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生态批评论文素材

生态批评论文素材

发布时间:

生态批评论文素材

生态批评是一个言人人殊的话语体。大多数人认同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一般认为,“生态批评”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威廉·鲁克尔曼1978年首次提出,他的《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文章在《衣阿华评论》1978冬季号上刊出,以“生态批评”概念明确地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1992年,“文学与环境研究会”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成立。1994年,克洛伯尔出版专著《生态批评:浪漫的想象与生态意识》,提倡“生态学的文学批评”(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或“生态学取向的批评”(ecological oriented criticism)。1995年在科罗拉多大学召开了首次研讨会,会议部分论文以《阅读大地:文学与环境研究的新走向》为书名正式出版(1998)。其后,生态批评的著作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充斥文论界。

摘要:《呼啸山庄》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小说。小说中的自然是有生命的独立主体,是人们的精神庇护所和心灵栖息地,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作品表达了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态思想,体现了文明与自然之间和谐交融的关系,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这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呼啸山庄》;生态批评;独立主体;和谐交融;生态智慧  自然与文明:对立交融  生态批评认为,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自然观方面的危机。这一危机根源于宇宙观,根源于人与自然的对立。西方的宇宙观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和抽象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机械综合宇宙观,主客二分是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西方文化中的价值二元论和价值等级制把世界上的事物都分为二元对立结构,并把较高的价值赋予那些处于上面的事物,例如:人类/自然、文化/自然、男人/女人、理智/情感、心灵/身体等。这种宇宙观在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其实质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必然导致人类沙文主义和物种歧视主义。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解构和颠覆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对自然与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和探讨,认为自然和文明并存,既对立,又融合。首先,艾米莉对自然与文明的二元对立进行了解构和颠覆。《呼啸山庄》中描写了两个家庭,居住在呼啸山庄中的恩肖一家,这里高踞于荒丘之上,日夜经受着风暴的侵袭,代表着自然;居住在画眉田庄的林顿一家,这里位于山下树木葱笼的峡谷里,代表着文明。故事开始,山上、山下处于对立、和谐的关系。自从呼啸山庄的两个“风暴之子”希思可利夫和凯瑟琳第一次踏入画眉田庄,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和谐关系被打破了。自然对文明的影响可谓压倒一切,不可抵挡。我们在上文曾论及艾米莉对自然的观照,虽然大自然有柔和、宁静、宜人的一面,但艾米莉给我们展示的却主要是狂暴、蛮荒、冷峻的大自然。读完小说,那疯狂怒号的东北风、沸沸扬扬的大雪、刺骨的寒气、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等意象早已挥之不去,深深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同时,呼啸山庄的人们粗犷、暴躁而富有活力,而画眉田庄的人们则文雅、顺从、身体虚弱、感情脆弱,老林顿夫妇之死——因为在接凯瑟琳去画眉田庄养病时感染了热病迅速去世——这件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自然与文明的相互关系中,艾米莉是明显地倾向于前者的。这样,她对自然与文明的关系进行了颠覆。  《呼啸山庄》是一部意蕴丰富深邃的小说。作品中的自然是有生命的独立主体,是人们的精神庇护所和心灵栖息地,生机勃勃,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与人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作品表达了回归自然,保持童心、返璞归真的思想,同时,对自然与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体现了文明与自然之间既对立冲突又交融和谐的关系。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在当今的生态危机时代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深刻的启示,也使艾米莉焕发出新的光彩。正如张玲先生所说:“在物质文明不断进步发展的另一侧面,有识之士出于对物欲横流、人性歪曲和自然破败的忧患,则在一次次呼唤人间真情和回归自然,《呼啸山庄》的曲调,也总能与这常作呼唤的一代代新声和谐共振——这大约就是这部小说永远的‘现实’意义。”(15)  参考文献  [1][2][3][4][8][9][10][12]杨静远编选《勃朗特姐妹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295、31、31、32、348-349、210、31、331页。  [5]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11页。  [6]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Z],张玲,张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30  页。文中以下引文均引自该书,仅在文中注出页码,注释从略。  [7]王进《我们只有1个地球——关于生态问题的哲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第257页。  [11]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09页。  [13]宋兆霖《呼啸山庄/译序》[A]。宋兆霖主编《勃朗特两姐妹全集》[C](第2卷)。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页。  [14][15]张玲《呼啸山庄/前言》[A]。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Z],张玲,张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3、5页。

生态批评是90年代兴起英美的批评浪潮,通过文学文本考察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它不仅要解救作为人的生存环境的大自然,而且还要还人性以自然,从而解决人的异化问题它的终极关怀是重建新型的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天人合一

文艺批评论文素材

批评是一种艺术为话题的作文,题目自拟

cfcgcgc

帮助读者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理解作品的意味如:中国传统小说中较少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作家只是用行动、对话来暗示人物心理领会这种暗示,需要感知的敏锐和细心的揣摩,一般的读者容易忽略过去《水浒传》第36回“船火儿夜闹浔阳江”中,有一处对宋江的心理描写,它的精彩全靠金圣叹的评点才得到众多读者的赏识宋江在张横船上受了惊吓,忽听有人救他,宋江“钻出船上来看时,星光明亮”,金圣叹评论说:“此十一字妙不可说非云星光明亮照见来船那汉,乃是极写宋江半日心惊胆碎,不复知天地何色,直至此,忽然得救,夫而后依然又见星光也” 2、帮助读者正确地选择和鉴别作品1)文学批评对读者阅读的导向作用别林斯基非常赞赏果戈理小说的描写,向读者推荐说:“你们记得他关于德聂伯河流域广袤无垠的草原的描写吗?多么豪迈奔放的画笔!什么样的感情的放纵!在这些描写里,有着什么样的华美和朴素!鬼抓你去,草原,你在果戈理君笔下是多么出色呀!”2)文学批评对读者欣赏的榜样作用(教材P262)如鲁迅对柔石《早晨二月》中肖涧秋性格特征的理“浊浪在拍岸,站在山岗上者和飞沫不相干,弄潮儿则于涛头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滨的人,一溅水花,便觉得有所沾湿,狼狈起来……他其实并不能成为一个小齿轮,跟着大齿轮转动,他仅是外来的一粒石子,所以轧了几个,发几声响,便被挤到女佛山——上海去了”(二)帮助作家提高创作1、帮助作家分析创作、提高创作1)发现作品的价值内涵2)指出作品的不足2、引导作家调整创作(三)影响社会价值观念1、文学批评具有文化价值判断的属性批评家经常分析文学作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分析作品中的政治因素、道德因素等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别林斯基分析果戈理早期作品《小品集》时,从作品引人发笑的艺术效果入手,指出这种喜剧性中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的卑污一面的反映,隐含着揭露封建农奴制度罪恶的深刻意义这种批评,把读者的接受心理从审美的境界引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进而把握作品所具有的巨大思想深度2、文学批评具有价值引导和规范作用。

啦啦啦

生态批评论文

鸡蛋里面挑骨头总是会有发现的

当然要请教专业人士啊,多阅读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思想,再提笔来写,依然得心应手

蓝色生态批评视角下《白鲸》的解读摘要:《白鲸》这部作品用了大量的叙事技巧和象征手法,对海洋生态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在蓝色生态批评视角下,这部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海洋及海洋生物的无限关怀,呼唤人类热爱白鲸,尊重海洋,体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蓝色和谐主题

生态批评是90年代兴起英美的批评浪潮,通过文学文本考察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它不仅要解救作为人的生存环境的大自然,而且还要还人性以自然,从而解决人的异化问题它的终极关怀是重建新型的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天人合一

生态批评论文范文

生态批评是一个言人人殊的话语体。大多数人认同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一般认为,“生态批评”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威廉·鲁克尔曼1978年首次提出,他的《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文章在《衣阿华评论》1978冬季号上刊出,以“生态批评”概念明确地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1992年,“文学与环境研究会”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成立。1994年,克洛伯尔出版专著《生态批评:浪漫的想象与生态意识》,提倡“生态学的文学批评”(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或“生态学取向的批评”(ecological oriented criticism)。1995年在科罗拉多大学召开了首次研讨会,会议部分论文以《阅读大地:文学与环境研究的新走向》为书名正式出版(1998)。其后,生态批评的著作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充斥文论界。

网上找个模板 照样写呗

鸡蛋里面挑骨头总是会有发现的

格里塔·戈德——《生态批评》

生态议论文素材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大自然从来不欺我们,欺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佚名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佚名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你应该围绕你周围的环境。走出去看看你的周围。相信你很快就写出来了如果是应试作文的话好办,它都有一定套路的。 你可以从你看到周围受污染的写起,再写中国环保的现状,还可对此发表评论,最后一还可以提一些自己的建议。要写的新意一点的话,你还可以写写童话之类的形式。给你一些材料吧 1、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纬度地区将会因气候变暖使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因变暖而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某些地区。 城市的气温比近郊要高得多,犹如一座温暖的岛屿。我国最大的城市“热岛”北京,比郊区温度高出6度,上海与郊区的最大温差也达8度。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砖瓦堆砌成的建筑群与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铺设的路面、人行道、广场,代替了原为植被、作物覆盖的自然地面。它们反射率小,热容量高,大量吸收太阳能。 2、物种迅速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国际保护自然联盟1996年发表的濒危物种《红色警报名单》显示,世界现存4500种哺乳动物中,面临绝种的已占24%,而现存约9500种鸟类中,有12%即将灭绝。在已知的大约1万种木本植物中,濒临绝种的约占6%,其中1000种左右危在旦夕。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告别地球,据资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被子植物中,濒危种有1000种,极危种28种;裸子植物濒危种63种,极危种14种,已有1种灭绝;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有433种。 3、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 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4、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例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5、我国的资源状况 从自然资源总量讲,我国许多种自然资源的总量都在世界前列,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 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是很少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占有量却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森林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世界人均值的3/5……而且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多,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会继续下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性因素。我国的资源还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例如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耕地资源却南方少、北方多,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6、大气污染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 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人类 你可曾看到浓密的黑烟遮住了蓝天?您可曾见到那墨黑的废水污染了碧河?你可曾听到树林临伐前的呼救?您可曾闻到鸟儿在枪口下绝望的哀鸣?您也许会说:是啊,我只看到城市闪烁的霓虹灯,却寻不到星星的踪迹;您也许会说:是啊,我儿时的那一方秀水已干涸,我梦中的青山已荒芜,我见不到鸟儿成群地飞过天空,只能偶尔听到它们孤单凄历的鸣声。 仔细看看我们的四周吧,环境正发生着可怕的变化,别再乱排废气污水了,别再滥伐树木了,别再捕杀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了……人类在野蛮地破坏大自然!地球,这颗曾经蔚蓝美丽的水球,如今却面临着被黄沙吞噬的危险,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破坏自然的每一秒,便是给我们自己头上套上一把可怕的枷锁,毁灭自然的那一天,也就是人类自己的临行日! 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明天不会上演各种悲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事开做起,持之以恒,为此我们倡议如下: 1、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从点滴做起,节约利用资源。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一次性饭盒、筷子等消费品,不浪费纸张,不浪费水电,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能源,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绿色消费、环保选择。使用环保电池,防止汞、铬污染,慎用洗涤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认准绿色食品标志,选购环保食品。 3、 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制止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不随地吐痰,不制造噪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开窗户多通风,勤换衣服勤洗手。不乱扔垃圾,正确处理好废弃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4、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不猎杀、食用珍惜动物和受保护动物,关爱救助野生动物。植树造林,爱护身边的每一份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林。 行动起来吧!加入我们的环保行列,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共同珍惜,共同维护。让我们的家园再呈现昔日的碧水青山,鸟语花香。那么,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来美化我们的家园! 地球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人类!

46亿年前。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诞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她是那样美丽。那就是我们的母亲——地球。46亿年后的今天,也虽风华正茂,但却不在意气风发,因为他最小的孩子——人类,令她很伤心。在当今世界上人类正以急快的速度来毁灭我们自己的家园。因为森林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使地球上每天都有100个物种消失,按这样的速度到2010年地球上将会有100万种生物在地球上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组数据啊!到那时,亚洲象和东北虎会永远成为历史的遗迹。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由此可见,如果人们再不重视我们身边的环境,地球将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人类啊!你应该醒悟了,不要在伤害我们自己的“母亲”,不要再让最亲的“人”为你伤心,为你哭泣。可喜的是环保问题已被世界各国引起高度重视。世界各国也相继建立起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园,使各种动物、植物也有了自己的“乐园”。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政策,治理污染企业,禁止排放废气、废水、废渣。退耕还林、恢复湿地,从而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大气污染,还世界一片碧水蓝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为环保作贡献,在我的家乡石嘴山当然也不例外。在石嘴山市城区的东面,有一个美丽湖泊叫做星海湖,那里风景怡人,鸟语花香。而在旁边则耸立着格外奇特,引人注目的山——中华奇石山。那里的石头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数不胜数。谁可曾想到这里曾经是怎样的一片地方?在几年前,那美丽的湖水竟是令人发呕的“臭水坑”,而那奇石山竟是一座粉煤灰山,象只大黑熊趴在哪里。只要一刮风,那里就变得黑雾蒙蒙、遮天蔽日。是勤劳勇敢的石嘴山人创造了人间奇迹,将这昔日的“臭水坑”变成了人间仙境,变成了今天这桃红柳绿的景象。山水怡人,湖光山色、霞光异彩……有人说:“当地球上剩下最后一只老虎,最后一只鳄鱼,最后一只熊徒劳、哀鸣地寻找配偶时,人们会看到自己的结局。”只要全世界人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 索引序列
  • 生态批评论文素材
  • 文艺批评论文素材
  • 生态批评论文
  • 生态批评论文范文
  • 生态议论文素材
  • 返回顶部