录刊源。

北航学报社科版版面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是北大核心,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不是北大核心

一般来说是在1-2周。主编终审具体要多久,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是在1-2周左右给予终审回复,若你的论文还没回复,可能主编太忙或其他原因耽误了。主编终审的任务主要是根据编辑初审和专家外审意见,结合期刊的具体情况,协调各个学科、各个栏目文稿的质量和数量。

担任如下学术刊物和会议的评审人: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 (USA, 2008-),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France, 2008-),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UK,2004-), AIAA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and Heat Transfer(USA,2005-),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China,2008-),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航空学报(中英文版, 2008-),北航学报(2007-),ASME ICNMM2006会议(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

北航学报社科版格式

喝蚕蛾种匦微细文

是杨超。杨超,教授,飞行器设计学科博士生导师,男,汉族, 1966 年 12 月出生。 1989 年毕业于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1992 年获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 701 所)空气动力学硕士学位, 1996 年获北航飞行力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 2001 年破格评聘为教授,曾任北航五系副主任、飞机所所长、飞机系主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现为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和气动弹性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空气弹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程力学”期刊编委、国防科工委航空器总体和结构标技委总体和气动专业组成员、美国 MSC 软件气动弹性和飞行载荷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2004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4 年负责课程“航空航天概论”被评为国家和北京市精品课。 主要研究领域是飞行器设计领域的气动弹性、飞行力学与总体设计,研究对象包括固定翼飞机、导弹、直升机和微小型飞行器等。主持科研课题 20 余项,包括预研、自然基金以及近 20 种型号的科研课题,在颤振、飞行载荷、气动伺服弹性、主动气动弹性机翼、直升机机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方面有多年理论和实践,发表重要期刊论文 40 多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 )飞行器气动弹性数字化设计、主动气动弹性机翼设计与试验技术2 )颤振、飞行载荷、阵风载荷分析与控制技术3 )气动弹性优化设计与多学科优化设计技术4 )直升机非线性飞行动力学与控制5 )飞机及微小型飞行器总体综合设计与集成测试近年来获得的主要成果有:1 )“气动伺服弹性分析技术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 2000 年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 1 )。2 )“现代军用飞机飞行载荷综合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2005 年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 3 ),3 )“米- 17 系列直升机火箭发射后座力对飞行参数的影响研究” 1999 年获中航总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 4 )。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1] 多输入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抗阵风不灵敏度分析 航空学报 , 2000, 21(6)[2] 混合遗传算法在气动弹性多学科优化中的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4 , 30(12)[3]Flight Loads and Dynamics of Flexible Air V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4,17(1)[4] 主动气动弹性机翼的颤振主动抑制与阵风减缓研究 机械强度, 2003 , 25(1)[5] 气动伺服弹性系统不确定性建模与鲁棒稳定性 航空学报, 2003 , 24(4)[6] 带有飞行控制系统系统飞机的伺服弹性试验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3, 29(11)[7]Synthesis on Flutter Suppression Control Law for Active Aeroelastic W AIAA-2001-1463[8] 主动气动弹性机翼技术分析 北航学报 , 1999, 25(2)[9] 平衡截断方法在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降阶中的应用 航空学报 , 2001,22(2)[10] 导弹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 飞行力学, 2000,18(4)[11] 直升机机动飞行逆仿真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2000, 26(6)[12]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高阶线性系统建模 飞行力学 , 2000,18(1)联系方式: 010-82317510 (办), 010-82317528(办), 010-82328902 ( Fax )通讯地址:( 10008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所Email:

  • 索引序列
  • 北航学报社科版学院
  • 北航学报社科版
  • 北航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航学报社科版版面费
  • 北航学报社科版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